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控制在访问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通信控制在访问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一、通信控件在Access程序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梁剑烽[1](2021)在《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家居火灾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我国大中城市居民居住方式主要以高层建筑为主,高层建筑由于人员相对集中,空间小,一旦发生火灾,居民的生命安全、经济财产都将面临严重考验,如何在火灾的前期快速识别与消灭火灾成为目前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实际家居环境,研究一种以物联网云平台为基础,结合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与火焰图像识别技术的智慧家居火灾监控系统,旨在实现对火灾数据实时监控的同时提高系统对火灾识别的准确性,并解决系统实时性及可靠性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了One NET物联网云平台的功能、资源模型及通信协议,并对系统涉及到相关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为后续系统的开发设计奠定基础。(2)针对单传感器系统容易导致火灾误报、漏报的问题,提出了以STM32为核心处理器,通过对温湿度、火焰、烟雾和摄像头等模块的电气特性、工作原理及电路原理的分析,搭建多传感器硬件采集系统,实现对多火灾因子数据的采集,并结合Esp8266模块和继电器模块,实现与One NET云平台间的无线通信和远程设备的控制。(3)基于STM32固件库设计了各硬件模块的初始化程序、数据采集程序、通信程序和继电器控制程序等;基于EDP协议完成了传感器、预警信息、命令信息等数据封装和解析程序的设计;基于One NET云平台的部署实现了数据的存储、监控、预警等功能,并由UI应用控件,实现了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及控制命令的下发。(4)针对系统存在的可靠性问题,提出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改进融合算法,解决因传感器故障或者噪声干扰而引起的火情误报、漏报的问题,并对DS证据理论改进融合算法在火灾系统应用中,存在的火灾特征量的选取、多传感器数据归一化、基本概率函数的获取问题做进一步分析研究,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改进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对于提高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及可靠性的有效性。(5)针对系统实时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火焰图像识别技术解决方案,首先利用帧间差分法对疑似火焰区域进行分割,并对图像做数学形态处理去除干扰噪点,提高图像质量,通过实验分析发现,帧间差分法在处理多个运动物体的场景时存在抗干扰性不强的问题,结合火焰特征识别算法对图像做进一步处理,虽然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具有类似特征的光源还是无法区分,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Ada Boost级联分类器的算法,通过机器学习训练的方法,提高火焰识别的准确率与及时性。(6)通过系统测试证明,系统整体功能运行正常,系统的可靠性、实时性及实用性达到预期目标。

李茂泉[2](2021)在《基于嵌入式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当今,得益于嵌入式技术的成熟与创新,基于嵌入式平台的产品不断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并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基于嵌入式平台的数据采集系统开发则是嵌入式发展的其中一个前沿方向。数据采集系统常用在工业生产、科技研究等领域,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其采集信号类型与系统功能也略有差别。本文针对本校实验室环境设计了一款与实验室传感器平台相结合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可实现对传感器平台或电子设备输出的直流电信号、室内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测、采集、显示、数据存储等功能。本文总体设计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具体内容如下:(1)数据采集卡的设计,选择LQFP144封装的STM32F103ZET6微控制器作为主控芯片,基于该芯片设计信号衰减电路、缓冲电路、滤波电路完成对4路0~10V单端输入电压、4路0~15V差分输入电压、4路0~1.5A电流、两路传感器信号的采集并通过USB转串口和蓝牙方式将多路数据发送至上位机。(2)软件程序的设计,通过STM32Cube MX进行硬件配置并将生成的初始化代码通过Keil5平台对代码进行调试与任务函数编写,函数功能包括A/D转换、数据均值滤波、数据还原、数据拆分、数据发送等,确保上下位机通讯的实时性与准确性。(3)上位机软件的设计,在Labview环境通过G语言实现系统的软件部分,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登录、数据接受、数据处理、数据波形显示、数据存储等功能,将数据存放至Access数据库便于后续数据分析。(4)最后进行了综合测试,从硬件的设计,软件程序编写到上位机分析系统的设计进行核验,以此来证明系统的可靠性,采集数据无丢包,信号能够实时进行采集与测量并且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系统误差小,能够实现预期的设计要求。

