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散养农户提高母猪繁殖率的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覃木毅[1](2022)在《基层兽医在猪病诊疗中的误区与应对措施》文中指出当前我国肉猪的养殖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低。由于各方面原因造成母猪的繁殖能力低,初生仔猪的成活率不高。在一些农村地区,并不能形成规模化的养殖企业。这就极大的增加了疫病防疫难度,提高了猪群感染传染病的几率。在小规模养殖方式下,养殖户对防疫重视不足,导致肉猪繁育能力低下。严重制约了我国养殖业发展。为了提高肉猪繁殖能力增加养殖户经济收益,针对这一课题不断的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是推进肉猪养殖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在基层参与兽医工作的人员,已经积攒丰富的猪病诊疗方法,但是实际应用还存在误区。本文针对影响肉猪繁殖能力以及病害等进行具体分析,并对规模化养殖提出了参考意见,以求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肉猪养殖业发展。
阮立冬[2](2020)在《散养模式下如何提高母猪产仔率》文中提出在农村母猪以散养为主,由于散养不具备规模化,养殖农户缺乏专业性,导致母猪产仔率不高,严重影响农户经济效益。为达到理想的母猪养殖效益,保障母猪产仔率至关重要。本文从种公猪和母猪的饲养管理、母猪发情鉴定及适时配种方面,着重探讨了散养模式下提高母猪产仔率的对策。
田莉,陆健,宋真,黄萌萌[3](2019)在《2019年度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畜牧领域获奖人员事迹推介》文中研究说明2019年8月23日,根据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工作安排,全国畜牧总站公布了2019年度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畜牧领域获奖人员名单。畜牧业领域共有42人荣获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其中,农技推广人员18名、农户24名。据了解,中华农业科教基金神内基金,由国际友好人士、日本着名企业家、日本国际协力财团理事长神内良一先生捐赠设立,主要用于支持和奖励在高新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方面,对发展
何正伟[4](2019)在《浅谈者东镇散养农户的母猪繁殖障碍及应对措施》文中提出母猪是生猪养殖业发展的基础,其繁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新生仔猪的出生数量,成活率和后期养殖成本,直接关系养殖效益。母猪繁殖障碍类疾病近些年来频繁出现,变异株毒性不断增强,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养猪业的巨大难题。云南省镇沅县者东镇是当地仔猪生产大镇,据统计2018年末我镇生猪存栏5.5万头,出栏5.3万头,猪肉总产量达到了4186t。但我镇生猪规模养殖程度较低,主要以千家万户的散养为主。近年来,不断有养殖户反映所饲养的母猪难受孕,繁殖率降低,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的比例不断增加,造成生产效益较低,养殖收益不理想。为此笔者走访者东镇者东村、新文村、马邓村、学堂村等40户农户,进行了专项调查,现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供养殖同行参考。
许琦[5](2019)在《韶关市生猪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生猪养殖产业一直在我国畜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另外,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也是我国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猪肉成为居民肉食消费的主要来源之一。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能够提供畜牧业所需的丰富资源,发展潜力较大。韶关市始终坚持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畜牧业,整体发展较为稳定。但从根本上讲,韶关市生猪产业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养殖风险较高、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低、合作组织能力有限、防疫压力较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该市生猪养殖的发展。鉴于此,本文以韶关市生猪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实现韶关市生猪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论文主要围绕韶关市生猪产业发展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从理论逐步过渡到实践,通过对韶关市生猪产业实地调查研究,探索具体的优化路径。首先,论文的研究是在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了论文的核心内容与方法;之后梳理了生猪养殖产业相关概念与理论,奠定本课题的理论基础;然后笔者通过调研、走访,搜集韶关市生猪养殖产业的相关信息和历年发展业务资料,分析内部外部环境,并从生猪养殖环节、产品加工、市场流通、生产销售、组织化及服务体系等几个方面进行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发现韶关市生猪产业存在风险高、效益低、规模化程度低、合作组织有限、防疫难度大等问题,同时存在的问题原因主要体现在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应用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养殖人才匮乏;最后笔者从风险预警系统、生猪养殖规模、内部发展、防疫体系几个方面提出促进韶关市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策略,进一步实现韶关市畜牧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杨津骁[6](2019)在《山东省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山东省是我国养猪大省,生猪养殖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居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山东省和全国生猪养殖大多采用国外品种猪,虽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瘦肉率高等优点,但也存在品质较差、口感不好、抗病能力差等缺点。