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诵读能力的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邴丹妮[1](2021)在《审美体验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凝聚着古代先贤们的思想情感与价值取向。文言文的内涵丰富,具有无尽的审美资源和重要的审美价值。《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审美鉴赏与创造”作为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提出,要求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语文重要组成部分的文言文本应承担起这一任务,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审美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培养和引导。针对这样的现象,本人以审美体验为视角,以高中文言文审美教学为研究对象,对高中文言文的审美体验教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践策略。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为四章进行讨论。第一章审美体验论与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概述。本章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审美体验的发展、内涵及特征;第二部分探讨了高中文言文进行审美体验教学的原因;第三部分从高中生的发展特点出发阐释了审美体验的可行性;第四部分为研究依据,本文以语文课程标准、审美体验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研究依据进行论文的撰写。第二章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审美体验的内容及教学原则。本章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审美体验的内容分析;第二部分是高中文言文审美体验课堂教学的原则。第三章高中文言文审美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本章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问卷调查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通过调查了解到现阶段高中文言文审美教学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度的原因分析。第四章审美体验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践策略。本章以高中文言文审美体验课堂教学的原则为基础,从审美感知、审美鉴赏、审美表达与创造三个维度出发,提出高中文言文审美教学的具体实践策略,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文言文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因素。以审美体验为基础进行高中文言文的审美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有效的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与鉴赏力,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朱姝颖[2](2021)在《初中语文诵读教学探析》文中指出本论文旨在帮助师生意识到诵读教学的重要性,激发同学们对诵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诵读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传统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基础且重要的作用,但如今的诵读教学状况并不乐观。语文教学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范,但诵读教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存在着诵读技能缺乏、诵读时间较少、诵读内容局限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能够让大家了解到诵读的价值,提高师生对诵读的重视,改进诵读教学方法,让学生提高对诵读的兴趣并养成独立自主的诵读习惯。全文除绪论与结语外,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诵读教学的价值。诵读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感、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见,诵读教学对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非常基础的作用,是需要且值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第二部分: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现存问题及成因分析。本章是对诵读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笔者以喀左县第三初级中学为实践单位,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老师和学生分别展开访谈和调查。结合谈话内容和问卷数据分析了诵读法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情况和在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第三部分: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策略探究。针对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本章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师首先要提高诵读教学的意识,并且不断提升自己的诵读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在保证学生的诵读时间的情况下进行诵读指导;其次可以采取灵活的诵读方式,如开展一些诵读活动;再次面对不同的文体时可以采取不同的诵读方法;最后可以实施多角度的诵读教学评价。

王晓娟[3](2021)在《中国小学语文与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华文课程标准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全球掀起了一股“汉语热”浪潮。在这个海外汉语教育的大潮中,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华文母语环境优势和健全的华文教育体制在整个东南亚的华文教育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以外为数不多的能具备从小学到大学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而其中以华文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学集中体现在小学阶段。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与中国的语文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在小学华文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尤为突出,这对身处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的中国而言,具有很好地借鉴价值。