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水泥砂浆的几种应用

聚合物水泥砂浆的几种应用

一、聚合物水泥砂浆的若干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国安[1](2021)在《PB-g-PSG水泥改性剂改性水泥砂浆的性能及微观结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合成了50/50/0、50/49/1、50/47/3以及50/45/5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乳液(PB-g-PSG),产物经FTIR表征证明已被合成;接下来吐温-80被加入至PB-g-PSG乳液中制备了PB-g-PSG水泥改性剂,其加入量占PB-g-PSG乳液固体质量依次为2%、4%和6%;此水泥改性剂被用作改性水泥砂浆,研究了吐温-80、水泥改性剂以及GMA对改性水泥砂浆的物理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经SEM研究了改性水泥砂浆的微观形貌,也讨论了吐温-80对PB-g-PSG乳液的稳定机理;实验结果认为:吐温-80与改性剂二者与流动度均呈增函数的关系。GMA对流动度无影响;二者与保水率也呈增函数的关系,其极大值为93%(质量分数);吐温-80与改性水泥砂浆抗压强度先呈增函数关系后又呈减函数关系。水泥改性剂与改性水泥砂浆抗压强度呈减函数关系,关于抗压强度纯水泥砂浆的普遍高于改性砂浆。GMA与抗折强度呈增函数关系;吐温-80与抗折强度先呈增函数关系后又呈减函数关系;改性剂与抗折强度先呈增函数关系后又呈减函数关系,关于抗折强度方面参比砂浆普遍低于改性砂浆,当水泥改性剂用量为10%时,最高可达9.52MPa。GMA与抗折强度呈增函数关系;吐温-80与改性水泥砂浆的吸水质量先呈减函数关系后又呈增函数关系。水泥改性剂与改性水泥砂浆的吸水质量呈减函数关系,关于吸水质量纯水泥砂浆普遍高于改性砂浆。GMA与吸水质量呈减函数关系;FTIR和DSC分析证明:水泥改性剂和GMA与水泥水化作用呈增函数关系,GMA与Ca(OH)2的含量呈减函数关系;SEM照片证明:水泥改性剂在水泥基体中具有黏合及桥接作用,它与水泥基体能够形成互穿网络结构,六角形片状晶体氢氧化钙的结构被看到;GMA与改性水泥砂浆的结构的致密形成增函数,并证明了GMA已经与Ca2+发生了化学反应,从而使水泥砂浆性能得到改善;吐温-80的亲水作用导致在乳胶粒子表面形成一层厚厚的水化层,其使乳胶粒子之间隔离开来避免了凝聚的发生,使得PB-g-PSG乳液得以稳定存在。

石光宇[2](2021)在《基于海工混凝土修补材料聚合物水泥砂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丁苯橡胶乳液和丙烯酸酯乳液在水中以微粒或液滴的形式进行分散,以此形成稳定的乳液,并且能与水泥砂浆、混凝土等材料进行混合使用,从而提高材料的各方面性能,并且易于施工,可在较低温度、潮湿的环境下进行,并且在使用时,其设备便于清洗、储备和运输,以及使用时较为安全。因此本文通过内掺不同种类(丁苯橡胶乳液和丙烯酸酯乳液)和不同掺量方式(单掺和双掺)来制备修补材料聚合物水泥砂浆,综合分析海工混凝土修补材料聚合物水泥砂浆的工作性能,物理性能特点和力学性能特点。需要进行抗渗试验,以及抗冻融循环试验,依据试验过程,来表征聚合物水泥砂浆的耐久性能。进行抗硫酸盐试验用以表征聚合物水泥砂浆的耐腐蚀性能。微观结构分析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试验,通过特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被分析,以及进行扫描电镜(SEM)实验,从而使水泥砂浆,微观形貌表征的目的达到。结论如下:(1)分别选取相同掺量的丁苯橡胶乳液和丙烯酸酯乳液,不同的掺量的丁苯橡胶乳液对于水泥砂浆早期强度的影响还是十分明显的,当掺量在低于5%的时候,水泥砂浆,抗折抗压强度与乳液的百分掺量呈正相关。在百分掺量为10%到15%的时候,抗折抗压强度与乳液的掺量依旧呈正比,但是增长幅度小于5%掺量的增长。两种乳液混合的水泥砂浆强度高于同等单掺乳液的量。(2)聚合物水泥砂浆试样依次进行耐久性能实验(抗冻融循环、抗硫酸盐干湿循环和抗渗)。采用的是25次和50次,它们的抗冻融循环之后的质量损失率,都没有超过规范规定的百分比限制。25次以及50次抗冻融循环后的抗压强度损失率,也均未超过规定的百分比。因此聚合物水泥砂浆的冻融循环均达到规范要求。30次和60次硫酸盐干湿循环后耐腐蚀性系数均高于规定系数。因此聚合物水泥砂浆的抗硫酸盐干湿循环均达到规范要求。聚合物水泥砂浆中最大渗水压力值为4.2MPa,空白组水泥砂浆的最大渗水压力值为1.9MPa,渗水压力有明显的提高。(3)对聚合物水泥砂浆试件的微观分析(扫描电镜和FT-IR)分析可知,随着乳液掺量的增加,有利于水化产物的产生,但到达一定掺量的时候,反而会抑制水化产物的产生。但当掺量到达一定程度时,后抑制于水化产物的产生,因此并非乳液掺量越高,越有利于水化产物的生成。由FT-IR分析可知:乳液掺量的增加对水化产物的生成种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邓最亮[3](2021)在《多孔和层状骨料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及其对砂浆流变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砂石料是世界第二大消耗的自然资源,其在混凝土之中占比高达70%。随着基础建设的蓬勃发展,砂石开采带来的环境污染、河流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机制砂替代天然河砂已成趋势。机制砂由岩石破碎而成,岩石特性和砂所含层状粘土杂质均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非洲为“一带一路”倡议重要节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蓬勃发展,随之催生了巨大的混凝土需求。非洲就地取材的粗骨料品质不容乐观,其吸水率通常为2%~5%,远大于国标对吸水率指标(小于2%)的要求。大吸水率粗骨料和伴生的层状粘土往往会严重影响聚羧酸减水剂对胶凝材料的分散效果进而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为工程施工及硬化服役过程埋下了隐患。为解决多孔大吸水率粗骨料和层状粘土引起的混凝土工作性问题,本文以大吸水率粗骨料制备的大吸水率石粉(LBSP)和层状膨润土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聚羧酸减水剂PCE-1对两种吸附性粉体的吸附行为和流变行为的影响,PCE-1为丙烯酸和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聚合物,单体摩尔比为3.2:1,结合砂浆应用性能研究,系统分析聚羧酸减水剂与多孔和层状骨料的适应性问题。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PCE-1在LBSP上的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等温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模型。随着时间延长,LBSP对PCE-1的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30min时趋于平衡。LBSP多孔结构是吸水和吸附聚羧酸减水剂的主要原因,吸附聚羧酸减水剂后,LBSP的孔容和孔径减小。热重分析结果佐证了聚羧酸减水剂分子吸附在LBSP中。(2)掺LBSP的水泥砂浆符合非牛顿流体特征。LBSP会使砂浆粘度增大,PCE-1则会降低砂浆表观粘度,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N,N-二甲基丙烯酰胺(简称AMPS)可改善易沉底的砂浆粘度。水化时间越长,砂浆粘度越大。流变模型拟合结果表明:LBSP和AMPS可使屈服应力增大;PCE-1则会降低屈服应力。(3)PCE-1在膨润土上的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Langmuir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线,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膨润土的Zeta电位随PCE-1浓度和聚乙烯醇(PVA)浓度的增大而减小;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仅吸附聚羧酸减水剂的膨润土(001)晶面间距从1.24nm增大至1.65nm,而吸附聚羧酸减水剂和聚乙烯醇两种聚合物的膨润土(001)晶面间距仅为1.55nm,表明聚乙烯醇可以抑制聚羧酸减水剂的插层作用。(4)掺膨润土的砂浆符合非牛顿流体的特性。膨润土会增加架桥结构,导致砂浆体系粘度随掺量增加而增大;聚羧酸减水剂的分散作用使砂浆粘度减小;聚乙烯醇浓度增加时,砂浆粘度先略有增加后下降。三种模型拟合得到的流变参数表明,屈服应力随膨润土掺量增加或水化时间延长而增大,随聚羧酸减水剂或聚乙烯醇掺量增大而减小。(5)LBSP和膨润土两种吸附性粉体材料会降低砂浆的初始流动度,减小砂浆对水或聚羧酸减水剂的敏感度。膨润土对砂浆性能的影响比LBSP更为显着,膨润土的掺量为LBSP的1/6~1/10时即可以达到与其相近的影响,原因在于膨润土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量远大于LBSP。提高聚羧酸减水剂的掺量或掺加PVA可以降低掺加膨润土砂浆的流动度经时损失速率。屈服应力越大则流动度越小、砂浆流速越慢;流速与屈服应力和粘度的相关性比流动度更好,流速更能表达砂浆的流变性。AMPS可以抑制LBSP替代率高时引起的砂浆泌水性,可以有效降低含膨润土砂浆的收缩率。设计合成聚羧酸减水剂PCE-2和PCE-3,其中PCE-2为丙烯酸和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按单体摩尔比为2:1聚合,PCE-3为马来酸和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按单体摩尔比为1:1聚合。