一、上市公司造假审计十大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何建超[1](2021)在《基于博弈论视角的金亚科技审计失败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孙志远[2](2021)在《大股东权力、利益侵占与内控风险 ——基于康得新财务造假的案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经济进步促进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三千余家上市公司走上资本舞台,然而蓬勃发展之下财务造假事件频频发生,给资本市场各主体带来严重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普遍存在集中度过高的情况,极有可能引发内部控制失效和利益侵占等问题,进而导致财务造假事件发生。康得新作为一家材料高科技企业,短短七年的发展就达近千亿市值,之后大股东操纵百亿巨额造假导致退市,教训深刻。康得投资集团作为康得新控股股东,为满足自身资金需求而利用大股东权力侵占康得新利益,在此过程并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中小股东权益遭受损害,为维持康得新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康得新实控人钟玉及其管理层实施财务造假行为,在此过程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为之造假提供了机会,增加了发现难度,资本市场的不完备也削弱了对财务造假该有的威慑力,使广大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给资本市场造成恶劣影响。康得新造假金额大且影响深,是资本市场众多造假事件的典型缩影,本文对康得新造假案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案例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及财务指标分析,结合大股东控制、利益侵占及财务造假相关研究成果和理论,研究大股东权力对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影响。首先介绍康得新造假案例背景,梳理出康得新财务造假的过程和后果;其次从财务和经营信息角度对其造假进行识别,用财务和大股东特征识别其不实表现;再次深入分析造假手段及成因,探究大股东控制导致财务造假的传导机制;最后结合康得新财务造假成因提出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建议对策。分析康得新造假链式传导机制发现,其控股股东一股独大及资金链紧张成为链源因子导致利益侵占及内部控制失效,然后催生财务造假,同时外部监管不足为其提供了造假机会,资本市场不完善也进一步削弱了对造假的威慑力。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结构较为集中现象,康得新造假案例为我们提供了相应的教训和经验,本文对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大股东权力制约,强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降低大股东操纵风险,防范大股东利益侵占;二是加强审计等中介机构监督,增强其独立性;三是增强资本市场威慑,提高违法成本,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通过这些对策以期减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规范上市公司财务行为,助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阳倩[3](2020)在《风险因子视角下医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审计对策研究 ——以康美药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中国的资本市场创立以来,财务舞弊问题层出不穷,近年医药行业频频出现舞弊情况,财政局在2019年6月和7月专门对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开展了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2019年证监会再次加大处罚力度,2020年新的证券法颁布,意味着中国对资本市场健康生态环境坚决维护的决心。康美药业财务舞弊是我国迄今为止最为严重的财务舞弊案,在2019年4月30日,这家企业从医药行业龙头股神坛跌落,濒临退市,对资本市场和社会影响极其恶劣。舞弊事件刚刚发生,非常值得分析和思考。为了对我国医药上市公司舞弊现状进行分析,本文结合我国医药上市公司发展现状,选取2015-2019年五年间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受到中国证监会、泸深交易所行政处罚的企业作为样本,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发现受到行政处罚的医药上市公司近一半都存在信息披露不合规的问题;另外,发生舞弊医药上市公司的股权较为集中,董事长和总经理兼任情况普遍,前十大股东大都存在关联关系,且舞弊情节严重的公司前十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较高。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当前A股市场造假金额最大的医药上市公司——康美药业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其财务舞弊过程、处罚结果和舞弊手段,归纳出康美药业使用虚假银行单据虚增利润、虚增固定资产、虚增收入和利润、利用关联方操纵股价等问题。本文运用舞弊动因理论,从五个维度分析企业舞弊深层次动因:从舞弊机会角度分析,本文发现康美药业治理结构存在弊端,董事会对管理层监督失效,监事会形同虚设,公司内部人控制严重,信息披露不规范;从暴露可能性因子角度分析,本文发现康美药业多年连续聘用同一事务所、系统性串通舞弊、财务数据异常使得被发现的机率减小;从受惩罚因子角度分析,我国民事诉讼难以落实,执法不严格,退市制度不严格导致康美药业造假成本低而获利极高;从道德因子角度分析,本文发现康美药业董事长数次涉及行贿,中正珠江所注册会计师缺乏独立性;从舞弊动机因子角度分析,本文发现康美药业股东股票质押融资需求高,近年来过度发展非实业业务,没有聚焦主业。通过康美药业案例的分析为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舞弊审计、企业内部防治财务舞弊提供审计对策。针对企业内部审计对策,本文提出需要保持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开展公司风险管理审计,建立垂直管理机制。针对注册会计师外部审计对策,审计人员需要重视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执行专门的审计程序,做好审计计划,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分析识别,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改善质量控制体系,执行审计轮换制度,重视业务项目质量。本文的研究旨在结合医药行业舞弊现状,运用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全面分析康美药业财务舞弊动因问题,对医药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内部防治和注册会计师外部审计提出对策,这非常具有现实价值,有助于提高审计人员工作质量,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案和制度,帮助营造良好的证券市场环境。
