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二磷酸果糖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的关系

1,6-二磷酸果糖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的关系

一、1,6-二磷酸果糖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张旭阳[1](2020)在《雷帕霉素通过介导糖酵解途径改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脏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信号通路与糖酵解途径的变化,探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糖酵解途径紊乱的可能机制及雷帕霉素的干预作用。方法:72只无特定病原体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雷帕霉素预处理组(RPM组):术前3天连续腹腔注射雷帕霉素(2.0mg/Kg/d)+缺血30min;对照组(IRI组):术前3天连续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0ml/Kg/d)+缺血30min;假手术组(Sham组):术前3天连续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0ml/Kg/d)。各组大鼠术前尾静脉取血检测血糖,术后2小时、6小时、24小时各组24只大鼠随机各取8只分别取材,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胰岛素(insulin,INS)水平,肝脏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己糖激酶2(hexokinase-2,HK2)、磷酸果糖激酶1(phosphofructokinase-1,PFK1)含量,肝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肝病理学变化,使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技术检测肝脏m 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1(ribosome protein S6 kinase 1,S6K1)、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使核糖核酸(Message ribonucleic acid,m 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WB)检测肝脏p-m TOR(Ser2448)、p-S6K1(Thr389)、p-Akt(Ser473)蛋白含量。结果:肝脏病理学结果:术后2小时、6小时及24小时,假手术组肝脏组织学未见明显损伤,对照组与雷帕霉素预处理组肝组织损伤较假手术组加重,且雷帕霉素预处理组肝组织损伤轻于对照组。从术后2小时到术后24小时,对照组与雷帕霉素预处理组肝组织损伤都逐渐加重。血糖检测结果:术前三组间血糖无明显差异。术后2小时、6小时及24小时,对照组及雷帕霉素预处理组血糖较假手术组升高,且对照组高于雷帕霉素预处理组。从术后2小时到术后24小时,假手术组血糖无明显差异,对照组与雷帕霉素预处理组血糖逐渐下降。血清学检测结果:术后2小时、6小时及24小时,对照组及雷帕霉素预处理组血清ALT、TBil水平较假手术组升高,且对照组高于雷帕霉素预处理组。对照组与雷帕霉素预处理组血清INS水平较假手术组下降,且雷帕霉素预处理组高于对照组。从术后2小时到术后24小时,假手术组血清ALT、TBil、INS水平无明显改变,对照组与雷帕霉素预处理组血清ALT、TBil、INS水平逐渐升高。肝组织ELISA检测结果:术后2小时、6小时及24小时,对照组及实验组肝脏SOD、GSH、ATP、HK2、PFK1水平较假手术组下降,且对照组低于雷帕霉素预处理组。从术后2小时到术后24小时,假手术组肝脏SOD、GSH、ATP、HK2、PFK1水平无明显改变,对照组与实验组肝脏SOD、GSH、HK2、PFK1水平逐渐下降,ATP水平于术后6小时进一步下降,术后24小时有上升。肝组织q RT-PCR及WB结果:术后2小时、6小时及24小时,对照组肝脏m TOR、S6K1 m RNA表达及p-m TOR(Ser2448)、p-S6K1(Thr389)蛋白含量较假手术组升高,而实验组低于假手术组。对照组肝脏Akt m RNA表达及p-Akt(Ser473)蛋白含量较假手术组下降,而实验组较假手术组升高。结论:在大鼠HIRI时m TOR信号通路过度激活,Akt磷酸化水平下调,糖酵解途径被抑制。雷帕霉素可能通过抑制m TOR信号通路,促进Akt的激活,从而改善糖酵解途径,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减轻肝脏损伤,促进肝脏修复。