与PCE-1相比,PCE-2和PCE-3的酸醚比更低,侧链密度更高。PCE-2和PCE-3的水力学直径都大于PCE-1,在LBSP上的吸附量均减小;PCE-3静电斥力比PCE-1更明显,其在膨润土表面的吸附量更低。酸醚比低的聚羧酸减水剂在掺吸附性粉体砂浆中分散能力减弱,经时流动度保持能力增加。利用不同酸醚比聚羧酸减水剂的配合,可以降低聚羧酸减水剂掺量、提高经时流动度保持能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钱百惠[4](2021)在《有机硅乳液的制备、性能表征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处于海洋等恶劣环境下的混凝土工程常因环境中有害离子渗入而对工程结构的耐久性产生严重影响,为确保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通常采用内掺或表面涂敷有机硅防水材料来提高混凝土的防水抗渗性。本文制备了内掺型、成膜型及渗透型三种类型的有机硅乳液,研究分析了掺入、涂敷或浸渍这三种有机硅乳液对水泥砂浆防水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复合掺加纳米材料及其对混凝土路缘石性能影响的应用研究,优化筛选出性能较好的有机硅乳液,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别采用表面活性剂和聚氨酯乳化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制备掺入型有机硅乳液,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测试了乳液对水泥砂浆和蒸养混凝土抗压强度、吸水率和接触角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泥砂浆中加入1%的GW-4有机硅乳液后性能较好,水泥砂浆28d抗压强度比为85.78%,48h吸水率比为36.25%,接触角为102.2°;蒸养混凝土1d抗压强度比为94.4%,48h吸水率比为77.34%。(2)将羟基硅油和硅烷偶联剂(KH550)引入到聚氨酯中制备了成膜型聚氨酯—有机硅杂化乳液,研究了有机硅乳液用量对胶膜吸水率和接触角性能的影响,从中筛选出较优配比的乳液用于水泥砂浆。结果表明,当羟基硅油用量30%、KH550用量10%时性能较好,此乳液粒径为147.7nm,胶膜接触角99.68°,吸水率为16.67%。在水泥砂浆表面涂刷两层后,水泥砂浆48h吸水率比为43.12%,接触角为95.20°。(3)采用表面活性剂乳化异辛基三乙氧基硅烷制备了渗透型有机硅乳液,并引入Ca CO3、Ti O2、Si O2纳米材料,进一步得到纳米材料改性渗透型有机硅乳液。通过水泥砂浆吸水率、渗透深度和接触角试验,比较分析外涂与浸渍工艺、有机硅乳液用量、固含量和掺入纳米材料的类型与掺量对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浸渍工艺、固含量为25%、用量为350g/m2的有机硅乳液的水泥砂浆48h吸水率比为13.68%,接触角为108.16°,渗透深度为3.2mm;乳液中掺入2%纳米Ca CO3、2%纳米Ti O2和4%纳米Si O2后砂浆性能得到提升,尤其以掺入4%纳米Si O2浸渍后水泥砂浆性能最优,其48h吸水率比为10.43%,接触角为124.5°,渗透深度为3.2mm。(4)将制备的渗透型有机硅乳液应用于混凝土路缘石耐久性提升的研究中,分析了浸渍乳液后对混凝土吸水率、抗氯离子渗透、抗盐冻(慢冻)和抗冻融(快冻)等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纳米Si O2改性有机硅乳液性能较好,48h吸水率比为19.39%,氯离子吸收降低率为76.13%,盐冻循环次数达到90次以上,比空白组多循环一倍以上;抗冻融循环次数能达到375次,比空白组多循环150次。表明纳米改性渗透型有机硅乳液能显着提高路缘石的耐久性。

刘珺[5](2021)在《海洋环境下硅烷乳液对水泥基材料的生物污损防护效果及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许多大型混凝土结构如码头、石油平台、管道和冷却塔等建筑需要长时间暴露在海水环境中,容易被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腐蚀。这些微生物会产生可溶解和分解混凝土的有机酸或无机酸,攻击混凝土表面及其孔隙和微裂缝,并通过生物污损对混凝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如何抑制微生物及生物膜在混凝土表面的生长与形成,对于控制混凝土表面生物污损及提高混凝土防污防腐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首先根据课题组前期研发的正硅酸乙酯(TEOS)/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IBTS)复合乳液、氧化石墨烯(GO)/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IBTS)复合乳液为基础,在混凝土表面构建TEOS/IBTS复合涂层、GO/IBTS复合涂层,并对其表面进行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了解微生物在混凝土表面的定植过程,探讨复合涂层对混凝土表面微生物群落和功能微生物的影响。此外,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分析复合涂层对微生物的抗粘附性能以及对微生物膜的抑制情况。其次,研发了具有优异杀菌效果的纳米银水溶液作为前驱体,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纳米复合涂层—纳米银/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IBTS)复合乳液,该复合乳液兼备了IBTS乳液优异的防水效果及纳米银水溶液高效的杀菌性能。最后,将涂覆IBTS乳液、TEOS/IBTS复合乳液、GO/IBTS复合乳液这三种复合乳液与纳米银/IBTS复合乳液的试块进行海洋潮汐区暴露试验及静态海水环境浸泡试验,系统的研究不同复合涂层对水泥基材料的防污损防腐蚀效果,并探讨相关防护机理。综合以上内容,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涂覆TEOS/IBTS复合乳液、GO/IBTS复合乳液的混凝土表面微生物进行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涂覆TEOS/IBTS复合乳液、GO/IBTS复合乳液的混凝土表面的OTUs数量均低于未涂覆试块,同时混凝土表面细菌的Chao值和Ace值有所降低,说明复合涂层不但可以减少微生物的附着量,且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此外,复合涂层均有效减少了脱硫菌门(Desulfobacter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造成混凝土腐蚀原因的细菌附着,明显改善了混凝土表面的细菌群落结构。CLSM结果显示复合涂层抗细胞粘附性能优异,抑制了微生物膜的形成,减少了表面的生物污垢。(2)对纳米银水溶液的系统表征验证了纳米银粒子的存在,且Ag+占据多数,而Ag+为杀菌的主要原因,说明所制备的纳米银水溶液具有有效的杀菌性能。FT-IR分析发现在1111 cm-1出现了水泥基材料与硅烷的结合处的Si-O-Si特征峰,得出硅烷与水泥基材料有价键结构上的联系,同时纳米银诱导了线性聚硅烷的产生,说明纳米银/IBTS复合乳液成功与水泥基材料表面结合。通过SEM观察发现,涂覆纳米银/IBTS复合乳液的试块表面相对更为密实,在水泥基材料表面构建了更为牢固的涂层结构。此外,加入纳米银水溶液的水样杀菌率可达到98%以上,且涂覆纳米银水溶液和纳米银/IBTS复合乳液的试块表面红色荧光强度最高,说明两者具有优异的杀菌性能。通过接触角测试,涂覆复合乳液的水泥净浆表面接触角为106.07°,说明其表面有一定的疏水作用。(3)将涂覆四种复合乳液的试块放置于青岛小麦岛潮汐区进行实海暴露试验。结果发现,涂覆复合乳液的试块表面腐蚀情况均较轻,表面均没有可见的生物附着,质量损失率始终低于未涂覆的试块,p H值也始终高于未涂覆的试块。XRD分析显示Ca CO3特征峰强度明显降低,说明复合涂层均可以有效改善水泥基材料表面的抗碳化性能。此外,涂覆复合乳液的试块接触角始终大于90°,高于空白组,其长期疏水性能可以得到保障;并且经过90d的暴露后,涂覆复合乳液的试块表面均没有大面积生物膜的形成,相对于空白组来说微生物分布少且稀疏,表面抗细胞粘附性能也有所提高,试块表面密实度和致密性较好,综合说明复合涂层提高了水泥基材料在海洋环境下的防腐蚀性能和防污损性能。(4)静态海水环境下的试块腐蚀情况较海洋潮汐区较轻,处于静态海水环境下四种复合涂层相比处于海洋潮汐区具有更优异的防护效果,无论是抗碳化效果、抗p H降低性能、疏水性能、抗细胞粘附性能等防腐蚀防污损性能都表现更为优异,这说明水动力因素(自然因素)及微生物对于复合涂层的防护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四种复合涂层同样适用于处于海洋浸没区的环境下,可以起到优异保护作用。(5)综合来看,TEOS/IBTS复合涂层及GO/IBTS复合涂层的防护效果最为优异,其次为纳米银/IBTS复合涂层及IBTS乳液,其中纳米银/IBTS复合涂层兼顾一定的有效杀菌性能。