因此,本文选取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马来西亚华文小学的《小学华文课程与评估标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两国课程标准展开比较分析,首先是对两国语文(华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其次梳理出两国语文(华文)课程标准各自制定的背景;之后比较分析两国语文(华文)课程标准在框架与理念、目标与内容以及实施建议等方面的异同;最后再结合我国国情,针对我国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改革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进行反思,以期能为我国当前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一些实质性的建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细分年级标准以区分难度;落实具体的学习标准要求;借鉴华小“高层次思维技能”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相关内容;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成卓[4](2021)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篇特色及育人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字、传统哲学、传统文学、史学文化、传统艺术和精神理念等内容的集中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的要求,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语文课程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载体,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教育具有特殊意义。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丰富,选篇内容极具特色,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重要的典范价值。通过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篇特色及教学情况的分析,实地调研得出当前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方面存在的困境,以期对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内容进行反思,对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策略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第一章揭示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目标、功能与意义。从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课程出发阐释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课程目标;从小方向出发揭示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教育的育人功能;从语文教材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育人意义出发阐释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育人价值。第二章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文特色进行系统研究。从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编系统入手,明确中学传统文化选文的物质文化教育内容,总结出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精神特质,为初中语文教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提供内容依据。第三章研究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情况。通过实地调查得出当前初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整理有限、教师育人方式创新不足、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兴趣有待提升的结论。第四章在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策略。从落实路径出发,立足学校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层面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资源进行补充,再从教师层面提出可实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策略。通过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篇特色进行分析之后,根据实际调查提出相关育人策略。一方面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在中学的不断落实与完善,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与感召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去了解、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李思琪[5](2021)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中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凝练雅致的语言记录着先贤哲人们的非凡智慧和心灵感悟,能够引起学生们的情感共鸣,有益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本研究是在对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古诗词篇目进行统筹分析的基础上,从人与国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四个角度入手,深入挖掘其中的人文教育价值,依据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的结果,分析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策略,而且关注了学生学习的人文氛围,目的是促进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养成。本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高中古诗词蕴含的人文精神。通过对现行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古诗词篇目的统筹分析,依据人文精神的概念界定,从人与国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以及人与自然四个角度出发,主要将高中古诗词中的人文精神概括分成爱国情怀、仁爱之情、人生追求和山水志趣四类,继而进行详细地分析并且对部分古诗词进行解读,深入挖掘古诗词中的人文精神,为之后的研究奠定文本基础,丰富古诗词人文教育的价值。第二章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养成的需求。本研究结合高中古诗词的教学实际,以人格理论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论为理论依据,以“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和高中语文教材的文本分析为现实依据。通过对一线教学基地的问卷调查以及访谈记录,深入分析目前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作为依据,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第三章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养成的策略。通过对一线高中古诗词教学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本章提出具体的可实施的策略和建议,关注到了教师、学生、课堂、学习氛围四个方面,具体策略包括整合教学资源、个性延伸写作、多方共创人文环境等,以期对当前的古诗词教学实践产生积极地影响。第四章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养成的实践。本章以《登高》和《锦瑟》为例,分析高中古诗词教学中人文精神养成的有效途径,结合实践课例论证前一章策略的可行性,以促进高中生人文精神的养成。

