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加强民兵预备役基层组织思想政治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曾治璞[1](2021)在《民兵军事体能训练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湘西自治州的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林高松[2](2020)在《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兵役法律制度是国家的重要军事制度,是国家开展兵役工作的法律保证。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深化……兵役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推进军事管理革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研究分析兵役法律制度所包含的法理价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按照“理性分析、历史沿革、价值定位、内外环境、完善之道”的逻辑顺序分五章展开研究。第一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理性认识。从兵役法律制度的基本概念、兵役实体法律制度、兵役程序法律制度等为研究起点,对兵役法律制度的内涵外延进行科学界定,系统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主要特征和地位作用,为论文撰写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二章,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按照古代、近代和新中国等三个阶段系统梳理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发展脉络,系统分析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现状,从体系构成、实质内涵和主要问题等方面展开研究,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发展的新要求,兵役法律制度体系更加科学完备、现役军人制度更加适应现代化局部战争需要、退役军人制度更加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第三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价值定位。主要从五个方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所蕴含的法理价值进行全面阐述,一是兵役义务与兵役权利的价值整合,二是国家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有序统一,三是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相互融合,四是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五是和平权与发展权的有序调整等,充分展现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公平正义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第四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外环境。客观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这是新时代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根基。从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国防实力同步增强,二是我国总体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局部战争威胁始终存在,三是信息化局部战争对兵员素质要求普遍提高,四是优待军人成为兵役法律制度的内在共识,军人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五是军队独生子女兵员质量不容乐观,应征青年身体素质明显下降。第五章,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完善之道。主要从兵役法律制度建设角度提出一系列对策措施,力求为国家兵役机关开展兵役法律制度建设提供参考。一是科学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体系,二是大力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质量,三是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落实。加快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持续为国家提供优质的兵员补充,确保国家总体安全,进而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王昊[3](2020)在《江苏某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队伍建设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和我军新一轮军队改革的不断深入,压缩部队规模,优化组织形态,提升质量效能,强化后备力量成为军队改革大势。预备役部队是以现役军人为骨干,预备役军官、士兵为基础,按照我军统一编制组建起来的一支武装力量,是军队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是适应新军事变革、打赢未来战争的战略选择,是依靠人民建设军队、坚持人民战争优良传统的现实需求,也是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不断增强我国国防实力的必然要求。预任军官队伍是预备役部队指挥员队伍的主体,研究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队伍建设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是对军队人力资源建设理论的完善,有助于推动军队人才建设理论体系建设,构建新时期完整科学的军队干部人事管理框架。另一方面,预任军官队伍是部队建设和发展的骨干力量,代表着部队的性质和方向,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队伍建设发展对适应军队变革需要,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有效履行我军职能使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借鉴公共人事行政理论、人力资源相关理论,以地处沿海地区战略位置重要的某预备役部队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调查研究法探析预任军官队伍建设问题。当前我军预任军官队伍建设还存在着法规不完善、结构不合理、培训考核不规范、待遇保障不到位、军地协调机制不顺畅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其背后的原因是预备役部队定位不明确,顶层设计有缺失,“编、训、管、用”体制落后,军地衔接机制不到位等,在国内外安全环境趋紧,军队改革进入关键期的当下,问题不解决会严重影响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全局和军队改革发展大局。因此要着力在完善法律体系,优化编配机制,规范训练考评,加强部队教育管理,强化地方政府作用方面下功夫,把预任军官队伍建设到一个新的水平,更好的为服务强军大局作贡献。
