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睾症的诊断和治疗

隐睾症的诊断和治疗

一、隐睾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何兴跃,刘星,魏光辉[1](2021)在《儿童常见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文中认为小儿泌尿外科疾病以泌尿生殖系先天畸形最为多见,常见的畸形包括鞘膜积液、隐睾、尿道下裂、肾积水等。既往研究资料显示,泌尿生殖系畸形占所有儿童出生缺陷的较大比重,其中隐睾约占10%,尿道下裂约占12%,这意味着每10个出生缺陷的儿童中就有一个是隐睾或尿道下裂[1-2]。泌尿生殖系畸形直接影响器官的发育和功能,导致成年后不育,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同时,疾病也会影响患儿社会心理的正常发育,患儿家长也越来越重视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

郭强,钟文文,叶雷,刘碧好,马波,尧冰,瞿虎,赖华健,汪中扬,邱剑光,王德娟[2](2021)在《53例性别发育异常患者靶向二代测序结果分析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下一代靶向核基因组测序在拟诊性别发育异常(DSD)患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53例性别发育异常疑似患者资料,提取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DNA,运用含有141个靶向核基因组检测包对DSD患者进行下一代靶向核基因组检测,分析结果。结果 53例DSD疑似患者中,检测出21例相关的染色体或基因变异,其中致病变异或可能致病变异13例,7例新发变异以及1例致病意义未明的变异,7例新发变异中2例被预测为致病变异,确诊率为28.3%(15/53)。检测阳性率为39.6%(21/53),所涉及的基因为SRD5A2,CHD7,AR,NR5A1,NSMF,MAP3K1,MAMLD1,ANOS1,含1例47,XXY性染色体DSD伴卵睾型DSD,20例46,XY DSD,其中20例经手术治疗。32例患儿存在相应的临床症状,但未检测出相应的遗传学变异,31例经手术治疗。结论靶向下一代核基因组测序提高了DSD疑似患者的早期确诊率,其结果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曹海波,刘振勇,李一帆[3](2021)在《腹腔镜下经改良Prentiss路径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小儿高位隐睾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腹腔镜下经改良Prentiss路径高位隐睾下降术与未改良术式相比较,探讨其临床效果,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132例144侧高位隐睾患儿,均一期行腹腔镜睾丸下降固定术,其中53例58侧采用未改良术式,79例86侧采用改良术式,比较两种术式的术后近远期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期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及术后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改良术式组阴囊水肿、血肿,切口裂开及感染发生率为47%,改良组为6%;未改良术式组睾丸回缩发生率为45%,有2例患儿完全回缩至腹股沟管内,再次手术,改良组为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侧睾丸体积均较术前有增长,术后6个月未改良组睾丸体积为(0.34±0.14) mL,改良组睾丸体积为(0.38±0.1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经改良Prentiss路径睾丸下降固定术减少切口裂开,阴囊肿胀等术后并发症,更重要的是降低了睾丸回缩的概率,利于睾丸生长,避免了二次手术的可能,值得推广。

李乐乐,巩纯秀[4](2021)在《隐睾症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隐睾症是男性生殖系统先天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其遗传背景复杂,涉及多个基因,但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INSL-3、INSL-3受体基因以及任何影响、阻碍雄激素合成与作用过程的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estrogen receptor, ER)等突变均可导致隐睾。此外,还有一些少见基因会引起包含隐睾的综合征,临床工作中对合并多器官畸形者应予以警惕,基因检测有助于精准诊疗。

赵兴,彭强,张炜,陈月娇,邓常开[5](2021)在《对侧睾丸直径和睾丸残疾位置在小儿不可触及隐睾中的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可触及隐睾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对侧睾丸直径和睾丸残疾位置在小儿不可触及隐睾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小儿外科2013年9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4例不可触及隐睾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为双侧不可触及隐睾。以手术探查发现睾丸萎缩或缺如的61例次为观察组;以手术探查发现睾丸发育不良的24例次为对照组。结果术后诊断睾丸萎缩15例次,睾丸缺如46例次,睾丸发育不良24例次。对侧睾丸长径(对侧睾丸肥大)≥1.7 cm者56例次,对侧睾丸长径小于1.7 cm者29例次,观察组(45/16)与对照组(11/13)对侧睾丸长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探查输精管残迹与精索或萎缩睾丸出内环口57例次,腹腔内28例次,观察组(52/9)与对照组(5/19)探查输精管、精索或萎缩睾丸位置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可触及睾丸左侧66例次,右侧19例次,观察组(53/8)与对照组(13/11)睾丸残疾左右侧位置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侧不可触及、腹股沟小结、对侧睾丸肥大的隐睾,位于腹股沟可能性大,可以考虑腹股沟探查。

