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腭翼切开术治疗血管舒缩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经腭翼切开术治疗血管舒缩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一、经腭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余少卿,王向东,徐睿,陈建军,孟娟,杨钦泰,孟粹达,许元腾,谢志海,孙悦奇,许成利,王英,杨玉成,刘锋,张维天,赵可庆,唐隽,杨艳丽,陆美萍,邱前辉,杨贵,喻国冻,赵长青,左可军,石照辉,魏欣,叶惠平,孙斌,安云芳,孙亚男,曾明,许昱,巴罗,张天虹,王洪田,章如新,顾瑜蓉,谭国林,叶菁,李华斌[1](2022)在《变应性鼻炎的外科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22,上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变应原致敏和激发引起的、有神经介质参与的特异性IgE介导的、Th2类型鼻黏膜慢性炎症。AR的外科手术作为二线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改善顽固性鼻塞和鼻黏膜高分泌及高敏感性反应,临床上推荐酌情使用。但目前AR的外科手术还存在一些争议性问题,诸如适应证的选择、并发症规避及疗效评价等。有鉴于此,中国鼻病研究协作组召集国内中青年鼻科专家,基于临床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AR的外科手术治疗专家共识。本共识从AR手术治疗历史、相关解剖与生理病理学原理等角度出发,系统总结了AR手术治疗中的相关机制、手术方式与适应证选择,以及并发症处理与注意事项等,旨在指导并规范临床医师开展AR外科手术治疗,以期进一步拓展AR的治疗方式并提高相应的治疗疗效。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2](2022)在《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 修订版)》文中研究表明变应性鼻炎(AR)是特应性个体暴露于过敏原(变应原)后主要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 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国内外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近年来AR的患病率显着增加, 已成为主要的呼吸道慢性炎性疾病, 给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虽然国内外20余年来AR临床指南已更新数次, 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诊断和治疗不规范或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等诸多现象, 不仅影响疗效, 且造成医疗资源的巨大消耗。因此, 有必要在医疗卫生保健的各个层面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 包括制(修)订切实可行的临床指南以提高诊疗水平和加强疾病管理。

兰宁,廖鹏飞,郭凌云,陈维斌[3](2022)在《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在宜春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下鼻甲消融术及鼻中隔矫正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治疗,术后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0)、术后1个月(T1)、3个月(T2)、6个月(T3)及12个月(T4)时的症状、体征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评分的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T0时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高于T2,T2时的症状、体征评分高于T3,T3时的症状、体征评分高于T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时观察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T0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高于T1,T1时两组的VAS评分高于T2,T2时两组的VAS评分高于T3,T3时两组的VAS评分高于T4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时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中采用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治疗的效果较好,可调节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疼痛情况,且安全性较好。

张瑜,戴显宁,郑慧珍,冯羽[4](2021)在《筛前神经阻断术与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筛前神经阻断术和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根据术式的不同分为2组。其中筛前神经阻断组89例,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组36例。分别采用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以及临床症状分级评分法统计分析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9个月生活质量、打喷嚏、鼻痒、流涕和鼻塞等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及9个月2组患者RQLQ评分、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筛前神经阻断组患者鼻痒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优于翼管神经切断组(P<0.01),筛前神经阻断组患者鼻痒和打喷嚏的临床症状评分优于翼管神经切断组(P<0.05)。而翼管神经切断组患者流清涕和鼻塞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优于筛前神经组(P<0.01)。结论:筛前神经阻断术和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都可以有效治疗变应性鼻炎,但对症状的改善程度有一定差异。对于打喷嚏明显但是鼻塞不明显的患者,可以考虑单独选择筛前神经阻断术;对于流涕、鼻塞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建议采用选择性翼管神经阻断术;而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建议两种术式结合。

