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棉花调亏灌溉效应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灵猛,周泽羽,刘健,金继明[1](2021)在《气候变化下新疆棉花调亏灌溉的节水效果评估》文中指出调亏灌溉是一种在新疆棉花生产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节水灌溉方法,然而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节水效果尚有待评估。在新疆早熟和早中熟植棉区各选一个代表站点,利用Crop Growth (CROPGRO)-Cotton棉花模型和3个大气环流模式生成的未来气候数据,设置充分和调亏灌溉2组试验,模拟了1999–2018年、2041–2060年和2081–2100年新疆棉花生产,并通过模拟结果评估调亏灌溉在不显着影响新疆棉花籽棉产量情况下的节水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调亏灌溉可以有效提高新疆棉花水分生产力,节省灌溉用水量,其最优灌溉用水量较充分灌溉可节约5%~28%的灌溉量;为了在不显着减少籽棉产量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新疆棉花生产耗水量,需要不断优化调亏灌溉策略以适应气候变化。研究结果可为实现新疆棉花可持续生产提供科学参考。
王灵猛[2](2021)在《气候变化对新疆棉花生产的影响及其适应措施》文中研究指明新疆棉花的可持续生产对维持新疆棉农经济收入以及我国乃至世界棉花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新疆棉花的可持续生产面临着来自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的严峻挑战。本研究运用CROPGRO-Cotton棉花模型,结合三个大气环流模式(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GCMs)生成的未来气候数据,设置两种播期和七个灌溉水平,模拟历史基准期(BL:1999–2018年)和RCP 4.5、RCP 8.5情景下未来两个时段(P1:2041–2060年和P2:2081–2100年)新疆棉花生产,并通过模拟结果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新疆棉花调亏灌溉的节水效果、两种播期和灌溉方式下气候变化对新疆棉花生产的影响,分析播期和灌溉方式变化在新疆棉花生产和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实现新疆棉花可持续生产、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包括:(1)与基准期相比,未来时段棉花生长季日平均气温平均值呈上升趋势,但日太阳辐射平均值和总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两站点棉花适宜播期均较棉花栽培管理资料确定的固定播期提前;大部分情况下未来时段棉花适宜播期较基准期适宜播期提前。(2)调亏灌溉可以有效提高新疆棉花水分生产力,节省灌溉用水量,其最优灌溉用水量较充分灌溉可节约5~28%的灌溉量。新疆棉花最优调亏灌溉的调亏程度随温度升高呈减弱趋势,但CO2浓度升高可能影响这种趋势。为了在不显着减少籽棉产量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新疆棉花生产耗水量,需要不断优化调亏灌溉策略以适应气候变化。采用固定播期或适宜播期几乎不影响气候变化下新疆棉花调亏灌溉的节水效果评估。(3)气候变化下升温使棉花生育进程加快,棉花物候期基本呈提前趋势;大多数情况CO2浓度升高对籽棉产量形成的促进作用均能抵消温度升高对籽棉产量形成的不利影响,但RCP 8.5情景下MIROC5和IPSL-CM5A-MR模式升温较为剧烈,棉花生育期内高温频率增加可能对P2时段棉花产量形成造成不利影响;气候变暖可能使棉花生育期实际蒸散发增加、灌溉用水量增多;对于不同的GCMs,棉花物候期、籽棉产量、实际蒸散发、水分生产力和生育期灌溉量变化存在较大差异。(4)同时采用适宜播期和最优调亏灌溉策略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对新疆棉花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在采用最优调亏灌溉策略的基础上,灌溉方式变化对未来两个时段生育期灌溉量较基准期相应量变化影响较大,评估气候变化对新疆棉花生产影响时应当考虑这种影响。
李明阳[3](2020)在《生物炭和调亏灌溉对大豆生长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大豆总产量的稳定上升,大豆的种植也从单一的增产目标向着节水高产优质的多目标转变。调亏灌溉是在作物生育期内进行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减少营养生长,促进养分向生殖器官运移和分配,达到节水目的的一种灌溉技术。尽管调亏灌溉可以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但调亏程度大历时长会显着降低作物产量和品质,因此使用生物炭作为节水材料,根据其持水保肥的特性,使作物在调亏条件下实现稳产或增产。通过两年盆栽试验,研究在调亏灌溉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对大豆生长特性、生理特性、干物质累积、根系特性、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确定了基于调亏模式下的最佳生物炭施用量,为实现大豆节水高产的目标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及结论如下:(1)在充分灌溉和轻度调亏条件下添加6t/hm2生物炭增加大豆株高和叶面积指数,两处理差异不显着。重度调亏处理下添加生物炭与不添加生物炭处理相比增幅较小,且与正常水平有很大差异。(2)轻度调亏和重度调亏灌溉显着抑制大豆地上部分干物质累积量,相比于充分灌溉平均减少9.6%-27.54%,轻度调亏灌溉对大豆根部干物质累计量的影响与充分灌溉差异性不显着;在调亏模式下大豆地上部分及根部干物质累积量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从根系形态上来看,在调亏灌溉条件下添加生物炭会增加大豆根长,但对根体积的影响并不显着。(3)在开花期大豆SPAD值(SPAD值是衡量植物叶绿素的相对含量)受到调亏处理的影响显着降低,到结荚期产生一定的补偿效应,表现为轻度调亏处理与充分灌溉处理无显着性差异;在相同调亏处理下,生物炭能提高大豆SPAD值,相比于不添加生物炭处理平均提高5.04%-6.86%。(4)在进行调亏灌溉后大豆的净光合速率表现出降低趋势,降低幅度23.97%-38.4%,在开花后第20天大豆的净光合速率表现出补偿效应,补偿程度表现为轻度调亏处理大于重度调亏处理;在轻度调亏处理条件下添加生物炭,使大豆叶片未出现因水分亏缺导致气孔导度降低的现象,同时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与充分灌溉无显着性差异;在调亏条件下随着气孔导度的增加,蒸腾速率增加的幅度小于净光合速率增加而幅度,最终提高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调亏处理与充分灌溉处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12.62%-64.89%。(5)添加生物炭对大豆品质的影响并不明显。重度调亏处理可以显着增加大豆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与充分灌溉和轻度调亏处理相比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增加0.89%-2.4%、1.08%-4.85%。通过排队评分法综合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可得W3B1处理(重度调亏灌溉下添加6t/hm2生物炭)最优。(6)轻度调亏处理和充分灌溉处理下添加生物炭会显着增加大豆产量,其中添加生物炭比不添加生物炭处理平均增产5.03%-28.42%,两年试验产量最高的处理为W1B1(充分灌溉下添加6t/hm2生物炭)和W2B1处理(轻度调亏灌溉下添加6t/hm2生物炭),其中W2B1处理耗水量最低,节水10.37%,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基于模糊选优模型对大豆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多目标进行选优得出W2B1为最优处理。综上所述,大豆种植应用轻度调亏灌溉(55%-60%θf)加6t/hm2的生物炭,在保证生长生理特性正常的条件下,还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及品质,并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节水高产优质的最佳组合。
