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天津市2002年中考数学综合题(论文文献综述)
魏雪雪[1](2020)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三学生解决中考综合题的实践研究 ——以天津市近五年中考题为例》文中指出在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高中阶段需要培养学生的六种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仅依靠高中阶段教师的讲授,而是需要一个长时间的渗透过程,一些教育者忽视这个问题,错过初中这个培养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阶段,导致学生很难达到理想的水平。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具有更高抽象性和综合性的关键能力,它的培养应该在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实践过程中贯彻。初中数学对教育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且这一时期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相关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皮亚杰理论为基础,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采用调查研究法和访谈法。通过编制的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六方面为基准的测试卷,对天津市市区和郊区的403位学生进行测试。结合对中考综合题和测试题的分析,对两位数学教师进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数学教学方面的非结构化访谈,并把调查结果和中考综合题的研究结果对比得出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现况。在天津市市区和郊区两个区初三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初三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并没有达到初高中衔接要求学生应达到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女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男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存在一些差距。根据出现的问题给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学建议和中考命题意见。
高天杨[2](2019)在《高中生数学符号语言能力的测评与指导个案研究》文中指出学习数学首先要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数学语言在数学感情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数学知识和思想的表征、交流、传播甚至构造的重要工具,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数学符号语言以其抽象性、精确性、规范性等特征,不仅在自然科学领域,甚至在社会科学领域、思维科学领域均承担重要作用。以往研究表明,数学符号是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抽象概括及数学学习情况的外在表现。学习者对数学符号语言的掌握程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者数学学习的情况,数学符号语言能力的提升也对学习者的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梳理以往研究文献,确定主要研究问题有:(1)数学学业成绩优秀、普通以及较差的学生中,是否均存在数学符号语言能力较差的学生;(2)在数学符号语言能力较差的学生中,是否均存在符号转换能力、联想能力、获得与应用能力中多个维度较差的典型个案;(3)对三类存在不同差异的个体,在数学符号语言方面进行帮助指导,观察这三类个体,数学符号语言能力是否有提升?数学符号能力的提升对三类个体的影响是否具有显着差异?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调查研究法及个案研究法。以信、效度良好的《高中生数学符号语言能力调查问卷》为测试工具,根据测试结果分别选出各数学学业水平中,数学符号语言能力较差的学生作为被试。结合测试结果与访谈情况,对被试进行详细分析,根据已有研究和专家访谈意见,制定适合被试的培养方法,进行为期3个月的指导,干预频率每周一次,过程主要由个案的数学教师进行监督,随时调整干预方案,最后对被试和对照成员进行数学符号语言能力和数学学业成绩后测。研究结论为:(1)数学学业成绩优秀、普通以及较差的学生中,均存在数学符号语言能力较差的典型个案;(2)在数学符号语言能力较差的学生中,存在数学符号语言能力的三个维度(转换能力、联想能力、获得与应用能力)中多个维度较差的典型个案;(3)通过对数学符号语言能力较差学生的培养,三位个案在数学符号语言能力与数学学业成绩均有所提升,其中数学学业成绩较差的学生差异显着。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教学建议:(1)数学符号转换能力教学建议:在教学中传递数学符号语言表达的思维模式;(2)数学符号联想能力教学建议:在学生主动联想的基础上进行数学符号的教学;(3)数学符号获得与应用能力教学建议: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吕学林[3](2006)在《数学综合题归纳与训练 二、几何综合题》文中研究说明