目前,山东省拥有莱芜黑猪、里岔黑猪、大蒲莲猪、五莲黑猪、烟台黑猪和沂蒙黑猪等6个优良的地方品种猪,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抗逆性强、肉质优良等优点。近年来,山东省地方品种猪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着未来发展的方向、目标、定位和重点等不明确的现实问题。为此,本文依据战略管理理论,综合运用PEST分析、SWOT分析、五力模型分析等方法,基于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重点从发展历程、存在问题、环境分析、战略制定和对策建议等方面,研究了山东省地方品种猪发展战略的相关问题。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山东省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历程和存在问题主要从生产、产品和消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包含的数据是通过实地调研和查询统计年鉴得到的。研究分析得知:随着经济的升温,地方品种猪的饲养规模、产量以及产值整体展现出上升的趋势。其中,五莲黑猪、烟台黑猪和沂蒙黑猪上升趋势表现较为明显,而里岔黑猪、大蒲莲猪和莱芜黑猪则表现出下降趋势。山东省地方品种猪发展环境从外部和内部环境两大方面表述了山东省地方品种猪产业目前所处的环境状况,并利用SWOT分析法全面地分析了山东省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的机遇、威胁、优势和劣势。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受到外来品种引入的威胁,增加了地方品种猪产业的压力;生猪企业的标准化、集约化增加了环境保护的压力;地方品种猪肉与普通猪肉相比,虽然有市场占有率低、销售价格高等不利因素,但地方品种猪种质资源丰富,在品种上占据优势,促进了地方品种猪产业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地方品种猪产业也具有较为坚实的政策、经济、技术、自然资源等支撑;地方品种猪品牌效应不断扩大等有利因素。战略制定为山东省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该部分结合了129份调查问卷以及发展环境分析的结论,从以下六个方面探讨地方品种猪产业的发展战略。第一,突破传统单一和普遍化的思想,积极运用多样化、优质化和品牌化的战略思想;第二,始坚持从国内外引进优秀品种培育新品种的战略原则,在保种育种的同时开发出新的配套系;第三,促进地方品种猪产业的发展,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执行严格的养殖标准,保证猪肉质优、绿色、无污染,通过加大品牌建设的力度,扩大地方品种猪产业的规模;第四,在消费市场建立战略目标,品牌建设与推广为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更进一步;第五,地方品种猪产业从功能、品种、产品、技术、市场五方面确定自身定位,保证产业发展不走弯路;最后,促进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是品种的繁育与开发,种群的扩大为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为达到预期的目标,实施战略部署提供了依据。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是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关键之处。根据前文研究结论,该部分从以下六方面提出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第一,深化改革产业组织形式,推动人才基础建设,通过健全执法体系的不断完善进行组织保障;第二,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要重视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给予政策扶持保障同时要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第三,建立投资引导机制,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协调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第四,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带动了地方品种猪产业转型升级,为地方品种猪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第五,建立质量安全的保障体系,通过多种方式扩大市场规模,在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得到市场保障;第六,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及时建立预警机制,提前预测风险,加强信息保障。
肖青,字雄[7](2017)在《散养户母猪繁殖障碍及应对措施》文中研究说明母猪繁殖障碍会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笔者通过多年基层农技推广生猪养殖项目指导员工作经验,分析散养户母猪繁殖障碍原因,提出防治母猪繁殖障碍的应对措施即:加强基础免疫,根据母猪不同阶段营养物质需求,掌握分阶段饲养管理技术要点、适时配种技术、人工授精技术,搞好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培育出生产性能好的母猪。