李阳阳[4](2020)在《调亏灌溉下滴灌甜菜补偿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在干旱区气候条件下,开展滴灌甜菜不同生育阶段调亏灌溉试验,分析调亏灌溉下甜菜干物质积累、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叶片形态结构特征以及产量品质性状,明确干旱区滴灌甜菜不同生育阶段的调亏灌溉模式,揭示甜菜叶丛快速生长期水分亏缺复水后的同化物分配机制以及光合作用响应机制,提出调亏灌溉下滴灌甜菜生长和生理补偿效应,旨在为北疆滴灌甜菜高产高效水分管理提供支持。[方法]试验以Beta356(Beta vulgaris L.)为供试材料,于2014和2015年在滴灌甜菜叶丛快速生长期、块根膨大期和糖分积累期分别设置水分下限为70%田间持水量(70%FC)、50%田间持水量(50%FC)和30%田间持水量(30%FC)的田间控制试验,以明确滴灌甜菜不同生育阶段的调亏灌溉模式。于2017和2018年在甜菜水分敏感期(甜菜叶丛快速生长期)设置调亏下限为70%FC,50%FC和30%FC的桶栽试验,结合13C同位素示踪技术和植物细胞学,明确调亏灌溉下滴灌甜菜叶丛快速生长期同化物分配机制以及光合生理机制。[结果](1)调亏灌溉降低叶丛快速生长期和块根膨大期叶面积指数(LAI),缩短该时期干物质最大相对生长速率累积时间(Tm)的同时提高最大相对生长速率(Vm),甜菜产量未受影响。与70%FC相比,2014年和2015年甜菜产量、含糖率、产糖量以及灌溉水分利用效率(IWUE)在叶丛快速生长期50%FC处理下分别提高了1-52%、7-11%、9-57%以及21-29%;在块根膨大期30%FC处理下分别提高了24-90%、-1-(-3)%、20-88%以及96-134%;在糖分积累期30%FC处理下分别提高了46-52%、1-9%、53-58%以及86-122%,表明不同生育阶段进行适宜的调亏灌溉均能使干旱区滴灌甜菜实现节水增产的目的。(2)调亏灌溉显着影响甜菜叶片的光合能力、渗透调节能力、膜系统以及保护性酶活性。与70%FC相比,叶片净光合速率在50%FC处理显着升高,在30%FC处理显着降低。调亏灌溉条件下叶片膜透性(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抗氧化性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以及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变化显着,其中以丙二醛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脯氨酸含量变化最为灵敏,表明叶片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共同调控甜菜适应调亏灌溉。(3)与70%FC相比,叶丛快速生长期灌水前50%FC处理13C总固定量增加,而30%FC处理13C总固定量降低,同时两处理均表现为块根13C含量增加而叶片13C含量降低;叶丛快速生长期灌水后,50%FC和30%FC处理13C总固定量均降低,其中50%FC和30%处理的干物质分配均以块根为主(分别为63.26%和53.39%),但30%FC处理下叶片和块根13C固定比例较灌水前分别增加(63%和-32%),表明甜菜叶丛快速生长期应对各调亏灌溉处理时的同化物分配策略不同,其中70%FC调亏灌溉处理增源扩库,50%FC调亏灌溉处理保源扩库,30%FC调亏灌溉处理保源减库。此外,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Δ13C可以有效指示甜菜WUEy。(4)与70%FC相比,叶丛快速生长期灌水前50%FC处理甜菜叶片光合速率无显着变化,而30%FC处理甜菜叶片光合速率下降显着;灌水后处理间的叶片光合速率无显着差异。光合速率限制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灌水前,叶丛快速生长期70%FC和50%FC处理甜菜叶片光合速率主要受叶肉限制,而30%FC处理叶片光合速率主要受气孔限制;灌水后各处理甜菜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限制因素均为叶肉限制,表明甜菜叶片通过调节气孔导度适应中度缺水环境,甜菜叶片通过改变叶片结构(增加叶片和叶肉厚度)适应重度缺水环境。(5)调亏灌溉下滴灌甜菜的生长和生理指标均产生一定程度的补偿效应,同时该补偿效应在不同生育时期表现各异。生长补偿效应主要发生在叶丛快速生长期,此时除50%FC处理的LAI和30%FC处理的根冠比未产生补偿效应外,其它指标均产生补偿效应。生理补偿效应在叶丛快速生长期表现为叶片丙二醛、相对电导率、过氧化物酶产生补偿效应,块根相对电导率、过氧化氢酶产生补偿效应;在块根膨大期表现为叶片可溶性糖产生补偿效应,块根脯氨酸产生补偿效应,表明调亏灌溉对滴灌甜菜生育前期(叶丛快速生长期)生长和生理指标的补偿速度快,同时调亏灌溉下叶片生理指标的补偿程度大于块根,而块根生理指标的补偿速度优于叶片。[结论]干旱胁迫下甜菜膜系统的生理活性首先受到伤害,此时重度干旱胁迫下叶片受害程度显着高于中度干旱胁迫,甜菜通过增强叶片保护性酶活性、渗透调节作用以及光合作用来适应伤害,复水后同化物的形成以及分配均产生变化,具体表现为中度调亏灌溉处理不降低同化物的基础上提高其向块根的分配量,重度调亏灌溉处理降低同化物的基础上提高其向叶片的分配量以适应缺水带来的伤害,最终实现了不同调亏灌溉程度下甜菜产量发生补偿效应。因此,在保证非调亏时期土壤含水量不低于70%FC的前提下,干旱区滴灌甜菜叶丛快速生长期、块根膨大期和糖分积累期当土壤含水量分别下降至50%FC、30%FC和30%FC时进行补充灌溉,可减少灌水量的同时提高产量,达到节水高产优质的目的。
刘翔[5](2020)在《生育期亏缺灌溉对南疆棉花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文中提出针对南疆地区水资源短缺,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低和土壤盐碱化等问题,本文以棉花“新陆中66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在棉花现蕾期、开花期以及结铃期(分别记为B、F和L)分别设置3个亏缺灌溉水平(50%ETc:W1、65%ETc:W2、80%ETc:W3,ETc为作物蒸发蒸腾量),以全生育期100%ETc灌溉处理为对照(CK)。在整个生育期内监测棉花生长特征和土壤水盐运移,统计地上干物质累积,测定棉花产量及品质、氮素累积吸收量。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生育期亏缺灌溉对棉花生长、产量、氮素吸收、水分利用和水盐运移的影响;以期探索适合当地节水控盐的亏缺灌溉模式。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探明了不同生育期亏缺灌溉和水平对棉花生长的影响。与充分灌溉CK比较,在轻度亏水(W3)水平下,现蕾期和结铃期亏水对棉花株高、茎粗和果枝台数无显着影响,且现蕾期亏水对LAI无影响,而结铃期亏水处理LAI有显着降低;其余亏缺处理的各形态指标均有显着降低,尤其开花期亏水,对棉花株高、茎粗、LAI和果枝台数均产生显着的抑制效应。(2)分析了不同生育期亏缺灌溉和水平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的影响。与充分灌溉CK比较,不同生育期实施不同程度亏缺灌溉,对棉花地上干物质和氮素吸收累积均有显着抑制效应,且同一亏缺程度下,不同生育期亏缺灌溉抑制效应表现为:开花期>结铃期>现蕾期;而在三个生育期中,任一生育期亏缺灌溉均有利于地上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向生殖器官转移,提高生殖器官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分配比例,且呈现开花期>结铃期>现蕾期。(3)探讨了不同生育期亏缺和灌水水平对棉花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与充分灌溉CK比较,任一生育期亏缺灌溉对棉花籽棉产量及有效铃数均有显着的抑制效应。与充分灌溉CK比较,现蕾期轻度(W3)亏水对棉花百铃重无显着影响,籽棉减产3.48%,但其WUE有显着提高,高达1.57 kg?m-3,纤维品质有很大程度提升。开花期亏水,籽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显着降低,且纤维品质有一定程度下降,不利于棉花生产。(4)分析了生育期亏缺和灌水水平对棉田土壤水盐迁移动态规律的影响。与充分灌溉CK比较,在吐絮期040 cm土层,各生育期亏缺灌溉处理土壤含水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表现为窄行>宽行>裸地;而土壤含盐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呈现相反规律。积盐总量较低处理:CK<BW3<FW1<BW2,其中现蕾期轻度亏水(BW3)处理膜内040cm土壤积盐量与CK之间无显着差异,显着低于其它生育期亏缺处理;表明,现蕾期轻度亏水的控盐效果优于其它亏缺处理。(5)提出了适宜于南疆棉花高效生产的亏缺灌溉制度和模式。