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废家电回收利用现状及进展(二)(论文文献综述)
王玥[1](2018)在《生产者参与EPR意愿:构成解析、评估与政策优化》文中提出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EOL(End of Life)产品的处置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的EOL产品填埋和焚烧处理不仅导致了严重的“二次”污染,还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无论是从环境保护还是资源利用角度来看,传统的EOL产品处理方式不符合我国生态经济的发展要求。为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制造业转型升级,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生产者责任制度推行方案》的通知,将在更多的产品和领域推广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生产者责任延伸理论(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EPR)要求生产者对其产品承担资源和环境责任从生产环节延伸到产品设计、流通消费、回收利用、废物处置等全生命周期。目前,我国生产者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对EPR认可度并不高,认为实施EPR会阻碍企业发展,没有意识到实施EPR带来的长远利益。因此,从生产者角度来研究生产者参与EPR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根据现有研究,首先阐述了国内外关于生产者参与EPR的研究现状。以江苏省制造业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EPR、利益相关者、战略绩效、资源基础等理论知识,阐述了生产者的EPR行为,影响生产者EPR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战略绩效内涵,构建了“行为影响因素—EPR行为—战略绩效”的理论模型。其中,行为影响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政府规制和市场利益相关者;而内部因素包括企业内部自身实力和内部管理者意识。战略绩效分为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其次,针对江苏省制造业生产企业的管理和生产研究人员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回归分析及调节效应检验等实证分析方法验证了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最后,探讨了企业实施EPR行为的影响因素及EPR行为与战略绩效之间的作用关系。本文的实证结论如下:第一,政府规制对企业参与EPR行为意愿有显着的正相关影响;第二,市场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参与EPR行为意愿有显着的正相关影响;第三,企业内部自身实力对企业参与EPR行为意愿有显着的正相关影响;第四,企业内部管理者意识在政府规制、市场利益相关者、企业内部自身实力对企业参与EPR行为意愿的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并不显着;第五,企业参与EPR行为与战略绩效存在显着的相互正相关关系。企业参与EPR行为对企业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及环境绩效的正相关影响显着,同时企业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对企业参与EPR行为的正相关影响也显着。根据实证研究的结论,分别从生产者和政府两个角度提出了加速推行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的管理建议和政策优化以促使企业积极主动的实施EPR行为。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战略绩效作为企业参与EPR的决定因素,同时不仅考虑了企业实施EPR行为对战略绩效的影响,还考虑了战略绩效对企业实施EPR行为的影响。通过把内部管理者意识作为调节变量,不仅研究了各影响因素对企业实施EPR行为的作用,还研究了内部管理者意识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陈超[2](2014)在《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废旧家电回收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已经迎来废旧家电报废的高峰期,每年的废旧家电报废量也在不断增多。根据笔者的研究预测,国内一些主要的废旧家电产生量将在2014年突破1亿多台。如此庞大的废旧家电报废量,给当前中国的自然环境带了影响,引发了笔者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通过对国内废旧家电回收体系的系统研究,发现国内废旧家电回收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处于一种无序混乱的状态。本文正是结合了上述研究情况,尝试对废旧家电回收体系进行研究。本文分析了国内废旧家电回收市场之后,对废旧家电回收环节的各个节点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初步设计了废旧家电回收物流网络结构,并据此构建了循环经济下废旧家电回收体系模型。该模型所设定的变量贴合实际,将对国内废旧家电回收企业科学、合理地布局回收物流网络提供有益参考。针对研究过程中发现的国内废旧家电回收市场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研究成果提出了相关对策:1)经济激励与非经济激励相结合;2)运用循环经济理念设计家电产品,使用新材料;3)创新废旧家电回收渠道;4)重视对家电产品回收技术的开发。
李旭华,于秀玲,白艳英,刘景洋,尹洁[3](2013)在《废旧电冰箱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回收处理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从废旧电冰箱聚氨酯硬泡塑料的回收、处理、资源化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技术现状。近年来我国电冰箱报废量剧增,聚氨酯硬泡塑料是电冰箱最主要的塑料品种,具有资源性和环境污染的双重特性。从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理念出发,提出我国进行废旧电冰箱聚氨酯硬泡塑料的回收处理处置,有利于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
