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切口减压引流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炎性混合痔120例(论文文献综述)
柳力华[1](2020)在《改良包扎固定方式减除痔外剥内扎术后水肿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改良包扎固定方式,减轻或消除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水肿,探索一种更加规范、简便易操作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的包扎固定方式。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的方式,将符合标准的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术后分别给予改良包扎固定方式、普通包扎固定方式,其他治疗均相同。对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后与术后第7天的肛缘水肿、疼痛情况进行观察及评分,并对术后首次排尿情况、首次排便后的出血情况进行观察及评分,所得数据使用SPSS23.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肛缘切口数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在术后肛缘水肿、疼痛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尿的情况及术后排便后的出血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包扎固定方式,降低了术后肛缘水肿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减轻了术后疼痛,出血、排尿困难等并发症也明显减少,为临床痔术后包扎固定提供了一种简、便、廉、验的方式,值得推广。
何佳[2](2020)在《肛肠坐浴一号方对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肛肠坐浴一号方熏洗坐浴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的临床疗效,探讨肛肠坐浴一号方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的机制,验证肛肠坐浴一号方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共观察90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皆来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肛门外科住院病人,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于术后第2天开始使用肛肠坐浴一号方熏洗坐浴肛门部,对照组于术后第2天开始使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肛门部,两组均于坐浴后予肛泰栓、痔疮消炎软膏常规换药处理,上午和下午各一次。于治疗后第3、7、14天进行比较,并于出院后门诊及电话随访,观察两组水肿、疼痛程度及创面愈合时间,收集数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对记录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临床研究共有87名患者纳入观察,其中治疗组44例给予肛肠坐浴一号方坐浴,对照组43例给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前对两组性别、年龄、内痔分期、手术时长、术中处理外痔数量、术后当天即治疗前的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术后肛缘水肿、肛门疼痛、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整体疗效,经统计学分析,结果如下:肛缘水肿评分:治疗后第3天,两组肛缘水肿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第7、14天,两组肛缘水肿评分比较,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治疗后第3、7、14天,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整体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8.6%,对照组总有效率83.7%,两组整体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肠坐浴一号方熏洗坐浴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水肿、疼痛疗效均优于高锰酸钾溶液。结论:肛肠坐浴一号方熏洗坐浴在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水肿、疼痛疗效优于高锰酸钾溶,且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谢心[3](2020)在《芍倍注射液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芍倍注射液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通过疗效评定,为临床上治疗混合痔,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复发率,提高痔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思路和方法,以便于更好服务于患者。方法:本课题选取符合本试验研究的80例诊断为混合痔的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方法将其分成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治疗组,每组各40例。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治疗组术前的准备工作相同,术前的相关检查已经完善,排除有关手术禁忌症,均在腰腧穴麻醉+静脉强化麻醉下行外剥内扎术。联合治疗组40例病患术中予芍倍注射液(芍倍注射液+生理盐水,配比浓度为1:1)直接注入痔核结扎基底处、结扎线上1cm黏膜下以及为结扎的、较小的内痔内注射,每点约5ml,伴直肠粘膜松弛者同时在松弛粘膜下注射。单纯治疗组40例病患术中不进行芍倍注射液粘膜下注射。两个组上的病人都在术后第一天进行换药操作,且操作方法一致。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肛缘水肿、疼痛、出血、坠胀、肛门狭窄、大小便等情况;并对本试验中的病人进行远期电话随访,观察远期复发率情况。