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谈版画图形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李秀花[1](2021)在《美育视域下版画语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究》文中认为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不言而喻,美育摆上了更突出的地位。学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美育处于上位,美术更是是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又对提升国民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美育视域下,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就更为重要。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在遇到新事物时,通常会以主观意愿代替视觉效果带来的具体感受,他们以绘画的形式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呈现出来,但是由于他们在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特点,小学阶段理解能力较弱和手脑协调还有待发展,无法准确地以绘画的形式心随所愿,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和空间把控能力都比较弱,在学习绘画的时候时,无法从科学的绘画艺术的角度,熟练地画出事物的真实情态,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加上外界对小学生“画画像与不像”观点的影响,小学生学习美术的自信心会降低,学习美术的兴趣也会降低,从而也会给美育大打折扣。经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有效运用版画语言的独特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弥补小学生在绘画时的短板,增强学生自信心。版画的媒材丰富、语言表现方式丰富,其多样性,满足了小学生的爱玩、爱动手的天性,拓展孩子们的体验;版画的肌理性和偶然性,则满足了孩子好奇心的天性版画的表现方式丰富;其程序性,塑造孩子们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践性,拓展了孩子们动脑动手能力;其历史性,时代符号突出,增强了孩子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感。版画的特殊性决定版画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小学生的版画作品有别于成人版画作品,儿童稚嫩、单纯,用心灵绘制出的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生命力的版画,具有独特的稚拙美。本论文研究以问题为导向,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和需求特点,锚定以人文本的理论,设计不同的版画语言教学情境,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旨在探究版画语言独特性的教学,由此阐发版画与人本身的关系,从育人的高度认识美育。通过丰富学生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增强学生学习美术自信心,激发和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等综合能力,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获得熏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从而达到以美育美、以美育心、以美育人的教育目的。本文的研究主要从六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明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借助文献综述了解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对研究的思路、内容、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等进行论述。第二部分是论述美育和版画语言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相关理论概述,既包括概念界定和理论支撑。第三部分是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等形式分析美育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和版画语言教学的现状。第四部分是提出美育视域下版画语言在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是美育视域下版画语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和建议。第六部分是是结论和展望。
