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产品企业进超市须具备三大要素(论文文献综述)
杨芳[1](2021)在《A公司农产品供应链的集成化运行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实施国家三农政策的关键环节。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起步较晚,存在很多问题,许多农业和物流管理相关企业正在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了有效控制交易以及物流成本,根据企业现有的资源及现状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化和流通价值,有助于改善整体农业经济效益。农产品的供应链本身就是一个从收购、加工、运输、配送再到市场销售等一系列全部流程,它紧密围绕着以企业和农民为核心的企业,通过严格控制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逐步地形成了一个包括企业和农民、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厂家及其最终用户在内的一个供应链和网络。是一个基于信息,以渠道建设系统为核心,以组织管理系统为基础,以服务系统和安全系统为保障,促进渠道系统、强化渠道关系的联盟与整合,促进农产品的供应系统高效运作的过程。研究农产品供应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A农产品市场有限公司是龙岩市成立于2012年的大型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是隶属于中国供销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全资控股的子公司,现已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冷藏、贸易、物流运输等多个方面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农业企业,同时被认为是福建省科技含量较高的大规模现代化农业企业。A农产品市场有限公司依托中国供销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强大的企业优势资源迅速抢占市场,其按照国家现代冷链物流的标准,兴建了闽西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极大程度带动了闽西农产品的生产以及冷链物流业的发展,保障了农民的增产、增收和冷链食品的安全。但在公司快速发展扩张过程中,也暴露了公司供应链管理系统内的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个就是缺乏完整的信息共享服务系统;二是公司缺乏一套强有力的物流配送体系;三是企业在供应链中互动性不高,供应链管理运营的绩效差;四是在线商店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是供应链信息的管理机制低效,主要表现在供应商管理机制、内外部资源整合机制、合作共赢机制;其次在产品的存储和物流配送管理方式、手段需要进一步改善;再次就是企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成本意识薄弱;最后是缺乏高效统一的管理系统。通过对发达国家在供应链管理领域中的一些成功经验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从中我们值得借鉴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来自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科学研究,它们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绿色供应链,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销售、绿色消费、绿色回收和绿色物流等;二是供应商管理模式;三是集成化供应链模式。对于A农产品市场有限公司的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发达国家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A农产品市场有限公司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提升:首先是运行机制构建要素的集成优化。通过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链、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产品品种生产加工企业、农产品品种经营者与销售商和广大产品消费者之间展开了密切的业务合作,保障了农产品的食用质量安全,将整个产品供应链过程中的品种资源大量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尽可能地尽量减少并降到最低,从而有效地充分保护了我国生物品种资源的生态多样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它不仅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个企业连接了产品供应商、生产者和广大客户的整个企业产品链,也是一个增值链接。其次是运行机制各环节的集成优化,包括供应链基础、供应链集成和供应链扩展。另一个是运行机制的运行平台的优化,主要有: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的共联共享,实施标准化信息数字管理,创新供应链集成模式、构建智能云平台;最后是运行机制的共享优化,包括信息共享、数据共享、利益共享和未来共享。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是一个繁琐而又复杂的体制工程,供应链管理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公司的集成化供应链如果想取得成功,仅仅依赖于“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仅必须立足于整个公司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战略层次和高度,同时也需要自己跳出“集成化供应链管理”而对其进行供应链管理,在这个物联网的时代,相信“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无论是在理论上的研究还是对实践的探索都将能够取得长足发展。
徐北春[2](2020)在《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扩散及行为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同时,由于长期的高产导向,以高投入换取高产出成为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决策的逻辑起点。在这种决策逻辑下,农业资源过度开发,生产要素过度集约,生态环境问题凸显,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总体偏低,亟需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玉米是全省第一大作物。玉米的生产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代表全省的农业生产方式。农户是玉米生产的具体实践者,是各种农业资源和农用物资的直接利用者,其是否采纳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是玉米生产方式能否转型的关键。受诸多因素影响,吉林省玉米清洁生产至今仍未大规模实现,亟需从农户这一基本生产单元出发,研究其采纳和扩散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影响因素、行为规律和控制策略。本文以正在吉林省中西部地区推广使用的“可降解地膜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例,从农户异质性视角,在准确界定相关概念、综合评价分析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水平基础上,提出加快推进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的必要性,并从采纳意愿—采纳行为—技术内部扩散—国际经验借鉴—生产行为控制5个环节构建核心研究框架。其中,采纳意愿—采纳行为—技术内部扩散部分重点分析农业清洁生产系统内部要素的影响与作用机理,国际经验借鉴部分重点从政策法规和管理措施视角分析农业清洁生产外部系统施加的影响与作用机制,行为控制策略部分重点从控制行为熵变化的视角分析农业清洁生产系统内部和外部熵变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控制策略。重点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第一,系统梳理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供给情况和应用现状,指出当前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单项技术供给较为充足,但集成技术供给整体不足,技术扩散中还存在农民参与程度低、基层技术力量薄弱、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成本分担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视角,综合评价分析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水平,结果显示当前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水平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粮食主产省中处于中下游位置,部分指标处于粮食主产区甚至全国倒数水平。这说明当前吉林省农业生产方式既不环保又不经济,质量效益已成为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短板,加快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刻不容缓。第二,基于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有效与非有效、理性与非理性的内在逻辑,在有效意愿、非有效意愿甄别和样本分析前提下,建立影响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的多元有序选择模型(ologit)。结果显示:农户家庭决策者受教育程度、资金投入能力、土地性质、土地规模和灌溉水的易获性、农户能力、购买社会化服务情况、对过量使用农药化肥等非清洁生产行为的认知、对清洁生产技术使用成本收益的认知、农户风险态度和应对干旱的态度等变量,对农户采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意愿有显着影响。