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否需要惩戒论文

教育是否需要惩戒论文

问:教学中是否要惩戒?
  1. 答:我们要分清楚一个问题:体罚或者惩戒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想父母一样的爱护呵护孩子。
    惩戒还是要有的,不然真的教师就是现在的弱势群体:
    第一、惩戒是为了阻止学生的不当行为,让学生不去碰警戒线,惩戒的目的是不惩戒。事先建立惩罚规则,有警醒的作用,能增加学生抵制诱惑的能力。
    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其实一些国家的教育法都明确规定了教师的惩戒权,比如,允许教师对学生实施放学后留校的惩罚、对不正当使用的手机或物品进行收缴等等。
    第二、老师应合理的教育惩戒,保持尺度,保持理性,同时做好提前的家校沟通。之所以会出现今天社会上的现象是因为老师没有把握好度,希望今天的教育不再有那么多问题,家长多分理解,老师多分耐心,共同构建良好的教育体系!
    无论怎样,老师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就会对孩子进行惩罚,如果没有惩罚,孩子会无法无天。
问:教育中一定要有惩罚么?有没有完美的正向教育机制?
  1. 答:我认为教育大多数不需要惩罚。因为教育本身是对孩子的支持、引领、协助、陪伴,教育是应该有温度的。教育是营造一个氛围,孩子在这个氛围里健康快乐成长。就像国家需要法律,教育也要遵守规则,在认识和适应规则的过程中,适当的惩罚也很必要,惩罚让教育更有尺度。
    惩罚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很多人其实不会惩罚。比如你觉得孩子错了,应该受到惩罚。但是其中对错是家长制定的,并不一定是科学的,不一定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这样的惩罚会限制孩子的发展。在我体验了两个表格填写以后,我意识到,其实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惩罚,都是在情绪失控的时候进行的。
    那不是在起到教育作用,更多的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这样的惩罚让孩子觉得委屈,害怕,或者会习得冲别人发脾气这样的行为习惯。也有的惩罚看似是为了教育,其实是对孩子人格尊严的侮辱,这种行为是可恨的。
    惩罚并不是目的,教育才是,爱才是。而教育需要温度,当然也需要尺度。爱应该是严慈相济的。至于具体怎么做,其实教育无定论,每个孩子都不是不同的。学习方向和规律,具体应用需要智慧。
    认真的自我省察,让学生确定自己的性格优势和个性特征,从积极的角度对个人经历进行思考。循环交流时间、学习技巧辅导、学生承诺方案以及恢复性的实践都是课程的组成部分。
  2. 答:不需要吧,惩罚不一定就有用
问:针对“中学生要不要惩罚”议论文
  1. 答: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家长、教师都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孩子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但是,激励和赏识是否就意味着不能批评?学生犯了很严重的错误,该拿他怎么办?
    教育工作者们开始思考,教育是否有惩戒权?惩戒的范围有多大?谁来给惩戒作裁判?一系列问号摆在了面前。健康的教育需要对学生的成长偏失具有完善的预警和惩戒机制,因为成长中的学生不可能没有失误,教育环境对学生失误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是与非,道德与非道德标准的判断与取舍,直接影响学生人格品位的确立。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指出:“教育者的任务是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也要对学生心灵里滋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爱学生,就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负责。对于有碍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不良习惯、错误言行、甚或有悖于社会公德乃至触及刑律的恶劣行为,学校和教师有义务更有责任对其进行适当的批评和惩罚。
    但是批评和惩罚不等于体罚。惩罚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体罚是个别教育者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所实施的身心上的严重伤害,有背于伦理道德。因此,惩罚教育自身的原则和作用,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
    一、赏识教育的作用和不足
    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在教育中,赏识教育有它独到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是否需要惩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