周举,张岩鑫[2](2021)在《当代版画专业硕士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培养原则初探》文中指出我国的版画专业硕士教育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一些弊端,其根本原因在于课程衔接不合理、技术与观念分离、忽视对精神品质和文化素养的塑造、对学生创新能力训练不够等。文章以国内版画教育现状为依托,从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前沿出发,通过对当代版画专业硕士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培养原则等方面的研究,提出注重思维训练,弱化创作技巧,突出观念意识;结合时代语境,强调生命体验,崇尚游戏精神;增加通识教育,完善知识体系,鼓励学科跨界;紧跟科技前沿,探索媒材应用,拓展本体语言四个优化方案,力求激发创新思路,推动教学改革。
梅文琪[3](2020)在《版画的审美特点及其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该文从材料与创作者的主观情感方面研究版画的审美特点,从版画艺术的种类和材料、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与构图、艺术家情感的表达等方面进行论证,阐明版画艺术具有材料运用形成的痕迹美,质朴情感下的诗意美,多元化、抽象、写实的美,哲理、精神的美等审美特点,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可提升其实践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其表达主观意愿,对当代美术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严丰[4](2019)在《北大荒版画风格演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十万军民开垦北大荒为北大荒版画的发展带来契机。以晁楣为首的北大荒版画创作,拥有个性的艺术创作语言,画面厚凝而深沉、淳朴而自然,不但表现出黑土地的风物人情,也体现出北大荒开垦的坚韧不屈时代特色。随着时间的发展,在北大荒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版画家的共同努力下,北大荒版画形成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形成了具有当代中国特征、黑土地民族精神以及现代艺术创作意识的木板套色版画。而且,北大荒的版画艺术建立在黑土地文化的氛围上,其艺术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富有黑土地的文化韵味,较之以四川的黑白木刻版画、云南油印桃色木刻版画以及江苏的水印版画更富有东北地域精神。所以,北大荒版画正是版画家们以满怀的关东热情和对黑土地的喜爱,再加上个性的版画语言阐释了他们对生活实践的感悟,表现出黑龙江的地域风情。本文正是以北大荒版画为研究对象,对北大荒版画的形成过程、艺术审美特征、文化精神体现、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方向等进行分析,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学术界有关当代版画艺术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可以为相关版画创作者的当代创作以及怎样保持版画发展的时代性和艺术性问题上提供一条思路。本文针对北大荒版画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明确研究北大荒版画的背景和意义;对版画的发展历史、版画的技法和表现、北大荒版画的发展与表现等理论研究成果整理归类,为后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对研究对象北大荒版画的流派予以理论界定,从政治背景、地域特征以及群体凝聚等层面分析北大荒版画的形成原因,对晁楣以及北大荒版画各个时期的发展历史进行概括。第三,研究北大荒版画的艺术审美特征,从主题、版画构图和画风、色彩、技法以及意象等角度阐释北大荒版画的艺术风格形成。第四,研究北大荒版画的自然精神和文化意蕴,从地域环境、自然风貌歌咏、生态意义、文化认同以及文人精神展现等角度阐释北大荒版画的人文气息。第五,研究现阶段北大荒版画的衰落现状和存在问题,就北大荒版画的衰落原因、衰落表现等进行再思考。第六,研究未来北大荒版画的变革思路与发展对策,分析北大荒版画的多元化变革思路,并从艺术借鉴和艺术家修养层面提出今后北大荒版画的发展途径。总之,本文试图以北大荒版画这个黑土地的文化旗帜为研究对象,结合北大荒版画家如晁楣、郝伯义等人自身的发展经历,对北大荒版画的艺术风格进行分析,探寻北大荒版画发展的历程以及未来发展对策,这对于完善北大荒版画的理论研究成果,丰富当代版画艺术的研究范围,引导今后版画的艺术创作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月鹏[5](2019)在《霍默与萨金特水彩画艺术风格对比研究》文中认为十九世纪是美国水彩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不少美国水彩画家致力于材料与画技的突破、题材与内容的创新、艺术思想及观念求新求变,为美国水彩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温斯洛·霍默(Winslow Homer)与约翰·辛格·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是十九世纪后期美国杰出的水彩画大师,他们的卓越后成就共同推动了十九世纪美国水彩画的发展。