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AX Astra MX3 扫描仪

UMAX Astra MX3 扫描仪

一、UMAX Astra MX3扫描仪(论文文献综述)

谢兵[1](2021)在《混联腿轮足复合救援机器人构型研究与仿真》文中研究表明战场救援是军队生存及战斗力重建的重要保障,轮式移动机器人具有较强的移动能力,是救援机器人的主要形式,但战场或灾害复杂地形环境(灌木、涵洞、砂石、湿地等)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救援难度,阻碍了地面人员、轮式或履带式救援机器人的进入。因此,研制可满足复杂地形条件,同时兼具较强移动能力、负载能力以及通过能力的救援机器人迫在眉睫。因此,设计了一种混联腿轮足复合救援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本文从以下方面展开研究。首先,结合复杂地形环境要求、救援机器人体积与负载能力综合考虑,提出了一种混联腿轮足复合救援机器人。在对移动机器人运动形式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对足部结构模型进行设计,提出了(RUHU-RUPR-UPR-RUR)&R混联腿构型,确定了四足轮足复合机器人整体结构,建立其整体结构三维模型;采用螺旋理论对足部机构的自由度数目及类型进行分析;对混联腿构型中关键部件以及轮足复合整体部件进行静力学分析,为后续救援机器人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其次,针对救援机器人足部机构进行运动学及动力学建模。建立足部机构混联腿运动姿态数学模型,并进行正、逆运动学求解;基于雅可比矩阵进行速度及加速度分析;依据救援机器人足部机构存在的边界奇异与内部奇异两种类型,对其进行奇异性分析,得到了奇异性存在的位置条件,并基于极限边界搜索法,讨论了救援机器人足部机构的可达空间;最后通过牛顿-欧拉法计算分析足部机构动力学;基于有限元方法求解足部机构多阶模态形变量及固有频率。再次,进行救援机器人的稳定性与步态规划设计与分析。通过分析救援机器人静态平衡稳定裕度和动态平衡稳定裕度,确定了救援机器人静/动态稳定性条件;分别从足式行走步态、轮式转向及行走步态进行了机器人步态分析;探索了复合摆线运动轨迹形式,并在机构稳定性以及奇异性约束条件下求解了摆动相和支撑相中足端参考点的运动轨迹运动曲线。最后,运用ADAMS软件对混联腿轮足复合救援机器人进行了仿真分析。建立混联腿轮足复合救援机器人的虚拟样机,并在ADAMS中对机器人的步态、转弯、越障以及运动模式切换进行了仿真分析,并验证了设计参数的正确性。

赵杰[2](2010)在《小麦AvS/Yr8中全生育期抗性基因Yr8和HTAP抗性基因的分子作图》文中指出小麦条锈病是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iiformis f. sp. tritici)引起的,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小麦病害之一,属典型的活体寄生、气传性真菌病害。在美国,该病已成为太平洋西北部、东南部各州及大平原地区主要的小麦病害。抗病品种的利用是防治条锈病最有效、经济和最环保的措施。本研究以AvS/Yr8与AvS杂交获得116个BC7:F3作图群体,利用美国条锈菌小种PST-43和PST-45(对Yr8没有毒性)对作图群体进行温室苗期鉴定、于2006年在两个地区(Whitlow和Mt. Vernon)进行了成株期田间鉴定,田间鉴定是在条锈菌小种群体(对Yr8有毒性)自然侵染条件下进行,反应型(infection type, IT)和病害严重度(disease severity, DS)在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分三次进行调查,并计算相对AUDPC(area under disease progress curve)。利用RGAP的SSR技术筛选和鉴定与HTAP和Yr8抗性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利用全套中国春小麦缺体对HTAP抗性基因和Yr8进行了染色体定位。明确了HTAP抗性基因和Yr8与其它相关基因的关系。对44个冬、春小麦基因型品种利用Yr8和HTAP抗性基因侧翼标记进行检测。结果如下:1.鉴定结果表明Yr8 NIL和Yr8供体亲本“Compair”对条锈病有全生育期抗性(all-stage resistance)和高温成株抗性(high-temperature, adult-plant, HTAP),通过对BC7:F3群体的遗传分析得出,全生育期抗性由一个显性基因控制,HTAP抗性基因也由一个显性基因控制。2.筛选和鉴定了与HTAP抗性基因和Yr8抗性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29个RGAP标记和5个SSR标记,构建了分子遗传图和QTL作图。3. HTAP抗性基因和Yr8均定位小麦染色体2D短臂,两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1.3 cM。4. HTAP抗性基因和Yr8不同于Yr16和Yr18,命名AvS/Yr8HTAP抗性基因为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46。5. Yr46对AUDPC变异的贡献率为29.9%-58.6%;对IT变异的贡献率为9.9% -27.3%。6.两个基因的侧翼标记Xgwp145和Xgwm515检测44个冬、春小麦品种结果表明,仅Compair含有两个基因,说明侧翼标记Xgwp145和Xgwm515可以用于分子辅助选择将Yr8和Yr46转入小麦品种。

方敏[3](2000)在《Umax Astra Mx3扫描仪》文中研究说明采用SCSI-Ⅱ和USB接口,适合Windows及MacOS用户使用,其界面功能强大,更附有多种应用软件,是SOHO族的理想选择。

晓月[4](2000)在《Umax Astra Mx3扫描仪》文中提出这款扫描仪采用SCSI-Ⅱ和USB接口,适合Windows及MacOS用户使用其界面功能强大、更附有多种应用软件是SOHO族的理想选择。它在缺省状态下,会把图像的色彩路微向高阶靠一些,这样的结果是扫描出的图像会比原稿鲜艳一些,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扫描出比较"好看"的图像。而对于比较有

晓欣[5](2000)在《UMAX Astra MX3扫描仪》文中研究说明作为全球第一台专为苹果用户量身定制的双接口按键式扫描仪,UMAX Asva MX3除了具有方便易用的特点外,它的扫描质量以及随机附送的超值软件,都令它显得与众不同。

