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氨茶碱静注治疗心脏骤停15例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刘华盛,陈威,龚斌[1](2015)在《心肺复苏中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的疗效》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肾上腺素和氨茶碱在心肺复苏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120例在该院急诊科、老年病科、ICU病房进行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患者在心肺复苏中使用标准剂量的肾上腺素抢救为标准剂量组,40例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抢救为大剂量组,40例应用肾上腺素联合氨茶碱抢救为联合组。比较三组复苏疗效、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结果。结果联合组自主循环恢复率、24 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均显着高于大剂量组和标准组(P<0.05);并且自主循环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短于大剂量组和标准计量组(P<0.05)。结论在抢救心脏停搏病人流程中应用肾上腺素联合氨茶碱能明显提高患者心肺复苏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及提高存活率并能维持其稳定性。
张东[2](2009)在《心脏骤停PR-MODS兔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生脉注射液干预治疗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ost resuscitation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PR-MODS)是导致心脏骤停后最终复苏失败和整体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PR-MODS确切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晰,特别是缺乏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相关动物模型,致使国内外心肺脑复苏的动物实验研究仍停留在心脏骤停的初级复苏阶段。本论文在建立窒息法致家兔心脏骤停及PR-MODS动物模型基础上,探讨了其可行性、发生机制以及生脉注射液早期干预治疗的影响。本论文主要调查ICU收治心脏骤停及PR-MODS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并探讨和分析了心脏骤停PR-MODS相关影响因素。在实验研究中首先建立了窒息法致兔心脏骤停模型,观察了生脉注射液对模型自主循环恢复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观察了ROSC后兔SIRS、TNF-a(ELISA法)、主要脏器功能指标以及病理学改变,探讨了建立PR-MODS模型的可行性;分别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PR-MODS兔心肌细胞凋亡和Fas基因蛋白表达变化,同时观察生脉注射液干预后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明确了ICU收治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中PR-MODS的发生和死亡率较高,与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密切相关,其预后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强调应尽快恢复组织灌注和供氧,积极复苏后脏器支持治疗。2、首次采用窒息法建立心脏骤停PR-MODS动物模型,证明了兔心脏骤停ROSC后出现SIRS反应、TNF-a升高、主要脏器功能指标改变以及病理学超微结构上的变化,提示窒息法致兔心脏骤停PR-MODS动物模型的建立具有可行性,为后续研究窒息时间应选择为7分钟。3、证实了生脉注射液有利于缩短家兔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可改善心脏骤停后左室舒缩功能,起到复苏后稳定血流动力学的作用。④证实了生脉注射液还可抑制兔复苏后TNF-a的变化,减轻PR-MODS兔主要器官受累程度,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降低Fas蛋白表达,从而起到心肌保护作用。本论文研究结果为今后临床心肺复苏领域PR-MODS的防治研究创建了有价值的动物模型,同时也为中药防治PR-MODS提供了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的理论依据。
耿乃志[3](2008)在《复心脉方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家兔模型HR、SNRT、SACT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改进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家兔模型,建立一种简单精确的造模方法,既降低成本,又提高实验研究的精准度;(2)研究复心脉方对家兔SSS模型心率(HR)、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窦房传导时间(SACT)及微观结构等指标的影响;(3)分析复心脉方作用于家兔SSS模型的机制,探求其治疗病窦综合征的机理。方法:(1)健康家兔随机分两组:窦房结标测组用改进方法造模,胸壁小切口,采用心外膜标测的方法,按照心电图波形来确定给药部位。20%甲醛溶液用微量注射器经自制标测电极导管局部浸润造模。传统甲醛湿敷组:常规麻醉,暴露窦房结,用浸有20%甲醛的滤纸片湿敷3~5分钟;通过HR、电生理及病理观察对比,得出两种模型方法的比较;(2)用40只健康家兔进行改进方法SSS造模,挑选32只造模成功家兔随机分组:复心脉高剂量组;复心脉中剂量组;心宝丸组;生理盐水组。分别在给药前,试验开始后3天、1周、2周测量HR;于给药前、试验开始后1周、2周测量SNRT、CSNRT、SACT。实验结束时取家兔窦房结进行光镜及电镜观察对比各组疗效。结果:(1)窦房结标测组与传统甲醛湿敷组电生理及病理改变均符合病窦标准,两组伤亡无显着差异,但标测组所用时间短,且负损伤较小;(2)复心脉方各剂量组HR及SNRT、CSNRT、SACT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复心脉方高剂量组HR及SACT改善情况优于心宝组及复心脉中剂量组(P<0.05)。结论:(1)创新的造模方法简化了传统造模方法,提高了造模成功率;(2)复心脉对家兔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疗效显着;(3)我们认为SSS病机为少阴心肾阳气虚甚兼有瘀血,故治以益气温阳化瘀法,取得较好疗效。