黄思宇,彭晓春,胡小英,吴彦瑜[4](2012)在《国内外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处理体系对比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电子电器产品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同时,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在加快。由于废旧电子电器产品越来越多,且本身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和丰富的资源,因此使得废旧电子电器产品有效回收处理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回收处理体系。文章即通过对国内外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处理体系的对比分析,总结出值得中国借鉴的国外先进经验,为中国建立有效的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处理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许妮娅[5](2012)在《废旧家电逆向物流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 ——基于资源循环利用视角》文中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大量的矿产资源被开采、森林被砍伐、资源消耗速度惊人,这种掠夺性使用使人类陷入资源枯竭的危机。与此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已进入家用电器更新高峰期,几乎每年都有大批的废旧电子电器产品被淘汰,如何处理这些电子废弃物成为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棘手问题。废旧家电具有双重属性,处理不好会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处理得当可以给企业、社会带来巨大的资源效益、经济收益和生态效益。家电报废后应归属于有毒、有害废物的范畴,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直接进行焚烧或掩埋,就会污染大气、土壤和水体,威胁人体健康。同时,废旧家电中含有丰富的可回收物质,具有很高的回收利用价值。如果对其加以科学的处理利用,就能变废为宝,巧妙化解资源危机。实践证明,对废旧家电实施逆向物流是一种有效的回收处理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废弃物,节约资源、缓解资源危机,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废旧家电逆向物流是指以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目的,对消费者使用后的废旧家电产品进行的回收、拆卸、再生利用及无害化处理等活动。当前,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支持废旧家电逆向物流行业的发展,将其视为节约资源、解决资源瓶颈问题的重要途径。中国是家用电器生产和消费大国,从2000年开始,就步入家用电器更新换代的高峰期,每年约有3000多万台家电被淘汰。但由于目前中国尚未建立正规的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系统,因而绝大多数废旧家电产品得不到有效回收利用,存在极大的资源浪费和重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构建系统的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系统迫在眉睫。为了促进中国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系统的构建,掌握废旧家电逆向物流在国外的发展情况,了解其他国家促进废旧家电逆向物流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本文特选取了除南极洲之外的全球6大洲17个典型国家,对这些国家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它们发展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中国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提供借鉴,促进中国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通过对国外废旧家电逆向物流发展情况的研究,发现法律和政府是影响废旧家电逆向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在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才能促进废旧家电逆向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欧洲国家政府普遍比较重视电子废弃物处置问题,制定了严格的立法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并采用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企业开展逆向物流活动,利用先进技术不断提高循环再生利用率,因此,在欧洲废旧家电逆向物流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日本政府也非常重视对废旧家电产品的再生利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引导逆向物流行业的发展,在日本家电制造商的积极响应和国民的支持下,日本的废旧家电逆向物流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建立了较完善的回收再利用体系。相比较而言,美国政府不太重视电子废弃物问题,只是依靠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来推动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没有联邦政府的支持,美国各州逆向物流的发展良莠不齐。除了个别州,比如加利福利亚州等发展势头良好外,其它的州逆向物流行业发展较慢。为了解决电子废弃物问题,美国每年都向发展中国家出口许多电子废弃物。发展中国家普遍对废旧家电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国家尚未制定专门针对电子废弃物管理的法律法规,自发形成了一些不正规、不科学的回收点,处理工艺落后,不仅不能有效利用资源,而且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综上所述,要促进废旧家电逆向物流行业的发展必须靠政府出面,制定相关法规,采取相应措施来引导、规范和推动。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关注废旧家电管理问题,2009年2月颁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同年6月开始进行以旧换新活动,有力推动了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活动的顺利进行。然而,中国的废旧家电逆向物流仍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国民的共同努力,来促进该行业的发展。
