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掌握护理本科生特点 做好临床带教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汪玲[1](2021)在《成都市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男护士无论在体力、心理、适应等方面优势明显,在临床工作中,男护士所具备的优势也让他们成为护理医疗卫生单位紧缺人才,但目前就男护士队伍来看,人数稀缺、专业认同低、职业生涯短、职业满意度低等问题日益突出,要有效地减少男护士的流失,有必要从源头做起,做好刚进入学校学习护理专业的男护生的专业认同工作。专业认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待专业的情感,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进而坚定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意志,使学生受到专业内涵的熏陶和感染,更加深刻地认识护理专业内在价值,这对于中职男护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培养工作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相关参考文献,研究护理高学历学生的专业认同较多,而研究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比较少,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研究就更少了。中等护理职业教育作为中职男护士护理教育的起点。研究其专业认同以及探讨提升策略对改进护理教育、稳定男护士思想、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成都市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相关同学、教师关于影响男护生专业认同因素的访谈。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成都市中职男护生整体专业认同现状处于一般水平,专业认同随着年级的增长反而呈现下降趋势。在六个基本维度:专业认知、专业价值观、专业情感、专业期望、专业意志、专业技能中,“专业技能”的分值最高,“专业期望”的分值最低。同时对学生、教师等对象进行相关问题的访谈,从环境、课程、个人三个方面分析成都市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最后在提升专业认同策略上建议分阶段、全过程进行思考,整体考虑在校男护生的专业认同教育,在结合环境、个人、课程三个方面的因素从选择专业、在校学习、医院实习、就业工作四个阶段逐步实施,分层递进,达到提升专业认同的目的。
周丽娟[2](2020)在《高职实习护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临床实践行为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高职护生在实习早期、中期、末期时间管理倾向及其临床实践行为的现状,比较三个时期二者的变化,探讨时间管理倾向与临床实践行为的相关性,分析影响临床实践行为的因素。方法本文量性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共分为两个部分:1.量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从某高职院校2016级到省级、市级、县级医院实习的护生中选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各100名,在实习早期(实习第2个月)、中期(实习第5个月)、末期(实习第8个月)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临床实践行为量表、自制人口学资料调查表进行3次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采用描述统计、重复测量多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广义估计方程回归分析,均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2.质性研究:根据量性研究的结果,于2019年2月—2019年4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省级、市级、县级医院实习且临床实践行为得分较高的高职护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深入了解高职实习护生临床实践的真实体验。基于信息饱和原则,梳理调查对象对于实习的感受,并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其中16名高职实习护士的访谈结果可以获得所有信息,因此选择这16名高职实习护士作为访谈对象,并用Colaizzi现象学资料七步分析法提炼主题。结果1.高职护生不同实习时期总体时间管理倾向总均分分别为(3.74±0.48)、(3.47±0.33)、(3.35±0.68),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时间监控观。可见随着实习时间的增加,各维度条目得分具有下降趋势,因此总得分也呈现下降的趋势。2.高职护生不同实习时期临床实践行为条目总均分分别为(4.02±0.62)、(4.18±0.55)、(4.06±0.55),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是随着实习时间的增加,总得分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3.高职实习护生不同性别(女生>男生)、生源地(城市>农村)、是否学生干部(是学生干部>非学生干部)、父母最高学历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期和性别交互效应显着(P<0.05),时期和生源地交互效应显着(P<0.05),时期和就读护理原因交互效应显着(P<0.05)。4.高职实习护生不同生源地(城市>农村)、实习医院级别(省级>市级>县级)、父母最高学历在临床实践行为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期和不同人口学变量对临床实践行为的交互效应不显着(P>0.05)。5.早期时间管理倾向与早期临床实践行为之间均呈正相关(r=0.52,P<0.01);中期时间管理倾向与中期临床实践行为呈正相关(r=0.476,P<0.01);末期时间管理倾向与末期临床实践行为之间均呈正相关(r=0.747,P<0.01)。6.以临床实践行为总分作为因变量,以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实习医院级别、是否为学生干部、平均理论成绩、就读护理原因、父母最高学历为自变量,以时间管理条目的三个维度: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时间效能感为协变量,建立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临床实践行为的因素有生源地、实习医院级别、父母最高学历、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时间效能感。以生源地为城市作为参照组,生源地为农村是危险因素(b=-0.194,P<0.001),以实习医院在县级医院为参照组,实习医院在市级(b=0.135,P=0.012)及省级(b=0.195,P<0.001)是保护因素,以父母最高学历为大学作为参照组,父母亲学历在高中(b=-0.133,P=0.003)与初中及以下(b=-0.221,P<0.001)是临床实践行为总分的危险因素,时间管理条目下的三个维度:时间价值感(b=0.124,P<0.001)、时间监控观(b=0.286,P<0.001)、时间效能感(b=0.178,P<0.001)均是临床实践行为总分的保护因素。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平均理论成绩、就读原因对临床实践行为总分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通过质性研究方法,通过访谈结果显示,高职实习护生临床实践体验包括:认知领域:护理程序的理论知识逐渐淡化,临床工作整体性和规范性不足;通过临床实习,理论密切联系实践,带教水平参差不齐。情感领域:角色适应不良,职业认同感存在差异;面对患者的某些权利和义务,自我调节能力不足。操作技能领域:熟练掌握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技能匮乏;护患沟通能力增强,健康宣教缺乏创新性和精准。结论1.高职实习护生不同时期时间管理倾向处于较高水平,总得分随实习时间有下降趋势,其中时间价值感的得分最高、其次时间效能感,最后是时间监控观;高职实习护生临床实践行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总得分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通过引入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三个变量对时间管理倾向与其临床实践行为关系研究发现,不同实习时期时间管理倾向与临床实践行为均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可以得出,时间管理倾向正向预测其临床实践能力。3.通过对高职实习护士临床实践行为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影响临床实践行为的因素有生源地、实习医院级别、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平均理论成绩、就读原因对临床实践行为总分的影响不大。4.高职实习护生临床实践真实体验涵盖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操作技能领域,医院和学校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培训其时间管理技巧,可提高临床实践行为。
符晓红[3](2020)在《中医院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构建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编制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测评问卷;2.了解目前中医院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现状及岗位培训需求;3.依据现实及需求,构建、修订基于M-Learning的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方法本研究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现状与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第一阶段: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测评问卷研制①访谈分析。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1名规培护士,10名规培护士导师,8名护理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其规培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的看法、期望、建议及岗位培训需求,为临床教学能力问卷的编制和培训方案的构建进行内容补充。②结合查阅文献、访谈分析结果,初步编制“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问卷”,通过专家小组会议讨论,最终形成“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问卷”,并对问卷进行了验证:便利选取符合标准的335名规培护士纳入研究对象,采用同质性信度评价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程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问卷的结构效度以及内容效度指数计算问卷的专家内容效度;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验证探索性因子阶段的结果。