综合考虑在保证棉花产量、品质和节水控盐的目标,建议在棉花现蕾期实施80%ETc灌水,其它生育阶段实施充分灌溉的亏缺灌溉模式,可保障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获得高产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于欣廷,崔宁博,麻泽龙[6](2020)在《调亏灌溉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调亏灌溉作为非充分灌溉的一种重要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可以有效地节约农业用水,实现作物的产量保证。本文介绍了农业调亏灌溉的基础理论,分析了调亏灌溉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造成的影响以及作物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对现有的作物水分亏缺情况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明确了其优缺点及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总结了目前应用在典型果树或大田作物的调亏灌溉模式,并且根据现有的实验研究,总结了调亏灌溉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技术,包括灌溉时期、灌溉程度等;提出未来应构建更为科学实用的作物水分亏缺情况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基于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监测及GIS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对作物及土壤等环境信息的数据采集效率,融合作物生理学进行交叉研究,进一步为完善调亏灌溉机理及理论体系提供依据,进而更科学地指导对果树、大田作物调亏灌溉方案的制定及实施。
唐利华[7](2019)在《调亏灌溉下滴灌甜菜耗水特征及水分生产函数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试验采用桶栽结合人工防雨和人工模拟滴灌补水的方法控制土壤水分,研究调亏灌溉处理下滴灌甜菜在不同生育阶段的耗水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分析各处理甜菜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滴灌甜菜水分生产函数模型,明确不同生育阶段滴灌甜菜水分敏感指数,为干旱区甜菜节水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分别在甜菜的叶丛快速生长期、块根膨大期和糖分积累期,设置060 cm土层含水量分别为充分灌溉(70%田间持水量)和非充分灌溉(调亏灌溉)两种灌水方式,其中调亏灌溉包括50%田间持水量和30%田间持水量两种土壤水分控制下限。试验共7个处理(T1T7),每个处理重复5次。在甜菜叶丛生长期开始控水前,各处理均灌至饱和含水量,通过控制灌水时间和灌水量,使甜菜在不同生育时期受到水分胁迫,研究不同生育时期水分胁迫对甜菜耗水特征、水分利用效率、块根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1)处理间的总耗水量表现为T1>T6>T2>T7>T4>T3>T5,其中T1处理(全生育阶段以70%田间持水量为控水下限)的总耗水量和总蒸散量最高,T5处理(块根膨大期以30%田间持水量为控水下限)的总耗水量和总蒸散量最低。同一生育阶段不同调亏处理下的阶段耗水量和阶段蒸散量具体表现为70%FC>50%FC>30%FC。生育阶段进行调亏灌溉处理的日耗水量显着低于生育阶段未进行调亏灌溉的处理,处理间表现为70%FC>50%FC>30%FC,其中叶丛快速生长期T3处理日耗水量和蒸散量最小(3.98 mm/d和5.59 mm/d),块根膨大期T5处理日耗水量和蒸散量最小(7.3 mm/d和4.36 mm/d),在糖分积累期T7处理日耗水量和蒸散量最小(3.85 mm/d和4.93 mm/d)。叶丛快速生长期和块根膨大期T1处理的日耗水量和蒸散量均最高,分别达到13.93mm/d、13.65 mm/d和16.72 mm/d、14.52 mm/d,且与未进行调亏灌溉处理的日耗水量无显着差异。糖分积累期T3处理的日耗水量为10.22 mm/d,显着高出其它处理。糖分积累期T2处理的日蒸散量为13.13 mm/d,显着高出其它处理。所有处理中T2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各生育阶段中度调亏灌溉处理下甜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高出重度调亏灌溉处理,同一生育阶段各处理甜菜耗水量、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均表现为:50%FC>30%FC。(2)所有处理中T2处理甜菜各生长指标(块根重、叶柄重、叶片重、叶片数)均达到最大,T5处理的块根重最低,其次是T3处理,块根重在其它处理间均无显着差异。不同调亏灌溉处理下甜菜产量和产糖量差异显着,含糖率在不同调亏灌溉处理之间差异不显着,其中T6处理含糖率最高(16.55%),T2处理产量最高(1.37×105 kg/ha)。T5处理产量(7.03×104 kg/ha)和产糖量(9.4×103 kg/ha)显着低于其它处理。甜菜产糖量在T1处理最高。块根中Na+、K+、α-N和灰分含量分别在T5、T1、T6和T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其中处理间指标差异大小表现为:α-N>K+>灰分>Na+。(3)利用Jensen模型分析甜菜三个生育阶段的水分敏感指数,得出水分敏感指数λi分别为叶丛快速生长期0.411、块根膨大期0.375、糖分积累期0.143。结论:同一生育阶段不同调亏处理下的阶段耗水量和阶段蒸散量随着缺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各生育阶段处理甜菜耗水量、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均表现为:50%FC>30%FC。
张[8](2019)在《辽西花生调亏灌溉田间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花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而水资源短缺正严重影响着花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辽宁省花生主要产区集中在辽西干旱半干旱地区,花生生长面临着干旱少雨等极端天气。如何在有限水资源条件下,稳定花生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目前辽西地区花生生产的主要任务。调亏灌溉是一种利用作物自身生理特性,有效利用水分的灌溉方式,在果树和大部分旱作物上已得到广泛应用。而以往对调亏灌溉的研究多集中在单生育期,对多生育期调亏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为了探究连续生育期调亏灌溉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挖掘花生节水潜能,以“小白沙1016”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大田裂区试验,研究花针期、结荚期连续生育期不同程度水分亏缺对花生生长变化、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同时在花针期调亏灌溉过程中探究了干旱—复水—再次干旱条件下的渗透调节物质,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变化过程。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花生生育期内各处理株高均呈“S”型增长,H3J3处理(花针期、结荚期连续生育期轻度水分亏缺)主茎高最高,花生叶面积最大,较H2J2处理(花针期、结荚期连续生育期中度水分亏缺)提高12.67%,差异显着。H1J3处理(花针期重度水分亏缺、结荚期轻度水分亏缺)花生叶面积较H1J2处理(花针期重度水分亏缺、结荚期中度水分亏缺)、H1J1处理(花针期、结荚期连续生育期重度水分亏缺)分别显着提高26.44%、29.51%,(2017年)。H1J1处理根系总表面积最大,较H3J3处理提高36.54%,(2018年)。2017年饱果期,H2J2处理(连续生育期中度水分亏缺)较H1J1处理(连续生育期重度水分亏缺)总体干物质积累超出51.63%。H3J2处理(花针期轻度度水分亏缺、结荚期中度水分亏缺)荚果干物质积累量最高,较H1J1处理显着提高107.23%。(2)2017和2018年结荚期,H3J3处理净光合速率最大,分别较H1J1处理显着提高136.67%、99.36%。2017年饱果期H3J2处理(花针期轻度水分亏缺、结荚期中度水分亏缺)花生叶片净光合速率较H1J1处理提高106.47%。(3)连续生育期调亏灌溉对花生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显着。