邵颖[6](2019)在《壳聚糖-丁香酚乳液的制备表征及其对冷藏期间带鱼的保鲜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利用壳聚糖对丁香酚进行包埋,制备壳聚糖-丁香酚乳液,作为一种天然的食品保鲜材料。本文系统研究了 Tween20含量、壳聚糖-丁香酚质量比,及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对壳聚糖-丁香酚乳液形成的影响,优化制品条件以期获得最优贮藏稳定性及热稳定性的壳聚糖-丁香酚乳液;并将最佳制备条件下壳聚糖-丁香酚乳液进行冷冻干燥,对壳聚糖-丁香酚颗粒的形态大小、结构晶型、热稳定性、抗氧化性、抗菌性及缓释进行研究分析;以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为研究对象,进行壳聚糖-丁香酚纳米制剂的保鲜效果研究,通过测定一系列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指标,并结合感官评分,探究其对冷藏期间带鱼鱼肉品质特性的影响;借助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从蛋白质变性降解出发,进一步探究壳聚糖-丁香酚乳液延长冷藏带鱼货架期的主要原因,初步揭示保鲜机理,为壳聚糖-丁香酚乳液作为一种天然的食品保鲜材料在渔业产品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壳聚糖-丁香酚乳液的粒径及丁香酚包埋率,确定其最佳制备条件为:Tween20含量0.36g,糖酚比1:1,超声功率450W,超声时间6min,此时,壳聚糖-丁香酚乳液的粒径为432.3nm,包埋率为11.61%。壳聚糖-丁香酚乳液表现出优异的贮藏稳定性及热稳定性。2、扫描电镜(SEM)证实了壳聚糖-丁香酚纳米颗粒的形成(<100 nm),且呈规则球状,分布均匀。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壳聚糖-丁香酚纳米颗粒的结构,结合热重(TG)和微商热重(DTG)进一步验证丁香酚被成功包埋,且其热稳定性得到显着提高。在DPPH自由基清除率、三价铁还原力、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及总抗氧化能力(FRAP法)研究中,壳聚糖-丁香酚纳米制剂表现出显着的抗氧化效果(P<0.05);在体外缓释实验中,壳聚糖-丁香酚纳米制剂可以实现丁香酚的可控性释放。壳聚糖-丁香酚纳米制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95.31、97.66、195.31、390.63μg/mL,即壳聚糖-丁香酚纳米制剂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性,且抗菌性优于游离丁香酚,证明其抗菌性能在乳化包埋过程中得到显着提高。3、对解冻的冰鲜带鱼进行涂膜保鲜,并进行4℃冷藏,在贮藏期间特定时间(0,1,2,4,6,9,12、15及18d)测定带鱼肉的菌落总数、pH值、电导率、持水力(WHC)、硫代巴比妥酸(TBA)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和质构,并进行感官评定。结果显示,各组样品pH值在贮藏期间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电导率呈现先上升再下降最后趋于平稳的趋势,持水力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菌落总数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壳聚糖-丁香酚纳米制剂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P<0.05);TBA值和TVB-N值在贮藏期间均呈现上升趋势,壳聚糖-丁香酚纳米制剂可以明显延缓TBA值和TVB-N值的增长速度,证明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脂质氧化和蛋白质降解;质构(硬度、胶粘性、咀嚼性)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而壳聚糖-丁香酚纳米制剂能够延缓质构的变化;感官评价结果和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指标变化趋势一致,带鱼品质优劣顺序为:壳聚糖-丁香酚纳米制剂组>壳聚糖-TPP制剂组>空白组。4、在SDS-PAGE实验中,当冻藏时间延长至18d时,两组蛋白条带间出现明显差异,尤其是肌动蛋白(44.3kD)、原肌球蛋白(37kD)和肌原蛋白(33 kD)。这些蛋白条带的变浅可能归因于大分子蛋白质的降解和变性,且空白组蛋白条带的变浅更为明显,说明壳聚糖-丁香酚纳米制剂对带鱼蛋白质具有较优的冷藏变性保护作用;随着冷藏时间的延长,壳聚糖-丁香酚纳米制剂组的差异蛋白数小于空白组,说明壳聚糖-丁香酚纳米制剂组蛋白质发生的变化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保护冷藏带鱼鱼肉蛋白质,另外,也发现了差异蛋白主要参与的细胞组成及分子功能。

