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恩来对保密工作的特殊贡献(论文文献综述)
李鸽[1](2021)在《周恩来读书观研究》文中指出读书观是指读书主体对读书目的、内容、方法、原则等一系列问题的系统看法和根本观点。作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理论飞跃的主要国家领导人之一,读书实践伴随着周恩来献身于中国革命、建设的奋斗一生。周恩来读书观有其丰厚的理论来源,是立足于自身独特的读书实践,形成的一整套内涵丰富、体系完备的读书理念。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系统展开对周恩来读书观的整体性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主要探讨周恩来读书观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展望、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文章的创新点。第二部分为周恩来读书观理论来源。该部分主要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读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读书思想两大角度对其理论进行追根溯源。二者对周恩来读书观的影响既有先后侧重,也有相辅相成,是周恩来读书观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周恩来读书观的实践历程。周恩来读书史在其成长、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得到发展,是其读书观形成的重要实践来源。该部分以周恩来年谱为主要史料基础,以时间顺序对其读书实践进行详细梳理。第四部分为周恩来读书观的学理内涵。本部分将从三方面系统阐述周恩来读书观的丰富内容。其一为周恩来主张读书以积极目的为指引,其二为周恩来主张读书以有效方法为保障,其三为周恩来主张读书以科学原则为遵循。第五部分为周恩来读书观的当代价值。在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背景下,周恩来读书观对于推进学习型政党和深入学习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
刘基琴[2](202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宣传教育思想研究》文中提出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杰出的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发展到逐步壮大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作为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典范,周恩来在这一时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宣传教育思想,不仅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还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新时代党的宣传教育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所处的社会背景、革命活动经历和革命理论建设等方面,研究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宣传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主要划分为四个时期:初步萌芽时期、逐渐形成时期、走向成熟时期和继续发展时期。在周恩来宣传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其宣传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宣传教育思想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宣传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对象和方向、途径和方法、地位和作用等内容。从宣传教育思想的内容来分析所蕴含的宣传教育思想特征,是理解和研究周恩来宣传教育思想内涵的重点方式。其宣传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有:强调原则性、讲究战略性、对象具有针对性、方法途径多样性等特点。最后总结概括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宣传教育工作的宝贵经验和启示。其宣传教育教育思想的历史经验主要包括: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全党全军,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教育,重视团结人民群众的力量,科学合理地区分宣传教育的对象,强调宣传教育方式的多样性,注重宣传教育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宣传教育思想的历史经验,启示当今的宣传教育工作者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宣传教育的对象要有合理性和针对性,灵活运用新媒体宣传教育工具,结合国内外环境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通过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宣传教育思想的研究,深刻认识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宣传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对推动和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对新时代党的宣传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张世甲[3](2020)在《留法勤工俭学先进分子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化人”,即一批先进的中国人率先接受马克思主义为救国救民的真理,建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一为“化物”,即这些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分析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解释中国社会的具体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并加以实践。“化人”与“化物”是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的。“化物”能够更多地“化人”: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了它的科学性,说服更多中国人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化人”得以更好地“化物”: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凝聚成整体并成立了先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大规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地理空间上并不局限于中国,而是具备极大的跨度。其中,留法勤工俭学进步分子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非凡。他们在勤工俭学的过程中,逐步树立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并在法国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他们之所以能够在法国接触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内因在于他们始终背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这是马克思主义得以在这一群体内部生根发芽的精神土壤。外因在于法国社会得天独厚的客观环境,为这一群体接触、考察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便利与契机。