刘波[6](2012)在《中国废弃电子电器回收技术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系统总结了国际与国内废弃电子电器回收相关立法和回收处理技术,并对现阶段国际与国内废弃电子电器回收现状进行了归纳与分析研究。结合国外的经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我国的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的技术方案,并在工程实例中进行实践。在《目录》制度指导下,从环境性、资源性和技术经济性三方面考虑对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进行研究。对其中的关键问题,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理论报废量及重量测算方法及趋势分析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科学的测算方法。利用社会保有量系数法测算居民电器电子理论报废量,通过理论报废量与主要电器电子产品的平均重量的试验数据计算得出理论报废重量。对我国主要电器电子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分布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数据对中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对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工艺与技术进行研究,研究分析废弃冰箱、CRT电视机和电脑显示器、废弃印刷电路板、废弃塑料、废弃液晶电视机的拆解处理技术。结合国外的经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我国的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的技术方案。发达国家大多采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以破碎、分选技术为主的处理工艺。回收过程常常通过初步拆卸后,就进入自动化设备进行整体破碎,然后采用风力分选技术、磁力分选技术等固体颗粒分离技术分离不同成分的材料。使用的是全自动生产线,回收的代价非常大。中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应充分发挥这种优势。采用手工拆解、专用手动工具、专用设备为主的技术路线,对废弃电子电器进行最大程度的拆卸,提高零部件、元器件再使用部分的比例,提高再使用品、材料再生利用的附加值,降低处理成本;尽量减少焚烧、填埋量;有限度地采用破碎、分选的技术和装备,部分引进国外适用的处理技术和装备,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先进、适用、经济、高效的环保型废弃电子电器处理工艺、技术。并对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及处理工艺进行研究。在工程实例中实践应用,在浙江慈溪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中心的实践操作中,对研究的各种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技术分别进行实际应用。对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成效进行分析,分别从原材料回收,减少温室气体和破坏臭氧层气体,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无害化处理方面进行了成效分析。
袭荣英[7](2010)在《家用电器的生命周期理论研究》文中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十几年来,各国已对此取得了共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这四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要合理利用资源,必须要建立新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伴随工业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更加高质量了,品尝到了高科技发展带来的丰硕果实。然而,人们在尽情享受这些物质产品的同时,是否想到造成了对资源和能源的巨大消耗?导致了全球范围的环境污染呢?“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进入2010年伊始,这些吸引我们眼球的词语一直在我们身边围绕,家用电器节能的理念已深深的给千家万户烙上了印记,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正在不断的增强。如今的家用电器消费已逐渐朝着新的理念方向发展,低碳冰箱、低碳洗衣机、低碳健康空调、低碳健康电视等节能低碳家电几乎成为消费者购买家用电器的首选。而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研究,把它引入到家用电器设计中去更是符合当今的趋势。把生命周期理论应用到家用电器产品设计当中,正是综合考虑了家电产品开发的全过程的污染预防要求,包括原材料的获取、产品的加工和生产、包装、运输、使用,直至使用后废弃物的最终处置,正所谓“低碳”家电。设计人员利用生命周期理论,有助于他们确定家电产品的环境影响,找到减少环境影响的措施,不至于漏掉每个阶段和每个环境因素。本文对生命周期理论和家用电器设计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总结,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和家用电器产品的特点,建立了一套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家用电器的设计策略,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流程,对支持整个设计流程顺利进行了生命周期设计方法的详细阐述。以改善家用电器企业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的,从而提高家用电器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赢得国内和国际市场。