顾强[6](2021)在《小型水工建筑物装配化技术相关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小型水工建筑物拥有工作条件相近、规模小、数量大、应用面广等特征,因此适宜应用“规格标准化、品种系列化、功能集成化、施工工艺化、材质轻量化、结构组合化、生产工业化”等兼具高质量、高效率、低能耗、经济环保特点的小型装配式水工建筑物。为了加快小型装配式水工建筑物的推广与应用,本文结合2019年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小型水工建筑物装配化设计与施工技术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9037),针对小型装配式水工建筑物规格形式繁杂不一、连接砂浆性能不足、经济效益评估欠缺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形成如下成果:(1)为提高小型装配式水工建筑物“标准化、系列化、规格化”水平,以流量为主要变量,根据设计规范计算得出小型装配式水工建筑物规格,并引入模数理念进行一个流量区间对应一种规格的小型装配式水工建筑物规格分级研究。分级成果主要有装配式的梯形渠道6种规格、U形渠道4种规格、倒虹吸管4种规格、箱型倒虹吸3种规格、渡槽3种规格、箱型涵洞3种规格、圆涵洞3种规格、箱型涵闸3种规格、圆涵闸3种规格。(2)为提高装配式水工建筑物连接节点施工工艺水平,提高连接砂浆的力学性能、流动性和经济性。研究一种1d抗压强度达到10MPa、稠度达到90mm、最终抗压强度等级达到M25的改性高性能砂浆。通过掺入聚合物可再分散乳胶粉对水泥砂浆进行改性,试验指标为砂浆流动性与抗压强度。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试验因素和试验水平分别为胶砂比1:3、1:4、1:5;硅粉掺量4%、6%、8%;可再分散乳胶粉掺量3%、5%、7%。经过极差分析,得到改性高性能砂浆最优配合比为胶砂比1:3,硅粉掺量6%,可再分散乳胶粉掺量3%,早强减水剂掺量0.1%,消泡剂掺量0.5%,并进行了试验验证。(3)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将装配式水工建筑物生命周期划分为决策与设计阶段、预制与运输阶段、吊装与组合阶段、运行与管理阶段、拆除与回收阶段。在上述5个阶段中根据科学性、层次性、整体性、针对性原则初选了 32个经济性评价指标,通过直觉模糊隶属度法进行指标筛选,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集,构建了评价集为“经济差、经济性不足、经济性中等、经济性良好、经济性好”5个等级,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装配式水工建筑物进行经济性综合评价,并结合工程实例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切实有效的评价效果。

蒋喆峰[7](2020)在《高韧性低收缩高抗裂粘结砂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装配式建筑体系的推进和发展,预制墙板配套砂浆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现有的砂浆存在易开裂、收缩大和粘结性能低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装配式构件连接用材料的无收缩、高抗裂、高韧性等需求,研究水胶比、聚灰比、粉煤灰、固体养护剂和纤维对粘结砂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聚灰比和粉煤灰掺量可以有效降低砂浆的收缩,提高抗裂能力。降低水胶比和提高聚灰比可以提高砂浆的粘结性能,但会降低砂浆稠度。适量的固体养护剂和硫铝酸型膨胀剂复合可以有效补偿收缩。掺入纤维能够提高粘结砂浆的抗拉强度,限制收缩和提高抗裂能力。本文对比研究聚丙烯酸酯乳液(PAE)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乳液(VAE)对粘结砂浆性能的影响差异,研究PAE和VAE不同比例下共混对粘结砂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掺量下,PAE改性效果在工作性、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方面都要优于VAE,在粘结性能、收缩和和抗裂性能方面则要弱于VAE。当两者比例为1:1共混时,对粘结砂浆性能产生了协同作用,有效地弥补了两者单掺对砂浆性能造成的不足。本文利用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SiO2,对比研究了纳米SiO2和改性纳米SiO2改性VAE乳液对砂浆的工作性、力学性能、收缩和抗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纳米SiO2和改性纳米SiO2均能够提高VAE涂膜的硬度、耐冲击性和耐酸耐碱性等性能。掺入纳米SiO2改性乳液会降低砂浆的流动性和干燥收缩,提高粘结强度。纳米SiO2经改性后,可降低纳米SiO2改性乳液对砂浆流动性的负面效果。同时,改性纳米SiO2改性乳液可进一步提高砂浆的粘结强度和抗拉强度,减少自收缩和干燥收缩。最终制得的粘结砂浆其稠度为62mm,保水率大于99%,初凝时间180min,终凝时间260min,7d粘结强度1.04MPa,28d抗拉强度4.7MPa,28d自收缩率12×10-6,28d干燥收缩率310×10-6,开裂指数小于1。

郭天宇[8](2020)在《基于历史夯土建筑保护的纤维复合土抹面加固夯土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西北偏远的经济不发达地区仍残存着大量历史夯土建筑,这些建筑经历了多年的盐蚀、雨水冲刷、紫外线老化、冻融等的影响,破坏严重,而我国又属于地震高发区,偏远地区历次地震都有这种材料的建筑损坏和倒塌,严重的影响到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文章通过对西北地区历史夯土建筑病害现状的调查,分析其破坏因素与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内置钢丝网或尼龙网纤维复合土抹面的加固方案,给墙体表面穿上铠甲,以抵御自然侵蚀的影响,进而在满足无明显现代加固痕迹的前提下,提高墙体抗剪承载力,达到―修旧如旧‖的目的。为保证加固后的夯土墙体具有良好的强度、耐久性、抗震性能等指标,首先对抹面材料纤维复合土强度及耐久性进行试验研究。以素土为原料,po42.5水泥、PVA纤维、土壤固化剂、聚合物(冷溶聚乙烯醇)为改性掺料,并以纤维掺量与型号、土壤固化剂掺量与种类、聚合物掺量等为变量分组进行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文中C组配合比纤维复合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相对最佳。墙面加固试验采用外挂钢丝网或尼龙网加C组纤维复合土抹面加固,养护完成后进行对角加载,研究加固墙体的破环形态、破坏特点,对不同加固方法的墙体在抗剪强度、刚度退化方面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钢丝网斜放加固的夯土墙体各项加固指标相对较好,并对各墙体抗剪强度进行计算,具有较高的符合度。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各对角加载试件建立模型,与试验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建立加固承重夯土墙体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各加固墙体的抗剪性能及破坏机理,并模拟分析了钢丝直径、钢丝网网格尺寸、加固层厚度对墙体抗剪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影响。采用砌体规范中承重墙体的计算公式,对各加固墙体抗剪承载力进行计算,符合度较高,并给出夯土墙体相关的加固建议。

张彪[9](2020)在《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材料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聚合物砂浆是新型绿色砂浆材料,而天然河砂作为地聚合物砂浆的重要组分,供应日渐紧迫,难以满足当前需求,机制砂代替天然河砂成为了必然的趋势。砂浆配合比参数对地聚合物砂浆性能研究中尚未考虑砂浆配合比参数对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性能的影响。鉴于此,论文通过一系列的室内试验研究,深入探讨了粉煤灰掺量、水玻璃模数、液固比、骨胶比等砂浆配合比参数对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性能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抗折强度试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探讨了粉煤灰掺量、水玻璃模数、液固比、骨胶比等砂浆配合比参数对其强度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揭示了配合比参数对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强度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粉煤灰掺量增加,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强度逐渐增强;但随着水玻璃模数和液固比的增加,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强度分别呈现出先增强后降低的趋势;随着骨胶比增加,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强度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2)通过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弹性模量试验,研究了粉煤灰掺量、水玻璃模数、液固比、骨胶比等砂浆配合比参数对其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并揭示了配合比参数对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弹性模量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