李超,王忠勋,王娟利,刘勇,杨超,曹永华[5](2021)在《经蝶窦黏膜下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鼻黏膜高反应性疾病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总结经蝶窦黏膜下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鼻黏膜高反应性疾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2018年10月~2019年7月间采用经蝶窦黏膜下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鼻黏膜高反应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临床症状、鼻内镜检查、鼻窦CT及变应原检查,明确相关并发疾病及鼻黏膜高反应性疾病类型,即变应性鼻炎及血管运动性鼻炎。通过病史及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判断疾病严重程度,选择适合手术的患者。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手术疗效。结果 8例手术患者术后有1例出现眼干症状,均未出现严重鼻出血、鼻干等并发症,术后症状显着改善7例,改善1例,总改善率100%。结论经蝶窦黏膜下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鼻黏膜高反应性疾病,手术方式简单,翼管定位准确,鼻用设备要求不高,损伤小,疗效确切,是治疗中重度鼻黏膜高反应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张竞莹[6](2020)在《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索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同时分析影响术后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以便为临床诊断治疗AR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3-01至2017-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入院的130例中-重度A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术前阅CT片,以翼管神经解剖分型为基础,以是否合并慢性鼻窦炎需同时开放鼻窦为参考,慎重选择术侧,所有患者均于鼻内镜下行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vidian neurectomy,VN),并收集相关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尘螨过敏、花粉过敏、鼻息肉、哮喘、吸烟、术前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根据患者的主观感受对术后1年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分为显效(症状体征消失)、有效(症状体征较VN术前减轻但让然需要药物辅助治疗)、无效(症状体征较VN术前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根据术后1年的VAS评分结果,分为有效组(术后VAS评分为0分或术后VAS评分改变≥3);无效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无明显改变),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130例AR患者,显效率为79.23%(103/130),有效率为13.85%(18/130),无效率为6.92%(9/13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鼻息肉是影响术后疗效的主要因素。性别、年龄、病程、尘螨过敏、花粉过敏、吸烟、哮喘、术前VAS评分均不是影响VNS术后疗效的相关因素。结论: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AR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合并鼻息肉是影响术后疗效的危险因素。

杨志超[7](2020)在《鼻后神经切断联合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鼻后神经切断联合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3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一科有手术指征的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按规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和双侧鼻后神经切断术(posterior nasal neurectomy,PNN);对照组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12个月,24个月,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2个月、24个月与术前的比较以及两组之间的比较,以有效率和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来评价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AR的临床疗效。结果:至随访终点共有54例患者完整完成随访调查;其中对照组28例,男性20例,女性8例,年龄22岁~58岁,平均年龄(40.43±11.06)岁;观察组26例,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4.85±13.4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及术前症状VAS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1.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VAS评分总和(鼻/眼症状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症状有更明显改善。2.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术后24个月鼻部症状(喷嚏、鼻涕、鼻痒和鼻塞)VAS评分分别与术前的鼻部症状V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较术前症状有明显改善。3.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术后12个月与术后24个月VAS(鼻/眼症状)评分总和分别与术前比较均有极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术后12个月与24个月(鼻/眼症状)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观察组术后12个月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64%),有统计学差异(x2=9.152,P<0.05);术后24个月观察组有效率(96%)同样明显高于对照组(57%),有统计学差异(x2=11.225,P<0.05)。截止到随访终点:对照组中19例合并鼻息肉患者中复发6例,观察组中18例合并鼻息肉患者无复发。结论:鼻后神经切断联合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优于单纯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疗效稳定,值得临床应用;鼻后神经切断术可能对鼻息肉复发具有一定控制效果,但需进一步临床证实。

王国园[8](2020)在《两种手术方式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鼻后神经切断术+咽支切断)与单纯鼻后神经切断术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我科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48例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对所有病例分为实验组(A组)(n=23)和对照组(B组)(n=25)。A组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23-57岁之间。B组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在18-59岁之间。A组行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鼻后神经切断术+咽支切断术),B组行单纯鼻后神经切断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RQLQ)、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CT)对患者手术前后患者的鼻部症状、咳嗽或(和)咽痒症状、生活质量、哮喘控制情况等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疗效差异。结果:术后1年随访显示,两组在改善患者的鼻部症状、生活质量状况(日常活动问题、眼部症状、非鼻/眼症状、睡眠问题等)、哮喘控制情况方面疗效相当,且无明显差异(P>0.05),在咳嗽或(和)咽痒方面,A与B组患者都有改善(P<0.05),但A组患者咳嗽或(和)咽痒症状较B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都能很好地改善了AR患者的鼻部症状、生活质量状况、哮喘控制情况(P<0.05),且疗效相当(P>0.05),但行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与单纯鼻后神经切断术相比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咳嗽或(和)咽痒症状,因此如伴有明显咳嗽或(和)咽痒的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病人进行外科手术时可推荐在单纯鼻后神经切断术的基础上加入翼管神经咽支切断。