第二阶段: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现状调查。以自行编制的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问卷为调查工具,便利抽取郑州市5所三级中医院92名规培护士,获得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现状的相关信息,为本研究的培训内容设置提供依据。第三阶段:规培护士导师岗位培训需求调查。采用向利编制的《临床护理教师岗位培训现状及需求》问卷为调查工具,便利抽取郑州市5所三级中医院的规培导师125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规培导师培训现状及需求的相关信息,为本研究方案构建提供基础。第二部分:基于M-Learning的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构建与修订本部分是在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查阅和访谈分析结果,初拟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并形成专家咨询表,经过2轮Delphi专家咨询对其修订。结果第一部分:第一阶段: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测评问卷研制①结合规培护士、规培护士导师及护理管理者对临床教学能力的看法、期望及建议,提炼出“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及教学素养”四个主题,22个亚主题,其中教学设计能力涵盖教学内容设计能力、教学时间分配能力、教学手段设计能力、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授课方式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包含了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能力、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能力、教学媒体选择能力和调节反馈能力、启发学生思考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涵盖对学生学情的评估能力、对学生全面评价的能力、与同行交流的能力;教学素养涵盖人文关怀能力、中医护理思维能力及专业发展能力、多媒体制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自我完善发展能力兴趣发掘能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以研促教能力。最终补充了临床教学能力测评问卷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及教学素养”的具体条目。②结合查阅文献、访谈分析结果,初拟问卷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及教学素养”四个维度,共31个条目,专家小组会议共删除了 3个条目,修订了 4个条目,问卷由原来31个条目修改为28个条目。信效度检验结果: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测评问卷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66,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分别在0.819~0.917。折半系数为0.932,且各维度的折半系数在0.667~0.847之间。间隔两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886,且各维度的重测信度均大于0.6(P<0.05)。该问卷的S-CVI为0.95,各I-CVI均大于0.8。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问卷表共选取4个公因子,即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素养,解释变异量的累积方差贡献率71.997%。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的4个公因子结构进一步验证,结果显示,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问卷的4个因子模型拟合较好,所有条目载荷均大于0.4,所有的拟合指数均达到标准,拟合指数χ2=664.533,χ2/df=1.932,RMSEA=0.067,RMR=0.032,CFI=0.924。第二阶段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总均分为(3.59±0.37)分,处于中等水平,教学素养低于中等水平。其中导师学历、带教年限为主要影响因素(P<0.05)。第三阶段规培护士导师岗位培训现状及需求显示:规培护士导师的培训需求强烈,认为“比较需要”的占49.2%,“非常需要”接受培训的占19.2%,“非常不需要”或“不需要”的仅占1.6%;76%的是因为岗位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以往培训中存在问题:54.4%规培护士导师表示在培训前未进行培训需求评估,69.6%的规培护士导师表示临床工作任务繁重,与培训时间冲突;60.8%规培护士导师认为培训缺乏内容需求性分析,无针对性;51.2%的规培护士导师表示培训内容随机,无系统性。规培护士导师希望培训内容实用化,包括带教方法和沟通技巧培训(83.2%),护理人文及教育心理学培训(72.0%);希望得到的培训形式信息化,培训方法多元化。希望培训形式手机网络学习(72%),培训方法希望选择网络平台(74.4%)、讨论经验交流(73.6%)、案例分析(72.0%)情景模拟(59.2%)等能互动方法;希望培训师资来源丰富化、培训效果持续化。第二部分:初步构建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经过2轮Delphi专家咨询,最终构建中医院规培护士导师教学能力培训方案包含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学时及方式、培训师资及培训效果评价6各方面。其中培训目标23个条目;培训内容包含教学理论及规范、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素养五个模块,104个条目,共38学时;培训师资16个条目,培训效果评价13个条目。结论本研究基于M-Learning构建了中医院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包含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学时及方式、培训师资及培训效果评价6各方面;培训内容包括教学理论及规范、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素养五大模块。该方案是在了解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基础及岗位培训现状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访谈分析结果进行构建的,突出临床教学能力及信息化特点,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可靠性,为中医院开展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提供了科学依据,然而在今后培训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仍需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以确保对规培护士导师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卢冬梅[4](2020)在《南宁市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和社会经济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口年龄、知识结构的变化,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卫计委近年不断要求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护患纠纷日趋严重,分析其因之一应该归结于目前的护理教育更侧重的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在高职护理教育中,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严重缺乏对病人的人文关怀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出来的护士生难以达到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本研究选取南宁市四所医学院校对三年制高职和2+3五年制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同时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形式。在问卷调查中设计编制《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包含《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人文关怀量表(CAI)》两个部分,通过问卷星发放电子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030份。在访谈调查中,访谈对象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从被调查的四所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大三学生(实习生)中以目的抽样的方式选取12人,二是从南宁市四所三级甲等医院选取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长和带教老师共8人,采用质性研究半结构化访谈方法进行面对面一对一访谈,以了解高职护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尤其是对病人实施关怀的情况,同时收集他们关于当前学校或临床实习医院在人文关怀教育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的南宁市高职护生CAI总分为178.88±18.35,处于国外常模的低分段水平(CAI总分<203.1),处于国内常模的中等偏低水平(CAI总分介于210.53-171.55之间),同时在CAI的认知、勇气、耐心三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国内外常模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O5)。通过相关分析得知,影响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因素包括:年级、政治面貌、学制、生源性质、是否第一志愿报读、是否自主自愿报读、对专业的喜爱程度、从业意愿、家庭经济状况、是否担任班干部、参加实践活动次数、家人及自身健康状况、是否有照护病患的经历、接受人文关怀培训的次数、对护理人文关怀知识的熟悉度、对自身人际沟通能力及关爱能力的认可度、所处关爱氛围等。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南宁市高职实习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的人文关怀表现不足,体现在其运用护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掌握的人文知识表浅和人文素质的不足导致与患者沟通的沟通能力不足,对患者实施的关怀有限;学校的人文关怀教育及临床护理带教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基于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的调查结果和发现的问题,本文对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不足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依此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建议学校提升人文关怀教育水平、政府提供法律政策支持、社会发挥正面舆论导向作用、学生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其中学校的各方面举措是重点。本研究在学校举措中展示了以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实践案例,并验证了该实践能有效提升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