农户总体采纳意愿强度不高,一般意愿远高于强烈意愿。农户异质性特征对清洁生产技术采纳的一般意愿和强烈意愿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影响。第三,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异质性对农业清洁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进而分析一般意愿、强烈意愿与采纳行为的转化关系,以及农户农业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采纳行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结果显示:农户家庭决策者受教育程度、资金投入能力、土地性质、灌溉水的易获性、农户能力、购买社会化服务情况、对清洁生产技术使用成本收益的认知和农户应对干旱的态度等变量,对农户采纳“可降解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行为有显着影响。农户对清洁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实施是意愿强度不断累积的结果。“无意愿”农户、“一般意愿”农户和“强烈意愿”农户实际采纳的概率依次提升,具有“强烈意愿”的农户意愿—行为转化效率最高。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和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存在差异性。第四,综合运用技术扩散理论、博弈论和系统工程理论,分析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由外及里扩散到农业农村并被早期采纳者采纳应用后,在农户内部的扩散机理、扩散效应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内部的技术扩散更多追求互惠和利他,单纯的经济目的不明显。农户基于血缘、亲缘、地缘等社会网络构建的技术扩散渠道,受扩散环境、扩散主体和扩散中介的影响。农户内部技术扩散存在动力机制、传导机制和运行机制。动力机制主要来源于扩散主体动力、扩散受体动力和扩散环境动力。传导机制主要包括技术传导、效益转移和学习效应。运行机制需要技术供给过程、交流过程和采纳过程的协同作用。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存在空间效应、时间效应和时空交互效应。空间效应包括近邻效应、等级效应和集聚效应,时间效应包括扩散时间差和技术势能差。时空交互越紧密,越有利于农户内部技术扩散。第五,从农药化肥规制、水污染防治、环境保全型农业发展三个视角,梳理分析美国、丹麦、日本三个国家关于农业清洁生产的相关政策和控制措施。借鉴三国经验,提出我国亟需完善以法律法规为基础的农药化肥管理体系,完善以产品质量为核心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完善统筹环保与农业生产的农药化肥施用体系;亟需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水污染综合防治法律法规,以严格的监管政策和组合措施确保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农业水污染技术创新,引导公众尤其是农民积极参与;亟需健全农业清洁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功能和作用,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业清洁生产。第六,基于系统工程理论,指出农业清洁生产系统是由包括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子系统、农作物生产管理子系统、农产品销售子系统和农业生产服务子系统4个子系统组成的内部系统,以及政策法规子系统、科技服务子系统、农资供给子系统和城镇发展子系统等4个子系统组成的外部系统共同构成。各子系统内要素间相互作用和内外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同时存在,共同推动农业清洁生产系统不断演进。农业清洁生产系统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和随机涨落性4个特征,是典型的耗散结构系统。引入“行为熵”概念,结合前文研究结论,研判农业清洁生产系统行为熵类型及来源。针对熵流来源,从增加负熵流、降低正熵流视角,构建促进清洁生产技术采纳与扩散,推动农业清洁生产发展的农户行为控制策略。
胡友训[3](2020)在《田园综合体盈利模式 ——以无锡田园东方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17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概念,并由此引爆成为此后我国多年农业产业领域最炙热的一个词。在中央1号文件中推广“田园综合体”,既是从国家层面给予田园综合体的认可,也使得建设田园综合体成为了我国农业领域改革以及后续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决策。此后,国家以及各省市分别启动了建设“田园综合体”试点活动,并在配套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上给予试点项目支持。经历了三年多的持续发力,首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已经蔚成规模,一些地方的省一级田园综合体项目也走上正轨。田园综合体以现代科技农业、文商旅及田园社区三位一体的农业新一代商业发展模式,其兼顾了多方利益,保证了多方尤其农民的利益,以农民利益为主导的利用农业资源和环境,打造一个城市化场景,即解决了农业农民对城市的向往也满足了城市人逆城市化提供了生活工作的场所和场景,有效的解决了社会矛盾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继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项目后国家在新农村建设领域推出的又一成功举措。国内田园综合体建设始于田园东方公司的积极探索。田园东方于2013年开始在江苏无锡、四川成都等地率先就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做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其中,无锡田园东方是先从一个600亩地的集社区、种植、配套等项目作为示范区开始的,从中探索出田园综合体多种业态发展的成功经验,该经验2016年获得中央主管部门认可后纳入1号文件并在全国推广,田园东方公司随后又在阳山二期项目、以及成都和盛田园东方项目中对前期模式又做了进一步的升级和创新。与此同时,国内也有多利农场、蓝城农业等公司以不同模式对田园综合体项目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但从目前运行情况看,符合田园综合体本质要求的成功项目还比较少,加之各地推广速度过快,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亟待从理论上加以梳理和诠释。作为国内田园综合体最早一批的建设者,本文对于我国田园综合体建设中的机遇与矛盾感同身受,此次选择针对“田园综合体盈利模式”这一关键要素展开初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田园综合体的本质内涵和基本运行规律,推进业界对田园综合体的基本要素达成共识,避免单一行政化思维,或者盲目追求项目规模,以推动田园综合体项目健康有序发展。本文对田园综合体盈利模式研究首先从其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开始,说明了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确定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并通过查阅大量涉及田园综合体业态的盈利模式文献资料,并以实际案例和国内外研究成果对比分析研究,提炼出创新点。其次结合国外田园综合体研究成果,梳理了国内外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历程,并进一步对我国发展历程中必须关注的政策背景和市场需求变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做了研究说明,梳理出我国田园综合体的类别、构成和特点。总结了我国田园综合体各个盈利点并归纳出田园综合体盈利模式五种类别以及对田园综合体核心盈利要素进行了分析。再次是结合田园东方田园综合体具体案例所作的专案分析。先从田园东方发展背景和价值主张进行了说明,结合盈利模式的设计对其盈利模式、盈利点及其经营数据逐一分析,提炼出田园东方盈利模式的创新点。得出如何设计出更有效的田园综合体盈利模式的启示,并结合最新理论和当前互联网经济时代和社群效应发展趋势,提出改进建议和预测田园综合体盈利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本文认为,田园综合体由于涵盖了众多业态,单纯用某一个业态去做,势必达不到应有效果或违背了田园综合体建设初衷,必须融合思维,创新手法,通过总结出的核心盈利要素,并在实践中利用颠覆规则的逻辑,发现利润区,充分关注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创新和重塑田园综合体盈利模式。
赵萌[4](2020)在《“平台—模块”主导的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城镇化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大力推动下,“城乡二元”结构正向“城—镇—乡”三元结构转变,使得村镇与城镇作为联通城乡、连接工业与农业,承接二元双向物流的桥梁地位更加突出。城市在产业升级、成本高企、空间制约及交通拥堵等压力条件下,一方面推动城市物流向平台化的高端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推动物流实体产业向外迁移。而农村物流在缺乏有效的要素支撑以及物流基础设施支撑情况下,开始寻求向上构建资源更加丰富、市场更加接近的村镇物流平台。另外,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分离,使村镇物流摆脱了地理区位、市场距离、资源禀赋等传统限制而发挥成本洼地优势,促进“城—镇—乡”三元物流形态与物流空间重构,从而真正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物流体系。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本文选取村镇物流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揭示村镇物流在时代发展中作用和地位的变化,本文从村镇物流系统内部演化研究入手,通过比较分析法在第三章构建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架构,通过系统理论、种群生态理论、演化博弈理论等成熟的理论方法,在第四、五章研究分析村镇物流系统的生态演化方向、演化路径和演化机制等,第六章通过系统动力学模拟仿真进行验证。