而他们在法国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方式,可谓是殊途同归。一方面,少数人率先开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并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国情结合,开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最终认定马克思主义是救国救民的科学方法。另一方面,一批先进分子率先在法国组织进步团体,践行勤工俭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最终完成了意识形态的质变,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留法勤工俭学先进分子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后,便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他们一是通过翻译、解读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争取或培养更多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二是逐渐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结合,探索并宣传开展中国革命的科学方法。同时,他们也在法国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践。他们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法论同客观实际相结合,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领导或参与了数次具有标志性的革命行动,积累了宝贵的斗争经验。当然,留法勤工俭学先进分子在早期马克思主义化的探索过程中,也遭遇了诸多困难与挫折:他们需要直面法帝国主义的政治打压和舆论冲击,同时也要时刻提防华人内部敌对势力的攻击与破坏。这证明了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曲折,却也促使他们更快地成长成熟。总之,留法勤工俭学先进分子是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导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的主体之一,他们为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开辟了一条极具特色的法国路径。同时,他们在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彰显的优秀品质,对构建历史话语权、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孙媛媛[4](2020)在《周恩来家教家风的特点及其时代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我国的当代家教家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他多次强调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周恩来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自觉地将小家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在斗争和实践中形成了其家教家风的特点。他的家教家风不仅深刻地影响了身边的工作人员和后辈,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影响着更多的人。周恩来的家教家风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深刻的核心内容和特点,又有对新时代的重要价值和启示。它是中国共产党人众多优秀家风的代表,也是家风即党风的实践凝练。周恩来家教家风为新时代中国多方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科学分析周恩来家教家风形成的渊源、核心内容、特点及其时代价值与启示。本文正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周恩来家教家风的渊源。周恩来家教家风的形成是与其接受的家庭教育、各类文化的浸润,以及其经历的革命实践密切相关的。它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家风家训文化、革命信仰、道德修养和革命锤炼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第二部分,周恩来家教家风的核心内容。周恩来家教家风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周正”“和柔”“刚毅”“包容”的家风,是党风、社风、民风的重要体现。周恩来家教家风的四维内涵集中展现了其人民性的理论特质,对于当今社会全面推进家教家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第三部分,周恩来家教家风的特点。周恩来家教家风突出地表现了“和”“正”“忠”三个特点,体现了和融各族、和荣万家、和平四方;为人之正、立世之正、治家之正;忠于家庭、忠于人民、忠于信仰的深刻意蕴。第四部分,周恩来家教家风的时代价值与启示。研究周恩来家教家风的特点,最终目的和落脚点在于以家风带动党风、政风和社风,以周恩来家教家风为指导推进新时代中国家风建设事业的发展。基于此,在深刻把握周恩来家教家风特点、内涵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新时代家教家风建设、新时代领导干部家庭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奋斗方向。综上所述,本文将周恩来家教家风的特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周恩来家教家风的形成渊源、核心内容及其特点进行系统性、综合性阐述,来为新时代中国家教家风建设等方面提供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
张润琪[5](2020)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红色家风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代,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过人的智慧、敏锐的眼光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傲人成就。红色家风涵养于优秀革命家庭,是红色文化的重要体现,是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红色家风是革命家庭家风的榜样典范,凝结了第一代中共领袖们在教子齐家实践过程中的家风精髓。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首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等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高度重视家风建设。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红色家风思想不仅是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我们今天挖掘优秀家风资源、弘扬革命家风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文章从以下六个部分对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红色家风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从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作了阐述,为加强进一步研究做好了铺垫。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红色家风的形成背景,一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红色家风形成的社会背景,包括新旧交替时代环境的现实孕育以及长期献身革命活动的实践经历;二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红色家风形成的文化背景,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各具特色地域文化的独特影响、革命年代先进文化的哺育滋养、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根本确立。