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龄肺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梁丽霞,师雅杰,刘宇,李芳琳,姜桐桐,史铁英[1](2021)在《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影响肺癌手术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对高危人群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收集肺癌术后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使用RevMan 5.3和Stata 15.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8篇文献,提取24个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年龄(OR=2.47,95%CI:1.81~3.37)、男性(OR=1.92,95%CI:1.34~2.75)、吸烟史(OR=2.67,95%CI:2.16~3.30)、心电图诊断异常(OR=4.06,95%CI:2.69~6.12)、肺功能较差(OR=2.50,95%CI:1.58~3.96)、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OR=4.20,95%CI:2.13~8.27)、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OR=2.93,95%CI:2.17~3.95)、左室射血分数(OR=3.01,95%CI:1.89~4.77)、心律失常史(OR=3.12,95%CI:2.41~4.04)、心血管病史(OR=4.09,95%CI:2.51~6.68)、高血压史(OR=2.66,95%CI:1.73~4.08)、冠心病史(OR=3.20,95%CI:2.19~4.67)、术前化疗(OR=1.64,95%CI:1.26~2.15)、手术时长较长(OR=1.28,95%CI:1.18~1.38)、电解质紊乱(OR=4.70,95%CI:3.13~7.05)、手术方式为全肺切除(OR=2.57,95%CI:2.13~3.10)、术中发生低血压(OR=3.28,95%CI:1.63~6.60)、病理分期晚(OR=2.42,95%CI:1.28~4.56)、开胸(OR=1.80,95%CI:1.48~2.20)、失血量较大(OR=4.36,95%CI:1.91~9.99)、心包损伤(OR=2.77,95%CI:1.33~5.76)、术后并发症(OR=3.69,95%CI:2.75~4.94)是肺癌术后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1),术后镇痛(OR=0.59,95%CI:0.46~0.77)是保护因素(P<0.01),淋巴结清扫(OR=1.99,95%CI:0.85~4.63)与术后发生心律失常不存在关联(P=0.11)。结论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基本特征、疾病相关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医护人员应熟知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个体化的预防措施,以降低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风险。
徐爽[2](2021)在《肺癌术后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现状;分析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危险因素;构建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查找探究与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综述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研究现状,阅读分析并提取相关可能危险因素,通过专家会议制定《肺癌手术患者信息数据采集表》进一步完善相关危险因素指标。利用《肺癌手术患者信息数据采集表》采集大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接受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一般及疾病相关信息。采用单道心电记录仪(Ryhthm WatchTM)记录肺癌患者术后完整的心电信息,以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心律失常为标准分为心律失常组与非心律失常组进行危险因素的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单因素分析时,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所有结果均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的渐进法(Wald)进行分析,采用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中变量的优势比(odds ratio,OR值)对危险因素进行赋值,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约登指数最大时的诊界值为最佳诊界值,模型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进行检验。结果1.现状调查在257名患者中,心电报告结果显示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为52人,占比为20.2%。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类型包括:心房颤动,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频发房性期前收缩,频发房性心动过速,其中房性心律失常34人占总人数的13.2%,占心律失常人数的65.4%,心房颤动19人占总人数7.4%,占心律失常人数的36.5%。2.危险因素分析本文对257名患者其中包括发生心律失常者及未发生心律失常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P=0.007)、糖尿病史(P=0.035)、术前心电图异常(P=0.009)、手术方式开胸(P=0.003)、手术范围为肺叶或全肺切除(P=0.007)、手术时间(P=0.01)、病理类型鳞癌(P=0.001),为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癌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OR值和95%CI:1.664(0.843-3.287),p=0.142)]、术前心电图异常[OR值和95%CI:2.427(1.235-4.770),p=0.010)]、病理类型鳞癌[OR值和95%CI:3.209(1.050-9.807),p=0.041)]、手术方式开胸[OR值和95%CI:5.539(1.129-27.183),p=0.035)]、及手术切除范围为肺叶或全肺切除[OR值和95%CI:1.920(1.004-3.672),p=0.049)]。3.预测模型构建根据多因素分析中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的各阳性危险因素OR值对各危险因素进行赋值,得到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风险预测模型方程:分数=2*年龄≥60岁+2*心电图异常+3*病理类型鳞癌+6*手术方式开胸+2*切除范围为肺叶或全肺切除。ROC曲线下面积AUC=0.703,P<0.001,95%CI(0.622,0.784),提示预测模型诊断价值良好。最大约登指数(0.293)选取最佳临界值,最佳临界值为18.5。结论1.本研究中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0.2%,房性心律失常较为常见占比13.2%,其中心房颤动发生率为7.4%。2.肺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术前心电图异常,手术范围为肺叶或全肺切除,手术方式开胸,病理类型鳞癌;3.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风险预测模型方程为:分数=2*年龄≥60岁+2*心电图异常+3*病理类型鳞癌+6*手术方式开胸+2*切除范围为肺叶或全肺切除。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0.703,P<0.001,95%CI(0.622,0.784),提示本模型预测效果良好,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本预测模型对肺癌术后患者进行评分,加强高危患者心电监护,并实施早期预防。