康牧熙[8](2010)在《基于网络模型的废塑料回收流程生命周期评价及优化》文中研究指明塑料材料由于具有耐用、抗腐蚀、易于成型加工等优良特性,已经成为生产生活的主要材料之一,由此产生的大量废塑料对环境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ife Cycle Assessment,简称LCA)对废塑料回收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回收流程及工艺进行优化,以寻求成本低、效率高、能耗少、污染小的废塑料回收流程及工艺,对减少环境不良影响、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废塑料回收流程的网络模型及回收工艺数据库,分析回收流程各工艺及其相关设备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模型对标准废塑料回收流程(拆解-破碎-分选-清洗-在分选-脱卤-再生)进行了LCA分析。针对废塑料回收流程评价指标众多、相互关系复杂的情况,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从经济成本,回收效率及环境影响三个方面对相关指标进行了整合评价。结合正交试验设计(OED),提出了在指定约束条件下废塑料回收流程的优化方法,并编制了相关优化软件程序包。通过对标准废塑料回收流程的评价分析,得出网络模型能较好模拟废塑料回收体系的结构和特点,该模型应用于评价研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为回收技术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了依据。针对中国废塑料回收产业的情况,对不同回收工艺和路径选择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不同规模的企业产出与环境污染处理的投入的关系,提出废塑料回收流程的改进措施。最后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提出了建议性的解决方案。
朱爽[9](2009)在《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技术》文中研究说明从废旧家电产品回收的意义出发,根据目前中国废旧家电产品的回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立了我国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系统并对其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指出各模块回收处理工艺是废旧家电再生资源化的关键技术,同时重点介绍了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技术中的电路板回收处理工艺、塑料回收处理工艺、金属外壳回收处理工艺等技术,对我国废旧家电回收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丽娟[10](2008)在《《大件垃圾利用技术要求》国标编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家中过时的老式家电及家具等大件垃圾大量积累。这些数量庞大的大件垃圾具有回收处理技术要求高、资源化潜力大、部分家电污染性强等特点。为了实现大件垃圾的资源化与无害化,在国家技术法规层面上需要对大件垃圾的处理与利用技术要求进行规范。本文研究目的就是为编制国标《大件垃圾利用技术要求》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方法:根据标准内容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行性,以及体现标准编制的目的性、功能性和可检验性的原则,在广泛收集、分析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大量基础调研及分析工作,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研究综述,然后编制完成征求意见稿,下一步将进入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阶段。研究内容:(1)从国内大件垃圾回收处理的现状,污染现状以及管理现状分析了我国大件垃圾处理与利用存在的问题;(2)概括评价了现有的大件垃圾处理与利用处理技术水平,对这些技术进行了原理介绍和比较,并分析了处理过程中的主要污染因子;(3)研讨了国内外有关的法律规范和技术标准,并对比分析了国外相关法律规范和技术标准在我国应用的适应性,而且针对大件垃圾处理利用的特点,指出了国内已有相关环境标准和法律规范存在的问题;(4)根据标准编制的原则、依据,提出了《大件垃圾利用技术要求》的主要内容,适用范围,详细探讨了大件垃圾的定义、分类、可回收材料利用技术要求、含有毒有害物质材料及零部件处理与利用、大件垃圾处理利用过程污染识别及控制等重点难点问题;(5)对编制标准的下阶段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研究成果是形成了《大件垃圾利用技术要求》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国外废家电回收利用现状及进展(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外废家电回收利用现状及进展(二)(论文提纲范文)
(1)生产者参与EPR意愿:构成解析、评估与政策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国内外EPR的实践 |
1.2.2 关于EPR参与意愿的研究现状 |
1.2.3 关于参与意愿研究方法的现状 |
1.2.4 研究现状及评价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创新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生产者延伸责任理论 |
2.1.1 生产者责任延伸的概念 |
2.1.2 生产者责任延伸的基本内容 |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1 利益相关者概念 |
2.2.2 EPR中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
2.3 战略绩效 |
2.4 资源基础观理论 |
2.4.1 波特理论 |
2.4.2 资源基础观 |
第三章 理论模型构建与假设提出 |
3.1 江苏省EPR发展现状 |
3.2 理论模型构建 |
3.3 模型研究假设 |
3.3.1 企业EPR行为影响因素 |
3.3.2 企业EPR行为与企业战略绩效 |
3.4 问卷设计思路 |
3.4.1 问卷设计原则 |
3.4.2 问卷设计的方法 |
3.4.3 问卷设计的程序 |
3.5 变量的设计与测量 |
3.5.1 企业EPR行为影响因素的测量量表 |
3.5.2 企业EPR行为的测量量表 |
3.5.3 企业战略绩效的测量量表 |
3.6 问卷调查结果 |
3.6.1 问卷预调查 |
3.6.2 正式问卷发放与回收 |
第四章 生产者参与EPR意愿的实证评估解析 |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1.1 人口特征描述统计分析 |
4.1.2 企业情况描述统计分析 |
4.2 信度和效度检验 |
4.2.1 信度检验 |
4.2.2 效度检验 |
4.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4.3.1 结构方程模型的建立 |
4.3.2 模型的拟合度分析 |
4.3.3 结构方程模型的修正 |
4.3.4 模型的假设检验 |
4.4 内部管理者意识调节效应检验 |
4.5 战略绩效与EPR行为关系检验 |
4.6 结果评估及解析 |
4.6.1 结果评估 |
4.6.2 数据解析 |
第五章 生产者关于EPR参与意愿政策优化 |
5.1 生产者视角 |