第三部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红色家风的理家原则,主要从严慈相济、以身作则的教育理念,孝悌齐家、和睦团圆的族属情怀,艰苦朴素、清白坦荡的生活作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四部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红色家风的立人之道,从仁爱为本、持节守正的为人风范,团结向善、坦诚相交的处世原则,勤奋刻苦、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五部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红色家风的家国情怀,主要从理想至上、献身革命的崇高目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来展开论述。第六部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红色家风的当代价值与传承路径。在当代价值层面,具有凝聚道德文明新力量、加强个人修养新要求、树立家庭文明新风尚、严格党员干部新作风等意义;在传承路径层面,可以通过深入挖掘红色家风文化资源、利用新媒体加强宣传、发展红色家风文化产业、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以及健全红色家风的机制保障等措施来加强弘扬。深入研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陈云、邓小平等中共领袖群体的红色齐家实践,总结其红色家风建设的宝贵经验,对中国共产党人在当前阶段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家庭关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筑牢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家庭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邵正义[6](2020)在《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事业的开拓者和杰出楷模。周恩来在解放战争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推动中国革命发展,团结和壮大了解放战争的武装力量,在统一战线史上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学习和研究周恩来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思想和实践经验,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统一战线工作的优良传统,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民主统一战线。新时代统一战线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发挥各民主党派和进步力量在历史交汇期中的作用,团结各方力量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组织协调作用。通过搜集和整理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个人经历,结合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资料,分析周恩来在解放战争时期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背景、内容、艺术、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从历史背景来看,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变化,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和平、民主、团结的国家。从内容上看,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从内容上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周恩来在重庆谈判期间,用谋和平的事实提高各界人士的思想觉悟,以谈判的方式与国民党斡旋,以旧政协为政治攻势的主要阵地,从而团结统一战线的力量;二是全面内战爆发后,周恩来开辟和发展了第二条战线,关心和保护各界爱国民主人士,争取国民党的爱国将领积极投诚,积极组织各地农民武装斗争,促使中国共产党在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三是随着中国共产党在战场上获得节节胜利,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已具备充分的条件,“五一”口号发出后,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召开新的政协会议。周恩来为了保障新的政治协商会议顺利召开,他分四批安排民主人士安全地到达了解放区,筹划和制定各项政协方案,主持筹备会的各项会议,建立和健全政协的组织机构,推动了统一战线组织制度化。从统一战线的艺术上来看,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采取多种多样的统一战线方法,实现了理论与实际、原则性与策略性、以身作则与教育大众相统一;坚持广泛性和重点性相结合,周恩来通过求同存异实现了统一战线的广泛性,更加强调人民民主性。
张国庆[7](2020)在《曾希圣军事情报工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曾希圣是党和人民军队情报工作的创始人之一。曾希圣恐怕自己也没有想到,做情报工作,竟然是他一生最富有传奇色彩、也是最值得大书特书的经历之一。1930年11月,在武汉从事了3年兵运和民运工作的曾希圣调至上海,在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从事侦察机要工作。同年12月奉调到达江西瑞金中央苏区,担任红军总参谋部侦察科长。1932年秋,曾希圣参与创建中央军委第二局(情报局),并被任命为首任局长。在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围剿”期间,曾希圣和二局同志排除各种干扰,破译了大量的密电码,向红军总司令部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军事情报。在中央红军长征前后的一个较长时期,曾希圣作为中央军委二局局长负责对敌无线电侦察和密码破译等工作。曾希圣领导军委二局,多次截获并破译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密码,帮助红军化险为夷,为中央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此外曾希圣还创办日文训练班,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为转入对日侦察奠定了专业人才基础。1939年2月,曾希圣秘密来到重庆,加入南方局军事组,将情报工作打入军统特务机关,为粉碎国民党的反共阴谋发挥了重要作用。梳理曾希圣一生的军事情报工作,总结曾希圣军事情报工作的特点、原则以及历史贡献,肯定曾希圣军事情报工作的历史地位。同时对我国今后的军事情报工作给予一定的启示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夯实我军战斗力的精神源泉;必须不断追踪利用新技术,开拓“信息制胜”新领域;必须充分重视人的主导作用,实现技术优势的效能转化。