黄正贤[9](2019)在《神经内镜经鼻泪前隐窝入路翼腭窝的解剖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神经内镜经鼻泪前隐窝入路翼腭窝的解剖基础研究目的:通过在尸头标本上模拟神经内镜经鼻泪前隐窝入路对翼腭窝区进行解剖研究,在内镜下对相关解剖标志进行测量。探讨内镜经鼻泪前隐窝-翼腭窝入路的有效暴露范围及该手术入路的优势,进而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挑选福尔马林固定并行血管灌注的尸头标本4例(共8侧),排除颅底结构异常。模拟神经内镜经鼻泪前隐窝-翼腭窝入路进行解剖研究,在内镜下对翼腭窝相关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记录相关数据;进一步探讨内镜经鼻泪前隐窝-翼腭窝入路的有效暴露范围及该手术入路的优势。结果:1、成功在4例(8侧)尸头标本实施模拟神经内镜经鼻泪前隐窝入路对翼腭窝进行解剖研究,对相关解剖结构进行观察并测量记录相关数据。内镜下相关解剖结构测量的结果:鼻泪管开口到鼻小柱根部的距离为36.89±2.87mm;上颌窦开口到鼻小柱根部的距离为45.84±3.07mm;蝶腭孔到鼻小柱根部的距离为67.44±3.18mm;翼管前口到鼻小柱根部的距离为72.04±3.17mm;圆孔前口到鼻小柱根部的距离为77.03±4.35mm。颌内动脉翼腭段、腭降动脉及蝶腭动脉三支的走行呈“M”型1侧,“T”型2侧,“Y”型2侧,中间型3侧。2、神经内镜经鼻泪前隐窝入路能够完全显露整个翼腭窝区,可显露内侧大部分颞下窝区,同时有效保留鼻腔结构。该入路向外侧可显露颞肌,向后上可达Meckel囊腔、蝶窦底壁旁。结论:神经内镜经鼻泪前隐窝入路治疗翼腭窝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术式,既可以避免传统开放手术入路的面部切口、上颌骨切开等缺点,同时可以最大限度保护鼻腔结构的完整,但该入路对内镜操作技术要求高是对临床医生的一大挑战。第二部分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切除翼腭窝肿瘤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导航辅助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切除翼腭窝肿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总结运用此手术入路的早期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分别在2016年11月和2018年06月采取导航辅助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切除侵犯翼腭窝肿瘤的2例病例临床资料,包括病史资料、手术方法、肿瘤切除程度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2例病例均成功应用导航辅助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切除侵犯翼腭窝的肿瘤。病例一因恶性肿瘤巨大,血供极其丰富,术中出血迅猛导致只能部分切除肿瘤,病理报告提示腺泡样软组织肉瘤,术后随诊复查MRI可见肿瘤持续增大,预后极其不良。病例二术中全切囊性肿物,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病理报告提示表皮样囊肿,术后随诊复查MRI未见复发,预后良好。结论:导航辅助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切除侵犯翼腭窝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应用导航可以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肿瘤的切除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张建[10](2019)在《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和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近期疗效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比较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和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药物治疗失败的46例变应鼻炎患者,对其中23例患者施行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vidian neurectomy,VN),另23例患者施行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posterior nasal neurectomy,PNN)。术后随访6月,分别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1]”、“过敏性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表(Rhinocon 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2]”、用药情况评分标准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鼻部症状、生活质量及用药情况进行评估,比较两种术式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按“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结果显示,VN组显效11例(47.7%),有效8例(34.8%),无效4例(17.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为82.6%;PNN组显效14例(60.9%),有效7例(30.4%),无效2例(8.7%),总有效率91.3%,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0.192 P=0.662)。按“过敏性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表(RQLQ)”评定结果显示,VN组显效14例(60.9%),有效6例(26.1%),无效3例(1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为87%;PNN组显效17例(73.9%),有效5例(21.7%),无效1例(4.4%),总有效率95.6%,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1.095 P=0.295)。VN组术后鼻部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用药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前术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NN组术后鼻部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用药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项评分组间比较(即VN组与PNN术前评分比较、VN组和PNN组术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N组术后随访期间19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82.6%,PNN组随访期间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17.4%,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和鼻后神经切断术对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近期疗效确切,但术后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鼻后神经切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着低于翼管神经切断术,推荐使用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变应性鼻炎患者。