古雅倩[3](2021)在《1553B总线电缆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在航空航天、民用等领域,1553B总线电缆依然十分常用且重要。但是1553B总线电缆的设计和生产测试验证标准非常复杂,不仅涉及到的参数种类多,还有异常严格的通过准则。并且在某些测试场景下仍需要依靠人工测量,且人工只能完成一些静态参数的测量,动态参数的测量需要另外搭建复杂的测试平台,测试过程复杂、测试场景固定、测试时间过长、效率低下。在这样的应用背景下,针对1553B总线电缆静态参数与动态参数相结合进行测试的测试系统及其配套软件的研究非常具有实践意义和实用价值。本课题立足于对1553B总线电缆测试系统的探索,基于某型PXI板卡集成系统为硬件平台进行上位机软件设计,该系统是一款将1553B总线电缆测试所需的各类仪器板卡集成在一个机箱的综合测试系统,具有灵活小巧易转移,测试项目涵盖范围广,测试精度相对高等特点。在Windows系统下,使用Visual Studio作为本课题软件的开发平台,C#作为编程语言,从用户需求出发,完成了一款1553B总线电缆测试系统的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该软件可用于对1553B总线电缆电气性能和总线数据传输性能进行测试,该软件在极大程度上减轻了测试人员的测试负担,提高了1553B总线电缆的测试效率。本文从软件设计到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基于该系统的硬件平台,并结合用户需求,将上位机软件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为:静态参数测试模块、动态参数测试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2.通过对硬件各个功能板卡的学习,设计软件对硬件中各个功能板卡详细的控制流程,实现对矩阵开关板卡切换和测试板卡连接测试等功能的控制,以及对测试数据的处理。3.根据用户需求,完成图形化面板的用户界面设计,为用户提供清晰直观和易于上手操作的友好的交互界面。通过对以上几点内容的深入研究,完成了1553B总线电缆测试系统的上位机软件。经实际测试验证,该软件不仅能够完成1553B线缆的全部要求的测试并且将之前的测试效率提高了4倍,现已交付。

陆昱丞[4](2021)在《架空线路巡检无人机监管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人力为主的巡检方式难以满足高效电网运维的需求。为此,研究开发架空线路巡检无人机监管系统,实现巡检无人机自主作业、巡检人员及任务合理分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根据架空线路巡检需求点分布及巡检模式,设计架空线路巡检无人机任务规划方案,并通过分析监管系统功能开发需求,提出本监管系统的整体结构与功能设计方案。接着开展监管系统Web端设计与开发工作,将Web端设计分为管理软件和作业软件两部分。在管理软件设计方面,开发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设置作业用户管理员等功能,实现安全高效的巡检管理;在作业软件设计方面,开发巡检无人机集群化监管、作业用户管理员的子用户创建、巡检无人机及巡检任务分配等功能,并根据塔型数据和线路数据实现巡检任务的快速创建。然后在Web端作业软件开发基础上,设计更加便携的移动客户端来实现作业软件前端主要功能,并通过API接口与作业软件服务端交互,使巡检任务、控制指令的发送处理统一在服务端执行。针对巡检无人机RTK模块高空网络信号不稳定的问题,提出由移动端获取网络差分数据并发送至巡检无人机,从而提高巡检无人机高精度定位的稳定性。最后通过自主研发的巡检无人机进行实际架空线路巡检,验证了本设计中各个功能模块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李逸新[5](2020)在《城市生态监测与LED显示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城市生态建设工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2017年党的19大报告中着重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等观念。城市生态监测是环境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生态建设相关政策制定、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以及环保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基本的科学依据。为了更加有效的获取城市生态监测数据,并提高监测数据的利用率,本文重点提出一种城市生态监测与LED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本文所设计系统对各类生态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的监测,并通过LED屏幕显示提高监测数据的利用率和共享程度。本系统在城市生态建设、智慧景区保护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从系统总体设计、系统硬件设计、系统软件设计以及系统搭建与实验测试方面说明城市生态监测与LED显示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工作。(一)首先说明了系统的总体设计,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项目背景在“物联网+”设计框架下分析项目需求,给出了城市生态监测与LED显示系统的总体框架。(二)在系统硬件设计部分,阐述了城市生态监测站监测数据选取、传感器的选型制作、数据采集器相关模块设计,LED屏幕模组的需求分析及选型、相关控制卡选型及配置和箱体与支架设计。(三)在系统软件设计部分,首先根据总体框架设计软件工作流程,之后说明了各部分软件的开发工作,具体包括:PC端屏幕管理程序、LED显示程序、云端服务器程序的相关技术概述、需求分析、架构设计和功能实现。(四)在系统搭建与实验测试部分,说明了城市生态监测站的搭建流程与调试方法、软件功能测试以及当系统搭建完成后的软硬件联合调试工作。通过本文所述的开发设计工作,在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完成了城市生态监测与LED显示系统的搭建调试工作,截止论文完成时系统运行稳定。

朱肖谣[6](2020)在《基于WinCC的PCBA自动测试平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实装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PCBA)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的好坏,因此企业在PCBA的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加入各类测试设备,以确保生产出的PCBA参数规格能够达到设计的要求。针对目前PCBA测试流水线多为半自动测试,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开发出一种自动、高效、信息化的PCBA自动测试平台是众多电子产品企业的必然需求。本文以青岛某电子设备企业PCBA生产流水线为背景,通过对目前半自动测试流水线工艺进行分析,提出一种能够减少人员投入的自动测试平台。本文研究的自动测试平台集成了PLC控制系统、PCBA功能测试系统、WinCC监控系统三个子系统以及扫码设备。本文利用西门子S7-1200作为PLC控制系统的核心,通过对电磁阀、电机、继电器等执行机构的控制,实现平台对PCBA的抓取、运载、分拣等操作;PCBA功能测试系统以STM32核心,控制检测单元提取PCBA针脚参数,判断获取的数值是否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从而判断PCBA是否存在缺陷;以视窗控制中心(Windows Control Center,WinCC)设计监控层的人机交互界面作为上位机;利用OPC技术搭建了与PLC数据通讯的桥梁,实现对PLC控制系统的监控;通过编写VB脚本程序调用MSComm控件建立与STM32和扫码设备之间的通讯,实现数据的收发;利用VB和SQL Sever数据库设计数据信息报表,并实现数据的存储、查询和导出,实现了平台运行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功能。