李婷婷[2](2019)在《LncRNA Gm2691、新型AMPK激动剂GSK621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再灌注策略,如药物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大大改善了 AMI 患者的预后。然而,心肌细胞缺血一段时间后,冠状动脉血流的恢复往往会导致进一步的组织损伤,这种现象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心肌损伤可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如无复流现象,心肌收缩性功能不可逆和可逆丧失,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包括致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等。另外MIRI可引起高达50%的成功实施PCI的患者出现微循环障碍,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因此如何减轻MIRI成为冠心病领域研究的重点及热点问题。 lncRNAs是一类长度大于200nt的非编码RNA,是继microRNA后发现的又一种细胞内源性的RNA分子。他们参与了细胞的许多生物学过程,如调控蛋白质编码基因,维护基因组的完整性,X染色体失活,基因组印记,转录后调节,细胞分化和发展等。LncRNAs在各种正常生理和病理条件中起重要作用,参与神经系统发育、新陈代谢和癌症发生发展等过程。近年的研究表明LncRNAs具有对多种心脏疾病的调节作用,如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最近一项研究利用转录组芯片技术筛选小鼠缺血后早期再灌注心肌组织lncRNAs差异表达谱,筛选出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100多个lncRNA,其中lncRNA Gm2691在梗死心肌中表达量显着降低,提示lncRNA Gm2691可能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的新靶点。本课题旨在探讨lncRNA Gm2691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及具体机制。目的1.阐明lncRNA Gm2691抗炎、抗凋亡的作用及其对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2.探讨lncRNA Gm2691是否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其保护作用。研究方法一、体内实验1.建立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再灌注+lncRNA Gm2691过表达重组腺病毒组(I/R+Ad-Gm2691组),缺血再灌注+空载体病毒组(I/R+Ad-con组)4组,每组10只。通过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分钟,松开结扎线再灌注180分钟的方法,建立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手术前7天心脏注射过表达lncRNA Gm2691基因重组腺病毒及阴性对照病毒。Sham组大鼠只穿线不接扎。2.TTC染色法测定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3.检测血清LDH的含量。4.超声检测心肌动力学的改变。5.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WB)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Bax、Bcl-2的表达。6.RT-PCR检测炎症因子IL-6、TNF-a和IL-8的表达。二、体外1.分离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neonatal rat ventricular cardiomyocytes,NRCMs),实验分为以下五组:(1)空白对照组(normoxia组):心肌细胞在常氧条件下培养;(2)模型组(hypoxia组):心肌细胞缺氧10小时后复氧4小时;(3)模型组+空载体组(hypoxia+Ad-con组):心肌细胞转染阴性对照腺病毒后,缺氧10小时后复氧4小时;(4)模型组+lncRNA Gm2691腺病毒组(hypoxia+Ad-Gm2691组):心肌细胞转染过表达lncRNAGm2691腺病毒后,缺氧10小时后复氧4小时。(5)模型组+lncRNAGm2691 腺病毒+PI3K/Akt抑制剂组(hypoxia+Ad-Gm2691+LY294002组):心肌细胞转染过表达lncRNA Gm2691腺病毒后,加入浓度为20μmol/L LY294002,缺氧10小时后复氧4小时。2.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水平。3.Werstern blot检测Akt、ERK1/2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Bax、Bcl-2表达。4.qRT-PCR检测lncRNAGm2691 及炎症因子IL-6,TNF-a 和 IL-8的表达结果1.LncRNA Gm2691减少I/R大鼠心肌梗死面积与I/R组相比,I/R+Ad-Gm2691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00),而I/R+Ad-con组与I/R组相比心肌梗死面积无显着差异(P=0.294)。2.LncRNA Gm2691改善I/R大鼠心功能与Sham组相比,I/R组左室收缩期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期内径((LVI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明显增加(均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缩短分数(FS)显着下降((均P=0.000)。与I/R组相比,I/R+Ad-Gm2691 组LVIDs、LVIDd、LVEDV、LVESV显着降低(均P<0.01),LVEF、FS显着升高(均P=0.000)。而I/R+Ad-con组与I/R组相比上述指标无显着差异(均P>0.05)。3.LncRNAGm2691降低I/R大鼠血清LDH水平I/R组大鼠血清LDH水平明显高于Sham组(P=0.002),I/R+Ad-Gm2691组LDH水平显着低于I/R组(P=0.031),I/R+Ad-con组与I/R组无显着差异(P=0.487)。4.LncRNA Gm2691降低I/R大鼠心肌组织凋亡相关蛋白表达Western-blot结果显示:相比Sham组,I/R组的Caspase-3及Bax的表达显着升高,Bcl-2的表达显着降低,相应的Bax/Bcl-2比值显着升高(均P0.01);与I/R组相比,I/R+Ad-Gm2691组Caspase-3及Bax的表达显着降低,Bcl-2的表达显着升高,Bax/Bcl-2比值显着降低(均P<0.05)。而I/R组和I/R+Ad-con组之间几乎没有差异(均P>0.05)。5.LncRNAGm2691有效减少I/R大鼠心肌炎症因子的水平RT-PCR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I/R组心肌组织的IL-6,TNF-a和IL-8 mRNA的表达显着升高(均P=0.000);与I/R组相比,I/R+Ad-Gm2691组上述炎症因子mRNA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而I/R组和I/R+Ad-con组之间几乎没有差异(均P>0.05)。6.腺病毒转染可以增加体外培养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NRVMs)中lncRNA Gm2691的表达结果提示用过表达lncRNA Gm2691腺病毒预处理6小时后,缺氧诱导的NRVMs中lncRNA Gm2691的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变化,缺氧后3小时lncRNA Gm2691的表达即显着升高,并在缺氧后9小时达到峰值。缺氧可导致心肌细胞中lncRNA Gm2691的表达降低,而缺氧前用过表达lncRNA Gm2691腺病毒预处理6h可显着增加lncRNA Gm2691的表达(均P<0.01)。7.LncRNAGm2691有效减少缺氧/复氧造成的心肌细胞凋亡TUNEL染色显示过表达lncRNA Gm2691腺病毒预处理可明显抑制缺氧/复氧过程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P=0.002);Western-blot结果显示,相比正常组,hypoxia组的Caspase-3及Bax的表达显着升高,Bcl-2的表达显着降低,相应的Bax/Bcl-2比值显着升高(均P<0.01);与hypoxia组相比,hypoxia+Ad-Gm2691 组Caspase-3、Bax的表达显着降低,Bcl-2的表达显着升高,Bax/Bcl-2比值显着降低(均P<0.05)。而hypoxia组和hypoxia+Ad-con组之间几乎没有差异(均P>0.05)。8.LncRNA Gm2691有效减少缺氧/复氧造成的心肌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hypoxia组的IL-6、TNF-a和IL-8 mRNA的表达显着升高(均P=0.000);与hypoxia组相比,hypoxia+Ad-Gm2691组上述炎症因子mRNA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而hypoxia组和hypoxia+Ad-con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均P>0.05)。9.LncRNA Gm2691通过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发挥其对缺氧/复氧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Western-blot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hypoxia组的p-Akt的表达显着降低(P=0.000),p-ERK1/2的表达显着升高(P=0.005);与hypoxia组相比,lncRNA Gm2691过表达显着升高p-Akt的表达水平(P<0.01),而对p-ERK1/2的表达无显着影响(P=0.804)。在lncRNAGm2691过表达的基础上,加入PI3K-Akt通路的抑制剂LY294002后,lncRNA Gm2691抑制缺氧/复氧造成的心肌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表达的作用明显减弱(均P<0.05)。结论1.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可造成心肌细胞凋亡、炎症因子释放增加,lncRNA Gm2691在梗死心肌组织中表达下降,腺病毒介导的lncRNA Gm2691在心肌组织的过表达可以减少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细胞凋亡,显着减少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功能下降、心肌组织坏死。2.LncRNA Gm2691过表达可以减少体外培养的原代大鼠乳鼠心肌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及细胞凋亡,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lncRNAGm2691的心肌保护作用。研究背景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细 胞和全身能量稳态的关键调节因子,当细胞能量耗尽时,其发挥恢复能量平 衡的作用,在过去的20年里,AMPK被发现能够调控多种细胞功能。在心血管 组织中起调节心脏代谢和收缩功能,以及促进止管组织抗收缩,抗炎,抗动 脉粥样硬化等作用,被认为是未来代断性疾及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靶点之 一。近年研究发现,AMPK可通过其以上作用,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 挥保护作用。因此开发出能够在心肌组织中微活AMPK的高选择性、高特异性 药物,可能成为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地治疗策略。为了直接有效地靶向 激活AMPK,最近有研究者开发了一种噻吩啶衍生复合物一G5K621,体外实验 发玩其持续激活AMPK,在细胞分析中,乙酰酶A羧化酶( acetyl - CaA carboxylase,ACC)磷酸化水平测定表明,GSK621相比其他AMPK激动剂如A- 769662,诱导AMPK活化的能力更强。GSK621显着增加AMPK活化的标记物 AMPKαT172的磷酸化,同时也刺激了AMPK下游因子ACC(S79)和ULK(S555)的 磷酸化,这些结果表明GSK621是直接的强效的AMPK激活剂,随后的一项研究 发现GSK621可以增加成骨细胞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NADPH)含量, 抑制H2O2诱导的活性氧(ROS)生成,诱导细胞保护性自噬。显着减了H2O2诱 导的细胞死亡和凋亡,然面GSK621能否对心肌细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 用至今向未见报道。本研究拟探讨GSK621对氧糖剥夺复氧( oxygen glucose depeivalien-re-oxygnstion,OGD/R》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 用机制。以期封AMPK及其新型激动剂GSK621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进行阐明, 为以AMPK为靶点的药物研发提供新的依据。目的1.明确GSK621能否激活心肌细胞中AMPK2.探讨GSK621能否抑制氯糖剥夺 /复氧引起的心机组胞氧化损伤及凋亡。3.阐明GSK621对氧糖剥夺/复氧引起 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是否通过诱导AMPK活化产生,井进一步探讨其下游信号 分子Nrf2在其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建立AC16人心肌组胞及大鼠乳鼠心肌细 胞氧糖剥夺/复氧(OGD/R)模型将上述两种细胞分为对照组、氧糖剥夺/复氧 组(OGD/R)、GSK621各种剂量组 (OGD/R +0.5 HμM GSK621、OGD/R+2μM GSK621、 OGD/R+5μM GSK621、OGD/R+10μM GSK621)。以100,000个孔铺6 孔板,用的是DMEM高糖培养基,24小时以后模型相换成DMEM无糖培界基,放 入厌氧罐内密闭,37℃恒温培养箱中孵育4小时。4小时后,将细胞取出复氧 ,并换成DMEM高糖培养基,行下一步检测。2.CCK-8法检测OGD/R后各组心肌 细胞的活力。3.通过测定培养基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检测细胞死亡。4. 细胞段亡检测:包括caspase-3活性检测,ELISA法检测抗单链(ssDNA抗体 DNA), TUNEL染色和 Annexin V/PI流式细胞仪细胞凋亡检测方法。5. Westerm blottiing检测AMPKα1、 p-AMPKα1 、ACC、 p-ACC.、Cle- caspase-3、Cle-caspase-9、 Cle- PARP、Nrf2、HoL、NQOL等表达。6.AMPK活性检。7.氧化应激ROS检测。8.TBASR法测定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合 量。9.JC-1法测定各组心肌细胞OGD/R后线粒体的电势。10.实时定量PCR检 测Nrf-2,HO1、NQO1等mRNA的表达。11.利用AMRKα1 ?shRNA转染,沉默细 胞内AMPK表达后,再次检测细胞活力、凋亡等变化。12.利用crispr/cas9基 因编辑法敲除AMPKα1,再次检测细胞活力、调亡等变化。13.利用Nrf2 shRNA转染,沉默细胞内Nrf2表达后,再次检测下游HO1等表达及细胞活力、 凋亡等变化。结果 1.GSK621激活心肌细胞中的AMPK信号 Western blot检测证实GSK621 (2-10μM)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磷酸化AMPKa1(Thr-172)和其相关代谢通路 的下游靶分子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Ser79位点)表达(均P<001),SK621呈 剂量依赖性增加细胞内AMPK活性(P=0.000)2.GSK621抑制氧糖剥夺/复氧 (OGDR)锈导的心肌细胞毒性CCK-8细胞活性检测实验显示;氧糖剥夺/复氧 (0GD/R诱导心肌细存活率显着下降,LDH放量明显增加(均P=000.0)2μM和 10μM 0MGK621预处理,显着抑制OGD/R诱导的细底存活率降低及LDH释放(均 P=0.0000),进一步研究表明,OGDR组线粒体电势明显下降,caspse-3活性 增加, western blot显示caspase-3。 caspase-9和PARP剪切体显着增加, ELSA显示单链DNA(ssDNA)增加,TUNEL染色显示凋亡细胞增加(均P=0.000) GSK621(2μM和10μM)预处理显着抑制DGD/R诱导的心肌细图调亡:流式细胞 术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GSK621可显着降低OGD/R诱导的心肌细胞亡(均 P=0.000)。3.GSK621抑制OGD/R诱导的心肌氧化损伤 OGDR显着诱导心肌细图 ROS产生和错质过氧化(均P=0.000),这种作用被GSK21(2μM和10μM)预处理 显着弱(均P<0.01)4.AMPK活化介导GSK621诱导的心机组胞保护作用。为了 证明GSK621对OGD/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是通过AMPK活化介导的,Western blot证实GSK621诱导的AMPK活化或 AMPKα1-ACC磷酸化,几乎 被 AMPKα1 shRNA或AMPK1KO完全抑制,在“ sh-AMPKα1”及ko-AMPKα1细 胞,GSK621法抑制OGD/R诱导的细胞活性降低及细胞凋亡(P=0.002)。 5.GsK621激活心肌细胞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uclear facor erythroid-2-relatel factor2,Nrf2)信号通路并通过其发作用。qPCR检测结果表明在心 肌细胞,GSK621呈剂量依赖性诱导Nrf2依赖基园的mRNA表达,包括血红素氧 合伤1( hemeoxygenase,HO1)和 NADPH氧化还原酶( NADPH: quinoneoxidoreductase,NQO1),尽管Nrf2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其蛋白水 平显着升高。HO1和NQO1的蛋白水平也显着提高。qPCR结果显示GSK621诱导 的心肌细胞中HO1和NQO1的表达完全被 AMPKα1沉默或敲除所抑制。携带 Nrf2 shRNA的慢病毒载体转染心细胞后,GSK621诱导的HO1和NQO1表达受抑 制,GSK621预处理对OGD/R诱导的细胞活性下降、凋亡增加的抑制作用消失( 均P<0.01).结论1.GSK621能够激活心肌细胞中的AMPK信号通路。2.氧糖剥夺/复氧较好 地模拟了在体缺血/再灌注对细胞造成的损害,GSK621能够通过抗凋亡、抗 氧化等作用对抗OGD/R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3.AMPK活化介导GSK621诱导的 心肌细跑保护作用。4.GSK621可通过激活AMPK进一步活化下游的 Nrf2信号通路,并通过AMPKN/Nrf2/HO1轴发挥心机组胞保护作用。