所有试验相关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统计分析,采取卡方检验、t检验或轶和检验等检验方法完成相关数据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治疗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在诊疗前后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病患在性别、年龄、病程、手术时间等方面经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2)术后疼痛及肛缘水肿方面:术后1天、3天,对比两组病人肛缘水肿情况,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天,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于术后1、3、7天,对两组病人的术后疼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相关意义(P<0.05);(3)术后肛门狭窄情况:联合治疗组肛门狭窄情况明显少于单纯治疗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关于术后排尿、排便方面:术后排尿情况,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术后第一次排便情况,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排便情况优于单纯治疗组;(5)疗效评定方面:术后6个月,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相关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进行对比,联合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单纯治疗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芍倍注射液联合外剥内扎术医治混合痔的综合性医疗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创伤破坏小,几乎无不良反应,复发概率相对低,并发症及后遗症少,从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肛管局部解剖结构的损坏,最佳地保护了肛门的功能(主要是保护黏膜,修复肛垫,不破坏或损伤正常组织),提高疗效的同时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为临床上医治混合痔提供一个安全、可靠、有用、有效的医疗方式。
马燕娇[4](2020)在《不同因素对混合痔术后水肿疼痛的影响及硝硼散坐浴治疗术后水肿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混合痔患者行外剥内扎术后,观察不同因素对术后肛缘皮肤水肿、疼痛的影响;观察硝硼散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皮肤水肿、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231例病例,按随机原则分为不同组别,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复方亚甲蓝肛周局部封闭、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不同切口长度及宽度等因素对混合痔术后肛缘皮肤水肿及疼痛的影响;对术后肛缘皮肤水肿患者,给予硝硼散坐浴,观察硝硼散坐浴治疗术后水肿疼痛的临床疗效。结果:1.各组年龄、性别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局麻组和腰麻组在手术当天对疼痛有明显影响,腰麻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3、5、7天两组疼痛评分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复方亚甲蓝肛周局部封闭组中观察组术后第1、3、5、7天疼痛评分、术后水肿率对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组观察组术后第1、3、5、7天疼痛评分、术后水肿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不同切口设计组中第一组与第二组对比,第二组术后第1、3、5、7天疼痛评分均低于第一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二组与第三组对比,第二组手术后第1、3天疼痛评分低于第三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5、7天两组疼痛评分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一组与第三组对比,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水肿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硝硼散治疗术后肛缘皮肤水肿患者,观察组治疗后第1、3、5、7天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一天,两组水肿评分对比P>0.05,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3、5、7天后观察组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不同因素对混合痔术后水肿疼痛的影响(1)局部浸润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麻醉在混合痔手术当天对疼痛有明显影响,麻醉效果消失后麻醉方式对混合痔术后肛缘皮肤水肿疼痛无明显影响。(2)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联合复方亚甲蓝肛周封闭术、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可明显降低混合痔术后疼痛评分,降低水肿发生率。(3)不同切口设计对混合痔术后水肿、疼痛影响明显,当切口在长2.53cm、宽11.5cm范围内时,患者疼痛较轻,水肿发生率低。2硝硼散坐浴可有效缓解混合痔术后水肿、疼痛等症状,有效率高,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明[5](2019)在《苦劳汤对混合痔TST术加外剥内扎术术后并发症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混合痔是肛肠科常见疾病,对于由外痔引起或内痔III度以上的混合痔最佳治疗方式首选手术治疗,随着医学发展,科技的进步,混合痔手术以混合痔TST术加外剥内扎术逐渐代替传统手术方式。此手术方式较传统手术痔核切除更彻底,并能上提下移的肛垫,保留了完整的肛垫及正常的黏膜桥,术后对肛门的舒缩功能和精细感觉无太大损伤,术后复发概率更低;但此手术术后创面较单一的混合痔TST术大,产生这些术后并发症的概率更高。