简秀华[8](2017)在《贵州喀斯特山区生猪健康养殖模式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是保证肉食消费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贵州的生猪养殖数量和猪肉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较低,总量方面没有优势,处于中下游。贵州省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属于亚热带高温多雨气候,年均温度15℃、年降雨1100mm,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此类气候极易滋生细菌、霉菌等,不仅影响生猪的健康,而且影响猪肉的食用安全,如何解决喀斯特山区生猪健康养殖是一个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论文主要结合中国生猪发展的现状与贵州省生猪产业发展的现状,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喀斯特山区生猪健康养殖模式中实际所遇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贵州生猪健康养殖产业稳定有效的发展途径。本文共分四章,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全面分析国内外及贵州省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健康养殖模式研究现状,分析了贵州省生猪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收集贵州省5个地(州、市)18个规模养猪场空气、饮用水、污水、粪便和土壤等材料,共计1188份,检测环境病原菌污染、水体污染物、粪便污染物监测、臭气污染物,结果发现贵州省多数规模养猪场环境细菌污染严重,排放的污水存在不同程度的COD和BOD5超标现象,猪粪污染中以磷含量超标为主,圈舍内空气的NH3和H2S含量均低于国家规定标准,表明该地区大多数猪场空气污染较轻。(3)从品种、投入品、疾病三个方面对喀斯特生猪生产养殖模式展开调查。品种选择方面,喀斯特山区以二元、三元杂交猪为主,其次为香猪、柯乐猪、萝卜猪、白洗猪、黔北黑猪等贵州地方猪种。投入品方面,养殖规模100头以下的养殖户以全价料或选择其他方式饲喂(如单一饲料等),养殖规模在100-500头左右的养殖户多采用全价料和浓缩饲料,养殖规模在500头以上的养殖户(场)多采用浓缩饲料和预混料自配模式生产;兽药方面,对2497家养殖户(场)统计,结果显示使用兽药的占48.93%,其中9.5%记录详实。结果表明,养殖户对药品使用的安全意识较差。在疫病方面,笔者对2015年贵州省13个县免疫猪群疫病防控情况进行检测,发现猪O型口蹄疫、猪蓝耳病、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农业部规定的要求≥70%),74.49%(946/1270)、64.65%(821/1270)、59.36%(558/940),表明该地区猪蓝耳病、猪瘟免疫合格率相对较低,应严格遵守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注意猪舍卫生、加强饲养管理等,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4)目前贵州省生猪养殖主要有散养、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和种养结合五种养殖模式,五种模式各有优势和缺点,我们从饲料费用、人工成本、水电成本、医疗防疫费、净利润等方面对五种养殖模式经济效益做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综合养殖模式经济效益更高,生态效益更明显,更适合贵州喀斯特山区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
陈昌建[9](2015)在《农户对提高母猪生产率关键技术的采用意愿分析 ——基于遂宁市的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在生猪养殖技术快速进步的条件下,生猪养殖业逐渐形成了体系。消费者对猪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断奶仔猪作为提供优质猪肉的基础,这就要求母猪提供的断奶仔猪拥有更加优良的品质。优质的断奶仔猪的一个表现方面为母猪的生产效率。相对于传统的母猪养殖,就必须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来做保障。而提高母猪生产率的关键技术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还没有真正得到采用,这种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提前断奶、提高胎次、提高仔猪存活率、疾病防控和合理用药、环境控制技术、饲养管理技术等。目前我国一头母猪一年生产率为18头,远低于发达国家如丹麦的30头、美国的25.6头的水平,所以本文提出研究农户对提高母猪生产率关键技术的采用意愿应运而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以社会行动理论为基础,以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为蓝图,构建了农户对提高母猪生产率关键技术采用意愿及影响因素模型。进而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利用遂宁市3个县(区)15个乡镇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找寻影响农户采用提高母猪生产率关键技术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效果。模型结果显示,农户年龄变量、受教育程度变量、养殖场规模因子变量、政府组织推广变量、政府补贴变量、技术培训指导变量、生育因子变量等对农户使用提高母猪生产率关键技术的意愿存在很大的相关性。其中,与农户采用意愿呈负相关的因素有农户年龄、政府组织推广,呈正相关的因素有农户受教育程度、养殖场规模因子、政府补贴、技术培训指导、技术因子、生育因子和风险因子。得到结论为:第一,受教育程度、年龄对于农户会否采用提高母猪生产率关键技术有着决定性作用。第二,强化提高母猪生产率关键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对于缓解母猪生产水平长期低下的问题非常高效。第三,提高政府的参与度与农户采用提高母猪生产率关键技术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因果关系。第四,母猪饲养规模深刻影响着农户采用技术意愿的态度。第五,包括技术属性在内的诸多外部因素对农户采用提高母猪生产率关键技术的举动的影响效果是不直接的,但是会通过农户认知来产生影响。第六,提高母猪生产率关键技术本身的好坏,也会影响到农户的意愿态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推广提高母猪生产率关键技术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第一,加强技术的培训与指导,提升农户的个人素质,调动农户采用技术的积极性,让农户保持对技术收益的乐观态度;第二,技术的供给应该以农户需求为导向,切实提高农户的收入能力和收入水平;第三,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多途径转嫁农户技术采用的风险,减少技术采用的外部环境障碍,加快农户由技术采用意愿向技术采用行为的转变。