周悦[5](2020)在《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本研究旨在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立足临床护理岗位并承担护理科研任务的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的临床规范化培训方案构建、岗位绩效考核和职业规划提供依据,为护理研究生教育策略和课程体系的完善提供借鉴,同时为临床各专科、各阶段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的核心能力指标构建提供参考。方法 1.采用文献分析法、半结构式访谈法,构建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初稿。2.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指标概念界定和指标筛选。3.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同时计算专家的权威系数、判断系数和内容熟悉程度,以此来判断专家的可靠性和权威性。结果 1.界定了“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和“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的概念,构建了由临床实践能力、临床科研能力、护理教育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6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80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2.6 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1260,0.3443,0.0764,0.0542,0.2731,0.1260。3.两轮函询问卷的有效率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87和 0.88。4.各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9,0.18,0.16,卡方检验p值均<0.05。结论 在对“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和“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构建了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方面能力提升提出改进建议,为此群体的临床规范化培训、考核和职业规划提供了评价工具,并为各专科、各阶段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以期提高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的临床和科研能力,促进我国临床护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发展。
钱丽华[6](2019)在《手账工具在提升护理实习生自主学习能力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通过设计护理实习生手账工具并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应用,验证护理实习生手账工具的可行性,评价手账工具对提升护理实习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性,为临床护生教学模式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现状横断面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2月在杭州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329名护理实习生,采用“护理实习生基本情况调查表”、“护理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情绪智力量表”进行调查,了解护理实习生自主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情绪智力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2.手账工具的应用:通过整群随机法选取10组(n=50)护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10组(n=50)作为实验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应用手账工具,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护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情绪智力量表”进行测评,了解其自主学习、时间管理、情绪智力水平有无改变及差异。结果1.现状横断面调查研究:(1)共发放问卷329份,回收有效问卷325份,有效回收率为98.78%。(2)本组实习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均分为(3.28±0.38)分,得分高于全国常模(3.10±0.35)分和东部地区常模(3.12±0.37)分。(3)不同人口学特征与自主学习能力得分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性格、喜欢护理专业程度、对自身自主学习能力的满意程度和时间管理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自主学习能力得分与时间管理能力得分呈正相关(r=0.466,P<0.01),自主学习能力得分与情绪智力水平得分呈正相关(r=0.331,P<0.01)。2.干预前后,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情绪智力水平得分情况:两组护生学历、年龄、生源地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情绪智力水平总分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情绪智力水平及自主学习能力量表中的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学习合作能力三个分量表总得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护生干预前后自身得分对照,自主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情绪智力水平总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生干预前后自身得分对照,自主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情绪智力水平总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实习护生手账工具提高了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情绪智力水平。2.本研究所设计的实习护生手账工具在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具有一定可行性,为临床护生教学模式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王丽华[7](2019)在《安徽省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了解安徽省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现状;2.探究安徽省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3.提出提高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水平的建议。方法:抽取安徽省5所院校4个年级的1220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生职业认同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及《护生职业自我效能量表》,并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采用SPSS22.0对量性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质性研究采用现象学法,使用目的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某医学院的护理本科生进行质性访谈,对质性资料进行反复阅读,归纳总结并提取主题。结果:1.本研究共发放1220份问卷,回收问卷122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为1058份,有效回收率为86.70%。本研究共访谈了15名护理本科生,其中男生8名,女生7名;一年级3名,二年级4名,三年级4名,四年级4名。2.在本研究中,安徽省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的总分为54.07±9.07。护理本科生在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维度上的得分最高,为3.51±0.61,之后依次为社会说服3.48±0.78、职业选择的自主性3.44±0.73,职业自我概念3.04±0.74、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2.86±0.74。3.T检验,非参数检验及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年级护理本科生在职业自我概念、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职业选择的自主性3个维度及职业认同总分上有显着差异;不同学校的护理本科生在5各维度上均有差异;女生在每个维度及总体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生,但仅在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及总体得分上才有显着差异。