本课题通过观察苦劳汤坐浴治疗对混合痔TST术加外剥内扎术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通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术口疼痛评分、渗出症状评分、肛缘水肿评分等,验证苦劳汤坐浴治疗对术后创面促愈作用。方法:本课题的病例均来源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肛门外科,时间为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将在此期间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其中治疗组术后第一天开始给予苦劳汤(药物组成:苦参、十大功劳各60g、芒硝、荆芥穗、五倍子各30g、七叶莲、两面针各50g,冰片2g)熏洗坐浴,随后给予肛泰栓、肛安软膏换药。对照组则给予1:5000高锰酸钾液熏洗坐浴,随后给予肛泰栓、肛安软膏换药。分别于术后第2、7、14天观察患者的诸多症状,如疼痛,水肿,渗出液,肉芽形态等,收集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临床观察,收集数据,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疼痛症状评分比较:术后第2天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7、14天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水肿症状评分:术后第2天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7、14天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创面渗液评分:术后第2、7、14天均具有显着性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肉芽形态评分:在术后2、7、14天均具有显着性差异,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应用苦劳汤坐浴治疗混合痔TST术加外剥内扎术术后创面,能明显改善术后创面疼痛,减轻水肿,减少渗出液,促进创面肉芽正常生长,且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可在混合痔TST术加外剥内扎术术后应用。
郑兰[6](2019)在《五味消毒饮加减坐浴联合二黄解毒膏外敷治疗炎性外痔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五味消毒饮加减坐浴联合二黄解毒膏外敷治疗湿热下注型炎性外痔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有效性,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使用该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本试验选取2018年0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湿热下注型炎性外痔患者共90例。按患者门诊就诊的先后顺序,采用区组随机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坐浴联合外敷组)、对照组Ⅰ(坐浴组)、对照组Ⅱ(外敷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予五味消毒饮加减坐浴联合二黄解毒膏外敷治疗,对照组Ⅰ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减坐浴治疗,对照组Ⅱ采用二黄解毒膏外敷治疗,共治疗7天。比较记录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的第1天、第4天、第7天患者VAS评分、水肿积分,并在疗程结束后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Ⅰ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Ⅱ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与两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对照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坐浴联合外敷组治疗湿热下注型炎性外痔临床疗效优于坐浴组及外敷组;2.VAS评分:治疗第1、4、7天,治疗组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对照组间比较,坐浴组评分低于外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坐浴联合外敷组在缓解疼痛方面临床疗效优于坐浴组及外敷组;坐浴组疗效优于外敷组;3.水肿评分:治疗第1、4、7天,治疗组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对照组间比较,外敷组评分低于坐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坐浴联合外敷组在改善水肿方面临床疗效优于坐浴组及外敷组;外敷组组疗效优于坐浴组。4.复发率:比较三组治疗后1月的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两对照组。结论:五味消毒饮加减坐浴联合二黄解毒膏外敷治疗湿热下注型炎性外痔有显着疗效,该药直接作用于患部,具有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等功效,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缩小痔体肿块,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同时扩展了中医古方的应用范围,使用方便,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魏晓丹[7](2013)在《痔瘘熏洗方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肛肠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进行手术治疗是临床上治疗肛肠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不过,很多肛肠疾病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都会出现疼痛、水肿、坠胀、出血、伤口愈合缓慢、感染等并发症,这些术后并发症会对患者手术的疗效和术后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目前对中医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并发症已有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尤其是中药外用熏洗疗效肯定,对疼痛、水肿、促进创面愈合等术后并发症均有治疗效果,可谓一举多得。中药熏洗疗法属于中医外治疗法,在外治疗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祖国伟大医学宝库中一种独特的传统治疗方法。