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流动人口儿童疫苗接种工作的体会

做好流动人口儿童疫苗接种工作的体会

一、做好流动人口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江文超[1](2020)在《上海市流动人口健康服务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开幕讲话中进一步强调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而上海市作为我国第一大流动人口主要集聚区,流动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0%,但是流动人口健康服务问题突出,存在供需不匹配、服务不够便捷、可及性亟待提高等问题。“健康上海2030”规划纲要也强调要立足于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推进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外来流动人员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因此完善流动人口的健康服务体系,对流动人口自身发展、国民健康进步具有重大作用,对于实现健康中国、健康上海至关重要。流动人口的健康发展问题,不仅关系到流动人口自身生存发展、社会参与及其家庭幸福,而且是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行动的关键环节。而且人口流动长期化趋势增强、流动的家庭化趋势增加对当前上海市健康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通过聚焦在分析当前流动人口健康服务质量问题,构建流动人口健康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识别出影响上海市流动人口健康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关键路径,为改善上海市流动人口健康服务质量提出相关的决策参考,从而提高流动人口的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从健康社会决定因素论、供求理论以及需求层次理论出发,通过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心理健康以及体育健身四个维度入手,结合上海市相关健康服务政策,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上海市流动人口健康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共发放484份调查问卷,对上海市流动人口健康服务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析。采用SPSS23.0软件以影响因素差异比较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因素影响程度和影响趋势。通过借鉴国内外流动人口健康服务经验和做法,获得相关启示,进一步提出了如何有针对性的完善上海市流动人口健康服务的措施和建议。通过实证分析计算出上海市流动人口健康服务质量最终得分为3.67分,总体情况良好。根据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对不同年龄段的流动人口需要侧重不同健康服务以满足需求,提高生活水平更有利于流动人口享受健康服务,健康教育能够改善流动人口自我健康能力,对郊区进行健康资源的平衡更有利于流动人口享受服务,促进流动人口健康水平有助于提升健康服务质量。最后,从启示中提出了完善针对流动人口医疗保障制度和服务模式,全方位全周期信息化管理流动人口健康状况、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范围和专业化程度、确保体育健身服务的供给等对策。

吕海韵,曾鸿,黄喜明,黄宇迪,温彩银,陈志桓[2](2019)在《佛山市南海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模式现况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评价流动儿童免疫规划多部门合作试点运行状况,为继续提高流动儿童发现率,提升其免疫规划工作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流动儿童免疫规划促进项目中,佛山市南海区建立起流动儿童发现及转介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将311名基层防保人员和342名村级流动人口管理人员分为两组进行调查,应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调查数据,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5.0%的防保人员从事预防接种工作,超过50.0%的人员同时兼做其他岗位工作;83.8%的防保人员利用手机短信,多半人通过下乡查漏、给居委会发通知、根据居委会提供的流动儿童名单等措施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据外来儿童登记簿和计生部门提供出生儿童资料发现流动儿童,两组的认可度不同(P<0.05)。38.0%的人员反映流动儿童越来越少,76.8%的防保人员和56.8%的流动人口管理者人认为家长不配合(P<0.01)。两组都有近60.0%人员认为其他工作太多,难以兼顾这项工作(P>0.05),普遍认为提高奖励、合理分配奖励金和简化流程是提高流动儿童发现率的有效措施。结论在项目实施阶段建立的流动儿童发现及转介机制可有效地发现流动儿童,提高其免疫规划接种率,有必要争取资金推广实施,确保该机制的长期、可持续运行。

陈俊良[3](2019)在《深圳市宝安区流动人口麻疹发病危险因素及部分健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针对深圳市宝安区流动人口麻疹发病的影响因素开展调查,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控制麻疹疾病的方案提供依据。同时对深圳市宝安区部分流动人口健康人群麻疹的抗体水平情况进行研究,为麻疹的防控提供科学的预警信息。研究方法流动人口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按7月龄及以下、8月龄到14岁、15岁及以上年龄组从2014年2018年深圳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中的宝安区流动人口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抽取198例;采用1:2配对的方法,根据年龄、性别进行个体配对,选取对应的对照,由调查员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流动人口部分健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研究:采用现况研究设计,以在医院和预防保健所进行健康体检并在宝安区居住六个月以上的非深圳户籍人口为研究对象,在征得调查对象同意后,对调查对象釆集静脉血3ml,并由调查员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对采集到的血液样本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计算麻疹IgG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定性变量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定量变量的分析要对抗体浓度进行对数转换,通过方差齐性检验决定使用秩和检验或t检验。流动人口的定义为:非深圳户籍,且在现居地居住时间达6个月以上。研究结果1.流动人口麻疹发病危险因素:在7月龄及以下婴儿中,721日内就诊史(OR=4.89,95%CI:1.9212.47,P=0.001)和发热出疹病人接触史(OR=8.98,95%CI:3.6422.12,P<0.001)为危险因素,而怀孕周期为3740周(OR=0.09,95%CI:0.020.46,P=0.004)为保护因素。在8月龄14岁人群中,721日内就诊史(OR=20.20,95%CI:3.53116.00,P=0.001)、发热出疹病人接触史(OR=76.00,95%CI:8.15709.20,P<0.001)和居室潮湿(OR=72.10,95%CI:1.94268.00,P=0.020)为危险因素,而麻疹疫苗接种史(OR=0.06,95%CI:0.010.60,P=0.028)和母亲文化程度高(OR=0.20,95%CI:0.050.76,P=0.019)为保护因素。在15岁及以上人群中,721日内就诊史(OR=6.37,95%CI:2.6515.29,P<0.001)、721日内到人员密集场所(OR=4.45,95%CI:1.5912.41,P=0.004)和居室潮湿(OR=28.14,95%CI:4.83164.10,P<0.001)为危险因素,而居室通风(OR=0.32,95%CI:0.110.91,P=0.032)为保护因素。2.