贺青[4](2020)在《基于CRIME五因素论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研究 ——以康得新为例》文中提出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及容量的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也是爆炸性的增长,2018年证监会下达的行政处罚决定高达310份。这种行为不光使公司形象一落千丈,甚至面临破产清算,而且严重阻碍了股票市场的正常化运转,打击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信心。如何识别治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是当前资本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2019年初以来“白马股”上市公司不断爆雷,康得新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得新)财务造假事件随之浮出水面,证监会认定其在2015-2018年间财务信息涉嫌虚假记载,康得新是高分子膜材料行业的龙头之一,一直是被市场所推崇的明星企业,四年间虚构利润高达119亿,超过了上市以来的所有利润,损害了15万股民的利益,对社会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前人对财务造假案例的分析的不在少数,但是使用CRIME理论作为框架的研究不多。本文采取了理论规范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全文以CRIME五因素论作为撰写框架,首先对于2015-201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现状及特点进行了大致的总结,也表明了分析模型的适用性;然后介绍康得新财务造假事件发生的始末,继续采用CRIME五因素论,对本次造假事件的实施者、具体手段、动机和内外部监管情况进行了分析,从造假事件导致的结果来提出防范的建议,以期扼制财务造假事件的发生。本文的研究发现:(1)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通常都会多种造假手段同时应用,而且持续时间较长,监管处罚具有滞后性。(2)在财务造假中,多为实际控制人等高管主导,而且其有偏好风险、过度自信和追求荣誉的个人特质;再加上股权比较集中,给予其实施造假行为的可行性。(3)控股股东长期高比例股权质押会导致自身和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导致资金链紧张,加剧了财务造假的动机。(4)发生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不尽完善,同时外部监管不足,导致被发现的可能性低,处罚力度较小,这也是我国当前制度亟待调整的地方。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1)在理论方面,采用较少使用的CRIME模型全面分析财务造假案例,并将造假者纳入分析中,同时补充控股股东长期高比例股权质押与财务造假之间的关系。(2)在实践方面,能够通过对明星企业陨落的分析,启示其他公司遵守市场规则,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同时中小股东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规范市场秩序,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刘童[5](2020)在《基于GONE理论的BY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长期资金市场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体系相对脆弱。为了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必须有一个稳健的资本市场,但上市公司存在造假行为。上市公司股东注重剩余价值,管理层追求利润最大化,如果公司业绩不达预期,就会存在财务造假的风险。上市公司为了抬高股价、获取更多的资金而非法披露财务信息,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误导投资者的渠道,也成为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展的障碍。目前,尽管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良好,但与西方先进国家对比,仍有很大的距离,上市公司的财务不规范问题让我国投资者失望,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向好的方向前进的障碍。所以为了维护我国广大投资者的根本利益,推进我国资本市场更好地发展,识别并采取行动减少我国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具有重大意义。在GONE理论中,当一个公司发生财务造假时,必须同时满足四个因素,即贪婪、需求、机会和暴露。财务造假的内因包含贪婪和需求。前者是针对个人的道德品质对财务造假的影响,后者是从公司的角度阐述财务造假的诱因。而机会因子、暴露因子构成了财务造假的外因,前者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对财务造假行为的影响,后者强调上市公司造假行为受到外部监管的影响。基于GONE理论剖析BY公司财务造假案例,一是有利于投资者、社会公众了解财务造假,二是有利于证券市场更稳健地发展。基于贪婪因子进行分析,当管理层对金钱的欲望愈发强烈时,造假行为更容易发生。为了谋取私利,公司管理层以舍弃中小股东的个人利益为目的,操纵股价。根据需求因素分析,上市公司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有较好的融资来维持上市资格,而当企业没有上市或失去配股资格时,财务造假就会出现。基于机会因子进行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是财务造假的必要条件。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公司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对中小股东的保护力度不够,加上造假成本低,给了企业造假的机会。基于暴露因子,从外部监管的角度对企业分析了财务造假产生的原因。审计机构缺失独立性、外部监管制度的不足都降低了造假行为暴露的可能性,对中小股东保护措施不足及造假违法成本低更是为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提供了机会。基于BY公司财务造假的四因子分析,本文提出了几点提议,以预防造假行为。