两年试验结果表明:H3J2处理产量最高,H1J1处理产量最低,2017、2018年H3J2处理分别较H1J1处理,H3J3处理分别提高80.19%和82.29%、12.14%和14.99%,差异显着。由此可见连续生育期轻度水分亏缺产量并不是最高。2017、2018年H2J2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H3J3处理最低,H2J2处理分别H3J3处理显着提高44.16%、45.03%。两年中H2J2处理花生产量较高,且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符合调亏灌溉节水稳产宗旨。(4)水分亏缺使花生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高,重度水分亏缺(H1)处理使花生叶片脯氨酸含量升高至CK(无亏)的12倍,复水后再次干旱花生表现出对干旱的适应性,含量为CK的7倍。初次干旱时,重度水分亏缺、中度水分亏缺(H2)、轻度水分亏缺(H3)可溶性蛋白含量较对照提高35.64%、13.25%、0.03%。初次水分亏缺降低花生净光合速率,H3处理较CK降低8.48%。水分亏缺提高花生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初次干旱阶段,中度干旱胁迫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提高14.20%,再次干旱阶段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提高28.32%。
王泽义[9](2019)在《河西绿洲冷凉灌区板蓝根对膜下滴灌水分调亏的响应》文中提出河西绿洲区不合理灌溉方式严重影响了地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且随着人工中药材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现有的水资源已难以满足该区农业用水的需求,因此,为实现河西绿洲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及药材产量的进一步增加,亟需对药用作物的节水及调控理论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本文通过2018年在地处河西绿洲冷凉灌区的甘肃民乐县三堡镇益民灌溉试验站,开展板蓝根对膜下滴灌水分调亏的响应的试验研究,将板蓝根生育期划分为苗期、营养生长期、肉质根生长期和肉质根成熟期。在苗期和肉质根成熟期充分供水,其余两个生育期进行不同水平的亏水灌溉处理,共9个水分调亏处理和1个充分灌水对照,分析了不同水分处理对生长指标的影响,采用水量平衡方法计算了板蓝根各生育期的耗水量并分析了亏水灌溉条件下板蓝根的耗水规律、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构建了Jensen和Blank模型,拟合了亏水条件下板蓝根各生育阶段耗水量与产量间的关系,得出该区板蓝根水分生产函数,旨在为板蓝根节水高产高效灌溉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在膜下滴灌水分调亏处理下,对照CK的株高、主根长、主根直径、叶面积指数等生长指标均保持较高水平,营养生长期轻度亏水处理对板蓝根生长动态指标影响不显着(P>0.05),而营养生长期中度和重度亏水则均会造成生长指标值显着(P<0.05)下降。(2)中度和重度亏水会抑制板蓝根干物质积累,影响显着(P<0.05),轻度亏水则显着提高了干物质的积累。板蓝根全生育期各处理的干物质累积速率呈现生育中期(肉质根生长期0.386g/d)较大,生育前(0.148g/d)和后期较小的单峰式变化。轻度亏水对成熟期板蓝根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影响不显着(P>0.05),中度和重度亏水影响显着,如处理WD1地上部分生物量最大(14.03g),较CK增加1.23%,根干重增加7.02%。同时,轻度亏水处理能调节光合产物向根部积累提高板蓝根的根冠比,而重度亏水处理则显着降低了根冠比,如处理WD8和WD9根冠比较CK显着降低9.05%和7.79%。此外,营养生长期轻度亏水还能显着提高板蓝根收获指数,处理WD1收获指数为0.67。(3)板蓝根各生育期耗水规律表现为:营养生长期与肉质根生长期耗水量较大,肉质根成熟期次之,苗期最小,耗水模数依次在32.92%、32.85%、16.33%和9.42%以上。不同生育期亏水处理均显着(P<0.05)降低了板蓝根耗水量,且耗水量随亏水程度的增大而减少,其中,轻中度连续亏水处理的耗水量较CK显着降低6.01%7.92%,而重度亏水处理(WD3、WD8和WD9)的耗水量相比CK显着降低9.86%12.98%。(4)营养生长期轻度亏水有利于提高板蓝根产量,而中度和重度亏水均会导致产量显着(P<0.05)减少。其中轻度亏水处理WD1的产量最高(8475.38kg/hm2),较对照CK提高1.51%,其次是处理WD4较对照CK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着(P>0.05),而重度亏水处理(WD3、WD8和WD9)的产量均比对照显着降低16.32%30.72%。(5)轻中度亏水处理能提高板蓝根有效成分含量,对板蓝根品质形成有利,而重度亏水则对有效成分的积累不利。板蓝根营养生长期、肉质根生长期轻中度连续亏水(WD4、WD5、WD6和WD7)的靛蓝含量较对照CK增幅介于3.26%9.62%,差异显着(P<0.05),重度亏水处理(WD3、WD8和WD9)的靛蓝含量较CK显着下降6.53%7.18%;营养生长期重度水分处理(WD3、WD8、WD9)的靛玉红含量较对照CK显着降低12.80%13.42%,但轻中度连续亏水处理(WD4、WD5和WD6)的靛玉红含量较对照CK显着增加1.03%4.95%。亏水处理对板蓝根中(R,S)-告依春含量的影响与靛蓝、靛玉红影响基本一样,营养和肉质根生长期轻中度连续亏水处理(WD4、WD5和WD6)较CK差异显着,增幅4.58%7.92%。(6)轻度亏水处理显着提高了板蓝根水利用效率,且产量与对照CK相近。轻度亏水处理WD1和WD4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CK显着提高10.29%和8.98%和8.87%和7.05%(P>0.05),而其他处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板蓝根耗水量与产量呈现二次函数关系,耗水量为386.80mm时,板蓝根产量最高,而当耗水量大于该值时,其产量将不再增加,反而会减少。(7)用Jensen和Blank模型解得的板蓝根阶段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1和0.998,二者均能较好的反映板蓝根产量与耗水量间的关系,且两种模型得出的板蓝根各生育阶段水分敏感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肉质根生长期、营养生长期、肉质根成熟期和苗期。
高佳[10](2019)在《膜下滴灌调亏对绿洲冷凉灌区辣椒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探明不同调亏灌溉对绿洲冷凉灌区辣椒全生育期生长和产量形成的作用机理,采用大田试验研究分析了膜下滴灌调亏对辣椒不同生育期土壤温度、耗水特征及全生育期辣椒生长动态、果实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于2017年4月至9月在甘肃省河西走廊绿洲灌区——民乐县益民灌溉试验站进行。依据辣椒不同生育阶段需水特性,将水分调亏程度设置为3个梯度,分别为轻度(65%75%田间持水量,Field Capacity,FC),中度(55%65%FC)和重度(45%55%FC);全生育期设6个水分调亏处理和1个充分灌溉对照:C1(苗期轻度调亏)、C2(苗期中度调亏)、C3(苗期重度调亏)、C4(苗期轻度-结果盛期轻度调亏)、C5(苗期中度-结果盛期轻度调亏)和C6(苗期中度-结果末期轻度调亏)和充分灌溉(75%85%FC)的对照处理(CK)。研究结果表明:(1)覆膜保温作用显着,土温日变化幅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而灌水能降低025cm内土壤温度,增加土壤热容量。在结果盛期土壤水分越高,25cm内的平均土壤温度越低,充分灌水处理比结果盛期轻度调亏低2.3℃。故膜下滴灌可有效调节大田作物土壤温度变化。(2)全生育期充分灌溉处理的生长动态指标(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在全生育期始终处于最高水平,苗期轻度、中度、重度水分调亏和结果盛期轻度水分调亏均显着(P<0.05)抑制辣椒动态指标的生长,且调亏程度越大,指标下降越严重。结果末期轻度调亏对辣椒生态指标影响不显着(P>0.05),苗期中度水分调亏可显着提高辣椒收获指数(HI)33.3%。(3)不同水分调亏均显着(P<0.05)降低辣椒全生育期总耗水量9.63%17.12%,结果盛期和结果末期是全生育期耗水量最大的两个生育期,耗水模数在34.0%36.6%和25.29%27.28%,其次是开花坐果期,苗期耗水量最小,耗水模数仅14.76%。