徐萌[4](2008)在《氨茶碱与肾上腺素早期联用对心脏骤停25例疗效临床观察》文中指出肾上腺素是目前心肺复苏时的首选药物,但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无论肾上腺素剂量大小,存活率均较低。研究发现内源性腺苷在心脏停搏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腺苷受体拮抗剂氨茶碱近年来在CPR中日渐受到重视,我院急诊科对25例心脏骤停患者早期联合应用氨茶碱和肾上腺素,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肾上腺素。
甘毅,李彦兰,陶强,卢浩棠[5](2007)在《心肺复苏早期应用氨茶碱30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心肺复苏(CPR)早期联合应用氨茶碱对心电活动和自主循环恢复的疗效。方法将急诊科心脏骤停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CPR的基础上尽快静注氨茶碱0.25g/次,35min重复,总量≤1.0g;对照组只行常规CPR,不用氨茶碱。详细记录心电活动、心音、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电活动恢复例数分别为22/30(73.3%)、8/20(40.0%);自主循环恢复例数分别为14/30(46.7%)、3/20(15.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活动恢复时间及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CPR早期应用氨茶碱有助于心电活动恢复,可提高循环复苏成功率。
付晓华,周国平,朱茄英,马彬,陈超[6](2006)在《氨茶碱联合肾上腺素抢救心跳骤停30例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对心跳骤停患者早期联合应用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进行复苏的疗效。方法将心跳骤停患者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所有病例均于心跳骤停后常规给予清除呼吸道异物、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吸入氧浓度为80%),心脏按压、除颤、建立静脉通道和心电监护等复苏措施,观察组反复给予肾上腺素(肾上腺素1mg静注,3~5min后重复使用),同时给予氨茶碱快速静注(0.5g/次,3~5min后重复使用,最大剂量为1.0g);对照组反复给予肾上腺素(肾上腺素1mg静注,3~5min后重复使用)。观察两组患者心电活动及自主循环恢复率,不同时间点存活情况及出院存活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心电活动及自主循环恢复率、不同时间点存活率及出院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联合应用氨茶碱和肾上腺素对心跳骤停的复苏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肾上腺素,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陈蒙华[7](2006)在《小动物心脏骤停模型研制及影响复苏疗效相关因素的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 由于临床研究受多种因素干扰,深入研究心脏骤停(Caridac arrest,CA)和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的病理生理机制受到一定限制。动物实验的优势之一是能够严格控制各种混杂因素,使实验结果具有重复性,为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验证各种治疗药物或治疗手段创造了条件。由于小动物(如家兔、大鼠和小鼠等)的许多生理特性与大动物、甚至人类非常相似,采用小动物进行CPR的实验研究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 建立CA动物模型是进行CPR研究的前提条件。用交流电经右心室心内膜电击诱导大鼠和小鼠发生室颤是目前建立CA动物模型的主要方法。由于操作复杂,其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的目的之一是寻找较为简便的、复制小动物室颤模型的方法。 心脏起搏在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具有肯定的疗效,但在CPR中是否有效仍有争议。本研究的目的之二是观察经食道心脏起搏在窒息性CA大鼠CPR中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 药物在CPR中起重要作用。由于纳络酮和加压素在CPR中的疗效仍有争议,不同剂量的肾上腺素在大鼠CPR中的疗效如何尚未见有文献报导。本研究的目的之三是观察纳络酮和加压素在窒息性CA动物模型中的疗效,以及不同剂量加压素与肾上腺素对复苏疗效的影响,并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与CPR疗效的关系进行探讨。
栾向东,吴海燕,李华[8](2002)在《氨茶碱静注治疗心脏骤停15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广州医院[9](1972)在《心脏骤停的处理》文中研究指明 心脏骤停,指心脏因某种原因突然失去有效的排血能力,以致不能维持足够的氧合血液流进重要器官。如心、脑、肾、肝等,以保证维持这些脏器的生活力。心脏骤停时心脏的机能情况有三种: 1.心室停顿:心肌发绀呈舒张状态,心肌