霍默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他的水彩画始终关注着身边的现实社会,真实记录了十九世纪美国乡村景致、社会中下层民众的生活状态及美国工业化浪潮下的社会变迁,体现出浓浓的怀乡情结和深刻的精神关怀,成功地将美国风俗画推向巅峰。即使面对不利的批评、时尚的变化和收藏家的冷落对待,霍默也不为所动,晚年依旧笔耕不辍,坚守自己特立独行的绘画风格和艺术追求的决心,他晚年创作的一系列慷慨激昂的海洋画,被看作是美国精神的象征。自小生活在欧洲的萨金特,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活跃在欧美画坛最优秀的肖像画家之一,他的绘画既保留了欧洲严谨的学院派绘画传统,又融合了现代性的艺术观念与技巧,颇受欧美社会上层人士的喜爱。他的水彩画以水色淋漓、光影闪烁、技巧精湛着称,在表现技法和用色技巧方面不断探索并试图超越水彩媒介的局限性,开创了独特的绘画风格,充分展示了水彩语言的艺术魅力,为美国水彩画带来了新鲜活力。本文以作为研究的依据和线索,在第一部分从时代背景和个人成长经历两方面详细阐述了霍默和萨金特水彩艺术风格的形成因素,第二、三部分尝试从美学、社会学、图像心理学等角度,以两位画家的创作题材、绘画语言、情感表达的不同表现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对两位画家的艺术语言形式和精神内涵的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探索霍默与萨金特水彩画的艺术价值以及美国水彩发展轨迹对中国当代水彩发展道路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蔡承志[6](2018)在《版画“民族化”观念重审》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对版画“民族化”观念的“重审”,在历史视域中探究这一命题在二十世纪不同时期的表现及生成原因,追问版画“民族化”观念存在的局限性及在今天所具有的意义,通过“重审”开启一种本土版画精神与创作路向重建的可能性,进而指导我们——当然首先是我个人的——创作实践。本文主要采用图像研究、文献分析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同时强调一种批判意识。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梳理版画“民族化”观念在二十世纪不同阶段的表现及影响,主要从考察艺术作品与艺术事件入手,重点研究在不同历史时期由该观念引起的版画图像、图式的变化以及引发的其它艺术现象。第二部分主要考察历史进程中版画“民族化”观念产生的背景及原因,在历史语境中揭示该命题的意义及局限。该部分从三个维度展开考察:首先是“历史境遇”,重点考察二十世纪初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历史背景,分析两次国门开放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对于该命题的影响;其次是“民族觉醒”,该命题的提出是“民族主义”的直接显现,考察近代“民族主义”观念的演进及其与该命题的关系;最后是“政治意志”,考察抗战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政治文艺方针对于该命题的直接作用。本文的第三部分从形而上学的角度考察版画“民族化”观念的局限性,探寻超越局限的可能性。该部分首先从思想来源的角度,分析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对象化”思维对于该观念生成的重要影响以及产生的局限性。其次,分析当下艺术创作的语境,明晰目前版画创作的境遇。最后,通过对西方版画传统以及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展开分析,探寻“传统”中所蕴含的超越该命题局限性的积极方面。
陈柯[7](2018)在《版画的艺术语言在品牌视觉中的应用研究 ——以“果灵坚怪”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次的设计课题是——版画的艺术语言在品牌视觉中的应用研究-以“果灵坚怪”为例。笔者想要构建一个坚果品牌,并与中国传统瑞兽进行概念上与图形上的结合,借助版画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凸显品牌的独特个性,更具亲切感与人情味,增强与消费者的情感互动。设计目标是向消费者传达品牌理念,并且与同类产品视觉上拉开差距。利用当代艺术观念与平面设计方法达到的版画艺术语言转化,增加了品牌的文化底蕴和传播影响力与竞争力。使我们重新认识版画的价值以及它对品牌设计维度和美学的扩展。需求调研报告:根据设计需要,笔者对版画艺术语言市场现状、版画在品牌视觉中的需求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版画艺术语言存在外拓性不强,大多数重“技”轻“艺”,“自言自语”等问题。导致它在现代设计中处在落边缘化,受众有限岌岌可危的位置。基于以上调研结论得出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对于版画的多元化发展以及丰富品牌视觉领域的多样化可能会产生积极影响。理论研究报告:主要针对5个方面的理论和文献进行了阅读和研究。版画语言概念的界定和版画艺术语言的特性研究,分析总结出更适合主题的版画种类。版画艺术语言与品牌视觉系统的关系研究为之后版画在品牌中的灵活运用打下基础。品牌定位与品牌视觉形象的选择研究确定了四种中国传统瑞兽作为本设计的创作对象。中国瑞兽作为传统坚果品牌形象的可行性分析了原因以及给品牌带来的影响。通过上述理论研究,为之后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法指导。设计过程报告:根据本课题的目标与主要研究结论,品牌名称命名为“果灵坚怪”,以谐音“古灵精怪“为创意点。笔者把设计的核心放在品牌标志、版画图形设计以及包装设计上。版画图形设计是将中国瑞兽与传统坚果对应结合,表达美好寓意与祝福。包装风格素雅简约。包装根据功能性与实用性的不同需要分为礼品包装和零售包装,提供给消费者更多可能性。之后就是延展物料的制作和网站的设计。统一整体的视觉元素,完成品牌其他设计内容。