首先,应增强管理层的职业道德观念,使其法律意识得以全面提高,树立企业诚信经营文化,提高社会责任感,使公司的长远发展受到公司管理层的重视,从而遏制管理层的贪婪心理。其次,应完善强制退市制度,并不断拓展企业的融资渠道,使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不良需求得以减少。再次,在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进行优化的同时,不断地完善内部控制,减少造假发生的概率,加强审计机构的监督和内部控制,完善中小股东保护机制。本文在对GONE理论四因素的深入研究、对上市企业的财务造假问题与防范治理的研究,以及对如何促进我国长期资金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刘纯燕[6](2020)在《货币资金审计风险问题研究 ——以康美药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作为维系企业生命活力的血液,货币资金与企业的各生产经营环节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资金循环对应关系,增减变动均会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由于货币资金的收付较为频繁,往往会涉及到各种舞弊的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审计风险的产生。近些年来,我国证监会披露的财务造假事件层出不穷,公众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真实性表示质疑,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可靠性的信任感也下降,这对注册会计师的信誉产生了恶劣影响。因此,审计人员必须要加强对货币资金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探寻出能够降低货币资金审计风险的方法,以此来提高审计质量。康美药业作为曾经万众瞩目的“白马股”,中国医药行业的龙头老大,一直以正面强势形象示人。但2017年爆出的财务造假丑闻,引起了各界对于货币资金的审计风险问题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案的是例分析法,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的优秀研究成果和结论,首先,以舞弊风险因子这一理论为依据,从道德品质、动机、机会、暴露的可能性和受惩罚程度这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康美药业进行舞弊的动因;其次,对康美药业的舞弊手段进行分析,指出康美药业主要通过虚增收入,虚减费用、伪造合同和单据流,少计存货等手段进行财务舞弊;第三,从外部监管、审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审计失察的原因;最后,根据康美药业货币资金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审计对策及合理化的建议,以期能够在今后的审计业务执行过程中规范审计程序,防范审计风险。
操明澈[7](2020)在《康美药业黑天鹅事件的案例研究》文中指出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康美药业”)2019年4月30日发布包括年报在内的多份公告。其中,前期会计差错更正公告,因涉及科目之多,数量之大,市场一片哗然。会计差错与会计造假的区别以及财务重述的合理性再次成为会计和审计业内讨论的热点。会计差错与会计造假在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上不易直接区分,在康美药业会计造假案暴露之前,其数据就存在着很多的异常,这也是揭露其会计舞弊的有力线索。本文从康美药业2012年-2018年度年报及其发布的会计差错公告内容入手,剖析康美药业“会计差错”的疑点,通过对其经营现状和公司整体环境的分析反驳其实际控制人对会计造假行为的否认,并探讨康美药业能进行会计造假的原因,最后提出对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管控措施。
董馨妮[8](2020)在《创业板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研究 ——基于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案例》文中研究表明作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板市场为具有成长潜力但缺乏融资途径的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提供了上市机会。相比主板市场对公司盈利能力、资产规模的严苛要求,创业板市场对公司的发展前景与创新能力更为重视。创业板上市门槛相对较低,这意味着其审计过程中面临着更加复杂多样的风险。自2009年创业板设立以来,许多公司通过创业板上市获得了发展与成长。同时,由于利益的诱惑,诸如海联讯、欣泰电气等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欺诈上市、财务造假案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这不但会让违规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成为众矢之的,也会使得投资者对创业板市场失去信心,危害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提升创业板审计质量、防范创业板审计风险具有迫切现实意义。本论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创业板审计风险成因并提出防范措施。一方面,笔者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创业板制度及其上市公司的特征;另一方面,笔者从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案例入手,识别创业板上市公司金亚科技的审计风险。然后,笔者结合这两方面的研究内容,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以及监管部门三个方面来分析金亚科技审计风险成因。最后,笔者针对发现的审计风险成因,较为全面地提出创业板审计风险防范策略,对于创业板企业以及相关注册会计师都有一定借鉴意义。