尹立楠[8](2020)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统一战线工作及启示研究》文中指出中共中央南方局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派驻在国统区重庆的秘密机关,代表中共中央在国民党统治区和部分沦陷区进行中共党组织工作。由于南方局所处的政治环境险恶,许多工作又都是秘密进行,致使这一时期和地区的统战工作具有很多特点,因此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南方局以统一战线工作为主,在贯彻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抗战大后方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创造性的执行了一系列统战工作,维护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争取了中间党派、其他各阶级和海外同胞的支持,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归纳法和系统分析法,基于已有的史料进行分析、总结和拓展,本论文主要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引言中主要写了本论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创新点与不足之处。正文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概况,介绍了南方局成立的背景、南方局的成立与发展以及南方局的历史使命与工作职能。第二部分论述南方局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内容,坚定维护国共合作政治局面、团结联络中间党派和对其他阶级和势力开展多维度统战工作。第三部分是在论述南方局统战工作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出统战工作的特点。最后一部分从对当代的现实价值入手,在借鉴南方局成功统战工作的基础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统战工作提供启示。结语部分简要写了南方局统战经验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并对论文的总体进行了总结。
符馨文[9](2020)在《《桂林抗战文化史》(节选)英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学位论文是一篇汉译英翻译实践报告,由汉译英翻译实践和相应的实践报告组成。翻译实践内容选自漓江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的《桂林抗战文化史》,作者魏华龄。该源文本属于社会类、文化类历史文本,信息丰富,语言平实。该书详细记录了反映桂林抗战文化盛况的史料,填补了相关空白。该书叙述的革命史实丰富,内容系统而全面,见解深刻,兼具故事性和趣味性。目前尚未发现对应的英译本。《桂林抗战文化史》记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桂林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翻译实践的文本节选自该书的概览部分,总字数约一万五千字。词汇上,源文使用了许多革命历史词汇以及中国文化负载词;句法上,惯用无主句和连动句,语义关系较为复杂;语篇上,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内在逻辑的联系,追求语义上的衔接与连贯。本报告以该文本的翻译实践为例,选取十六个代表性案例,根据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分析、归纳所选文本的文体风格及其英译策略,以外国游客为主要读者,努力使译文准确、流畅地传达原作意义,达到传播中国先进革命文化的目的,同时提高译者的翻译实践能力,并为历史文本的英译提供借鉴。本报告作者经过此次翻译实践,总结得到以下收获:对中国历史文本的翻译,需同时考虑译文对源文意义的忠实度,以及译文对外国读者的接受度。努力做到选词精简准确,句子简洁通顺,语篇衔接连贯。分析指出,历史文本的英译,可以使用意译、直译加注、音译、省译、词性转换、句式重构和同义复现等方法。
孙壬鹏[10](2020)在《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奠基人和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在长期的统战工作实践中,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了统一战线思想。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进行了分析与梳理,力求为新时期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启示。全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研究背景、理论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周恩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理论基础及背景,其中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列宁对统一战线的论述,以及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思想。背景包括抗日战争前后社会矛盾的变化及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总结。第三部分,论述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实践。主要对阶段划分、策略、方法及周恩来对蒋介石个人、民主党派、地方实力派以及国际宣传等多视角的统战实践进行论述。第四部分,论述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的历史意义与当代启示。这一部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分析了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的意义与价值。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事业的发展,对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思想,也是我党统一战线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周恩来的统一战线思想依旧散发着光芒。
二、周恩来对保密工作的特殊贡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周恩来对保密工作的特殊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1)周恩来读书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研究目的与意义 |
2.国内外研究概况 |
3.研究思路与方法 |
4.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周恩来读书观形成之理论渊源 |
1.1 中国传统文化之读书思想精华 |
1.1.1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读书目的之变迁 |
1.1.2 中国古代文人志士读书态度之传承 |
1.1.3 中国传统文化读书方法之相得益彰 |
1.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之读书理论 |
1.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读书目的 |
1.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读书态度 |
1.2.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读书方法 |
第二章 周恩来读书观形成之实践历程 |
2.1 求学生涯中的读书实践 |
2.1.1 一九零二年至一九一零年在传统私塾初步学习传统文化 |
2.1.2 一九一零年至一九一七年在新式学堂初步接触西学思想 |
2.1.3 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二四年在国外求学深入研究西方思潮 |
2.2 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读书 |
2.2.1 一九二四年至一九四九年间的读书实践 |
2.2.2 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六年间的读书实践 |
2.2.3 一九五六年至一九七六年间的读书实践 |
第三章 周恩来读书观之学理内涵 |
3.1 周恩来主张读书以积极目的为指引 |
3.1.1 以读书求知提升自身能力 |
3.1.2 以读书求知推动实践创新 |
3.1.3 以读书求知助力民族振兴 |
3.2 周恩来主张读书以有效方法为保障 |
3.2.1 横向对比研读法 |
3.2.2 相互交流读书法 |
3.2.3 前后对照读书法 |
3.2.4 精专读书法 |