杨昌斌[4](2019)在《当代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研究》文中提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简称“双拥”)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领导人民军队独创的光荣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领导人民军队,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双拥实践活动,并形成了一系列双拥工作理论,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实践领域的不断拓展和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创了治国理政建军的新境界。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对做好双拥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开展双拥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本文从提出“双拥思想”(“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的简称)概念(即“关于双拥工作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概括”)入题,对“双拥”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独创的具有政治性、全局性、社会性的活动,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和总结,以“当代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简称“当代双拥思想”)作为研究课题,主要从八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课题选题的缘起与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对国内外关于双拥、双拥工作、双拥思想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文献研究,界定了相关概念,说明了论文创新点,明确了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第二部分,主要揭示双拥思想的内涵和价值意蕴,探究其渊源及其在实践中体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成为双拥工作和处理军政军民关系的思想指南的独特价值。第三部分,廓清双拥工作的历史发展脉络,概括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断丰富发展的双拥思想的核心内容,提出不同历史时期双拥思想有其核心要义、目标、任务,阐明双拥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丰富创新,体现了双拥思想血脉基因、精髓本质。第四部分,系统梳理当代双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双拥工作的讲话、指示等内容,分析当代双拥思想的形成路径和发展历程,指出当代双拥思想形成于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时期,成熟于党的十八大确立习近平同志为全党全国全军领导集体核心以后。第五部分,重点论述当代双拥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义。从双拥工作本质、目标、主体、关键等四个方面对当代双拥思想的主要内容展开阐述论证,详细阐述军民融合内涵、理念、机制、发展战略等核心要义,深刻剖析当代双拥思想需要把握的理论核心。第六部分,深入论述当代双拥思想具有的科学性与实践性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统一、全局性与局部性统一、历史性与现实性统一的四个理论特点,揭示双拥思想的理论价值、科学禀赋。第七部分,从当代双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汇聚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实现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重要保证等三个方面,分析当代双拥思想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第八部分,从实践维度,全面论述如何推动当代双拥思想指导工作、落地见效。主要从政治思想、工作力量、组织制度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充分发挥广大军民主体作用、坚持组织制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等实践要素。本文试图在三个方面进行创新:一是提出“双拥思想”和“当代双拥思想”。论文提出的“双拥思想”,是将其提升到政治理论的指导思想层面,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在此基础上,将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建军实践中,对“双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完善定义为“当代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简称为“当代双拥思想”。二是从理论层面首次概括出党的历代双拥思想的核心要义。党的第一代双拥思想核心要义是“军民一致”,党的第二代双拥思想核心要义是“军民共建”,党的当代双拥思想核心要义是“军民融合”。三是系统阐述当代双拥思想的理论特点和重大意义。指出当代双拥思想具有科学性与实践性、继承性与创新性、全局性与局部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理论特点。是十八大以来党在治国理政建军实践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和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双拥实践的新发展,是汇聚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和实现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重要保证。
高林浩[5](2015)在《新形势下民兵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战火中诞生,风雨中壮大。从弥漫硝烟里走来的中国民兵,从一诞生就与党紧紧联系在一起。参战支前,他们是战斗员;建设家园,他们是排头兵;维护稳定,他们是突击队。如今,他们又成为追逐强国强军梦想的有生力量。中国共产党缔造的中国民兵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已经走过八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国民兵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的群众武装组织,是国家武装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备力量和有效补充,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民兵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指示要求,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一切政治工作的首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引导广大民兵树立“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思想基础。