王光明[4](2005)在《数学教学效率研究》文中提出教学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学效率不仅体现于学生掌握知识与学好当堂内容的近期学习效果上,还体现于学生获得发展的远期学习效果上,数学教学效率高低不取决于教师打算教给学生什么,而取决于学生实际获得了什么发展。教学效率体现在两个方面:(1)在学生的时间投入方面,指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全身心、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2)在数学教学结果方面,指近期的学习效果——认知成绩与远期的学习效果——理性精神、效率意识、良好认知结构和数学学习能力。教学效率是相对概念。同样的学习效果,学生用时间较少,则教学效率高:同样的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好而且多样,则教学效率高。 数学教学效率研究对于数学教育的贡献包括: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比较教育研究的需要、数学教育发展形势的迫切需要。国内学者试图从对教学效率的测量与评价出发,界定教学效率,但不同程度存在试图套用自然科学意义下关于效率的认识,演绎关于教学效率的认识的问题。的确,教学效率是客观存在的,但评价的标准则因依赖教学观念会具有主观性。而且,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不仅多,而且错综复杂。因此,教学效率测量与评价不可能达到自然科学意义下完全的客观化,而只能做到尽量科学化。但是,认为只有定量化才是科学化的看法是片面的。教学效率更适宜运用优、良、中差等做评价。 主要结论包括:(1)数学教学效率高低不取决于教师打算教给学生什么,而取决于学生实际获得了什么发展。(2)教学效率思想发展的主线为关注教师教的效率,逐步到关注学生学的效率,而目前更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效率。(3)我国学生数学双基与数学认知基础并不厚实。(4)我国数学教学效率亟待提高。(5)理性精神就是对逻辑、自由、普遍法则的追求和超越外在欲望的干扰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6)数学教育让学生形成理性精神是指在数学教学以及数学学习活动中,通过对数学内在理性的感悟以及对数学家的理性精神的感受,学生所获得的精神层面的文化与价值体验。(7)数学教学的应然效果包括塑造学生的理性精神、培养学生的效率意识、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对数学的深刻理解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8)重视数学的内在价值主要是指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重视数学对思维的训练。(9)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外源建构、内源建构和辩证建构思维能力。(10)数学认知理解分为操作性、关系性和迁移性理解三种水平。(11)在我国中小学数学教学中,虽然学生投入了很大精力,教师费了很大功夫,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远远没有达到深刻理解。(12)数学教师对数学专业与教育专业的理解各存在操作性、关系性和创造性三种水平。(13)数学教师对数学专业与教育专业的理解水平是影响教师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14)只有那些自我评价学习效率高的学生对数学与数学教师的评价才高。(15)在高的教学效率评价标准下,数学教学效率同样可以提高。(16)无所不适、无所不能的某种高效率数学教学方式是不存在的。(17)局限于技术思维是教学效率研究的大忌。(18)在认知教学中,高效率教学注重思维的教学,注重数学教学中的理解问题,注意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19)立足教学效率视角,要辩证分析我国数学教育的成绩和不足。(20)既涉及学生情感参与,又涉及学生思维积极参与,才能保证数学教学的高效率。(21)数学教学效率的理论基础并非仅是西方的某些主义,而是那些所有可以为数学教学效率研究带来启迪的国内外的相关理论与相关学科的知识。(22)要用教育中的各种“主义”帮助我们思想和深入思考,而不是僵化我们的思想。(23)提高数学学习效率需要学生有先进的观念和良好的习惯。(24)数学教学与其说激发求知欲,不如说激发求识欲。
李永茂[5](2005)在《数学综合题归纳与训练 一、代数综合题》文中指出
白绍强,郑秀娟[6](2003)在《浅析天津市2002年中考数学综合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殿林,郭学愚[7](2002)在《解评一道中考数学综合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1年天津市中考数学第28题,是一道融知识与能力考查为一体的综合题.现对该题解答并评析如下.