由于它是在皮肤或患部直接进行熏洗,疗效显着,无明显毒、副作用,近年来在治疗肛肠疾病方面的应用非常普遍。痔瘘熏洗方是我科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中药外洗治疗肛肠术后并发症的经验方,对缓解肛肠疾病术后疼痛,创面水肿等并发症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为进一步研究痔瘘熏洗方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与温水对比研究,以观察痔瘘熏洗方治疗肛肠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希望能够发现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并发症的方法。目的:观察痔瘘熏洗方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设计,将符合条件的60例肛肠疾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全部病例均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肛肠科病房。治疗组术后第一日开始给予痔瘘熏洗方(药物组成:大黄15g、芒硝15g、苦参15g、红藤15g、马齿苋15g、地榆15g、紫草15g)治疗,结合肛周多功能熏洗仪进行熏洗,每日2次,之后以肛泰软膏换药。对照组则予温水治疗,不做其他处理,同样结合肛周多功能熏洗仪进行熏洗,每日2次,之后以肛泰软膏换药。以两组患者术后创面局部疼痛、水肿、坠胀、出血和潮湿情况为主要观察指标,对相关指标进行量化评分,并记录相应分值,对收集到的相关资料统一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对治疗3、7天后的疗效及症候积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入选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种及治疗前临床症状分值等资料统计学处理均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3天后,在疗效、各症状总评分、疼痛评分、水肿评分、坠胀评分、潮湿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有显着差异(P<0.05)。但在出血评分上,统计学处理,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7天后,在疗效,各症状总评分、疼痛评分、水肿评分、坠胀评分、潮湿评分、出血评分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痔瘘熏洗方能明显改善肛肠疾病术后疼痛、水肿、坠胀、潮湿、出血的症状,是治疗肠疾病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赵建萍[8](2018)在《荆芥消肿止痛汤坐浴淋洗治疗常见肛肠病术肛门肿坠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荆芥消肿止痛汤坐浴淋洗治疗常见肛肠疾病术后肛门肿坠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自术后第1天起每日予温水坐浴,若患者出现肛门肿坠情况,给予荆芥消肿止痛汤坐浴淋洗治疗,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在使用荆芥消肿止痛汤前后肛门肿坠的临床症状评分变化,共观察9天,每3天记录一次评分。本次研究共纳入术后肛门肿坠患者91例,分别按疾病诊断设置为混合痔、肛瘘、肛周脓肿、肛裂四个组,比较四个病种之间使用荆芥消肿止痛汤临床疗效的差异,评定其对各个病种术后肛门肿坠的治疗效果。四组患者术前准备及术后其他治疗均按我科常规治疗方案处理。结果:荆芥消肿止痛汤对混合痔、肛瘘、肛周脓肿及肛裂术后肛门肿坠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特别是对混合痔术后的肛门肿坠,疗效显着。结论:荆芥消肿止痛汤可有效治疗肛肠疾病术后肛门肿坠,特别是混合痔术后肛门肿坠,疗效显着,安全实用,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张殿元[9](2014)在《中药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荟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国内发表的有关中药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研究结果进行汇总、归纳和分析,以了解我国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效果,为探讨混合痔术后并发症控制措施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该荟萃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来研究中药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检索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网-中午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2001年至2013年收录的有关中药熏洗治疗治疗混合痔手术后并发症的所有文献。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后将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资料,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有18篇关于中药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文献纳入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熏洗治疗具有更显着改善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效果,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1,95%CI1.251.36, P=0.00001<0.01)。结论:中药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的肛缘水肿、疼痛等并发症具有一定的疗效,且没有不良反应。中药熏洗是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石志强[10](2010)在《外切内扎硬注术治疗环状嵌顿痔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和评价外切内扎硬注术治疗环状嵌顿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Ⅰ-Ⅲ度内痔和混合痔环状嵌顿住院患者65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33例,对照组32例。