3.3 周恩来强调读书以科学原则为遵循 |
3.3.1 坚持读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3.3.2 坚持读以致用的读书原则 |
3.3.3 坚持博专互取的读书原则 |
3.3.4 坚持终生读书的原则 |
3.3.5 兼读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的原则 |
第四章 周恩来读书观之当代价值 |
4.1 周恩来读书观对推进新时代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启示 |
4.1.1 为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
4.1.2 为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指明实践路径 |
4.2 周恩来读书观对推进新时代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启示 |
4.2.1 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指引核心价值理念 |
4.2.2 为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提供行动方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宣传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1.选题缘由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国外研究综述及分析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3.研究综述分析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特色及不足之处 |
1.研究特色 |
2.不足之处 |
(五)基本概述 |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划分 |
2.宣传教育思想的概述 |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宣传教育思想的概述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宣传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和条件 |
(一)理论基础 |
1.马克思恩格斯宣传教育思想 |
2.列宁宣传教育思想 |
3.毛泽东宣传教育思想 |
(二)社会条件 |
1.“三座大山”的压迫 |
2.无产阶级的崛起 |
(三)个体条件 |
1.成长经历 |
2.学习经历 |
3.革命经历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宣传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
(一)初步萌芽时期 |
1.东渡日本时期:初步认识到宣传教育的重要性 |
2.五四运动前后:创办报刊和成立社团进行宣传教育 |
3.留学欧洲时期:在组织活动和报刊中进行宣传教育 |
4.任职黄埔时期:发挥学校对宣传教育工作的作用 |
(二)逐渐形成时期 |
1.南昌起义前后:重视对军队的宣传教育工作 |
2.红军长征时期:创新宣传教育工作的方式 |
(三)走向成熟时期 |
1.西安事变前后:强调要团结进行抗战工作 |
2.全面抗日战争时期:运用报刊文化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
(四)继续发展时期 |
1.解放战争时期:注重宣传教育工作的统筹协调 |
2.建国初期:统一部署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宣传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一)指明宣传教育的目的 |
1.巩固党的建设 |
2.宣传党的政策 |
3.团结人民群众 |
(二)区分宣传教育的对象 |
1.以党员干部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 |
2.以人民群众为宣传教育的主要对象 |
3.以党的军队为宣传教育的重要对象 |
4.以敌人敌军为宣传教育的争取对象 |
(三)把握宣传教育的方向 |
1.对内争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
2.对外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
(四)强调反宣传教育的作用 |
1.揭露敌人的恶行,彰显我党的优势 |
2.瓦解敌军的军心,增强我军的斗志 |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宣传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 |
(一)强调原则性 |
1.党性原则 |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
3.真实性原则 |
4.群众路线原则 |
(二)讲究战略性 |
1.辩证灵活,积极主动 |
2.深入敌部,探得军情 |
3.审时度势,坚决果断 |
(三)注重针对性 |
1.党员加强党性 |
2.军队听党指挥 |
3.团结人民群众 |
(四)方法多样性 |
1.通过学校教学进行宣传教育 |
2.借助新闻报刊进行宣传教育 |
3.利用组织活动进行宣传教育 |
4.通过启发方式进行宣传教育 |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宣传教育思想的经验与启示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宣传教育思想的经验 |
1.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全党全军 |
2.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教育 |
3.重视团结人民群众的力量 |
4.科学合理地区分宣传教育的对象 |
5.强调宣传教育方式的多样性 |
6.注重宣传教育的对外合作与交流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宣传教育思想的启示 |
1.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
2.必须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3.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 |
4.宣传教育的对象要有针对性合理性 |
5.灵活运用新媒体宣传教育工具 |
6.结合国内外环境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留法勤工俭学先进分子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能够在留法青年中传播的原因 |
第一节 内因:“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 |
第二节 外因:法国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 |
第二章 留法勤工俭学先进分子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途径 |
第一节 先锋个体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 |
一、蔡和森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纵向研究 |
二、周恩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横向比较 |
第二节 进步团体从感性到理性的质变 |
一、“蒙达尼派”:在勤工中转变思想 |
二、勤工派:在挫折中及时觉悟 |
第三章 留法勤工俭学先进分子对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
第一节 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向中国传播的欧洲路径 |
一、旅欧中国共产主义党团组织成立前的个体贡献 |
二、旅欧中国共产主义党团组织成立后的集体行动 |
第二节 开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结合的探索 |
一、学习苏俄,寻找中国革命的阶级力量 |
二、注重团结,开展革命统一战线的建设与宣传工作 |
三、耕耘《赤光》,全面阐释中国革命的方法 |