肖红波[10](2010)在《我国生猪生产增长与波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粮安天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猪业保持快速发展的趋势,同时生猪业发展也面临着重要的问题和挑战:生产波动一直比较频繁且近年来呈加剧趋势,生猪生产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不高,饲料、劳动力、土地、资金、环境等因素对生猪生产的制约日益凸现,这些问题将威胁着我国生猪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而保障生猪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对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和促进国民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重点对生猪生产增长和生产波动进行深入的研究,运用实证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相关经济理论,揭示我国生猪生产增长的动因和造成波动的原因,为建立我国生猪业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数,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1、要素投入量增长对产出的贡献接近50%。在投入要素中,2008年饲料产出弹性1.14,其仔猪产出弹性0.129,其他资本投入产出弹性0.033,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0.073;规模弹性1.208。说明目前我国生猪生产仍处在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过程中,产出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投入数量的增加,饲料投入量的作用最明显,而劳动投入过多,养殖基础设施和技术服务落后,产出水平低,经营规模小对产出增长的不利,但另一方面我国生猪生产总体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规模化发展空间很大。2、全要素生产率(TFP)对产出的贡献达到50.87%。1980-2008年我国生猪业的TFP共增长了64.3%,年均增长率为2.29%;TFP增长呈现的波动性大的特点,说明我国生猪生产受多种因素如自然灾害和疫病等的影响,容易造成生产效率的下降;我国生猪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TFP增长率及其增长源泉也不相同,总体来说TFP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改进,技术进步相对缓慢,技术效率增长较小,甚至出现效率倒退。3、生猪供给反应表现为长期弹性大于短期弹性。在短期内,生产对价格的反应不敏感,生猪、饲料、仔猪和劳动力的价格需求弹性均是缺乏弹性的,相对来说,生猪价格和饲料价格对生产的影响较大,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比较明显。在长期内,生产对价格的反应十分敏感,影响生猪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生猪价格、饲料价格和其他资本投入费用,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更强。4、我国生猪生产大致经历5个周期,平均周期长度为5.5年,平均波幅为8.3%。周期长度的变动范围在在3到9年之间;从波动幅度来看,大概在7%-9%之间,波长和波幅总体呈逐渐缩小的趋势。5、在生产波动的所有因素综合分析中,外部因素的影响大于内部因素,规模化和能繁母猪的影响大于价格的影响,二年时滞模型最佳。GDP增长率提高1个百分点,会引起第三年猪肉产量指数增加0.68;疫病D1的发生可导致第二年猪肉产量指数下降2.18;政策的实施会引起当年猪肉产量指数增加6.19;生猪价格指数上升1,会引起第二年猪肉产量指数上升0.09;第三年下降0.16;玉米价格指数上升1,会引起第三年猪肉产量指数上升0.13;能繁母猪数量指数增加1,可引起第四年猪肉产量指数同步增加0.23;规模化程度提高1,大致可引起猪肉产量指数连续3年分别下降0.15左右。对无时滞、一年、二年和三年时滞的这四个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二年时滞模型估计效果最佳,说明在各种因素发生变动时,二年以后对生产波动的综合影响最为显着,可以用于猪肉产量波动的预测分析。6、未来生猪业的稳定增长,应在加大政策支持和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必须走依靠提高生产效率,发展适度规模化,创新产业化模式,倡导健康养殖的发展道路。保障生猪业稳定发展的具体建议是: 1、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综合生产率。2、积极推进生产方式转变,促进生产持续增长。3、切实加强疫病防控,减少生产波动。4、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公共服务。5、建立养猪业行业市场预警体系,加强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6、加强畜牧业宏观调控,保障生产稳定发展。本文创新点:一是研究方法和数据上的创新。本文重点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利用实证模型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细致的分析,区别与以前多数学者的采用定性研究;运用的1980-2008近30年共25个省的面板数据,信息丰富,具有代表性、时效性。二是结论上或观点上的创新。1.运用随机前沿模型对首次尝试把生猪业的TFP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四个部分,并计算出各种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2.采用约束利润函数模型,计算出投入产出价格的长期弹性和短期弹性,区分不同时期的生猪供给反应程度。3.对影响波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在定量分析时加入时滞期变量,使对波动分析更加全面,接近现实。