试验组采用外切内扎硬注术,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硬注术,分别对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伤口愈合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统计并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两组治疗效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在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排尿障碍和伤口愈合时间方面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在术后出血、肛缘赘皮增生、肛门失禁和肛管狭窄并发症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切内扎硬注术治疗环状嵌顿痔的临床疗效确切可靠,可有效降低或减轻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和排尿障碍的发生或症状,缩短伤口愈合时间,不失为一种治疗环状嵌顿痔的良好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二、小切口减压引流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炎性混合痔12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切口减压引流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炎性混合痔120例(论文提纲范文)
(1)改良包扎固定方式减除痔外剥内扎术后水肿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 资料来源 |
(二) 诊断标准 |
(三) 病例纳入、排除标准及脱落、剔除标准 |
(四) 病例分组方法 |
二、研究方法 |
(一) 术前准备 |
(二) 麻醉方式及手术方式 |
(三) 术后分组包扎固定 |
(四) 术后处理 |
(五) 观察指标 |
三、资料统计方法 |
四、研究结果 |
(一) 一般资料比较 |
(二) 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
(三) 不良反应 |
讨论 |
一、肛缘水肿形成的原因 |
(一) 中医方面 |
(二) 现代医学方面 |
二、肛缘水肿的预防 |
(一) 术前预防 |
(二) 手术方式与方法 |
(三) 术后处理 |
三、痔术后中西医治疗对肛缘水肿的影响 |
(一) 中医治疗 |
(二) 西医治疗 |
四、包扎固定方式对术后肛缘水肿的影响 |
五、改良包扎固定方式的优势 |
六、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痔术后肛缘水肿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2)肛肠坐浴一号方对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
1 痔的认识 |
1.1 中医古籍对痔的认识 |
1.2 中医对痔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西医对痔的病因的认识 |
2 痔的治疗 |
2.1 痔的中医治疗 |
2.2 痔的西医治疗 |
3 痔术后水肿疼痛的认识 |
3.1 中医对混合痔术后水肿疼痛原因的认识 |
3.2 西医对痔术后水肿疼痛原因的认识 |
4 痔术后水肿疼痛的预防和治疗 |
4.1 术中预防 |
4.2 中医治疗 |
4.3 西医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实验分组 |
2.2 术前准备 |
2.3 手术方式 |
2.4 治疗方案 |
2.5 观察指标 |
2.6 疗效判定标准 |
2.7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脱落情况 |
3.2 一般情况 |
3.3 临床疗效比较 |
3.4 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药熏洗的作用和机理 |
2 肛肠坐浴一号方的方药分析 |
3 肛肠坐浴一号方的现代药理学分析 |
4 肛肠坐浴一号方的作用机制 |
5 高锰酸钾的药理学分析及临床应用 |
6 研究结果分析 |
7 问题与展望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术后评分表 |
综述 中医药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疼痛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3)芍倍注射液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必须每条均符合) |
1.4 排除标准(符合其中一条即排除) |
1.5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
1.6 病例中止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思路 |
2.3 术前检查 |
2.4 术前准备工作 |
2.5 手术体位 |
2.6 麻醉方法 |
2.7 手术方法 |
2.8 术后常规处理方法 |
3.观察指标 |
3.1 疗效评价标准 |
3.2 观察周期及随访时间 |
3.3 安全性评价 |
4.统计学分析方法 |
5.研究结果及相关分析 |
5.1 病例入组情况分析 |
5.2 一般情况比较 |
5.3 手术时间比较 |
5.4 术后疗效观察 |
6.安全性评价 |
7.讨论 |
7.1 痔的概念 |
7.2 痔的认识 |
7.3 痔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
7.4 痔的手术治疗方法 |
7.5 痔的注射疗法的发展 |
7.6 痔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的认识 |
7.7 芍倍注射液的药理分析及作用 |
7.8 芍倍注射液注射后组织病理学变化 |
7.9 芍倍注射液的药用特点 |
7.10 芍倍注射液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痔的相关分析 |
8.结论 |
9.问题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1:文献综述 芍倍注射液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研究进展 |
1.现代医学对痔的认识 |
1.1 窦状静脉扩张理论 |
1.2 肛垫下移理论 |
1.3 血管增生理论 |
2.痔的手术治疗现状 |
3.痔术后常见症状 |
3.1 术后肛缘水肿 |
3.2 术后疼痛 |
3.3 术后出血 |
3.4 术后肛门坠胀不适 |
3.5 术后肛管狭窄 |
3.6 术后尿潴留 |
4.芍倍注射液的理论基础及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观察 |