第四章 留法勤工俭学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探索 |
第一节 辨明矛盾,强化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意识 |
第二节 实事求是,领导组织爱国主义统一战线 |
第三节 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践高潮 |
第五章 留法勤工俭学先进分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中的困难 |
第一节 法帝国主义的政治打压和舆论冲击 |
一、法国政府的极力打压 |
二、法国舆论的极限施压 |
第二节 华人敌对势力对进步分子的仇视与打击 |
一、中国封建官僚对进步分子的敌视与打压 |
二、中国青年党人对统一战线的攻讦与破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周恩来家教家风的特点及其时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理由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理由 |
二、学界研究综述 |
(一) 国内研究历史与成就 |
(二) 国外研究历史与成就 |
(三)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综合分析 |
(二)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
(三)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 |
五、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
(一) 创新之处 |
(二) 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周恩来家教家风的渊源 |
一、和以养正的家庭教育 |
(一) 融洽的家庭氛围涵养了周恩来的人格 |
(二) 严格的家庭教育培养了周恩来的学识 |
(三) 优良的家风家训提升了周恩来的品德 |
二、多元互补的文化浸润 |
(一) 传统思想涵育了周恩来的道德修养 |
(二) 绍兴文化影响了周恩来的处世之道 |
(三) 南开求学塑造了周恩来“允公允能”的精神 |
(四) 旅欧留学坚定了周恩来的革命信仰 |
三、中国革命的实践升华 |
(一) 逶迤长征路铸就了周恩来的刚毅品性 |
(二) 艰难延安岁月锤炼了周恩来的高贵品质 |
(三) 革命中的别离磨砺了周恩来的家国情怀 |
第二章 周恩来家教家风的核心内容 |
一、“周正”家风奠气度之基 |
(一) 视野之“周” |
(二) 德行之“正” |
二、“和柔”家风呈处世之智 |
(一) 处事之“和” |
(二) 待人之“柔” |
三、“刚毅”家风显意志之坚 |
(一) 执纪之“刚” |
(二) 临危之“毅” |
四、“包容”家风展胸怀之广 |
(一) 宏微之“包” |
(二) 宠辱之“容” |
第三章 周恩来家教家风的特点 |
一、引领特点:“和” |
(一) 和融各族 |
(二) 和荣万家 |
(三) 和平四方 |
二、主体特点:“正” |
(一) 为人之正 |
(二) 立世之正 |
(三) 治家之正 |
三、核心特点:“忠” |
(一) 忠于家庭 |
(二) 忠于人民 |
(三) 忠于信仰 |
第四章 周恩来家教家风的时代价值与启示 |
一、周恩来家教家风的时代价值 |
(一) 立德树人,以德铸魂 |
(二)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三) 胸怀天下,行稳致远 |
二、周恩来家教家风的现实启示 |
(一) 言传身教:对新时代家教家风建设的启示 |
(二) 无私无我:对新时代领导干部家庭教育的启示 |
(三) 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启示 |
(四) 继往开来: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红色家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述评 |
(一) 国内研究综述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论文拟创新之处 |
(一) 系统总结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红色家风特点 |
(二) 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加强传承路径研究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红色家风的形成背景 |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红色家风形成的社会背景 |
(一) 新旧交替时代环境的现实孕育 |
(二) 长期献身革命活动的实践经历 |
二、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红色家风形成的文化背景 |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 |
(二) 各具特色地域文化的独特影响 |
(三) 革命年代先进文化的哺育滋养 |
(四) 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的根本确立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红色家风的理家原则 |
一、严慈相济、以身作则的教育理念 |
(一) 爱子心切,舐犊情深 |
(二) 严格要求,恩威并施 |
(三) 以身作则,身正示范 |
二、孝悌齐家、和睦团圆的族属情怀 |
(一) 夫妻志同,相濡以沫 |
(二) 睦族乡邻,敬长尊祖 |
(三) 爱无差等,和谐团结 |
三、艰苦朴素、清白坦荡的生活作风 |
(一) 朴实无华,勤俭持家 |
(二) 吃苦耐劳,自力更生 |
(三) 不搞特权,严管亲属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红色家风的立人之道 |
一、仁爱为本、持节守正的为人风范 |
(一) 与人为善,济弱扶倾 |
(二) 舍身忘家,无私奉献 |
(三) 严于律己,克己慎行 |
二、坦诚相交、淡泊名利的处世原则 |
(一) 平易近人,宽宏大量 |
(二) 团结向善,肝胆相照 |
(三) 不慕功名、低调处世 |
三、积极向上、全面发展的奋斗精神 |
(一) 吃苦求知,振兴中华 |
(二) 乐观坚韧,永不气馁 |
(三) 身体为本,全面发展 |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红色家风的家国情怀 |
一、理想至上、献身革命的崇高目标 |
(一) 坚定信念,忠诚于党 |
(二) 顾全大局,集体为先 |
(三) 兼济天下,求索大同 |
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 |
(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二) 无私奉献,鞠躬尽瘁 |
(三) 以民为本,群众路线 |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红色家风的当代价值与传承路径 |
一、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红色家风的当代价值 |
(一) 凝聚道德文明新力量 |
(二) 加强个人修养新要求 |
(三) 树立家庭文明新风尚 |
(四) 严格党员干部新作风 |
二、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红色家风的传承路径 |
(一) 深入挖掘红色家风文化资源 |
(二) 进一步利用新媒体加强宣传 |
(三) 大力发展红色家风文化产业 |
(四) 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 |
(五) 健全红色家风传承的机制保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价值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相关研究评述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历史与逻辑统一法 |
四、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内容 |
(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总体状况和历史要求 |
(一)周恩来总结抗日战争胜利前统一战线工作的得失 |
(二)全国人民要求建立和平、民主、团结的国家 |
(三)慎重考虑参加重庆谈判 |
二、夯实国内对中国共产党方针政策的认同 |
(一)向各界人士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和平主张 |