二、经腭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腭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变应性鼻炎的外科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22,上海)(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AR的外科手术治疗历史沿革
    2.1 鼻内镜手术前阶段
    2.2 鼻内镜手术阶段
3 AR外科手术治疗的相关应用解剖学
    3.1 翼管
    3.2 翼管神经的组成与分支
    3.3 鼻腔其他副交感神经
4 AR外科手术治疗相关的病理生理基础
    4.1 鼻甲黏膜减容机制
    4.2 鼻黏膜神经内分泌机制
5 AR的外科手术
    5.1 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5.1.1 适应证
        5.1.2 禁忌证
    5.2 手术方式
        5.2.1 下鼻甲减容术
        5.2.2 鼻中隔矫正术
        5.2.3 翼管神经切断及分支切断术
        5.2.4 筛前神经切断术和岩浅大神经切断术
6 AR的外科手术疗效及评价标准
    6.1 主观评价
        6.1.1 症状评分
        6.1.2 生活质量评分
        6.1.3 药物评分
        6.1.4 哮喘控制评分
    6.2 客观评价
7 手术并发症及其处理
    7.1 干眼症
    7.2 眼球运动障碍
    7.3 硬腭麻木、牙疼
    7.4 头痛
    7.5 迟发性大出血
    7.6 萎缩性鼻炎、矛盾性鼻塞及严重心理障碍
    7.7 其他少见并发症
8 小结

(3)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症状、体征评分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VAS评分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4)筛前神经阻断术与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经鼻内镜下筛前神经阻断术[7-8]:
        1.2.2 经鼻内窥镜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9-11]: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采用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评估生活质量[12]:
        1.3.2 采用临床症状分级评分法(symptom rating score,SRS)评估症状改善情况[13]: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2组患者手术前后RQLQ评分比较
    2.3 2组患者手术前后各临床症状评分和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5)经蝶窦黏膜下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鼻黏膜高反应性疾病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疗效评价。
2结果
3讨论

(6)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AR的疗效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临床疗效评估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AR术后疗效
        2.2 VAS评分表比较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AR术后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VAS评分比较
        2.2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
        2.3 VN术后AR疗效的单因素分析
        2.4 VN术后AR疗效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
        3.2 AR与鼻息肉
        3.3 AR与哮喘
        3.4 AR与吸烟
        3.5 AR与过敏原
        3.6 AR与术前VAS评分
        3.7 AR与其他影响因素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VAS评分表
致谢
个人简介

(7)鼻后神经切断联合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浅谈变应性鼻炎的外科治疗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两种手术方式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变应性鼻炎的外科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9)神经内镜经鼻泪前隐窝入路翼腭窝的解剖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按首字母排序)
第一部分 神经内镜经鼻泪前隐窝入路翼腭窝的解剖基础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切除翼腭窝肿瘤的临床应用
    前言
    临床资料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综述 翼腭窝区的临床解剖与手术入路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和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近期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四、经腭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变应性鼻炎的外科手术治疗专家共识(2022,上海)[J]. 余少卿,王向东,徐睿,陈建军,孟娟,杨钦泰,孟粹达,许元腾,谢志海,孙悦奇,许成利,王英,杨玉成,刘锋,张维天,赵可庆,唐隽,杨艳丽,陆美萍,邱前辉,杨贵,喻国冻,赵长青,左可军,石照辉,魏欣,叶惠平,孙斌,安云芳,孙亚男,曾明,许昱,巴罗,张天虹,王洪田,章如新,顾瑜蓉,谭国林,叶菁,李华斌.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22
  • [2]中国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 修订版)[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02)
  • [3]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 兰宁,廖鹏飞,郭凌云,陈维斌. 中国当代医药, 2022(02)
  • [4]筛前神经阻断术与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比较[J]. 张瑜,戴显宁,郑慧珍,冯羽.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03)
  • [5]经蝶窦黏膜下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鼻黏膜高反应性疾病疗效分析[J]. 李超,王忠勋,王娟利,刘勇,杨超,曹永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21(01)
  • [6]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 张竞莹.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2)
  • [7]鼻后神经切断联合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D]. 杨志超.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8]两种手术方式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D]. 王国园.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9]神经内镜经鼻泪前隐窝入路翼腭窝的解剖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D]. 黄正贤. 深圳大学, 2019
  • [10]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和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近期疗效比较[D]. 张建.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经腭翼切开术治疗血管舒缩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