经过本文研究,论文取得以下三个方面的创新成果:(1)本文经过多种方式研究,构建了一个“三要素、四生态流、双层圈”的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架构。架构包含村镇物流核心要素、村镇物流支持要素、村镇物流环境要素三类主体要素Agent;物质流、资金流、技术流、人员流四类生态流;“链环—功能”为基础层,“平台—模块”为主导层的两个层圈。其中,平台处于顶层,模块动态组合成柔性链条,功能融合于平台及模块化柔性链环之中。同时该架构也是由“生态元—生态链—生态网—生态群—生态圈—生态系统”组成的生态体系。(2)本文结合生态理论和系统理论研究,揭示出村镇物流生态演化机理、路径与方向。其中,三类主体要素的生态元变化是演化基础;技术依赖、制度依赖、关系依赖是平衡态演化路径;生态流是推动村镇物流演化的动力机制;共生机制与竞争机制引起生态位变化是演化的传导机制;“耦合—协同”是演化的放大机制;“链环—功能”主导模式到“平台—模块”主导是村镇物流生态系统的演化方向。(3)通过本文的研究内容得出一个重要的管理启示,“双向双网—双层平台”是城乡一体化物流生态体系的演化架构。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物流加之区域化分工所带来的大流通,共同交织形成农村和城市两大市场网络。农村物流寻找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向上建构物流平台;城市物流一方面向高端升级发展以形成信息化为主导的虚拟网络平台,一方面向低端挤压通过快捷配送的替代方式和经济成本调节方式将物流实体平台向外推移。两种力量作用的结果,城市化的顶层虚拟平台和村镇化的物流实体平台分离,形成“双向双网—双层平台”的城乡一体化生态架构,平台与网络通过现代化的“集送/配送”连接。论文在取得创新成果的基础上,还形成了如下的研究性结论:(1)本论文通过采用改进的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处理2009-2013年村镇物流服务节点投入产出数据,通过对“链环—功能”进行效率评价得出,2012年后由于互联网技术迸发形成“平台—模块”主导的电商双边市场使村镇物流服务主体的运营效率由发散转向收敛。(2)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结合收益矩阵和复制动态方程对村镇电商平台的运营主体、平台使用主体与政府三者之间合作机制进行分析得出,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是“平台—模块”发展模式的重要支撑,同时网络平台还推动了城乡物流的产业升级以及空间重构,论文使用MATLAB进行仿真模拟之后得出同样的结论。(3)本文基于非平衡力学构建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部更新分形机制,通过理论模型进行量化分析,“生态流”对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时空结构具有分形影响,村镇物流空间结构变化是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的基础,内部“生态流”作用空间分异是系统演化的本质。(4)本文运用SOM神经网络模拟预测“生态流”作用发现,外部环境稳定情况下,村镇物流生态系统空间自组织缓慢生长。2012年以后,在城镇化政策推动下,村镇物流空间环境巨变,进入新维度的空间重构和规模增长,使整个演化过程具有典型跨越性,但物流规模扩张仍滞后于村镇建成区面积扩张。(5)本文以村镇物流环境子系统2006-2026年历史数据及发展预测为依据,通过系统动力学仿真预测三种互动情景推演出,提高教育经费和物流技术投入能够促进环境子系统整体“耦合—协同”状态改善,但从效果看,政策对经济和社会子系统效果明显,对资源和环境作用较弱。
李玲慧[5](2020)在《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研究》文中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任何一个产业都必须与时俱进的发展,不然将面临淘汰。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发展也必将顺应潮流。2019年中央发布一号文件,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注重特色农业发展和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品牌。但在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分不清经营主体、品牌严重同质化、定位不清晰、市场不精准,同时不注重农特产品品牌视觉设计和品牌推广等问题。这不禁让我们思考,在消费升级的新形势下,农特产品品牌的构建方式、如何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方法、如何增加消费者信赖度等问题。同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不断地进步,信息数量之多,传播之快,消费者越来越理性,越来越重视农产品的品质。在这一情况下,农产品的品质问题凸显,农产品的品牌建设问题更加显着。农产品品牌是供需环节中的非常重要的条件。基于这一因素,本文以地方特色农产品为载体,结合品牌构建思维与方法,形成农特产品品牌构建的方法策略。整篇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对相关内涵进行解构,从案例中获得启示,得到影响农特产品品牌构建的因素。首先,通过对品牌及农产品品牌及品牌形象视觉设计进行相关理论研究,提出了本论文的品牌定义,并将其延伸到农产品品牌上;其次,从对国外农产品品牌构建的分析中获得对国内农特产品品牌构建的启示,并通过对国内典型案例的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农特产品品牌构建及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可取之处和问题存在,为后续农特产品品牌构建策略提供依据;最后,通过以上研究,得出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的模型,并以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小金苹果”品牌设计实践为例,结合消费者购买行为、购买需求的分析,作出相应的视觉设计方案。
罗立[6](2020)在《T农业公司柑橘电子商务运作模式选择及实施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企业必须抓住一切可能进行战略转型,从生产经营、组织管理、营销手段、客户服务等多个方面着手,建立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完成产业升级。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的迅速普及,不仅对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方式造成了冲击,也给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方式带来新的变化,承担起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责任。在此背景下,农业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找到合适的电子商务运作模式,根据电子商务的特征调整运营管理思路,构建全新的农产品营销体系。T农业公司是一家以柑橘种植为主的企业,作为县级乡村振兴项目,肩负着解决异地安置户、贫困户就业问题,脱贫致富模范带头作用,实现城乡产业融合发展的重任。由于生产基地交通条件限制,生产条件落后,种植品种多样,采用传统的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本文以T农业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微观企业在具体环境下如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并指导实施,帮助企业升级转型,并为其他同类型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论文首先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进行阐述,简要介绍国内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情况,明确研究目标以及研究方法,理清研究路线和研究内容。接着总结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及其运作模式相关概念和研究现状,介绍交易成本、价值链、平衡计分卡和层次分析法等理论,为后续分析该公司电商运营流程、电商构成要素、经营状况、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等提供理论依据。其次,从柑橘产业和柑橘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出发,对T农业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进行分析,介绍该公司目前的运营状况。从该公司种植品种多样造成销售周期长,种植基地交通条件复杂,运营团队功能单一和销售方式传统利润率低四个方面指出该公司进行电子商务运作的必要性。接着通过对种植企业常用的电子商务运作模式进行分析总结,结合该企业特点得出T农业公司电子商务运作模式的构成要素为运营主体、产品、消费群体、交通物流、资本风险和支撑体系等六个方面。再次,梳理T农业公司柑橘电子商务运营流程,根据柑橘农产品的特性,找到适用于该公司的四种电子商务运作模式:第三方平台代营模式、企业自营产地直供模式、社区自营团购模式、产品预售作物认养模式。接着根据层次分析法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实现步骤,利用平衡计分卡构建柑橘电商运作模式选择指标体系,通过计算取得各指标的权重和层次排序,最终得出产品预售作物认养模式是实现企业既定目标的有效方案。最后,根据各个指标的权重关系,对产品预售作物认养电商模式具体的实施路径予以规划。通过该研究,得出产品预售作物认养模式作为该公司电子商务运作模式,这是将电子商务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促进柑橘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集线上销售与线下体验为一体的电商运作模式,为同类型企业进行电商转型提供参考,帮助企业可持续发展。
