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射频治疗肝癌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刘钰,赵丹,周璇[1](2021)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病理或临床明确证实。所有患者展开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方案,术后对患者实施随访,统计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形成严重并发症的因素进行分析,之后实施针对性和个体化的护理方案。结果患者共实施132例次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严重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4.55%;并发症包括胆道损伤3例,胸腔内出血1例,腹腔内出血2例;由并发症导致死亡1例,并发症相关死亡率为16.67%;其中死亡的患者为发生腹腔内出血情况。结论采取经皮肝穿刺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方式,不仅效果显着,而且创伤较小。如果患者肿瘤位于肝门区以及具有凝血功能较差问题,在实施射频消融治疗期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问题。因此,围术期护理工作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尽早采取相关干预措施,从而改善预后。
李娟,陈晓薇,莫凤叶[2](2021)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2018年11月—2019年10月281例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总结护理要点。结果28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其中8例(2.85%)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6例术后发热(2.14%)与2例恶心(0.71%),8例患者均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结论围术期精细护理能够减少肝癌射频消融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治疗效果。
舒瑶,王倩,周夏[3](2020)在《循证基础上预见性护理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肝癌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实施循证基础上预见性护理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汉中市3201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术的86例肝癌患者,其中,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间射频消融术术后实施常规护理的4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射频消融术术后接受循证基础上预见性护理的43例患者纳入试验组。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HAMA及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AMA及HAMD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试验组患者HAMA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3%,低于对照组的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为(92.59±4.26)分,高于对照组的(80.59±3.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肝癌患者实施循证基础上预见性护理,能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快术后恢复,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对优化医患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曹秋颖[4](2020)在《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探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材料与方法:2014.3~2018.10在我院微创介入科就诊的接受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患者共51例,其中位于第二肝门区肿瘤为54个。收集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并发症。所有患者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均常规行保肝降黄治疗,术后一周复查肝功能恢复至Child-Pugh A或B级后对所有病灶行射频消融治疗。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患者1年、2年、3年的累积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对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检查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位于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完全消融率为81.48%(44/54),部分消融率为18.52%(10/54)。患者1年、2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20%、57.50%、31.00%: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9个月。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FP(≤400或>400 ng/ml)和肝内肿瘤个数(包括第二肝门区肿瘤,≤2或>2个)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均<0.05)。严重并发症(气胸3例、胸腔积液1例、出血1例)发生率为9.80%(5/51),无与治疗相关的死亡发生。结论: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可以有效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疗效好,并发症少。术前AFP(≤400或>400 ng/ml)和肝内肿瘤个数(包括第二肝门区肿瘤,≤2或>2个)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刘月[5](2018)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综合护理对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综合护理对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的肝癌患者110例进行研究,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55例。对照组患者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 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肿瘤缩小率、肿瘤完全坏死率、治疗1个月后首次完全消融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肿瘤缩小率(78.20%)及肿瘤完全坏死率(61.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肿瘤缩小率(58.20%)及肿瘤完全坏死率(38.2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的首次完全消融率(94.50%)明显高于对照组(81.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射频消融的治疗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刘莹,刘娜,陈梅先[6](2018)在《护理干预配合水化治疗对射频消融术后血红蛋白尿症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配合水化治疗对行射频消融术(RFA)后患者血红蛋白尿症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2年12月在该院接受RFA治疗的患者, 选择术后有血红蛋白尿的98例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水化治疗组和未水化治疗组, 每组49例。其中未水化治疗组患者仅给予护理干预措施, 水化治疗组联合给予水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肝肾功能相关指标恢复情况。结果在该院行RFA的805例患者中术后诊断血红蛋白尿98例, 发生率为12.17%;护理及治疗期间水化治疗组患者并发肝功能异常率2.04%, 明显低于未水化治疗组的46.9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第1天、第3天复查肝功能指标, 两组患者的血清谷丙氨酸转移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均明显高于术前, 而水化治疗组ALT和AST明显低于未水化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及治疗期间水化治疗组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为4.08%, 明显低于未水化治疗组的40.8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复查肾功能指标, 水化治疗组患者的血清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均无明显变化,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未水化治疗组SCr则明显高于手术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明显高于水化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化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未水化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RFA治疗的肝癌患者术后常见血红蛋白尿症, 会引起术后短暂的肝肾功能损害, 因此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病情, 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水化治疗则可有效避免肝肾功能异常的发生, 促进患者康复。