二、浅析天津市2002年中考数学综合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天津市2002年中考数学综合题(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三学生解决中考综合题的实践研究 ——以天津市近五年中考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概念界定 |
1.2.1 数学素养 |
1.2.2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
1.2.3 中考综合题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1.5 论文的逻辑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 |
2.1.2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其他概念维度的关系 |
2.1.3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
2.1.4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与中考试题的研究 |
2.1.5 文献综述评价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本主义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第三章 相关调查研究 |
3.1 研究思路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访谈法 |
3.2.3 调查研究法 |
3.3 研究工具 |
3.4 研究假设 |
3.5 研究对象 |
3.6 研究目的 |
3.7 访谈 |
3.7.1 访谈目的 |
3.7.2 访谈对象 |
3.7.3 实施过程 |
3.8 数学测试卷的设计 |
第四章 中考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
4.1 中考题的整体分析 |
4.2 中考综合题的分析 |
4.3 中考综合题整体对比 |
第五章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调查结果及分析 |
5.1 信效度分析 |
5.2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
5.2.1 初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整体的描述性结果 |
5.2.2 初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差异性分析 |
5.3 初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各维度的描述性结果 |
5.3.1 初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性别差异 |
5.3.2 初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地区差异 |
5.4 学生现状与中考综合题现状对比分析 |
第六章 教学建议与反思 |
6.1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建议 |
6.2 反思与展望 |
6.2.1 反思 |
6.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试卷 |
附录2 天津市中考综合题 |
致谢 |
(2)高中生数学符号语言能力的测评与指导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概念界定 |
1.2.1 数学符号 |
1.2.2 高中数学学业成绩优秀、普通、较差学生 |
1.2.3 高中数学符号语言能力较差学生 |
1.3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3.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1.7 论文结构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关于数学符号语言的研究现状 |
2.1.1 有关数学符号的研究现状 |
2.1.2 数学符号语言能力的相关研究 |
2.1.3 数学符号语言能力较差成因 |
2.1.4 数学符号语言能力诊断、指导的研究现状 |
2.1.5 文献述评 |
2.2 高中生数学符号语言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数学符号语言能力测评工具 |
2.2.2 符号结构分析教学法 |
第三章 对高中生数学符号语言能力诊断与指导的研究设计 |
3.1 研究工具 |
3.1.1 研究量表的选取 |
3.1.2 访谈提纲 |
3.1.3 学生前后测数学成绩 |
3.2 研究假设 |
3.3 研究对象 |
3.4 研究流程 |
第四章 高中生数学符号语言能力的个案研究及指导 |
4.1 高中生数学符号语言能力测评结果 |
4.1.1 数学学习情况 |
4.1.2 数学符号转换能力 |
4.1.3 数学符号联想能力 |
4.1.4 数学符号获得、应用能力 |
4.2 个案选择 |
4.3 个案访谈情况 |
4.3.1 学生A的访谈情况 |
4.3.2 学生B的访谈情况 |
4.3.3 学生C的访谈情况 |
4.4 诊断分析及总结 |
4.4.1 对学生A的诊断分析与总结 |
4.4.2 对学生B的诊断分析与总结 |
4.4.3 对学生C的诊断分析与总结 |
4.5 对个案进行帮助指导 |
4.5.1 对学生A进行的帮助指导 |
4.5.2 对学生B进行的帮助指导 |
4.5.3 对学生C进行的帮助指导 |
4.5.4 对学生A、B、C数学符号语言能力培养后的结果及分析 |
4.6 研究结果 |
4.6.1 数学学业成绩优秀、普通以及较差的学生中,均存在数学符号语言能力较差的学生 |
4.6.2 在数学符号语言能力较差的学生中,存在多个维度较差的个案 |
4.6.3 对三类存在不同差异的个体进行数学符号语言方面的帮助指导后,数学符号语言能力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 |
第五章 讨论、结论与建议 |
5.1 讨论 |