二、散养农户提高母猪繁殖率的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散养农户提高母猪繁殖率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基层兽医在猪病诊疗中的误区与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母猪繁殖力低下的原因 |
1.1 肉猪品种对繁殖能力的影响 |
1.2 饲养环境和营养供给 |
1.3对能繁母猪的管理不到位 |
2 猪病诊疗概述 |
2.1 常见疾病 |
2.2 现状 |
2.3 加大投资力度 |
3 诊疗误区 |
4 预防误区 |
5 应对措施 |
6 结语 |
(2)散养模式下如何提高母猪产仔率(论文提纲范文)
1 澜沧县基本情况 |
2 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
3 母猪的饲养管理 |
3.1 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
3.2 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 |
4 母猪的发情鉴定及适时配种 |
5 掌握科学的配种技术 |
6 做好疫病的防治 |
(3)2019年度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畜牧领域获奖人员事迹推介(论文提纲范文)
推广人员事迹推介 |
勇于奉献的青春服务三农的典范—上海市金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卢春光事迹介绍 |
知行合一,让技术更加过硬 |
心系农民,让服务更加贴心 |
授人以渔,让技术深入人心 |
务实指导,以增效促进增收 |
开拓创新,让成效更加显着 |
以苦为乐,用奉献诠释初心 |
畜牧业绿色发展的践行者—江苏省响水县畜牧兽医总站顾兵事迹介绍 |
创新服务体系,规划引领转型 |
扎实做好防疫,搞好污染治理 |
强化科技培训,竭力推广服务 |
扎根基层甘当科学养殖的“服务员”—浙江省新昌县畜牧兽医所吕见涛事迹介绍 |
刻苦学习,苦练本领,熟练掌握专业技术 |
积极试验,善思勤书,积淀经验成着述 |
开拓创新,抓点示范,指导畜牧业科技推广 |
严于律己,无私奉献,争当畜牧兽医事业表率 |
科技兴农的践行者—云南省巍山县畜牧工作站杨云刚事迹介绍 |
普及科学技术,提高畜牧养殖水平 |
推广畜禽良种,提高畜禽良种化率 |
落实惠农政策,有效防范畜牧养殖风险 |
大胆试验示范,破解科技推广难题 |
强化项目支撑,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 |
辛勤耕耘农业,结出累累硕果 |
畜牧兽医战线上的铿锵玫瑰—江西省进贤县畜牧局付海玲事迹介绍 |
坚持用心提素质 |
坚定信心促发展 |
坚守初心强服务 |
农产事迹推介 |
乌鸡痴心汉致富带头人—江西省泰和县彭建军事迹介绍 |
乌鸡痴心汉 |
网红乌鸡蛋 |
走起转型路 |
带领乡亲富 |
勤劳走出致富路技术扶持众乡亲—湖北省京山市胜境村吉祥生猪养殖合作社王维中事迹介绍 |
一、勤奋创业 |
二、技术创新 |
三、带动乡里 |
四、加快发展 |
艰苦创业,共同致富—湖南省湘潭县永兆生猪饲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许永静事迹介绍 |
下海创业树雄心 |
迈上养殖新台阶 |
致富不忘乡亲 |
合作社惠及民众 |
引领村民脱贫攻坚的女能手—贵州省松桃县大兴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纪梅事迹介绍 |
艰苦创业,闯出新天地 |
组建合作社,带民奔富路 |
流转土地,让农民闲地“生金” |
依靠科技,集成技术增收增效 |
争当发展绿色养殖领跑者做好规范行业发展引路人—云南省祥云县古云南养鸡协会会长李枝祥事迹介绍 |
立志创业,乐带乡亲走富路 |
抱团取暖,迈出发展新步伐 |
致富不忘乡亲的养牛人—湖北省潜江市捷龙家庭农场主夏斌斌事迹介绍 |
心系家乡,咬定青山再创业 |
校农联姻,科技助力显实效 |
不忘初心,精准扶贫建奇功 |
(4)浅谈者东镇散养农户的母猪繁殖障碍及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母猪繁殖障碍的发病原因 |
1.1 疾病原因 |
1.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
1.1.2 猪伪狂犬病 |
1.1.3 猪细小病毒病 |
1.1.4 其他疾病 |
1.2 饲养管理不当 |
1.2.1 营养水平低 |
1.2.2 饲养环境不达标 |
1.3 防范意识差 |
1.4 配种方式不合理 |
1.5 用药不当 |
2 提高母猪繁殖率的应对措施 |
2.1 加强饲养管理 |
2.1.1 重视饲养环境, 落实日常消毒措施 |
2.1.2 加强对后备母猪和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
2.2 完善免疫接种制度 |
2.3 严把选种关 |
2.4 采用繁殖新技术 |
2.5 加强人员培训 |
(5)韶关市生猪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生猪产业 |
2.1.2 生猪产业化经营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产业组织理论 |
2.2.2 规模经济理论 |
2.2.3 交易成本理论 |
3 韶关市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
3.1 韶关市经济基本情况 |
3.2 韶关市畜牧业发展概括 |
3.3 韶关市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
3.3.1 外部环境分析 |
3.3.2 内部环境分析 |
3.4 韶关市生猪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
3.4.1 生猪养殖环节分析 |
3.4.2 生猪生产销售情况 |
3.4.3 生猪产品加工分析 |
3.4.4 生猪市场及流通分析 |
3.4.5 生猪生产组织化程度 |
3.4.6 生猪生产服务体系 |
4 韶关市生猪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解析 |
4.1 韶关市生猪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4.1.1 生猪饲养风险高,效益低 |
4.1.2 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低 |
4.1.3 合作组织相继成立,但作用有限 |
4.1.4 防疫难度大,服务力量薄弱 |
4.2 韶关市生猪产业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 |
4.2.1 资金投入不足 |
4.2.2 技术应用不足 |