(4)不同水分调亏对辣椒根系生长(根长、根重、侧根数和根体积)影响不同,苗期中度、重度水分调亏处理在结果末期,比对照CK显着(P<0.05)降低根长16%、7%,显着降低根重32.1%、48.7%,因此降低辣椒植株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苗期轻度、中度水分调亏对侧根数影响不显着(P>0.05),但苗期重度水分调亏显着降低侧根数42.4%。结果盛期与结果末期轻度水分调亏对根系生长影响不显着。(5)苗期轻度、中度水分调亏辣椒青果长、果肩宽和果肉厚度在三次采收中与对照无显着(P>0.05)差异。结果盛期轻度调亏不显着影响第二次、第三次收获的青果长和果肩宽,但显着(P<0.05)降低果肉厚度9.1%21.1%。结果末期轻度水分调亏对第三次青果长影响不显着,但比对照显着降低果肉厚度10.3%。苗期中度、重度可显着提高单果重18.0%和14.9%,结果盛期与结果末期轻度调亏显着降低单果重16.4%和12.6%。(6)苗期轻度、中度水分调亏和结果末期轻度调亏对果实Vc含量、可溶性蛋白等营养指标影响不显着(P>0.05)。结果盛期轻度调亏可显着(P<0.05)提高第二次采收的青果中维生素C含量7.8%9.13%,可溶性糖含量9.8%10.61%,可溶性蛋白含量9.3%10.4%。(7)辣椒总产量以苗期轻度调亏处理最高,达36107.61kg/hm2;水分利用效率以苗期中度-结果末期轻度水分调亏处理最高,为140.97kg/mm·hm2,比对照显着(P<0.05)提高12.10%;辣椒经济效益以苗期轻度水分调亏处理最高,比对照显着提高10.23%,苗期中度-结果盛期轻度水分调亏处理最低,比对照显着降低11.17%。
二、棉花调亏灌溉效应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棉花调亏灌溉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气候变化下新疆棉花调亏灌溉的节水效果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数据与方法 |
1.1 研究区域 |
1.2 模型介绍 |
1.3 数据 |
1.3.1 历史气象数据 |
1.3.2 未来气象数据 |
1.3.3 土壤数据 |
1.3.4 栽培管理资料 |
1.4 试验设计 |
1.4.1 棉花生长阶段划分 |
1.4.2 充分和调亏灌溉试验设计 |
1.4.3 充分和调亏灌溉试验设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棉花生长季气候条件变化 |
2.2 优化棉花调亏灌溉策略 |
2.3 调亏灌溉节水效果评估 |
3 结语 |
(2)气候变化对新疆棉花生产的影响及其适应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对棉花生产影响 |
1.2.2 作物模型在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中的应用 |
1.2.3 棉花调亏灌溉大田试验和模型模拟研究 |
1.3 存在问题与不足 |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域 |
2.2 模型介绍 |
2.2.1 DSSAT模型介绍 |
2.2.2 CROPGRO-Cotton模型介绍 |
2.2.3 CROPGRO-Cotton模型适用性 |
2.3 数据介绍 |
2.3.1 历史气象数据 |
2.3.2 未来气象数据 |
2.3.3 土壤数据 |
2.3.4 栽培管理资料 |
2.4 试验设计 |
2.4.1 棉花生长阶段划分 |
2.4.2 播期和灌溉试验设计 |
2.4.3 试验结果处理 |
第三章 棉花生长季气候条件和适宜播期变化 |
3.1 棉花生长季气候条件变化 |
3.2 棉花适宜播期变化 |
3.3 讨论和小结 |
第四章 两种播期下新疆棉花调亏灌溉策略优化及节水效果评估 |
4.1 固定播期条件下新疆棉花调亏灌溉策略优化及节水效果评估 |
4.1.1 固定播期条件下新疆棉花调亏灌溉策略优化 |
4.1.2 固定播期条件下新疆棉花调亏灌溉的节水效果评估 |
4.2 适宜播期条件下新疆棉花调亏灌溉策略优化及节水效果评估 |
4.2.1 适宜播期条件下新疆棉花调亏灌溉策略优化 |
4.2.2 适宜播期条件下新疆棉花调亏灌溉的节水效果评估 |
4.3 固定和适宜播期条件下最优调亏灌溉策略及其节水效果的异同 |
4.4 讨论与小结 |
第五章 不同播期和灌溉方式下气候变化对新疆棉花生产影响 |
5.1 固定播期条件评估两种灌溉方式下气候变化影响 |
5.1.1 两种灌溉方式下气候变化对棉花物候期的影响 |
5.1.2 两种灌溉方式下气候变化对籽棉产量和实际蒸散发的影响 |
5.1.3 两种灌溉方式下气候变化对棉花水分生产力和生育期灌溉量的影响 |
5.2 适宜播期条件评估两种灌溉方式下气候变化影响 |
5.2.1 两种灌溉方式下气候变化对棉花物候期的影响 |
5.2.2 两种灌溉方式下气候变化对籽棉产量和实际蒸散发的影响 |
5.2.3 两种灌溉方式下气候变化对棉花水分生产力和生育期灌溉量的影响 |
5.3 讨论和小结 |
第六章 播期和灌溉方式变化在新疆棉花生产和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中的作用 |
6.1 灌溉方式变化对新疆棉花生产的影响 |
6.2 播期变化对新疆棉花生产的影响 |
6.2.1 播期变化对棉花物候期的影响 |
6.2.2 播期变化对籽棉产量和实际蒸散发的影响 |
6.2.3 播期变化对棉花水分生产力和生育期灌溉量的影响 |
6.3 播期和灌溉方式变化对新疆棉花生产的影响 |
6.3.1 播期和灌溉方式变化对棉花物候期的影响 |
6.3.2 播期和灌溉方式变化对籽棉产量和实际蒸散发的影响 |
6.3.3 播期和灌溉方式变化对棉花水分生产力和生育期灌溉量的影响 |
6.4 播期和灌溉方式变化在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中的作用 |
6.5 讨论和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本文创新点 |
7.3 存在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生物炭和调亏灌溉对大豆生长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调亏灌溉应用于作物生产的研究进展 |
1.2.2 生物炭对作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
1.2.3 调亏灌溉及生物炭互作对作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区概况 |
2.2 试验材料 |
2.3 试验设计 |
2.4 观测指标及方法 |
2.4.1 株高的测定 |
2.4.2 叶面积指数的测定 |
2.4.3 叶绿素的测定 |
2.4.4 光合指标的测定 |
2.4.5 植株干物质累积量的测定 |
2.4.6 根系的测定 |
2.4.7 产量的测定 |
2.4.8 大豆耗水量的测定 |
2.4.9 水分利用效率的测定 |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生物炭和调亏灌溉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
3.1.1 生物炭和调亏灌溉对大豆株高的影响 |
3.1.2 生物炭和调亏灌溉对大豆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3.1.3 讨论 |
3.2 生物炭和调亏灌溉对大豆干物质累积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
3.2.1 生物炭和调亏灌溉对大豆地上部分干物质的影响 |
3.2.2 生物炭和调亏灌溉对大豆根干重的影响 |
3.2.3 生物炭和调亏灌溉对大豆根系指标的影响 |
3.2.4 根系指标和大豆产量的关系 |
3.2.5 讨论 |
3.3 生物炭和调亏灌溉对大豆生理特性的影响 |
3.3.1 生物炭和调亏灌溉对大豆SPAD的影响 |
3.3.2 生物炭和调亏灌溉对大豆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3.3.3 生物炭和调亏灌溉对大豆蒸腾速率的影响 |
3.3.4 生物炭和调亏灌溉对大豆气孔导度的影响 |
3.3.5 生物炭和调亏灌溉对大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3.3.6 大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与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关系 |
3.3.7 讨论 |
3.4 生物炭和调亏灌溉对大豆耗水规律的影响 |
3.4.1 生物炭和调亏灌溉对大豆总耗水量影响 |
3.4.2 生物炭和调亏灌溉对大豆不同生育阶段耗水量的影响 |
3.4.3 讨论 |
3.5 生物炭和调亏灌溉对大豆品质的影响 |
3.5.1 生物炭和调亏灌溉对大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3.5.2 讨论 |
3.6 生物炭和调亏灌溉对大豆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
3.6.1 生物炭和调亏灌溉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