发挥我军特有的政治优势思想政治教育,确保民兵队伍的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是党和人民对民兵的最高政治要求,也是民兵思想政治建设必须紧抓不放的根本任务。当前,国际战略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愈加尖锐,在深化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时期,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维护国家重要发展机遇期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新时期新形势下对民兵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出新的要求,所以怎样立足以民兵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切实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提高民兵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是摆在军队政治工作者面前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研究民兵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增强民兵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确保民兵队伍始终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充分发挥民兵在巩固基层政权、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颜开通[6](2014)在《晋江市企业民兵组织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建国以来,我国民兵制度伴随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经历了多次大的变革和波折。基于对这些变革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发现每一次民兵组织变革,都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国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环境,冲击民兵组织工作的现象已经完全突显。晋江市作为东部沿海经济相对发达的中小城市,民营企业作为地方经济中坚力量;以村级民兵营为主要阵地的传统民兵工作模式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目前,晋江市已建立恒安、凤竹等企业武装部,并在部分中小企业中组建专业分队。然而,就目前企业民兵组织收获的成效来看,这样的模式同样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将立足于晋江市企业民兵组织现状及其存在的发展瓶颈,运用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实地走访等调查研究方法,借助现有研究成果及企业民兵组织建设的一手资料,运用国防后备军理论、组织行为理论、公共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理论等,深入研究和探讨晋江企业民兵组织的构建对策。本论文框架安排如下:第1章引言,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及重点介绍美国国民警卫队的构建和国内企业民兵的研究现状。第2章主要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本文运用的理论知识。第3章主要介绍目前晋江市企业民兵组织建设的现状,并指出其存在企业民兵国防意识淡薄、军事素质低下、民兵营阵地形同虚设、民兵编组不够科学、日常管理流于形式等问题。第4章从政治、社会、经济、管理四个层面深入分析造成目前晋江市企业民兵陷入困境的成因。第5章基于对晋江市企业民兵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从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监督制度、完善干部管理机制、优化队伍编组等角度探讨解决的方案。第6章结论与展望,总结论文的主要结论、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并探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马亚垒[7](2014)在《民兵应急分队建设研究 ——以H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国防后备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民兵应急分队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国防后备力量的强弱。当前,我国民兵应急分队已经成为抢险救灾、保护地方经济建设、反恐维稳等多元任务的重要力量。只有加强对民兵应急分队的科学管理和强化训练,才能锻造一支作风优良、政治过硬、地方经济建设主力军的高素质过硬队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兵应急分队肩负的责任更大,对个人素质以及队伍建设的要求更高。因此,加强对民兵应急分队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课题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简述了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系统阐述了民兵应急分队建设的相关理论;第三部分,介绍了H市民兵应急分队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结合H市民兵应急分队建设案例,阐述了加强民兵应急分队建设的对策。
马磊峰[8](2013)在《新形势下民兵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以SS地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担负着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神圣使命。重视和加强民兵队伍建设,是我们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的战略选择。加强民兵队伍建设,是深化民兵建设调整转型,提高民兵队伍遂行任务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有效履行使命的基础和前提,是我们必须肩负和认真思考的使命课题。SS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故乡,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5A级景区,旅游业非常发达,本地人口较少,外地人口往来较多。由于受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区域位置的影响,SS地区的民兵队伍建设近年来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成为当前当地军事机关重点研究并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SS地区民兵进行走访调查,结合当前民兵队伍建设现状,以SS为例,研究分析当前民兵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以当前民兵建设调整转型为切入点,结合工作实际和现有的研究成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苏志标[9](2011)在《湖南省县(市、区)级人民武装部主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研究 ——以湘潭县人武部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绩效考核是干部人事管理过程中一个基础性工作,它是公共组织职能的直接体现,也是干部薪酬、任免、培训和福利管理的直接依据。