5.2 政府视角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6.2.1 局限性 |
6.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
(2)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废旧家电回收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目的、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目的 |
1.1.3 选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
1.2.2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1.3 本文研究思路 |
1.4 本文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准备 |
2.1 逆向物流概述 |
2.1.1 逆向物流的含义 |
2.1.2 逆向物流的特性 |
2.1.3 逆向物流与绿色物流 |
2.2 循环经济概述 |
2.2.1 循环经济含义 |
2.2.2 循环经济原则 |
2.2.3 逆向物流与循环经济 |
2.3 激励理论 |
2.3.1 激励理论简述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2.3.3 逆向物流与激励机制 |
2.4 回收量预测理论 |
2.4.1 定性预测 |
2.4.2 定量预测 |
2.5 逆向物流网络研究概况 |
第3章 废旧家电回收基本现状 |
3.1 国内废旧家电回收体系概况 |
3.2 废旧家电回收体系存在的问题 |
3.2.1 废旧家电回收市场主体尚未形成 |
3.2.2 废旧家电集中回收程度低 |
3.2.3 废旧家电回收的循环非经济问题 |
3.3 废旧家电回收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
3.3.1 废旧家电产生量的快速增长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 |
3.3.2 国内废旧家电市场规范化运作关键所在 |
3.3.3 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
第4章 循环经济下企业主导废旧家电回收体系的构建 |
4.1 废旧家电回收体系构成要素 |
4.1.1 循环经济下的回收体系设计原则 |
4.1.2 回收体系构成要素分析 |
4.2 企业废旧家电回收体系网络设计模型 |
4.2.1 基本假设 |
4.2.2 相关变量定义 |
4.2.3 企业构建循环经济下的废旧家电回收体系模型 |
4.3 模型评价 |
4.4 废旧家电回收体系运作方式 |
4.4.1 家电制造商主导构建的回收体系 |
4.4.2 回收企业主导构建的回收体系 |
第5章 保证废旧家电回收体系运作的对策与措施 |
5.1 基于激励理论的相关建议 |
5.1.1 积极开展多种方式的经济激励 |
5.1.2 居民环境参与主动性的非经济激励 |
5.2 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再造废旧家电回收供应链 |
5.2.1 注重家电产品的循环理念设计 |
5.2.2 科学合理布局废旧家电回收网络 |
5.3 废旧家电回收渠道创新 |
5.4 重视回收技术研发 |
第6章 结束语 |
6.1 结论 |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6.3 未来研究动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废旧电冰箱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回收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废弃电冰箱聚氨酯硬泡塑料的特点 |
2 国内外废旧冰箱聚氨酯硬泡塑料回收处理现状 |
2.1 日本 |
2.2 德国 |
2.3 其他国家 |
2.4 中国 |
2.4.1 处理工艺 |
2.4.2 处理技术 |
3 结论与展望 |
(5)废旧家电逆向物流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 ——基于资源循环利用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自认为的论文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目标 |
四、 研究结构及内容 |
五、 研究方法 |
六、 拟突破的难题、主要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 逆向物流研究综述 |
二、 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研究综述 |
第二章 概念的界定及相关理论 |
第一节 废旧家电概念的界定 |
一、 家电的概念及分类 |
二、 废旧家电的概念及特点 |
三、 逆向物流概念的界定 |
四、 废旧家电逆向物流概念的界定 |
第二节 逆向物流相关支持理论 |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 |
二、 循环经济理论 |
三、 生态经济理论 |
四、 生态伦理理论 |
五、 资源经济理论 |
六、 环境经济理论 |
七、 外部性理论 |
第三章 欧洲国家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 |
第一节 欧盟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相关法律法规 |
第二节 德国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 |
一、 德国废弃物回收处理相关法律法规 |
二、 德国的电子废弃物管理体系及费用机制 |
三、 德国废旧家电回收体系及回收方法 |
四、 德国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的实例 |
第三节 瑞典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 |
一、 瑞典废旧家电相关法律法规 |
二、 瑞典废旧家电回收体系 |
三、 瑞典废旧家电拆解处理实例 |
第四节 英国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 |
第五节 瑞士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 |
第六节 荷兰废旧家电回收管理体系 |
一、 荷兰金属及电子产品回收协会系统 |
二、 ICT 社会环境系统 |
三、 荷兰照明器具回收系统(Stichting Lightrec) |
第四章 美洲及大洋洲国家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 |
第一节 北美及大洋洲国家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 |
一、 美国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 |
二、 加拿大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 |