为制定降低肺癌术后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王政[3](2020)在《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分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分级情况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436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术前基础疾病史、体重指数、是否行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前血红蛋白含量、术前FEV1%、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围术期输血史、病理类型、病理分期、肿瘤最大径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术后30天内是否发生并发症将436例患者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对术后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在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变量再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应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对所有并发症进行分级,再对各级并发症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43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术后发生并发症111例(25.5%),并发症发生总次数为150例次,其中I级并发症9例(6.0%),II级并发症105例(70%),III级并发症25例(16.7%),IV级并发症9例(6.0%),V级并发症2例(1.3%)。对患者临床参数中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手术方式、手术时间、FEV1%、肿瘤最大径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对相关临床参数和有无并发症及各级并发症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OR=0.584,95.0%CI 0.3610.944)、FEV1%≤70%(OR=2.982,95.0%CI1.6235.479)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术前FEV1%是Clavien-Dindo I级(OR=7.935,95.0%CI 1.86933.684)、II级(OR=2.026,95.0%CI 1.0763.815)、III级及以上(OR=3.635,95.0%CI 1.5378.598)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手术时间大于3小时及FEV1%小于或等于70%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经过Clavien-Dindo分级后发现,II级并发症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最为常见;3.术前FEV 1%是Clavien-Dindo I级、II级、III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马鹏隽[4](2019)在《肺叶切除术后应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对肺叶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一步分析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由我院胸外科收治并于住院期间行肺叶切除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使用无创呼吸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接受术后常规治疗(吸氧、抗感染、镇痛、止血等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治疗8小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无创通气前(T1)、无创通气1h后(T2)及无创通气8h后(T3)三个时间点的动脉血气分析(Pa O2、Pa CO2)指标,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三个时间点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肺弥散功能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胸腔引流量、引流时间、KPS评分及住院时间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综合以上多种因素评估患者术后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和常规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PaO2及PaCO2在无创通气1h后(T2)、无创通气8h后(T3)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及DLCO%在术后第1个月时间点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第3个月时间点的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的Pa O2及Pa CO2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a O2不同时间点与组别交互检验Partial Eta Squared=0.696、F=87.937、P=0.000<0.05,说明不同组别Pa O2随着时间点推进的趋势是有显着差异的,具有统计学意义;Pa CO2不同时间点与组别交互检验Partial Eta Squared=0.943、F=631.268、P=0.000<0.05,说明不同组别Pa CO2随着时间点推进的趋势是有显着差异的,具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胸腔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KPS评分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无创呼吸机应用于肺切除术后患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及肺换气功能,对于术后的早期恢复有较好的辅助效果;2术后应用NPPV在短期内可以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患者的术后康复。图7幅;表10个;参142篇。
于艳燕[5](2019)在《分析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3月30日至2017年3月30日于本院实施全肺切除术并发心律失常的3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与护理方法。结果本次参与研究的30例患者经护理之后均康复出院,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6.67%。结论肺癌患者行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可能与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年龄等因素存在关系,准确的掌握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对于提高护理效果与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陈晓霞,俞巍,高选玲,姚恩莉[6](2016)在《老年肺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老年肺癌患者(≥70岁)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于武汉市第十一医院行原发性肺癌切除术的212例老年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与术前不同的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心室颤动以及房室传导阻滞)分为心律失常组37例和无心律失常组17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性别构成比、年龄、疾病史、吸烟史、术前心电图是否异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肿瘤特性上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究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结果入组的212例老年原发性肺癌术后患者年龄范围7081岁,平均(72.2±3.6)岁,男性172例,女性40例。心律失常组年龄大于75岁以及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无心律失常组(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和吸烟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律失常组术前检查心电图异常、LVEF<50%及FEV1<1.5 L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无心律失常组(P<0.05);两组患者的肿瘤部位、分期以及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年龄、心血管疾病史、LVEF及FEV1均为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结论对于需行手术治疗的高龄肺癌患者,应在术前对其心肺功能综合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围术期优质护理,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避免由心律失常所致的不良后果。