坚持以实绩为导向,健全改进人武部主官绩效考评体系,有利于提高部门的整体绩效,有助于深化军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军队选任用人的公信度,加强军队干部队伍建设,激发他们工作热忱和进取心。当前我军正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现役军官工作绩效考评还存在严重的不足。由于人民武装部工作性质、工作要求的特殊性,造成人武部系统军官干部绩效考核中存在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化、民主化的县(市、区)人民武装部主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既是我军干部人事工作落实科学观的具体表现,也是加强地方人民武装部国防后备建设的重要保证。本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我军干部人事工作相关条例法规为依据,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背景,集中研究我军人武部主官考核机制中理论实践问题。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现状,明确了本文研究思路、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点。第二章绩效考核相关理论介绍部分主要对绩效考核的内涵、理论基础和人民武装部相关知识进行介绍。第三章对人武部主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的各组成分支进行详细分析,包括考核的基本要素、指标体系、方法、程序、成绩计算和结果运用的介绍和构建。第四章对湘潭县人武部主官绩效考核的实例分析,包括对湘潭县人武部基本情况的介绍、主官绩效考核的现状和评价分析。第五章改善人武部主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的对策措施,通过对湘潭县存在问题的分析,归纳演绎提出应当从加强考评的组织领导、合理确定考评主体、避免考核失真、确保考核结果的运用等四个方面加强对湖南全省县(市、区)级人武部主官考核体系完善。本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人武部主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的构建上,通过职位分析基础,归纳总结出全面反映主官工作的指标,借助相关技术方法,运用关键指标法对指标进行量化评分处理和结果统计分析,实现了人才考核评定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对主官履职状况进行客观、全面、准确的考评。
马懿[10](2014)在《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建设研究 ——以广东预备役师为例》文中指出当今世界,国际战略格局深刻演变,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深刻变化,建设巩固和强大的国防力量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预备役部队,组织严密、动员快速、突击力强,是国防后备力量的骨干中坚,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预备役军官是这支部队的主体,平时既是部队各项工作的组织指挥者,又是不脱离地方工作岗位的经济建设者。加强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既是新时期预备役部队建设的重点、巩固提高预备役部队的关键,也是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强弱和能否完成所担负任务的主要因素,对于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意义重大而深远。本论文以相关人力资源理论为基础,以预备役军官建设、管理等法规、条例为依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和论述,旨在丰富和拓展预备役军官素质建设理论,进一步推动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建设,改善人员结构,初步建立素质建设的标准,探讨素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拟定改进措施,供应用者和研究者提供实践性参考和理论依据。论文的第一部分,回顾了国内外针对此问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对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和素质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介绍了相关理论,初步表明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建设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并明确提出了每一素质要素的特殊要求和具体内容,及其特点。第二部分,作者结合自身在预备役部队干部部门工作的经验,从现实实际情况出发,以广东某预备役师为例,介绍了当前部队预备役军官素质建设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果。第三部分,通过深入的调查问卷、走访座谈、归纳总结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区分预备役军官自身、预备役部队和政府社会三个层面,认真研究剖析了预任军官队伍素质建设中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第四部分,着眼于军队根本职能和新时期我军历史使命,前瞻性地提出了加强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建设的主要思路和五项具体措施。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既可为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的选拔、培养、调配等干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也可为新时期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特别是预备役部队的调整改革,出台有关预备役军官建设的相关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二、对加强民兵预备役基层组织思想政治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加强民兵预备役基层组织思想政治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目的和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理性认识 |
第一节 兵役法律制度的科学界定 |