如今产品的生产过程都在朝着高效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而目前国内的企业针对PCBA的测试还是主要依赖人工的方式,本文设计的测试平台已成功应用于工厂的生产测试线上,减少了测试生产线的人员投入,降低企业对劳动力的依赖,推动了企业迈向工业4.0的步伐。且本文研究的自动测试平台还可应用至各类PCBA模块测试生产线中,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朱万民[7](2020)在《建筑运维管理系统组态软件的开发及三维可视化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BIM技术等的快速发展,对于建筑运维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智能建筑领域,出现了各种功能性强、集成度高的智能建筑设备,对于如何充分地将这些智能建筑设备集成到建筑运维管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BIM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它的应用不断从设计施工阶段向运营维护阶段延伸,其延伸方式以及实现途径多种多样,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本文针对建筑运维管理和智能建筑方面的需求,首先开发了一套通用组态软件,在完成组态软件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集成了建筑运维的内容以及各种智能建筑设备的特殊功能。针对BIM技术,对三维建筑模型的数据进行提取,并利用WebGL、Three.js等技术以B/S的形式展示在浏览器中,实现建筑信息的三维可视化。首先,调查和研究建筑运维管理系统涉及的内容,关注建筑智能化技术和建筑智能化设备的发展,总结计算机在建筑运维管理和智能建筑方面的应用。其次,搭建建筑信息数据库,整合建筑运维的信息和智能建筑的内容。根据建筑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建立对应的实时数据库、历史数据库,实现建筑运维和智能建筑信息的数据集成。再次,学习和研究WPF编程技术,实现组态式的人机界面编辑和运行软件,并结合组态软件的常用高级功能和建筑领域对组态软件的需求,开发相应的控件进行功能的扩展。软件通过SQL Server语句连接数据库,用C#语言调取数据库的WCF服务,实现组态界面与数据库的信息交互,进而以人机界面的形式实现对建筑运维信息的调取、对建筑设备状态的读取和控制以及新型智能建筑设备信息的联动。然后,对Revit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将三维建筑模型数据进行提取,并将获取到的数据转换成常用的三维格式存放在文件中。结合WebGL和Three.js等网页三维技术,加载三维格式的文件,进而实现建筑信息的三维可视化展示。最后,结合某小区的智慧住区项目,对组态软件进行测试,将组态画面运行软件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并将Revit中的建筑模型及必要信息完整地展示在网页上。经测试,软件运行稳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胡锋[8](2020)在《基于云平台的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文中认为随着现代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普及和蓬勃发展,智能家居逐步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众多智能家居的相关产品不断被研发和改进,家庭门禁系统作为智能家居的一个亮点产品,在新形势下脱颖而出。传统的门禁系统大多采用金属钥匙、门禁卡或者数字密码这样的方式来开门,这些方式普遍存在着钥匙的管理难度大、灵活性差、安全性低等弊端。针对传统门禁系统涌现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云平台的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将以门禁作为切入口,在传统门禁的基础上增加物联网、人脸识别以及APP软件开发等关键技术。用户可以利用手机APP轻松完成远程视频监控和一键开锁,还可以赋予临时访客使用电子二维码钥匙开锁的权限。家庭智能门禁系统主要是由硬件模块、云平台和APP软件三部分组成。其中硬件模块以STM32F103RCT6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单元,同时将树莓派3B+作为子控制系统识别人形和人脸。树莓派一旦识别出结果就发送给ARM Cortex-M3内核的主控芯片STM32,主控分析处理后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发送至云平台。同时STM32会接收来自云平台对双舵机的控制指令,控制门锁和门销完成开关操作。云平台主要解决了家庭智能门禁系统存在的远程控制和实时性的问题,既可以实现对下位机上传的数据进行存储,也可以支持APP对云端数据的调取查看和对下位机的指令操作。手机APP软件是专门针对家庭智能门禁系统进行开发的,住户可使用手机自带的Wi-Fi或者蓝牙连接设备,通过账号及密码等消息的交互验证完成鉴权这一操作,鉴权完成后就可以实现对自家门锁的远程无线操控。家庭智能门禁系统作为保护住户家庭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不仅包含传统门禁系统的全部功能,而且克服了传统门禁系统的不足。极大地提升了家庭住户的生活便利度,满足当前和未来门禁智能化发展的需求。本文完成了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硬件架构搭建和软件设计流程,并在真实环境下对门禁系统的整体功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家庭智能门禁系统既能够远程控制门锁工作,也拥有远程信息实时监控能力。在实际测试和控制过程中,整个门禁系统工作稳定,具备智能、安全、便捷等诸多方面的优势。

程力[9](2020)在《智能农业大棚环境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农业大棚能够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目前,我国传统的农业大棚正向智能农业大棚转型。当前的智能农业大棚系统存在着功能单一,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功耗高、数据冗余、数据精确度低,远程监控的实时性和多样性差等问题。因此,对农业大棚环境监控系统的研究意义重大。在充分分析了国内外智能农业大棚监控系统的现状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以低功耗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为基础,设计了一套多终端的集监测、控制于一体的多功能远程智能农业大棚系统。系统主要分为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块、STM32主控平台和远程监控端三个部分。