部分流动人口健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此次共检测1560人,阳性率92.82%。抗体几何平均浓度为694.41mIU/ml。免疫状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幼托儿童(OR=0.17,95%CI:0.050.54,P=0.002)麻疹IgG抗体阳性率相对较高,年龄为1624岁(OR=8.14,95%CI:5.0210.30,P=0.031)的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715岁儿童高浓度麻疹抗体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8≤9月龄接种首针麻疹疫苗不利于高浓度麻疹IgG抗体的形成(OR=4.80,95%CI:1.6011.40,P=0.012);1315岁年龄段不利于高浓度麻疹IgG抗体的维持(OR=6.40,95%CI:3.5011.80,P=0.016)。结论1.流动人口7月龄及以下婴儿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为721日内就诊史和发热、出疹病人接触史,而保护因素为怀孕周期为3740周;流动人口8月龄14岁人群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为721日内就诊史、发热、出疹病人接触史和居室潮湿,而保护因素为母亲文化程度高;流动人口15岁及以上人群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为721日内就诊史、721日内到人员密集场所和居室潮湿,而保护因素为居室通风。2.流动人口部分健康人群中,幼托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相对较高,年龄为1624岁的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8≤9月龄接种首针麻疹疫苗不利于高浓度麻疹IgG抗体的形成。

吴友维[4](2019)在《云南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并建立适用于评价云南省CIIS报告质量的指标体系,为科学客观评价CIIS报告质量提供依据,为提高报告质量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确定评价体系建立原则,形成备选指标库;评价体系基本框架通过专家访谈法初步建立;根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结果,构建云南省CIIS报告质量评价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及组合权重;运用数理统计学法检验评价体系的信度和效度。[结果]1、制定评价体系构建原则分别为:科学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定量与定性结合、动态性。2、评价体系的初步框架为: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3、经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专家积极系数均大于0.95,权威系数均高于0.7,协调系数W均大于0.4。4、建立的云南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报告质量评价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12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基本信息完整率、接种信息完整率、儿童个案上报率、接种单位上传率、个案上传成功率、接种单位上传及时率、个案上传及时率、重卡率、信息抽样符合率、基本信息修改率、接种信息修改率、估算空卡率;26个三级指标分别为:基本信息完整率≥90%、基本信息完整率<90%、接种信息完整率≥90%、接种信息完整率<90%、儿童个案上报率≥90%、儿童个案上报率<90%、接种单位上传率≥90%、接种单位上传率<90%、个案上传成功率≥90%、个案上传成功率<90%、接种单位上传及时率≥50%、个案上传及时率≥50%、个案上传及时率<50%、无重卡、重卡率≤1‰、重卡率>1‰、信息抽样符合率≥90%、信息抽样符合率<90%、基本信息修改率≤10%、基本信息修改率>10%、接种信息修改率≤5%、接种信息修改率>5%、无空卡、空卡率≤10%、空卡率>10%。5、三个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297、0.164、0.539,且所有判断矩阵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6、评价体系的信度检验结果良好,克朗巴赫系数α=0.624,结构效度检验共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70%,且三个公因子评价领域与体系三个一级指标内容较相符。7、评价体系应用结果,2018年云南省CIIS报告质量明显高于2016年、201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5、0.013),2018年云南省CIIS报告的基本信息完整率、接种信息完整率、重卡率报告质量高于于2016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2、0.025、0.038),应用结果与实际工作情况相符。[结论]本研究按照科学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定量与定性结合、动态性的原则,建立了云南省CIIS报告质量评价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26个三级指标,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及组合权重;评价体系通过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克朗巴赫系数α=0.624,结构效度检验共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70%,评价体系可信、有效;2018年云南省CIIS报告质量高于2016年、2017年;2018年云南省CIIS报告的基本信息完整率、接种信息完整率、重卡率报告质量明显好于2016年。

王璀[5](2019)在《常州市武进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文中认为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流动人口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理应共享发展成果,同等享受公共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公共服务内容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模式,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近年来,武进区积极探索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健全和规范全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同时,从理性认识和实践的层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为完善各项工作措施,更加科学、合理、有序地做好全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创造条件。本文以武进区为例,从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实现途径研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在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研判的基础上,结合区情实际,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文章主体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武进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的现实情况:一是构建了基本公共服务管理体制,二是构建了优质均等的服务体系,三是确立了双向共管的协作机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服务模式。