董铭[6](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文中认为诵读教学在语文课堂实践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近年来在语文核心素养的总领下,越来越多的教育研究者开始研究“诵读教学”,对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价值、意义、要求、策略等方面展开积极探索。诵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亲近文本,培养语感。同时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学生能够获得文本的形式美和节奏美的双重审美体验。通过诵读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诵读的过程中放飞想象的翅膀,提升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诵读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诵读教学案例为载体,对目前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现状加以总结,发现问题,探索和总结诵读教学相关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策略,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提供方法指引。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就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文献综述、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六部分来进行阐述。第二部分立足于基于核心素养框架下对语文诵读教学的价值及其要求两个维度进行研究与归纳。围绕核心素养从四个角度阐述了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价值,结合课标提出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具体要求。第三部分对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从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角度归纳总结目前诵读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而对初中诵读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加以分析。第四部分以分析得出的目前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问题的成因为基础,有针对性地针对诵读理念的树立,诵读方法的指导,诵读素养的提升,诵读评价体系的生成四大方面提出可行性策略,为广大语文教师从观念到实践、从技巧到体系、从态度到方法提供全方位的指引。第五部分结合余映潮“因体成诵”的诵读教学理念,对不同文体的诵读教学案例加以评析,有助于广大一线语文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岳晓林[7](2021)在《发现学习理论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小学高段的诗歌阅读教学存在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以发现学习理论为指导,建构了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的相关理性认识。在明确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目标设计、实施、评价和保障四个方面,探究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有效策略,以培养学生在诗歌阅读中的发现学习能力,提高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效益。本文分四章论述发现学习理论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意义、相关概念界定、研究综述、研究目标与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旨在建构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认识框架。基于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实践模式与教学要求,明确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特点,包括阅读诗歌文本的主动性、诗歌形象思维的启发性、提取诗歌信息的有效性、发现阅读过程的探究性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要求,形成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思路。第三章,旨在通过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现状调查,从教师和学生角度,围绕教师的理论认知、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编制了师生问卷调查表。通过总结与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教育理念滞后、教学形式过度、师生定位不准、教师对发现学习过程的指导不足和学生的发现学习意识与能力薄弱等。第四章,旨在提出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策略。首先,结合课标、教材的要求,完善目标设计策略。其次,根据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提出具体实施策略。再其次,围绕教师和学生,形成评价策略。最后,为发现学习提供实施条件,优化保障策略。

师童童[8](2021)在《基于审美鉴赏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古代的经典文言作品不仅包含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而且蕴含着丰富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蕴美。初中语文教材选入的文言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学习这些文章,学生理应受到美的熏陶,从中感受先人的智慧,了解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然而初中文言文审美鉴赏教学现状是,教师虽已经意识到文言文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价值,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文言文的审美鉴赏教学仍旧没能得到有效开展——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对文言文学习兴趣不足,较为注重考试成绩;语文教师强调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文言文之美没能充分在课堂上体现。初中文言文教学不注重对文言文本身所含之美的鉴赏,导致文言文教学对于学生缺乏吸引力,难以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作用。因此,从审美鉴赏的角度探讨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改革对学生体会文言文之美、提升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初中文言文审美鉴赏教学之所以没能有效开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学角度看,可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审美目标偏失、文本诵读环节设计薄弱、忽视课外阅读,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审美主动性不强、文言文朗读方法不当。为真正有效开展初中文言文审美鉴赏教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应有意识地提升自身审美素养和诵读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立足于文言文文本结构,充分发掘文本的审美特点,从语言、形象和意蕴三个层面带领学生进行审美鉴赏。只有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文言文审美鉴赏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此外,教学案例的设计可以为初中语文教师进行审美鉴赏教学提供参考,帮助教师更好地将文言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深刻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意蕴美,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吕宁[9](2020)在《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口语是个体语言发展的基础,是最基本的信息交流手段。现代社会强调人际互动与合作,口语素养更成为了现代公民所必备的素质。