曾占魁[7](2015)在《面向在轨服务的航天器视觉导航与跟踪控制方法》文中研究说明在轨服务是增强航天器性能、延长航天器寿命、降低费用和风险、减少废旧航天器数量等的有效手段,针对被服务航天器的跟踪、交会及停靠等接近操控是服务航天器需要具备的基本功能,自主精确地获取被服务航天器的相对状态信息则是实现高精准接近操控任务的前提条件。本论文在国家国防科工局民用航天“十二五”预研项目“×××在轨维护与服务技术研究”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预研项目“×××在轨服务技术”等项目的资助下,面向非合作空间目标精准操控任务,围绕基于单目视觉的高精度相对位姿测量和目标跟踪控制等诸问题进行深入理论研究,取得了如下创新性研究成果:基于目标图像的相对位姿解算算法是视觉敏感器的核心,针对利用被服务航天器自然特征导致的图像特征提取和匹配粗大误差问题,基于逆投影思想,给出了一种包含景深估计和绝对方位解算的两阶段迭代算法。该算法中景深变量的引入解决了由小孔成像投影所引起的非线性问题,确保了算法的全局收敛性;同时,在绝对方位解算阶段,通过对姿态矩阵非凸约束进行凸松弛,将目标函数最小化转化为LMI约束下的最值求解问题,并利用内点法进行最优求解,保证了迭代算法的全局收敛性,提高了算法的鲁棒性和快速性,并利用全局性收敛性定理证明了其全局收敛性。最后,以在轨服务航天器接近操控任务为背景对该算法进行了数学仿真,结果表明在特征点提取存在误差影响情况下,算法具有较快的计算速度和良好的收敛性。针对单目视觉测量系统面临的视线轴方向深度信息缺乏以及输出频率受限等问题,考虑与惯导设备在输出频率以及频域内误差特性的互补性,分别在时域与频域内设计了视觉/IMU组合的多速率卡尔曼滤波和互补滤波算法。其中,多速率卡尔曼滤波器是以惯导传感器采样周围为滤波周期,依据有无视觉信息决定在滤波时刻进行时间更新或者量测更新,并利用量测信息对量测噪声阵和状态协方差阵进行后验修正的一种估计方法,该滤波器能够有效提高组合导航滤波器的数据更新频率,改善滤波算法的性能;依据视觉与惯导频域内的不同噪声特性,设计了一种互补滤波器,理论分析了互补滤波器的稳定性,数学仿真表明互补滤波器能够有效实现视觉与惯导频率上的互补,并能够用于状态快速变化过程中的状态估计。最后,构建了视觉/IMU组合导航系统的参数化CRLB模型,分析了视觉与IMU相关参数对导航精度的影响,为系统设计与参数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轨接近操作中,将被服务航天器高精度稳定在视觉相机视场内是服务航天器的基本功能之一。为此,将空间目标像平面误差引入跟踪控制闭环,提出了一种增益切换的空间目标跟踪PD控制律,由于直接使用目标在相平面中的视觉特征误差量,避免了视觉相机内参数标定和空间目标位姿信息求解等过程,简化了服务航天器系统配置。该算法通过引入开关函数对PD增益进行切换,提高控制系统稳定性及抗干扰性能。给出了控制器参数的估算方法,理论分析了增益切换PD控制律的收敛性。数学仿真表明能够对静止目标、复杂机动目标以及考虑服务航天器典型不确定性因素等情况进行快速跟踪,验证了视觉跟踪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以及对多类型不确定性的鲁棒性。基于气浮原理的航天器运动模拟系统能够有效模拟在外层空间航天器所受小干扰的平移和姿态运动力学环境,具有成本低、实施方便等优势。给出了空间操控技术验证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了服务航天器视觉测量与跟踪控制物理仿真试验系统,进行了相对导航视觉相机标定,并开展了基于凸松弛优化的单视位姿确定算法、视觉/IMU组合的多速率滤波算法、基于图像信息的目标跟踪控制算法等物理仿真实验,验证了上述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杨枝中[8](2015)在《川白芷种子质量标准及鉴别研究》文中提出白芷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 f. var. formosana (Boiss)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是一味常用中药。白芷主产于我国四川、浙江、河北、河南等省,根据以上产地,传统商品药材可分为川白芷、杭白芷、祁白芷和禹白芷。在川白芷规范化种植过程中,川白芷种子生产规范化严重滞后,川白芷种子质量优劣完全依靠当地药农的经验进行评价,普遍存在自繁自育现象,严重缺乏相应的法定标准规范川白芷种子质量,极不利于“有效、优质、稳定、可控”的川白芷药材的生产。在川白芷种子质量标准研究过程中,结合文献报道,我们发现不同产地白芷种子的品质有差异,且各地均有用劣质“公白芷”种子代替正常白芷种子售用的情况,但外观上无法区别,故白芷种子的鉴别研究是也是当务之急。本文针对川白芷种子的质量现状,研究了川白芷种子的质量检验方法和分级标准,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川白芷种子生产、流通、检验、使用提供规范的质量标准,为其它中药材种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进而采用形态组织学、化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技术和方法,研究川白芷种子、公白芷种子、杭白芷种子、祁白芷种子和禹白芷种子之间的差异,为鉴别不同产地白芷种子及劣质白芷种子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 川白芷种子质量标准研究1.1 川白芷种子质量检验方法研究参考国际种子检验规程、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3543-1995)》及中药材《种子标准平台课题考核目标及研究》,系统考察了川白芷种子各项指标的测定方法,以川白芷GAP基地所产的两批川白芷种子为材料,对种子扦样、净度分析、发芽试验、真实性鉴定、水分测定、生活力测定、重量测定、健康度测定等8个方面进行方法学研究,确定了适宜川白芷种子质量指标的检验方法:川白芷种子最少扦样量为12g;过20目筛后进行净度分析;真实性鉴定采用外观形态鉴定和大小测量;重量测定采用千粒法;种子置于砂上,光照12h,25℃/18℃昼夜变温,计数9-30d进行发芽试验;低恒温(105±2)℃烘干时间4h测定种子含水量;0.7%TTC溶液染色3h测定种子生活力;健康度测定直接将种子接种于PDA培养基上,28℃培养3d后观察计数。本研究为川白芷种子检验规程和分级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1.2川白芷种子分级标准研究本研究首次进行了川白芷种子几项指标的测算。采用本课题研究确定的川白芷种子检验方法,对所搜集的56份四川不同产区的川白芷种子进行了发芽率、千粒重、生活力、净度和含水量等指标的测定,利用K-均值聚类分析的数学分级原理,对相关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通过聚类分析,拟定了以发芽率和千粒重为主要指标.,生活力、净度和含水量为参考指标的5项指标3个等级的川白芷种子分级标准:Ⅰ等川白芷种子发芽率≥54.6%,千粒重≥3.48g,生活力≥69.2%,净度≥91.8%,含水量≤10%;Ⅱ等川白芷种子发芽率38.6%-54.6%,千粒重3.06g-3.48g,生活力55.7%~69.2%,净度84.6%-91.8%,含水量≤10%;Ⅲ等川白芷种子发芽率28.0%-38.6%,千粒重2.70g~3.06g,生活力45.0%-55.7%,净度75.0%-84.6%,含水量≤10%。经检验证明所制订的川白芷分级标准科学合理,为川白芷种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标准依据。1.3川白芷种子等级划分与植株生长发育及药材产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本研究首次考察了川白芷种子等级划分与植株生长发育及药材产质量的相关性,弄清了川自芷分级与植株生长发育及药材产质量的变化规律。按本课题研究制订的川白芷种子分级标准,将川白芷种子三等:Ⅰ等、Ⅱ等、III等。以不同等级的川白芷种子和公白芷种子作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种植法,跟踪测定并评价川白芷植株部分农艺性状指标及各营养器官鲜、干重等指标,及测算药材产量,测定药材香豆素和挥发油含量等指标,以此判断川白芷种子分级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实验结果表明,从植株生长发育来看,按照所指定的Ⅲ白芷种子分级标准分级的Ⅰ、Ⅱ等川白芷种子明显优于III等川白芷种子和公白芷种子。从药材产量来看,川白芷种子等级越高,越有利于药材增产;公白芷种子的药材产量过低,不适合生产用种。从药材质量来看,川白芷种子等级越高,越有利于增加药材中氧化前胡素和欧前胡素的量:不问等级川白芷种子对药材挥发油含量的影响不大。结果表明,本文制订的川白芷种子分级标准有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为指导优质川白芷药材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2不同产地白芷种子及公白芷种子鉴别研究2.1形态组织学对比研究首次进行了不同产地白芷种子及公白芷种子形态组织学对比研究,弄清了其形态组织学方面的差异,为白芷种子的鉴别提供了参考依据。对不同产地白芷种子及公白芷种子进行了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主要观察分果形态,大小,颜色,表面特性,横切面油管分布情况,以及测算横切面油管相关指标等。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白芷和公白芷分果外观形态差异不大,但大小上稍有差别,以杭白芷和川白芷分果较长,祁白芷分果较短;川白芷和禹白芷分果较宽,杭白芷和毫白芷分果较窄,川白芷和禹白芷分果的种翅比例偏大,杭白芷和毫白芷分果的种翅比例偏小:川白芷分果和公白芷分果相比,川白芷分果长和宽均大于公白芷分果。不同产地白芷及公白芷分果横切面汕管差异较大,以杭白芷和禹白芷分果的各油管周长较长,面积较大,且比较饱满;川白芷分果的各油管周长较短,面积居中,饱满度适中;毫白芷分果的各油管周长较短,面积较小,饱满度适中;祁白芷分果背生面油管周长较短而合生面油管周长较长,背生面油管面积较小而合生面油管面积较大,各油管饱满度适中;川白芷分果横切面各油管的周长、面积和饱满度均大于公白芷。2.2化学成分对比研究本文首次进行了白芷种子香豆素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研究及挥发油类成分GC指纹图谱研究,并分析了不同产地白芷种子和劣质“公白芷”种子香豆素类成分和挥发油类成分的差异,为白芷种子的鉴别提供了化学成分方面的依据。2.2.1香豆素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对比分析建立了白芷种子香豆素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校正后得到了对照色谱中10个共有色谱峰。不同产地白芷种子及公白芷种子HPLC指纹图谱良好,由于产地不同,共有色谱峰的峰面积有差异。通过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不同产地白芷种子及公白芷种子可以分为五类:川白芷种子,公白芷种子,杭白芷种子,禹白芷种子,祁白芷种子。2.2.2挥发油类成分的GC指纹图谱对比分析建立了白芷种子及公白芷种子挥发油类成分的GC指纹图谱,校正后的得到了对照色谱中27个共有色谱峰。不同产地白芷种子及公白芷种子GC指纹图谱良好,由于产地不同,共有色谱峰的峰面积有差异。通过对共有色谱峰的相对峰面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不同产地白芷种子及公白芷种子可以分为四类:公白芷种子为一类,禹白芷种子为一类,祁白芷种子为一类,川白芷种子和杭白芷种子为一类。不同产地白芷种子及公白芷种子挥发油GC-MS研究结果表明,白芷种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烯烃、烷烃、醇、酯和酮等,共鉴定出84种化合物。其中共鉴定出15利,共有成分。川白芷种子(SN2)鉴定出57种成分,约占总含量的54.67%,仅在川白芷种子中检出的3种成分。公白芷种子(SNG2)鉴定出32种成分,约占总含量的68.99%,仅在公白芷种子中检出的2种成分。杭白芷种子(PA4)鉴定出58种成分,约占总含量的66.26%,仅在杭白芷种子中检出的8种成分。祁白芷种子(AG2)鉴定出49种成分,约占总含量的46.66%,仅在祁白芷种子中检出的8种成分。禹白芷种子(YZ1)鉴定出50种成分,约占总含量的64.78%,仅在禹白芷种子中检出的2种成分。不同产地自芷种子及公自芷种子挥发汕主要成分的比较分析表明,g-杜松烯、2-蒈烯、环苜蓿烯和塞舌尔烯及其相对含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作为不同产地白芷种子及公白芷种子鉴别的参考依据。2.3蛋白质分析本文首次进行了不同产地白芷种子蛋白质SDS-PAGE指纹图谱研究,弄清了不同产地白芷种子蛋白质谱带的差异;并首次将TMz-TDS技术引入白芷种子的鉴别研究,弄清了不同产地白芷种子和劣质“公白芷”种子蛋白质在太赫兹波段的吸收差异。其研究结果为白芷种子的鉴别提供了蛋白学的依据。2.3.1蛋白质SDS-PAGE指纹图谱研究建立了不同产地白芷种子及公白芷种子蛋白质SDS-PAGE指纹图谱,川白芷种子有13条标准特征蛋白谱带,公白芷种子有11条标准特征蛋白谱带,杭白芷种子有17条标准特征蛋白谱带,祁白芷种子有16条标准特征蛋白谱带,禹白芷种子有16条标准特征蛋白谱带。对所有标准特征谱带进行相对定量,通过对标准特征谱带相对定量结果进行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不同产地白芷种子及公白芷种子可以分为五类:川自芷种子,公自芷种子,禹白芷种子,祁白芷种子,杭白芷种子。2.3.2蛋白质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初步研究不同产地白芷种子及公白芷种子的THz吸收谱中主要谱线位置主要在0.17THz、0.18 THz、0.22 THz、0.27 THz和13.28 THz,都处在太赫兹低频段。与其他种子相比,公白芷种子在0.29THz有特有吸收,可用于和其他白芷种子的鉴别;祁白芷种子在0.12THz、0.14THz和0.25THz有特有吸收。虽然川白芷种子和杭白芷种子的THz吸收位置基本相同,但杭白芷种子的吸收系数大于川白芷种子。