第二部分主要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存在的问及原因:一是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之间的均等化服务不均衡,二是流动人口之间的均等化服务不均衡,三是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之间不均衡,四是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率低;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均等化服务的理念有待深化、均等化服务的保障措施不够完善、均等化的合力有待增强、均等化服务的内容还不够充分、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不高。第三部分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实现武进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一是着力提高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的认识,二是完善相关保障措施,三是汇聚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工作合力,四是完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五是增强流动人口对公共服务的认同感。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6](2018)在《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口市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办法(2018年9月修订)》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府办[2018]222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海口市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办法(2018年9月修订)》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2018年9月11日海口市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办法(2018年9月修订)第一条为加强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的服务和管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护流动人口适龄儿童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

王霞[7](2018)在《流动人口儿童预防接种服务状况及影响因素探究》文中指出目的探究流动人口儿童预防接种服务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从我市2015年2月—2017年2月的252例流动人口中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全面的调查,重点分析其免疫接种情况。结果流动人口儿童的总预防接种率低于国家单苗接种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民族、地区分布、家庭收入以及家庭子女教是影响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因素;儿童未进行预防接种的原因有:不知道预防接种、认为预防接种没必要、流动性较大以及经济原因,其中不知道预防接种是最主要的原因。结论我市流动人口儿童的预防接种情况相对较低,影响流动儿童接种最主要的因素是地区分布,需引起重视。

单成蔚[8](2017)在《歧视知觉的社会建构 ——基于深圳市荔枝学校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考察》文中提出受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影响,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乡-城流动人口。随城镇化的一路高歌猛进,乡-城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其人员构成也由早期单一流动模式逐渐过渡到“家庭化”流动模式。作为这类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数量也随之持续快速增长。这一群体以其巨大的人口数量和相异于上一辈的鲜明特征,得到社会和学界的长期高度关注,如何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镇健康生活、学习、生长渐次成为社会科学研究者重点关注的话题。受城乡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生活方式与习性、价值观念差异的影响及制度、政策方面的限制,这些农民工随迁子女在生活、学习、社交等方面的发展资源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遭遇部分作为优势群体的城镇个体与群体在不同方面的歧视与偏见,这不利于数量庞大的农民工随迁子女个体与群体的身心健康成长,进而影响我国城乡社会的良性发展循环及社会的安定团结。本研究择取深圳市一所学校——荔枝学校作为考察地点,以混合研究方法分别选择七年级6个班,八年级3个班共360名农民工随迁子女进行问卷调查;对七、八、九三个年级的27名农民工随迁子女进行了参与式观察及半结构式深度访谈,细致探究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遭遇歧视知觉的问题。研究主要尝试回答几个问题:1.农民工随迁子女是否存在歧视知觉?若存在,程度如何?针对这一问题主要通过对所收集到的两个年级的农民工随迁子女问卷进行分析,得出,有71.2%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存在歧视知觉,但总体歧视水平很低;分类维度下的歧视知觉水平也很低;类型不同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歧视知觉存在差异;不同支持主体的支持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歧视知觉存在显着的负向影响,但在分类维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2.歧视知觉对农民工随迁子女造成了何种影响?借鉴已有文献以及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访谈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歧视知觉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心理、幸福感、生活交往和学业成就这四方面产生了消极影响。3.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歧视知觉是由哪些场域所建构的?主要依托社会学中社会融合理论与社会认同理论对此问题进行探究,着重从个体社会心理的角度考察面对城市的优势在场,农民工随迁子女受前置性条件——国家制度与政策的限制,受家庭弱势地位,学校再社会化,社区距离等方面的影响,建构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歧视知觉。4.如何消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歧视知觉?基于歧视知觉建构的不同场域与不同层次内容,针对性的从各场域不同维度出发,尝试性的提出从国家的制度与政策、家庭的亲情与文化、学校与教师、社会的舆论与公益机构等方面系统性的干预与消解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歧视知觉,以期为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更好地适应、融入城市的生活与学习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关绮华[9](2017)在《佛山市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47亿人,其中包含着大量流动儿童。由于流动儿童长期处于流动状态,家庭卫生意识薄弱,疫苗接种率相对偏低等情况,给城市儿童群体健康免疫屏障带来了新的冲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传染病发病流行的隐患。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服务(以下简称“儿童查验证服务”)是借助儿童办理入托、入学的契机,及时发现疫苗缺漏接种的儿童,并督促及时进行疫苗补种的服务,旨在提高儿童群体疫苗接种水平,建立高水平免疫屏障,降低儿童群体,乃至全人群传染病发生率,减少学校和托幼机构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机率。因此,促进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将有利于在各个地区、各类人群中建立高水平的免疫屏障,提升儿童群体健康水平。