随着粉煤灰掺量增加,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弹性模量逐渐增加;但随着水玻璃模数和液固比增加,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弹性模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骨胶比增加,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弹性模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3)通过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抗渗性试验,研究了粉煤灰掺量、水玻璃模数、液固比、骨胶比等砂浆配合比参数对其抗渗性的影响规律,并揭示了配合比参数对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抗渗性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随着粉煤灰掺量增加,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渗水高度逐渐减小;随着水玻璃模数与液固比增加,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渗水高度呈现先减小后升高的趋势;随着骨胶比的增加,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渗水高度逐渐升高。(4)通过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抗开裂试验,研究了粉煤灰掺量、水玻璃模数、液固比、骨胶比等砂浆配合比参数对其抗开裂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揭示了配合比参数对机制砂地聚合砂浆抗开裂性能的响应机理。研究表明:随着粉煤灰掺量增加,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的开裂指数逐渐减小;随着水玻璃模数与液固比增加,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的开裂指数分别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随着骨胶比的增加,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开裂指数逐渐增加。

李梦圆[10](2020)在《纤维编织网增强地聚物砂浆加固钢筋混凝土板的常温和高温力学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纤维编织网增强砂浆(TRM)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结构加固材料。与常用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相比,TRM具有更优异的耐候性和耐火性能。TRM中常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作为纤维编织网的黏结材料,而聚合物水泥砂浆中的水泥在生产过程中耗能较大,且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被认为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地聚物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无机胶凝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高温性能,可作为砂浆中的胶凝基质应用于结构加固中。本文以地聚物砂浆代替TRM中常用的聚合物水泥砂浆,采用纤维编织网增强地聚物砂浆(TRGM)加固钢筋混凝土板并探讨TRGM加固钢筋混凝土板的加固效果和耐火性能。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开展了5块TRGM抗弯加固RC单向板的静载试验,考察了纤维编织网层数、横向纤维束间距及有无锚固措施对TRGM加固RC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1块未加固板和2块纤维编织网增强聚合物水泥砂浆(TRPM)加固RC单向板进行对比。研究表明:(1)采用TRGM抗弯加固RC板可以显着提高RC板的受弯承载力和开裂后刚度,延缓裂缝发展,对于一层、二层和三层TRGM加固板,其受弯承载力分别比未加固板提高26%、53%和92%;(2)横向纤维束的间距对纵向纤维束抗拉强度的发挥有显着影响,加固板的承载力增幅随横向纤维束间距的减小而增大;(3)采用地聚物砂浆黏贴纤维编织网加固的板的抗弯承载力高于相同条件下采用聚合物砂浆黏结加固的。2、采用有限元软件对TRGM加固RC板静载试验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通过参数分析考察配筋率、板厚、纤维编织网层数对TRGM加固板受弯承载力的影响,并结合试验结果提出了TRGM加固RC单向板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1)在有限元模型中设置粘聚力单元来考虑纤维编织网与砂浆的粘结滑移关系,可以较好地模拟TRGM加固板在静力荷载下的受弯力学行为;(2)本文提出的TRGM加固板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TRGM加固板的受弯承载力。3、开展了5块TRGM抗弯加固RC单向板的明火试验,考察了纤维编织网层数、荷载比及加固层表层砂浆厚度对加固板耐火性能的影响,并与1块未加固板和2块TRPM加固RC单向板进行对比。研究表明:(1)相同荷载比下,加固板的耐火极限均高于未加固板。在没有采取专门防火保护措施的情况下,采用3 mm厚的地聚物砂浆作为TRGM加固板的面层保护即可满足板的一级耐火要求;(2)TRGM加固板的耐火极限随荷载比的增加而减小,但荷载比较小时,小幅增加荷载比对耐火极限的影响不明显;(3)在荷载比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纤维编织网加固层数或加固层表层砂浆厚度可提高防火效果,从而提高加固板的耐火极限;(4)地聚物砂浆的高温粘结性能优于聚合物水泥砂浆,在长时间受火(如>90min)的情况下,TRGM仍能持续发挥作用,而TRPM则可能发生脱落,但由于TRPM中掺有一定量的杜拉纤维,导致TRPM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其它力学性能退化较慢,因此相同荷载比下的TRGM加固板的耐火性能并未优于TRPM加固板。

二、聚合物水泥砂浆的若干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合物水泥砂浆的若干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PB-g-PSG水泥改性剂改性水泥砂浆的性能及微观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无机类修补材料的研究现状
    1.3 有机修补材料的研究现状
    1.4 聚合物改性水泥基修补材料的研究现状
        1.4.1 用于改性的聚合物材料
        1.4.2 环氧乳液改性水泥基材料的研究现状
        1.4.3 丁苯橡胶乳液改性水泥基材料研究现状
        1.4.4 氯丁橡胶(CR)改性水泥基修补材料研究现状
        1.4.5 苯丙乳液改性水泥基材料研究现状
        1.4.6 乙烯-醋酸乙烯酯(EVA)改性水泥基材料研究现状
        1.4.7 聚醋酸乙烯酯改性水泥基材料研究现状
    1.5 PMCBRC改性机理研究进展
        1.5.1 改性的基本原理
        1.5.2 乳液与水泥基修补材料的相互作用机理
        1.5.3 聚合物乳液改性水泥基修补材料的改性机理
    1.6 研究内容
第2章 原材料、配合比及试验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
    2.2 试验配合比
    2.3 试验方法
    2.4 试验设备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吐温-80对改性水泥砂浆的性能影响
        3.1.1 吐温-80和水泥改性剂含量对改性水泥砂浆的流动度影响
        3.1.2 吐温-80和改性剂含量对改性水泥砂浆的抗压强度影响
        3.1.3 吐温-80和改性剂含量对改性水泥砂浆的抗折强度影响
        3.1.4 吐温-80和水泥改性剂含量对改性水泥砂浆的水吸收速率影响
        3.1.5 吐温-80和水泥改性剂含量对改性水泥砂浆的保水率影响
    3.2 GMA含量对改性水泥砂浆的性能影响
        3.2.1 接枝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3.2.2 GMA和改性剂对流动度的影响
        3.2.3 GMA和水泥改性剂含量对改性水泥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
        3.2.4 GMA和水泥改性剂含量对改性砂浆抗折强度的影响
        3.2.5 GMA和水泥改性剂含量对改性水泥砂浆水吸收速率的影响
        3.2.6 水化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3.2.7 水化产物的DSC分析
    3.3 微观结构分析
    3.4 乳液的稳定机理分析
第4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2)基于海工混凝土修补材料聚合物水泥砂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试验原材料和方案设计