朱敏[9](2013)在《鸡尾酒疗法作用肝星状细胞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文中认为背景:肝纤维化是由各种致病因子所引起的组织修复过程,主要表现为细胞外基质在肝脏内过度沉积,它是肝硬化乃至肝癌共同的病理基础。因此,探寻有效治疗肝纤维化的方法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对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肝纤维化发生机制复杂,而着眼于阻断发病机制某一环节的药物治疗见效不大。本研究小组前期应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牛磺酸(Taurine)和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三种具有不同抗纤维化作用机理的药物联合组成鸡尾酒(Cocktail)进行了一系列体内外实验,发现其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目的:本研究运用iTRAQ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LC-ESI-MS/MS)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鸡尾酒作用肝星状细胞株HSC-T6后,细胞的整体蛋白表达水平发生的变化,分析和鉴定细胞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从蛋白质水平探讨鸡尾酒疗法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以期为肝纤维化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寻找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方法:以HSC-T6作为靶细胞,经Cocktail作用后,采用MTT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Cocktail对HSC-T6增殖抑制的最佳浓度;然后提取Cocktail最佳浓度作用下肝星状细胞株HSC-T6的细胞总蛋白,用bradford法定量蛋白质浓度;取等量蛋白用胰蛋白酶(Trypsin)酶解,再以同位素标签的iTRAQ标记蛋白质肽段,经阳离子柱(SCX)分离后,利用LC-ESI-MS/MS进行质谱检测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后采用Mascot进行IPI大鼠蛋白数据库搜索鉴定蛋白质,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功能。结果:(1)鸡尾酒疗法对HSC-T6增殖有抑制作用,cocktail低、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的A值比较有显着性差异(0.12210.009,0.154±0.016,0.187±0.052VS0.223±0.032, P<0.05),中剂量与低剂量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低剂量、中剂量与高剂量组间有显着差异(P<0.05);(2)质谱共鉴定分析出727种蛋白质。根据当蛋白丰度差异倍数达到1.2倍以上,且经统计检验其p-value值小于0.05时,视为差异蛋白。与对照组相比,三次生物学重复鉴定到的差异蛋白数量分别:第一次实验共发现285种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其中119种蛋白质上调,166种蛋白质下调;第二次重复实验时共找到331种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126种蛋白质上调,205种蛋白质下调;第三次重复实验时发现330种差异表达蛋白质,130种蛋白质上调,200种蛋白质下调。经过分析发现,三次生物学重复均鉴定到的差异蛋白为36个,其中表达上调的差异蛋白有11个,表达下调的差异蛋白有25个。通过对这些差异蛋白进行蛋白质功能分析,发现其参与翻译后修饰、转录、重组和信号传导通路等过程。结论:(1)鸡尾酒疗法具有抑制HSC-T6增殖的作用,Cocktail低剂量组(taurine15μg/ml+EGCG17.5μg/ml+genistein3.5μg/ml)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2)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半乳糖凝集素-3结合蛋白、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层粘连蛋白等可能参与Cocktail对HSC-T6的抗纤维化作用;(3)半乳糖凝集素-3结合蛋白、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可作为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候选标志物。(4)鸡尾酒疗法的抑制HSC-T6增殖及抗纤维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对蛋白进行调控表达来实现。