方晓玲[3](2019)在《二甲双胍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二甲双胍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干预后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抵抗作用。方法:选取SPF级2日龄Wistar大鼠乳鼠40只,应用结扎前降支冠脉的方法构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模型,将大鼠分成三组:心肌缺血再灌组,假手术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在缺血30min和再灌注2小时检测各组指标并收集。各组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通过心肌染色法检测比较;应用HE染色方法观察心肌的病理学形态变化;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水平指标;应用WST-1法检测大鼠血浆SOD活力;应用微量酶标法检测大鼠血浆LDH活力;各组血清TNF-α和IL-6浓度通过ELISA方法检测比较,各组血浆MDA的浓度通过硫代巴比妥钠酸法(TBA)检测比较;大鼠心脏功能通过P-V导管监测系统评估比较。结果:1、HE染色显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胞浆肿胀,心肌纤维断裂溶解,间隙增宽伴有水肿,间质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及红细胞外渗;假手术组大鼠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包膜完整,间质中无红细胞和炎性细胞浸润;二甲双胍治疗组大鼠的心肌细胞排列稍紊乱,间质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和少量红细胞外渗,二甲双胍治疗组大鼠心肌损伤程度比缺血再灌注组较轻。TTC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心肌正常,未发生心肌梗死,二甲双胍治疗组大鼠的心肌梗死范围比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7±4.2%vs 30.2±3.6%,P<0.05)。2、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大鼠的肌钙蛋白(37.82±5.13ng/mL vs 4.33±0.70ng/mL)、心肌酶谱(160.53±27.41ng/mL vs 75.52±12.13ng/mL)、TNF-α(1.60±0.14ng/mL vs(0.68±0.10ng/mL))、IL-6(180.80±10.29ng/mL vs 76.18±8.19ng/mL)、乳酸脱氢酶(5908.38±784.47 U/L vs 2498.04±480.15 U/L)和MDA 含量(11.41±1.91nmol/m L vs 5.11±1.02nmol/mL)比假手术显着上升,SOD活性明显减少(76.49±10.61 U/mL vs 123.72±12.26 U/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甲双胍治疗组大鼠的心肌酶谱(116.22±24.80ng/mL vs 160.53±27.41ng/mL)、肌钙蛋白(22.13 ±3.84ng/mL vs 37.82±5.13ng/mL)、TNF-α(1.02±0.12ng/mL vs 1.60±0.14ng/mL)、IL-6(128.47±9.68ng/mL vs 180.80±10.29ng/mL)、乳酸脱氢酶(4778.03±803.38 U/L vs 5908.38±784.47 U/L)和 MDA 含量(7.86±1.52nmol/mL vs 11.41 ±1.91nmol/mL)比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明显下降,SOD活性显着增加(105.81±14.78 U/mL vs 76.49±10.61 U/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在再灌注 1 周(EF:25.02%±2.31%vs 62.04%±4.24%,PRSW:42.01±3.69mmHg vs 119.03±6.11mmHg)和1 月(EF:39.01%±4.38%vs 60.00%±5.08%,PRSW:39.28±2.89mmHg vs 121.13±6.26mmHg)不同时间点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每搏功-舒张末期容积关系即前负荷可补充的心室搏出功(PRSW)和左室射血分数(EF)比假手术组明显下降,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二甲双胍治疗组大鼠的PRSW(1周:96.04±5.77mmHg,1 月:106.45±5.75mmHg)和 EF 值(1 周:46.04%±3.12%,1 月:56.02%±4.82%)显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够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中的心肌损伤反应,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大鼠的心脏功能。第二部分二甲双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随机选取Wistar大鼠乳鼠40只,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剪取心脏,大鼠心肌细胞通过原代培养,体外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H/R)的模型。将大鼠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二甲双胍组、H/R组和二甲双胍+H/R组。各组原代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率通过TUNEL试剂盒检测比较;各组原代大鼠心肌细胞的活性通过CCK-8法检测比较;各组原代大鼠心肌细胞的HIF-1 α mRNA相对表达量通过Rea-time PCR检测;各组原代大鼠心肌细胞的Bcl-2和Bax蛋白相对表达量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比较。结果:与空白对照组[(6.8±1.4)%]相比,H/R组[(38.7±3.4)%]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的凋亡率显着增加(P<0.001),细胞活性明显降低(0.7±0.1 vs 1.5±0.4,P<0.001);与H/R组相比,二甲双胍能显着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率[(22.5±2.3)%vs(38.7±3.4)%,P<0.001],明显促进细胞活性(1.1±0.2 vs 0.7±0.1,P<0.001);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HIF-1 α mRNA相对表达量在二甲双胍+H/R组大鼠心肌中显着减少(0.90±0.12 vs 2.21±0.5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在二甲双胍+H/R组明显上升(0.7±0.2 vs 0.5±0.2),Bax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1.4±0.3 vs 1.8±0.4),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二甲双胍能够降低心肌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促进心肌细胞活性,减少HIF-1 α表达,以及增加凋亡抑制因子Bcl-2表达和减少Bax表达。第三部分二甲双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自噬功能的作用研究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心肌细胞自噬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前降支冠脉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大鼠分成如下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中的大鼠每天通过灌胃方式给予二甲双胍200mg/kg,治疗持续时间总共12周;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在术后4周、8周、12周的不同时间点上分别检测并收集大鼠的心脏彩超指标。全部大鼠在治疗12周后通过24h禁食后处死,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自噬率;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thepsin D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超声心动图显示建模后4周心肌收缩功能减弱,二甲双胍组干预12周后的左室射血分数(1VEF)比对照组显着升高(0.716±0.002 vs 0.618±0.036,P<0.05),而两组之间其他心脏彩超指标如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IVSs)、收缩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s)、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和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39.15%±4.26%)相比,治疗组(21.65%±3.82%)心肌细胞自噬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的Beclin-1和Cathepsin D蛋白表达(0.867±0.005和0.812±0.002)显着高于假手术组(0.223±0.002和0.327±0.002),治疗组(0.412±0.002和0.646±0.003)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降低心肌细胞自噬发生,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脏收缩功能。第四部分二甲双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后损伤的保护作用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行PCI手术的效果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从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进行PCI手术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梗前服用二甲双胍药物情况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没有口服二甲双胍药物,观察组患者在心梗前口服过二甲双胍药物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PCI术后的心绞痛治疗效果,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血清炎症因子,心电图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为92.5%,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9);治疗1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IL-6(18.58±2.69pg/mL vs 24.08±3.27 pg/mL)和TNF-α水平(129.75±21.68pg/mL vs 180.38±25.19pg/mL)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5.7±1.3min/次vs 2.9±0.8 min/次)和发作频率(10.8±2.4次/周vs 2.5±0.6次/周)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心电图改善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vs 70.0%,P<0.05);在心脏功能方面,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明显小于对照组(52.07±5.46mmvs 54.77±5.69mm,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着高于对照组(69.27%±6.05%vs 64.79%±5.75%,P<0.05),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在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心梗前应用二甲双胍能够使PCI手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着,并且不良反应少,能够改善心功能以及降低IL-6和TNF-a表达水平。