王飞,许汪斌[10](2011)在《氨茶碱的临床应用新视点》文中提出氨茶碱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的降解,增加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的水平,拮抗腺苷受体而发挥各种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喘息型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随着医学的发展,氨茶碱的临床应用不断有新突破,近年来,临床观察发现氨茶
二、氨茶碱静注治疗心脏骤停15例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氨茶碱静注治疗心脏骤停15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心肺复苏中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抢救方法 |
1.3 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复苏疗效 |
2.2 自主恢复时间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较 |
3 讨论 |
(2)心脏骤停PR-MODS兔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生脉注射液干预治疗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绪论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动物模型实验研究现状 |
1.2 心脏骤停动物模型相关实验室的统一标准 |
1.3 建立心脏骤停动物模型后主要研究方向、相关实验技术和干预药物的选择 |
1.4 展望 |
第二章 心脏骤停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
2.1 复苏后综合症的概念及变迁 |
2.2 心脏骤停PR-MODS 的流行病学 |
2.3 心脏骤停PR-MODS 的发病机制 |
2.4 心脏骤停PR-MODS 的病理生理改变 |
2.5 心脏骤停PR-MODS 的治疗策略 |
2.6 心脏骤停PR-MODS 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 |
2.7 心脏骤停PR-MODS 的预后 |
2.8 挑战及展望 |
第三章 生脉注射液在心肺复苏中应用的药效学机制及研究现状 |
3.1 有利于心脏骤停后自主循环的恢复和维持 |
3.2 有利于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 |
3.3 展望 |
第二篇 临床研究 |
第一章 ICU 收治心脏骤停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
1.1 资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第二章 心脏骤停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第三篇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窒息法致家兔心脏骤停模型的建立及可行性探讨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第二章 生脉注射液对窒息法致家兔心脏骤停模型自主循环恢复以及复苏早期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实验结果 |
2.3 讨论 |
第三章 窒息法致家兔心脏骤停PR-MODS 模型建立的初步探讨及窒息时间选择对造模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第四章 生脉注射液对心脏骤停PR-MODS家兔血中TNF-a水平及主要脏器功能指标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第五章 生脉注射液早期干预对窒息法致心脏骤停PR-MODS家兔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 |
5.3 讨论 |
第六章 生脉注射液对窒息法致心脏骤停PR-MODS 家兔心肌细胞调亡和Fas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2 结果 |
6.3 讨论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3)复心脉方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家兔模型HR、SNRT、SACT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综述 |
第一部分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在传统医学中的相关描述 |
1、病症溯源 |
2、病因病机溯源 |
3、治疗溯源 |
第二部分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现代研究 |
一、中医诊疗进展 |
1.病因病机的各家之见 |
2.中医中药治疗 |
2.1 各家治验 |
2.2 单方治疗 |
2.3 口服中成药 |
2.4 注射用药 |
2.5 针灸 |
2.6 滴鼻用药 |
二、西医研究进展 |
1 病因研究进展 |
2 西医治疗进展 |
2.1 药物治疗 |
2.2 起搏器 |
第三部分 动物模型与实验研究 |
一、窦房结的解剖 |
二、模型研究进展 |
1 利用药物建立病窦模型 |
2 利用手术方法制作SND模型 |
3 其他方法 |
三、实验研究进展 |
模型研究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1 分组 |
2 观察指标 |
3 窦房结损伤的方法 |
4 窦房结功能测定的方法 |
5 病理观察 |
三、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 |
四、结果 |
1 术后家兔伤亡情况 |
2 手术操作时间比较 |
3 滴注及湿敷窦房结组织前后两组HR的变化 |
4 两组家兔心律失常情况 |