徐英[10](2011)在《雷贝拉唑钠的合成和质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质子泵抑制剂已成为治疗胃酸相关性疾病的首选药物,雷贝拉唑钠是继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之后第四个上市的质子泵抑制剂,因其生物利用率高、起效快、抑酸效果好、持续时间长而备受关注,其应用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本文主要对雷贝拉唑钠的合成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所获得的工艺重现性好,成本低,所得产品质量可控;制定了质量标准以控制原料药的质量,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保障。参考了雷贝拉唑钠已知的合成方法,设计了以下合成路线:将2-氯甲基-4-甲氧丙氧基-3-甲基吡啶在碱性条件下与2-巯基苯并咪唑缩合,然后经间氯过氧化苯甲酸氧化、成盐得目标产物。本课题采用UV、IR、NMR并结合元素分析、热分析、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结构确证,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样品和对照品结构一致。本课题对雷贝拉唑钠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其理化性质与结构特征建立了理化鉴别、杂质检查以及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进行有关物质检查,选择ZORBAX SB-C18柱(4.6x250mm i.d.5μm),甲醇-50 mmol·L-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60:40,20%氢氧化钠调节pH=7)为流动相,在284nm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雷贝拉唑钠原料药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在0.2-4.0μg/ml范围内,雷贝拉唑钠峰面积与其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R=0.9999,定量限和检测限分别为4.0×10-11g和1.O×10-11g(S/N=3),重复性试验RSD=0.24%(n=6)。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以DB-624(30m×530μm×3.0μm,固定液为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分析柱,使用氢火焰离子检测器,氮气作为载气,对甲醇、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8种残留溶剂进行了检测并制定了限度标准。本研究工作为雷贝拉唑钠原料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准确可行的分析方法。采用高温、高湿、光照、加速实验及室温留样实验考察了雷贝拉唑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雷贝拉唑钠极易吸潮,但在密封、阴凉、干燥的条件下储存,稳定性良好,其有效期可暂定为2年,储存条件为遮光、密封、阴凉处保存。

二、UMAX Astra MX3扫描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UMAX Astra MX3扫描仪(论文提纲范文)