王一石[4](2019)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基础的实验研究:二甲双胍和褪黑素的心肌保护机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我国现有2.9亿心血管疾病(CVD)患者,每5例死亡患者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堪“头号杀手”,寻找有效的IHD防治措施是国家重大的医疗卫生需求。由于冠状动脉收缩、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等原因造成心肌缺血可导致缺血性损伤(ischemic injury)。因此,尽早恢复心肌组织的血流灌注(即再灌注,reperfusion)是防治缺血性损伤的基本措施。但是,随着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的深入后发现,组织缺血后恢复灌注反而使缺血所致的功能和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进一步被加重,此乃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 injury)。在心肌组织中,Jennings等人在1960年首次提出I/R损伤这个概念。此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的防治始终是临床救治IHD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深入细致的分析MI/R损伤的分子基础和内在信号机制进而开展MI/R防治新策略也是实验研究的主要任务。采用外源性药物处理或者激活内源性物质防治MI/R损伤是目前两个主流的研究方向。为深入探讨MI/R损伤的分子基础和生物学机制,本研究采用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从在体心脏功能和离体心脏灌流实验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防治新方法并分析可能的机制。本课题进行了两部分的研究工作。第一部分 二甲双胍(metformin)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机制:AMPKα1/2亚基协同调控心肌自噬自噬(autophagy)这种代谢途径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自噬可以通过溶酶体机制完成对自身变性的蛋白质以及受损细胞器的降解,并且在维持心肌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作用为循环利用细胞内底物和能量以及清除心肌异常蛋白。大量研究发现,自噬功能异常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心肌可通过自噬功能来降解蛋白及脂质实现供能;又可通过自噬清除破损细胞器(如线粒体)减轻细胞氧化应激负荷,从而抑制心肌细胞死亡。因此,探讨如何调控心肌自噬功能的潜在重要机制,以及心肌自噬水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我们的前期研究和相关报道均显示心肌缺血期和再灌注期均会严重影响自噬水平,但仍然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心肌在再灌注过程中会导致自噬过度激活并造成心肌细胞结构破坏,诱导细胞凋亡或坏死。但随着“自噬流(autophagy flux)”概念的提出,心肌中自噬相关蛋白水平升高也可能是自噬功能障碍导致的底物堆积。有必要对心肌缺血期和再灌注期心肌自噬水平进行分别探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作为重要的心肌“生存信号”,是心肌内最重要的促生存激酶之一。在心肌中,AMPK以异源三聚体形式存在,其中包括α,β,γ三种功能亚基。α亚基是催化亚基,包含具有激酶活性的磷酸化位点。α亚基又包括α1和α2两个亚单位,α1主要位于细胞质内,α2位于细胞核内在肝脏、心肌、骨骼肌等组织中表达较高。虽然激活AMPK所发挥的心肌保护作用和对心肌自噬的调控作用已被广泛报道。以往的报道并没有明确区分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AMPKα1和AMPKα2对心肌自噬的调控是否具存在信号差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二甲双胍(metformin)作为治疗糖尿病的经典药物的同时还被发现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实验研究发现,metformin可以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etformin可有效激活心肌AMPK;metformin可通过激活AMPK抑制m TOR信号促进自噬、减少氧化应激、提高细胞抵抗应激的能力。因此,metformin与心肌AMPK,心肌自噬和心肌保护作用密切相关,但相关机制仍在探讨。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1)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AMPKα1和α2信号是否分别通过胞浆信号和核内信号调控自噬;(2)metformin能否协同调节细胞浆AMPKα1和细胞核中的AMPKα2改善自噬功能,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方法采用6-8月龄成年雄性C57BL/6小鼠,构建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在缺血30分钟或缺血30分钟并再灌注2小时后收集缺血区心肌组织,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共沉淀法确定蛋白质相互作用。按照实验方案采用metformin(125μg/kg,i.p.)腹腔注射处理四周后,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心肌自噬水平和损伤程度。部分实验中采用6-8月龄C57背景的AMPKα2敲除小鼠(AMPKα2 KO)进行实验,以同龄野生型C57小鼠为对照,探讨AMPKα1和α2的生物学作用。实验结果1.心肌缺血再灌注导致心肌自噬流功能障碍。分别观察单纯缺血后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自噬相关蛋白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心肌组中自噬体蛋白Atg5和LC3-II水平显着增加;溶酶体标志蛋白LAMP2出现降低;自噬底物标记蛋白p62水平则并未出现升高(P均<0.05)。上述结果提示,心肌缺血可导致自噬体增加,溶酶体消耗,抑制底物堆积,激活自噬流。但是,再灌注组心肌中Atg5,LC3-II,LAMP2水平较缺血组相比显着降低,p62水平却显着升高(P<0.05)。该结果提示,在再灌注后心肌自噬体和溶酶体生成障碍,底物显着堆积,表现为心肌自噬流受阻。并且发现,在再灌注心肌中自噬调控因子TFEB核转位受到抑制,更多的TFEB停留在胞浆中。2.分离各组心肌组织的细胞浆与细胞核组分,分别观察心肌AMPKα1和α2信号途径。结果显示:心肌缺血30分钟后,在胞浆中心肌AMPK磷酸化水平显着升高,其下游m TOR的磷酸化水平随之减退,提示缺血刺激激活心肌AMPK。在此过程中胞浆AMPKα1蛋白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但是,在再灌注组心肌中,胞浆AMPKα1蛋白水平较缺血组显着降低,AMPK磷酸化水平迅速回落,下游m TOR的磷酸化水平随之回升。上述结果表面,再灌注期间心肌自噬功能障碍可能是由于心肌胞浆AMPKα1减退,削弱了AMPK活性,并通过m TOR信号抑制了心肌自噬。3.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心肌CARM1是调控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重要转录因子TFEB的共激活因子;激活心肌细胞核内AMPK可通过Fox O3a调控SKP2的表达水平,而SKP2作为E3泛素连接酶调控CARM1的稳定性。在本研究中进一步发现,在缺血期间,心肌细胞核内心肌AMPKα2保持较高水平,激活Fox O3a磷酸化抑制SKP2表达水平,从而促进心肌CARM1维持较高水平。免疫共沉淀结果也显示,缺血心肌中核内CARM1与TFEB相互作用显着增强(P均<0.05)。该结果与上述缺血心肌自噬增强一致。但是,在再灌注组心肌中,核内AMPKα2水平较缺血组出现降低,下游Fox O3a磷酸化水平随之减退,导致了SKP2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均<0.05)。失去抑制的SKP2大量降解CARM1,导致再灌注心肌核内CARM1-TFEB相互作用显着削弱。该结果与上述再灌注心肌自噬功能障碍结果一致。4.本研究进一步对小鼠进行metformin处理4周(125μg/kg)建立MI/R模型,提取心肌核与浆组分分析发现,在细胞浆中,metformin处理可上调缺血心肌和再灌注心肌胞浆中AMPKα1水平,抑制再灌注心肌胞浆m TOR磷酸化,促进TFEB入核转位。另一方面,在核内,metformin处理有效改善了再灌注心肌核内AMPKα2水平,通过Fox O3a磷酸化抑制SKP2的表达,有效维持再灌注心肌核内CARM1水平。免疫共沉淀结果证实,metformin处理促进了TFEB的核转位,有效提高了心肌核内CARM1-TFEB相互作用(P均<0.05)。5.与对照组相比,metformin处理有效的提高了再灌注心肌Atg5,LC3II和LAMP2水平,有效减少p62水平,提示metformin处理激活了再灌注心肌自噬流。因此我们进一步采用m RFP-GFP-LC3荧光双染法检测心肌自噬流结果显示:metformin处理可有效促进再灌注心肌的自噬体与溶酶体相互融合,恢复自噬流。6.为了进一步明确AMPKα亚基在metformin对自噬调控中的作用,本研究在AMPKα2 KO小鼠中发现:AMPKα2敲除虽然不影响胞浆中AMPKα1在缺血和再灌注过程中的变化,但是削弱了AMPK磷酸化总体水平,胞浆m TOR磷酸化水平升高,抑制TFEB入核。在核中,AMPKα2的缺失导致再灌注心肌Fox O3a磷酸化被显着抑制,进而导致SKP2表达上调和CARM1水平降低。更为重要的是,AMPKα2 KO消除了metformin对再灌注心肌自噬流的促进作用,表现为Atg5、LC3II、LAMP2表达下降,且p62堆积。免疫荧光显示出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障碍。这些结果表明,metformin依赖于AMPKα2调控再灌注心肌自噬流。7.与上述结果相对应,在整体实验中证实:与对照组相比,metformin处理可以有效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为metformin处理有效降低了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浆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有效提高缺血再灌注心脏左室射血分数。最终,metformin处理显着减少了遭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的死亡率。结论本研究发现:1.心肌胞浆AMPKα1-m TOR信号调控TFEB入核,核内AMPKα2-Fox O3a-SKP2信号调控CARM1水平并与TFEB相互作用发挥自噬调控作用。2.再灌注心肌AMPKα1和α2均被显着削弱,导致再灌注心肌自噬功能障碍,自噬流受阻;3.metformin处理可分别通过上调细胞质中AMPKα1和细胞核中AMPKα2,改善再灌注心肌CARM1-TFEB相互作用,改善心肌自噬,最终抑制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AMPKα1和α2协同激活调控心肌自噬流是metformin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机制。由于动物实验研究周期较长,课题组正在构建诱导性心肌特异性AMPKα1/2敲除小鼠,将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细化和明确metformin通过AMPKα1/2信号实现自噬调控的差异和(或)协同机制。第二部分 褪黑素(melatonin)强化HTK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心脏外科手术需要使心脏停跳以便于进行手术矫治,此时心脏处于缺血状态,随着主动脉的阻断又开放不可避免心肌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如何抑制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心脏外科永恒的话题。对停搏期间心脏保存进行干预,延长心脏保存时间并促进再灌注后心脏功能恢复对于心脏外科手术意义重大。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心脏保存灌注液为HTK液(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tarate)、UW液(University of Wisconsin)和Celsior液三种。HTK是一种脏器保护液,含有组氨酸(histidine)、色氨酸(tryptophane)和酮戊二酸(ketoglutarate)三种成分,因此取其三种成分首字母称为HTK液。HTK液的基本成份是一种电解质混合液,所含钠、钾、钙与细胞内水平相仿,在心肌保护中,属于细胞内液型心脏停跳液,是最常用的心脏保存液之一。但是,HTK液对心肌I/R损伤的防护作用仍有待提升和改善。褪黑素(melatonin)是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被证实为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剂。melatonin对细胞结构的保护主要通过○1参与清除氧自由基○2抗氧化,降低过氧化物含量○3抑制脂质的过氧化反应。虽然melatonin已被认为具有心肌保护作用,但是添加melatonin能否提升HTK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目前尚不得知。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1)melatonin能否提升HTK液心肌保护作用并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2)分析上述作用的相关信号机制。实验方法本研究采用3-4月龄成年C57小鼠建立离体心脏灌流系统,随机分为四个实验组(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HTK停搏再灌注组;HTK-melatonin停搏再灌注组)。定量检测各组心脏功能,再灌注结束后提取心肌组织检测相关心肌损伤标志物和信号蛋白表达情况。实验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导致心功能严重受损。采用HTK液停搏后再灌注可部分减轻心脏损伤。进而,在HTK停搏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elatonin(30-60μmol/L)后观察心脏保护效果,发现melatonin可进一步提升心肌保护效果:与单纯HTK组相比,提高再灌注后LVDP,收缩舒张速率,显着减少灌流液中c Tn1和LDH的释放。并且发现50μmol/L melatonin改善离体灌流心脏心率收缩压乘积效果最佳,后续实验随即采用50μmol/L浓度的melatonin进行。2.再灌注结束后用TTC进行染色观察心肌梗死情况,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组出现明显的心肌梗死。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HTK组小鼠心肌梗死面积有所减小。添加melatonin可进一步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提高心肌保护作用。3.对各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及线粒体状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小鼠的ATP合成酶活性以及柠檬酸盐合成酶活性均显着降低;HTK组心肌ATP合成酶活性以及柠檬酸盐合成酶活性有所提高。melatonin可增强HTK的保护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与此一致,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HTK组心肌线粒体损伤减轻,并且添加melatonin可进一步缓解线粒体损伤程度。4.在本研究的实验方案中,我们发现HTK液并不能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内质网应激(ER stress)。检测ER stress的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组心肌p-PERK、p-e IF2α、CHOP、ATF4表达量明显上调,HTK组心肌ER stress程度没有得到改善。但是,添加melatonin却可明显抑制ER stress程度发挥心肌保护作用。5.检测各组心肌脂质过氧化和羰基应激程度发现:HTK组可降低缺血再灌注后心肌4-HNE和MDA含量,降低心肌蛋白质羰基化程度,提升心肌ALDH2活性水平。添加melatonin进一步增强上述保护作用,有效抑制心肌羰基应激。6.检测各组心肌AMPK磷酸化激活程度发现:HTK组可有效升高缺血再灌注心肌AMPK磷酸化,并且melatonin可以进一步上调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AMPK磷酸化。用AMPKα2 KO小鼠进行平行实验发现,HTK组和HTK+melatonin组均不能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心脏功能和减少心肌损伤,心肌保护作用消失。结论本研究明确显示melatonin可增强HTK液对离体停跳复灌心脏的保护作用,减轻线粒体损伤并改善能量代谢,改善收缩舒张功能,抑制心肌损伤,减小梗死面积。我们的研究结果还提示新的线索:HTK液并不能缓解缺血再灌注心肌的ER stress,但是添加melatonin后可有效抑制ER stress;melatonin可强化对心肌羰基应激的防护作用;melatonin增强HTK心肌保护作用与心肌AMPK密切相关。上述发现为melatonin强化HTK心肌保护作用提供了可能的机制解释,将为发展围手术期离体心脏保护策略提供新的实验依据。目前课题组正在通过对各处理组心肌蛋白质组学分析,将在后续实验中深入探讨melatonin处理对停搏离体心脏再灌注后所发挥的心肌保护作用的内在分子网络机制。