王怡[7](2020)在《零售企业O2O盈利模式对财务绩效影响研究 ——以永辉超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以及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传统零售企业经营业绩面临着巨大挑战,为此传统零售业态转型为O2O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模式已经迫在眉睫。本文案例对象永辉超市作为大型传统零售企业,2015年积极推进企业转型,围绕“店商+电商+科技零售”的理念向O2O盈利模式发展,在行业中处于领先的地位。O2O盈利模式如何运转,O2O盈利模式发展对企业绩效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些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介绍了O2O模式、盈利模式等相关理论概念,基于理论基础构建了O2O盈利模式对财务绩效影响路径;其次将永辉超市业务活动作为载体进行案例研究,阐明永辉超市O2O盈利模式运作流程;然后运用财务指标法和EVA法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引入了传统模式的同行业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全面阐述永辉超市O2O盈利模式对财务绩效产生的影响。最后探寻永辉超市O2O盈利模式绩效波动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通过永辉超市的案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O2O盈利模式是以顾客为中心,互联网技术驱动价值链上要素资源整合从而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运营方式;二是O2O盈利模式优化了企业收入结构与成本结构从而影响财务绩效;三是O2O盈利模式对永辉超市绩效产生更积极的影响,其中偿债能力提升最为明显;四是O2O盈利模式发展初期企业财务绩效可能波动较大。本文通过永辉超市的案例研究分析零售行业目前的主流盈利模式,旨在给其他转型中的传统零售企业提供一些建议。
刘云[8](2020)在《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脐橙产业经营主体经济效益比较研究》文中提出农业产业化发展伴随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发展,多类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产物。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农业经营主体经济效益高低决定经营主体的发展方向。我国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发展缓慢,各农业经营主体经济效益差异明显,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割裂式的发展反过来又制约农业产业化的进步,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经济效益将为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论文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生产经营脐橙的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研究对象,对各经营主体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根据经济效益衡量标准,设定相应经济效益指标,鉴于富川县的实际发展情况,对脐橙产业各经营主体家庭基本情况、脐橙经营规模情况、脐橙种植投入产出情况、经营脐橙满意度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对脐橙产业经营主体投入产出进行比较,基于生产投入与产出所获利润来衡量农业经营主体经济效益。经研究发现,脐橙产业各经营主体经济效益的大小依次为专业大户、农户、合作社、农场、龙头企业,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经济效益差异反射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小农意识浓厚、合作意识薄弱、经营主体之间割裂式发展、对政府依赖性强等。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经营主体之间存在经济利益冲突使得各经营主体难以平衡利益关系,农业经营主体可支配资金大小以及地方政府政策的影响,此外,脐橙生产投入与产出的双重制约形成了农业经营主体对政府依赖的惯性。基于研究探讨,根据富川县脐橙产业经营主体发展实际情况,从农户社会地位、经营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经营管理方式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角度进行分析,为提高脐橙产业经营主体经济效益做进一步思考。农户是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构成单位,应确保农户家庭经营主体地位和生产经营自主权;通过农业经营主体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增强内在发展动能,建设各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体制机制、推动经营主体间联结互动、加强农业经营主体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以促进各经营主体之间外在联结动力;通过实施脐橙生产标准化、采取适度规模经营的形式改进各农业经营主体生产脐橙的管理方式;通过搭建脐橙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完善市场化服务机制、创新互联网电商平台的方式健全面向脐橙产业经营主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脐橙售价,提高脐橙销售产值,促进农业经营主体增收,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经济效益。
孔祥智,刘明玉[9](2020)在《嵊州市农合联改革的措施、成效与意义》文中研究表明嵊州是联合国绿色产业先进示范区、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之一、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综合强县。嵊州市自2016年8月成立市农合联以来,是全省第一批"三位一体"改革推进县市之一,在绍兴市考核中成绩位列第二,并荣获绍兴市"三位一体"综合改革奖。近年来,嵊州市供销社着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借助农合联平台推进农业服务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相结合、专业性服务与通用性服务相衔接、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相对接,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三农"提供实践样本。
周银坤[10](2018)在《基于城乡发展差距的“城市利益让渡”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的研究是基于以下两个基本的社会事实:一是,伴随着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生成,作为其对立面的“统筹城乡发展”及“城乡一体化发展”也在向前积极推进;但是,中国的城乡关系是一个结构性问题,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是漫长的。尤其是,当这个过程涉及社会利益改革及调整时,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展就尤其缓慢;在现实中,“城乡差距”与“社会排斥”之间的关系又很复杂。二是,正是因为看到了我国“城乡发展差距”这一现实问题,中央政府正在从顶层设计、国家战略、政策供给等层面,推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路径。同时,理论界也在讨论社会改革中的“利益让渡”等问题。从这两个基本的社会事实出发,本文着力提出“城市利益让渡”这一理论命题,试图以规范的研究方法,来分析与解释当下中国“城市利益让渡”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一方面,从学术文献的角度看,“统筹城乡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的研究,是比较深入与透彻的;但是,从“利益让渡”与“社会利益让渡”的角度来研究城乡关系的文献,还显不足。因此,这是一个新的研究命题。另一方面,从政府政策实践的角度看,“城市利益让渡”的相关政策及实践,也没有充分地展开,因此,它是一个新的实践任务。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就在于:提出并论证“城市利益让渡”的命题。这一研究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以江苏为观察样本,以计量方式分析“城乡发展差距”这一现实问题;第二,以“社会排斥”为理论视角,分析城乡发展差距的原因与症结何在。第三,用三章的内容,从理论资源、现实场域、资源与条件、意愿与能力、动力与阻力等方面进行这一命题的理论建构。对此,本文的研究,展开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以江苏为观察样本,计量分析“城乡发展差距”这一现实问题,为“城市利益让渡”这一命题的建构奠定现实基础。本章认为,城乡差距至少要从两个方面来综合考察:一是,江苏省城乡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差距及其他方面的差距;二是,对江苏省城乡关系的现实境况开展系统的描述性分析,意在揭示江苏省当下城乡关系的现实样态和现实图景。对此,本章主要研究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从江苏省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发展的整体差异入手,考察江苏省城乡发展差距的现实样态;(2)对江苏省城乡发展差距的现实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实证考察;(3)从理论上揭示江苏省城乡发展差距对于全国的代表性与样本性。第二章:题名为:城乡发展差距的症结:排斥性制度。这一章的主要目的是:应用“社会排斥”这一比较新颖的理论来探讨中国城乡发展差距的原因。从学术文献的角度看,关于城乡发展差距原因探讨的文章很多,但是,从社会排斥这一角度展开分析的文献几乎没有。因此,本章选择这一理论框架进行研究,也是为“城市利益让渡”这一命题的论证奠定坚实的现实基础。本章试图解决四个问题,一是,阐述“社会排斥”这一新的理论框架,对于分析城乡发展差距的意义;二是,从社会资源配置的角度来分析造成城乡发展差距的制度设计;三是,从公共服务的角度来剖析城乡发展差距的制度现状;四是,分析了现实中城乡关系中资源配置非均衡性的表现及种类。第三章:题名为:“通过‘城市利益让渡’再造城乡关系”。因此,从这一章开始的连续三章,都是本文的核心内容,即对“城市利益让渡”进行学理论证。而第三章是把本文的主题点明了,也试图把“利益让渡”与“城乡关系”这两个主题的研究“对接”起来。