三、 澳大利亚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 |
第二节 拉丁美洲国家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 |
一、 阿根廷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 |
二、 巴西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 |
三、 其他拉美国家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 |
第五章 亚洲国家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 |
第一节 日本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 |
一、 日本逆向物流相关法律法规 |
二、 日本废旧家电回收体系 |
三、 日本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情况 |
四、 日本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技术 |
五、 日本发展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经验 |
第二节 韩国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发展 |
一、 韩国电子行业的发展现状 |
二、 韩国构建电子产品逆向物流体系的必要性 |
三、 韩国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的发展 |
四、 韩国电子产品逆向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三节 中国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 |
第四节 印度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 |
第五节 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 |
第六章 非洲国家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 |
第一节 尼日利亚废旧电器逆向物流的发展 |
第二节 肯尼亚废旧电器逆向物流的发展 |
第三节 南非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 |
第四节 其他非洲国家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 |
第七章 废旧家电逆向物流在全球的发展形势 |
第一节 世界部分国家电子废弃物管理概况 |
第二节 欧洲国家发展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成功经验 |
一、 政府高度重视,采用延伸生产责任制度,严格立法 |
二、 完善的回收体系 |
三、 行业协会和非营利组织的推动 |
四、 欧盟生态标签制度 |
第三节 美洲及大洋洲国家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特点 |
一、 北美洲及大洋洲国家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 |
二、 拉丁美洲国家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 |
第四节 亚洲国家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 |
第五节 非洲国家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发展 |
第八章 中国废旧家电逆向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 |
第一节 电子废弃物处理相关法律法规 |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二、 废弃机电产品集中拆解利用处置区环境保护技术规范 |
三、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 |
四、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 |
第二节 回收机制探讨 |
第三节 逆向物流的模式及其比较 |
一、 自营模式 |
二、 联合经营模式 |
三、 第三方逆向物流 |
第四节 中国逆向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环保意识淡薄 |
二、 回收网络不完善 |
三、 非正规回收拆卸点的存在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
四、 旧货市场监管无序 |
第九章 促进中国逆向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政府策略——政府宏观引导,创造良好环境 |
一、 加大环保宣传,普及逆向物流理念 |
二、 完善法律法规,提供法律保障 |
三、 推行生产延伸责任制 |
四、 运用激励约束机制引导逆向物流的发展 |
第二节 企业策略 |
一、 转变传统观念,重视逆向物流 |
二、 选择合适的运作模式 |
三、 提高逆向物流运作效率 |
四、 信息共享,促进合作 |
五、 引进逆向物流专业人才,加强技能培训 |
第三节 推动逆向物流信息化建设 |
一、 政府主导建设逆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
二、 推动企业逆向物流管理信息化 |
三、 加快信息技术在逆向物流过程中的应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后记 |
附件 |
(6)中国废弃电子电器回收技术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 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及发展现状 |
1.2.2 国内研究及发展现状 |
1.3 课题的来源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我国废弃电子电器报废量及有害物研究 |
2.1 我国法规背景及指导意义 |
2.2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理论报废量及重量测算及趋势分析研究 |
2.2.1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理论报废量测算方法研究 |
2.2.2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理论报废量测算及趋势分析 |
2.2.3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理论报废重量测算及趋势分析 |
2.3 我国主要电器电子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分布研究 |
2.3.1 主要有毒有害物质 |