(1)混联腿轮足复合救援机器人构型研究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救援机器人研究现状
        1.2.1 国外救援机器人研究现状
        1.2.2 国内救援机器人研究现状
    1.3 机械腿构型研究现状
        1.3.1 串联机械腿构型的研究现状
        1.3.2 并联机械腿构型的研究现状
        1.3.3 串、并混联机械腿构型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混联腿轮足复合救援机器人构型研究
    2.1 引言
    2.2 混联腿轮足复合救援机器人的结构设计
    2.3 混联腿足部机构自由度分析
        2.3.1 足部机构坐标系描述
        2.3.2 足部机构自由度分析
    2.4 混联腿足部机构静态刚度分析
        2.4.1 足部机构运动支链静态刚度分析
        2.4.2 足部机构整体静态刚度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混联腿足部机构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
    3.1 引言
    3.2 足部机构运动学分析
        3.2.1 足部机构逆解分析
        3.2.2 足部机构正解分析
        3.2.3 足部机构速度与加速度分析
    3.3 足部机构的工作空间分析
        3.3.1 工作空间描述
        3.3.2 影响机器人工作空间的因素
        3.3.3 奇异性分析
        3.3.4 工作空间分析
    3.4 足部机构动力学分析
        3.4.1 足部机构动力学分析
        3.4.2 足部机构模态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混联腿轮足复合救援机器人稳定性与步态规划
    4.1 引言
    4.2 混联腿轮足复合机器人的稳定性分析
        4.2.1 静态稳定性分析
        4.2.2 动态稳定性分析
    4.3 混联腿轮足复合机器人步态及轨迹规划
        4.3.1 足式行走步态
        4.3.2 轮式转向及移动步态
        4.3.3 足部机构轨迹规划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混联腿轮足复合救援机器人运动仿真
    5.1 引言
    5.2 混联腿轮足复合救援机器人虚拟样机仿真
    5.3 轮足切换仿真
    5.4 足式步态及越障仿真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2)小麦AvS/Yr8中全生育期抗性基因Yr8和HTAP抗性基因的分子作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小麦的经济重要性
    1.2 小麦条锈病
        1.2.1 小麦条锈病的传播与影响
    1.3 病原
        1.3.1 症状
        1.3.2 起源、命名和生活史
        1.3.3 专化型
        1.3.4 小麦条锈菌小种
        1.3.5 影响小麦条锈病流行的环境因素
        1.3.6 寄主抗病性
        1.3.7 抗病性的类型
    1.4 小麦条锈病抗性遗传
    1.5 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
        1.5.1 基于杂交为基础(Hybridization-based )的DNA 分子标记
        1.5.2 基于PCR(PCR-based))的DNA 分子标记
        1.5.3 特异性PCR 标记
    1.6 植物抗病基因的的结构特点
    1.7 小麦抗病遗传研究的方法
        1.7.1 常规杂交分析法
        1.7.2 基因推导分析法
        1.7.3 原位杂交分析法
        1.7.4 非整倍体法
    1.8 抗条锈病育种中的分子辅助选择
    1.9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0 本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小麦Avs/Y18 中抗条锈性基因遗传分析和分子作图
    2.1 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条锈菌小种
    2.2 方法
        2.2.1 抗条锈性鉴定
        2.2.2 植物DNA 提取
        2.2.3 BSA(bulk segregation analysis)分析与 AVS*6/Yr8 群体分子标记筛选
        2.2.4 RGAP 分析
        2.2.5 染色体定位
        2.2.6 SSR 分析
        2.2.7 构建遗传图谱、QTL 作图和数据统计分析
        2.2.8 HTAP 抗性基因与Y118、Y116 的关系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遗传与表型分析
        2.3.2 分子标记、染色体定位、遗传图谱构建
        2.3.3 HTAP 抗性基因与其它抗条锈病基因的关系
        2.3.4 小麦基因型品种中Y18-Y146 染色体区两侧标记的多态性检测
    2.4 讨论
    2.5 展望
第三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6)壳聚糖-丁香酚乳液的制备表征及其对冷藏期间带鱼的保鲜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水产品保鲜研究现状
        1.1.1 物理保鲜法
        1.1.1.1 低温保鲜
        1.1.1.2 辐照保鲜
        1.1.1.3 气调保鲜
        1.1.1.4 超高压保鲜
        1.1.2 化学保鲜
        1.1.3 生物保鲜
    1.2 壳聚糖研究及应用现状
        1.2.1 壳聚糖的结构和性质
        1.2.2 壳聚糖包被物的研究进展
    1.3 丁香酚研究及应用现状
    1.4 纳米颗粒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5 包埋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6 带鱼保鲜加工概况
    1.7 本论文的立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7.1 立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7.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壳聚糖-丁香酚乳液的超声制备方法、影响因素及稳定性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壳聚糖-丁香酚乳液的制备
        2.3.2 粒径、分散系数(PDI)及ζ-电位测定
        2.3.3 丁香酚包埋率测定
        2.3.4 贮藏稳定性测定
        2.3.5 热稳定性测定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粒径分析
        2.4.2 丁香酚包埋率
        2.4.3 热稳定性
        2.4.4 贮藏稳定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壳聚糖-丁香酚颗粒的物理特性及抗菌特性表征
    3.1 前言
    3.2 材料与仪器
        3.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壳聚糖-丁香酚乳液的制备
        3.3.2 真空冷冻干燥
        3.3.3 扫描电镜(SEM)分析
        3.3.4 傅里叶红外扫描(FTIR)分析
        3.3.5 热重(TG)及微商热重(DTG)分析
        3.3.6 X-射线衍射(XRD)测定
        3.3.7 抗氧化特性分析
        3.3.7.1 DPPH自由基清除率测定
        3.3.7.2 三价铁还原力测定
        3.3.7.3 羟基自由基清除率测定
        3.3.7.4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测定
        3.3.7.5 总抗氧化能力测定
        3.3.8 抗菌特性分析
        3.3.9 体外缓释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微观结构分析
        3.4.2 化学组成分析
        3.4.3 晶体结构分析
        3.4.4 热稳定性分析
        3.4.5 抗菌性能
        3.4.6 抗氧化性
        3.4.7 体外缓释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壳聚糖-丁香酚纳米制剂对冷藏期间带鱼品质特性的影响
    4.1 前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原料处理
        4.3.2 菌落总数测定
        4.3.3 pH值测定
        4.3.4 电导率测定
        4.3.5 持水力测定
        4.3.6 硫代巴比妥酸(TBA)值测定
        4.3.7 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测定
        4.3.8 质构测定
        4.3.9 感官评定
    4.4 结果与讨论
        4.4.1 菌落总数
        4.4.2 pH值
        4.4.3 电导率变化
        4.4.4 持水力变化
        4.4.5 硫代巴比妥酸(TBA)值
        4.4.6 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
        4.4.7 质构变化
        4.4.8 感官评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壳聚糖-丁香酚纳米制剂对冷藏期间带鱼蛋白质变化规律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与仪器
        5.2.1 主要原料与试剂
        5.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肌原纤维蛋白提取
        5.3.2 肌原纤维蛋白定量
        5.3.3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
        5.3.4 全蛋白提取、纯化与定量
        5.3.5 双向电泳分析
        5.3.6 质谱鉴定
    5.4 结果与讨论
        5.4.1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
        5.4.2 可信蛋白及差异蛋白筛选结果
        5.4.3 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分析及富集结果
        5.4.3.1 细胞组富集分析结果
        5.4.3.2 分子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在校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在校期间的获奖情况