吴翼飞[5](2017)在《果糖-1,6-二磷酸抑制酒精肝损伤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酒精性肝损伤是由于过度饮酒导致的一种肝脏疾病,研究表明,酒精性肝损伤主要是由于酒精引发的肝脏内的氧化应激反应,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目前尚未找到可靠的治疗方案。果糖-1,6-二磷酸(FDP)是一种糖酵解中间产物,已经有研究证明FDP不仅能通过提高厌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和抑制中性粒细胞氧自由基的生成,减轻与缺血和休克相关的组织损伤,同时也可激活磷酸戊糖途径(PPP)厌氧产生ATP。此外,有研究也表明FDP上调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在细胞水平保持谷胱甘肽和过氧化氢酶的水平。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 FDP对酒精性肝损伤的抑制机理。目的:本实验从生化和组织病理学两个角度观察不同剂量的FDP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抑制作用,并且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运用比色法检测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和TG的水平,以观察FDP对急性酒精肝损伤的抑制作用;运用比色法检测肝脏中MDA的含量和一系列抗氧化酶的活性,分析FDP对肝脏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脏中CPY2E1的蛋白水平、ELISA检测肝脏中乙醛脱氢酶(ALDH)的含量、比色法检测肝脏中乙醇脱氢酶(ADH)的活性,分析FDP对与酒精代谢有关的酶的影响;运用MTT法检测FDP对细胞活力以及FDP对酒精刺激后的L02细胞活力的影响;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DP对酒精刺激后细胞凋亡的影响;运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中与线粒体凋亡有关的pro-caspase3和cleaved PARP的蛋白水平,分析FDP对酒精引起的急性肝损伤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的激活的影响;运用HE染色组织病理学分析FDP对肝组织的保护作用。结果:我们发现1)FDP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酒精诱导的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和TG含量的上升;2)HE染色结果显示FDP能够明显减轻酒精诱导的肝组织形态学的改变;3)FDP能够使酒精刺激过的L02细胞活力上升并且抑制细胞的凋亡;4)FDP能够剂量依赖性地减轻酒精肝损伤造成的脂质过氧化和氧化应激反应;5)FDP能够升高ADH活性和ALDH含量刺激酒精代谢、降低CYP2E1的蛋白水平抑制酒精的代谢激活。结论:FDP作为糖酵解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能够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刺激酒精代谢抑制酒精肝损伤。