黄世团[8](2017)在《明代版画中的文学意象》文中指出明代以後是中国版画的兴盛高峰时期,在众多文人、书商、刻工的共同耕耘下,版画出现了各种风格派别,因而创作出许多流传後世的经典作品。此番荣景不仅在明代宗教版画达到高峰,监赏性的版画也在明代大大兴起。画谱、小说、戏曲、传记、诗词等,一时佳作如潮,举不胜举。尤其是文学名着的刻本插图,。版本风格多样,流传遍布,影响广泛。版画在明代社会中扮演着功能性作用,其表现在许多方面都涉及层面非常广泛。故本论文以第一章《明代版画的源起与发展》主要探讨明代版画在明代社会中扮演什麽样的角色,以及发展与转变。另一方面,探讨明代如何因印刷业发达产生许多影响後世的文学着作。第二章《明代版画的文学应用层面》探讨版昼作为文学的一部分是否只是单纯插图性作用而已。应用性、地域性发展及画面与意象构成,是否形成明代版画能涉及文学层面的因素之一。第三章《木刻版画的文学意象》综合第二章所述;探讨木刻版画的趣味性、分类与特点、刻绘风格,探讨文学的意趣与版画的艺趣之妙处。第四章《明代小说戏剧插画中的文学意象》,以《西厢记》、《警世阴阳梦》、《三国志》、《水游传》等文学着作探讨版画插图夫人文学特徵,并论述版画中的文学意象与审美意象是否为文艺创作者在作品中寄托意志而产生文艺交融之面向。第五章《结论》统整上述章节分析,结论说明探究所得,期盼能多元且全方位地论述明代版画中的文学意象。
杨庆[9](2016)在《由徐冰作品引发的版画跨界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中要讲的是“由徐冰作品引发的版画跨界思考”,独立艺术家徐冰的版画与装置结合的艺术创作对艺术和视觉的关系与矛盾进行了探索,探求版画和装置的关系,国外在艺术学习过程中并未分出单独的版画学科,他们已经将版画作为常设科目,并将版画当作一种通行的课程供艺术者学习。而国内似乎对界限的感受很强烈,把版画的独特性看的很重,使版画与其他画种的联系有意区分,然而跨界现象还是存在的。这使我对跨界的定义多了一层思考。纵观当今艺坛,跨界方法和手段层出不穷。由于版画的制作是一个间接的过程,这使版画更具包容性、跨界优越性。版画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并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有一定的联系。大众艺术的文化特征是版画跨界的基本特征,消费文化的要求成为版画与其他绘画艺术跨界的内在动力,本文以徐冰作品为主线,通过对版画边缘化发展、消费文化、日常生活审美化、创造性需求、国际化等方面的研究,进而分析出版画跨界的具体原因。从中思考版画制作过程中的跨界因素,在版画制作过程中出现的跨界趋势将为以后的版画创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冯琳[10](2016)在《版画的语言在品牌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以双城饮食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曾经铸就了工业文明的灿烂历史,但是随着国际化设计理念的引入,枯燥、乏味、无聊、冷淡的巨大心理压力也随之产生,因此在成熟的国内设计意识和发达的经济现况下,近年来对于饱含民族特色的设计理念呼声也不断高涨。当今,面对多元化的世界文化格局,传统的、人文化的、自然的设计思潮所带来的视觉冲击也愈发强烈。版画秉承了直观化的语言特征,因此更具人情味和亲密性,对于工业大生产和工业理性来讲,该种艺术形式因为原创性浓厚而表现出了不可替代性。其中所展现出的心理理念和独特的造型手法,是处于当代的版画设计师们的灵感来源和创新启示录。笔者成长生活在故乡沈阳,求学到上海。各个城市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利用自身的城市特点有力的塑造了自身的城市品牌,促进自身特色的经济模式。纵观两座城市会发现这是两座有着自己鲜明特色的两座城市。笔者切身感受到这其中的城市品牌视觉文化的冲击。从城市的发源于发展,处处渗透着饮食文化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以双城饮食作为出发点,一步步探索双城饮食文化的融合。通过版画这一特殊的艺术语言融合入品牌视觉设计中,从不同的视角中碰撞出新颖的作品。
二、简谈版画图形课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简谈版画图形课程(论文提纲范文)
(1)美育视域下版画语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现实意义 |
3.理论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1.CNKI中国知网数据分析研究总体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一、美育和版画语言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相关理论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美育 |
2.审美素养 |
3.人文素养 |
4.版画和版画语言 |
(二)版画语言形态要素 |
1.版画的材质与肌理语言 |
2.版画的点、线、形语言 |
3.版画的色彩语言 |
(三)美育视域下版画语言教学的重要性 |
1.版画语言的程序性和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