然而大量的流动儿童流入城市,使儿童查验证服务需求量显着增加,加之提供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学校、托幼机构内卫生专职工作人员严重紧缺,在应付日常的工作任务基础上,难以高质高效地为全体儿童人群提供儿童查验证服务。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借助信息化建设促进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将是未来的主流方向。在我国,尚无建立一套统一的儿童查验证服务系统,这使得难以实现跨地区提供儿童查验证服务,难以真实反映儿童群体疫苗接种情况,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水平较低带来的传染病流行隐患依然存在。研究如何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儿童查验证服务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儿童传染病发病和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暴发疫情的特征为切入点,分析我国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现状,以佛山市为例子,剖析佛山市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对信息化建设推动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成效进行数据分析,提出借助信息化建设促进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当前儿童查验证服务存在地域、人群间均等化程度不均衡的情况,也是造成儿童传染病发病、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呈现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差异。通过详细分析佛山市儿童查验证服务的均等化现状,从儿童查验证服务供求现状、服务质量和效率等角度出发,结合佛山市信息化建设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提出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以国家集中信息管理为基础,设计出一套符合国家国情的儿童查验证服务系统,整合优化现有部分地区已开发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系统保障措施,以实现信息共享,跨地区查验的功能,通过分地区分步骤实施的方式,借助信息化建设促进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

朱秋艳[10](2017)在《云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危险因素及防控现状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云南省乙脑流行趋势及三间分布规律,探讨乙脑发病危险因素及高危人群;初步评估乙脑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薄弱环节,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收集云南省2007~2016年的乙脑疫情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乙脑流行病学特征,采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及相关图表的制作,采用Epi Info 3.5软件进行地图制作;2.对2016年我省研究现场报告的乙脑确诊病例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每例病例按同社区、±5岁匹配4名对照,以统一设计的调查表,通过现场调查的方法调查并回收调查问卷,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的录入及核查,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病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3.2016年研究现场报告的乙脑病例所在村/社区均开展乙脑防控现状调查,每个村/社区随机抽取≥10名10岁以下儿童做接种率调查,其监护人做乙脑知识知晓率调查,负责该辖区的村级预防接种医生开展乙脑知识掌握情况及健康教育开展情况调查。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及核查,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率、构成比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 2007~2016年云南省报告乙脑病例3032例,年均发病率0.66/10万,死亡157例,年均死亡率0.03/10万,病死率为5.18%,乙脑发病率呈波动性下降。病例集中分布在云、贵、川交界处的昭通市,及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德宏州、版纳州、红河州、文山州和普洱市;病例全年散发,7523%的病例集中在27~37周(6~9月),呈现“多峰现象”,峰度逐年趋于平缓;男女性别比为1.46,历年来男性发病数均高于女性;历年发病均以15岁以下人群为主,随着年份的增加,<15岁人群构成比有所下降,发病率以2~8岁年龄组人群较高,成人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病例以散居儿童、学生及农民为主,农民发病占比有所增加。2.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累计纳入16个因素,固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知道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乙脑(OR=0.49)、接种乙脑疫苗(OR=0.26)是乙脑发病的保护因素,流动人口(OR=2.34)、有蚊子叮咬史(OR=2.52)是乙脑发病的危险因素;筛选出≥18岁人群进行乙脑发病危险因素分析,固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家里或房屋周围有盛脏水的容器(OR=2.60)是乙脑发病的危险因素。3. ≥2岁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为89.83%,全程接种率为71.54%,严格按照国家推荐免疫规划程序时间间隔完成乙脑疫苗两剂次接种率为51.00%。疫苗漏种率为10.16%,以“10岁~”、流动儿童以及哈尼族儿童较高,红河州、版纳州、昭通市漏种率较高;首针及时率为65.85%,以昆明市(89.04%)、普洱市(73.77%)较高,首针漏种率为10.98%,以红河州(24.39%)、版纳州(17.31%)较高,第二针漏种率为27.44%,以红河州(70.73%)、版纳州(40.38%)较高。户籍、职业是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的影响因素。4.监护人乙脑知晓率为15.34%,以昆明市(30.05%)最高,红河州(0.00%)最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民族、文化程度、收入是知晓率的影响因素;对乙脑知识知晓的监护人使用灭蚊剂和蚊帐等防蚊措施、为儿童接种疫苗以及主动了解疫苗等情况均高于不知晓的人群;儿童监护人获取知识的途径依次是医生(61.59%)、亲友(24.13%)、电视(20.63%)、网络(10.79%)等,少数民族、小学及以下学历、农民及经济状况在平均水平以下的人群以医生告知为主;对知识来源信任度排行依次是医生、电视、宣传册、亲友、手机短信、广播、网络、报纸。居民对当地村医的满意度为84.98%,信任度为89.98%。5.调查村级预防接种人员68名,64.71%无职称,72.06%为中专及以下学历。知晓率为75.00%,以“乙脑减毒活疫苗的接种时间”知晓率最高,以“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乙脑传染源”的知晓率较低,≥15年工作年限的村医知晓率偏低;97.06%的村医认为有必要针对乙脑进行宣传教育。过去一年内,16.18%的村医开展≥3次乙脑及相关宣传,宣传方式为发放宣传册,张贴海报和上门宣传,大部分村医认为当地宣传的次数、力度、深度及广度均有所欠缺;过去1年内,29.41%的村医未收到任何宣传资料,88.24%的村医接受乙脑相关培训为0~2次,除培训外,村医知识来源主要为书籍和临床医生告知。[结论]云南省乙脑防控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乙脑发病率显着下降。病例分布具有时间聚集性和空间聚集性,成人发病、农民发病有上升的趋势,相关医疗机构应于流行季节前落实乙脑高发州市各项乙脑防控工作,鼓励成人尤其是农村人群接种乙脑疫苗。