许融冰,孙莹[6](2021)在《隐睾固定术后超声误诊滤泡性淋巴瘤1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临床资料患者男,42岁,30年前因左侧隐睾行固定术治疗。因发现左侧睾丸增大3个月伴隐痛,口服消炎药无效,为求系统诊治遂就诊于本院。阴囊触诊:双侧睾丸存在,右侧睾丸未见异常,左侧睾丸体积增大,质地变硬,触及约2cm×3cm肿块,未触及浅表淋巴结明显肿大。超声检查:左侧睾丸增大,内部见一低回声团块,大小约38mm×26mm,边界尚清,形态尚规则,内部回声不均,血流信号丰富,团块周围见睾丸实质回声,实质内见多个点状强回声。

宋晋,赵路红[7](2021)在《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隐睾患儿的疗效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隐睾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长治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隐睾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对比2组患儿相关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感染、睾丸萎缩、睾丸回缩)、手术前与手术后3个月睾丸容积、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睾丸容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隐睾,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促进患儿睾丸发育,提升疗效。

杨啸宇,刘军,奉友刚[8](2021)在《1例右侧巨大腹股沟型隐睾恶变报告》文中认为隐睾症是睾丸癌最常见的诱发因素,临床上腹股沟型隐睾恶变少见[1]。本科在2019年9月9日收治1例右侧腹股沟区的巨大腹股沟型隐睾恶变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男,45岁,因"发现右腹股沟包块5年,突发增大10余天"入院。既往自幼右侧阴囊空虚,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5℃,心率81次/min,血压158/103mmHg,发育正常,体型中等,神志清楚,皮肤巩膜未见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及腹部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查体:站立时右侧腹股区可见一大小约14cm×7cm包块,质地较硬,表面光滑,无搏动,轻压痛,右侧阴囊内未能扪及睾丸,左侧睾丸未扪及异常。辅助检查:彩超提示右侧腹股沟实性团块,睾丸肿瘤可能性大;CT平扫+增强:右侧腹股沟区软组织团块,

杨莉,孙凌云,张悦振,尉嘉斌,陈鑫,鹿洪亭[9](2021)在《不钳夹精索的腹腔镜睾丸固定术》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不钳夹精索的腹腔镜睾丸固定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不钳夹精索的腹腔镜睾丸固定术治疗低位腹腔型隐睾及腹股沟型隐睾70例临床资料。年龄10个月~11岁6个月,中位数2岁4个月。左侧28例,右侧34例,双侧8例。全麻下均可于腹股沟区触及睾丸。在腹腔镜监视下,使用剪刀、分离钳等精准分离精索,经体外牵拉睾丸残留引带下降睾丸,体外牵引下再次于腹腔内游离精索,使睾丸能无张力下降至阴囊。全程不钳夹精索。结果手术时间40~85(57.2±6.5)min,出血<5 ml。术后无切口感染,睾丸均停留在阴囊内。70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9.5月。阴囊外观满意,触诊睾丸均位于阴囊,无睾丸回缩,超声提示无睾丸萎缩,无腹股沟斜疝及鞘膜积液发生。结论不钳夹精索的腹腔镜睾丸固定术安全可行。

杨锋彬,陈文有,王燕惠,叶风光,陈锦荣[10](2021)在《单孔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单侧腹股沟中下段隐睾的对比》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单侧腹股沟中下段隐睾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0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8例单侧腹股沟中下段隐睾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36例)和开放组(32例)。腹腔镜组采用单孔腹腔镜辅助经阴囊切口睾丸固定术,开放组采用经腹股沟切口睾丸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住院费用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随访6个月~2年,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开放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辅助经阴囊切口睾丸固定术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隐睾的诊断与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隐睾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常见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统畸形(论文提纲范文)