4.T检验,非参数检验及方差分析显示: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有实习时间、居住地、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教养方式、是否有过兼职经历、是否为班级干部、是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兴趣爱好、体育锻炼、在校学习成绩、是否有崇拜的护理前辈、是否愿意调换专业及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1)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认知、职业态度与信念、兴趣爱好及母亲文化程度是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总分的预测因素,5个变量能解释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总分61.3%的变异,回归方程为:职业认同=7.318+0.314*解决问题的能力+0.269*职业认知+0.283*职业态度与信念+0.071*兴趣爱好-0.062*母亲文化程度;(2)职业自我概念总分及有无崇拜的护理前辈是护理本科生职业自我概念得分的预测因素,两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力提升到54.4%,回归方程为:职业自我概念得分=-3.661+0.705*职业自我效能总分+0.098*有无崇拜的护理前辈。(3)职业自我效能量总分及有无崇拜的护理前辈是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的预测因素,两者对因变量的解释力为47.4%,回归方程为: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得分=-2.443+0.696*职业自我效能总分-0.049*兴趣爱好。(4)职业自我效能量总分、兴趣爱好及社会支持是护理本科生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得分的预测因素,三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率为22.3%,回归方程为: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的得分=3.427+0.412*职业自我效能总分+0.127*兴趣爱好+0.069*社会支持总分;(5)职业自我效能量是护理本科生职业选择的自主性得分的预测因素,但解释率仅有2.4%,解释率较低,回归方程为:职业选择的自主性得分=3.427+0.159*职业自我效能总分;(6)职业自我效能量总分、兴趣爱好及社会支持是护理本科生社会说服的预测因素,三者对因变量的解释力为6.4%,回归方程为:社会说服的得分=3.851+0.191*职业自我效能总分+0.092*社会支持总分+0.068*是否有崇拜的护理前辈。6.对质性访谈资料分析,提取了7个主题:职业意识、职业需要、职业规划、职业素养、职业价值与社会地位、职业情感及职业荣辱感。提取出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共5个:个体、学校、同辈群体、临床经历、及大众媒体。结论:1.安徽省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水平仍需提高;2.学校对护理本科生形成职业认同较大影响;3.家庭因素对个体的职业选择有深远影响。
李佳临[8](2019)在《云南省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综合管理体系的构建》文中提出[目的]1、构建导向明确、符合本省现状的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综合管理体系,使临床教师的遴选有据可依;2、便于临床教师明确自身发展需求,为衡量临床教师综合能力素质提供理论依据;3、通过对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的定期培训和考核评价,推进临床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持续、稳步提高;4、使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的管理流程规范化、合理化,有效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层次和能力,保证高质量的护理实践教育,提升护理本科生的综合素质。[方法]1、采用目的抽样法,遵循信息饱和原则,于2017年10月-2018年4月在云南省三级甲等医院与医学类高等院校中选取护理管理者、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护理本科实习生共36名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提炼与遴选条件、资格认证、综合能力素质、师资培训、评价方式五个维度相关的主题信息。2、以半结构化访谈结果为基础,结合文献回顾内容自行编制专家咨询问卷。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18年4月-8月在云南昆明、玉溪、曲靖、个旧4个地区的2所高校、10所三级甲等医院中选取咨询专家28名进行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计算各指标重要性评分均值、变异系数及权重,运用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系数分析咨询专家的可靠性和代表性,初步形成体系终稿。3、以初步形成的体系终稿为基础自行设计学生评和临床教师自评调查问卷。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18年9月-11月在云南省5所三级甲等医院中选取200对临床护理教师及其教带的本科实习生进行调查,检验问卷信效度,确立最终体系。[结果]本研究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访谈护理管理者8名,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10名,护理本科实习生18名,转录文本资料约140000余字。凝炼出意见相对集中的与遴选条件、资格认证、综合能力素质、师资培训、评价方式相关的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54个三级指标。2、第二阶段: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初步形成包含5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62个三级指标的综合管理体系终稿,其中一级指标重要性评分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综合能力素质(4.92)、师资培训(4.79)、遴选条件和资格认证(4.75)、评价方式(4.67),二级指标重要性评分均值范围为3.87-4.92,三级指标重要性评分均值范围为3.96-5.00。本阶段原始咨询专家人数28名,专家年龄37-56岁(48.68±5.48)岁,工作年限11-38年(29.57±6.51)年。两轮专家咨询积极系数为96.43%和88.89%,权威系数为0.885和0.890,两轮咨询后各级指标协调系数为0.224-0.355,且经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咨询专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与代表性。3、第三阶段:信效度检验共发放调查问卷200对,回收187对,问卷回收率93.50%,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157对,有效问卷回收率83.96%。经统计分析,问卷信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946,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756-0.978;问卷内容效度I-CVI为0.83-1.00,S-CVI为0.995,结构效度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19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77.03%,各条目的公因子方差贡献率≥57.1%,全部条目在相应的公因子上的载荷绝对值>0.4,范围0.509-0.875,结构简单明朗,以上数据均可说明问卷信效度较好。[结论]本研究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文献回顾、德尔菲专家咨询及信效度检验构建出云南省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综合管理体系。该体系可为省内各教学医院制定适应本院的临床教师准入、管理流程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的遴选、认证、培训等工作提供参考。
蒋川[9](2019)在《护理本科生实习后期心理资本和留职意愿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了解某省某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4级护理本科生实习后期的留职意愿水平、心理资本现状和职业认同状况;2.分析不同人口学变量对护理本科生实习后期的留职意愿、心理资本水平的影响;3.探讨护理本科生实习后期留职意愿与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4.分析护理本科生实习后期留职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后期针对性地开展临床干预、提升护生留职意愿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心理资本和留职意愿理论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经课题组讨论及专家咨询,建立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的初稿。根据对临床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开展预调查的结果,进行调查方案和问卷的修改,形成最终版本问卷。于2018年4月至2018年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连续纳入某省某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4级共372名实习后期(实习时间≥8个月)的护理本科生为本课题研究对象。征得相关部门同意后,于各班召开集体班会前发放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中文版护士心理资本问卷、护生职业认同问卷和护士留职意愿问卷,护生自愿独立完成问卷填写,并由两名研究者现场统一收回。对回收问卷进行初步筛选和整理后,采用Epidata3.0双人录入原始数据,SPSS22.0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1.372名护理本科生实习后期留职意愿总得分为(2.88±0.675)分,条目2“有其他工作机会会离开护理岗位”得分最高为(4.06±0.810),条目4“从没想过离开护理岗位”得分最低为(2.27±1.090);不同性别、选择护理专业方式不同、看待就业前景不同、护士执业考试压力不同的护理本科生留职意愿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是否独生、生源地、是否担任班干部等因素的护理本科生实习后期留职意愿得分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2.372名护理本科生实习后期心理资本总均分为(4.37±0.623)分,各维度按照得分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效能(4.48±0.682)分,乐观(4.44±0.893)分,希望(4.32±0.737)分,韧性(4.24±0.705)分;看待就业前景不同、护士执业考试压力不同的护理本科生实习后期心理资本得分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是否独生、生源地、担任班干部、选择护理专业方式等因素上护理本科生实习后期心理资本得分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72名护理本科生实习后期职业认同总均分为(3.21±0.622)分,各维度按照得分排序后得分最高为职业选择自主性(3.68±0.714),得分最低为留职获益与离职风险(2.84±0.825)。