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成功后,终端节点采集环境数据经过改进的卡尔曼滤波数据融合处理,然后通过ZigBee协调器发送给STM32主控平台。主控平台接收并显示大棚环境数据,控制环境调控设备,然后通过4G无线模块发送环境数据到PC端监控中心并接收其控制指令,当网络故障时可将数据存储在SD卡中。PC端监控中心搭载My SQL数据库,创建服务器,实时显示和管理环境数据,发送控制指令。手机终端APP通过服务器与STM32主控平台建立连接,方便用户查询环境数据和控制大棚环境。在环境噪声较大时,对传统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处理数据会导致数据的稳定性变差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在传感器采集到数据时,进行滑动滤波处理,降低波动明显的采样数据的干扰,再将处理后的数据作为卡尔曼滤波的测量值,提高了处理后的数据精确度。最后,对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大棚监控系统各项功能正常,数据传输稳定性、实时性好,自动化程度高,经过改进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处理的数据精确度高、稳定性好。该智能监控系统的应用不仅能够节省人力物力,还能为农作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使农业生产管理过程更加的合理化、规范化。

张明文[10](2020)在《基于CATIA的车身A柱断面快速建模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汽车车身兼顾功能设计、性能设计以及造型设计,为汽车带来创新性、个性化和高性能,整车开发中车身设计非常重要。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技术有了显着提升,车身研究与智能化、科技化深度融合,自主研发技术逐渐突破,计算机辅助技术(CAX)广泛应用在车身开发流程,在汽车产业革新中,技术方法更精进,产品越来越最求多样化、个性化。主断面设计是车身结构设计的基础,它决定了整车车身的刚度、强度、NVH等性能,对整车安全性、舒适性、可靠性至关重要,车身工程师依据设计经验初步设计主断面,在后期对车身和整车进行工艺验证、性能验证时需对断面结构进行反复修改。本文针对车身A柱主断面,着重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TIA的二次开发,基于VB语言,研究快速建模方法,并将设计后期有限元分析整合到结构设计过程中,有效评估断面。具体研究内容有:本文首先分析CAD软件的开发进展,掌握现有的开发方法方式,研究分析CATIA的二次开发方法,选择Automation API的开发方式,以VB为开发语言通过COM接口对CATIA内部对象访问实现对CATIA命令的调用。阐述CATIA的内部接口和API函数,研究开发原理。然后以车身A柱断面为研究对象,详细解读断面设计的控制要素与结构特点,分析并提取控制断面结构的几何约束、尺寸约束,以车身造型面为输入条件,采用VB语言获取Selection对象通过人机交互形式选取截取断面的造型面,研究参数化设计理论方法,手工建模与程序建模相结合实现参数驱动自动化建模。针对创建的断面模型,按照Application模型树中Working with Space Analysis的Object获取SPAWorkbench对象和Inertia对象测量断面的截面面积、材料面积、质心和惯性矩。同时基于断面程序建模生成A柱的部分实体模型,通过接口调用CATIA的有限元分析功能,求解计算结构的应力与位移。开发出系统的参数快速建模、测量、有限元分析的功能。接着对于断面的控制要素、几何约束、尺寸约束、测量参数、有限元求解结果等数据,采用VB的ADO数据控件访问连接Access数据库建立断面数据库,存储断面参数信息。最后,选择所有用户通用的应用程序安装运行方式完成系统的发布。并且以一个车身造型曲面实例验证系统的适用性、稳定性,结合数据库记录集对断面完成有效评估。

二、通信控件在Access程序设计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通信控件在Access程序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家居火灾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智慧消防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1.2.1 智慧消防国外发展研究现状
        1.2.2 智慧消防国内发展研究现状
    1.3 智慧消防系统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
    2.1 物联网云平台
        2.1.1 OneNET云平台
        2.1.2 OneNET云平台的相关技术
    2.2 WiFi无线通信
    2.3 TCP/IP协议
    2.4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2.4.1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原理
        2.4.2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
    2.5 颜色模型与Cart分类决策树
    2.6 系统整体结构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硬件的设计与开发
    3.1 智能终端控制器
    3.2 Esp8266无线模块
    3.3 温湿度传感器模块
    3.4 火焰传感器模块
    3.5 MQ-2烟雾传感器模块
    3.6 OV2640摄像头模块
    3.7 继电器控制模块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各模块程序设计
    4.1 传感器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4.1.1 温湿度传感器模块程序设计
        4.1.2 MQ-2烟雾传感器与火焰传感器模块程序设计
        4.1.3 OV2640摄像头模块图像采集程序设计
    4.2 智能终端接入云平台的程序设计
        4.2.1 USART串口初始化程序设计
        4.2.2 Esp8266无线模块初始化
        4.2.3 终端设备EDP接入连接请求
        4.2.4 设备数据打包上传
        4.2.5 EDP协议下发命令的解析
    4.3 One NET云平台的应用设计
        4.3.1 OneNET云平台设备的添加及数据管理
        4.3.2 预警触发器的设计
        4.3.3 UI界面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DS证据理论算法在火灾中的应用
    5.1 DS证据理论
        5.1.1 DS证据理论数据融合算法
        5.1.2 DS证据理论数据改进融合算法
    5.2 证据关联系数的冲突证据融合算法在火灾中的应用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图像的火焰识别
    6.1 动态目标的检测算法
        6.1.1 帧间差分法