口语对社会来说亦是不可或缺的,国民口语素养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息息相关,国民的母语水平更是展现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因此,应研究汉语口语教育,优化汉语口语教育,保证个体拥有和谐的语文生活,这是语文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在“重文轻语”的背景下,汉语口语教学是中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薄弱环节,相关理论研究和卓有成效的实践也相对较少。这成为制约语文课程改革、汉语口语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事实上,先辈们曾就汉语口语教育进行过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朱自清作为语文大家,对于口语教育有着许多独特的见解。这为我们的课程教学变革积累了宝贵的资源,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发展。本文主要从五个部分展开探究:在绪论部分,本文阐明了研究的缘起、意义、核心概念及研究方法,梳理、评述了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的有关研究,以及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汉语口语课程实施现状。第二部分以朱自清的口语观为切入点,首先溯源了其汉语口语观的形成,分析了其思想成长的文化背景、时代背景和同侪背景。其次,依托朱自清的相关论述对口语的价值、功能、特点进行了梳理。第三部分基于对朱自清“语脉”、“文脉”、“用笔如舌”等概念的总结分析,明确了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与联系,澄清了学生汉语口语与书面语能力的发展及其关系,探讨了口语、书面语训练的方法;明确了汉语普通话和地方方言的区别和联系,探讨了汉语普通话的教育问题;最后,提炼出汉语口语的三大特点。第四部分基于朱自清的汉语口语教育论述与实践,总结了汉语口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梳理了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的具体内容与原则。明确了汉语口语教育有满足言说需要、发展语文能力、提升思维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的个体作用,及推动语言发展的社会作用;汉语口语教育包含普通话、语境、表达、思维方面的训练内容。第五部分主要论述了朱自清的汉语口语教学思想。相关的汉语口语教学方法包括三类:借助法是结合阅读、诵读、口头问答、讨论活动进行的汉语口语教学方法;专门法包含演剧、辩论、演说等方法;课外活动则是通过团体活动和日常谈话活动进行的教学方法。第六部分立足上述梳理与总结,得出对当下汉语口语教育的启示与建议。启示包括重估汉语口语教育的重要价值、合理构建汉语口语课程的内容、明确汉语口语教学的基本方法三方面。建议包括“语”“文”并举:书面语训练和口语训练结合;文道统一:口语训练和语文素质发展协调推进;统筹兼顾:学普通话和巧用方言协调统一;“教”“学”协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整合;继承发展:传统方法与教育技术优势互补;回归生活:语文课程教学和学生生活深度融合。

郑雪[10](2020)在《深度学习理论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言文文质兼美、意蕴丰厚,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阶段是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期,论文以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试图通过深度学习理论为文言文教学寻求一条既能提高文言文教学成效,又能落实文言文教学价值的道路。引言部分,简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梳理了深度学习理论及其与语文教学、文言文教学结合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总结分析了以往研究成果取得的成绩与不足。第一章,利用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认为初中文言文教学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学生死记硬背、教学过程程式化、教学偏重字词翻译、教学缺乏关联性等“浅层次”学习问题。文章认为造成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文言文艰涩难懂,二是考试内容单一化,三是部分教师对文言文的认识不足,四是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第二章,首先对文言文深度学习的内涵进行了介绍和界定。其次从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文言文教学价值两方面分析了文言文深度学习的必要性。然后,在综合考虑教学现状、深度学习理论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制定出了初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知识建构能力,提升学生思辨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发展学生迁移运用能力。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美国学者Ference等在测验学生阅读能力时于1976年提出的,与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相对,“深度学习”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相结合,并迁移运用到具体问题情境的学习。第三章,依据深度学习理论,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一、搭建学习支架,建构文言知识体系;二、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三、基于语言运用,进行审美鉴赏;四、迁移运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从而为初中文言文教学提供方法参考,提高文言文教学成效。结语部分,总结了深度学习理论运用到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潜力,认为深度学习理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文言文教学现状、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

二、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诵读能力的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诵读能力的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审美体验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
        1.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2.文言文教学现状的要求
        3.文言文自身的重要性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1.审美体验的研究综述
        2.我国审美教育的研究综述
        3.文言文审美教育及教学的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一、审美体验论与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概述
    (一)审美体验的概念阐释
        1.审美体验的产生与发展
        2.审美体验的内涵
        3.审美体验的特征
    (二)审美体验与高中文言文的联系
        1.审美体验是语文美育的关键
        2.文言文承担着语文美育的重要任务
    (三)高中生的发展特点及进行审美体验的可行性
        1.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2.高中生对审美的需求
        3.高中生进行审美体验的可行性
    (四)高中文言文审美体验教学的研究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
        2.审美体验论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审美体验的内容及教学原则
    (一)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审美体验的内容
        1.感受语言之美
        2.体会人物之美
        3.领略自然之美
        4.感悟情感之美
        5.品析思想之美
    (二)部编版高中文言文审美体验课堂教学的原则
        1.教学的非功利性原则
        2.教学的非理性原则
        3.教学的创新性原则