袁桧,钱锐峰,陈茜,薛玉荣,陈永权[6](2015)在《1,6-二磷酸果糖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系统制备离体大鼠心脏全心缺血再灌注模型。雄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1,6-二磷酸果糖预处理组(FPC组),所有心脏予以缺血30 min,再灌注60 min。FPC组在持续缺血前用含FDP的K-H液灌注15 min做预处理。记录各组心脏在平衡30 min(T0)、缺血30 min(T1)、再灌注5 min(T2)、再灌注15 min(T3)、再灌注30 min(T4)、再灌注60 min(T5)时的左心室发展压(LVDP)和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和左心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压(LVDP)、心率(HR)、冠状动脉流量(CF),并计算(LVSP-LVDP)3心率。实验结束后取心肌组织用比色法测定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常规石蜡固定切片,以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和Bax的表达及以TUNEL法检测凋亡指数。结果与I/R组相比,FPC组的LVDP、(LVSP-LVDP)3HR、CF在T35时点、+dp/dtmax在T25时点、HR在T45时点升高显着(P<0.05,P<0.01),而LVEDP在T25时点降低显着(P<0.05,P<0.01),表明FPC组的心功能显着优于I/R组,且FPC组心肌中的SOD增加而MDA减少、Bcl-2升高而Bax降低、心肌凋亡指数也显着下降。结论 FDP预处理可明显改善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的心功能和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及其对质膜的脂质过氧化作用而保护心肌。