王丽娟[7](2018)在《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9月2015年8月接收的50例肺癌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9月2017年8月接收的50例肺癌手术患者作为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围手术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心律失常的预防护理干预。分析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调查显示,除了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术后低血糖外,年龄、心血管病史、术前肺功能、术式、术中心包破损、手术时间、术后镇痛情况均是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不同组别间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较大(P<0.05);预防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8.00%,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率为96.0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结论了解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原因并针对性采取预防护理干预,可以显着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卜金枝[8](2017)在《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护理技巧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全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68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为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12例,对照组为术后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56例,统计两组患者相关数据,分析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全肺叶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与年龄、吸烟史、肺功能受损史、心脏病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低氧血症、术后血液动力学改变、术后纵膈摆动、术后剧烈疼痛、术后便秘有相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全肺叶切除术后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65岁、肺功能受损史、心脏病史、术后低氧血症、术后血液动力学改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较多,包括年龄、心肺功能、手术类型、术中出血量等,对此,需要加强对患者心电监护,及时止痛、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杨新雅,蔡萍[9](2017)在《肺癌术后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肺癌术后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21例肺癌手术患者,其中45例术后48 h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结果本组发生术后早期室性心律失常者45例(8.6%),包括联律室性早搏、多源性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等类型。患者年龄超过70岁、氧合指数<150 mm Hg、全肺切除手术、术前肺功能减退、高血压及低血钾的患者,发生术后心律失常概率明显增加;其中术前肺功能减退和全肺切除手术是术后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充分评估患者全身重要器官的情况,加强患者围术期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术后早期、充分地供氧,促进有效排痰、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严密进行心电监护、血气监测;及时正确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落实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预防肺癌术后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李盈,陈凤玉,陈婉玲[10](2016)在《高龄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原因分析及预防》文中研究指明总结了10例高龄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原因分析及预防。心律失常的原因有: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心肺功能异常;全肺切除术后肺血管丛迅速减少、纵隔移位导致的肺循环阻力及心脏后负荷增大;全肺切除时易损伤迷走和交感神经在主动脉弓与支气管分叉处构成的心丛,从而引起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手术创伤、麻醉药物对心脏的影响,疼痛、失血、缺氧及电解质紊乱;术后胸腔压力失衡、患者过早过度的活动等因素。主要预防措施包括术前戒烟至少2周,通过综合治疗改善肺功能;术中预防;术后要注意早期充分地供氧,防止低氧血症,持续有效地镇痛,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胸腔压力平衡等措施。认为高龄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综合所致,在整个围手术期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二、高龄肺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龄肺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方法 |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的标准 |
1.3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
1.4 文献质量评价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的结果 |
2.2 文献质量评价 |
2.3 Meta分析结果与敏感性分析 |
2.3.1 患者基本特征 |
2.3.1. 1 年龄 |
2.3.1.2性别 |
2.3.1. 3 吸烟史 |
2.3.1. 4 心电图诊断 |
2.3.1. 5 肺功能 |
2.3.1. 6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 |
2.3.1. 7 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
2.3.1. 8 左室射血分数(LVEF) |
2.3.2 疾病相关因素 |
2.3.2. 1 心律失常史 |
2.3.2. 2 心血管病史 |
2.3.2. 3 高血压史 |
2.3.2. 4 冠心病史 |
2.3.3 治疗相关因素 |
2.3.3. 1 术前化疗 |
2.3.3. 2 手术时长 |
2.3.3. 3 电解质 |
2.3.3. 4 手术方式 |
2.3.3. 5 术中血压 |
2.3.3. 6 淋巴结清扫 |
2.3.3. 7 病理分期 |
2.3.3. 8 开胸 |
2.3.3. 9 失血量 |
2.3.3. 1 0 心包损伤 |
2.3.3.11术后镇痛 |
2.3.3.12术后并发症 |
2.3.4 敏感性分析 |
2.4 发表偏倚 |
2.4.1 年龄 |
2.4.2 手术方式 |
3 讨论 |