4.2.3 组织化管理机制不健全 |
4.2.4 专业化养殖人才匮乏 |
5 促进韶关市生猪产业发展的策略 |
5.1 完善生猪养殖风险预警系统 |
5.1.1 强化风险评估基础 |
5.1.2 构建生猪市场价格预警模式 |
5.2 合理发展生猪养殖规模 |
5.2.1 降低生产成本 |
5.2.2 加大资金投入 |
5.2.3 坚持“适度规模”发展原则 |
5.3 强化生猪养殖内部平衡发展 |
5.3.1 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
5.3.2 针对性实现科技入户 |
5.3.3 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 |
5.4 建立有效的防疫体系 |
5.4.1 树立生物安全理念 |
5.4.2 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
5.4.3 加强各环节的监管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与不足 |
6.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韶关市生猪产业调查问卷 |
附件 |
(6)山东省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地方品种猪生产的研究综述 |
1.2.2 关于地方品种猪肉消费的研究综述 |
1.2.3 关于地方品种猪发展战略的研究综述 |
1.2.4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
1.3 本文研究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2 山东省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历程与问题 |
2.1 山东省地方品种猪简介 |
2.1.1 莱芜黑猪 |
2.1.2 里岔黑猪 |
2.1.3 大蒲莲猪 |
2.1.4 沂蒙黑猪 |
2.1.5 烟台黑猪 |
2.1.6 五莲黑猪 |
2.2 山东省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历程 |
2.2.1 地方品种猪生产发展历程 |
2.2.2 地方品种猪产品发展历程 |
2.2.3 地方品种猪消费发展历程 |
2.3 山东省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问题 |
2.3.1 数据来源和调查样本情况 |
2.3.2 地方品种猪产业生产发展问题 |
2.3.3 地方品种猪产业产品发展问题 |
2.3.4 地方品种猪产业消费发展问题 |
3 山东省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
3.1 山东省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外部环境 |
3.1.1 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宏观环境 |
3.1.2 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中观环境 |
3.1.3 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微观环境 |
3.2 山东省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内在条件 |
3.2.1 地方品种猪饲养管理条件 |
3.2.2 地方品种猪产业的组织形式 |
3.3 山东省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SWOT分析 |
3.3.1 地方品种猪产业外在机会 |
3.3.2 地方品种猪产业外在威胁 |
3.3.3 地方品种猪产业内在优势 |
3.3.4 地方品种猪产业内在劣势 |
4 山东省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战略制定 |
4.1 山东省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战略思想与原则 |
4.1.1 地方品种猪产业战略思想 |
4.1.2 地方品种猪产业战略原则 |
4.2 山东省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战略方向与总体目标 |
4.2.1 地方品种猪产业战略方向 |
4.2.2 地方品种猪产业总体战略目标 |
4.3 山东省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战略定位 |
4.3.1 地方品种猪产业功能定位 |
4.3.2 地方品种猪产业品种定位 |
4.3.3 地方品种猪产业产品定位 |
4.3.4 地方品种猪产业技术定位 |
4.3.5 地方品种猪产业市场定位 |
4.4 山东省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与部署 |
4.4.1 地方品种猪产业战略重点 |
4.4.2 地方品种猪产业战略部署 |
5 山东省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战略实施的对策建议 |
5.1 山东省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战略实施的组织保障 |
5.1.1 健全执法体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
5.1.2 创新产业组织形式,深化产业化经营 |
5.2 山东省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战略实施的政策保障 |
5.2.1 健全完善扶持政策,提高政府综合服务水平 |
5.2.2 加大执法与监督力度,促进地方品种猪产业可持续发展 |
5.3 山东省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战略实施的资金保障 |
5.3.1 建立投资引导机制,协调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 |
5.3.2 拓宽资金融通渠道,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
5.4 山东省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战略实施的技术保障 |
5.4.1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保护水平 |
5.4.2 加强科技体制创新,促进现代技术可持续发展 |
5.5 山东省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战略实施的市场保障 |
5.5.1 严格监督质量问题,维护猪肉市场秩序稳定 |