    2.1 试验原材料
    2.2 修补材料聚合物水泥砂浆的制备
        2.2.1 试验设计
        2.2.2 试件制作及养护
3 海工混凝土聚合物水泥砂浆的物理性能
    3.1 试验仪器
    3.2 单掺丁苯橡胶乳液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
        3.2.1 抗压强度
        3.2.2 抗折强度
    3.3 单掺丙烯酸酯乳液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
        3.3.1 抗压强度
        3.3.2 抗折强度
    3.4 双掺的水泥砂浆的力学性能
        3.4.1 抗压强度
        3.4.2 抗折强度
    3.5 海工混凝土聚合物水泥砂浆吸水率和干密度的试验
    3.6 海工混凝土聚合物水泥砂浆的稠度试验
        3.6.1 稠度试验的主要过程
        3.6.2 稠度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海工混凝土聚合物水泥砂浆的耐久性能
    4.1 抗冻性能
        4.1.1 冻融循环试验方案
        4.1.2 冻融循环的试验结果及分析
    4.2 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4.2.1 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案
        4.2.2 硫酸盐侵蚀的试验结果及分析
    4.3 抗渗性能
        4.3.1 抗渗性能试验方案
        4.3.2 抗渗的试验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聚合物水泥砂浆的微观分析
    5.1 SEM试验仪器及操作步骤
    5.2 SEM试验对比分析
        5.2.1 单掺丁苯橡胶乳液水泥砂浆SEM对比分析
        5.2.2 单掺丙烯酸酯乳液水泥砂浆SEM对比分析
        5.2.3 双掺水泥砂浆SEM对比分析
    5.3 傅立叶红外光谱试验仪器及操作步骤
    5.4 傅立叶红外光谱对比分析
        5.4.1 单掺丁苯橡胶乳液水泥砂浆傅立叶红外光谱对比分析
        5.4.2 单掺丙烯酸酯乳液水泥砂浆傅立叶红外光谱对比分析
        5.4.3 双掺乳液水泥砂浆傅立叶红外光谱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多孔和层状骨料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及其对砂浆流变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1.2.1 粉体材料对水泥基材料应用性能的影响
        1.2.2 聚羧酸减水剂的结构对水泥分散性的影响
        1.2.3 聚羧酸减水剂与机制砂石粉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1.2.4 固液吸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模型
        1.2.5 固液相间流变学研究
    1.3 研究目的及思路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聚羧酸减水剂在大吸水率石粉表面的吸附行为及作用机理
    2.1 实验
        2.1.1 实验材料
        2.1.2 吸附实验
        2.1.3 测试表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聚羧酸减水剂在大吸水率石粉表面等温吸附
        2.2.2 聚羧酸减水剂在大吸水率石粉表面的吸附动力学
        2.2.3 pH值和聚羧酸减水剂浓度对大吸水率石粉颗粒Zeta电位的影响
        2.2.4 吸附聚羧酸减水剂前后的大吸水率石粉的测试表征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聚合物对含大吸水率石粉砂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3.1 实验
        3.1.1 实验材料及设备
        3.1.2 水泥砂浆配合比
        3.1.3 水泥砂浆流变性能测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外掺大吸水率石粉对水泥砂浆流变性的影响
        3.2.2 内掺大吸水率石粉对水泥砂浆的流变性的影响
        3.2.3 聚羧酸减水剂对含大吸水率石粉砂浆的流变性的影响
        3.2.4 AMPS对含大吸水率石粉砂浆的流变性的影响
        3.2.5 水化反应时间对含大吸水率石粉砂浆的流变性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聚羧酸减水剂在膨润土表面的吸附及作用机理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材料
        4.1.2 吸附实验
        4.1.3 测试表征
    4.2 结果与讨论
        4.2.1 聚羧酸减水剂在膨润土表面的等温吸附
        4.2.2 吸附动力学
        4.2.3 pH值和聚合物浓度对膨润土颗粒Zeta电位的影响
        4.2.4 膨润土吸附聚羧酸减水剂的测试表征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聚合物对含膨润土砂浆的流变性能影响
    5.1 实验
        5.1.1 实验材料
        5.1.2 设备及仪器
        5.1.3 水泥砂浆配合比
        5.1.4 水泥砂浆流变性能测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膨润土掺量对水泥砂浆流变性的影响
        5.2.2 聚羧酸减水剂对含膨润土砂浆的流变性的影响
        5.2.3 PVA对含膨润土砂浆的流变性的影响
        5.2.4 水化反应时间对含膨润土砂浆的流变性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含多孔和层状粉体材料的砂浆应用性能研究
    6.1 实验
        6.1.1 实验材料
        6.1.2 设备及仪器
        6.1.3 水泥砂浆流动度测试
        6.1.4 流速测试
        6.1.5 含吸附性粉体材料砂浆对水敏感性
        6.1.6 含吸附性粉体材料砂浆对减水剂敏感性
        6.1.7 粘聚性测试
        6.1.8 砂浆收缩评价方法
    6.2 结果与讨论
        6.2.1 含多孔/层状粉体材料砂浆的流动性变化
        6.2.2 AMPS对含大吸水率石粉砂浆粘聚性的影响
        6.2.3 吸附性粉体材料对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6.2.4 聚合物对砂浆干缩性能的影响
        6.2.5 不同结构聚羧酸减水剂对含吸附性粉体材料砂浆应用性能的影响
        6.2.6 工程应用案例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成果及科研成果

(4)有机硅乳液的制备、性能表征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防水剂的种类及特点
    1.3 防水处理方法
    1.4 有机硅防水剂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有机硅防水剂制备
        1.4.2 有机硅防水性能评价方法进展
        1.4.3 有机硅防水剂相关标准进展
        1.4.4 纳米材料改性有机硅防水剂研究进展
        1.4.5 有机硅防水剂对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研究进展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掺入型有机硅乳液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2.1 引言
    2.2 外乳化法制备有机硅乳液
        2.2.1 实验原料
        2.2.2 制备方法
        2.2.3 乳液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2.3 自乳化法制备有机硅乳液
        2.3.1 实验原料
        2.3.2 制备方法
    2.4 乳液性能测试
        2.4.1 测试方法
        2.4.2 测试结果
    2.5 掺入有机硅乳液对水泥砂浆性能的影响
        2.5.1 原材料与配合比
        2.5.2 性能测试与表征
        2.5.3 结果与分析
    2.6 掺入有机硅乳液对蒸养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6.1 原材料与配合比
        2.6.2 性能测试与表征
        2.6.3 结果与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成膜型聚氨酯—有机硅杂化乳液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3.1 引言
    3.2 聚氨酯—有机硅杂化乳液的制备
        3.2.1 实验原料
        3.2.2 制备原理
        3.2.3 制备方法
    3.3 性能测试与表征
        3.3.1 乳液性能测试