丁梅[7](2014)在《1,6-二磷酸果糖对大鼠肝冷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1,6-二磷酸果糖预先给药对大鼠肝冷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周龄8-10周,体重20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大鼠仅行单纯开关腹手术,游离相应血管;肝冷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模型组(M组)制备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1,6-二磷酸果糖预先给药组(FP组)于切皮前15min经尾静脉注射1,6-二磷酸果糖250mg/kg。M组和FP组于再灌注12h时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一氧化氮(NO)浓度,切取肺组织,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结果,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iNOS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M组和FP组BALF TNF-a、L-6和NO、肺组织MDA和iNOSmRNA表达水平升高,BALF IL-10和肺组织SOD水平降低(P<0.05);与M组比较,FP组BALF TNF-a、IL-6、NO和肺组织MDA、iNOS mRNA表达水平降低,BALF IL-10和SOD水平升高(P<0.05)。FP组肺组织病理学损伤较M组减轻。结论:1,6-二磷酸果糖预先给药可明显减轻大鼠肝冷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其机制与抑制iNOS表达减少、NO合成减少和降低炎性反应有关。

钱锐锋[8](2014)在《1,6-二磷酸果糖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1,6-二磷酸果糖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系统制备离体大鼠心脏全心缺血/再灌注模型,共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即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1,6-二磷酸果糖预处理组(FPC组)和1,6-二磷酸果糖后处理组(FPO组)。所有心脏予以缺血30min,再灌注60min。IPC组在持续缺血前给予缺血预处理即低流量缺血3min再全流量灌注3min,共三个循环。FPC组在持续缺血前用含FDP的K-H液灌注15min做预处理。FPO组则是在再灌注的头15min使用含FDP的K-H液灌注,而后45min用不含FDP的普通K-H液灌注。记录各组心脏在平衡30min(T0)、缺血30min(T1)、再灌5min(T2)、再灌15min(T3)、再灌30min(T4)、再灌60min(T5)时的左室发展压(LVDP)和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舒张末压(LVEDP)和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心率(HR)、冠脉流量(CF)、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压(LVDP#),并计算(左室收缩压—左室舒张压)×心率。实验结束后取部分心肌组织用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常规石蜡固定切片,分别以TUNEL法行凋亡检测及免疫组化法行Bcl-2和Bax测定。结果:1.与T0比,各组的LVDP、±dp/dtmax、HR、(LVSP-LVDP#)*HR在T1时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的LVEDP在T1时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T0比,I/R组的LVDP、±dp/dtmax、HR、(LVSP-LVDP#)*HR在T3~5时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LVEDP在T2~5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T0比,IPC组的LVDP、±dp/dtmax、HR、(LVSP-LVDP#)*HR和CF在T2~5的部分时点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DP在T2~5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FPC组和FPO组的LVDP、±dp/dtmax、HR和(LVSP-LVDP#)*HR在T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DP在T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IPC组的LVDP、LVEDP、±dp/dtmax、HR、(LVSP-LVDP#)*HR和C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FPC组和FPO组的LVDP、±dp/dtmax、HR、(LVSP-LVDP#)*HR和CF在T3~5时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FPC组和FPO组的LVEDP在T3~5时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与I/R组比,IPC组的SOD升高和MDA降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FPC组和FPO组的SOD升高和MDA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I/R组比,IPC组的Bcl-2升高和Bax降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PC组和FPO组的Bcl-2升高和Bax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IPC组心肌凋亡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PC组和FPO组心肌凋亡指数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1,6-二磷酸果糖后处理可增加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内能量的生成,明显改善其心功能。2.1,6-二磷酸果糖后处理具有与1,6-二磷酸果糖预处理相似的心肌保护作用。

刘行海,买文丽,刘红,郑倩,敬华娥,易志刚[9](2010)在《1,6-二磷酸果糖预处理对家兔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指出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预处理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7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Ⅰ组)、1,6-二磷酸果糖预处理组(F组)。采用左肾切除右肾动静脉夹闭60 min再灌注180 min致肾损伤的模型,术前连续4d给予FDP。缺血-再灌注180 min后分别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肾组织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及肾小管计分,并对3组进行比较。结果:与S组比较,I组的Scr、BUN、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F组的Scr、BUN、MDA水平均较Ⅰ组明显降低(P<0.01或P<0.05),而SOD活性明显增强(P<0.01)。F组肾组织病理变化轻于Ⅰ组。结论:FDP预处理对兔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增强SOD活性,清除过多的氧自由基,减少MDA的生成有关。

秦娜[10](2009)在《1,6-二磷酸果糖对婴幼儿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ructose-1,6-diphosphate,FDP)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婴幼儿体外循环导致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pulmonary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P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并比较FDP预处理与FDP后处理的保护效果。方法将39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FDP预处理组(FDPⅠ组),FDP后处理组(FDPⅡ组)。每组13例。FDPⅠ组在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前将FDP(200mg/kg)滴注到颈内静脉,滴注后5min开始体外循环。FDPⅡ组将FDP(200mg/kg)在主动脉开放同时经颈内静脉给予。C组于体外循环前经相同路径滴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在切皮前(T1)、主动脉阻断15min(T2)、主动脉开放20min(T3)、主动脉开放3h(T4)和主动脉开放24h(T5)五个时间点,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采血,检测血浆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力、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含量。在T1、T4时间点检测血浆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s A,SP-A)含量和一氧化氮(NO)含量。分别于T1、T3、T4、T5行动脉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结果,按公式计算呼吸指数(respiratory index,RI)。随机从三组中各选取五名患者,于关胸前切取少量肺组织,光镜下观察各组肺组织结构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表达。术后记录患者机械辅助通气时间。结果三组术前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FDPⅠ组、FDPⅡ组与对照组比较,T3、T4、T5时间点血浆SOD活力升高,MDA含量降低,T4时间点NO含量升高,SP-A含量下降,T3、T4、T5时间点RI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NF-κB活性减弱,灰度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光镜下病理学观察,对照组肺泡结构明显受损,肺泡腔内渗出、出血严重,肺泡间隔及肺泡壁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而FDPⅠ组和FDPⅡ组肺泡结构相对完整,肺泡腔内仅有少量渗出、出血,肺泡间隔及肺泡壁仅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FDPⅠ组与FDPⅡ组比较,血浆SOD活力、MDA含量、NO含量、SP-A含量、RI及肺组织NF-κB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损伤程度差异不明显。三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FDP预处理和FDP后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2)FDP预处理和FDP后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相同。