        6.1.2 图像数学形态处理
        6.1.3 帧间差分法实验分析
    6.2 火焰特征识别的方法
    6.3 基于Adaboost分类器的火焰识别
        6.3.1 Adaboost基本理论
        6.3.2 Adaboost级联分类器的训练
        6.3.3 Adaboost级联分类器测试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系统测试
    7.1 OneNET云平台模块与系统硬件模块测试
    7.2 系统可靠性及实时性测试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8.1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2)基于嵌入式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及总体方案设计
    2.1 数据采集原理
    2.2 数据采集卡技术指标
    2.3 系统总体框架
    2.4 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2.4.1 前端信号调理电路设计方案
        2.4.2 控制器芯片选型
    2.5 通讯接口设计方案
        2.5.1 USB转串口通信
        2.5.2 无线蓝牙模块通信
    2.6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
        2.6.1 Labview软件介绍
        2.6.2 上位机软件实现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通道数据数据采集卡硬件设计
    3.1 硬件总体框架
    3.2 传感器选型
        3.2.1 温度测量传感器选型
        3.2.2 空气检测传感器选型
    3.3 微控制器与通讯电路设计
        3.3.1 主控电路设计
        3.3.2 通讯电路设计
    3.4 前端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3.4.1 单端输入调理电路设计
        3.4.2 差分输入调理电路设计
        3.4.3 电流采集电路设计
        3.4.4 温度采集电路设计
        3.4.5 气体浓度采集电路设计
    3.5 多通道数据采集板PCB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固件程序及上位机软件设计
    4.1 总体软件设计框架
    4.2 下位机固件程序设计
        4.2.1 STM32CubeMX软件配置
        4.2.2 HAL库函数程序框架
        4.2.3 DMA+ADC多通道采集程序设计
        4.2.4 数据处理及通讯程序设计
    4.3 Labview上位机程序设计
        4.3.1 用户登录模块
        4.3.2 NI-VISA串口程序配置
        4.3.3 数据处理模块
        4.3.4 波形测量模块
        4.3.5 Access数据库数据存储
        4.3.6 系统主界面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测试与分析
    5.1 测试平台搭建
        5.1.1 下位机硬件搭建和测试
        5.1.2 测试平台搭建
    5.2 上位机模块功能测试分析
        5.2.1 通讯功能测试
        5.2.2 Labview采集界面
        5.2.3 Access数据库界面
    5.3 数据采集系统测试
        5.3.1 传感器信号采集测试
        5.3.2 直流信号精度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1553B总线电缆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国内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软件的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
    2.1 上位机软件需求分析
    2.2 硬件平台的介绍
    2.3 软件方案的总体设计
        2.3.1 功能框架设计
        2.3.2 开发方案设计
        2.3.3 软件开发环境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测试模块设计与实现
    3.1 控制流程设计
        3.1.1 上位机软件整体控制流程
        3.1.2 连接与初始化流程
        3.1.3 自检和校准流程
    3.2 通信模块设计
    3.3 多线程设计
        3.3.1 多线程技术概述
        3.3.2 多线程方案设计
    3.4 静态测试模块设计
        3.4.1 屏蔽的连续性
        3.4.2 总线的连续性
        3.4.3 变压器耦合短截线电阻
        3.4.4 总线隔离
        3.4.5 变压器耦合方式隔离
        3.4.6 总线特性阻抗
        3.4.7 变压器耦合方式短截线特性阻抗
        3.4.8 总线衰减
        3.4.9 总线耦合器衰减
        3.4.10 双余度总线间的隔离
    3.5 动态测试模块设计
        3.5.1 动态故障的影响
        3.5.2 共模抑制
        3.5.3 数据通路的完整性
        3.5.4 波形过零点畸变
        3.5.5 波形畸变
        3.5.6 波形对称性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机交互模块详细设计
    4.1 Windows窗体编程技术简介
    4.2 人机交互界面布局规划
    4.3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4.4 上位机应用程序发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功能验证
    5.1 测试环境
    5.2 功能验证
        5.2.1 界面设计验证
        5.2.2 参数指标验证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课题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4)架空线路巡检无人机监管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监管系统总体设计
    2.1 架空线路巡检任务规划
    2.2 监管系统功能开发需求分析
    2.3 监管系统整体结构与功能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监管系统Web端设计与实现
    3.1 Web端总体设计
    3.2 管理软件设计
    3.3 作业软件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监管系统移动客户端设计与实现