三、高中文言文审美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一)高中文言文审美教学现状调查的基本信息
        1.问卷调查的背景
        2.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二)高中文言文审美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较低
        2.学生的文言文审美感知力薄弱
        3.高中文言文教学很少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4.学生的审美表达与创造能力不强
    (三)高中文言文审美教学中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功利性较强,缺少对美的发现
        2.教师过分关注知识目标,忽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3.教师对文言文缺乏深入的审美思考与创新
四、审美体验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捕捉审美直觉,培养审美感知力
        1.巧设导入,引起学生的审美兴趣
        2.整体感知文本,唤起学生的审美直觉
        3.加强诵读,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
    (二)融入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1.以情感为导向设计教学目标
        2.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审美探求
        3.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学生的理解鉴赏
    (三)培养创新意识,激励学生进行审美表达与创造
        1.扩宽审美渠道,丰富学生的审美认知
        2.展开审美想象,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
        3.进行审美探讨,鼓励学生表达与交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中文言文审美教学情况的调查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2)初中语文诵读教学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一、诵读教学的价值
    (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五)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现存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现状调查
        1.调查说明
        2.调查问卷、访谈记录及统计分析
    (二)存在问题
        1.教师没有贯彻诵读教学
        2.学生缺乏对诵读的学习
    (三)成因分析
        1.教师缺乏诵读自觉和技巧
        2.对诵读的认识不足
        3.诵读的时间不够充足
        4.诵读的内容比较局限
        5.诵读评价体系不够健全
三、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策略探究
    (一)提高诵读教学的意识
    (二)提升教师诵读素养
    (三)改变教学方法
        1.保证诵读时间,进行诵读指导
        2.采取灵活的诵读方式,开展诵读活动
        3.不同文体采取不同的诵读方法
        4.多角度的诵读教学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 B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致谢

(3)中国小学语文与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华文课程标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 华文教育
        (二) 华文小学
        (三) 小学华文课程标准
    三、文献综述
        (一) 中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研究
        (二)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研究
        (三) 马来西亚课程标准的研究
        (四) 中外母语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五) 文献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马两国课程标准制定背景
    一、中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制定背景
        (一)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
        (二) 十年课改下的新课标颁布
    二、马来西亚《小学华文课程与评价标准》制定背景
        (一) 国家教育政策改革下华文教育的发展
        (二) 马来西亚华小华文课程标准的制订过程
第二章 中国小学语文与华小华文课程标准理念与框架比较
    一、基本理念比较
        (一) 中国小学语文课标基本理念
        (二) 马来西亚华小华文课标基本理念
        (三) 分析与比较
    二、框架结构比较
第三章 中国小学语文与华小华文课程目标比较分析
    一、小学语文与华小华文课程总目标解读与分析
    二、小学语文与华小华文课程阶段目标解读与分析
    三、小学语文与华小华文课程目标的认知水平层次比较与分析
        (一) 中国部编本课后练习认知水平层次的分析
        (二) 华小课后练习认知水平层次的分析
        (三) 部编版与华小课后练习认知水平层次的比较
第四章 中国小学语文与华小华文课程内容比较分析
    一、“识字与写字”板块的比较
        (一) “识字与写字”板块内容的相同之处
        (二) “识字与写字”板块内容的差异之处
    二、“阅读”板块的比较
        (一) “阅读”板块内容的相同点
        (二) “阅读”板块内容的不同点
    三、“写作”板块的比较
        (一) “写作”板块内容的相似处
        (二) “写作”板块内容的差异
    四、“听说”板块内容的比较
        (一) “听说”板块内容的相同点
        (二) “听说”板块内容的不同点
第五章 中国小学语文与华小华文课程实施建议的比较分析
    一、教学建议的分析与比较
        (一) 均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二) 华小课标重视个性化教学
        (三) 华小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评价建议的分析与比较
        (一) 均注重多元化的评估方法
        (二) 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
        (三) 华小课标更能体现量化的评价准则
        (四) 华小课标强调评价的真实性
第六章 华小华文课程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一、细分年级标准以区分难度
    二、落实具体的学习标准要求
    三、借鉴华小“高层次思维技能”的培养
    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五、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相关内容
    六、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篇特色及育人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目标、功能与意义
    第一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目标
        一、涵养君子人格
        二、提升道德修养
        三、践行知行一体
    第二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
        一、修身正己的德育功能
        二、格物明理的智育功能
        三、怡情养性的美育功能
    第三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意义
        一、践行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三、新时代核心价值观的取向要求
第二章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篇特色