在第三章中,主要想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从学理上寻求“城市利益让渡”的理论资源,这既包括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资源,也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源,还包括当今中国学术界的理论资源。二是,探讨当下中国城乡关系再造的现实场域及其复杂性,即一方面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另一方面,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在解构着城乡二元结构。三是,对“城市利益让渡”这一命题进行理论建构与论证。第四章:主要是探讨“城市利益让渡”的具体问题,即模式、资源与能力等等。主要想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总结了当下中国社会实践中具有“城市利益让渡”性质的三种模式,即“资源三下乡”、南京“为民服务专项基金”与项目制。二是,探讨了城市利益让渡中的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以及各种具体的资源类型。三是,从主观性与客观性两个方面,分析了城市利益让渡的主观性意愿与客观能力等相关问题。第五章:题名为“‘城市利益让渡’的动力与阻力”。在这一章中,没有采用对策建议或政策建议类题名,是因为,本文认为“城市利益让渡”作为一个命题需要论证与建构,它需要学术、社会与政府的认同与认可,换言之,它离对策建议还有一定距离,因此,不妨我们先来探析它的动力因素与阻力因素。这一章,主要想解决两个问题:其动力因素,是从推动城市利益让渡的内在动力,推动城市利益让渡的外在拉力,推动城市利益让渡的政治压力三个方面展开的;而阻力因素,是从城乡二元结构的固化、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城市政府利益权衡的理性化与乡村承接能力的有限性四个方面展开的。
二、农产品企业进超市须具备三大要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产品企业进超市须具备三大要素(论文提纲范文)
(1)A公司农产品供应链的集成化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三)国内外供应链研究现状分析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研究评述 |
(四)研究思路与内容 |
1.研究思路 |
2.研究内容 |
二、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1.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
2.运行机制、供应链运行机制与集成化运行机制 |
3.农产品供应链 |
(二)农产品供应链的特征与模式 |
1.农产品供应链的特征 |
2.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
1.绿色供应链理论 |
2.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理论 |
三、A公司农产品供应链运行的环境及现状分析 |
(一)A公司简介 |
(二)A公司农产品供应链运行的宏观环境分析 |
1.农产品供应链发展概况 |
2.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3.市场竞争环境 |
4.政策环境 |
(三)A公司农产品供应链的运行机制现状分析 |
四、A公司农产品供应链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A公司农产品供应链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
1.缺乏完整的信息共享系统 |
2.缺乏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 |
3.供应链管理运营的绩效低 |
4.在线商店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
(二)A公司农产品供应链运行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缺乏完整的信息共享系统的原因 |
2.缺乏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的原因 |
3.供应链管理运营绩效低的原因 |
4.在线商店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 |
五、A公司农产品供应链运行机制优化对策 |
(一)运行机制构建要素的集成优化 |
1.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 |
2.农产品生产者 |
3.农产品储运服务商 |
4.农产品加工企业 |
5.农产品销售商 |
6.农产品消费者 |
7.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化服务商 |
(二)运行机制的运行环节集成优化 |
1.供应链基础优化 |
2.供应链集成优化 |
3.供应链扩展优化 |
(三)运行机制运行平台的集成优化 |
1.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共联共享 |
2.实施标准化信息数字管理 |
3.创新供应链集成模式 |
4.构建智能云平台 |
(四)运行机制的共享优化 |
1.信息共享 |
2.数据共享 |
3.利益共享 |
4.未来共享 |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表清单 |
致谢 |
(2)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扩散及行为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评述 |
1.3.1 农业清洁生产文献综述 |
1.3.2 农业技术采纳文献综述 |
1.3.3 农业技术扩散文献综述 |
1.3.4 农户行为控制文献综述 |
1.3.5 相关文献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研究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清洁生产 |
2.1.2 农业清洁生产 |
2.1.3 农业技术扩散 |
2.1.4 农户异质性 |
2.2 范围与对象界定 |
2.2.1 研究范围 |
2.2.2 研究对象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农户行为理论 |
2.3.2 技术扩散理论 |
2.3.3 信息扩散理论 |
2.3.4 社会网络理论 |
2.3.5 系统工程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与分析 |
3.1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供给与应用现状 |
3.1.1 单项技术供给较为充足 |
3.1.2 集成技术供给整体不足 |
3.1.3 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现状 |
3.2 基于生态效益的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 |
3.2.1 吉林省农业生态效益水平纵向演变 |
3.2.2 吉林省农业生态效益水平横向对比 |
3.2.3 吉林省农业生态效益水平分析 |
3.3 基于经济效益的吉林省农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 |
3.3.1 吉林省农业经济效益水平纵向演变 |
3.3.2 吉林省农业经济效益水平横向对比 |
3.3.3 吉林省农业经济效益水平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分析 |
4.1 研究假说与模型设定 |
4.1.1 研究假说 |
4.1.2 模型设定 |
4.1.3 变量解释与赋值 |
4.2 数据来源与样本分析 |
4.2.1 数据来源 |
4.2.2 样本分析 |
4.3 实证结果与检验 |
4.3.1 模型结果分析与讨论 |
4.3.2 内生性讨论和稳健性检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分析 |
5.1 研究假说与模型设定 |
5.1.1 研究假说 |
5.1.2 模型设定 |
5.2 数据来源与样本分析 |
5.2.1 数据来源 |
5.2.2 样本分析 |
5.3 实证结果与检验 |
5.3.1 模型结果与分析 |
5.3.2 内生性讨论和稳健性检验 |
5.4 关于采纳意愿与行为的讨论 |
5.4.1 意愿强度与行为转化 |
5.4.2 意愿和行为影响因素差异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农户内部清洁生产技术扩散机制与效应分析 |
6.1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要素分析 |
6.1.1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主体 |
6.1.2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受体 |
6.1.3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渠道及其变动性 |
6.2 基于社会网络的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机制 |
6.2.1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动力机制 |
6.2.2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传导机制 |
6.2.3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运行机制 |
6.3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时空效应分析 |
6.3.1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空间效应 |
6.3.2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时间效应 |
6.3.3 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扩散的时空交互效应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基于清洁生产视角的农户行为控制经验借鉴 |
7.1 美国农药化肥规制经验及启示 |
7.1.1 美国农药管理政策及规制措施 |
7.1.2 美国化肥管理政策及规制措施 |
7.1.3 美国经验及启示 |
7.2 丹麦农业生产水污染防治经验及启示 |
7.2.1 丹麦农业生产水污染防治政策及措施 |
7.2.2 丹麦经验及启示 |
7.3 日本发展环境保全型农业的经验及启示 |