(二)揭露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 |
(三)力促国统区中各民主党派、部分关键人士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 |
(四)用统一战线政策进一步获得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 |
三、铸就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条件 |
(一)在战场上创造政治协商的有利条件 |
(二)推动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建立新中国的时代号角 |
第二章 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一、团结制止内战的统一战线力量 |
(一)用谋和平的事实唤醒人民大众 |
(二)以谈判方式制止内战 |
(三)旧政协成为周恩来阻止内战的阵地 |
二、开辟和发展第二战场 |
(一)制定第二战场的方针 |
(二)关心并保护各界民主人士 |
(三)争取国民党爱国将领加入统一战线 |
(四)积极组织农民武装斗争 |
三、推动统一战线组织制度化 |
(一)安排民主人士到解放区 |
(二)筹划和制定政协方案 |
(三)筹备会成立并主持筹备会的各次会议 |
(四)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召开 |
第三章 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的艺术 |
一、统战工作方法的多样性 |
(一)理论学习与实际相统一 |
(二)原则性和策略性相统一 |
(三)以身作则与教育大众相统一 |
二、广泛性和重点性相结合 |
(一)坚持求同与存异的统一 |
(二)联合的对象要有重点 |
(三)强调人民民主性 |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 |
一、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的历史地位 |
(一)推动中国革命发展 |
(二)丰富和发展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策略 |
(三)团结和壮大解放战争的武装力量 |
二、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的当代价值 |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地位 |
(二)发挥各民主党派和进步力量在历史交汇期中的作用 |
(三)推动统一战线工作为新时代的目标和任务服务 |
(四)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
(五)发挥人民政协的组织协调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7)曾希圣军事情报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评价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预期创新点 |
1.5.1 研究的重点、难点 |
1.5.2 研究的预期创新点 |
第二章 在中央苏区的电讯情报活动 |
2.1 历史背景及曾希圣简介 |
2.2 开创红军破译敌人密码先河 |
2.2.1 赣州战役:无线电侦察面临困境 |
2.2.2 迎难而上,攻克破译难关 |
2.3 反“围剿”中建功勋 |
2.3.1 左倾冒险主义使红军面临险境 |
2.3.2 关键情报使红军恢复战役主动权 |
2.3.3 破获重要情报,打破敌之“围剿” |
第三章 红军长征中的电讯情报活动 |
3.1 转兵贵州建大功 |
3.1.1 湘黔边界:红军面临生死关头 |
3.1.2 通道转兵:关键情报挽救红军 |
3.2 四渡赤水立奇功 |
3.2.1 一渡赤水:放弃渡江西进,掉头脱离死地 |
3.2.2 二渡赤水掌握主动,洞悉敌情再取遵义 |
3.2.3 探知新场陷阱,三渡赤水调敌北上 |
3.2.4 四渡赤水突破封锁,敌情了然大胆穿插 |
3.3 北上甘陕再建功 |
3.3.1 保障长征顺利会师 |
3.3.2 跟随党中央北上 |
第四章 长征之后的军事情报工作 |
4.1 为巩固西北革命大本营做好情报保障 |
4.2 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提供情报支持 |
4.3 在重庆开辟新战线 |
4.3.1 前往中共中央南方局 |
4.3.2 将情报工作打进军统特务机关 |
第五章 曾希圣军事情报工作的特点和原则 |
5.1 曾希圣军事情报工作的特点 |
5.1.1 始终坚持忘我工作,努力发挥集体力量 |
5.1.2 开办训练班,重视情报人员素质的提高 |
5.2 曾希圣军事情报工作的原则 |
5.2.1 坚持党对情报工作绝对领导的原则 |
5.2.2 坚持通信保密原则 |
第六章 曾希圣军事情报工作的历史贡献 |
6.1 为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奠定了情报基础 |
6.1.1 为长征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提供了保证 |
6.1.2 为长征实现战场的机动灵活创造了条件 |
6.2 组织二局实现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 |
6.2.1 创办日文训练班,为转入对日侦察奠定了专业人才基础 |
6.2.2 组建军委二局四科,对日无线电侦察有了专设机构 |
6.2.3 培养接班人,二局对日作战有了新的主心骨 |
第七章 曾希圣军事情报工作的时代启示 |
7.1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夯实我军战斗力的精神之源 |
7.2 不断追踪利用新技术,开拓“信息制胜”新领域 |
7.3 充分重视人的主导作用,加强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8)中共中央南方局统一战线工作及启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1.关于南方局的研究 |
2.关于南方局统一战线工作研究 |
3.关于南方局历史地位与贡献研究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创新点 |
2.不足之处 |
一、中共中央南方局概况 |
(一)中共中央南方局成立的背景 |
1.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为南方局产生提供契机 |
2.长江局发展历程为南方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二)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成立与发展 |
1.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成立 |
2.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发展 |
(三)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历史使命与工作职能 |
1.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历史使命 |
2.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工作职能 |
二、中共中央南方局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内容 |
(一)坚定维护国共合作政治局面 |
1.联络配合与国民党的军事工作 |
2.抵制国民党溶共计划 |
3.击退国民党反共高潮 |
(二)团结联络中间党派 |
1.支持中间党派建立政党 |
2.善意批评建议中间党派 |
3.关怀帮助中间党派 |
(三)对其他阶级和势力开展多维度统战工作 |
1.开展工商界统战工作 |
2.开展地方实力派统战工作 |
3.开展海外侨胞统战工作 |
三、中共中央南方局统一战线工作的特点 |
(一)公开合法统战与秘密隐蔽统战相结合 |
1.妇委统战领域 |
2.军事统战领域 |
3.外事统战领域 |
(二)积极争做各阶级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 |
1.争做国民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 |
2.争做民族资本家的统战工作 |
3.争做海外侨领的统战工作 |
(三)统战手段方法灵活多样 |
1.“文字”与“文艺”相结合的灵活宣传方式 |
2.灵活运用不同矛盾团结统战对象 |
3.实行“三勤、三化”灵活统战方式 |