4.护理本科生实习后期的心理资本与留职意愿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大(r=0.134,P<0.05);留职意愿与职业认同(r=0.632,P<0.01)、心理资本与职业认同(r=0.424,P<0.01)呈中度正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5.职业认同、看待就业前景、性别是预测护理本科生实习后期留职意愿的主要因素,可解释护理本科生实习后期留职意愿水平总变异量的41.9%,其中职业认同的影响效应最为显着。结论1.护理本科生实习后期的心理资本、职业认同与留职意愿均处于中等水平。2.护理本科生实习后期留职意愿受性别、选择护理专业方式、看待就业前景、护士执业考试压力等多个人口学因素影响;看待就业前景、护士执业考试压力是护理本科生实习后期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3.护理本科生留职意愿与职业认同、心理资本与职业认同呈中度正相关,职业认同是留职意愿的显着预测因子。4.护理教育者与管理者应当重视本科护生实习后期的心理状态变化和对护理职业的看法,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干预,可通过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增强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帮助护生积极正面地看待护理就业前景,同时根据性别差异进行适宜的引导,提升护理本科生实习后期的留职意愿,稳定护理队伍和服务质量。
沈曲[10](2018)在《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下,高素质大学护理教师严重不足,整体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师培养缺少整体系统规划等等问题,教师的水平严重影响高等护理教育质量。这些问题的产生并不仅仅由某项护理教师培训制度不当所致,而是由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缺乏整体性、系统化设置所引发。因此,要较好地解决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激发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热情,有必要从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度、教师发展入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为此,本研究以大学护理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教师发展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首先,运用问卷调查法对238名大学护理教师进行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教师发展的测评;其次,构建并验证了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关系的作用机制理论逻辑模型;再次,通过对大学护理教师进行访谈来进一步探究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又次,采用文献研究和对美国大学护理教师进行访谈来描绘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实践,为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具体做法与经验;最后,综合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的主要发现,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院校层面和教师自身四个层面提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政策性建议和对策。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度属于中等水平,管理政策、发展机会和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与否的重要因素。二是大学护理教师的离职倾向处于较低水平,相对较为稳定。管理政策和人际关系是影响大学护理教师离职倾向的重要因素。三是总体上大学护理教师们的参与教师发展项目还远远不够,且效果不太理想。培训是大学护理教师主要参与的教师发展模式,大部分大学护理教师发展还是自学为主。四是通过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验证该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作用机制模型的有效性。五是我国大学护理教师的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大学护理教师对“教师发展”没有清晰认识,主动发展能力不强。教学和科研发展方面,缺少护理实践取向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整体系统规划。组织发展方面缺乏护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平台和组织环境支持。六是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主要包括准教师发展、新入职教师发展和职业中后期教师发展三部分。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主要依托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卓越护理教育教学中心和专业护理教育学会等机构来实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具体项目主要包括激励项目、能力提升项目、支持项目。主要维度为教学和科研发展,在教学发展方面合作教学、同伴支持和教学指导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发展方式;学术发展方面强调通过组建研究团队,进行合作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最后以案例研究的形式系统介绍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护理教师导师制和美国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护士教育学者资助项目。七是从多个理论的视角进行反思,为大学护理教师发展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撑。在综合已有调研发现和理论探索成果的基础上,基于本研究的概念框架,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和对策:一是在国家层面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新体系和新机制;二是在社会层面建立院校(师范院校或教育学院/医疗机构/护理学院/系)合作、工学结合的大学教师发展新模式;三是在院校层面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构建全程化的大学护理教师在职培训体系和发展内容,实现个人发展(态度)、教学发展(过程)、专业发展(过程)和组织发展(结构)四个维度的动态循环;四是教师层面要充分调动大学护理教师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国家支持、社会参与,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全程、全面开展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活动,高质量的教师发展项目势必会增加大学护理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幸福感,减少离职率。本研究所具有的可能创新之处包括: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对大学护理教师发展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从而弥补了相关研究视角相对单一之不足。其次,尝试性地对大学护理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和教师发展的运行机制构建理论逻辑模型,并通过数理统计方法验证了该理论逻辑模型的有效性。再次,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结果、借鉴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经验,构建了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院校层面和教师自身层面适合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逻辑体系。本研究成果将为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方面的研究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掌握护理本科生特点 做好临床带教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掌握护理本科生特点 做好临床带教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成都市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关于护理专业认同的研究 |
1.2.2 国外关于护理专业认同的研究 |
1.2.3 文献评述 |
1.3 核心概念 |
1.3.1 中等护理职业教育 |
1.3.2 中职男护生 |
1.3.3 专业认同 |
1.4 理论基础 |
1.4.1 舒伯(Super)的职业发展理论 |
1.4.2 马斯洛(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 |
1.5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思路 |
1.5.3 研究方法 |
2 成都市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现状 |
2.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2.2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2.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2.2.2 调查问卷的信效度 |
2.2.3 调查问卷的实施 |
2.3 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
2.3.1 访谈提纲的设计 |
2.3.2 访谈的实施 |
2.4 调查结果与分析 |
2.4.1 成都市中职男护生基本情况的描述统计 |
2.4.2 专业认同总体得分情况 |
2.4.3 专业认同及各维度的差异性分析 |
3 成都市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
3.1 环境因素 |
3.1.1 家庭环境因素 |
3.1.2 社会环境因素 |
3.1.3 学校环境因素 |
3.2 课程方面 |