7.3.1 日本发展环境保全型农业的政策和措施 |
7.3.2 日本经验及启示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基于清洁生产视角的农户行为控制策略 |
8.1 农业清洁生产系统解析 |
8.2 农业清洁生产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判定 |
8.2.1 农业清洁生产系统的开放性 |
8.2.2 农业清洁生产系统的非平衡性 |
8.2.3 农业清洁生产系统的非线性 |
8.2.4 农业清洁生产系统的随机涨落性 |
8.3 基于熵变模型的农户行为控制策略分析 |
8.3.1 农户清洁生产行为熵变模型构建 |
8.3.2 农业清洁生产系统行为熵的类型 |
8.3.3 农业清洁生产内部系统行为熵控制策略 |
8.3.4 农业清洁生产外部系统行为熵控制策略 |
8.4 本章小结 |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主要创新点 |
9.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农户调查问卷 |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田园综合体盈利模式 ——以无锡田园东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 |
1.2.1 基本框架 |
1.2.2 本文研究方法 |
1.3 本文主要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
2.1 田园综合体概念界定 |
2.2 田园综合体研究进展 |
2.2.1 国外研究与实践综述 |
2.2.2 国内研究与实践综述 |
2.3 盈利模式文献综述 |
2.3.1 盈利模式文献综述 |
2.3.2 相关业态盈利模式研究综述 |
2.3.3 城市综合体盈利因素 |
2.4 相关理论研究 |
2.4.1 微笑曲线理论 |
2.4.2 核心竞争力理论 |
2.4.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3 田园综合体发展历程及盈利模式要素分析 |
3.1 国外田园综合体发展历程 |
3.2 国外田园综合体实例研究 |
3.2.1 国外田园综合体盈利模式研究--—日本MOKUMOKU农场、德国卡尔斯草莓农场 |
3.2.2 国外田园综合体盈利要素分析 |
3.3 我国田园综合体发展历程 |
3.3.1 政策背景 |
3.3.2 市场需求变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
3.3.3 发展历程 |
3.3.4 田园综合体类别、构成及特点 |
3.4 我国田园综合体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
3.4.1 宏观层面问题 |
3.4.2 运营层面问题 |
3.5 我国田园综合体盈利模式及核心盈利要素分析 |
3.5.1 我国田园综合体盈利模式 |
3.5.2 田园综合体核心盈利要素分析 |
4 案例分析-田园东方田园综合体的盈利模式分析 |
4.1 田园东方公司背景介绍 |
4.1.1 公司介绍 |
4.1.2 新田园主义价值主张 |
4.2 田园东方集团盈利模式分析 |
4.3 无锡田园东方盈利模式分析 |
4.3.1 盈利点结构解析 |
4.3.2 运营效益分析 |
4.3.3 盈利模式优势分析 |
5 田园综合体盈利模式的创新思考 |
5.1 无锡田园东方盈利模式的启示 |
5.1.1 基于运营要素的启示 |
5.1.2 基于系统要素的启示 |
5.2 田园综合体盈利模式改进建议 |
5.2.1 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 |
5.2.2 从内部运营的角度 |
5.3 未来盈利模式发展趋势 |
6 结论、不足与展望 |
6.1 论文的基本结论 |
6.2 存在的不足 |
6.3 展望 |
图表清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平台—模块”主导的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技术路线与内容安排 |
1.3.1 技术路线 |
1.3.2 内容安排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研究范畴界定 |
2.1.1 村镇概念范畴 |
2.1.2 村镇物流概念范畴 |
2.2 理论基础 |
2.2.1 系统理论 |
2.2.2 种群生态理论 |
2.2.3 演化博弈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产业链与价值链研究 |
2.3.2 系统演化与产业链演化研究 |
2.3.3 村镇物流发展研究 |
2.4 文献研究述评 |
2.5 本章小结 |
3 “平台—模块”主导的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建构 |
3.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涵及构成 |
3.1.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涵 |
3.1.2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要素 |
3.1.3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CAS结构 |
3.1.4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层次与功能 |
3.2 “平台—模块”主导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发展模式 |
3.2.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的路径依赖 |
3.2.2 “链环-功能”主导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发展模式 |
3.2.3 “平台-模块”主导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发展模式 |
3.2.4 “链环-功能”升级至“平台-模块”主导模式的生态圈形成 |
3.3 “平台-模块”主导的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平衡性 |
3.3.1 “平台-模块”主导村镇物流生态系统稳定性前提 |
3.3.2 实现系统层级平衡的关键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4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发展模式平衡机理 |
4.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产业链主体演化 |
4.1.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产业链主体生态位内涵 |
4.1.2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产业链主体生态位维度 |
4.1.3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产业链主体生态位测量及演化 |
4.2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产业链间演化 |
4.2.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产业链间网络特性 |
4.2.2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产业链间共生机制 |
4.3 “链环—功能”不平衡诱因实证研究 |
4.3.1 “链环-功能”效率评价理论基础 |
4.3.2 效率评价指标选取和样本选择 |
4.3.3 “链环—功能”效率评价实证分析 |
4.4 “平台-模块”主导的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机制 |
4.4.1 平台服务型双边市场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
4.4.2 “运营主体-使用主体-政府”三方协调演化模拟 |
4.4.3 平台服务型双边市场主体合作机制与利益分配 |
4.5 本章小结 |
5 生态流作用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分形 |
5.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自组织演化机制 |
5.1.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基础 |
5.1.2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远离平衡态需求 |
5.1.3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的非线性过程 |
5.1.4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外涨落驱动 |
5.1.5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自组织涌现 |
5.2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分形机制 |
5.2.1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的生态流作用力 |
5.2.2 生态流驱动村镇物流生态系统非平衡相变 |
5.2.3 生态流触发村镇物流生态系统结构时空分岔 |
5.2.4 村镇物流生态系统内部更新分形机制 |
5.3 生态流作用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模拟 |
5.3.1 SOM神经网络法模拟系统演化的适用性 |
5.3.2 生态流作用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实证及仿真 |
5.4 本章小结 |
6 村镇物流生态环境子系统仿真测度与优化 |
6.1 环境要素子系统“耦合—协同”驱动机制内涵 |
6.1.1 环境要素子系统“耦合”关联理论 |
6.1.2 环境要素子系统“耦合”关联内涵 |
6.1.3 协同学分析环境要素子系统的耦合性 |
6.2 村镇物流环境子系统序参量筛选 |
6.2.1 环境子系统序参量指标体系设计 |
6.2.2 环境子系统序参量指标体系构建 |
6.2.3 序参量指标筛选方法 |
6.2.4 环境子系统序参量筛选 |
6.3 环境子系统“耦合-协同”测度与优化 |
6.3.1 环境子系统“耦合-协同”测量模型 |
6.3.2 环境子系统“耦合—协同”动力学仿真 |
6.3.3 环境子系统“耦合—协同”动力学情景分析 |
6.3.4 环境子系统情景互动调控建议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建议与研究展望 |
7.1 论文结论 |
7.2 管理启示与政策建议 |
7.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相关研究 |