(7)面向在轨服务的航天器视觉导航与跟踪控制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视觉测量航天任务
        1.2.2 单目视觉位姿测量及导航方法
        1.2.3 基于视觉/惯导的组合导航方法
        1.2.4 基于视觉测量的跟踪控制方法
        1.2.5 视觉导航物理实验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视觉导航相关基础理论
    2.1 引言
    2.2 单目视觉成像模型
        2.2.1 坐标系定义
        2.2.2 小孔成像模型
        2.2.3 相机标定方法
    2.3 Cramér–Rao lower bound基本算法
        2.3.1 一维Cramér–Rao lower bound推导
        2.3.2 二维Cramér–Rao lower bound推导
        2.3.3 Cramér–Rao lower bound的其他形式
    2.4 目标运动建模
        2.4.1 位移模型
        2.4.2 旋转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自然特征的相对位姿确定凸松弛优化方法
    3.1 引言
    3.2 基于特征点的位姿确定两阶段迭代算法
        3.2.1 问题描述
        3.2.2 相对位姿两阶段迭代求解算法
    3.3 绝对定位求解的凸松弛优化方法
        3.3.1 优化问题的凸松弛
        3.3.2 LMI凸优化求解方法
        3.3.3 基于四元数的凸松弛优化方法
    3.4 收敛性分析
        3.4.1 凸松弛优化算法的收敛性分析
        3.4.2 两阶段迭代算法的收敛性分析
    3.5 仿真验证与结果分析
        3.5.1 仿真参数设置
        3.5.2 精度及收敛性评估
        3.5.3 鲁棒性评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视觉/IMU组合相对导航的多速率滤波方法
    4.1 引言
    4.2 视觉/IMU组合导航方案设计
        4.2.1 组合导航方案设计
        4.2.2 相对运动模型
        4.2.3 姿态滤波器
        4.2.4 位置滤波器
        4.2.5 系统量测方程
    4.3 多速率卡尔曼滤波器设计
        4.3.1 多速率滤波基本思路
        4.3.2 多速率滤波算法修正
        4.3.3 基于CRLB模型的滤波器参数设计
        4.3.4 多速率滤波器仿真评估
    4.4 互补滤波器设计
        4.4.1 互补滤波器基本思路
        4.4.2 互补滤波器设计
        4.4.3 互补滤波器稳定性证明及性能分析
        4.4.4 仿真及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图像信息反馈的空间目标跟踪控制方法
    5.1 引言
    5.2 目标跟踪控制问题描述
    5.3 增益切换PD控制律
        5.3.1 控制律设计
        5.3.2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5.3.3 控制系统参数设计
    5.4 仿真与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视觉测量与控制物理仿真系统及算法验证
    6.1 引言
    6.2 物理仿真系统方案设计
        6.2.1 空间操作技术验证系统总体方案
        6.2.2 系统配置
    6.3 视觉相机标定实验
    6.4 视觉测量与控制算法物理仿真验证
        6.4.1 基于凸松弛优化的单视位姿确定算法
        6.4.2 组合导航多速率滤波算法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川白芷种子质量标准及鉴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立题依据
    2 研究总体思路
第一部分 川白芷种子质量标准研究
    第一章 川白芷种子检验方法研究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川白芷种子分级标准研究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三章 川白芷种子等级划分与植株生长发育及药材产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1 川白芷种子分级播种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2 川白芷种子分级播种对药材产质量的影响研究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川白芷种子检验规程和分级标准(草案)
        1 川白芷种子检验规程
        2 川白芷分级标准
第二部分 不同产地白芷种子及公白芷种子鉴别研究
    第五章 不同产地白芷种子及公白芷种子形态组织学对比研究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不同产地白芷种子及公白芷种子化学成分对比研究
        1 香豆素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分析
        1.1 试验仪器与材料
        1.2 试验方法与结果
        1.3 小结与讨论
        2 挥发油类成分的对比分析
        2.1 挥发油类GC指纹图谱研究
        2.2 挥发油类GC-MS分析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不同产地白芷种子及公白芷种子蛋白质分析
        1 蛋白质SDS-PAGE指纹图谱分析
        1.1 试验仪器与试药
        1.2 试验方法
        1.3 结果与分析
        1.4 小结与讨论
        2 蛋白质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初步研究
        2.1 试验仪器与试药
        2.2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部分 结论与讨论
    1 川白芷种子质量标准研究
    2 不同产地白芷种子及公白芷种子鉴别研究
第四部分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后置部分