3.2.1 专业课方面 |
3.2.2 临床实习方面 |
3.3 个人因素 |
3.3.1 个人感受 |
3.3.2 自我效能感 |
3.3.3 个人兴趣爱好 |
4 成都市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提升策略 |
4.1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4.2 加强在校期间专业认同教育 |
4.2.1 护理专业课融入专业认同元素提升男护生专业认同 |
4.2.2 各类主题活动加深男护生专业认同 |
4.3 重视实习期专业认同教育 |
4.3.1 促进学院教师和临床教师交流 |
4.3.2 增强临床带教老师指导和模范作用 |
4.4 借助男护士临床工作优势提升其专业认同 |
4.4.1 男护士职业发展优势 |
4.4.2 突发公共事件中男护士的价值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 |
附录2: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的访问提纲 |
致谢 |
(2)高职实习护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临床实践行为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 研究背景 |
1.2 时间管理倾向 |
1.3 临床实践行为 |
1.4 时间管理倾向与临床实践行为的相关研究 |
1.5 小结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依据 |
3.1 操作性定义 |
3.2 理论依据 |
4 技术路线 |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设计 |
2 研究对象 |
2.1 抽样方法 |
2.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2.3 样本量计算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工具 |
3.2 研究步骤 |
4 质量控制 |
4.1 设置阶段 |
4.2 实施阶段 |
4.3 统计分析阶段 |
5 伦理原则 |
结果 |
1 高职护生一般资料 |
2 高职护生时间管理倾向和临床实践行为现状分析 |
2.1 高职护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得分现状分析 |
2.2 高职实习护生的临床实践行为得分现状分析 |
3 高职护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临床实践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
3.1 早期高职护生时间管理倾向及各维度得分与临床实践行为及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
3.2 中期高职护生时间管理倾向及各维度得分与临床实践行为及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
3.3 末期高职护生时间管理倾向及各维度得分与临床实践行为及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分析 |
4 高职实习护生临床实践行为的回归分析 |
4.1 高职实习护生认知领域的回归分析 |
4.2 高职实习护生情感领域的回归分析 |
4.3 高职实习护生操作技能领域的回归分析 |
4.4 高职实习护生临床实践行为的回归分析 |
讨论 |
1 高职实习护生不同时期时间管理倾向、临床实践行为的现状分析 |
1.1 不同实习时期高职护生时间管理倾向现状分析 |
1.2 不同实习时期高职护生临床实践行为现状分析 |
2 人口学因素对高职实习护生护生时间管理倾向、临床实践行为的影响分析 |
2.1 人口学因素对高职实习护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分析 |
2.2 人口学因素对高职实习护生临床实践行为的影响分析 |
3 高职实习护生不同时期时间管理倾向与临床实践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
3.1 高职实习护生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与临床实践行为总分的相关性分析 |
3.2 高职实习护生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临床实践行为总分的相关性分析 |
3.3 高职实习护生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与临床实践行为各维度的相关性分析 |
高职实习护生临床实践体验的质性研究 |
1 研究目的、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方法 |
1.4 质量控制 |
1.5 伦理原则 |
2 研究结果 |
2.1 认知领域 |
2.2 情感领域 |
2.3 操作技能领域 |
3 讨论 |
3.1 院校共建带教师资,规范临床教学管理 |
3.2 注重临床带教培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
3.3 充分利用时间丰富实习生活,适时正确引导护生 |
3.4 营造护理人文环境,关注护生心理健康 |
总结 |
1 主要结论 |
2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3)中医院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立题依据 |
1.2 相关概念及定义 |
1.3 国内外文献回顾 |
1.4 小结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 理论依据 |
4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现状及培训需求研究 |
第一阶段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测评工具的研制 |
1 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测评工具的研制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3 资料收集及处理 |
1.4 结果 |
1.5 问卷编制 |
1.6 问卷信效度检验 |
1.7 讨论 |
1.8 小结 |
第二阶段 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现状调查 |
2 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现状调查 |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阶段 规培护士导师岗位培训现状及需求研究 |
3 规培护士导师岗位培训现状及需求研究 |
3.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二部分 基于M-LEARNING的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的构建与修订 |
1 初拟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 |
2 形成专家咨询表 |
3 讨论与思考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现状对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4)南宁市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 |
3.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文献述评 |
(三)研究的特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研究特点 |
2.研究方法 |
3.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
(四)概念界定 |
1.人文 |
2.人文关怀及护理人文关怀 |
3.人文关怀能力及护理人文关怀能力 |
(五)相关理论 |
1.Watson的人性照护理论 |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
二、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 |
(一)南宁市医学院校高职护理专业概况 |
(二)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
1.调查对象 |
2.调查方法 |
3.调查结果 |
(三)访谈调查及结果分析 |
1.调查对象 |
2.调查内容 |
3.调查方法 |
4.调查结果 |
(四)调查发现的问题 |
1.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导致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
2.学生相关知识欠缺导致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
3.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导致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
4.学生相关实践经验欠缺导致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
5.高职护理教育不足导致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不足 |
三、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的原因 |
1.社会对护理行业存在偏见 |
2.护理工作难度增加 |
3.学生思想素质欠佳 |
(二)学生相关知识欠缺的原因 |
1.学生学习能力不足 |
2.学校教育教学不足 |
3.实习医院带教不足 |
(三)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的原因 |
1.学生性格原因 |
2.网络社会影响 |
(四)学生相关实践经验欠缺的原因 |
1.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主动性欠缺 |
2.学生难以获得早接触临床的机会 |
(五)学校及医院关怀氛围不足的原因 |
1.学校方面 |
2.医院方面 |
四、南宁市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对策 |
(一)学校方面的对策 |
1.加强人文关怀型师资队伍建设 |
2.完善人文关怀教育课程体系 |
3.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 |
4.打造第二课堂特色活动 |
5.营造人文关怀育人氛围 |
6.加强与医院的交流合作 |
7.学校对策的实践案例 |
(二)政府方面的对策 |
(三)社会方面的对策 |
1.网络媒体正向舆论引导 |
2.医院人文关怀文化示范 |
(四)学生个人的对策 |
五、结语 |
(一)结论 |
(二)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 硕士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现状 |
(二) 以学历为因素分层培训,加强硕士护士培训针对性 |
(三) 构建以能力为基础的规范化培训方案,促进能岗匹配 |
二、研究理论基础 |
(一) 核心能力与护理核心能力 |
(二) 团队角色理论 |
三、护理核心能力框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注册护士的核心能力 |
(二) 专科护士/高级实践护士的核心能力 |
(三) 在读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 |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