5 两组家兔SNRT、CSART、SACT的变化 |
6 两组家兔病理观察 |
实验研究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1 造模、分组与给药 |
2 观察指标 |
三、疗效判定标准 |
四、统计学处理方法 |
五、结果 |
1 FXM对家兔病窦模型心率的影响 |
2 FXM对家兔病窦模型SNRT的影响 |
3 FXM对家兔病窦模型CSNRT的影响 |
4 FXM对家兔病窦模型SACT的影响 |
5 光镜观察结果 |
6 电镜观察结果 |
7 疗效判定结果 |
讨论 |
一、家兔窦房结大体解剖与形态学观察 |
二、模型研究讨论 |
三、有关药物实验的讨论 |
四、方药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药物使用率统计表 |
二、家兔MRI扫描 |
三、实验器械示意图 |
四、手术操作示意图 |
五、心电图 |
六、光镜图片 |
七、电镜图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6)氨茶碱联合肾上腺素抢救心跳骤停30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方法: |
1.3疗效诊断标准: |
1.4统计学处理: |
2结果 |
2.1两组患者心电活动、自主循环恢复、出院存活率比较:见表2。 |
2.2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存活情况比较:见表3。 |
3讨论 |
(7)小动物心脏骤停模型研制及影响复苏疗效相关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文摘要 |
二、英文摘要 |
三、英文缩略语 |
四、论文主体 |
前言 |
第一部分:小动物心脏骤停动物模型研制 |
实验1 经食道心脏起搏诱发大鼠心室颤动动物模型的研究 |
实验2 经食道心脏起搏诱发小鼠心脏骤停动物模型的研究 |
实验3 经食道交流电刺激诱发大鼠心室颤动动物模型的研究 |
实验4 经食道交流电刺激诱发小鼠心脏骤停动物模型的研究 |
第二部分:经食道心脏起搏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和意义 |
实验1 经食道心脏起搏对窒息性心脏骤停大鼠复苏成功率的影响 |
实验2 经食道心脏起搏和肾上腺素对窒息性心脏骤停大鼠复苏疗效的比较 |
实验3 联合应用心脏起搏和肾上腺素能否提高心肺复苏的疗效? |
实验4 胸外心脏按压与心脏起搏的同步性对心肺复苏疗效的影响 |
第三部分:药物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对心肺复苏疗效的影响 |
实验1 单纯使用纳络酮能否提高窒息性心脏骤停大鼠肺复苏的成功率? |
实验2 纳络酮和肾上腺素在窒息性心脏骤停大鼠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比较 |
实验3 不同剂量加压素和肾上腺素在窒息性心脏骤停大鼠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比较 |
实验4 窒息家兔心肺复苏疗效与血浆内皮素、β-内啡肽变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
实验5 经食道心脏起搏对窒息性心脏骤停大鼠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五、全文总结 |
六、综述 |
综述1 常用小动物心脏骤停动物模型的制作 |
综述2 心脏起搏应用于心肺复苏的研究概况 |
综述3 常用心肺复苏药物的疗效与争议 |
七、致谢 |
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题目 |
(10)氨茶碱的临床应用新视点(论文提纲范文)
1 氨茶碱的基本药理作用 |
1.1 腺苷及腺苷受体 |
1.2 氨茶碱的作用机制 |
2 氨茶碱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
2.1 氨茶碱在麻醉苏醒延迟中的应用 |
2.2 氨茶碱治疗颈髓损伤所致的心动过缓 |
2.3 氨茶碱治疗高位截瘫患者呼吸机依赖 |
2.4 氨茶碱可预防造影剂所致的肾损伤 |
2.5 氨茶碱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
2.6 氨茶碱治疗特发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 |
四、氨茶碱静注治疗心脏骤停15例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心肺复苏中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的疗效[J]. 刘华盛,陈威,龚斌.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05)
- [2]心脏骤停PR-MODS兔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生脉注射液干预治疗的实验研究[D]. 张东. 吉林大学, 2009(08)
- [3]复心脉方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家兔模型HR、SNRT、SACT影响的实验研究[D]. 耿乃志.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8(12)
- [4]氨茶碱与肾上腺素早期联用对心脏骤停25例疗效临床观察[J]. 徐萌. 当代医学(学术版), 2008(03)
- [5]心肺复苏早期应用氨茶碱30例疗效观察[J]. 甘毅,李彦兰,陶强,卢浩棠. 右江医学, 2007(01)
- [6]氨茶碱联合肾上腺素抢救心跳骤停30例临床观察[J]. 付晓华,周国平,朱茄英,马彬,陈超. 江西医药, 2006(12)
- [7]小动物心脏骤停模型研制及影响复苏疗效相关因素的研究[D]. 陈蒙华. 广西医科大学, 2006(02)
- [8]氨茶碱静注治疗心脏骤停15例临床观察[J]. 栾向东,吴海燕,李华.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2(04)
- [9]心脏骤停的处理[J].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广州医院. 新医药通讯, 1972(05)
- [10]氨茶碱的临床应用新视点[J]. 王飞,许汪斌.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