一、相关概念 |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实体法律制度 |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程序法律制度 |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主要特征 |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制度的法律特征 |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时代特征 |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内容特征 |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地位与作用 |
一、兵役法律制度是国家军事制度的重要内容 |
二、兵役法律制度是保卫国家安全的坚实基础 |
三、兵役法律制度是组织兵役工作的有效规范 |
第二章 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 |
一、我国古代兵役法律制度 |
二、我国近代兵役法律制度 |
三、新中国兵役法律制度 |
第二节 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现状分析 |
一、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体系构成 |
二、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实质内涵 |
三、我国兵役法律制度的主要问题 |
第三节 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客观分析 |
一、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经验 |
二、我国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优劣之处 |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发展的新要求 |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价值定位 |
第一节 兵役义务与兵役权利的价值整合 |
一、依法参加兵役是公民和法人的基本义务 |
二、参加兵役人员依法享有各种基本权利 |
三、正确处理兵役权利与兵役义务的关系 |
第二节 国家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有序统一 |
一、兵役必须以实现国家价值优先 |
二、公民通常是实现个人价值优先 |
三、兵役法律制度是国家价值与个人价值的调节器 |
第三节 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相互融合 |
一、国防是全体公民的国防 |
二、兵役实质是少数公民参加兵役 |
三、兵役法律制度是实现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统一的平衡器 |
第四节 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
一、公平与效率是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在要求 |
二、兵役法律制度优先考虑军事效率 |
三、兵役法律制度充分体现公平原则 |
第五节 和平权与发展权的有序调整 |
一、追求国家和平权是兵役法律制度的基本目标 |
二、保障国家发展权是兵役法律制度的价值追求 |
三、统筹和平权与发展权是兵役法律制度的主要功能 |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内外环境 |
第一节 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是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基础 |
一、经济实力 |
二、法治环境 |
三、军事改革 |
第二节 国家严峻安全形势是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 |
一、国家统一困境 |
二、周边事态纷争 |
三、西方大国遏制 |
第三节 信息化局部战争对兵员素质要求普遍提高 |
一、信息化局部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样式 |
二、高技术武器装备占据未来战场的主导地位 |
三、高素质的兵员成为信息化战争胜负的关键 |
第四节 优待军人成为兵役法律制度的内在共识 |
一、尊重军人共识 |
二、优待军人传统 |
三、军人权益维护 |
第五节 军队独生子女兵员质量不容乐观 |
一、独生子女成为军队服役主体 |
二、应征青年身体素质明显下降 |
三、入伍后退兵比例呈逐年上升 |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完善之道 |
第一节 科学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体系 |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 |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目标任务 |
第二节 大力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质量 |
一、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组织领导 |
二、统筹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的规划计划 |
三、科学组织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的起草拟制 |
第三节 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落实 |
一、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兵役法律意识 |
二、加强执法监督检查确保法律制度落到实处 |
三、严格组织对违反兵役法律制度行为的惩治 |
结语:加快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建设应处理的几个关系 |
一、处理好兵役法律制度与其它军事政策制度之间的关系 |
二、处理好兵役法律制度与新时代强军要求的关系 |
三、处理好兵役法律制度制定与实施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3)江苏某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动态与评析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创新点与难点 |
2 预任军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其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预备役部队在部队的发展与预任军官队伍建设 |
2.2 预任军官队伍建设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3 预任军官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成就 |
3.1 预备役部队的任务与建设需求 |
3.2 预任军官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 |
4 江苏某预备役师预任军官队伍建设成绩、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 |
4.1 存在的问题 |
4.2 产生的原因 |
5 加强预任军官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 |
5.1 推进依法治军 |
5.2 优化编配机制 |
5.3 规范训练考评 |
5.4 加强教育管理 |
5.5 强化政府作用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当代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 国内双拥研究 |
2.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 |