四、研究方法、目的及意义 |
(一) 研究方法及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第一部分: 护理核心能力的文献分析 |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一) 文献检索结果 |
(二) 核心能力概念界定及特质 |
三、小结 |
第二部分: 半结构式访谈 |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一)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 |
(二) 硕士护士核心能力研究结果 |
1. 临床实践能力 |
2. 临床科研能力 |
3. 护理教育能力 |
4. 组织管理能力 |
5. 沟通协调能力 |
6. 专业发展能力 |
三、小结 |
第三部分: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
一、研究目的与方法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方法 |
二、函询结果 |
(一) 专家的基本情况 |
(二) 第一轮函询反馈意见 |
(三) 第二轮函询反馈意见 |
(四) 相关统计结果 |
三、小结 |
第四部分 讨论 |
一、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
(一) 科学性分析 |
(二) 可靠性分析 |
二、硕士护士核心能力指标的结果分析 |
(一) 临床实践能力 |
(二) 临床科研能力 |
(三) 护理教育能力 |
(四) 组织管理能力 |
(五) 沟通协作能力 |
(六) 专业发展能力 |
三、硕士护士核心能力指标的现实意义分析 |
第五部分 结论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创新点 |
三、研究局限性 |
四、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半结构式访谈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
附录3: 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专家咨询表(第二轮) |
附录4: 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综述 临床护理人员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6)手账工具在提升护理实习生自主学习能力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
一、研究背景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现状 |
1.时间管理与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呈正相关 |
2.情绪管理与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呈相关性 |
3.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分析 |
4.护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研究 |
(二) 手账工具的研究现状 |
(三) 小结 |
三、相关概念 |
(一) 自主学习的概述 |
(二) 手账的概述 |
四、理论基础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一) 研究的理论意义 |
(二) 研究的实践意义 |
三、研究内容 |
四、技术路线 |
第三部分 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的横断面调查 |
一、研究对象与纳入标准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纳入标准 |
(三) 排除标准 |
(四) 剔除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
1.目的 |
2.检索策略 |
3.内容 |
(二) 问卷调查法 |
三、研究工具 |
(一) 一般资料问卷 |
(二) 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 |
(三) 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 |
(四) 情绪智力量表(EIS) |
四、样本量计算 |
五、问卷实施与整理 |
六、统计方法 |
七、研究结果 |
(一)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1.资料采集过程 |
2.人口学资料 |
(二) 实习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情绪智力水平的得分情况 |
(三) 护理实习生自主学习能力单因素分析 |
1.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护理实习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分比较 |
2.实习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时间管理能力、情绪智力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四) 影响护理实习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多因素分析 |
1.影响因素指标数量化 |
2.护理实习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分影响因素的多元逐步线性回归 |
八、讨论 |
(一) 实习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分析 |
(二) 护理实习生自主学习能力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1.不同人口学特征对实习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
2.实习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时间管理能力、情绪智力水平呈正相关 |
(三) 影响护理实习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
第四部分 手账工具的应用研究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样本量计算 |
四、研究工具 |
五、研究过程 |
(一) 手账工具应用模版设计 |
(二) 手账工具预实验 |
(三) 手账工具应用 |
1.干预方案 |
2.手账应用培训方式及内容 |
3.手账工具的应用 |
六、资料收集与统计分析 |
七、质量控制 |
八、伦理考虑 |
九、结果 |
(一)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分析 |
(二) 预实验结果 |
(三) 干预前后,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
1.干预前,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
2.干预后,两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
3.干预前后,实验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
4.干预前后,对照组护生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
(三) 干预前后,两组护生时间管理能力比较 |
(四) 干预前后,两组护生情绪智力水平比较 |
(五) 实验组护生对实习护生手账工具应用的评价结果 |
十、讨论 |
(一) 实习护生手账工具的可行性效果分析 |
1.本研究所设计的手账工具总体结构合理 |
2.护生对手账工具持肯定态度 |
(二) 手账工具对实习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
1.手账工具能提高实习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2.手账工具能提高实习护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
3.手账工具能提高实习护生信息能力 |
4.手账工具能提高实习护生学习合作能力 |
(三) 手账工具能提升实习护生时间管理能力 |
(四) 手账工具能提升实习护生情绪智力水平 |
十一、研究的创新点 |
十二、研究的局限性及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
(一) 研究的局限性 |
(二) 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7)安徽省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回顾 |
1.2.1 相关概念 |
1.2.2 相关理论 |
1.2.3 护生职业认同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样本 |
2.1.2 样本的选择 |
2.2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 |
2.2.1 抽样方法 |
2.2.2 样本量的确定 |
2.3 研究工具 |
2.3.1 量性研究 |
2.3.2 质性研究 |
2.4 资料收集 |
2.4.1 量性研究的资料收集 |
2.4.2 质性研究的资料收集 |
2.5 质量控制 |
2.5.1 量性研究 |
2.5.2 质性研究 |
2.6 统计学分析 |
2.6.1 量性研究 |
2.6.2 质性研究 |
2.7 伦理原则 |
3 结果 |
3.1 量性研究 |
3.1.1 护理本科生的一般资料 |
3.1.2 护理本科生的职业认同情况 |
3.1.3 护理本科生职业自我效能情况 |
3.1.4 护理本科生社会支持情况 |
3.1.5 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
3.1.6 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与职业自我效能的相关性分析 |
3.1.7 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
3.1.8 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3.2 质性结果 |
3.2.1 访谈对象的一般资料 |
3.2.2 访谈结果 |
4 讨论 |
4.1 安徽省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得分情况 |
4.2 安徽省护理本科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 |
4.2.1 个体因素 |
4.2.2 家庭因素 |
4.2.3 学校因素 |
4.2.4 同辈群体因素 |
4.2.5 临床经历因素 |
4.2.6 大众媒体因素 |
4.3 安徽省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的预测因素 |
5 结论 |
5.1 安徽省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水平仍需提高 |
5.2 学校对护理本科生形成职业认同较大影响 |
5.3 家庭因素对个体的职业选择有深远影响 |
5.4 不足与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致谢 |
8 附录 |
附录A 量表 |
附录B 知情同意书及访谈提纲 |
附录C 发表论文情况 |
附录D 综述 |
参考文献 |
(8)云南省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综合管理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护理本科生实习后期心理资本和留职意愿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操作性定义 |