2.3.2 电器电子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分布验证试验 |
2.3.3 有毒有害物质分布研究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工艺与技术 |
3.1 废弃电子电器拆解回收技术研究 |
3.1.1 废弃冰箱拆解回收技术研究 |
3.1.2 废弃 CRT 电视机和电脑显示器拆解回收技术研究 |
3.1.3 废弃印刷电路板回收技术研究 |
3.1.4 废弃塑料回收处理技术研究 |
3.1.5 废弃液晶电视机拆解处理技术研究 |
3.2 适合我国国情的废弃电子电器拆解回收技术方案 |
3.3 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及处理工艺研究 |
3.3.1 废旧家电回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 |
3.3.2 有害物质处理工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工程实例-浙江慈溪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中心 |
4.1 工程概况 |
4.2 废弃电子电器拆解回收技术应用 |
4.2.1 废弃冰箱拆解回收技术应用 |
4.2.2 废弃 CRT 电视机和电脑显示器拆解回收技术应用 |
4.2.3 废弃印刷电路板回收技术应用 |
4.2.4 废弃塑料回收处理技术应用 |
4.2.5 废弃液晶电视机拆解处理技术应用 |
4.3 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成效 |
4.3.1 回收原材料 |
4.3.2 减少温室气体和破坏臭氧层气体排放 |
4.3.3 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无害化处理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理论报废量测算计算过程 |
附录 B 电器电子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分布验证试验 |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家用电器的生命周期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研究背景 |
1.1 社会背景 |
1.2 家用电器产业背景 |
1.2.1 家用电器产业基本情况介绍 |
1.2.2 家用电器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第2章 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探讨 |
2.1 生命周期评价 |
2.1.1 生命周期评价概念 |
2.1.2 生命周期评价的发展进程 |
2.1.3 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框架 |
2.1.4 生命周期评价的目的及意义 |
2.1.5 生命周期评价的局限性 |
2.2 产品的生命周期设计 |
2.2.1 产品的生命周期设计内涵 |
2.2.2 产品生命周期设计的步骤 |
2.2.3 产品生命周期设计的必要性 |
第3章 家用电器设计 |
3.1 传统的家用电器设计 |
3.2 未来家用电器设计的发展趋势 |
第4章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家用电器设计 |
4.1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家用电器设计 |
4.1.1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家用电器设计 |
4.1.2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家用电器设计的框架 |
4.1.3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家用电器设计的优势 |
4.2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家用电器设计的必然性 |
4.2.1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召唤 |
4.2.2 严格的国内外法律法规的促使 |
第5章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家用电器设计策略 |
5.1 家用电器开发层次的设计策略 |
5.1.1 耐用性设计策略 |
5.1.2 可维修性设计策略 |
5.1.3 可升级性设计策略 |
5.1.4 功能集成性设计策略 |
5.1.5 美学性设计策略 |
5.1.6 非物质性设计策略 |
5.2 家用电器生产层次的设计策略 |
5.2.1 家用电器使用材料的选择 |
5.2.2 家用电器生产工艺过程的优化 |
5.3 家用电器配送层次的设计策略 |
5.3.1 高效的运输方式 |
5.3.2 有效的物流管理 |
5.3.3 科学的包装 |
5.4 家用电器使用层次的设计策略 |
5.4.1 选择“低碳”的使用方式 |
5.4.2 延长家用电器的使用寿命 |
5.5 家用电器废弃和回收处置层次的设计策略 |
5.5.1 对废旧家用电器的回收再利用 |
5.5.2 对废旧家用电器中不可再利用部分的处理 |
第6章 结论 |
6.1 论文结论 |
6.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8)基于网络模型的废塑料回收流程生命周期评价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生命期评价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
1.1.2 国内外废塑料回收的现状及相关的法令 |
1.1.3 国内外LCA应用于废塑料回收的研究现状 |
1.2 生命周期评价(LCA)的基本概念 |
1.2.1 定义 |
1.2.2 组成和特征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1.3.1 难点分析 |
1.3.2 主要内容 |
1.4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废塑料回收流程的网络模型构建 |
2.1 废塑料回收流程及相关工艺 |
2.1.1 解体 |
2.1.2 破碎 |
2.1.3 分选 |
2.1.4 清洗净化 |
2.1.5 回收再生 |
2.1.6 脱卤 |
2.2 网络模型的构建 |
2.2.1 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
2.2.2 废塑料回收流程的结构分析 |
2.2.3 节点(Node)的概念和意义 |
2.2.4 层(Layer)的概念和意义 |
2.2.5 层与层间的关系 |
2.3 逻辑关系的确立和公式推导 |
2.3.1 物料流动相关公式计算 |
2.3.2 LCA流评价体系相关计算 |
2.4 小结 |
第三章 废塑料回收流程LCA评价及优化 |
3.1 废塑料回收工艺流程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3.2 废塑料回收工艺流程的指标评价 |
3.2.1 求解权重方法的对比和选择 |
3.2.2 确定废塑料回收流程评价指标的权重 |