姜杨[9](2020)在《康美药业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截止到2019年底,A股上市公司数量将近3700家,这反映出我国股票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但同时应注意到一些上市公司的质量令人堪忧,2019年A股市场有18家企业因连续三年亏损而退市,同时,也有9家上市公司因为审核未通过而被暂停上市资格,2019年是上市公司退市和被暂停上市最多的一年,这一方面体现了对上市公司的审核和监管更加严格,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上市公司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上市公司面临着无节制的开展多元化经营、盈利下降、股价波动、融资困难等诸多困境,上市公司都想从盈利高的行业分一杯羹,例如房地产行业,结果导致公司经营战略出现问题,没有聚焦主业,业务版图过于庞大,公司内部治理的完善跟不上公司规模的扩大,盈利水平下降的同时对资本的需求却加大了,为了能向市场传递企业经营良好的信号,并获得更多的融资渠道,上市公司会铤而走险,进行虚假的会计信息披露。本文以康美药业为具体研究案例,并结合舞弊三角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信号传递理论等相关理论,运用财务数据和图表对其2016—2018年的虚假会计信息披露情况进行回顾和分析,分析其虚假信息披露的具体手段和方法,对企业自身、外部投资者和会计师事务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虚假信息披露的动机和原因。动机主要包括大股东利益输送、优化运营指标、操纵股价以及掩盖中药板块业绩下滑的困境;原因则主要从外部职能机制的缺陷给康美造假提供了机会和可能性的角度展开,这也符合舞弊三角理论的“机会”因素。最后,针对职能机制的缺陷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如可以从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加大对上市公司的违规处罚成本以及加强对审计机构和保荐机构的管控这几个方面来提高康美药业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和证券市场的健康运行都十分重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畅通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的沟通渠道,保护中小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杨沛园[10](2020)在《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益侵占治理研究 ——以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长久以来,上市公司大股东对公司和中小股东进行利益侵占,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大痼疾。利益侵占能够给大股东带来巨大的收益,并且相较于违法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就使得一些大股东不惜顶风作案。究其原因,不同于西方国家,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控股股东“一股独大”的特点,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不合理,大股东掌握着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使其能够轻易地达到侵占目的。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大股东,我国也在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如2020年证监部门修订的新证券法,提高了违法违规成本,加大了投资者保护力度。但是随着法律监管的完善,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手段也变得更加隐蔽,有的甚至买通审计机构及政府部门,导致大股东侵占公司利益的行为难以被发现,这不仅损害了广大投资者利益,还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所以,探究如何对大股东利益侵占进行有效治理,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2019年因财务造假300亿被证监会处罚的康美药业,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得到了以下结论:首先,在侵占方式上,康美药业大股东主要通过直接占用资金、关联方交易和买卖公司股票套现等手段进行侵占;其次,侵占原因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包括内部股权结构、公司治理机制不合理,外部审计机构联合隐瞒舞弊、有关法律监管不到位;最后,在侵占后果上,康美药业造假被曝光后只能申请ST,大股东被终身禁入证券市场,同时还伴随着经营业绩下滑、债务压顶、股民索赔等多重压力。结合理论与案例分析,我们认为解决大股东利益侵占问题,要同时内部和外部治理双管齐下。由此,本文对上市公司及政府监管部门提出的可行性建议如下:首先,要进行公司内部治理,一是要优化股权结构,尽量避免公司一股独大、股权过于集中;二是要完善董事会结构,避免董事会成员交叉任职,并发挥好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其次,要强调外部治理,一要规范中介机构,杜绝公司买通第三方联合舞弊;二要加强信息披露,改善市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三要加快相关法规的完善,加大违规惩罚成本;四要赋予中小股东维权的权利,并加强教育。最后,笔者望通过本文研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运用康美药业的案例分析来对我国市场上其他上市公司加以警醒,以及呼吁政府监管部门加强相关法制建设。只有从实际出发,思考并改进当前制度的不足,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财务造假频发的现象,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向上发展。
二、上市公司造假审计十大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市公司造假审计十大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2)大股东权力、利益侵占与内控风险 ——基于康得新财务造假的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大股东侵占研究 |
1.2.2 关于财务造假动因研究 |
1.2.3 关于财务造假识别预防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大股东侵占相关概念 |
2.1.2 财务造假相关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2.1 大股东控制相关理论 |
2.2.2 利益侵占相关理论 |
2.2.3 财务造假相关理论 |
3 康得新造假案例背景 |
3.1 康得新介绍 |
3.1.1 康得新基本情况 |
3.1.2 康得新股权结构 |
3.2 康得新财务造假过程 |
3.3 康得新财务造假后果 |
3.3.1 公司困境重重 |
3.3.2 投资者损失巨大 |
3.3.3 资本市场受冲击 |
4 康得新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
4.1 康得新财务造假的识别 |
4.1.1 财务指标异常 |
4.1.2 大股东股权质押 |
4.2 康得新财务造假的手段 |
4.2.1 虚增利润 |
4.2.2 隐瞒大股东占用资金 |
4.2.3 隐瞒关联担保 |
4.2.4 隐瞒募集资金使用 |
4.3 康得新财务造假的成因 |
4.3.1 大股东侵占催生造假 |
4.3.2 内控失效加剧风险 |