参考文献 |
附2 临床观察表 芍倍注射液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观察 |
病例报告表 |
知情同意书 |
芍倍注射液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观察表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4)不同因素对混合痔术后水肿疼痛的影响及硝硼散坐浴治疗术后水肿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脱落标准 |
2.6 病例分组 |
3.研究方法 |
3.1 术前准备 |
3.2 手术过程 |
3.3 术后常规治疗 |
3.4 治疗方案 |
4.观察指标 |
4.1 肛缘皮肤水肿评分 |
4.2 切口疼痛评分 |
5.术后水肿疗效评价标准 |
6.安全性评价 |
7.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病例完成情况 |
2.数据统计结果 |
2.1 不同麻醉方式对术后水肿疼痛的影响 |
2.2 复方亚甲蓝肛周局部封闭对术后水肿疼痛的影响 |
2.3 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对术后水肿疼痛的影响 |
2.4 不同切口长度及宽度对术后水肿疼痛的影响 |
2.5 硝硼散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皮肤水肿的临床疗效分析 |
3.安全性评价 |
4.不良反应 |
第三部分 讨论 |
1.麻醉方式对混合痔术后肛缘皮肤水肿疼痛的影响 |
2.复方亚甲蓝肛周封闭对混合痔术后肛缘皮肤水肿疼痛的影响 |
3.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对混合痔术后肛缘皮肤水肿疼痛的影响 |
4.不同切口设计对混合痔术后肛缘皮肤水肿疼痛的影响 |
5.硝硼散治疗术后肛缘皮肤水肿疼痛的临床疗效 |
(1)药物功效 |
(2)药理研究 |
6.结论 |
第四部分 结语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苦劳汤对混合痔TST术加外剥内扎术术后并发症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
1 痔的认识 |
1.1 中医对痔的认识 |
1.2 西医对痔的认识 |
2 痔的治疗 |
2.1 中医对痔治疗方法的认识 |
2.2 西医对痔治疗方法的认识 |
3 中西医对混合痔术后的认识 |
3.1 中医对混合痔术后的认识 |
3.2 西医对混合痔术后的认识 |
4 现代医学对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方法 |
4.1 熏洗坐浴 |
4.2 药物内服 |
4.3 药物外涂 |
4.4 其他疗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 |
2 治疗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分组方式 |
2.3 手术方式 |
2.4 手术操作 |
2.5 术后处理 |
2.6 药物来源 |
3 观察指标 |
3.1 疼痛评分 |
3.2 水肿症状评分 |
3.3 肉芽形态评分 |
3.4 创面渗液评分(均以 12h 纱布渗湿层数计分) |
3.5 创面愈合时间 |
3.6 安全性观察 |
4 疗效判定标准 |
5 统计学方法 |
6 结果与分析 |
6.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 |
6.2 临床疗效对比 |
7 安全性分析 |
8 治疗前后创面图片对比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苦劳汤的组成及方义分析 |
2 苦劳汤组方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
3 苦劳汤对预防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疗效分析 |
3.1 苦劳汤对预防术后水肿疗效分析 |
3.2 苦劳汤对预防术后疼痛疗效分析 |
3.3 苦劳汤对预防术后渗出液及肉芽组织增生疗效分析 |
4 高锰酸钾的药理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
5.结果总结 |
6.存在问题和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五味消毒饮加减坐浴联合二黄解毒膏外敷治疗炎性外痔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
2 临床研究 |
2.1 试验原则 |
2.2 病例分组 |
2.3 治疗用药 |
2.4 治疗方法 |
2.4.1 治疗组 |
2.4.2 对照组Ⅰ |
2.4.3 对照组Ⅱ |
2.4.4 坐浴方法指导 |
2.4.5 注意事项 |
2.4.6 不良反应预防及处理 |
2.4.7 健康指导 |
2.5 观察项目及评价指标 |
2.5.1 疗效性观察指标 |
2.5.1.1 肛门疼痛 |
2.5.1.2 痔体水肿程度 |
2.5.2 疗效标准评价 |
2.5.3 安全性观察指标 |
2.5.4 安全性评价标准 |
3 治疗结果 |
3.1 病例脱落与剔除情况 |
3.2 统计方法 |
3.3 临床资料比较 |
3.3.1 年龄 |
3.3.2 性别 |
3.3.3 病程 |
3.3.4 主要症状 |
3.4 总体疗效评价 |
3.5 三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 |
3.5.1 肛门疼痛 |
3.5.2 痔体水肿 |
3.6 三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
3.7 安全性评估 |
4 结果分析 |
5 讨论 |
5.1 祖国医学对炎性外痔的认识 |
5.1.1 炎性外痔的历史沿革 |
5.1.2 炎性外痔的病因病机 |
5.2 现代医学对炎性外痔的认识 |
5.3 现代医学对炎性外痔的治疗 |
5.3.1 保守治疗 |
5.3.1.1 一般治疗 |
5.3.1.2 药物治疗 |
5.3.2 手术治疗 |
5.4 炎性外痔手术治疗的风险及治疗原则 |
5.5 选方用药依据 |
5.6 方药分析 |
5.6.1 中药药效及现代药理分析 |
5.6.1.1 五味消毒饮加减 |
5.6.1.2 二黄解毒膏 |
5.6.2 全方方解 |
5.7 坐浴疗法 |
5.7.1 坐浴疗法的历史 |
5.7.2 坐浴疗法的作用原理 |
5.7.2.1 方药作用 |
5.7.2.2 药物透皮吸收作用 |
5.7.3 坐浴疗法对疼痛的缓解作用 |
5.7.4 坐浴时间及温度研究 |
5.8 外敷疗法 |
6 结论 |
7 问题与展望 |
7.1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
7.2 改进方法 |
7.3 本试验的优点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临床观察表 |
附件二: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7)痔瘘熏洗方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肛肠疾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及防治 |