第二部分 理论基础 |
一、研究相关概念 |
(一)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 |
(二)留职意愿(intent to stay) |
(三)职业认同(professional identity) |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
(一)对心理资本的认识 |
(二)对护理领域中留职意愿的认识 |
(三)心理资本与留职意愿关系研究现状 |
第三部分 研究过程 |
一、研究设计类型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工具 |
四、调查方法 |
五、统计分析方法 |
六、质量控制 |
七、研究伦理 |
八、技术路线 |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
一、量表质量评价 |
二、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
三、本科护生实习后期留职意愿现况 |
四、本科护生实习后期心理资本特点 |
五、本科护生实习后期职业认同特征 |
六、护生心理资本、职业认同与留职意愿的相关性分析 |
七、本科护生心理资本、职业认同与留职意愿回归分析 |
第五部分 研究讨论 |
一、本科护生实习后期留职意愿现状 |
二、护理本科生实习后期留职意愿的影响因素 |
三、本科护生实习后期心理资本现状 |
四、本科护生实习后期职业认同现状 |
五、心理资本与留职意愿的相关性分析 |
六、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对留职意愿的影响 |
第六部分 结论 |
第七部分 研究局限及展望 |
一、研究局限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10)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相关概念与研究问题 |
一、相关概念 |
二、研究问题 |
第三节 文献述评与概念框架 |
一、大学教师发展相关研究 |
二、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相关研究 |
三、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度相关研究 |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设计 |
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理论之维: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大学教师发展相关理论 |
一、大学教师发展概念 |
二、大学教师发展理论模型 |
第二节 多维学术观 |
一、多维学术观的内涵 |
二、多维学术大学教师发展框架 |
第三节 教师工作满意度相关理论 |
一、双因素理论 |
二、期望理论 |
第四节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
一、国外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
二、国内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
第五节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理论 |
一、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理论 |
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
第六节 大学护理教师多维发展概念框架 |
一、大学护理教师多维发展概念框架要素 |
二、大学护理教师多维发展概念框架内涵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问卷调查: 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和教师发展现况及其运行机制 |
第一节 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 |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二节 大学护理教师离职倾向调查研究 |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三节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模式及效果研究 |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四节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作用机制 |
一、调查研究目的 |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质性访谈: 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现况 |
第一节 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对概念的理解 |
一、对“教师发展”的理解 |
二、选择大学护理教师原因 |
第二节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状况 |
一、大学护理教师教学科研成果状况 |
二、大学护理教师个人发展状况 |
三、大学护理教师教学发展状况 |
三、大学护理教师专业发展状况 |
四、大学护理教师组织发展状况 |
第三节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一、大学护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
二、个人发展: 教师发展意识淡薄,主动发展能力不强 |
三、教学和专业发展: 缺少护理实践取向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整体系统规划 |
四、组织发展:教师发展缺乏有利的组织环境支持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国际参照: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现况 |
第一节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发展类型 |
一、美国准护理教师发展 |
二、美国新入职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
三、美国职业中后期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
第二节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组织机构 |
一、护理教师发展的校内组织 |
二、护理专业发展协会 |
第三节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具体项目 |
一、护理教育研究院院士项目 |
二、护理教师资格认证项目 |
三、护士教师贷款计划 |
四、护理教育研究生证书 |
五、新入职教师发展项目 |
六、教学奖学金项目 |
七、护理教师资助项目 |
第四节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维度和方法 |
一、教学发展 |
二、学术发展 |
三、个人发展 |
四、社会服务 |
第五节 案例研究: 教师导师制和资助项目 |
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护理教师导师制 |
二、美国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护士教育学者计划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理论反思与对策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理论反思 |
一、基于多维学术观视角反思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特殊性 |
二、基于大学教师发展相关理论视角的内容设计 |
三、基于工作满意度理论视角的激励机制设置 |
四、基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视角的体系完善 |
五、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理论视角的项目设计 |
第三节 对策建议 |
一、国家层面: 构建大学护理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的新体系和新机制 |
二、社会层面: 建立院校合作、工学结合的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新模式 |
三、院校层面: 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全程、全面开展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
四、教师层面: 充分发挥大学护理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
本章小结 |
结语 |
一、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二、研究所存在的不足 |
三、后续相关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 |
附录Ⅱ |
附录Ⅲ |
附录Ⅳ |
附录Ⅴ |
附录Ⅵ |
后记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
四、掌握护理本科生特点 做好临床带教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成都市中职男护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 汪玲.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高职实习护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临床实践行为的相关性研究[D]. 周丽娟. 郑州大学, 2020(02)
- [3]中医院规培护士导师临床教学能力培训方案构建研究[D]. 符晓红. 郑州大学, 2020(02)
- [4]南宁市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研究[D]. 卢冬梅.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5]全日制硕士毕业临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周悦.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手账工具在提升护理实习生自主学习能力中的应用研究[D]. 钱丽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8)
- [7]安徽省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调查分析[D]. 王丽华. 蚌埠医学院, 2019(01)
- [8]云南省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师综合管理体系的构建[D]. 李佳临.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9]护理本科生实习后期心理资本和留职意愿的调查研究[D]. 蒋川.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研究[D]. 沈曲. 厦门大学,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