    4.1 移动客户端总体设计
    4.2 基本功能模块
    4.3 巡检任务管理模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监管系统功能验证与分析
    5.1 验证平台及环境介绍
    5.2 监管系统Web端验证与分析
    5.3 监管系统移动客户端验证与分析
    5.4 巡检任务规划验证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城市生态监测与LED显示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框架
2 城市生态监测与LED显示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论文工程背景
    2.2 系统的设计需求
    2.3 系统的总体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城市生态监测与LED显示系统硬件设计
    3.1 城市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选取及传感器选型
        3.1.1 监测数据选取
        3.1.2 相关传感器选型
    3.2 数据采集及传输部分硬件设计
    3.3 LED终端设备的选型
        3.3.1 LED屏幕硬件选型
        3.3.2 LED控制卡及多功能卡选型
        3.3.3 LED控制卡及多功能卡配置
        3.3.4 LED屏幕的外观支架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城市生态监测与LED显示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设计框架
    4.2 PC端屏幕管理程序程序设计
        4.2.1 PC端屏幕管理程序开发相关综述
        4.2.2 PC端屏幕管理程序需求分析与架构设计
        4.2.3 PC端屏幕管理程序的开发与实现
    4.3 LED显示软件程序设计
        4.3.1 Android应用开发相关综述
        4.3.2 LED显示软件需求分析与架构设计
        4.3.3 LED显示软件的UI设计
        4.3.4 LED显示软件开发与实现
    4.4 云端服务器程序设计
        4.4.1 云端服务器程序开发相关综述
        4.4.2 云端服务器程序需求分析与架构设计
        4.4.3 云端服务器程序开发与实现
    4.5 本章小结
5 城市生态监测与LED显示系统的整体调试
    5.1 硬件部分调试
    5.2 软件部分调试
        5.2.1 TB6控制卡APP安装及环境调试
        5.2.2 软件系统联合调试
    5.3 系统运行现状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6)基于WinCC的PCBA自动测试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自动测试平台的背景
    1.2 自动测试平台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4 课题相关技术基本原理
        1.4.1 组态软件
        1.4.2 可编程控制器
        1.4.3 嵌入式微控制器
        1.4.5 传感器技术
    1.5 论文章节安排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自动测试平台系统总体设计
    2.1 测试工艺流程
    2.2 测试平台机械结构组成
    2.3 测试平台控制系统组成
        2.3.1 子系统组成
        2.3.2 测试平台功能实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LC控制系统设计
    3.1 控制系统信号分析
        3.1.1 输入信号
        3.1.2 输出信号
    3.2 电气系统硬件选型
        3.2.1 PLC的选型
        3.2.2 S7-1200介绍
        3.2.3 传感器
    3.3 PLC软件编程设计
        3.3.1 程序开发环境
        3.3.2 PLC程序编写
        3.3.2.1 初始化程序
        3.3.2.2 手动控制程序
        3.3.2.3 故障报警程序
        3.3.2.4 主程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CBA测试系统设计
    4.1 PCBA测试策略分析
        4.1.1 PCBA测试技术
        4.1.2 FCT原理
    4.2 FCT系统总体设计
    4.3 FCT硬件系统的设计
        4.3.1 主控模块
        4.3.2 电源模块
        4.3.3 载波模块接口设计
        4.3.3.1 载波信号耦合接口定义
        4.3.3.2 弱电接口定义
    4.4 FCT系统功能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WinCC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监控系统界面组态
        5.1.1 WinCC组态注意事项
        5.1.2 WinCC组态设计步骤
    5.2 监控系统界面设计
        5.2.1 用户登录界面
        5.2.2 主监控界面
        5.2.3 手动界面
        5.2.4 数据、报表展示界面
        5.2.5 报警监控界面
    5.3 WinCC监控系统数据库开发与应用
        5.3.1 Access访问Win CC数据库
        5.3.2 SQL Server访问Win CC数据库
        5.3.2.1 ADO访问技术
        5.3.2.2 访问WinCC数据库
    5.4 子系统通信实现
        5.4.1 Win CC与 PLC的通信实现
        5.4.2 WinCC与单片机的通讯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调试运行
    6.1 子系统调试
        6.1.1 监控系统界面调试
        6.1.2 PLC程序调试
        6.1.3 PCBA测试系统调试
    6.2 系统联调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建筑运维管理系统组态软件的开发及三维可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组态软件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BIM技术与网页三维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建筑运维管理概述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建筑运维管理系统组态软件总体设计
    2.1 建筑运维管理系统组态软件的功能需求和整体架构