流动人口、有蚊子叮咬史、家里或房屋周围有盛脏水的容器是乙脑发病的高危因素,接种疫苗、开展健康教育是乙脑发病的干预措施。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落实查漏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同时积极开展乙脑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乙脑严重性的认识,改善人居环境的卫生,使用灭蚊剂、纱窗等防蚊灭蚊措施。我省乙脑高发地区存在免疫空白,且接种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超生及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是疫苗接种的薄弱人群,红河州、版纳州、昭通市是疫苗接种的薄弱地区;高发地区村医对乙脑及乙脑疫苗知晓率不高,村医针对乙脑相关知识开展宣传教育的次数、力度、内容均有所欠缺,宣传形式过于单一;儿童监护人乙脑及乙脑疫苗知晓率偏低,尤其是少数民族、低学历及低收入人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流动人口、超生及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的管理,提高疫苗接种率,同时加强村级人力资源建设,完善乡村两级的考核及培训机制,保证宣传教育工作的落实,改善居民对乙脑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促使居民自觉参与乙脑的防控工作,有效预防、控制乙脑发病。

二、做好流动人口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做好流动人口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上海市流动人口健康服务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流动人口健康状况与配套服务政策
        1.3.2 流动人口健康服务研究现状
        1.3.3 流动人口健康服务质量评价及研究方法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研究的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流动人口的界定
        2.1.2 健康服务的界定
        2.1.3 流动人口健康服务的界定与内涵
    2.2 理论基础
        2.2.1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论
        2.2.2 供求理论
        2.2.3 需求层次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上海市流动人口健康服务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上海市流动人口现状分析
        3.1.1 流动人口的数量及地理分布
        3.1.2 流动人口结构变化及健康特点
        3.1.3 流动人口可享受的健康服务
    3.2 上海市流动人口健康服务存在问题
        3.2.1 上海市流动人口医疗卫生服务问题
        3.2.2 上海市流动人口健康管理服务问题
        3.2.3 上海市流动人口心理健康服务问题
        3.2.4 上海市流动人口体育健身服务问题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上海市流动人口健康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依据和思路
        4.1.1 构建指标体系的原则
        4.1.2 构建指标体系的依据
        4.1.3 构建指标体系的思路
    4.2 评价指标的选取
        4.2.1 医疗卫生服务
        4.2.2 健康管理服务
        4.2.3 心理健康服务
        4.2.4 体育健身服务
    4.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3.1 层次分析法的模型与步骤
        4.3.2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上海市流动人口健康服务质量评价实证分析
    5.1 上海市流动人口健康服务质量调查分析
        5.1.1 问卷设计及分析
        5.1.2 问卷的项目分析
        5.1.3 探索性因素分析
        5.1.4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5.2 上海市流动人口健康服务质量描述性统计
        5.2.1 上海市流动人口基本情况统计
        5.2.2 上海市流动人口家庭结构组成
        5.2.3 上海市流动人口生活水平状况
    5.3 上海市流动人口健康服务质量评价
        5.3.1 上海市流动人口健康服务质量总评
        5.3.2 上海市不同流动人口群体健康服务质量评价的比较
    5.4 实证结论
第六章 上海市流动人口健康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6.1 健康服务的差异比较
        6.1.1 基础变量差异比较
        6.1.2 家庭户籍差异比较
        6.1.3 生活水平差异比较
    6.2 健康服务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6.2.1 影响影子赋值,建立基本模型
        6.2.2 有序logistics回归分析
    6.3 结果与讨论
第七章 流动人口健康服务质量经验借鉴
    7.1 国内外流动人口健康服务质量经验借鉴
        7.1.1 香港流动居民的医疗服务
        7.1.2 厦门:“三师共管”制度下流动人口健康管理
        7.1.3 西班牙马德里“跨文化护理模式”关注移民心理健康
        7.1.4 美国波士顿大众体育战略
    7.2 国内外经验对提升上海市流动人口健康服务质量的启示
        7.2.1 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启示
        7.2.2 对健康管理服务的启示
        7.2.3 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启示
        7.2.4 对体育健身服务的启示
第八章 提升上海市流动人口健康服务质量的对策研究
    8.1 提升上海市流动人口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对策
        8.1.1 健全医疗保障制度,保障医疗服务需要
        8.1.2 完善医疗服务模式,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8.1.3 普及相关健康教育,增强卫生保健意识
    8.2 提升上海市流动人口健康管理服务质量的对策
        8.2.1 干预健康影响因素,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8.2.2 关注多层次人群需求,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
        8.2.3 提高家庭医生签约率,改善健康服务可及性
        8.2.4 推动健康管理信息化,整合健康服务一体化
    8.3 提升上海市流动人口心理健康服务质量的对策
        8.3.1 落实企业心理咨询机制,扩大心理健康服务范围
        8.3.2 增加政府各类专项投入,提高心理健康服务质量
        8.3.3 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增强心理健康服务水平
        8.3.4 建立流动人口心理健康档案,完善心理健康服务评价体系
    8.4 提升上海市流动人口体育健身服务质量的对策
        8.4.1 增强流动人口归属感,提升体育服务可及性
        8.4.2 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开放,提高流动人口健康水平
        8.4.3 加强体育健身服务信息化,确保供需双方沟通流畅性
        8.4.4 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培育扶植体育民间组织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上海市流动人口健康服务质量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2)佛山市南海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模式现况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南海区免疫规划相关防保中心人员基本情况