        3.3.2 胶膜性能测试与表征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粒径测试结果
        3.4.2 接触角测试结果
        3.4.3 吸水率测试结果
    3.5 聚氨酯—有机硅杂化乳液对水泥砂浆防护性能的影响
        3.5.1 原材料与配合比
        3.5.2 性能测试与表征
        3.5.3 结果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渗透型有机硅乳液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4.1 引言
    4.2 渗透型有机硅乳液的制备
        4.2.1 有机硅乳液的制备
        4.2.2 纳米材料改性有机硅乳液的制备
    4.3 渗透型有机硅乳液对水泥砂浆防护性能影响
        4.3.1 原材料与配合比
        4.3.2 性能测试与表征
        4.3.3 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有机硅乳液在混凝土路缘石耐久性提升中的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
        5.2.1 路缘石的原材料及配合比
        5.2.2 防水材料
    5.3 性能测试与表征
        5.3.1 吸水率测试
        5.3.2 氯离子吸收量降低效果试验
        5.3.3 盐冻试验
        5.3.4 冻融试验
        5.3.5 表面疏水效果表征
    5.4 结果与分析
        5.4.1 吸水率试验
        5.4.2 氯离子吸收量降低效果试验
        5.4.3 盐冻试验
        5.4.4 冻融试验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海洋环境下硅烷乳液对水泥基材料的生物污损防护效果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海洋环境条件
        1.1.2 海洋建筑结构腐蚀概况
    1.2 混凝土微生物腐蚀研究现状
        1.2.1 微生物腐蚀概况
        1.2.2 腐蚀性微生物及特性
        1.2.3 微生物对混凝土的腐蚀机理研究
    1.3 海洋生物污损研究现状
        1.3.1 海洋生物污损概况
        1.3.2 海洋生物污损定植过程
    1.4 海洋环境下防生物腐蚀与防污损材料研究
        1.4.1 海洋防污技术研究进展
        1.4.2 海洋防腐防污涂层
    1.5 海洋环境下混凝土表面的防护材料和技术
        1.5.1 混凝土表面防护技术
        1.5.2 硅烷类防护材料
        1.5.3 抗菌纳米材料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2章 试验原料的制备
    2.1 水泥基材料的制备
        2.1.1 基本原材料
        2.1.2 水泥基材料配合比
        2.1.3 试件成型与养护
    2.2 硅烷复合乳液的制备
        2.2.1 试验原料
        2.2.2 制备流程
        2.2.3 防护材料的涂覆方法
    2.3 试验设备
第3章 海洋环境下硅烷乳液对水泥基材料表面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实海暴露区域
        3.2.3 试验方法
    3.3 试验结果分析
        3.3.1 DNA提取情况及分析
        3.3.2 OTU稀释性曲线分析
        3.3.3 微生物α-多样性分析
        3.3.4 微生物群落结构门水平分析
        3.3.5 微生物群落结构纲水平分析
        3.3.6 混凝土表面微生物抗粘附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纳米银/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复合乳液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4.1 引言
    4.2 试验部分
        4.2.1 试验原料
        4.2.2 纳米银水溶液的制备
        4.2.3 纳米银/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复合乳液的制备
        4.2.4 复合乳液的稳定性
        4.2.5 复合乳液的涂覆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纳米银水溶液表征
        4.3.2 纳米银/IBTS复合乳液表征
        4.3.3 复合涂层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海洋环境下硅烷乳液对水泥基材料防污防腐机制研究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实海暴露区域
        5.2.3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外观腐蚀形貌
        5.3.2 pH值变化
        5.3.3 表面接触角测试
        5.3.4 表面生物膜性能分析
        5.3.5 质量损失变化
        5.3.6 微观形貌结构分析
        5.3.7 物相组成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静态海水环境下硅烷乳液对水泥基材料防污防腐机制研究
    6.1 引言
    6.2 试验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材料
        6.2.2 静态海水试验
        6.2.3 试验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外观腐蚀形貌
        6.3.2 pH值变化
        6.3.3 表面接触角测试
        6.3.4 表面生物膜性能分析
        6.3.5 质量损失变化
        6.3.6 微观形貌结构分析
        6.3.7 物相组成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6)小型水工建筑物装配化技术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问题的提出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水工建筑物装配化技术研究进展
        1.3.2 装配式水工建筑物砂浆研究进展
        1.3.3 装配式水工建筑物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小型装配式水工建筑物规格分级研究
    2.1 模数协调理论
    2.2 小型装配式输水渠道规格
        2.2.1 装配式渠道设计参数
        2.2.2 梯形渠道规格分级
        2.2.3 U形渠道规格分级
    2.3 小型装配式倒虹吸规格
        2.3.1 装配式倒虹吸设计参数
        2.3.2 倒虹吸规格分级
    2.4 小型装配式渡槽规格
        2.4.1 装配式渡槽设计参数
        2.4.2 渡槽规格分级
    2.5 小型装配式涵洞(涵闸)规格
        2.5.1 装配式涵洞设计参数
        2.5.2 涵洞规格分级
        2.5.3 涵闸规格分级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装配式水工建筑物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研究
    3.1 试验背景
    3.2 试验内容
    3.3 试验方案
        3.3.1 试验材料
        3.3.2 基准配合比
        3.3.3 试验设计
    3.4 试验方法及其成果分析
        3.4.1 试验方法
        3.4.2 试验结果
        3.4.3 试验数据分析
        3.4.4 试验结果理论分析
        3.4.5 验证试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装配式水工建筑物经济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4.1 经济性评价指标初选
        4.1.1 经济性评价指标初选原则
        4.1.2 经济性评价指标初选分析
    4.2 经济性评价指标筛选
        4.2.1 指标筛选方法
        4.2.2 直觉模糊隶属度分析法
    4.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3.1 层次分析法
        4.3.2 经济性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3.3 经济性评价指标综合评判
    4.4 工程实证
        4.4.1 工程概况
        4.4.2 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4.4.3 确定综合评价等级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梯形渠道水力最佳断面计算结果表
附录二: 梯形渠道实用经济断面计算结果表
附录三: U形渠道水力最佳断面计算结果表
附录四: 倒虹吸断面尺寸与水头损失计算结果表