3.6.2 生物炭和调亏灌溉对大豆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3.6.3 生物炭用量与产量的关系 |
3.6.4 讨论 |
3.7 大豆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 |
3.7.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3.7.2 权重的确定 |
3.7.3 综合评价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调亏灌溉下滴灌甜菜补偿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调亏灌溉技术的产生 |
1.3 调亏灌溉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1.4 调亏灌溉对作物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 |
1.4.1 调亏灌溉对作物叶片结构的影响 |
1.4.2 调亏灌溉对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1.4.3 调亏灌溉对作物同化物分配的影响 |
1.4.4 调亏灌溉对作物叶片生理功能的影响 |
1.5 水分亏缺补偿效应理论 |
1.6 研究目的 |
1.7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7.1 研究内容 |
1.7.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试验设计 |
2.3 指标测定方法 |
2.3.1 环境气象因子的测定 |
2.3.2 农艺性状的测定 |
2.3.3 产量品质的测定 |
2.3.4 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2.3.5 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
2.3.6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
2.3.7 叶片结构特性的测定 |
2.4 指标计算公式 |
2.4.1 干物质积累动态特征值的计算 |
2.4.2 补偿指数的计算 |
2.4.3 光响应曲线的拟合 |
2.4.4 二氧化碳响应曲线的拟合 |
2.4.5 荧光参数的计算 |
2.4.6 叶片结构相关指标的计算方法 |
2.4.7 光合速率限制因素的计算 |
2.4.8 碳同位素分辨率的计算 |
2.4.9 水分利用效率的计算 |
2.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三章 调亏灌溉对甜菜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3.1 大田气象因子和土壤水分状况 |
3.2 调亏灌溉对滴灌甜菜生长的影响 |
3.2.1 各处理甜菜干物质量及叶面积的动态变化 |
3.2.2 甜菜各器官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 |
3.3 调亏灌溉对甜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3.4 调亏灌溉对甜菜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3.5 调亏灌溉下甜菜产量相关分析 |
3.6 讨论 |
3.7 小结 |
第四章 调亏灌溉对甜菜生理特征的影响 |
4.1 调亏灌溉对甜菜叶片膜透性的影响 |
4.2 调亏灌溉对甜菜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4.3 调亏灌溉对甜菜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4.4 甜菜调亏灌溉后的生理指标主成分分析 |
4.6 讨论 |
4.7 小结 |
第五章 叶丛快速生长期调亏灌溉下滴灌甜菜同化物分配机制 |
5.1 叶丛快速生长期调亏灌溉下甜菜干物质积累及分配 |
5.1.1 各组分干物质积累 |
5.1.2 各组分干物质~(13)C含量 |
5.1.3 各组分干物质~(13)分配 |
5.2 叶丛快速生长期调亏灌溉下甜菜光合生理及荧光特性 |
5.2.1 光合生理特性 |
5.2.2 荧光有效量子产率 |
5.2.3 荧光电子传递特性 |
5.3 叶丛快速生长期调亏灌溉下甜菜水分利用效率 |
5.3.1 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 |
5.3.2 植株水分利用效率 |
5.3.3 ~(13)C分辨率(Δ~(13)C)与WUEy关系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六章 叶丛快速生长期调亏灌溉下甜菜光合作用响应机制 |
6.1 叶丛快速生长期甜菜叶片光响应特征 |
6.1.1 光响应曲线 |
6.1.2 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 |
6.2 叶丛快速生长期甜菜叶片二氧化碳响应特征 |
6.2.1 二氧化碳响应曲线 |
6.2.2 二氧化碳响应曲线特征参数 |
6.3 叶片结构特性 |
6.3.1 显微结构特性 |
6.3.2 超微结构特性 |
6.4 限制因素分析 |
6.5 讨论 |
6.6 小结 |
第七章 调亏灌溉下滴灌甜菜补偿效应分析 |
7.1 调亏灌溉下甜菜生长补偿效应 |
7.2 调亏灌溉下甜菜生理补偿效应 |
7.2.1 叶丛快速生长期生理补偿效应 |
7.2.2 块根膨大期生理补偿效应 |
7.2.3 糖分积累期生理补偿效应 |
7.3 讨论 |
7.4 小结 |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8.1 全文讨论 |
8.1.1 调亏灌溉下滴灌甜菜指标间关系 |
8.1.2 调亏灌溉对滴灌甜菜生产实践的指导意义 |
8.2 全文结论 |
8.3 创新点 |
8.4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5)生育期亏缺灌溉对南疆棉花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亏缺灌溉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2.2 亏缺灌溉对作物干物质累积和养分的吸收的影响 |
1.2.3 亏缺灌溉对作物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
1.2.4 滴灌施肥条件下水、盐在土壤中运移规律 |
1.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区概况 |
2.2 试验材料与设计 |
2.3 测定项目与测定方法 |
2.3.1 棉花生长指标的测定 |
2.3.2 棉花地上干物质累积量 |
2.3.3 棉花籽棉产量及构成要素 |
2.3.4 土壤含水率和盐分的测定 |
2.3.5 水面蒸发和地下水位测定 |
2.3.6 棉田耗水量的计算 |
2.3.7 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 |
2.3.8 土壤盐分累积 |
2.3.9 棉花品质的测定 |
2.3.10 棉花对氮素吸收量的测定 |
2.4 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 |
第三章 生育期亏缺灌溉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
3.1 生育期亏缺灌溉对棉花株高的影响 |
3.2 生育期亏缺灌溉对棉花茎粗和果枝数的影响 |
3.3 生育期亏缺灌溉对棉花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生育期亏缺灌溉对棉花干物质和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
4.1 生育期亏缺灌溉对棉花地上干物质累积与分配的影响 |
4.1.1 生育期亏缺灌溉对棉花地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4.1.2 生育期亏缺灌溉对吐絮期地上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
4.2 生育期亏缺灌溉对棉花氮素积累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生育期亏缺灌溉对棉花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
5.1 生育期亏缺灌溉对棉花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 |
5.2 生育期亏缺灌溉对棉花水分利用的影响 |
5.3 生育期亏缺灌溉对棉花品质的影响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六章 生育期灌溉对棉田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 |