1. 肛肠疾病术后并发症的原因 |
2. 肛肠疾病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
3. 小结 |
综述二 中药熏洗疗法治疗肛肠疾病研究进展 |
1. 熏洗治疗肛肠疾病常用中药 |
2. 中药熏洗疗法在肛肠科的临床研究 |
3.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诊断标准 |
临床资料 |
治疗方法 |
结果分析 |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临床症状改善评分表 |
附录二:随机对照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荆芥消肿止痛汤坐浴淋洗治疗常见肛肠病术肛门肿坠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排除、脱落及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思路 |
2.2 术前准备 |
2.3 麻醉方式和手术方式 |
2.4 术后处理 |
2.5 试验方法 |
2.6 观察指标和方法 |
2.7 疗效判定标准 |
2.8 统计学方法 |
3 数据分析 |
3.1 一般资料 |
3.2 治疗结果 |
4 结果分析 |
讨论 |
1 肛肠病术后肛门肿坠的病机分析 |
1.1 中医对术后肛门肿坠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现代医学对术后肛门肿坠病机探讨 |
2 方药分析 |
2.1 方解 |
2.2 药理作用 |
3 中西医对坐浴淋洗法治疗肛门肿坠的认识 |
3.1 祖国医学对坐浴淋洗法治疗肛门肿坠的认识 |
3.2 现代医学对坐浴淋洗治疗肛门肿坠的认识 |
4 荆芥消肿止痛汤坐浴淋洗对术后肛门肿坠的作用机理 |
4.1 热力作用 |
4.2 机械作用 |
4.3 药物作用 |
4.4 不同疾病术后病程进展中的症状及疗效差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9)中药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荟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材料与方法 |
(一) 资料收集 |
(二) 纳入标准 |
(三) 资料提取 |
(四) 质量评价 |
(五) 统计学分析 |
二、结果 |
(一) 研究的描述 |
(二) 评估结果 |
(三) 疗效结果 |
(四) 发表偏倚 |
(五) 过敏性分析 |
讨论 |
一、荟萃分析 |
二、中药熏洗疗法的治疗作用 |
三、混合痔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 |
四、现代医学对中药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认识 |
五、中医对中药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认识 |
六、结果分析 |
七、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
八、防治措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详细摘要 |
(10)外切内扎硬注术治疗环状嵌顿痔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临床资料 |
2.1 病例来源 |
2.2 一般资料 |
2.3 诊断标准 |
2.3.1 中医诊断标准 |
2.3.2 西医诊断标准 |
2.4 纳入病例标准 |
2.5 排除病例标准 |
2.6 病例脱落及剔除标准 |
2.7 病例的退出与中止 |
3 治疗方法 |
3.1 术前准备 |
3.2 麻醉方法及体位 |
3.3 手术体位 |
3.4 手术方法 |
3.5 术中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 |
3.6 术后处理及换药 |
4 观测指标 |
4.1 临床疗效观察 |
4.2 术后并发症观察 |
4.3 伤口愈合时间观测 |
5 疗效判定标准 |
6 安全性评价标准 |
7 结果 |
7.1 统计方法 |
7.2 治疗结果 |
7.2.1 症状及症状评分比较 |
7.2.2 临床疗效比较 |
7.2.3 术后并发症比较 |
7.2.4 伤口愈合时间比较 |
8 讨论 |
8.1 病因病理 |
8.1.1 祖国医学对嵌顿痔的认识 |
8.1.2 西医学关于嵌顿痔的病因病理 |
8.2 外切内扎硬注术治疗环状嵌顿痔的理论依据 |
8.3 结果分析 |
8.4 本术式的优点 |
9 结论 |
10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四、小切口减压引流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炎性混合痔12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改良包扎固定方式减除痔外剥内扎术后水肿的临床观察[D]. 柳力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肛肠坐浴一号方对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的临床研究[D]. 何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芍倍注射液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观察[D]. 谢心.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不同因素对混合痔术后水肿疼痛的影响及硝硼散坐浴治疗术后水肿的临床研究[D]. 马燕娇.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 [5]苦劳汤对混合痔TST术加外剥内扎术术后并发症影响的临床研究[D]. 李明.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五味消毒饮加减坐浴联合二黄解毒膏外敷治疗炎性外痔的临床观察[D]. 郑兰.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痔瘘熏洗方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研究[D]. 魏晓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7)
- [8]荆芥消肿止痛汤坐浴淋洗治疗常见肛肠病术肛门肿坠的临床观察[D]. 赵建萍.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9]中药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荟萃分析[D]. 张殿元.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10]外切内扎硬注术治疗环状嵌顿痔的临床疗效评价[D]. 石志强.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