5.5.2 多渠道突破市场瓶颈,提升猪肉国际竞争力 |
5.6 山东省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战略实施的信息保障 |
5.6.1 建立预警体系,有效控制地方品种猪价格波动 |
5.6.2 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打造现代化地方品种猪产业 |
6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贵州喀斯特山区生猪健康养殖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生猪养殖业发展的概述 |
2. 国内外生猪发展现状 |
2.1. 国外生猪发展现状 |
2.2. 我国生猪发展现状 |
2.3. 贵州生猪发展现状 |
3. 国内外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的分析 |
3.1. 国外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的概述 |
3.2. 我国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的概述 |
3.3. 贵州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的概述 |
4. 研究目的 |
第二章 喀斯特山区生猪健康养殖环境监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生猪健康养殖环境状况调查 |
2.2. 养猪场环境病原菌污染监测 |
3. 讨论 |
3.1. 规模养猪场环境病菌污染 |
3.2. 规模养猪场圈舍臭气污染 |
3.3. 规模养猪场环境水体污染 |
3.4. 规模养猪场环境氮磷污染 |
4. 小结 |
第三章 喀斯特山区生猪投入品种及疾病预防监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 |
2.1. 生猪健康养殖品种状况调查 |
2.2. 投入品调查 |
2.3. 猪血清抗体监测 |
2.4. 猪现场病例诊断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喀斯特山区生猪健康养殖模式调查与现状分析 |
1. 不同生猪养殖模式优缺点分析 |
1.1. 农户散养模式 |
1.2. 中小规模养殖模式 |
1.3. 大规模养殖模式 |
1.4. 种养结合模式 |
1.5. 五种生猪养殖模式的特点比较 |
2. 两种种养结合模式的分析 |
2.1.“猪一沼—果”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 |
2.2.“猪一沼—粮”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 |
3. 不同养殖模式效益分析 |
4. 喀斯特山区生猪健康养殖存在的问题 |
4.1. 产业发展资金的缺乏 |
4.2. 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不高 |
4.3.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 |
4.4. 龙头企业发展滞后 |
4.5. 动物疫病形势严峻 |
4.6. 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 |
5. 喀斯特山区生猪健康养殖发展对策 |
5.1. 发展规模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 |
5.2. 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
5.3. 发展龙头企业,扶持中介组织 |
5.4. 稳定基层队伍,提高业务水平 |
5.5. 加强生猪疫病的防控,保证猪肉质量安全 |
5.6. 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 |
6. 小结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9)农户对提高母猪生产率关键技术的采用意愿分析 ——基于遂宁市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提高母猪生产率关键技术 |
1.4 研究内容与目标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目标 |
1.5 研究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1.7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1.7.1 创新之处 |
1.7.2 存在的不足 |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2.1 国外研究 |
2.1.1 关于生猪产业链的研究 |
2.1.2 关于养殖环境的研究 |
2.1.3 关于仔猪断奶的研究 |
2.1.4 关于饲养和管理的研究 |
2.1.5 关于疾病防控的研究 |
2.2 国内研究 |
2.2.1 其他领域关于技术采用意愿的研究 |
2.2.2 关于生猪产业链的研究 |
2.2.3 关于母猪养殖和管理的研究 |
2.2.4 关于断奶仔猪技术选择、采用的研究 |
2.3 文献评述 |
2.4 相关理论 |
2.4.1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理论 |
2.4.2 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 |
2.4.3 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 |
2.4.4 计划行为理论 |
3 遂宁市生猪生产概况及农户采用母猪饲养关键技术情况 |
3.1 生猪生产概况 |
3.2 农户采用母猪饲养关键技术情况 |
3.3 提高母猪生产率关键技术采用情况 |
3.4 提高母猪生产率关键技术采用特点 |
3.5 母猪提供断奶仔猪水平的情况 |
3.6 提高母猪生产率关键技术的制度与政策 |
3.6.1 我国提高母猪生产率关键技术的制度与政策 |
3.6.2 遂宁市提高母猪生产率关键技术的制度与政策 |
3.7 农户采用提高母猪生产率关键技术存在的问题 |
4 提高母猪生产率关键技术采用意愿的实证分析 |
4.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
4.1.1 数据来源 |
4.1.1.1 抽样方法 |
4.1.1.2 调研方法 |
4.1.2 研究方法 |
4.1.2.1 因子分析 |
4.1.2.2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4.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4.2.1 被访农户基本情况 |