    2.2 组态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与介绍
        2.2.1 WPF界面开发技术
        2.2.2 数据库技术
        2.2.3 WCF通信技术
    2.3 组态画图编辑软件的开发
        2.3.1 组态画图编辑软件整体框架
        2.3.2 组态画图编辑软件类库的搭建
        2.3.3 组态画图编辑软件各功能的实现
        2.3.4 组态画图编辑软件数据属性的绑定
    2.4 组态画面运行软件的开发
        2.4.1 组态画面运行软件整体框架
        2.4.2 组态画面与数据库的信息交互
        2.4.3 画面运行时异常处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组态软件对建筑运维管理和智能建筑的功能集成
    3.1 系统集成整体框架
    3.2 组态软件常用功能控件的开发实现
        3.2.1 曲线控件
        3.2.2 报表控件与数据查询
        3.2.3 控制算法控件
    3.3 组态软件对建筑运维管理系统的集成
        3.3.1 建筑运维的信息存储
        3.3.2 建筑运维管理系统的数据查询与展示
        3.3.2.1 能耗管理
        3.3.2.2 门禁系统
    3.4 组态软件对各建筑设备功能的开发
        3.4.1 环境参数采集控件及常用建筑设备图元的开发
        3.4.2 智能照明控件
        3.4.3 空调系统功能的开发
    3.5 本章小节
第4章 建筑信息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4.1 建筑信息三维可视化简介
    4.2 三维可视化相关技术
        4.2.1 Revit二次开发
        4.2.2 WebGL与 Three.js网页三维技术
        4.2.3 OBJ与 MTL三维格式
        4.2.4 JSON数据传输格式
    4.3 三维可视化技术实现
        4.3.1 三维格式文件的生成
        4.3.2 建筑模型的三维展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软件测试与应用案例
    5.1 软件测试
    5.2 应用案例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8)基于云平台的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关键技术
    2.1 物联网技术
    2.2 人形识别和人脸识别技术
    2.3 QR二维码技术
    2.4 Wi-Fi技术和蓝牙技术
    2.5 云平台
第三章 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整体框架设计
    3.1 系统的需求分析
    3.2 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工作原理
    3.3 系统的协议设计
    3.4 系统的功能设计
        3.4.1 实时检测功能
        3.4.2 人体信息采集功能
        3.4.3 自主预警功能
        3.4.4 远程控制功能
        3.4.5 远程视频查询功能
第四章 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硬件设计
    4.1 系统硬件功能设计方案
    4.2 终端核心控制器
    4.3 树莓派3B+
    4.4 数据采集模块
        4.4.1 人体热释电传感器
        4.4.2 振动传感器
    4.5 数据传输模块
        4.5.1 Wi-Fi模块
        4.5.2 蓝牙模块
    4.6 舵机控制模块
    4.7 系统拓展部分
        4.7.1 显示模块
        4.7.2 系统按键电路
        4.7.3 系统电源电路
        4.7.4 系统报警电路
第五章 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系统软件功能设计方案
    5.2 阿里云平台的设计
    5.3 APP应用程序设计
第六章 系统的功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6.1 系统测试流程
    6.2 硬件模块调试
    6.3 软件功能调试
    6.4 整体性能测试
    6.5 测试结果分析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9)智能农业大棚环境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需求与框架
        2.1.1 系统需求
        2.1.2 系统整体框架
    2.2 无线通信技术方案选择
        2.2.1 Zig Bee无线通信网络
        2.2.2 4G无线通信
    2.3 硬件方案设计
        2.3.1 Zig Bee节点的硬件结构
        2.3.2 STM32主控平台的硬件结构
    2.4 软件方案设计
        2.4.1 软件开发平台
        2.4.2 软件架构
        2.4.3 数据库平台
    2.5 数据融合算法方案选择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模块
    3.1 Zig Bee节点硬件模块
        3.1.1 CC2530硬件电路
        3.1.2 电压转换电路
        3.1.3 USB转串口电路
        3.1.4 传感器模块
    3.2 Zig Bee网络结构
        3.2.1 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
        3.2.2 Z-Stack及 OSAL系统
    3.3 Zig Bee节点软件设计
        3.3.1 终端节点软件设计
        3.3.2 环境数据的封装
        3.3.3 协调器节点软件设计
    3.4 基于滑动均值滤波的改进卡尔曼滤波算法
        3.4.1 改进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原理
        3.4.2 改进的卡尔曼滤波算法仿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STM32主控平台模块
    4.1 STM32主控平台电路
        4.1.1 STM32主控模块电路
        4.1.2 4G无线模块电路
        4.1.3 环境调控模块
        4.1.4 显示模块电路
        4.1.5 SD卡存储模块接口电路
    4.2 4G无线通信软件程序设计
        4.2.1 AT指令分析
        4.2.2 4G数据帧的封装
        4.2.3 TCP连接的建立
    4.3 SD卡的初始化和文件系统软件设计
        4.3.1 SD卡的初始化
        4.3.2 文件系统移植
    4.4 STM32主控制器软件设计