(四) 主要创新点 |
一、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的内涵及价值意蕴 |
(一) 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的内涵 |
1. 中国古代兵民关系思想的批判继承 |
2. 中国共产党双拥工作实践的理论概括 |
3. 马克思主义军政军民关系理论的中国化 |
(二) 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的价值意蕴 |
1. 思想政治教育处理军政军民关系的思想结晶 |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 |
3. 贯彻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具体体现 |
4. 开展双拥工作和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的行动指南 |
二、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的历史脉络 |
(一) 双拥工作发端及双拥思想萌芽 |
1. 对革命军队军民关系的探索与实践 |
2. 新型军民关系雏形 |
3. 双拥思想萌芽 |
(二) 土地革命至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军民一致”为核心的双拥思想 |
1. 土地革命时期,双拥思想初步形成 |
2. 抗日战争时期,双拥思想正式形成 |
3. 解放战争时期,双拥思想进一步发展 |
4.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双拥思想日臻完善 |
(三) 改革开放时期以“军民共建”为核心的双拥思想 |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拥思想在恢复中发展 |
2. 双拥工作不断创新,新时期新型军政军民关系形成 |
三、当代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一) 当代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初步形成 |
1. 双拥工作融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2. 双拥工作体现改革、发展、稳定要求 |
3. 双拥工作成为社会系统工程 |
4. 双拥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
5. 双拥工作实现军地互办实事常态化 |
(二) 当代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发展成熟 |
1. 军政军民关系的新发展 |
2. 双拥工作目标的新定位 |
3. 双拥工作领域的新拓展 |
四、当代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的主要内容与核心要义 |
(一) 当代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的主要内容 |
1. 明确双拥工作的本质既是政治任务,又是社会工作 |
2. 明确双拥工作的目标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部队战斗力 |
3. 明确双拥工作的主体是广大军民 |
4. 明确双拥工作的关键是领导 |
(二) 当代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以“军民融合”为核心要义 |
1. 创新了双拥思想理念 |
2. 丰富了双拥思想内容 |
3. 提升了双拥工作战略地位 |
五、当代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的理论特点 |
(一) 科学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
(二) 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 |
(三) 全局性和局部性相统一 |
(四) 历史性和现实性相统一 |
六、当代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的重大意义 |
(一) 当代双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 |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在双拥领域的具体体现 |
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 |
(二) 当代双拥思想是汇聚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 |
1. 政治上增强军政军民团结的自觉性 |
2. 战略上增强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自觉性 |
3. 全局上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 |
(三) 当代双拥思想是实现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重要保证 |
1. 加强双拥工作是提升部队战斗力的必然要求 |
2. 加强双拥工作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必然选择 |
3. 加强双拥工作是人民军队使命担当的必由之路 |
七、当代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的实践要素 |
(一) 政治思想上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
1. 党的政治理论是双拥工作的指导思想 |
2. 党的领导是双拥工作的根本原则 |
3.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双拥工作的基本遵循 |
(二) 工作力量上始终坚持充分发挥广大军民主体作用 |
1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保证作用 |
2. 拓展双拥工作的实践主体 |
3. 调动广大军民参与双拥工作的积极性 |
(三) 组织制度上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
1. 强化双拥组织领导 |
2. 创新双拥工作载体 |
3. 完善法律政策制度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后记 |
(5)新形势下民兵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和不足之处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民兵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概述 |
2.1 民兵相关问题概述 |
2.1.1 民兵的概念 |
2.1.2 民兵的性质、任务和作用 |
2.2 民兵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
2.2.1 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
2.2.2 民兵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 |
2.3 民兵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
2.3.1 实现党对民兵思想政治领导的基本途径 |
2.3.2 有效履行新形势下民兵职能使命的重要保证 |
2.3.3 推进民兵建设与军队改革接轨的中心环节 |
2.4 加强新形势下民兵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
2.4.1 解决民兵思想问题和困惑的现实要求 |
2.4.2 从根本上实现用科学理论武装民兵的要求 |
2.4.3 满足民兵合理需要并自觉抵制不正当需要的要求 |