4.2.2 被访农户关于提高母猪生产率关键技术的特征 |
4.3 农户采用提高母猪生产率关键技术的计量分析 |
4.3.1 分析框架 |
4.3.2 因子分析 |
4.3.3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
5 结论及对策建议 |
5.1 基本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我国生猪生产增长与波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意义及研究目标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目标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我国生猪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
2.1 我国生猪业的地位 |
2.1.1 世界生猪业概况及中国生猪业的地位 |
2.1.2 我国生猪业在农业和畜牧业中的地位 |
2.2 我国生猪业发展历程 |
2.3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现状 |
2.3.1 生产 |
2.3.2 消费 |
2.3.3 流通与加工 |
2.3.4 进出口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生猪生产增长及要素投入变化状况 |
3.1 我国生猪生产增长变化 |
3.1.1 总产出变化 |
3.1.2 生猪规模产出变化 |
3.1.3 生猪区域产出变化 |
3.2 生猪生产投入变化 |
3.2.1 生产总成本构成及变化 |
3.2.2 主要生产成本项目变化 |
3.2.3 主要成本费用所占比重变化 |
3.3 效益的变化 |
3.3.1 产值的变化 |
3.3.2 利润的变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生猪生产增长动因的实证分析 |
4.1 理论背景与模型介绍 |
4.1.1 经济增长与生产率 |
4.1.2 全要素生产率与Malmquist 指数法 |
4.1.3 随机生产前沿函数 |
4.2 模型设定及变量的选择 |
4.2.1 随机前沿模型的选定 |
4.2.2 样本选择与变量设定 |
4.3 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与分析 |
4.3.1 模型的估计结果 |
4.3.2 要素产出弹性和规模弹性 |
4.3.3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 |
4.3.4 全要素生产率对产出的贡献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生猪生产的供给反应 |
5.1 供给反应理论与生猪生产反应 |
5.2 生猪价格及投入品价格变动 |
5.2.1 生猪和猪肉价格及其政策的历史变革 |
5.2.2 投入品价格变化 |
5.2.3 价格、成本与利润的关系 |
5.3 供给反应模型设定及变量选择 |
5.3.1 供给反应模型 |
5.3.2 变量定义及数据说明 |
5.4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及讨论 |
5.4.1 供给和需求弹性 |
5.4.2 分析结果讨论 |
第六章 我国生猪生产波动周期分析 |
6.1 我国生猪生产波动总体特征 |
6.1.1 我国生猪生产波动历程 |
6.1.2 我国生猪生产波动的特点 |
6.2 我国生猪生产波动周期的测定 |
6.2.1 三种测定周期方法及测定结果 |
6.2.2 三种周期测定结果比较及结论 |
第七章 我国生猪生产波动的成因分析 |
7.1 生猪生产波动影响因素及实证分析 |
7.1.1 市场机制 |
7.1.2 生物机制 |
7.1.3 生产结构 |
7.1.4 外生冲击 |
7.2 波动因素的综合分析及结论 |
第八章 我国生猪业面临的挑战、政策评价及发展前景 |
8.1 我国生猪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
8.1.1 目前生猪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8.1.2 未来生猪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
8.2 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讨论 |
8.2.1 生产支持政策 |
8.2.2 疫病防控政策 |
8.2.3 生产调控政策 |
8.2.4 政策评价 |
8.3 生猪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途径 |
第九章 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
9.1 基本结论 |
9.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散养农户提高母猪繁殖率的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基层兽医在猪病诊疗中的误区与应对措施[J]. 覃木毅. 兽医导刊, 2022(01)
- [2]散养模式下如何提高母猪产仔率[J]. 阮立冬.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0(12)
- [3]2019年度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畜牧领域获奖人员事迹推介[J]. 田莉,陆健,宋真,黄萌萌. 中国畜牧业, 2019(22)
- [4]浅谈者东镇散养农户的母猪繁殖障碍及应对措施[J]. 何正伟.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9(06)
- [5]韶关市生猪产业发展研究[D]. 许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9(07)
- [6]山东省地方品种猪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杨津骁.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7]散养户母猪繁殖障碍及应对措施[J]. 肖青,字雄.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09)
- [8]贵州喀斯特山区生猪健康养殖模式探讨[D]. 简秀华. 甘肃农业大学, 2017(12)
- [9]农户对提高母猪生产率关键技术的采用意愿分析 ——基于遂宁市的调查与分析[D]. 陈昌建. 四川农业大学, 2015(07)
- [10]我国生猪生产增长与波动研究[D]. 肖红波.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