        4.4.1 串口数据的发送与接收
        4.4.2 LCD显示屏初始化
        4.4.3 环境调控模块初始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远程监控端的设计与实现
    5.1 PC端监控中心总体设计
    5.2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5.2.1 PC端监控中心数据库模型设计
        5.2.2 数据库表设计
        5.2.3 MySQL数据库的实现
    5.3 监控中心功能模块的实现
        5.3.1 用户登录模块
        5.3.2 用户管理模块
        5.3.3 参数设置模块
        5.3.4 数据管理模块
        5.3.5 服务器模块
    5.4 手机端APP的功能设计
    5.5 手机端APP功能实现
        5.5.1 登录模块功能实现
        5.5.2 APP客户端网络通信
        5.5.3 查询和控制功能实现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测试与数据处理
    6.1 测试平台搭建
    6.2 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功能测试
        6.2.1 Zig Bee硬件测试
        6.2.2 数据采集和传输测试
        6.2.3 改进的卡尔曼滤波数据处理测试
    6.3 STM32主控平台功能测试
        6.3.1 数据接收显示及报警测试
        6.3.2 4G无线模块传输功能测试
        6.3.3 4G网络故障测试
    6.4 PC监控中心功能测试
        6.4.1 系统登录功能测试
        6.4.2 用户管理功能测试
        6.4.3 参数设置功能测试
        6.4.4 数据管理和环境调控功能测试
    6.5 手机APP功能测试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10)基于CATIA的车身A柱断面快速建模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2.1 参数化设计方法的应用
        1.2.2 车身设计软件功能开发研究进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工程意义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断面建模方法和CATIA二次开发技术
    2.1 断面建模方法的研究
        2.1.1 参数化设计方法
        2.1.2 参数化设计思路及特点
        2.1.3 CATIA参数化建模及实现方法
    2.2 CATIA二次开发技术
        2.2.1 CATIA软件及其开发方法
        2.2.2 二次开发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2.2.3 VB对 CATIA的二次开发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A柱断面建模与测量分析功能开发
    3.1 车身主断面结构分析
        3.1.1 主断面的分布与选取
        3.1.2 断面设计控制要素
    3.2 基于VB快速建模功能的开发
        3.2.1 VB与 CATIA平台接口研究
        3.2.2 选择Selection对象创建剖切截面
        3.2.3 程序与参数化方法结合建模
    3.3 基于VB截面测量功能的开发
        3.3.1 A柱断面性能参数分析
        3.3.2 A柱断面性能参数测量
    3.4 A柱有限元分析功能的开发
        3.4.1 A柱结构模型创建功能的开发
        3.4.2 材料库的访问与选择
        3.4.3 A柱有限元分析功能开发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断面数据库的研究
    4.1 数据库技术
    4.2 断面数据库管理工具研究
        4.2.1 A柱断面数据库需求研究
        4.2.2 VB与数据库接口问题研究
    4.3 断面数据库的建立
        4.3.1 基于ADO对象访问读取数据库
        4.3.2 基于ADO控件对参数的数据库存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快速建模系统的发布与实例应用评估
    5.1 系统的整体结构
    5.2 系统界面设计
        5.2.1 系统界面布局
        5.2.2 系统的发布
    5.3 系统实例应用
        5.3.1 基于造型面建模应用
        5.3.2 断面测量功能应用
        5.3.3 有限元工具应用
        5.3.4 断面参数数据库应用
    5.4 A柱断面的评估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四、通信控件在Access程序设计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家居火灾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梁剑烽. 广西大学, 2021(12)
  • [2]基于嵌入式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设计[D]. 李茂泉.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3]1553B总线电缆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D]. 古雅倩.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4]架空线路巡检无人机监管系统设计与开发[D]. 陆昱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5]城市生态监测与LED显示系统设计[D]. 李逸新. 北京林业大学, 2020
  • [6]基于WinCC的PCBA自动测试平台研究[D]. 朱肖谣. 青岛大学, 2020(01)
  • [7]建筑运维管理系统组态软件的开发及三维可视化研究[D]. 朱万民.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2)
  • [8]基于云平台的家庭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D]. 胡锋.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9]智能农业大棚环境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程力. 重庆邮电大学, 2020(02)
  • [10]基于CATIA的车身A柱断面快速建模系统的研究[D]. 张明文. 吉林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通信控制在访问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