2.版画语言的肌理性和偶然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
3.版画语的言多样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
4.版画语言的历史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
(四)美育视域下版画语言在小学美术教育实践研究理论支撑和原则 |
1.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操作性原则 |
2.人本主义理论——因材施教原则 |
3.皮格马利翁效应理论——鼓励性原则 |
二、美育视域下小学美术教学情况和版画语言教学情况的现状分析 |
(一)调查内容和方法的基本情况介绍 |
(二)美育发展背景之下南宁市四所小学的美术教学的问卷调查分析 |
1.学生学习美术的情况 |
2.教师教学发展的情况 |
(三)访谈研究的分析 |
1.访谈南宁市教科所教研员 |
2.访谈学校领导 |
3.访谈学校美术教研组长 |
4.访谈家长 |
(四)小学美术教材版画模块的比较分析 |
三、美育视域下版画语言在小学美术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 |
(一)质量保障体系不够 |
1.美育课程过于“隐性” |
2.社会对版画和版画语言的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认知不足 |
(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接触版画以及版画语言不多 |
1.教师自身的版画修养不足 |
2.教师对美育内涵把握不足 |
(三)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随年龄增长出现极端分化 |
1.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与绘画能力发展不平衡 |
2.评价机制不完善 |
四、美育视域下版画语言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和建议 |
(一)加强版画语言学习的组织保障 |
(二)创设专业的版画语言学习环境 |
1.提高美术教师专业版画素养 |
2.开设版画工作坊 |
3.开发版画资源 |
(三)有效运用版画语言对学生科学引导 |
1.版之触——感知材料,有趣体验 |
2.版之痕——感受肌理,乐趣学习 |
3.版之味——感悟历史,志趣激发 |
(四)建立合理的版画语言学习测评机制 |
1.评价过程要具有全面性 |
2.评价结果要具有激励性 |
3.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 |
五、结论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美育视域下版画和版画语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关于版画学习的问卷调查表 |
致谢 |
(2)当代版画专业硕士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培养原则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注重思维训练,弱化创作技巧,突出观念意识 |
二、结合时代语境,强调生命体验,崇尚游戏精神 |
三、增加通识教育,完善知识体系,鼓励学科跨界 |
四、紧跟科技前沿,探索媒材应用,拓展本体语言 |
结语 |
(3)版画的审美特点及其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版画的审美特点 |
1. 客观条件——材料运用形成的痕迹美 |
2. 主观情感形成的审美特点 |
二、版画审美特点产生的原因 |
1. 版画艺术种类丰富、材料独特 |
2. 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与构图 |
3. 艺术家情感的表达 |
三、版画审美特点对美术教学的意义 |
1. 版画艺术种类丰富,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 |
2. 版画的创作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3.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深入思考 |
(4)北大荒版画风格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四、文献综述 |
第二章 早期北大荒版画(1958-1968) |
一、北大荒版画的起源 |
二、北大荒版画创作群体的形成 |
三、早期北大荒版画的代表作品分析 |
四、早期北大荒版画的艺术风格 |
五、对早期北大荒版画的研究与评价 |
小结 |
第三章 北大荒知青版画(1968-1978) |
一、知青北大荒版画的艺术活动 |
二、知青北大荒版画的领导者郝伯义 |
三、知青北大荒版画的代表作品分析 |
四、知青北大荒版画的艺术风格 |
五、对知青北大荒版画的研究与评价 |
小结 |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的北大荒版画(1978 至今) |
一、第三代北大荒版画的艺术传播过程 |
二、第三代北大荒版画群体的异军突起 |
三、第三代北大荒版画的代表作品分析 |
四、第三代北大荒版画的艺术风格 |
五、对第三代北大荒版画的研究与评价 |
小结 |
第五章 北大荒版画的风格论述 |
一、北大荒版画的基本创作方法 |
二、北大荒版画的风格演变规律 |
三、北大荒版画不同阶段的艺术贡献 |