    第一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编系统
        一、传统文化选文系统
        二、传统文化助读系统
        三、传统文化知识系统
        四、传统文化实践系统
    第二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篇内容
        一、儒家经学与诸子百家
        二、史学论着与古典文学
        三、汉字文化与民俗文化
        四、传统艺术与科技文化
    第三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篇精神特质
        一、万物有情的生命观照
        二、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
        三、天下大同的民本思想
        四、心忧天下的爱国精神
        五、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第三章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现状调查
    第一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现状
        一、对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二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问题分析
        一、学校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发有限
        二、传统文化教学育人方式创新不足
        三、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兴趣有待提升
第四章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路径及育人策略
    第一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路径
        一、潜移默化,熏陶感染
        二、因文明道,文道统一
        三、披文入情,因势利导
    第二节 初中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资源整合建议
        一、跨文本开发校本课程
        二、跨学科融合课程资源
        三、跨媒介整合课程资源
    第三节 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策略
        一、核心素养为本,挖掘教材底蕴
        二、启智明理为要,创新教学方式
        三、整散分合为纲,联系课外活动
        四、情感熏习为用,激发古典情愫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一、高中古诗词蕴含的人文精神
    (一)家国情怀的直接体现
    (二)仁爱之情的鲜明展现
    (三)追求自由的婉约再现
    (四)山水志情的生动呈现
二、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的必要性
    (一)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的依据
        1.理论依据
        2.现实依据
    (二)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的问题
        1.学生迁移能力不足
        2.师生情感共鸣的缺失
        3.教师的同质化教学方法
        4.资源和环境尚不完善
三、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的策略
    (一)整体感知文本内涵
        1.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2.诗词文本的先行诵读
        3.记录初次阅读的感受
        4.整合相关的教学资源
    (二)深入理解文本内蕴
        1.精细解读文本的语言
        2.领会诗词文本的深意
        3.学生个性写作的延伸
        4.采用多元评价的方法
    (三)多方共创人文氛围
        1.增强家庭人文氛围
        2.完善校园人文环境
        3.开放社会人文资源
四、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的实践
    (一)名师案例举隅
        1. 《登高》教学案例分析
        2. 《永遇乐》教学案例分析
    (二)自身课例实践
        1. 《插秧歌》课例实践
        2. 《短歌行》课例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B: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现状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六、本研究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价值和要求
    第一节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价值
        一、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激发思维,助力拓展想象空间
        三、陶冶情操,培养语文审美情趣
        四、推进交流,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节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的要求
        一、了解背景,知人论世
        二、正音纠偏,疏通文意
        三、确定基调,把握情感
        四、把握节奏,抑扬顿挫
        五、熟读成诵,缘情明理
第二章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现状及分析
    第一节 调查概况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方法
    第二节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诵读要求模糊
        二、诵读文体单一
        三、诵读方法不足
        四、诵读评价不够
    第三节 初中语文诵读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诵读认识不明确
        二、诵读运用窄化
        三、诵读指导不足
        四、诵读意识淡薄
第三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策略
    第一节 培养正确诵读观念
        一、诵读教学要尊重个体差异性
        二、诵读教学要体现及时性
    第二节 落实“因体成诵”的诵读方法
        一、古典诗词的诵读方法
        二、古代文赋的诵读方式
        三、现当代诗歌的诵读方式
        四、现当代散文的诵读方式
        五、小说故事的诵读方式
        六、剧本台词的诵读方式
    第三节 提升教师诵读素养
        一、学习诵读知识,提升诵读能力
        二、丰富点评方式,增强指导效果
        三、开展诵读教研,同行监督进步
    第四节 建构诵读评价体系
        一、评价对象细化,有针对性地反馈
        二、评价时机应时,及时有效地监督
        三、评价主体多元,准确恰当地指导
第四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诵读教学范例评析
    第一节 文言文诵读教学范例评析
    第二节 诗词诵读教学范例评析
    第三节 散文诵读教学范例评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个人简介

(7)发现学习理论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1.1 有利于落实新课标对小学诗歌阅读教学的要求
        1.1.2 有利于满足小学高段学生在诗歌阅读中发展想象力的需要
        1.1.3 有利于提高小学高段学生在诗歌阅读中的发现学习能力
        1.1.4 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在“发现”中传承诗歌文化的意识与能力
        1.1.5 有利于促进教师转变诗歌阅读教学观念
        1.1.6 有利于促进小学语文诗歌阅读教学方式的创新
    1.2 关键词界定
        1.2.1 发现学习理论
        1.2.2 诗歌阅读教学
        1.2.3 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
        1.2.4 应用研究