(2)肺癌术后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肺癌手术患者信息数据采集表》的构建 |
(一)文献回顾 |
1.1 文献检索策略 |
1.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文献筛选 |
1.4 纳入文献内容分析 |
1.5 小结 |
(二)构建《肺癌手术患者信息数据采集表》 |
2.1 专家会议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确定《肺癌手术患者信息数据采集表》 |
2.4 小结 |
第二部分 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
(一)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工具 |
1.3 资料收集方法 |
1.4 质量控制 |
1.5 样本量估计 |
1.6 统计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2.1 患者一般情况 |
2.2 肺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现状 |
2.3 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分析 |
2.4 建立预测模型方程 |
2.5 讨论 |
结论 |
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肿瘤心脏病学:护士在跨学科照护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3)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分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中英文对照表 |
附录B:个人简历 |
附录C:综述 |
参考文献 |
(4)肺叶切除术后应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1.1 病例选择 |
1.1.2 病例分组 |
1.1.3 研究方法 |
1.1.4 研究相关数据 |
1.1.5 统计方法 |
1.2 研究结果 |
1.2.1 术前病例资料 |
1.2.2 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各研究数据的对比 |
1.3 讨论 |
1.3.1 肺切除术的影响 |
1.3.2 NPPV存在的问题 |
1.3.3 研究展望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肺切除术与无创呼吸机的现况及研究进展 |
2.1 肺切除术的发展及相关术后并发症 |
2.1.1 肺切除术的发展 |
2.1.2 肺切除术后相关并发症 |
2.2 无创呼吸机的现况及应用研究 |
2.2.1 无创呼吸机及NPPV的发展 |
2.2.2 无创呼吸机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
2.2.3 无创呼吸机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 A Karnofsky(KPS)功能状态评分标准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分析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并发心律失常因素分析: |
1.2.2 护理措施: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度: |
2.2 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 |
3 讨论 |
(6)老年肺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判定标准 |
1.3 收集资料及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研究对象基线临床资料 |
2.2 术后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
2.3 两组患者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单因素χ2分析 |
2.4 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7)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干预组 |
1.2.2. 1 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
1.2.2. 2 预防护理干预措施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
2.2 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比较 |
3 讨论 |
3.1 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
3.2 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肺癌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8)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护理技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肺癌患者全肺叶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分析 |
2.2 肺癌患者全肺叶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原因分析 |
3.2 护理对策 |
(9)肺癌术后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检测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分析 |
2.2 计数资料 |
2.3 肺癌术后早期心律失常患者的多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肺癌术后早期室性心律失常原因 |
3.2 护理措施 |
3.2.1 加强术前护理: |
3.2.2 加强术后监护: |
(10)高龄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原因分析及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
2 原因分析 |
2.1 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心肺功能异常[1] |
2.2 术中因素 |
2.3 术后因素 |
3 围手术期的预防 |
3.1 术前预防 |
3.2 术中预防 |
3.3 术后预防 |
4 小结 |
四、高龄肺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J]. 梁丽霞,师雅杰,刘宇,李芳琳,姜桐桐,史铁英.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1(11)
- [2]肺癌术后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D]. 徐爽.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3]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分级及其危险因素分析[D]. 王政.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4]肺叶切除术后应用无创呼吸机的临床效果分析[D]. 马鹏隽.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5]分析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 于艳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9(01)
- [6]老年肺癌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分析[J]. 陈晓霞,俞巍,高选玲,姚恩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08)
- [7]肺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研究[J]. 王丽娟.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8(09)
- [8]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护理技巧探讨[J]. 卜金枝. 中国当代医药, 2017(32)
- [9]肺癌术后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杨新雅,蔡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08)
- [10]高龄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原因分析及预防[J]. 李盈,陈凤玉,陈婉玲.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