四、北大荒版画的局限性与可能性 |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一、北大荒三代版画群体的传承与发展 |
二、北大荒版画的价值和影响 |
参考文献 |
附录 :北大荒版画不同时期主要创作力量及重要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霍默与萨金特水彩画艺术风格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研究现状 |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霍默与萨金特生平及艺术风格成因 |
1.1 霍默与萨金特生平简介 |
1.2 霍默水彩画艺术风格成因 |
1.2.1 十九世纪欧洲艺潮的影响 |
1.2.2 插画师经历的潜移默化 |
1.2.3 留恋乡土生性孤僻高傲 |
1.3 萨金特水彩画艺术风格成因 |
1.3.1 欧洲传统绘画艺术的熏陶 |
1.3.2 出身异乡自幼勤勉好学 |
第二章 霍默与萨金特水彩画的绘画特色 |
2.1 题材内容的对比 |
2.1.1 水彩风俗画系列 |
2.1.2 水彩风景画系列 |
2.1.3 水彩人物画系列 |
2.2 画面语言的对比 |
2.2.1 构图形式的差异 |
2.2.2 空间意识的差异 |
2.2.3 色彩运用的差异 |
第三章 霍默与萨金特水彩画的艺术内涵 |
3.1 情感表达的对比 |
3.1.1 含蓄的隐喻暗示 |
3.1.2 率真的睹物抒情 |
3.2 思想内涵的对比 |
3.2.1 深刻的人文关怀 |
3.2.2 优雅的浪漫情怀 |
第四章 霍默与萨金特水彩画艺术的影响与启示 |
4.1 对美国绘画的影响 |
4.1.1 推动美国水彩画的发展进程 |
4.1.2 促进美国本土艺术多元化发展 |
4.2 对中国当代水彩发展的意义与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目录 |
(6)版画“民族化”观念重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有关版画“民族化”观念的历史现象 |
第一节 版画“民族化”观念的先声——郑振铎和鲁迅 |
第二节 从“民族形式”到“民族化”——解放区版画作为重点 |
第三节 “中国气派”与“新中国”版画 |
第四节 多元与本土——“新时期”版画的“民族化”实践 |
第二章 版画“民族化”观念形成及演进的原因探析 |
第一节 触发版画“民族化”观念的几次历史境遇 |
一 西学东渐与民族救亡 |
二 观念更新与民族复兴 |
第二节 版画“民族化”观念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
一 版画“民族化”观念与近代“民族”意识 |
二 民族救亡与思想启蒙诉求下的版画“民族化”观念 |
三 作为一种“精神光圈”效应的版画“民族化”观念 |
第三节 版画“民族化”观念中的政治意志 |
一 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
二 从“苏联模式”到“双百”方针 |
第三章 版画“民族化”观念的形而上学分析及其超越 |
第一节 作为一种“对象”的版画“民族化”观念 |
一 符号化的民族性 |
二 被建构的传统 |
第二节 版画“民族化”观念的当代语境 |
一 “变异”的技术 |
二 “终结”的艺术 |
三 “超真实”的世界 |
第三节 版画“民族化”观念的超越性可能 |
一 艺术作为一种智性模式 |
二 传统作为一种活性基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版画的艺术语言在品牌视觉中的应用研究 ——以“果灵坚怪”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设计(创作)作品图片 |
1. “果灵坚怪”设计作品图片 |
1.1 果灵坚怪作品图片 |
1.2 果灵坚怪过程图片 |
第二部分:设计报告(创作报告) |
1. 版画语言品牌形象设计市场需求报告 |
1.1 市场调研背景 |
1.2 调研的目标和方法 |
1.2.1 调研的目标 |
1.2.2 调研的方法 |
1.3 调研报告 |
1.3.1 市场调研 |
1.3.2 调查问卷 |
1.4 版画艺术语言的现状 |
1.4.1 版画外拓性不强 |
1.4.2 大多重“技”轻“艺” |
1.4.3 “自言自语” |
1.5 版画在品牌视觉中的需求 |
2. 文献理论研究报告 |
2.1 版画语言概念界定 |
2.1.1 版画的分类 |
2.1.2 版画的艺术语言在艺术范畴中的概念 |
2.1.3 版画的艺术语言在生活范畴中的概念 |
2.2 版画艺术语言的特性 |
2.2.1 版画艺术语言的各自特点 |
2.2.2 版画语言作为品牌视觉设计元素的多元发展 |
2.3 版画艺术语言与品牌视觉系统的关系 |
2.3.1 版画是品牌视觉系统的重要表现语言 |
2.3.2 品牌视觉系统提升版画艺术语言 |
2.4 品牌定位与品牌视觉形象择 |
2.4.1 品牌的定位 |
2.4.2 品牌视觉形象的选择 |
2.5 中国瑞兽作为传统坚果品牌视觉形象的可行性 |
2.5.1 瑞兽的来源及其文化内涵 |
2.5.2 名族文化增强品牌认知度与信赖感 |
2.6 小结 |
3. 果灵坚怪设计(创作)过程报告 |
3.1 品牌理念 |
3.1.1 品牌命名 |
3.1.2 品牌理念 |
3.2 品牌形象设计过程 |
3.2.1 logo设计 |
3.2.2 版画图形设计 |
3.2.3 海报设计 |
3.2.4 包装设计及配套物料 |
3.2.5 延展物料设计 |
3.2.6 网页设计 |
4. 设计(创作)研究总结 |
4.1 研究成果与价值 |
4.2 设计理念与创新 |
4.3 存在不足与原因 |
4.4 后续改进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明代版画中的文学意象(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一、研究动机与目的 |