4.3.3 监管不足提供机会 |
4.3.4 市场不完善削弱威慑 |
4.4 康得新财务造假因子链式传导机制 |
4.4.1 基于权力-侵占-内控的因子体系 |
4.4.2 基于权力-侵占-内控的链式传导 |
5 防范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对策 |
5.1 加强大股东权力制约 |
5.1.1 建立股权制衡机制 |
5.1.2 增强董事会监事会独立性 |
5.1.3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
5.2 加强审计银行监管 |
5.2.1 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 |
5.2.2 规范银行资金业务 |
5.3 增强资本市场威慑 |
5.3.1 提高造假责任主体惩罚 |
5.3.2 完善退市及投资者保护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风险因子视角下医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审计对策研究 ——以康美药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内容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内容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 本文的创新与应用价值 |
1.3.1 本文创新 |
1.3.2 应用价值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财务舞弊识别研究 |
2.2 财务舞弊动因研究 |
2.3 财务舞弊防治研究 |
2.4 概括性评论 |
2.5 财务舞弊的特征与类型 |
2.5.1 财务舞弊的定义 |
2.5.2 财务舞弊的特征 |
2.5.3 财务舞弊的类型 |
2.6 舞弊动因相关理论 |
2.6.1 舞弊动因理论历史变迁 |
2.6.2 理论基础——风险因子理论 |
3 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舞弊现状分析 |
3.1 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 |
3.2 医药上市公司舞弊现状分析 |
3.2.1 样本选取 |
3.2.2 舞弊手段分析 |
3.2.3 违规周期分析 |
3.2.4 监管滞后性分析 |
3.3 舞弊企业内部管理分析 |
3.3.1 治理结构 |
3.3.2 内部控制 |
3.4 医药上市公司舞弊动因分析 |
4 康美药业财务舞弊案例简介 |
4.1 康美药业案例描述 |
4.2 康美药业处罚结果 |
4.3 康美药业财务舞弊手段 |
4.3.1 使用虚假银行单据虚增货币资金 |
4.3.2 虚增固定资产 |
4.3.3 虚增收入与利润 |
4.3.4 利用关联方操纵股价 |
5 康美药业财务舞弊动因分析 |
5.1 舞弊机会因子分析 |
5.1.1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弊端 |
5.1.2 内部控制制度失效 |
5.1.3 信息披露不规范 |
5.2 暴露可能性因子分析 |
5.2.1 多年连续聘用同一事务所 |
5.2.2 系统性串通舞弊导致财务数据异常 |
5.3 受惩罚程度因子分析 |
5.3.1 民事诉讼难以落实 |
5.3.2 退市制度不严格 |
5.4 道德因子分析 |
5.4.1 管理层多次行贿 |
5.4.2 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缺失 |
5.5 舞弊动机因子分析 |
5.5.1 股东股票质押融资需求 |
5.5.2 过度发展副业 |
6 医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审计对策 |
6.1 内部审计对策 |
6.1.1 机会因子——保持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独立 |
6.1.2 暴露因子——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6.1.3 道德因子——建立垂直管理机制 |
6.1.4 动机因子——开展公司风险管理审计 |
6.2 外部审计对策 |
6.2.1 机会因子——对“管理层凌驾内控之上”执行专门审计程序 |
6.2.2 暴露因子——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分析识别 |
6.2.3 道德因子——改善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 |
6.2.4 动机因子——做好审计计划 |
7 结论 |
7.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7.2 本文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基于CRIME五因素论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研究 ——以康得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1.2 研究意义与本文特色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2 文献回顾 |
2.1 财务造假识别研究 |
2.1.1 数学模型 |
2.1.2 影响因素 |
2.2 财务造假动因研究 |
2.3 财务造假手段研究 |
2.4 财务造假治理研究 |
2.5 文献述评 |
3 理论基础 |
3.1 理性经济人假设 |
3.2 委托代理理论 |
3.3 控制权私利理论 |
3.4 CRIME五因素论 |
3.4.1 理论介绍 |
3.4.2 模型优点 |
4 制造业企业财务造假现状 |
4.1 制造业财务造假现状 |
4.2 基于CRIME五因素论的分析 |
4.2.1 造假者(Cooks) |
4.2.2 造假手段(Recipes) |
4.2.3 造假动机(Incentives) |
4.2.4 监管机制(Monitoring) |
4.2.5 最终结果(End results) |
5 案例概况及分析 |
5.1 公司简介 |
5.1.1 公司基本情况 |
5.1.2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情况 |
5.2 事件梳理 |
5.3 造假手段及成因分析 |
5.3.1 造假者(Cooks) |
5.3.2 造假手段(Recipes) |
5.3.3 造假动机(Incentives) |
5.3.4 监管机制(Monitoring) |
5.3.5 最终结果(End results) |
5.4 案例小结 |
6 财务造假治理 |
6.1 造假者 |
6.1.1 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
6.1.2 加强高管个人行为规范 |
6.2 造假手段 |
6.2.1 严禁多方合谋形成造假链条 |
6.2.2 强化信息披露及时完整 |
6.3 造假动机 |
6.3.1 加强股权质押行为监管 |
6.3.2 完善退市机制 |
6.4 监管机制 |
6.4.1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
6.4.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