附录五: 渡槽断面尺寸与水头损失计算结果表
附录六: 箱型涵洞断面尺寸计算结果表
附录七: 圆涵洞断面尺寸计算结果表
附录八: 经济性评价指标筛选专家问卷调查表
附录九: 经济性评价指标评估等级咨询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高韧性低收缩高抗裂粘结砂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粘结砂浆研究现状
        1.2.2 聚合物改性粘结砂浆的研究现状
        1.2.3 纤维增强技术研究现状
        1.2.4 纳米改性水泥基材料研究现状
        1.2.5 水泥基材料的收缩研究现状
        1.2.6 水泥基材料的抗裂性研究现状
        1.2.7 水泥基材料的粘结性能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创新点
        1.3.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原材料性能与试验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
        2.1.1 水泥
        2.1.2 粉煤灰
        2.1.3 聚合物
        2.1.4 集料
        2.1.5 外加剂
        2.1.6 纤维
        2.1.7 拌和用水
    2.2 试验方法
        2.2.1 涂膜制备和测试
        2.2.2 工作性能试验
        2.2.3 力学性能试验
        2.2.4 收缩试验
        2.2.5 抗裂试验
        2.2.6 微观试验
第三章 粘结砂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水胶比对粘结砂浆性能的影响
        3.2.1 对工作性影响
        3.2.2 对力学性能影响
        3.2.3 对收缩影响
        3.2.4 对抗裂性能影响
    3.3 聚灰比对粘结砂浆性能的影响
        3.3.1 对工作性影响
        3.3.2 对力学性能影响
        3.3.3 对收缩影响
        3.3.4 对抗裂性能影响
    3.4 粉煤灰对粘结砂浆性能的影响
        3.4.1 对工作性影响
        3.4.2 对力学性能影响
        3.4.3 对收缩影响
        3.4.4 对抗裂性能影响
    3.5 固体养护剂对粘结砂浆性能的影响
        3.5.1 对工作性影响
        3.5.2 对力学性能影响
        3.5.3 对收缩影响
        3.5.4 对抗裂性能影响
    3.6 纤维种类和掺量对粘结砂浆性能的影响
        3.6.1 对工作性影响
        3.6.2 对力学性能影响
        3.6.3 对收缩影响
        3.6.4 对抗裂性能影响
    3.7 经济性分析
        3.7.1 价值工程理论
        3.7.2 功能分析
        3.7.3 成本分析
        3.7.4 价值指数对比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合物共混对粘结砂浆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聚丙烯酸酯改性粘结砂浆的性能研究
        4.2.1 对工作性影响
        4.2.2 对力学性能影响
        4.2.3 对收缩影响
        4.2.4 对抗裂性能影响
    4.3 共混乳液制备与性能分析
        4.3.1 制备方法
        4.3.2 性能分析
    4.4 聚合物共混改性粘结砂浆的性能
        4.4.1 对工作性影响
        4.4.2 对力学性能影响
        4.4.3 对收缩影响
        4.4.4 对抗裂性能影响
    4.5 微观分析
        4.5.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4.5.2 孔结构分析
        4.5.3 微观形貌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纳米改性VAE砂浆的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纳米改性乳液的制备
        5.2.1 改性乳液的制备方法
        5.2.2 改性乳液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5.3 纳米改性粘结砂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5.3.1 制备方法
        5.3.2 对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5.3.3 对收缩的影响
        5.3.4 对抗裂性能的影响
    5.4 纳米改性粘结砂浆的微观试验分析
        5.4.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5.4.2 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
        5.4.3 孔结构分析
        5.4.4 微观形貌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基于历史夯土建筑保护的纤维复合土抹面加固夯土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夯土墙房屋特点及其病害
        1.2.1 夯土墙房屋特点
        1.2.2 夯土墙体常见病害
    1.3 夯土墙加固保护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夯土墙存在问题及分析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纤维复合土抹面加固材料试验研究
    2.1 概述
    2.2 原材料和试验设计
        2.2.1 原材料
        2.2.2 复合掺料作用机理分析
        2.2.3 试验设计分组
        2.2.4 试块制作
    2.3 强度试验及结果分析
        2.3.1 强度试验介绍
        2.3.2 抗压强度
        2.3.3 劈拉强度和抗折强度
        2.3.4 弹性模量
    2.4 耐久性试验及结果分析
        2.4.1 浸水试验
        2.4.2 冻融试验
        2.4.3 盐蚀试验
        2.4.4 紫外线老化试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纤维复合土抹面加固夯土墙抗剪性能试验研究
    3.1 概述
    3.2 .试件设计
    3.3 试件制作
        3.3.1 夯土墙片制作
        3.3.2 夯土墙片加固
    3.4 加载装置和加载制度
    3.5 测试内容和测点布置
    3.6 试验过程及破坏形态
        3.6.1 试验破坏过程描述
        3.6.2 破坏形态
    3.7 试验结果分析
        3.7.1 试件荷载-位移曲线
        3.7.2 试件荷载-位移特性
        3.7.3 墙体刚度退化分析
    3.8 纤维复合土加固夯土墙抗剪强度计算
        3.8.1 计算方法的选择
        3.8.2 加固夯土墙体抗剪强度的计算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纤维复合土抹面加固夯土墙受剪性能数值模拟
    4.1 概述
    4.2 加固墙体有限元建模
        4.2.1 分析模型
        4.2.2 材料参数和破坏准则
        4.2.3 加固夯土墙体模型概况
        4.2.4 单元选取及网格划分
        4.2.5 边界条件和加载
        4.2.6 各材料界面处理
    4.3 对角加载墙体数值模拟
        4.3.1 对角加载试件有限元模型建立
        4.3.2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4.3.3 改变加固参数对角加载模拟结果
    4.4 纤维复合土加固夯土墙受剪性能
        4.4.1 荷载-位移曲线分析
        4.4.2 加固夯土墙受剪破坏机理分析
    4.5 加固夯土墙抗剪性能参数分析
        4.5.1 钢丝直径对墙体抗剪性能的影响
        4.5.2 钢丝网网格尺寸对墙体抗剪性能的影响
        4.5.3 加固层厚度对墙体抗剪性能的影响
    4.6 纤维复合土加固墙体受剪承载力研究
        4.6.1 加固夯土墙受剪承载力模型
        4.6.2 加固夯土墙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
    4.7 纤维复合土抹面加固夯土墙加固设计建议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材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地聚合物聚合机理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聚合物聚合机理
        1.2.2 地聚合物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地聚合物工程应用
        1.2.4 地聚合物当前存在的问题
    1.3 地聚合物砂浆研究现状
    1.4 机制砂研究现状
        1.4.1 机制砂的发展