1.3.2 国外相关研究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1.4.1 主要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框架 |
1.6 本章小结 |
2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 |
2.1 品牌概念界定 |
2.1.1 品牌的提出与概念界定 |
2.1.2 品牌的特性及功能 |
2.2 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相关理论 |
2.2.1 品牌视觉设计的功能及原则 |
2.2.2 品牌视觉设计的内容要素 |
2.2.3 品牌视觉设计的风格 |
2.3 农产品品牌相关理论 |
2.3.1 地方特色农产品内涵及特征 |
2.3.2 农产品品牌的种类 |
2.3.3 农产品品牌种类间的区别联系 |
2.3.4 农产品品牌建设主体间的关系 |
2.4 特色农产品品牌建立相关理论基础 |
2.4.1 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的要素 |
2.4.2 消费者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
2.4.3 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的重难点 |
2.5 本章小结 |
3 国内外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 |
3.1 国外发达国家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分析 |
3.1.1 美国农产品品牌构建及视觉形象分析 |
3.1.2 日本农产品品牌构建及视觉形象分析 |
3.1.3 韩国农产品品牌构建及视觉形象分析 |
3.2 从国外农产品品牌发展经验中获得的启示 |
3.3 国内地方特色农产品典型案例分析 |
3.3.1 云南“褚橙”品牌构建及视觉形象分析 |
3.3.2 攀枝花芒果品牌构建及视觉形象分析 |
3.4 国内地方特色农产品牌发展中取得的成效 |
3.5 国内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
3.6 本章小结 |
4 国内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策略研究 |
4.1 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维度分析 |
4.1.1 特色农产品维度 |
4.1.2 品牌经营主体维度 |
4.1.3 消费者维度 |
4.1.4 品牌内在核心维度 |
4.1.5 品牌视觉形象维度 |
4.1.6 品牌维度之间的关系 |
4.2 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原则 |
4.2.1 农特产品品牌系统性 |
4.2.2 农特产品品牌精准化 |
4.2.3 农特产品品牌服务性 |
4.2.4 农特产品品牌差异化 |
4.3 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策略 |
4.4 本章小结 |
5 基于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构建模型下小金县苹果品牌视觉设计实证研究 |
5.1 品牌视觉设计流程 |
5.2 小金县苹果品牌构建分析 |
5.2.1 小金县苹果产业发展概况 |
5.2.2 小金县苹果品牌发展现状 |
5.2.3 针对小金县苹果品牌视觉设计的消费者研究 |
5.2.4 小金县苹果调研结果及分析 |
5.3 小金县苹果品牌视觉设计 |
5.3.1 品牌标志设计 |
5.3.2 品牌色彩选用 |
5.3.3 辅助图形设计 |
5.3.4 产品包装设计 |
5.4 设计意义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针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用户访谈 |
附录B 小金县苹果购买体验测评的用户访谈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6)T农业公司柑橘电子商务运作模式选择及实施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电子商务运作模式的研究背景 |
1.1.2 电子商务运作模式研究的意义 |
1.1.3 国内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方法思路和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路线 |
1.3.3 研究内容 |
1.4 小结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农产品电子商务相关概念 |
2.1.1 电子商务概念 |
2.1.2 农产品电子商务概念 |
2.2 农产品电子商务运作模式相关概念 |
2.2.1 农产品电子商务运作模式研究综述 |
2.2.2 农产品电子商务运作影响因素 |
2.3 相关理论概述 |
2.3.1 交易成本理论 |
2.3.2 价值链理论 |
2.3.3 平衡计分卡简介 |
2.3.4 层次分析法简介 |
2.4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T农业公司柑橘电子商务运作现状分析 |
3.1 柑橘产业发展现状 |
3.1.1 国外柑橘产业发展情况 |
3.1.2 国内柑橘产业发展情况 |
3.1.3 国内柑橘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
3.2 T农业公司运营情况 |
3.2.1 T农业公司简介 |
3.2.2 品种选择 |
3.2.3 种植基地选址 |
3.2.4 运营团队 |
3.2.5 销售情况 |
3.3 小结 |
第四章 T农业公司柑橘电子商务运作模式构成要素分析 |
4.1 种植企业常用电子商务运作模式 |
4.2 T农业公司柑橘电子商务运作模式构成要素 |
4.2.1 电子商务运营主体 |
4.2.2 产品因素 |
4.2.3 消费群体 |
4.2.4 交通物流 |
4.2.5 资本风险因素 |
4.2.6 支撑体系 |
4.3 T农业公司柑橘电子商务运营流程 |
4.3.1 经营方式选择 |
4.3.2 市场推广 |
4.3.3 交易方式选择 |
4.3.4 保鲜存储 |
4.3.5 物流配送 |
4.4 柑橘农产品的特性 |
4.5 小结 |
第五章 T农业公司柑橘电子商务运作模式选择 |
5.1 T农业公司可行的柑橘电子商务运作模式 |
5.1.1 第三方平台代营模式 |
5.1.2 企业自营产地直供模式 |
5.1.3 社区自营团购模式 |
5.1.4 产品预售作物认养模式 |
5.2 柑橘电子商务运作模式选择指标体系构建 |
5.2.1 柑橘电子商务运作模式选择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5.2.2 影响柑橘电子商务运作模式选择的因素 |
5.2.3 柑橘电子商务运作模式选择指标体系 |
5.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柑橘电子商务运作模式选择指标计算 |
5.3.1 构造判断矩阵并赋值 |
5.3.2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5.3.3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5.4 柑橘电子商务运作模式选择 |
5.5 小结 |
第六章 T农业公司柑橘电子商务实施路径 |
6.1 T农业公司电子商务实施原则 |
6.2 控制运营成本改善企业盈利能力 |
6.2.1 加强成本控制为信息化改造做准备 |
6.2.2 加强品牌建设提高盈利能力 |
6.3 规范流程构建监管机制 |
6.3.1 规范生产管理流程和监管机制 |
6.3.2 构建服务管理制度 |
6.3.3 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 |
6.4 搭建信息化技术平台 |
6.5 建立成员培训体系 |
6.6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零售企业O2O盈利模式对财务绩效影响研究 ——以永辉超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文献综述 |
1.4.1 盈利模式相关研究 |
1.4.2 O2O模式相关研究 |
1.4.3 文献述评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O2O概念及分类 |
2.1.2 盈利模式概念 |
2.1.3 零售企业O2O盈利模式概念及特征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盈利模式要素理论 |
2.2.2 价值链理论 |
2.2.3 财务绩效理论 |
2.3 财务绩效评价方法对比 |
第3章 O2O盈利模式对财务绩效影响机制分析 |
3.1 财务战略、盈利模式和财务绩效关系 |
3.2 零售企业O2O模式的财务战略驱动理论框架 |
3.3 O2O盈利模式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路径 |
3.3.1 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
3.3.2 对偿债能力的影响 |
3.3.3 对营运能力的影响 |
3.3.4 对成长能力的影响 |
3.3.5 财务综合绩效影响 |
第4章 永辉超市O2O盈利模式现状分析 |
4.1 永辉超市介绍 |
4.1.1 永辉超市简介 |
4.1.2 永辉超市发展历程 |
4.2 永辉超市O2O盈利模式五要素构成 |
4.2.1 利润点 |
4.2.2 利润源 |
4.2.3 利润对象 |
4.2.4 利润杠杆 |
4.2.5 利润屏障 |
4.3 永辉超市O2O盈利模式总结 |
第5章 永辉超市O2O盈利模式对财务绩效影响分析 |
5.1 永辉超市绩效分析 |
5.1.1 盈利能力分析 |
5.1.2 偿债能力分析 |
5.1.3 营运能力分析 |
5.1.4 成长能力分析 |
5.1.5 财务绩效综合分析 |
5.2 EVA法评价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永辉超市O2O盈利模式绩效波动原因及建议 |
6.1 永辉超市绩效波动原因 |
6.1.1 核心利润源受限 |
6.1.2 利润点下运营成本上涨 |
6.1.3 渠道融合效率低,利润点优势无法凸显 |
6.2 永辉超市O2O盈利模式完善建议 |
6.2.1 发展跨境电商,合理拓展利润源 |
6.2.2 渠道融合升级,节约部分成本 |
6.2.3 社区生鲜新发展,提供到家服务 |
第7章 研究结论、启示与不足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启示 |
7.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8)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脐橙产业经营主体经济效益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 农业经营主体文献综述 |