6.1 棉田土壤剖面水分动态规律 |
6.2 土壤剖面盐分分布变化 |
6.3 土壤盐分积累规律 |
6.4 讨论 |
6.5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调亏灌溉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调亏灌溉基础理论 |
1.1 根冠通信理论 |
1.2 生长冗余理论 |
1.3 水分亏缺生长补偿效应 |
1.4 气孔调节理论 |
1.5 作物有限水量最优分配理论 |
2 调亏灌溉的影响 |
2.1 节约灌溉用水,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
2.2 协调作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
2.3 提高作物品质 |
3 调亏灌溉下作物水分亏缺的判别指标 |
3.1 土壤水分指标 |
3.1.1 土壤含水率指标 |
3.1.2 土壤相对湿度指标 |
3.1.3 土壤有效水含量指标 |
3.2 作物水分亏缺指标 |
3.2.1 叶水势指标 |
3.2.2 气孔导度指标 |
3.2.3 光合速率指标 |
3.3 气象指标 |
3.3.1 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标 |
3.3.2 德马顿(De.Martonne)干旱指标 |
3.4 综合指标 |
3.4.1 作物供需水指标 |
3.4.2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
3.4.3 水分胁迫指数 |
4 典型作物调亏灌溉效用与模式 |
4.1 调亏灌溉技术在梨树上的应用 |
4.2 调亏灌溉在苹果树上的应用 |
4.3 调亏灌溉在玉米上的应用 |
5 调亏灌溉应用未来发展趋势 |
5.1 构建科学的作物水分亏缺状况评价指标体系 |
5.2 利用“星机地”结合的多元监测手段进行多维度监测 |
5.3 融合作物生理学提高调亏灌溉机理效用 |
(7)调亏灌溉下滴灌甜菜耗水特征及水分生产函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调亏灌溉研究进展 |
1.2.1 调亏灌溉的生理机制 |
1.2.2 调亏灌溉的增产机理 |
1.2.3 调亏灌溉不同亏度的研究 |
1.2.4 调亏灌溉不同生育阶段的研究 |
1.3 国内外水分生产函数研究进展 |
第二章 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的目标 |
2.2 研究内容 |
2.2.1 调亏灌溉下滴灌甜菜耗水特征及水分利用效率 |
2.2.2 调亏灌溉下滴灌甜菜生长、块根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
2.2.3 调亏灌溉下滴灌甜菜水分生产函数 |
2.3 试验方法 |
2.3.1 试验地基本情况 |
2.3.2 试验材料与设计方法 |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4.1 土壤容重的测定 |
2.4.2 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的测定 |
2.4.3 试验桶本底流失量的测定 |
2.4.4 甜菜耗水量的测定 |
2.4.5 甜菜蒸散量的测定 |
2.4.6 甜菜水分利用效率的测定 |
2.5 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的选取 |
2.6 数据处理 |
2.7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调亏灌溉对滴灌甜菜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3.1.1 不同调亏灌溉处理下滴灌甜菜各生育阶段的耗水量 |
3.1.2 不同调亏灌溉处理下滴灌甜菜各生育阶段的耗水比例 |
3.1.3 不同调亏灌溉处理下滴灌甜菜各生育阶段的日耗水量 |
3.1.4 不同调亏灌溉处理下滴灌甜菜各生育阶段的蒸散量 |
3.1.5 不同调亏灌溉处理下滴灌甜菜各生育阶段的蒸散比例 |
3.1.6 不同调亏灌溉处理对滴灌甜菜各生育阶段的日蒸散量 |
3.1.7 不同调亏灌溉处理对滴灌甜菜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3.2 调亏灌溉处理对滴灌甜菜生长、块根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
3.2.1 不同调亏灌溉处理对甜菜块根重、叶柄重、叶重及叶片数的影响 |
3.2.2 不同调亏灌溉处理对甜菜产量、产糖量及含糖率的影响 |
3.2.3 不同调亏灌溉处理对滴灌甜菜块根品质的影响 |
3.3 甜菜Jensen模型的应用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耗水量特征 |
4.1.2 水分利用效率 |
4.1.3 水分生产函数 |
4.2 结论 |
4.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8)辽西花生调亏灌溉田间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花生调亏灌溉的意义 |
1.1.2 研究作物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的意义 |
1.1.3 研究作物渗透调节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调亏灌溉的节水增产机理 |
1.2.2 调亏灌溉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
1.2.3 调亏灌溉对作物干物质积累及根冠比的影响 |
1.2.4 调亏灌溉对作物叶片SPAD值的影响 |
1.2.5 调亏灌溉对作物根系伤流量的影响 |
1.2.6 调亏灌溉对作物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的影响 |
1.2.7 调亏灌溉对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1.2.8 调亏灌溉对作物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区概况 |
2.2 试验材料 |
2.3 试验设计 |
2.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4.1 土壤含水率及气象因素测定 |
2.4.2 花生株高、叶面积、根系形态、干物质的测定 |
2.4.3 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测定 |
2.4.4 SPAD值、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伤流量的测定 |
2.4.5 渗透调节物质的测定 |
2.4.6 耗水量的计算 |
2.4.7 产量、产量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测定 |
2.5 试验结果及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花针期和结荚期连续调亏对花生生长的影响 |
3.1.1 花针期和结荚期连续调亏对花生主茎高的影响 |
3.1.2 花针期调亏和结荚期调亏对花生叶面积的影响 |
3.1.3 花针期调亏和结荚期调亏对花生饱果期根系总表面积、总体积的影响 |
3.2 花针期调亏和结荚期调亏对花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3.2.1 花针期调亏和结荚期调亏对花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3.2.2 花针期调亏和结荚期调亏对花生根冠比的影响 |
3.3 花针期调亏和结荚期调亏对花生生理特性的影响 |
3.3.1 花针期和结荚期连续调亏对花生叶片SPAD值的影响 |
3.3.2 花针期和结荚期连续调亏对花生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3.3.3 花针期和结荚期连续调亏对花生根系伤流的影响 |
3.3.4 花针期和结荚期连续调亏对花生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 |
3.4 花针期和结荚期连续调亏对花生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3.5 花针期不同水分亏缺条件下的渗透调节作用 |
3.5.1 不同阶段不同干旱程度对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3.5.2 不同阶段不同干旱程度对光合、蒸腾速率的影响 |
3.5.3 不同阶段不同干旱程度对水分利用效率、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 |
3.5.4 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相关关系 |
3.5.5 叶片相对含水量与渗透调节物质的关系 |