    2.2 防保人员从事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相关工作情况
    2.3 村级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人员及流动儿童免疫规划促进工作情况
    2.4 防保人员与流管人员对流动儿童免疫管理的认知比较
3 讨论
    3.1 一般情况
    3.2 人员队伍状况
    3.3 防保中心人员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主要问题
    3.4 防保人员与流管人员对本地区流动儿童免疫工作的认知

(3)深圳市宝安区流动人口麻疹发病危险因素及部分健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流动人口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研究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方法
        1.3 样本量计算
        1.4 麻疹病例的定义
        1.5 研究对象的选取
        1.5.1 病例的选取
        1.5.2 对照的选取
        1.6 调查既往病例和现症病人的方法
        1.6.1 对既往已经出院的麻疹病例的调查
        1.6.2 对现住院的麻疹病例的调查
    (二)部分流动人口健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研究
        2.1 研究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样本量计算
        2.4 调查对象
        2.5 ELISA检测方法
    (三)统计学分析
    (四)质量控制
        4.1 问卷编制
        4.2 调查员培训
        4.3 调查数据的核实
        4.4 数据录入
第二章 结果
    (一)流动人口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1.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1.2 流动人口7月龄及以下婴儿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1.3 流动人口8 月龄~14 岁人群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1.4 流动人口15 岁及以上人群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1.5 流动人口7月龄及以下婴儿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1.6 流动人口8 月龄~14 岁人群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1.7 流动人口15 岁及以上人群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二)部分流动人口健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研究
        2.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2.2 流动人口健康人群麻疹血清抗体水平分析
        2.2.1 不同年龄段的麻疹抗体水平比较
        2.2.2 不同性别的麻疹抗体水平比较
        2.2.3 不同职业的麻疹抗体水平比较
        2.2.4 不同麻疹患病史的麻疹抗体水平比较
        2.2.5 不同麻疹疫苗接种史的麻疹抗体水平比较
        2.3 流动人口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浓度分析
        2.3.1 不同年龄段的麻疹抗体浓度比较
        2.3.2 不同性别的麻疹抗体浓度比较
        2.3.3 不同职业的麻疹抗体浓度比较
        2.3.4 不同麻疹患病史的麻疹抗体浓度比较
        2.3.5 不同麻疹疫苗接种史的麻疹抗体浓度比较
        2.4 流动人口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 流动人口7~15 岁儿童高浓度麻疹抗体影响因素分析
        2.5.1 流动人口7~15 岁儿童高浓度麻疹抗体水平比较
        2.5.2 流动人口7~15 岁儿童高浓度麻疹抗体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深圳市宝安区流动人口麻疹发病危险因素
        3.1.1 流动人口7 月龄及以下婴儿麻疹发病危险因素
        3.1.2 流动人口8 月龄到14 岁人群麻疹发病危险因素
        3.1.3 流动人口15 岁及以上人群麻疹发病危险因素
    3.2 深圳市宝安区部分流动人口健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研究
    3.3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3.3.1 创新之处
        3.3.2 不足之处
第四章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云南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概述
    1.2 CIIS报告质量评价体系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内容、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内容一: 拟定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和基本框架
    3.2 研究内容二: 构建云南省CIIS报告质量评价体系
    3.3 研究内容三: 检验评价体系的信度和效度
    3.4 研究内容四: 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
4 资料收集与统计分析
    4.1 资料来源
    4.2 统计分析
5 技术路线
6 质量控制
    6.1 前期准备及设计阶段
    6.2 实施阶段
    6.3 数据收集及录入
7 结果与分析
    7.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及初步框架
    7.2 建立评价体系
    7.3 信度和效度检验
    7.4 评价体系应用研究
8 讨论
    8.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及体系框架的设定
    8.2 评价体系的确定
    8.3 评价体系的应用
9 本研究局限性和创新
    9.1 研究的局限性
    9.2 研究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常州市武进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
        1.3.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研究
        1.3.2 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流动人口
        2.1.2 公共服务
        2.1.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2.2 相关理论及政策
        2.2.1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理论
        2.2.2 人口流动的相关理论
        2.2.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
3 武进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现状
    3.1 武进区流动人口基本情况
    3.2 武进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
        3.2.1 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服务
        3.2.2 健康档案管理服务
        3.2.3 健康教育和老年人慢性病防控
        3.2.4 传染病防控和流动人口疾病应急救助工作
        3.2.5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3.2.6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3.3 武进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特点