(二) 农业经营主体经济效益文献综述 |
(三) 相关研究动态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点、难点和预期目标 |
(一) 研究重点和难点 |
(二) 研究预期目标 |
第一章 富川脐橙产业的发展 |
第一节 富川脐橙产业发展背景 |
一、历史条件 |
二、经济作物变化 |
三、政策驱动 |
第二节 富川脐橙产业发展优势 |
一、区位优势 |
二、自然条件优势 |
三、生产技术优势 |
四、政策优势 |
第三节 富川脐橙产业发展成效 |
一、脐橙产业取得成就 |
二、脐橙产业带动富川经济发展 |
三、提高土地利用率 |
第二章 富川脐橙产业经营主体的演化 |
第一节 农业经营主体的界定及类型特征 |
一、农业经营主体概念界定 |
二、农业经营主体类型 |
三、农业经营主体特征 |
第二节 富川脐橙产业化进程中经营主体的演变 |
一、1949—1978年经营主体的演变 |
二、1978—2000年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 |
三、21世纪脐橙产业经营主体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
第三章 富川脐橙产业各类经营主体经济效益分析 |
第一节 脐橙产业经营主体经济效益衡量 |
一、经济效益含义 |
二、农业经营主体经济效益基本内涵 |
三、脐橙产业经营主体经济效益衡量标准 |
四、脐橙产业经营主体经济效益衡量指标设计 |
第二节 调研数据分析 |
一、问卷设计和数据来源 |
二、样本总体情况分析 |
三、各经营主体特征比较分析 |
四、经营规模分析 |
五、投入产出比较 |
六、经济效益比较 |
第三节 各类经营主体经济效益分异的问题及成因 |
一、脐橙产业经营主体经济效益差异存在的问题 |
二、脐橙产业经营主体经济效益分异的原因 |
第四章 提高富川脐橙产业经营主体经济效益的思考 |
第一节 坚持农户基本经营单位发展脐橙产业 |
一、确保农户家庭经营主体地位 |
二、维护农户生产经营自主权 |
第二节 增强内在发展能力,促进外在联结动力 |
一、提高经营主体自主发展能力 |
二、实行利益联结体制机制建设 |
三、推动各经营主体联结互动 |
四、加强经营主体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
第三节 改进经营管理方式 |
一、实施标准化生产 |
二、提倡适度规模化经营 |
第四节 通过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脐橙售价 |
一、搭建脐橙产业综合服务平台 |
二、完善市场化服务机制构建 |
三、创新互联网电商平台建设 |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思考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嵊州市农合联改革的措施、成效与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嵊州市基本情况 |
三嵊州市农合联发展现状 |
(一)农合联起源 |
(二)政策体系 |
(三)组织体系 |
(四)改革推进情况 |
1.“三位一体”筑合作 |
2. 经纬双线高效运行 |
3. 绩效荣誉 |
四嵊州市供销社改革成效及意义 |
(一)不忘“合作”初心,勾画体系总体框架 |
1. 构建专业性服务组织载体 |
2. 建立通用性服务协同机制 |
3. 健全机制提升组织化水平 |
(二)紧扣“服务”中心,健全农业服务平台 |
1. 建设现代农业服务综合体 |
2. 建设作物专科医院 |
3. 培育农业服务龙头 |
(三)突出“协同”重心,实现经纬有效衔接 |
1. 生产协作精准化,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
2. 供销协力品牌化,变“一枝独秀”为“百花齐放” |
3. 信贷协同个性化,变“普惠金融”为“精准帮扶” |
(四)打造城乡新供销,实现农信农合通协同 |
1. 多方参与、利益共享 |
2. 驱动资金融通和保险服务双引擎 |
3. 深化新型服务社,特色性服务模式 |
五供销社改革典型案例 |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
1. 嵊州市农民合作经济服务中心 |
2. 蔬菜产业农合联 |
3. 新型庄稼医院助推黄桃产业振兴 |
(二)城乡新供销服务体系建设 |
1. 搭建三大平台 |
2. 供销超市———新供销服务覆盖工程 |
(三)农信农合通协同服务体系建设 |
1. 强化金融支农惠农特色与个性化服务 |
2. 试点开展农业保险 |
3.“蔬菜贷”“农联贷”“农联贷联盟” |
(四)美丽乡村建设服务体系 |
1. 仙岩镇美丽乡村建设服务社 |
2. 三界供销社村嫂服务社,城关供销社王树村嫂服务社 |
六总结及建议 |
(一)推动农合联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举措 |
(二)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 |
(三)重点培育和发挥品牌优势 |
(10)基于城乡发展差距的“城市利益让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成果“形式上的考察” |
二、国内研究内容考察:研究主题分类 |
三、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四、文献的总体评述与本文的研究方向 |
第三节 研究目标、研究设计与方法 |
一、研究目标与思路 |
二、研究内容与关键问题 |
三、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一、可能的创新 |
二、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一章 城乡发展差距的实证考察——以江苏为观察样本 |
第一节 问题的提起: 以江苏为观察样本 |
一、城乡发展中的“两个现象” |
二、观察样本选择江苏省的理由 |
三、本章的研究思路 |
第二节 江苏城乡发展差异的现实样态基于统计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
一、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区域发展的整体差异 |
二、江苏省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 |
三、江苏省城乡发展其他方面的差距 |
第三节 江苏省城乡发展差距的现实水平及变化趋势的实证考察 |
一、江苏省城乡发展差距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二、江苏省城乡发展差距的现实水平:基于两种实证分析 |
三、江苏省城乡发展差距程度的变化趋势分析 |
四、江苏省城乡发展差距的整体性评价 |
第四节 城乡关系的逻辑: 利益分配的非均衡性 |
第二章 城乡发展差距的症结: 社会排斥 |
第一节 社会排斥: 城乡关系的一个分析视角 |
一、社会排斥: 一个富有解释力的概念 |
二、社会排斥用于中国城乡关系分析 |
第二节 资源配置型排斥 |
一、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屏障 |
二、排斥性的劳动力市场制度 |
第三节 公共服务型排斥 |
一、二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
二、二元性的医疗卫生制度 |
三、城乡分割的二元义务教育制度 |
第四节 城乡利益分配的非均衡性 |
一、城乡利益分配非均衡性的历史考察 |
二、城乡利益分配非均衡性的现实考察 |
三、城乡利益分配非均衡性的政治安排 |
四、城乡利益分配非均衡性的具体表现 |
第三章 通过“城市利益让渡”再造城乡关系 |
第一节 “城市利益让渡”的理论资源 |
一、西方经济学关于“城乡关系”的理论资源 |
二、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反哺农业”的理论阐述 |
三、我国学术界关于“城市支持乡村”的探索 |
第二节 城乡关系再造的现实场域及其复杂性 |
一、当下中国现实场域的复杂性 |
二、中国城乡关系的基本格局 |
三、现代化进程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 |
四、社会发展大趋势解构着城乡二元结构 |
第三节 “城市利益让渡”的理论论证与建构 |
一、“城市利益让渡”问题的提出 |
二、从权利让渡到“利益让渡” |
三、“社会利益让渡”是否可能 |
三、“城市利益让渡”的理论辩护 |
第四章 “城市利益让渡”的模式、资源与能力 |
第一节 “城市利益让渡”的实践模式解读 |
一、“资源三下乡”模式 |
二、“项目制”模式 |
三、“为民服务专项资金”模式——南京的个案 |
第二节 城市利益让渡的资源类型 |
一、城市利益让渡的两种资源: 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 |
二、城市利益让渡的具体资源分类 |
第三节 城市利益让渡的意愿与能力 |
一、城市利益让渡的主观意愿 |
二、城市利益让渡的客观能力 |
第五章 城市利益让渡的动力与阻力 |
第一节 城市利益让渡的动力因素 |
一、城市利益扩展: 城市利益让渡的内在动力 |
二、乡村资源优势: 城市利益让渡的外在拉力 |
三、宏观社会背景: 城市利益让渡的政治压力 |
第二节 城市利益让渡的阻力因素 |
一、城乡二元结构的固化 |
二、区域发展的差异性 |
三、城市政府利益权衡的理性化 |
四、乡村承接能力的有限性 |
结语及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四、农产品企业进超市须具备三大要素(论文参考文献)
- [1]A公司农产品供应链的集成化运行机制研究[D]. 杨芳.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2]农户清洁生产技术采纳扩散及行为控制策略研究[D]. 徐北春. 吉林大学, 2020(03)
- [3]田园综合体盈利模式 ——以无锡田园东方为例[D]. 胡友训. 山东大学, 2020(09)
- [4]“平台—模块”主导的村镇物流生态系统演化研究[D]. 赵萌.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5]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视觉设计研究[D]. 李玲慧. 西华大学, 2020(01)
- [6]T农业公司柑橘电子商务运作模式选择及实施路径研究[D]. 罗立.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7]零售企业O2O盈利模式对财务绩效影响研究 ——以永辉超市为例[D]. 王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0(03)
- [8]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脐橙产业经营主体经济效益比较研究[D]. 刘云.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9]嵊州市农合联改革的措施、成效与意义[J]. 孔祥智,刘明玉. 中国合作经济评论, 2020(01)
- [10]基于城乡发展差距的“城市利益让渡”研究[D]. 周银坤.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