6.4.3 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 |
6.5 最终结果 |
6.5.1 加大刑事行政处罚力度 |
6.5.2 鼓励公众监督举报造假行为 |
7 结论及不足 |
7.1 本文结论 |
7.2 本文不足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基于GONE理论的BY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财务造假的动因研究 |
1.2.2 关于财务造假的手段研究 |
1.2.3 关于财务造假的治理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论文框架 |
2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理论概述 |
2.1 财务造假的概念及特点 |
2.1.1 财务造假概念的界定 |
2.1.2 财务造假的特点 |
2.2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 |
2.2.1 虚增收入与资产 |
2.2.2 虚减成本与费用 |
2.2.3 利用关联交易进行造假 |
2.2.4 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 |
2.2.5 隐瞒或不及时披露重大事项 |
2.3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危害 |
2.3.1 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 |
2.3.2 不利于公司健康持续发展 |
2.3.3 使外部投资者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
2.4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GONE理论 |
2.4.1 贪婪因子 |
2.4.2 机会因子 |
2.4.3 需要因子 |
2.4.4 暴露因子 |
3 BY公司财务造假案例介绍 |
3.1 BY公司概况 |
3.1.1 BY公司简介 |
3.1.2 BY公司组织结构情况 |
3.1.3 BY公司经营情况介绍 |
3.1.4 BY公司财务造假案件回顾 |
3.2 BY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 |
3.2.1 通过循环转账虚增资产 |
3.2.2 通过票据置换贴现、虚构销售业务虚增收入 |
3.2.3 通过关联方交易进行资产转移 |
3.2.4 隐瞒及未披露重要信息 |
4 基于GONE理论分析BY公司财务造假的动因 |
4.1 “G”(贪婪)因子分析 |
4.1.1 管理层道德诚信缺失,法律意识淡薄 |
4.1.2 管理层内幕交易,谋取个人利益 |
4.2 “O”(机会)因子分析 |
4.2.1 股权结构过于分散,缺乏对实际控制人控制 |
4.2.2 内部制衡机制缺失,独立董事形同虚设 |
4.2.3 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
4.2.4 内部信息沟通不及时,重大事项反应迟钝 |
4.3 “N”(需求)因子分析 |
4.3.1 为了维持上市资格的需要 |
4.3.2 为了更好地融资的需要 |
4.4 “E”(暴露)因子分析 |
4.4.1 对财务造假惩罚力度过轻,违法成本低 |
4.4.2 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暴露可能性低 |
4.4.3 对中小股东保护措施不足,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
5 防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建议 |
5.1 遏制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贪婪 |
5.1.1 加强对管理层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管理层法律意识 |
5.1.2 构建诚信经营的企业文化,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
5.2 减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机会 |
5.2.1 优化股权结构,合理引入机构投资者 |
5.2.2 完善内部权利制衡机制,加强内部监管职能 |
5.2.3 强化内部控制建设,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
5.2.4 建立有效的信息内部沟通系统,确保重大信息传递 |
5.3 消除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动机 |
5.3.1 完善强制退市制度 |
5.3.2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
5.4 完善财务造假暴露的发现机制,加大事后惩戒力度 |
5.4.1 加大财务造假的处罚力度,增加企业违规成本 |
5.4.2 加强审计机构的监督,提高审核质量 |
5.4.3 完善中小股东保护机制,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
6 结束语 |
6.1 研究的结论 |
6.2 研究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货币资金审计风险问题研究 ——以康美药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舞弊审计的概念 |
2.1.2 审计风险的概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信号传递理论 |
2.2.2 舞弊风险因子理论 |
2.2.3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
3.案例简介 |
3.1 案例背景 |
3.2 案例描述 |
3.3 康美药业货币资金异动情况 |
3.3.1 货币资金项目数额畸高 |
3.3.2 股债融资形成的存贷双高 |
3.3.3 相关财务指标异常 |
3.3.4 大股东股票质押比例高 |
3.4 康美药业货币资金审计风险简介 |
4.案例分析 |
4.1 康美药业货币资金重大错报分析 |
4.1.1 货币资金舞弊动因分析 |
4.1.2 货币资金舞弊手段分析 |
4.2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分析 |
4.2.1 审计师执业谨慎性分析 |
4.2.2 事务所失察原因分析 |
5.货币资金审计风险的应对策略 |
5.1 外部监管方面的改进建议 |
5.1.1 构建高效监管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5.1.2 加强财政、审计、银行、税务等职能部门的监管 |
5.1.3 加大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 |
5.2 注册会计师方面的改进建议 |
5.2.1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大分析程序的应用 |
5.2.2 提高专业胜任能力,降低检查风险 |
5.2.3 设计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 |
5.3 会计师事务所方面的改进建议 |