        3.3.1 构建了基本公共服务管理体制
        3.3.2 构建了优质均等的服务体系
        3.3.3 确立了双向共管的协作机制
        3.3.4 创新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
    3.4 武进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对全国的借鉴意义
4 武进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存在的问题
        4.1.1 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享有的服务不均衡
        4.1.2 流动人口之间享有的服务不均衡
        4.1.3 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间获得不均衡
        4.1.4 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率低
    4.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均等化服务的理念有待深化
        4.2.2 均等化服务的保障措施不够完善
        4.2.3 均等化的合力有待增强
        4.2.4 均等化服务的内容还不够充分
        4.2.5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不高
5 实现武进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5.1 提高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的认识
        5.1.1 充分认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作用
        5.1.2 提高对流动人口的重视程度
        5.1.3 进一步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意识
        5.1.4 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宣传力度
        5.1.5 构建多边参与工作模式
    5.2 完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保障措施
        5.2.1 健全法律体系
        5.2.2 完善政策供给
        5.2.3 夯实经费保障
        5.2.4 合理配置公共卫生服务资源
        5.2.5 完善基本公共卫生考核体系
    5.3 汇聚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合力
        5.3.1 健全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机制
        5.3.2 建立完善流动人口信息共享机制
        5.3.3 建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队伍
        5.3.4 调动社区力量参与工作
        5.3.5 提高政府购买服务能力
        5.3.6 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模式
    5.4 完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5.5 增强流动人口对公共服务的认同感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问卷调查表
附录二: 访谈提纲

(7)流动人口儿童预防接种服务状况及影响因素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分析预防接种情况
    2.2 免疫接种的影响因素分析
    2.3 流动儿童未进行预防接种的原因
3 讨论

(8)歧视知觉的社会建构 ——基于深圳市荔枝学校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教育公平受到国家政策层面高度重视
        (二)弱势群体是当前教育研究关注的焦点
        (三)对农民工随迁子女生命及处境的关怀
        (四)研究者的调研经历与个人的情感激发
    二、研究述评
        (一)有关随迁子女的研究
        (二)有关歧视知觉的研究
        (三)有关随迁子女歧视知觉的研究
        (四)对已有相关研究的评述
    三、研究问题
    四、核心概念
        (一)歧视
        (二)歧视知觉
        (三)随迁子女
    五、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
        (一)社会融合理论
        (二)社会认同理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样本来源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随迁子女歧视知觉的表现
    一、背景分析
    二、数据与研究工具
        (一)数据来源
        (二)研究工具
    三、随迁子女歧视知觉的整体性描述
    四、不同类型随迁子女歧视知觉差异比较
        (一)与随迁子女自身属性相关的歧视知觉
        (二)不同学历父母的随迁子女歧视知觉差异
        (三)不同感知家庭经济条件的随迁子女歧视知觉差异
    五、主体支持差异对随迁子女歧视知觉的影响
        (一)与同学关系差异的随迁子女歧视知觉状况
        (二)与教师关系差异的随迁子女歧视知觉状况
        (三)与家人关系差异的随迁子女歧视知觉状况
        (四)与邻居关系差异的随迁子女歧视知觉状况
        (五)自我身份确认差异的随迁子女歧视知觉状况
    六、小结
第三章 歧视知觉对随迁子女产生的影响
    一、造成随迁子女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
    二、对随迁子女幸福感有负向影响作用
    三、影响随迁子女融入城市生活与交往
        (一)影响随迁子女的社会融入
        (二)影响随迁子女的人际交往
    四、对学业的短期激励与长期消极影响
第四章 歧视知觉社会建构的前置性条件:国家制度与政策
    一、户籍制度将城乡人群分为无形有壑的两类群体
        (一)户籍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功能变迁
        (二)乡城群体权利仍为户籍身份所界分
    二、作为乡-城流动人口门槛的国家与深圳政策沿革
        (一)国家政策进化:减缩随迁子女差别化待遇的努力与依然存在的罅隙
        (二)深圳政策演变:趋向公平但仍有别的随迁子女入学标准与升学要求
    三、小结
第五章 基于不同场域的随迁子女歧视知觉分析
    一、家庭脉流:弱势地位的承继、裂变与再生产
        (一)家庭内部结构的调整:从扩大家庭到核心家庭
        (二)家庭经济模式的转变:在城的日常生产与消费
        (三)作为德育的中心:家庭教育方式与内容的更替
        (四)弱势身份的再生产:父辈社会地位的自然传递
    二、学校遭遇:随迁子女歧视知觉的再社会化
        (一)遗传方言的城市遭遇:规训与失落
        (二)教育内容:城市取向及农村角色缺席
        (三)学校轴心:学习生活及与他人的交往
        (四)物质生活:追新主义与攀比性消费
    三、社区距离:城市居所类别与交往的浅表化
        (一)居所类型:困于经济的有限选择
        (二)日常往来:真空、浅表与无利害
        (三)深圳人印象:美化、神化与贬低
        (四)社交的衍品:追忆农村美好往昔
第六章 社会比较视角:城市高位事实与乡土污名自认
    一、城乡社会先赋与后致的范畴化
    二、不同范畴维度的城乡社会比较
    三、城市社会优势地位的多维凸显
        (一)制度与政策的优先项:倾斜发展的时代印记
        (二)高下立判的经济地位:城市主导与农村附庸
        (三)强弱显见的文化表征:城市霸权及乡土污名
    四、作为弱势一方的污名自认与歧视知觉
        (一)农村传统价值的消解与退出
        (二)政治经济地位的弱势与边缘
        (三)欲融入优势文化的群体心理
        (四)随迁子女内群认同偏好逆转
第七章 随迁子女歧视知觉的干预与消解
    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出台积极差异化政策
        (一)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恢复户籍原质属性,加快配套服务落实
        (二)通畅随迁子女阶层升迁的渠道,增加通过努力摆脱弱势身份的机会