(一)、研究动机 |
(二)、研究目的 |
二、研究范围与重点 |
(一)、研究范围 |
(二)、研究重点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架构说明 |
五、文献探讨 |
(—)、明代版画书籍 |
(二)、文学小说 |
(三)、文学理论着作 |
第一章 明代版画的源起与发展 |
第一节 明代版画发展状况 |
第二节 明代版画风格 |
第三节 明代版画的分工 |
第二章 明代版画的文学应用层面 |
第一节 明代版画的应用性 |
第二节 明代版画地域性的发展 |
一、徽派版画 |
二、建阳版画 |
三、北京版画 |
四、金陵版画 |
五、杭州版画 |
六、天津版画 |
第三节 年画由来与意象 |
第四节 明代版画中的画面构成 |
第五节 明代版画中的意象构成 |
第三章 木刻版画的文学意象 |
第一节 木刻版画的趣味性 |
第二节 木刻版画的分类及特点 |
一、木刻的分类 |
二、木刻的应用范围 |
三、木刻版画的特点 |
四、木刻版画的区域性风格 |
第三节 明初木刻版画的刻绘风格 |
一、佛教木刻画 |
二、道教的木刻画 |
三、小说戏曲的木刻版画 |
四、吉祥版画 |
五、文学作品中的版画 |
六、其他书籍中的版画 |
第四章 明代小说戏剧插画中的文学意象 |
第一节 明代版画的文学特徵 |
第二节 明代小说中的版画插图性 |
第三节 新刊奇妙全像注释《西厢记》的文学意象 |
第四节 明代版画中的审美意象 |
第五节 明代版画中的文艺交融 |
结论 |
一、版画作为文学插图所扮演的角色 |
二、文学与版画的创作思维 |
三、研究贡献 |
附录1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由徐冰作品引发的版画跨界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徐冰的艺术与版画跨界实践 |
(一)徐冰艺术的阐释 |
(二)徐冰版画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
1.徐冰的装置艺术与版画联系 |
2.徐冰的装置艺术与版画区别 |
(三)徐冰的跨界体验 |
二、通过徐冰代表作品分析版画语言的跨界转换与表达 |
(一)跨界的阐释 |
(二)融合—徐冰装置作品的语言特征 |
三、由徐冰作品引发的对当代版画跨界的思考 |
(一)版画跨界的原因 |
(二)当代版画艺术与其他艺术的跨界关系 |
四、徐冰的版画艺术跨界对我国版画发展的启示 |
(一)现代版画跨界的趋势 |
(二)从徐冰跨界现象引申出的艺术家 |
(三)徐冰跨界带来的启示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10)版画的语言在品牌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以双城饮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品牌视觉元素的选定 |
2.1 版画语言概念的界定 |
2.1.1 版画的分类 |
2.1.2 版画语言在艺术范畴中的概念 |
2.1.3 版画语言在生活范畴中的概念 |
2.2 版画语言的特性 |
2.2.1 版画语言的性格与情感 |
2.2.2 版画语言作为品牌视觉设计元素的多元发展 |
2.3 版画语言与品牌视觉系统的关系 |
2.3.1 版画语言是品牌视觉系统的一部分 |
2.3.2 品牌视觉系统提升版画语言 |
2.4 市场调研 |
第三章 版画语言在双城饮食品牌中的应用 |
3.1 沈阳与上海的饮食特点 |
3.2 版画语言在双城传统食品品牌视觉系统的实践表现 |
3.2.1 双城计版画的刀法技巧 |
3.2.2 双城计品牌视觉设计过程 |
3.3 创作双城饮食品牌视觉设计的过程体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简谈版画图形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 [1]美育视域下版画语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究[D]. 李秀花.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 [2]当代版画专业硕士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培养原则初探[J]. 周举,张岩鑫. 艺术教育, 2021(05)
- [3]版画的审美特点及其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梅文琪. 美术教育研究, 2020(10)
- [4]北大荒版画风格演变研究[D]. 严丰.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7)
- [5]霍默与萨金特水彩画艺术风格对比研究[D]. 李月鹏.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8)
- [6]版画“民族化”观念重审[D]. 蔡承志. 中国美术学院, 2018(01)
- [7]版画的艺术语言在品牌视觉中的应用研究 ——以“果灵坚怪”为例[D]. 陈柯. 浙江理工大学, 2018(07)
- [8]明代版画中的文学意象[D]. 黄世团.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8)
- [9]由徐冰作品引发的版画跨界思考[D]. 杨庆. 东北师范大学, 2016(04)
- [10]版画的语言在品牌视觉设计中的应用 ——以双城饮食为例[D]. 冯琳.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