四、中共中央南方局统一战线工作的启示 |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1.坚持和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 |
2.坚持与发展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二)高举统一战线爱国旗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1.新时代充分重视统一战线工作重要地位 |
2.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伟大“中国梦” |
(三)加强新时代统战干部队伍建设 |
1.统战干部应加强历史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
2.统战干部应坚持群众路线,广交朋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桂林抗战文化史》(节选)英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Part One Introduction |
1.1 Source Text of Translation |
1.2 Significance and Objectives of Translation |
1.3 Structure of Report |
Part Two Task Description |
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s |
2.2 While-Translation Practice |
2.3 Post-Translation Revision |
Part Three Skopos Theory |
Part Four Case Analysis |
4.1 Translation at the Lexical Level |
4.1.1 Translation of Progressive Historical Words |
4.1.2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e-Loaded Words |
4.2 Translation at the Syntactic Level |
4.2.1 Translation of Non-subject Sentences |
4.2.2 Translation of Multi-predicate Structures |
4.3 Translation at the Discourse Level |
Part Five Conclusion |
5.1Gains |
5.2 Limita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x:the Source Text and the Translated Text |
Publications during the Postgraduate Program |
Acknowledgements |
(10)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点 |
第二章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及背景 |
一、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 |
(二)列宁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 |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思想 |
二、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形成的背景 |
(一)抗日战争前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
(二)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政策和口号的变化 |
(三)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经验及教训 |
(四)抗日战争初期战场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
(五)周恩来个人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认识 |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的内容与实践 |
一、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一)统一战线的阶段划分及策略 |
(二)统一战线中“干革命人越多越好”思想 |
(三)统一战线中“左”右都会翻跟头思想 |
(四)统一战线要画“最大的圈子”思想 |
(五)统一战线“先定合力点再发挥能动性”思想 |
二、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的实践 |
(一)开展对蒋介石个人的统一战线工作及五次谈判 |
(二)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三)争取民主党派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四)对国内其他各种抗日力量的统一战线工作 |
(五)加强统一战线思想宣传争取国际舆论支持 |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的历史意义及当代启示 |
一、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的历史意义 |
(一)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 |
(二)为人民政协的成立和统一战线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
(三)对新时期建立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具有指导意义 |
二、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的当代启示 |
(一)必须充分认识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 |
(二)统战工作中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
(三)应避免“左”和右两种错误倾向 |
(四)“求同存异”原则对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经验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周恩来对保密工作的特殊贡献(论文参考文献)
- [1]周恩来读书观研究[D]. 李鸽. 山西大学, 2021(12)
-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宣传教育思想研究[D]. 刘基琴.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3]留法勤工俭学先进分子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 张世甲.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3)
- [4]周恩来家教家风的特点及其时代价值研究[D]. 孙媛媛. 山东大学, 2020(10)
- [5]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红色家风研究[D]. 张润琪. 山东大学, 2020(10)
- [6]解放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研究[D]. 邵正义.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曾希圣军事情报工作研究[D]. 张国庆. 天津商业大学, 2020(12)
- [8]中共中央南方局统一战线工作及启示研究[D]. 尹立楠.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9]《桂林抗战文化史》(节选)英译实践报告[D]. 符馨文.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10]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研究[D]. 孙壬鹏.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