        (三)完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增加替代性材料,适当提高时限弹性,保障随迁子女获得公平
    二、构建和谐家庭氛围,塑造亲情人文关怀
        (一)提升家庭“温度”,打造随迁子女可依赖的安全“港湾”
        (二)增加家庭成员互动频率,提升父母与儿童的交流深度
        (三)鼓励子女与他者交往,在个人能力范围内助益他人
    三、发挥学校主场作用,多维度疏导与排解
        (一)稳定学校教师队伍,提升随迁子女的自信与自尊
        (二)发挥公立学校优势,构建信任与理解的师生关系
        (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多维加强心理交流与疏导
    四、营造友好舆论导向,引入社会帮扶机制
        (一)规范媒介宣传内容,引导媒体报道舆论的正确走向
        (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引入公益性机构与志愿者帮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后记

(9)佛山市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线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文献评述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基础理论与相关概念
    2.1 基础理论
        2.1.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1.2 均等化理论
    2.2 相关概念
        2.2.1 流动儿童
        2.2.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2.2.3 儿童查验证服务
    2.3 儿童查验证服务信息化系统
3 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现状
    3.1 儿童人群传染病疫情流行概况
        3.1.1 传染病的危害
        3.1.2 儿童传染病疫情存在地区人群差异
        3.1.3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地区人群差异
    3.2 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现状分析
        3.2.1 初步建立法律框架
        3.2.2 不同地区间部门职责各异
        3.2.3 服务流程及指标具有地区特色
        3.2.4 服务方式各异
        3.2.5 服务存在地区和人群差异
        3.2.6 服务机构资源配置不平衡
    3.3 儿童查验证服务信息化建设现状
        3.3.1 信息化建设发展历程
        3.3.2 信息化建设的查验方式
        3.3.3 信息化建设的成效
4 佛山市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实证分析
    4.1 佛山市儿童分布情况
        4.1.1 概况
        4.1.2 流动儿童数量规模大
        4.1.3 大部分聚集在城乡结合部
        4.1.4 主要集中在民办学校
    4.2 信息化建设前佛山市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状况
        4.2.1 佛山市儿童查验证服务体系概况
        4.2.2 儿童查验证服务需求情况
        4.2.3 佛山市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管理现状
        4.2.4 佛山市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程度
    4.3 佛山市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
        4.3.0 部门职责不到位
        4.3.1 供给失衡
        4.3.2 均等化程度不足
        4.3.3 服务效率低下
        4.3.4 信息化查验难以满足流动儿童需求
    4.4 佛山市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的数据分析
        4.4.1 佛山市儿童查验证系统的建立与实施
        4.4.2 分析数据说明
        4.4.3 数据分析结果
        4.4.4 数据分析结论
        4.4.5 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5 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5.1 以信息化促进均等化的基本思路
    5.2 以信息化促进均等化的具体对策
        5.2.1 国家集中信息管理
        5.2.2 建立信息化系统
        5.2.3 优化整合各地信息化系统
        5.2.4 分地区分步骤实施
        5.2.5 健全信息化系统保障措施
    5.3 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均等化的应用
        5.3.1 提高儿童疫苗接种水平
        5.3.2 降低儿童群体传染病发病率
        5.3.3 减少传染病暴发疫情发生机率
        5.3.4 优化卫生和教育部门资源
        5.3.5 开展儿童接种率评价和监测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云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危险因素及防控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做好流动人口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上海市流动人口健康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 江文超.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5)
  • [2]佛山市南海区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模式现况与分析[J]. 吕海韵,曾鸿,黄喜明,黄宇迪,温彩银,陈志桓.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9(11)
  • [3]深圳市宝安区流动人口麻疹发病危险因素及部分健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研究[D]. 陈俊良. 广东药科大学, 2019(02)
  • [4]云南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D]. 吴友维.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5]常州市武进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研究[D]. 王璀.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4)
  • [6]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口市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办法(2018年9月修订)》的通知[J]. 海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海口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8(10)
  • [7]流动人口儿童预防接种服务状况及影响因素探究[J]. 王霞. 继续医学教育, 2018(08)
  • [8]歧视知觉的社会建构 ——基于深圳市荔枝学校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考察[D]. 单成蔚. 东北师范大学, 2017(05)
  • [9]佛山市儿童查验证服务均等化的研究[D]. 关绮华.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10]云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危险因素及防控现状调查[D]. 朱秋艳. 昆明医科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做好流动人口儿童疫苗接种工作的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