二、1,6-二磷酸果糖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6-二磷酸果糖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雷帕霉素通过介导糖酵解途径改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LncRNA Gm2691、新型AMPK激动剂GSK621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Ⅰ LncRNA Gm2691通过激活PI3 K/AKT信号通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文摘要 Ⅰ
    Abstract Ⅰ
    符号说明 Ⅰ
    前言
    第一部分 LncRNA Gm2691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LncRNA Gm2691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论文Ⅱ GSK621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减轻氧糖剥夺/复氧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
    中文摘要 Ⅱ
    Abstract Ⅱ
    符号说明 Ⅱ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SCI论文Ⅰ
SCI论文Ⅱ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二甲双胍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二甲双胍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二甲双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二甲双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自噬功能的作用研究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二甲双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后损伤的保护作用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二甲双胍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 概述
    2 抗高糖作用的机制
    3 糖尿病心肌病
    4 二甲双胍的多效性
    5 缺血再灌注对心脏的影响
    6 二甲双胍的心脏保护作用机制
    7 总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4)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基础的实验研究:二甲双胍和褪黑素的心肌保护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甲双胍(METFORMIN)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机制:AMPKA1/2 亚基协同调控心肌自噬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3.1 心肌缺血再灌注期自噬功能障碍
        3.2 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期 TFEB 核转位
        3.3 心肌缺血再灌注期 AMPKα1 信号减退
        3.4 心肌缺血再灌注期 AMPKα2 信号受抑
        3.5 Metformin 可同时激活 AMPKα1 和 AMPKα2 信号通路并恢复自噬流
        3.6 AMPKα2 敲除部分抑制 Metformin 的心肌保护作用
        3.7 Metformin 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附图
    4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褪黑素(MELATONIN)强化HTK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3.1 HTK 液缓解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3.2 Melatonin 强化 HTK 的心肌保护作用
        3.3 Melatonin 增强 HTK 组心肌能量代谢
        3.4 HTK 液添加 Melatonin 可抑制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内质网应激(ER stress)
        3.5 Melatonin 强化 HTK 的心肌保护作用抑制羰基应激
        3.6 AMPK 介导 Melatonin 强化 HTK 的心肌保护作用
        附图
    4 讨论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5)果糖-1,6-二磷酸抑制酒精肝损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1 酒精与酒精肝损伤
        1.1.1 肝损伤的概述
        1.1.2 酒精在肝脏内代谢的概述
        1.1.3 影响酒精在胃肠道吸收的因素
        1.1.4 酒精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
        1.1.5 保肝药物研究进展
    1.2 酒精肝损伤的机制
        1.2.1 氧化应激与酒精肝损伤
        1.2.2 自由基与酒精肝损伤
        1.2.3 谷胱甘肽与酒精肝损伤
        1.2.4 抗氧化酶与酒精肝损伤
        1.2.5 脂质过氧化与酒精肝损伤
        1.2.6 细胞凋亡与酒精肝损伤
    1 .3 FDP的研究进展
        1.3.1 FDP的性质
        1.3.2 FDP的药理作用
        1.3.3 FDP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3.4 FDP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
        1.3.5 FDP对肝脏的保护的作用
        1.3.6 FDP的不良作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果糖-1,6-二磷酸抑制酒精肝损伤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和仪器
        2.2.1 仪器
        2.2.2 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小鼠体重及肝脏指数的测定
        2.3.2 小鼠血清中ALT、AST和TG的测定
        2.3.3 肝脏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
        2.3.4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2.3.5 肝脏中谷胱甘肽(GSH)含量的测定
        2.3.6 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2.3.7 肝脏中过氧化氢(CAT)活性的测定
        2.3.8 肝脏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的测定
        2.3.9 肝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测定
        2.3.10 肝脏中乙醇脱氢酶(ADH)活性的测定
        2.3.11 肝脏中乙醛脱氢酶(ALDH)含量的测定
        2.3.12 细胞培养和MTT细胞活力测定
        2.3.13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2.3.14 western blot分析
        2.3.15 CYP2E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2.3.16 统计学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FDP能够降低小鼠血清中ALT、AST的活性和TG的含量
        2.4.2 FDP能够缓解小鼠的肝脏损伤
        2.4.3 FDP对小鼠体重和肝脏指数的影响
        2.4.4 FDP对酒精引起的L02细胞活力的影响
        2.4.5 FDP对酒精刺激后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2.4.6 FDP对酒精引起的肝脏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
        2.4.7 FDP能够抑制酒精引起的小鼠肝脏中抗氧化系统的失衡
        2.4.8 FDP对酒精代谢酶的影响
    2.5 讨论
    2.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1,6-二磷酸果糖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一、动物选择与分组
    二、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
    三、指标测定
    四、生化检测方法
    五、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两组各时点离体的心功能
    二、心肌组织中SOD、MDA含量
    三、心肌组织中Bcl-2、Bax含量
    四、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
    五、光镜结果
讨论

(7)1,6-二磷酸果糖对大鼠肝冷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1.1 实验动物
        1.1.2 主要仪器设备
        1.1.3 主要试剂与药品
    1.2 动物模型制备与分组
        1.2.1 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
        1.2.2 动物分组
    1.3 标本采集
        1.3.1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采集
        1.3.2 组织标本采集
        1.3.3 肺组织匀浆制备
        1.3.4 肺组织石蜡切片的制备
    1.4 检测指标与方法
        1.4.1 TNF-a、IL-6和IL-10的测定
        1.4.2 MDA和SOD的测定
        1.4.3 NO的测定
        1.4.4 iNOS mRNA的测定
        1.4.5 HE染色病理学检测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BALF TNF-a、IL-6、IL-10和NO的浓度
    2.2 肺组织内MDA含量和SOD活性
    2.3 iNOS mRNA水平
    2.4 肺组织形态学改变
3 讨论
    3.1 动物模型的建立
        3.1.1 实验动物的选择
        3.1.2 大鼠肝冷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模型的特点
    3.2 肝冷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的机制
        3.2.1 炎症因子的作用
        3.2.2 氧自由基的作用
        3.2.3 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3.2.4 细胞内钙超载
        3.2.5 NO和iNOS mRNA的作用
    3.3 1,6-二磷酸果糖的生物及药理作用
    3.4 1,6-二磷酸果糖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3.4.1 1,6-二磷酸果糖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3.4.2 1,6-二磷酸果糖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3.4.3 1,6-二磷酸果糖对NO及iNOS mRNA的影响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8)1,6-二磷酸果糖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1.1 动物分组
        1.2 大鼠离体心脏模型建立
        1.3 实验分组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药物及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2 方法
        2.2.1 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冠脉流量
        2.2.2 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的测定
        2.2.3 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2.2.4 放免法检测心肌组织中 Bcl-2、Bax 蛋白的表达
        2.2.5 DNA 末端原位标记染色(TUNEL 法)检测凋亡细胞
        2.3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10)1,6-二磷酸果糖对婴幼儿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四、1,6-二磷酸果糖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雷帕霉素通过介导糖酵解途径改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分子机制研究[D]. 张旭阳. 遵义医科大学, 2020
  • [2]LncRNA Gm2691、新型AMPK激动剂GSK621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李婷婷. 山东大学, 2019(03)
  • [3]二甲双胍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D]. 方晓玲. 苏州大学, 2019(04)
  • [4]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基础的实验研究:二甲双胍和褪黑素的心肌保护机制[D]. 王一石.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9(06)
  • [5]果糖-1,6-二磷酸抑制酒精肝损伤作用的研究[D]. 吴翼飞. 南京大学, 2017(01)
  • [6]1,6-二磷酸果糖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 袁桧,钱锐峰,陈茜,薛玉荣,陈永权.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5(23)
  • [7]1,6-二磷酸果糖对大鼠肝冷缺血再灌注致肺损伤的影响[D]. 丁梅. 天津医科大学, 2014(01)
  • [8]1,6-二磷酸果糖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 钱锐锋. 皖南医学院, 2014(05)
  • [9]1,6-二磷酸果糖预处理对家兔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刘行海,买文丽,刘红,郑倩,敬华娥,易志刚.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10(01)
  • [10]1,6-二磷酸果糖对婴幼儿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D]. 秦娜. 苏州大学, 2009(10)

标签:;  ;  ;  ;  ;  

1,6-二磷酸果糖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