    1.3 研究综述
        1.3.1 关于发现学习理论的研究
        1.3.2 关于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的研究
        1.3.3 基于发现学习理论的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研究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1.4.1 明确发现学习理论应用于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的理论问题
        1.4.2 明确基于发现学习理论的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现状及其原因
        1.4.3 探索发现学习理论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个案研究法
        1.5.3 访谈法
        1.5.4 问卷调查法
2 基于发现学习理论的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的理论认知
    2.1 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2.1.1 自主学习
        2.1.2 情境学习
        2.1.3 探究学习
        2.1.4 有意义学习
    2.2 发现学习理论的实践模式与教学要求
        2.2.1 发现学习理论的实践模式
        2.2.2 发现学习理论的教学要求
    2.3 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特点与要求
        2.3.1 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特点
        2.3.2 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要求
    2.4 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思路
        2.4.1 以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为核心
        2.4.2 通过情境学习提升学生的诗歌探究能力
        2.4.3 利用小学高段学生的想象力聚焦发现内容和方式
        2.4.4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相结合
3 发现学习理论视阈下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1.3 调查方法
        3.1.4 调查内容
    3.2 现状描述
        3.2.1 教师现状
        3.2.2 学生现状
    3.3 成因分析
        3.3.1 教师方面
        3.3.2 学生方面
4 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应用发现学习理论的主要策略
    4.1 目标设计策略
        4.1.1 培养学生发现意识、习惯和能力的目标设计
        4.1.2 诗歌阅读中发现学习的一般性目标设计
        4.1.3 不同类型诗歌的发现性教学目标设计
    4.2 实施策略
        4.2.1 自主诵读,品味诗歌韵律美
        4.2.2 创设情境,探究诗歌意境美
        4.2.3 探究学习,体验诗歌理趣美
        4.2.4 评价反馈,获得有意义的阅读发现
        4.2.5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迁移发现
    4.3 评价策略
        4.3.1 强化评价策略的三个特征
        4.3.2 激活评价的多元主体
        4.3.3 评价工具与方法
    4.4 保障策略
        4.4.1 学校的指导和规范策略
        4.4.2 提升教师“引导发现”的意识和能力
        4.4.3 重视学生的发现主体作用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发现学习理论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教师版)
附录二 发现学习理论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学生版)
致谢

(8)基于审美鉴赏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初中文言文文本中蕴含的审美特点
    第一节 语言的审美特点
        一、凝练简洁,自然畅达
        二、准确生动,虚词传情
        三、音韵协畅,整齐和谐
    第二节 形象的审美特点
        一、景物形象之宛在眼前
        二、人物形象之鲜明生动
    第三节 意境与意蕴的审美特点
        一、意境之主客交融
        二、意蕴之余味久远
第二章 初中文言文审美鉴赏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指导思想与原则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
    第二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总体概况
        二、调查结果呈现与分析
第三章 初中文言文审美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初中文言文审美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层面
        二、学生层面
    第二节 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外部因素
        二、内部因素
第四章 改进初中文言文审美鉴赏教学的策略探究
    第一节 文言文审美鉴赏教学的素养
        一、教师层面
        二、学生层面
    第二节 初中文言文审美鉴赏教学实施策略
        一、初中文言文语言层审美鉴赏教学策略
        二、初中文言文形象层审美鉴赏教学策略
        三、初中文言文意蕴层审美鉴赏教学策略
    第三节 初中文言文审美鉴赏教学设计——以《岳阳楼记》为例
        一、《岳阳楼记》审美特点分析
        二、《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于初中文言文审美鉴赏教学实施情况的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二 关于初中文言文审美鉴赏教学实施情况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致谢

(9)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重估汉语口语及其教育的价值
        1.1.2 反思语文课程中的汉语口语教育
        1.1.3 对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的关注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1.3.2 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的研究综述
        1.3.3 汉语口语教育的研究综述
        1.3.4 相关研究评述
    1.4 华语区汉语口语课程发展现状及评述
        1.4.1 华语区汉语口语课程发展状况
        1.4.2 华语区汉语口语课程发展评述
    1.5 核心概念界定
        1.5.1 汉语口语
        1.5.2 汉语口语教育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分析法
        1.6.2 比较研究法
        1.6.3 文本分析法
第二章 朱自清口语观研究
    2.1 朱自清汉语口语观的形成溯源
        2.1.1 朱自清汉语口语观形成的文化背景
        2.1.2 朱自清汉语口语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2.1.3 朱自清汉语口语观形成的同侪背景
    2.2 口语的价值
        2.2.1 口语的历史价值
        2.2.2 口语的时代价值
        2.2.3 口语的生活价值
    2.3 口语的功能
        2.3.1 交际功能
        2.3.2 思维功能
        2.3.3 审美功能
        2.3.4 教育功能
        2.3.5 社会功能
        2.3.6 职业功能
    2.4 口语的特点
        2.4.1 临场性
        2.4.2 瞬时性
        2.4.3 辅以副语言
        2.4.4 强调情感信息
第三章 朱自清汉语口语思想研究
    3.1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