杨小梅,熊楠,喻小红[7](2017)在《系统化护理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在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武汉市某医院收治的98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术后2周时的焦虑、抑郁程度。出院时,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时,2组患者的HAMA及HAMD评分较护理前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6%,低于对照组的2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肝癌患者的护理中,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柱[8](2017)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及目的:肝癌已成为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居我国大陆地区肿瘤死亡原因的第2位,是全球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在肝癌早期,通常没有很明显的特异性症状,若出现腹部明显疼痛、可触摸到肿块、消化道出血等,通常已经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外科治疗(肝切除治疗、肝移植术)、经血管介入栓塞化疗、系统化疗、放射治疗、消融治疗、冷冻治疗、生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等。临床上因为受到肝癌部位、大小、数量及肝外转移,尤其是由于肝硬化、肝炎及肝功能等因素的影响,大概只有约20%的肝癌病人采取了手术根治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彩超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即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型治疗技术,它的近期疗效确切且满意,对临床有较高的推广价值,有学者则认为RFA将有可能成为最有发展前景、最常用的肿瘤局部消融治疗方法,但目前对其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本文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资料,评价其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进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射频消融术前、术后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白蛋白、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的变化,明确射频消融术的相关并发症的高危因素,通过单因素分析中的χ2检验和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预后及局部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80例肝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次数共为94次,处理病灶共为101个,病灶平均大小为(2.69±1.30cm)。术后1月复查增强CT肿瘤完全消融率为85.0%(68/80),RFA术后肝功能及肿瘤标志物较前明显好转(P<0.05);不同年龄、术前AFP水平、是否伴有肝硬化和肝炎史、射频次数的患者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分析,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肿瘤≤3cm、单发肿瘤、邻近无存在重要器官、无血管癌栓形成、消融范围充足以及肿瘤生长方式为非浸润性的生存期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0.05)。经多因素分析,肝功能分级、肿瘤数量以及是否有血管癌栓形成是影响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在RFA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影响因素分析中,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肝硬化、肝炎史、消融频率、血管癌栓形成、消融范围充足、肿瘤生长方式等9个因素与肝癌患者RFA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有关,9个因素导入Cox模型,进行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出影响肝癌患者RFA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的独立因素分别有肝硬化、肝炎史、血管癌栓形成。结论:采取标准规范化的RFA治疗肝癌是一种疗效满意的局部微创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具有安全性好、创伤小、疗效显着、定位准确、可重复治疗的优点;RFA治疗肝癌的疗效确切;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肝功能Child分级、肿瘤数目、血管癌栓形成是影响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高危因素,而肝硬化、肝炎史、血管癌栓形成则是RFA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高危因素。
宋月云,吴伟京,梁惠宏[9](2017)在《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复发性肝癌的循证护理体会》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复发性肝癌的应用效果和体会。方法查阅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复发性肝癌的相关文献, 根据循证护理的基本程序, 制定相应的循证护理方案, 评估该方案在护理安全和护理满意度的效果。结果新的循证护理方案提高了护士对复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全面了解, 确保了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的有效执行, 提升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100.0%。结论循证护理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复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 改善护理的安全性和满意度。
张志毅[10](2016)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护理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析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89例行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的肝癌患者为研究资料,给予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并发症护理,对其临床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发生的出血、疼痛、发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8.04%,经护理后患者的所有并发症均消失,并发症护理有效率为100%;患者及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8.94%。结论对行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并发症护理,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二、射频治疗肝癌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射频治疗肝癌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胆道损伤 |
3.2 胸腔内出血 |
3.3 腹腔内出血 |
(2)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 |
1.3 护理 |
1.3.1 术前护理 |
1.3.2 术中护理 |
1.3.3 术后护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3)循证基础上预见性护理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4)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肝细胞癌的经皮治疗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7)系统化护理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HAMA及HAMD评分比较 |
2.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
3 讨论 |
(8)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一、资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结论 |
五、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四、射频治疗肝癌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J]. 刘钰,赵丹,周璇. 当代医学, 2021(26)
- [2]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J]. 李娟,陈晓薇,莫凤叶. 基层医学论坛, 2021(21)
- [3]循证基础上预见性护理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J]. 舒瑶,王倩,周夏.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11)
- [4]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D]. 曹秋颖. 郑州大学, 2020(02)
- [5]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综合护理对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J]. 刘月.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13)
- [6]护理干预配合水化治疗对射频消融术后血红蛋白尿症及肝肾功能的影响[J]. 刘莹,刘娜,陈梅先.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09)
- [7]系统化护理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J]. 杨小梅,熊楠,喻小红.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05)
- [8]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D]. 李柱. 广州医科大学, 2017(02)
- [9]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复发性肝癌的循证护理体会[J]. 宋月云,吴伟京,梁惠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01)
- [10]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临床护理分析[J]. 张志毅. 当代医学, 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