(9)鸡尾酒疗法作用肝星状细胞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肝星状细胞与肝纤维化
    1.2 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1.2.1 抑制肝脏细胞的炎症反应
        1.2.2 保护肝细胞
        1.2.3 抑制HSC的活化增殖或促其凋亡
        1.2.4 调节ECM的合成与降解
    1.3 蛋白质组学
        1.3.1 蛋白质组学简介
        1.3.2 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发展
        1.3.3 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应用
    1.4 研究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1.1 药物的配制
        2.1.2 细胞株
        2.1.3 试剂
        2.1.4 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培养
        2.2.2 给药处理
        2.2.3 MTT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2.2.4 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2.2.5 蛋白质浓度测量
        2.2.6 SDS-PAGE电泳
        2.2.7 蛋白质酶解
        2.2.8 iTRAQ标记
        2.2.9 SCX分离
        2.2.10 基于Triple TOF 5600的LC-ESI-MS/MS分析
        2.2.11 数据库的选择与搜索
        2.2.12 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Cocktail对HSC-T6增殖的影响
    3.2 样品的定量结果及SDS-PAGE电泳结果
    3.3 Cocktail作用HSC-T6后细胞内蛋白含量的变化
    3.4 差异蛋白质的GO分析
    3.5 差异蛋白质的COG分析
    3.6 差异蛋白质的Pathway分析
    3.7 差异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雷贝拉唑钠的合成和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质子泵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机制
    1.2 胃酸的形成机制
    1.3 质子泵抑制剂的概念及作用机制
    1.4 常规抑酸剂及其与质子泵抑制剂对比
    1.5 已上市的质子泵抑制剂
        1.5.1 苯并咪唑结构的质子泵抑制剂
        1.5.2 咪唑并(4,5-b)吡啶结构的质子泵抑制剂
        1.5.3 结构新颖的特殊机理的质子泵抑制剂
    1.6 质子泵抑制剂存在的不足
    1.7 研发现状
        1.7.1 传统作用机理的质子泵抑制剂
        1.7.2 新型作用机理的质子泵抑制剂
    1.8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雷贝拉唑钠的制备
    2.1 仪器与试剂
        2.1.1 实验仪器
        2.1.2 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2-巯基苯并咪唑的合成
        2.2.2 3-甲氧丙醇合成
        2.2.3 2,3-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合成
        2.2.4 2,3-二甲基-4-硝基吡啶-N-氧化物合成
        2.2.5 2,3-二甲基-4-(3-甲氧丙氧基)吡啶-N-氧化物合成
        2.2.6 2-乙酰氧甲基-4-(3-甲氧丙氧基)-3-甲基吡啶合成
        2.2.7 2-羟甲基-4-(3-甲氧丙氧基)-3-甲基吡啶合成
        2.2.8 2-氯甲基-4-(3-甲氧丙氧基)-3-甲基吡啶合成
        2.2.9 2-[4-(3-甲氧丙氧基-3-甲基-2-吡啶基)甲基硫基]1H-苯并咪唑合成
        2.2.10 雷贝拉唑合成
        2.2.11 雷贝拉唑钠合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2-巯基苯并咪唑的合成
        2.3.2 3-甲氧丙醇的合成
        2.3.3 2,3-二甲基吡啶-N-氧化物的合成
        2.3.4 2,3-二甲基-4-硝基吡啶-N-氧化物的合成
        2.3.5 2,3-二甲基-4-(3-甲氧丙氧基)吡啶-N-氧化物的合成
        2.3.6 2-乙酰氧甲基-4-(3-甲氧丙氧基)-3-甲基吡啶合成
        2.3.7 2-羟甲基-4-(3-甲氧丙氧基)-3-甲基吡啶合成
        2.3.8 2-氯甲基-4-(3-甲氧丙氧基)-3-甲基吡啶合成
        2.3.9 2-[4-(3-甲氧丙氧基-3-甲基-2-吡啶基)甲基硫基]-1H-苯并咪唑合成
        2.3.10 雷贝拉唑的合成
        2.3.11 雷贝拉唑钠的合成
    2.4 小结
第三章 雷贝拉唑钠的结构确证
    3.1 仪器与试剂
        3.1.1 仪器
        3.1.2 试剂
    3.2 实验部分
        3.2.1 高分辨质谱
        3.2.2 红外吸收光谱
        3.2.3 紫外吸收光谱
        3.2.4 核磁共振谱NMR)
        3.2.5 热重分析
        3.2.6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3.2.7 X-射线衍射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高分辨质谱
        3.3.2 红外吸收光谱
        3.3.3 紫外吸收光谱
        3.3.4 核磁共振谱(NMR)
        3.3.5 热重分析
        3.3.6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3.3.7 X-射线衍射
    3.4 综合解析
第四章 雷贝拉唑钠的质量研究
    4.1 仪器与试剂
        4.1.1 仪器
        4.1.2 试剂
    4.2 实验部分
        4.2.1 理化常数
        4.2.2 鉴别
        4.2.3 检查
        4.2.4 含量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理化常数
        4.3.2 鉴别
        4.3.3 检查
        4.3.4 含量测定
第五章 雷贝拉唑钠稳定性研究
    5.1 仪器与试剂
        5.1.1 仪器
        5.1.2 试剂
    5.2 实验部分
        5.2.1 稳定性研究的内容
        5.2.2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影响因素试验
        5.3.2 加速试验
        5.3.3 长期试验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攻读硕士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
附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UMAX Astra MX3扫描仪(论文参考文献)

  • [1]混联腿轮足复合救援机器人构型研究与仿真[D]. 谢兵.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1(06)
  • [2]小麦AvS/Yr8中全生育期抗性基因Yr8和HTAP抗性基因的分子作图[D]. 赵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0)
  • [3]Umax Astra Mx3扫描仪[J]. 方敏. 电子测试, 2000(04)
  • [4]Umax Astra Mx3扫描仪[J]. 晓月. 电脑采购周刊, 2000(09)
  • [5]UMAX Astra MX3扫描仪[J]. 晓欣. 电脑采购周刊, 2000(01)
  • [6]壳聚糖-丁香酚乳液的制备表征及其对冷藏期间带鱼的保鲜作用研究[D]. 邵颖. 浙江大学, 2019(05)
  • [7]面向在轨服务的航天器视觉导航与跟踪控制方法[D]. 曾占魁.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02)
  • [8]川白芷种子质量标准及鉴别研究[D]. 杨枝中.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05)
  • [9]鸡尾酒疗法作用肝星状细胞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D]. 朱敏. 广西大学, 2013(03)
  • [10]雷贝拉唑钠的合成和质量研究[D]. 徐英. 山东大学, 2011(04)

标签:;  ;  ;  ;  

UMAX Astra MX3 扫描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