3.5.6 花生叶片主要生理指标对水分利用效率的通径分析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9)河西绿洲冷凉灌区板蓝根对膜下滴灌水分调亏的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覆膜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
1.3.2 滴灌技术研究进展 |
1.3.3 调亏灌溉研究进展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区概况 |
2.2 试验年度气象因子 |
2.3 试验设计 |
2.4 试验仪器及设备 |
2.5 田间管理 |
2.5.1 试验地选择及平整 |
2.5.2 种子准备及播种 |
2.5.3 覆土、间苗、定苗及除草 |
2.5.4 病虫害防治 |
2.5.5 适时收获 |
2.6 指标测定与计算 |
2.6.1 生长动态指标 |
2.6.2 干物质 |
2.6.3 土壤含水量 |
2.6.4 耗水量 |
2.6.5 产量 |
2.6.6 水分利用率 |
2.6.7 收获指数 |
2.6.8 品质 |
2.6.9 土壤温度 |
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8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三章 膜下滴灌水分调亏板蓝根生长动态 |
3.1 膜下滴灌水分调亏对板蓝根生长的影响 |
3.1.1 株高 |
3.1.2 主根长和主根直径 |
3.1.3 叶面积指数 |
3.2 膜下滴灌水分调亏对板蓝根生物量的影响 |
3.2.1 干物质积累 |
3.2.2 干物质累积速率 |
3.2.3 成熟期生物量 |
3.3 膜下滴灌水分调亏对板蓝根收获前根冠比的影响 |
3.4 膜下滴灌水分调亏对板蓝根收获指数的影响 |
3.5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膜下滴灌水分调亏板蓝根耗水特征及土壤温度变化 |
4.1 膜下滴灌水分调亏对板蓝根耗水特征的影响 |
4.1.1 土壤水分变化动态 |
4.1.2 不同生育期阶段耗水量 |
4.1.3 不同生育期耗水模数 |
4.1.4 不同生育期日耗水强度 |
4.2 膜下滴灌水分调亏板蓝根浅层地温变化特征 |
4.2.1 全生育期地温变化 |
4.2.2 不同生育期地温日变化规律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膜下滴灌水分调亏板蓝根产量和品质 |
5.1 膜下滴灌水分调亏对板蓝根产量的影响 |
5.2 膜下滴灌水分调亏板蓝根产量构成要素 |
5.3 膜下滴灌水分调亏对板蓝根品质的影响 |
5.4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板蓝根水分生产函数 |
6.1 膜下滴灌水分调亏板蓝根水分利用状况 |
6.1.1 总耗水量、灌溉水利用效率及水分利用效率 |
6.1.2 耗水量与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间的关系 |
6.1.3 灌水量与产量及灌溉水利用效率间的关系 |
6.2 膜下滴灌水分调亏板蓝根经济效益 |
6.3 膜下滴灌水分调亏板蓝根阶段水分生产函数 |
6.3.1 阶段水分生产函数模型概述 |
6.3.2 板蓝根Jensen模型的求解 |
6.3.3 板蓝根Blank模型的求解 |
6.4 小结与讨论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10)膜下滴灌调亏对绿洲冷凉灌区辣椒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水分调亏对作物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 |
2.2 水分调亏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3 辣椒膜下滴灌调亏研究进展 |
2.3.1 辣椒耗水量 |
2.3.2 辣椒灌溉制度 |
2.3.3 辣椒膜下滴灌调亏技术 |
2.4 研究内容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区概况 |
3.2 试验材料 |
3.3 试验设计 |
3.4 滴管系统布设 |
3.5 测定项目及方法 |
3.5.1 土壤容重 |
3.5.2 地温 |
3.5.3 株高与茎粗 |
3.5.4 根长、根重和根体积 |
3.5.5 叶面积指数和叶日积 |
3.5.6 产量与果实品质 |
3.5.7 土壤水分 |
3.5.8 灌水量 |
3.5.9 辣椒耗水量 |
3.5.10 水分利用效率 |
3.5.11 辣椒收获指数 |
3.5.12 气象数据 |
3.6 数据处理及分析 |
第四章 基本气象因子及膜下浅层土壤温度变化 |
4.1 辣椒全生育期气象因子分析 |
4.1.1 气温变化 |
4.1.2 降雨分布特征 |
4.1.3 空气湿度 |
4.1.4 日照时数 |
4.1.5 蒸发强度 |
4.2 膜下0~30cm土壤水分动态 |
4.3 辣椒全生育期土壤温度变化 |
4.3.1 全生育期土壤温度变化 |
4.3.2 不同生育期地温日变化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调亏灌溉对膜下滴灌辣椒生长动态的影响 |
5.1 株高 |
5.2 茎粗 |
5.3 叶面积指数 |
5.4 叶日积 |
5.5 收获指数 |
5.6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膜下滴灌调亏对辣椒耗水特征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
6.1 耗水特征 |
6.1.1 各生育阶段耗水量 |
6.1.2 全生育期耗水量 |
6.1.3 各生育阶段日耗水强度 |
6.1.4 各生育阶段耗水模数 |
6.2 根系生长 |
6.2.1 根长 |
6.2.2 根重 |
6.2.3 侧根数 |
6.2.4 根体积 |
6.3 辣椒耗水量与根长的关系 |
6.4 小结与讨论 |
第七章 膜下滴灌调亏对辣椒品质的影响 |
7.1 不同调亏灌溉对膜下滴灌辣椒外观品质的影响 |
7.1.1 青果长 |
7.1.2 青果肩宽 |
7.1.3 果肉厚度 |
7.1.4 青果单果重 |
7.2 营养品质 |
7.2.1 维生素C |
7.2.2 可溶性糖 |
7.2.3 可溶性蛋白 |
7.3 小结与讨论 |
第八章 膜下滴灌调亏对辣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
8.1 不同调亏灌溉对膜下滴灌辣椒产量的影响 |
8.1.1 单株结果数 |
8.1.2 产量 |
8.2 调亏灌溉对辣椒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8.3 膜下滴灌辣椒产量与各生长指标间的关系 |
8.3.1 产量与株高间的关系 |
8.3.2 产量与茎粗间的关系 |
8.4 膜下滴灌水分调亏辣椒产量与耗水量间的关系 |
8.5 辣椒产量和青果营养品质间的关系 |
8.6 辣椒经济效益 |
8.7 小结与讨论 |
第九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9.1 主要结论 |
9.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四、棉花调亏灌溉效应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气候变化下新疆棉花调亏灌溉的节水效果评估[J]. 王灵猛,周泽羽,刘健,金继明. 节水灌溉, 2021(06)
- [2]气候变化对新疆棉花生产的影响及其适应措施[D]. 王灵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3]生物炭和调亏灌溉对大豆生长生理及产量的影响研究[D]. 李明阳.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4]调亏灌溉下滴灌甜菜补偿效应研究[D]. 李阳阳.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5]生育期亏缺灌溉对南疆棉花生长和水氮利用的影响[D]. 刘翔.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6]调亏灌溉应用研究进展[J]. 于欣廷,崔宁博,麻泽龙. 四川水利, 2020(01)
- [7]调亏灌溉下滴灌甜菜耗水特征及水分生产函数研究[D]. 唐利华.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8]辽西花生调亏灌溉田间试验研究[D]. 张.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9]河西绿洲冷凉灌区板蓝根对膜下滴灌水分调亏的响应[D]. 王泽义. 甘肃农业大学, 2019(02)
- [10]膜下滴灌调亏对绿洲冷凉灌区辣椒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高佳. 甘肃农业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