3.3 废塑料回收流程工艺路径的选择和优化 |
3.3.1 流程优化方法的选择 |
3.3.2 工艺路径的选择和优化 |
3.4 评价结果分析 |
3.4.1 拆解方法对比分析 |
3.4.2 破碎方法对比分析 |
3.4.3 分选方法对比分析 |
3.4.4 不同脱卤方法分析 |
3.4.5 再生方法对比分析 |
3.4.6 工艺流程的优化分析 |
3.4.7 废塑料回收产量和污水处理成本分析 |
3.4.8 回收1Kg废塑料与生产1Kg五大通用树脂及PET过程的LCA分析 |
3.5 废塑料回收流程LCA评价体系软件程序包开发 |
3.5.1 评价程序的设计目标 |
3.5.2 评价程序的系统构成 |
3.5.3 评价系统的具体实现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9)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废旧家电产品回收的意义 |
1.1 废旧家电的含义 |
1.2 废旧家电回收的意义 |
2 废旧家电产品的回收现状与问题 |
2.1 我国废旧家电产品的回收现状 |
2.2 废旧家电回收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
3 废旧家电回收处理工艺过程 |
3.1 废旧家电模块化回收模式的确定 |
3.2 废旧家电典型模块回收处理工艺过程 |
3.2.1 塑料回收模块处理工艺 |
3.2.2 电路板回收处理工艺 |
3.2.3 金属外壳回收处理工艺 |
4 结论 |
(10)《大件垃圾利用技术要求》国标编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来源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3.1 调查研究国内外大件垃圾处理利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
1.3.2 研究大件垃圾处理利用技术 |
1.3.3 研究国内外有关法律规范和标准 |
1.3.4 标准制定中的重点问题研究 |
1.3.5 编制《大件垃圾利用技术要求》 |
2 我国大件垃圾来源及处理与利用现状 |
2.1 大件垃圾的来源及特征 |
2.1.1 大件垃圾的来源 |
2.1.2 大件垃圾的特征 |
2.2 大件垃圾的回收处理现状 |
2.2.1 国外大件垃圾回收处理情况 |
2.2.2 国内大件垃圾回收处理现状 |
2.3 大件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现状 |
2.4 我国大件垃圾的管理现状 |
2.4.1 法制现状 |
2.4.2 体制现状 |
2.4.3 标准体系现状 |
2.5 本章小结 |
3 国内外大件垃圾处理与利用技术研究 |
3.1 拆解 |
3.2 物理回收处理技术 |
3.2.1 破碎 |
3.2.2 分选 |
3.3 化学回收处理技术 |
3.3.1 火法冶金 |
3.3.2 湿法冶金 |
3.4 生物回收处理技术 |
3.5 本章小结 |
4 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研究 |
4.1 国外大件垃圾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
4.1.1 欧盟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
4.1.2 日本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
4.1.3 美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
4.1.4 国外相关法律法规的比较 |
4.2 国内大件垃圾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
4.3 本章小结 |
5 《大件垃圾利用技术要求》编制研究 |
5.1 标准编制概述 |
5.1.1 标准编制原则及技术路线 |
5.1.2 标准编制依据 |
5.2 标准的适用范围研究 |
5.3 大件垃圾的定义研究 |
5.4 大件垃圾的分类研究 |
5.5 大件垃圾可回收材料利用研究 |
5.5.1 废木材的利用 |
5.5.2 废塑料的利用 |
5.5.3 废玻璃的利用 |
5.5.4 废陶瓷的利用 |
5.5.5 废皮革的利用 |
5.6 含有毒有害物质材料及零部件的识别 |
5.7 含有毒有害物质材料及零部件的处理与利用研究 |
5.7.1 电池的处理与利用 |
5.7.2 印制电路板的处理与利用 |
5.7.3 阴极射线管(CRT)的处理与利用 |
5.7.4 液晶显示器的处理与利用 |
5.7.5 含卤化阻燃剂的电线电缆的处理与利用 |
5.7.6 冰箱与空调的制冷剂和隔热层的处理与利用 |
5.7.7 含有石棉废物、耐火陶瓷纤维(RCFs)的元件的处理与利用 |
5.8 处理与利用过程的环境影响分析 |
5.8.1 废气污染 |
5.8.2 废水污染 |
5.8.3 固体废弃物 |
5.9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1.1 主要内容 |
6.1.2 创新点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大件垃圾利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四、国外废家电回收利用现状及进展(二)(论文参考文献)
- [1]生产者参与EPR意愿:构成解析、评估与政策优化[D]. 王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8(02)
- [2]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废旧家电回收体系构建研究[D]. 陈超. 南昌大学, 2014(02)
- [3]废旧电冰箱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回收处理技术研究[J]. 李旭华,于秀玲,白艳英,刘景洋,尹洁.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3(04)
- [4]国内外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处理体系对比研究[A]. 黄思宇,彭晓春,胡小英,吴彦瑜. 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 2012
- [5]废旧家电逆向物流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 ——基于资源循环利用视角[D]. 许妮娅. 武汉大学, 2012(07)
- [6]中国废弃电子电器回收技术的应用研究[D]. 刘波. 北京工业大学, 2012(09)
- [7]家用电器的生命周期理论研究[D]. 袭荣英. 山东轻工业学院, 2010(04)
- [8]基于网络模型的废塑料回收流程生命周期评价及优化[D]. 康牧熙. 北京化工大学, 2010(01)
- [9]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技术[J]. 朱爽.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S2)
- [10]《大件垃圾利用技术要求》国标编制研究[D]. 黄丽娟.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