2.4.4 提升民兵战斗力更好地履行使命任务的要求 |
第3章 当前民兵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当前民兵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3.1.1 教育内容方面的失当 |
3.1.2 教育方式方法的不足 |
3.1.3 突击式教育的不良影响 |
3.1.4 少数教育者没有很好地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
3.1.5 部分民兵思想和行为存在不良倾向 |
3.2 影响民兵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原因分析 |
3.2.1 教育内容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
3.2.2 教育方式手段过于枯燥乏味 |
3.2.3 缺乏相应的组织制度保障,教育落实不到位 |
3.2.4 部分民兵文化素质不高,教育难度大 |
3.2.5 思想政治教育者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
第4章 新形势下增强民兵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
4.1 教育目标突出适当性 |
4.1.1 教育目标的优化首先要从实际出发 |
4.1.2 教育目标的优化要符合民兵的思想实际情况 |
4.1.3 教育目标的优化要着眼于全面提高民兵的整体综合素质 |
4.2 教育内容突出针对性 |
4.2.1 教育内容的优化要抓住解决现实思想问题这个关键 |
4.2.2 教育内容的优化要紧盯民兵成才致富这个现实需要 |
4.2.3 教育内容的优化要着眼战斗精神培育这个紧迫任务 |
4.3 教育方式突出创新性 |
4.3.1 教育方式的优化要整合利用好社会资源 |
4.3.2 教育方式的优化要发挥好“青年民兵之家”的作用 |
4.3.3 教育方式的优化要借助好大众传媒 |
4.4 教育主体突出全面性 |
4.4.1 教育主体的优化要抓好政工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
4.4.2 教育主体的优化要抓好政工干部军事专业素质的提高 |
4.4.3 教育主体的优化要抓好政工干部身体心理素质的提高 |
4.5 教育组织突出系统性 |
4.5.1 教育组织的优化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 |
4.5.2 教育组织的优化要整合盘活军地教学力量 |
4.5.3 教育组织的优化要逐步完善激励保障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6)晋江市企业民兵组织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简要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国防后备军理论 |
2.1.2 组织行为理论 |
2.1.3 公共管理理论 |
2.1.4 人力资源理论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2.2.1 民兵 |
2.2.2 基干民兵与普通民兵 |
2.2.3 民兵营 |
2.2.4 企业民兵 |
2.3 本章小结 |
3 晋江市企业民兵组织现状:调查问卷与分析 |
3.1 晋江市企业民兵组织简介 |
3.1.1 发展介绍 |
3.1.2 组建情况 |
3.1.3 活动组织 |
3.1.4 经费管理 |
3.2 问卷调查与分析 |
3.2.1 问卷调查设计与回收 |
3.2.2 晋江市企业民兵现状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晋江市企业民兵组织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1 政治因素 |
4.1.1 国际冲突方式弱化民兵地位 |
4.1.2 国内矛盾焦点改变民兵任务 |
4.1.3 制约原因分析 |
4.2 经济因素 |
4.2.1 民营经济限制行政管理 |
4.2.2 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
4.3 社会因素 |
4.3.1 民兵价值观转变 |
4.3.2 人力资源流动剧烈 |
4.4 组织管理因素 |
4.4.1 政府监管缺位 |
4.4.2 专武不专现象 |
4.4.3 传统组建模式制约 |
4.4.4 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难落实 |
4.5 本章小结 |
5 晋江市企业民兵组织构建的对策 |
5.1 提高并强化企业民兵工作意识 |
5.1.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
5.1.2 建立监督管理系统 |
5.2 优化并完善企业民兵组织管理 |
5.2.1 优化企业民兵编组和管理构建 |
5.2.2 完善并落实经费保障制度 |
5.2.3 完善并保障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质量 |
5.3 建立完善的专武干部管理办法 |
5.3.1 建立干部录用机制 |
5.3.2 建立健全专武干部培训办法 |
5.3.3 建立健全专武干部升迁办法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及不足处 |
6.3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民兵应急分队建设研究 ——以H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一、国内背景 |
二、国际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民兵应急分队建设相关理论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第二节 民兵应急分队的应急能力 |
一、民兵应急分队应急能力的实质 |
二、民兵应急分队应急能力的构成 |
三、民兵应急分队应急能力的基本要素 |
第三节 民兵应急能力建设 |
第三章 H市民兵应急能力建设现状及分析 |
第一节 H市民兵应急能力建设的环境分析 |
一、H市民兵应急能力建设的优势 |
二、H市民兵应急能力建设的劣势 |
第二节 H市民兵应急能力建设情况和特点 |
一、军地互动,形成合力保障 |
二、灵活编组,发挥整体作用 |
三、宣传教育,增强职能意识 |
第三节 H市民兵应急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基础保障法规政策的缺失 |
二、民兵应急分队组织不健全 |
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 |
第四章 加强民兵应急能力建设对策---以H市为案例 |
第一节 加强民兵应急分队体制建设 |
一、规范组织建设 |
二、强化教育训练 |
三、改进管理手段 |
四、严格动员使用 |
五、提升装备水平 |
第二节 提高民兵应急分队训练质量 |
一、完善编组方案 |
二、提升训练层次 |
三、建立保障体系 |
第三节 民兵应急能力建设标准化 |
一、民兵力量“规范化” |
二、素质能力“专业化” |
三、后装保障“社会化” |
四、军地上下“一体化” |
五、社会作用“常态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8)新形势下民兵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以SS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当前民兵队伍建设概况 |
第一节 民兵队伍建设主要内容 |
一、民兵组织建设 |
二、民兵思想政治工作 |
三、民兵军事训练 |
四、民兵骨干队伍建设 |
第二节 民兵队伍建设发展变化 |
第三章 当前民兵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当前民兵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民兵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