        1.4.2 机制砂的特性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的制备
    2.1 试验原材料
        2.1.1 偏高岭土
        2.1.2 粉煤灰
        2.1.3 机制砂
        2.1.4 水玻璃
        2.1.5 氢氧化钠
        2.1.6 水
    2.2 配合比设计
    2.3 试验内容
    2.4 试件的制备
    2.5 本章小结
3 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强度特性研究
    3.1 前言
    3.2 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3.2.1 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3.2.2 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3.2.3 粉煤灰掺量对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3.2.4 水玻璃模数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3.2.5 液固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3.2.6 骨胶比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3.3 抗折强度试验研究
        3.3.1 抗折强度试验方法
        3.3.2 抗折强度试验结果
        3.3.3 粉煤灰掺量对抗折强度的影响
        3.3.4 水玻璃模数对抗折强度的影响
        3.3.5 液固比对抗折强度的影响
        3.3.6 骨胶比对抗折强度的影响
    3.4 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
        3.4.1 劈裂抗拉强度试验方法
        3.4.2 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结果
        3.4.3 粉煤灰掺量对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
        3.4.4 水玻璃模数对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
        3.4.5 液固比对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
        3.4.6 骨胶比对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弹性模量研究
    4.1 前言
    4.2 弹性模量试验方法
    4.3 弹性模量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粉煤灰掺量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4.3.2 水玻璃模数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4.3.3 液固比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4.3.4 骨胶比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抗渗性研究
    5.1 前言
    5.2 抗渗性试验方法
    5.3 抗渗性试验结果及分析
        5.3.1 粉煤灰掺量对抗渗性的影响
        5.3.2 水玻璃模数对抗渗性的影响
        5.3.3 液固比对抗渗性的影响
        5.3.4 骨胶比对抗渗性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抗开裂性能研究
    6.1 前言
    6.2 抗开裂性能试验方法
    6.3 抗开裂性能试验结果及分析
        6.3.1 抗开裂性能评价
        6.3.2 粉煤灰掺量对抗开裂性能的影响
        6.3.3 水玻璃模数对抗开裂性能的影响
        6.3.4 液固比对抗开裂性能的影响
        6.3.5 骨胶比对抗开裂性能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1.个人简历
    2.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10)纤维编织网增强地聚物砂浆加固钢筋混凝土板的常温和高温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地聚物及地聚物砂浆的研究进展
        1.2.1 地聚物及地聚物砂浆的力学性能研究
        1.2.2 地聚物及地聚物砂浆在结构加固方面的研究及应用
    1.3 TRM抗弯加固混凝土构件的研究进展
        1.3.1 TRM抗弯加固混凝土构件的常温力学性能
        1.3.2 TRM加固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模拟
    1.4 本文主要工作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纤维编织网增强地聚物砂浆加固钢筋混凝土单向板的常温力学性能试验
    2.1 引言
    2.2 TRGM加固单向板试验方案及试件制作
        2.2.1 试件设计
        2.2.2 试验材料准备及其力学性能
        2.2.3 TRGM加固工艺
        2.2.4 加载方案和测点布置
    2.3 单向板静载试验结果及分析
        2.3.1 试件破坏过程
        2.3.2 承载力分析
        2.3.3 荷载-挠度曲线
        2.3.4 钢筋应变分析
        2.3.5 纤维应变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RGM加固板抗弯性能有限元分析及承载力计算
    3.1 引言
    3.2 TRGM加固板有限元模型建立及校验
        3.2.1 单元选取
        3.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3 TRGM加固板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3.3 参数分析
        3.3.1 参数选取
        3.3.2 参数分析结果
    3.4 TRGM加固板受弯承载力计算
        3.4.1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抗弯加固RC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模型
        3.4.2 加固构件的破坏模式
        3.4.3 纤维有效应变计算
        3.4.4 TRGM加固板抗弯承载力计算
        3.4.5 承载力理论计算值与有限元计算值及试验值的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纤维编织网增强地聚物砂浆加固钢筋混凝土单向板的明火试验
    4.1 引言
    4.2 TRGM加固单向板试验方案及试件制作
        4.2.1 试件设计
        4.2.2 材料力学性能
        4.2.3 加载方案和试验量测
    4.3 试验现象与结果分析
        4.3.1 试验过程
        4.3.2 宏观破坏形态
        4.3.3 温度分析
        4.3.4 挠度及耐火极限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聚合物水泥砂浆的若干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PB-g-PSG水泥改性剂改性水泥砂浆的性能及微观结构[D]. 王国安. 长春工业大学, 2021
  • [2]基于海工混凝土修补材料聚合物水泥砂浆的研究[D]. 石光宇. 武汉轻工大学, 2021(02)
  • [3]多孔和层状骨料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及其对砂浆流变性的影响[D]. 邓最亮.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4]有机硅乳液的制备、性能表征及应用研究[D]. 钱百惠. 烟台大学, 2021
  • [5]海洋环境下硅烷乳液对水泥基材料的生物污损防护效果及机理研究[D]. 刘珺.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2)
  • [6]小型水工建筑物装配化技术相关问题研究[D]. 顾强. 扬州大学, 2021(08)
  • [7]高韧性低收缩高抗裂粘结砂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蒋喆峰. 东南大学, 2020
  • [8]基于历史夯土建筑保护的纤维复合土抹面加固夯土墙研究[D]. 郭天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7)
  • [9]机制砂地聚合物砂浆材料性能研究[D]. 张彪. 郑州大学, 2020(02)
  • [10]纤维编织网增强地聚物砂浆加固钢筋混凝土板的常温和高温力学性能研究[D]. 李梦圆.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标签:;  ;  ;  ;  ;  

聚合物水泥砂浆的几种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