5.3.1 强化会计师事务所函证程序 |
5.3.2 健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
5.3.3 保持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
6.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康美药业黑天鹅事件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述评 |
1.2.2 国内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 会计差错 |
2.1.1 会计差错的概念 |
2.1.2 会计差错的相关法律规定 |
2.2 财务重述 |
2.2.1 财务重述的概念 |
2.2.2 财务重述的相关法律规定 |
2.3 会计造假 |
2.3.1 会计造假的概念 |
2.3.2 会计造假的理论 |
2.4 会计差错、财务重述与会计造假三者关系 |
第3章 康美药业黑天鹅事件陈述 |
3.1 康美药业概况 |
3.1.1 康美药业简介 |
3.1.2 康美药业股权结构 |
3.2 康美药业黑天鹅事件介绍 |
3.2.1 “会计差错”事件回顾 |
3.2.2 后续市场反应 |
第4章 康美药业黑天鹅事件性质诊断分析 |
4.1 “会计差错更正说明”疑点剖析 |
4.1.1 299亿货币资金“不翼而飞” |
4.1.2 存货激增与减值准备基本不变 |
4.1.3 经营现金流量与业绩背离 |
4.1.4 毛利率异常 |
4.1.5 关联方占用 |
4.2 康美药业黑天鹅事件的实质及动机 |
第5章 康美药业黑天鹅事件的原因分析 |
5.1 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
5.1.1 股权结构不完善 |
5.1.2 董事会结构的不合理 |
5.2 内部控制的缺陷 |
5.2.1 内部审计机制不健全 |
5.2.2 对自身风险应对不足 |
5.2.3 控制活动不规范 |
5.2.4 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 |
5.3 注册会计师审计缺乏独立性 |
5.3.1 会计师事务所轮换制 |
5.3.2 会计师事务所签字人员轮换 |
5.4 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完善 |
5.4.1 对会计差错及重述的规定有待完善 |
5.4.2 对会计造假的惩罚机制有待健全 |
第6章 防范类似黑天鹅事件的对策建议 |
6.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6.1.1 优化股权结构 |
6.1.2 杜绝兼任乱象 |
6.1.3 充分发挥独立董事作用 |
6.2 强化内部控制 |
6.2.1 严控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关键环节 |
6.2.2 遵守信息披露规则 |
6.3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 |
6.4 完善会计法律法规 |
6.4.1 提升违法成本,降低违法收益 |
6.4.2 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机制 |
6.4.3 完善退市机制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创业板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研究 ——基于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审计风险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创业板审计风险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重点和研究难点 |
1.4.1 研究重点 |
1.4.2 研究难点 |
1.5 拟创新点和不足 |
1.5.1 拟创新之处 |
1.5.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审计风险的定义 |
2.1.2 审计风险模型 |
2.2 理论依据 |
2.2.1 委托代理关系与非对称信息理论 |
2.2.2 理性经济人理论 |
第3章 创业板制度及其上市公司特点分析 |
3.1 我国创业板的发展历程 |
3.2 创业板制度特点—基于主板市场对比分析 |
3.2.1 创业板上市条件分析 |
3.2.2 创业板退市制度分析 |
3.3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基于历史数据分析 |
3.3.1 公司集中于高新技术行业 |
3.3.2 公司具有较高的经营风险 |
3.3.3 公司具有高收益性 |
3.3.4 公司股权结构更为集中 |
3.3.5 多重委托代理关系错位 |
第4章 金亚科技案例审计风险识别 |
4.1 案例回顾 |
4.1.1 金亚科技简介 |
4.1.2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
4.1.3 事件回顾 |
4.2 金亚科技审计风险识别 |
4.2.1 识别金亚科技行业环境风险 |
4.2.2 识别金亚科技持续经营风险 |
4.2.3 识别金亚科技内部控制风险 |
4.2.4 识别金亚科技重大错报风险 |
第5章 金亚科技案例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
5.1 基于审计主体角度分析 |
5.1.1 创业板审计业务中形成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错位” |
5.1.2 相关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 |
5.1.3 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
5.2 基于审计客体角度分析 |
5.2.1 公司持续经营风险驱动管理层造假 |
5.2.2 董事长一股独大致使内部控制失效 |
5.3 基于监管部门角度分析 |
5.3.1 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 |
5.3.2 处罚力度较小 |
5.4 案例启示 |
第6章 创业板审计风险防范策略 |
6.1 基于审计主体角度的防范策略 |
6.1.1 保持相关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
6.1.2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 |
6.1.3 关注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
6.1.4 重视公司内部控制审计 |
6.2 基于审计客体角度的防范策略 |
6.2.1 改善公司股权结构 |
6.2.2 充分发挥监事会的职能 |
6.3 基于监管部门角度的防范策略 |
6.3.1 提高违法成本 |
6.3.2 改进会计师事务所的聘任制度 |
6.3.3 完善监督检查手段 |
6.3.4 强化社会监督机制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康美药业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会计信息披露相关概念 |
2.1.1 信息披露含义 |
2.1.2 会计信息披露 |