        3.1.1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
        3.1.2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的联系
        3.1.3 学生汉语口语与书面语能力的发展
        3.1.4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训练
    3.2 汉语普通话与方言
        3.2.1 汉语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
        3.2.2 汉语普通话与方言的联系
        3.2.3 汉语普通话教育
    3.3 汉语口语的特点
        3.3.1 以活的“方言”为参照
        3.3.2 来源于民众的日常生活
        3.3.3 雅俗共赏的大众语
第四章 朱自清论汉语口语教育
    4.1 汉语口语教育的作用
        4.1.1 满足学生的言说需要
        4.1.2 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4.1.3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4.1.4 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4.1.5 推动汉语言的建设
    4.2 汉语口语教育的内容及原则
        4.2.1 国语训练
        4.2.2 语境训练
        4.2.3 表达训练
        4.2.4 思维训练
第五章 朱自清汉语口语教学法研究
    5.1 借助法
        5.1.1 阅读法
        5.1.2 诵读法
        5.1.3 口头问答与讨论法
    5.2 专门法
        5.2.1 演剧
        5.2.2 辩论
        5.2.3 演说
    5.3 课外活动
        5.3.1 团体活动
        5.3.2 日常谈话
第六章 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与建议
    6.1 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对当下口语教育的启示
        6.1.1 重估汉语口语教育的重要价值
        6.1.2 合理构建汉语口语课程的内容
        6.1.3 明确汉语口语教学的基本方法
    6.2 基于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的相关建议
        6.2.1 “语”“文”并举:书面语训练和口语训练相结合
        6.2.2 文道统一:口语训练和素质发展协调推进
        6.2.3 统筹兼顾:学普通话和巧用方言协调统一
        6.2.4 “教”“学”协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整合
        6.2.5 继承发展:传统方法与教育技术优势互补
        6.2.6 回归生活:语文课程和生活世界深度融合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反思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深度学习理论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成因
    第一节 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死记硬背文言知识
        二、教学过程程式化
        三、教学偏重字词翻译
        四、教学缺乏关联性
    第二节 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文言文艰涩难懂
        二、考试内容单一化
        三、教师对文言文的认识不足
        四、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第二章 初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必要性及目标
    第一节 初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内涵
    第二节 初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必要性
        一、初中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二、初中文言文的学习价值
    第三节 初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目标
        一、培养学生知识建构能力
        二、提升学生思辨创新能力
        三、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四、发展学生迁移运用能力
第三章 初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搭建学习支架,建构文言知识体系
        一、重视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二、寻根溯源,建构词汇系统
        三、贯通古今,搭建语法框架
    第二节 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一、设计主问题,引领学生深度思考
        二、利用冲突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三、以点带多面,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第三节 基于语言运用,进行审美鉴赏
        一、咬文嚼字,体会语言之美
        二、想象联想,描绘意境之美
        三、品味思想,感受文化之美
    第四节 迁移运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一、积累巩固,知识迁移
        二、探寻规律,方法迁移
        三、活学活用,创意写作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一 :关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访谈方案
附录二 :关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部分访谈实录
附录三 :部分山东省中考试题分析
致谢

四、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诵读能力的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审美体验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D]. 邴丹妮.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初中语文诵读教学探析[D]. 朱姝颖.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中国小学语文与马来西亚华文小学华文课程标准比较研究[D]. 王晓娟. 扬州大学, 2021(09)
  • [4]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篇特色及育人策略研究[D]. 成卓.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5]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文精神养成研究[D]. 李思琪.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6]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诵读教学研究[D]. 董铭.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7]发现学习理论在小学高段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岳晓林.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8]基于审美鉴赏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D]. 师童童.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9]朱自清汉语口语教育思想研究[D]. 吕宁. 江南大学, 2020(01)
  • [10]深度学习理论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D]. 郑雪. 青岛大学, 2020(02)

标签:;  ;  ;  ;  

语文教学中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