二、民兵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三、民兵军事训练存在的问题 |
四、民兵骨干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当前民兵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市场经济利益冲击国防观念,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
二、国防教育得不到有效落实,影响了教育效果 |
三、工作作风不扎实,影响了民兵队伍建设的质量 |
四、人员流动性大,民兵难集中,影响了民兵作用发挥 |
五、现行国防法律法规难掌握,影响了民兵工作的严肃性 |
第四章 SS地区民兵队伍建设案例分析 |
一、SS地区民兵队伍建设现状 |
二、SS地区民兵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五章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兵队伍建设的对策 |
第一节 推进民兵组织建设创新发展的对策 |
第二节 加强民兵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
第三节 改进民兵军事训练质量的对策 |
第四节 提高民兵骨干队伍建设水平的对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湖南省县(市、区)级人民武装部主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研究 ——以湘潭县人武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 |
1.2.1 国外现状 |
1.2.2 国内现状 |
1.3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1.3.1 研究的思路 |
1.3.2 研究的创新点 |
1.4 研究方法 |
第2章 绩效考核的相关理论概述 |
2.1 绩效考核的内涵体系 |
2.1.1 概念含义 |
2.1.2 功能定位 |
2.1.3 考核方法 |
2.2 绩效考核的相关理论 |
2.2.1 人力资本理论 |
2.2.2 目标管理理论 |
2.2.3 军队管理学 |
2.2.4 激励理论 |
2.3 人民武装部的相关知识 |
2.3.1 人民武装部组织沿革 |
2.3.2 县(市、区)人民武装部的性质与职能 |
2.3.3 县(市、区)人民武装部主官的工作职责 |
第3章 人民武装部主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的构建 |
3.1 人武部主官绩效考核的基本要素 |
3.1.1 考核主体 |
3.1.2 考核客体 |
3.1.3 考核目标 |
3.2 人武部主官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 |
3.2.1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
3.2.2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内容 |
3.2.3 指标体系权重确定 |
3.3 人武部主官绩效考核的方法和程序 |
3.3.1 绩效考核的方法 |
3.3.2 绩效考核的程序 |
3.4 人武部主官绩效考核的成绩计算和结果运用 |
3.4.1 绩效考核的成绩计算方法 |
3.4.2 绩效考核的结果运用 |
第4章 湘潭县人武部主官绩效考核的实例分析 |
4.1 湘潭县人武部的基本情况 |
4.2 湘潭县人武部主官绩效考核的现状 |
4.2.1 考核主体和对象 |
4.2.2 考核方式及步骤 |
4.2.3 考核组织实施及结果分析 |
4.3 当前绩效考核工作的存在问题 |
4.3.1 静态制度的先天缺陷 |
4.3.2 动态过程的后天不足 |
第5章 改善人武部主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的对策措施 |
5.1 加强对考评工作的组织领导 |
5.2 合理确定考评主体 |
5.3 避免考核失真 |
5.4 确保考核结果的切实运用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建设研究 ——以广东预备役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 相关理论基础 |
(四) 研究思路与内容 |
二、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的构成要素 |
(一) 预备役部队的概念 |
(二) 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的内涵 |
(三) 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的构成要素 |
(四) 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建设的特点 |
三、广东预备役师预任军官素质建设现状 |
(一) 基本情况 |
(二) 主要特点 |
(三) 预任军官队伍素质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
四、预备役军官素质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实证分析 |
(一) 调研情况说明 |
(二) 预备役军官层面存在的问题 |
(三) 预备役部队层面存在的问题 |
(四) 政府社会层面存在的问题 |
五、加强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建设的具体措施 |
(一) 坚持党管干部,强化组织建设 |
(二) 优化布局结构,科学配置人才队伍 |
(三) 着眼使命任务,改进教育培训手段 |
(四) 注重发挥优势,强化人员动态管理 |
(五) 完善政策制度,建立有效激励保障机制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对加强民兵预备役基层组织思想政治建设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民兵军事体能训练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湘西自治州的调查分析[D]. 曾治璞. 吉首大学, 2021
- [2]新时代中国特色兵役法律制度研究[D]. 林高松. 武汉大学, 2020(04)
- [3]江苏某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队伍建设研究[D]. 王昊.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4]当代中国共产党双拥思想研究[D]. 杨昌斌.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5]新形势下民兵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 高林浩. 湘潭大学, 2015(06)
- [6]晋江市企业民兵组织问题研究[D]. 颜开通.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1)
- [7]民兵应急分队建设研究 ——以H市为例[D]. 马亚垒.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9)
- [8]新形势下民兵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以SS地区为例[D]. 马磊峰. 湖南师范大学, 2013(06)
- [9]湖南省县(市、区)级人民武装部主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研究 ——以湘潭县人武部为例[D]. 苏志标. 湘潭大学, 2011(06)
- [10]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建设研究 ——以广东预备役师为例[D]. 马懿. 兰州大学,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