2.1.3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 |
2.2 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理论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信号传递理论 |
2.2.3 舞弊三角理论 |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3章 康美药业会计信息披露案例介绍 |
3.1 公司简介 |
3.2 重要事件回顾 |
3.3 康美药业虚假会计信息披露情况 |
3.3.1 伪造大额定期存单虚增存款和货币资金 |
3.3.2 伪造业务凭证虚增营业收入 |
3.3.3 违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虚增资产项目 |
3.3.4 隐瞒控股股东及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 |
3.4 康美药业会计信息披露造假的负面影响 |
3.4.1 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方面 |
3.4.2 外部投资者方面 |
3.4.3 注册会计师以及所属的会计师事务所方面 |
第4章 康美药业虚假会计信息披露案例分析 |
4.1 康美药业虚假会计信息披露的内部动机 |
4.1.1 大股东利益输送 |
4.1.2 优化运营指标 |
4.1.3 买卖公司股票以配合炒高股价 |
4.1.4 掩盖中药板块业绩下滑的困境 |
4.2 康美药业虚假会计信息披露的职能机制缺陷 |
4.2.1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 |
4.2.2 监管部门查处惩罚力度不够 |
4.2.3 外部审计机构和保荐机构职能缺失 |
第5章 康美药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提高的对策措施 |
5.1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
5.2 加大违规违法成本 |
5.3 加大对审计机构和保荐机构职能的管控 |
5.3.1 加大对审计机构的管控和审计制度的改善 |
5.3.2 加大对保荐机构的管控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益侵占治理研究 ——以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案例研究法 |
三、对比分析法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
一、研究思路 |
二、基本框架 |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大股东利益侵占相关文献 |
一、大股东利益侵占的动机 |
二、大股东利益侵占的方式 |
三、大股东利益侵占的经济后果 |
第二节 大股东利益侵占治理相关文献 |
一、股权结构治理 |
二、董事会治理 |
三、外部审计治理 |
第三节 文献简评 |
第三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分析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公司治理相关概念 |
二、大股东侵占相关概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二、股权制衡理论 |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三节 制度背景分析 |
一、大股东利益侵占形成原因 |
二、相关法律法规 |
第四章 康美药业大股东利益侵占案例分析 |
第一节 康美药业公司简介及基本情况 |
第二节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事件回顾 |
第三节 康美药业大股东利益侵占动机、方式及影响 |
一、康美药业大股东利益侵占的动机 |
二、康美药业大股东利益侵占的方式 |
三、康美药业大股东利益侵占的影响 |
第四节 康美药业大股东利益侵占原因分析 |
一、股权结构不合理 |
二、治理结构存在问题 |
三、中介机构联合造假 |
四、法律监管不到位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益侵占治理研究 |
第一节 内部治理机制完善研究 |
一、股权结构制衡 |
二、董事会制度治理 |
三、完善内部控制 |
第二节 外部审计与监督机制完善研究 |
一、提高审计质量 |
二、加强监管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
第三节 强化信息披露制度 |
第四节 赋予中小股东相应权利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建议及展望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三节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上市公司造假审计十大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博弈论视角的金亚科技审计失败案例研究[D]. 何建超. 石河子大学, 2021
- [2]大股东权力、利益侵占与内控风险 ——基于康得新财务造假的案例分析[D]. 孙志远.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3]风险因子视角下医药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与审计对策研究 ——以康美药业为例[D]. 阳倩.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4]基于CRIME五因素论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研究 ——以康得新为例[D]. 贺青.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5]基于GONE理论的BY公司财务造假案例分析[D]. 刘童.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0)
- [6]货币资金审计风险问题研究 ——以康美药业为例[D]. 刘纯燕. 兰州财经大学, 2020(02)
- [7]康美药业黑天鹅事件的案例研究[D]. 操明澈. 南昌大学, 2020(01)
- [8]创业板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研究 ——基于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案例[D]. 董馨妮. 南昌大学, 2020(01)
- [9]康美药业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研究[D]. 姜杨. 南昌大学, 2020(01)
- [10]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益侵占治理研究 ——以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为例[D]. 杨沛园.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