1 隐睾
2 尿道下裂
3 肾积水

(2)53例性别发育异常患者靶向二代测序结果分析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二代测序方法
        1. 样本采集及基因组DNA制备
        2. 二代基因测序
        3. 生物信息学分析
        4. 结果验证
结果
    一、二代测序结果
        1.已知致病或可能致病变异
        2.新发变异中预测为致病或可能致病变异
        3.致病意义未明的变异
    二、基因检测结果在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
讨论

(3)腹腔镜下经改良Prentiss路径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小儿高位隐睾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
        1.2.2 改良术式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术前及术后手术效果比较
    2.2 术后并发症比较
    2.3 术后1个月、6个月对患儿行睾丸彩超检测
3 讨论

(4)隐睾症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正常睾丸发育与下降的调控程序
二、隐睾症相关基因以及临床表现
    (一)INSL-3和INSL-3受体基因
    (二)雄激素合成和作用过程中涉及的基因
        1. CHH相关基因:
        2. 雄激素合成和作用相关基因:
    (三)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基因
    (四)其他基因
        1.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的相关基因:
        2. 转录因子HOX基因:
        3. AMH和AMHR基因突变:
    (五)染色体异常
    (六)与隐睾相关的综合征
        1. Robinow综合征:
        2. Aarskog综合征:
        3. Noonan综合征/LEOPARD综合征:
        4. Cornelia de Lange综合征:
        5. Rubinstein-Taybi综合征:

(5)对侧睾丸直径和睾丸残疾位置在小儿不可触及隐睾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对侧睾丸长径分析
    2.2 睾丸残疾位置分析
    2.3 内环口闭合情况分析
    2.4 睾丸残疾左右侧位置
3 讨 论

(6)隐睾固定术后超声误诊滤泡性淋巴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7)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隐睾患儿的疗效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儿相关手术指标对比
    2.2 2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2.3 2组患儿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睾丸容积对比
    2.4 2组患儿疗效对比
3 讨论

(9)不钳夹精索的腹腔镜睾丸固定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单孔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单侧腹股沟中下段隐睾的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腹腔镜组
        1.2.2 开放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四、隐睾的诊断与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常见先天性泌尿生殖系统畸形[J]. 何兴跃,刘星,魏光辉. 儿科药学杂志, 2021(S1)
  • [2]53例性别发育异常患者靶向二代测序结果分析及临床应用[J]. 郭强,钟文文,叶雷,刘碧好,马波,尧冰,瞿虎,赖华健,汪中扬,邱剑光,王德娟.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06)
  • [3]腹腔镜下经改良Prentiss路径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小儿高位隐睾临床研究[J]. 曹海波,刘振勇,李一帆.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21(12)
  • [4]隐睾症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J]. 李乐乐,巩纯秀.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21(10)
  • [5]对侧睾丸直径和睾丸残疾位置在小儿不可触及隐睾中的临床意义[J]. 赵兴,彭强,张炜,陈月娇,邓常开. 重庆医学, 2021(20)
  • [6]隐睾固定术后超声误诊滤泡性淋巴瘤1例[J]. 许融冰,孙莹.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10)
  • [7]腹腔镜下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隐睾患儿的疗效探讨[J]. 宋晋,赵路红. 基层医学论坛, 2021(29)
  • [8]1例右侧巨大腹股沟型隐睾恶变报告[J]. 杨啸宇,刘军,奉友刚.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1(03)
  • [9]不钳夹精索的腹腔镜睾丸固定术[J]. 杨莉,孙凌云,张悦振,尉嘉斌,陈鑫,鹿洪亭.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1(09)
  • [10]单孔腹腔镜辅助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单侧腹股沟中下段隐睾的对比[J]. 杨锋彬,陈文有,王燕惠,叶风光,陈锦荣. 中外医学研究, 2021(26)

标签:;  ;  ;  ;  ;  

隐睾症的诊断和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