5.1.1 对高中生数学符号语言能力个案诊断结果的讨论 |
5.1.2 对高中生数学符号语言能力培养方案的讨论 |
5.1.3 对高中生数学符号语言能力培养后结果的讨论 |
5.1.4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
5.2 结论 |
5.3 建议 |
5.3.1 数学符号转换能力的教学建议 |
5.3.2 数学符号联想能力的教学建议 |
5.3.3 数学符号获得与应用能力的教学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数学教学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章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主要概念界定 |
第一节 效率与效率的意义 |
第二节 教学效率与数学教学效率的界定 |
第二章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课题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经济学基础 |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信息论与思维学基础 |
第四节 课题研究的系统科学基础 |
第五节 课题研究脑科学的基础与自然现象的启发 |
第六节 数学教学效率评价的方法论基础 |
第三章 教学效率的思想与我国当代开展的相关实验概述 |
第一节 我国古代关于教学效率的思想 |
第二节 国外关于教学效率的思想 |
第三节 我国当代关于教学效率的实验 |
第四章 时间的理论与应然数学教学效果 |
第一节 时间的理论 |
第二节 数学教育中的理性精神 |
第三节 数学教育要培养效率意识 |
第四节 构建完善的认知结构与促进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
第五节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数学学习自我认识能力 |
第五章 数学教学效率现状的调查研究 |
第一节 北大学子和高考状元数学学习效率的现状 |
第二节 中学数学教师关于数学教学效率认识的现状 |
附录:教师调查问卷 |
第三节 中学生关于数学学习效率认识的现状 |
附录:学生调查问卷 |
第四节 基于数学认知基础测试的数学教学效率的现状 |
第五节 基于AHP方法评价的数学教学效率的现状 |
附录:专家与学生问卷 |
第六章 影响数学教学效率因素的调查研究 |
第一节 高中数学高才生与普通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差异 |
附录一:高才生及普通生“两角和与差三角公式”的认知学习比较 |
附录二:两个解题记录(要点) |
附录三:“极限”概念学习前后的作业单 |
第二节 学生数学认知理解的程度 |
附录:理解水平试题 |
第三节 学生认为影响数学学习效率的因素 |
附录:调查问卷 |
第四节 北大学子和高考状元认为影响数学学习效率的因素 |
第五节 数学学习效率比较与个案 |
第六节 中学数学教师对“双专业”的理解程度 |
附录一:数学教师对数学专业理解的水平划分的初步假说 |
附录二:关于“中学数学教师对双专业理解水平”的专家首次调查问卷 |
附录三:首次向专家征询意见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附录四:关于“中学数学教师对双专业理解水平”的假说再次向专家征询意见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五:中学数学教师对双专业理解程度与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 |
附录六:数学教师对双专业理解的程度调查问卷 |
附录七:中学数学教师对双专业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 |
附录八:调查统计分析 |
第七章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 |
第一节 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效率的实践案例 |
第二节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实践案例 |
附录一:实验班学生对实验教师的评价节选 |
附录二:学生关于数学与美认识的作业 |
第三节 提高探究课教学效率的实践案例 |
附录:胡庆玲老师的“中心对称”和“轴对称”探究课大家谈 |
第四节 提高复习课教学效率的实践案例 |
第五节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实验研究之一 |
第六节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实验研究之二 |
第八章 关于数学教学效率的认识与思考 |
第一节 研究数学教学效率应该贯穿的精神 |
第二节 高效率数学教学的特征 |
第三节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需要数学教师对“双专业”有深刻的理解 |
第四节 提高数学学习效率需要学生有先进的观念和良好的习惯 |
第五节 我国数学教育的成绩与不足 |
附录:日历中的方程 |
第六节 课题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附录:数学教学效率评价指标聚类分析 |
参考文献 |
在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浅析天津市2002年中考数学综合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三学生解决中考综合题的实践研究 ——以天津市近五年中考题为例[D]. 魏雪雪.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2]高中生数学符号语言能力的测评与指导个案研究[D]. 高天杨. 天津师范大学, 2019(01)
- [3]数学综合题归纳与训练 二、几何综合题[J]. 吕学林. 中学教与学, 2006(04)
- [4]数学教学效率研究[D]. 王光明. 南京师范大学, 2005(03)
- [5]数学综合题归纳与训练 一、代数综合题[J]. 李永茂. 中学教与学, 2005(04)
- [6]浅析天津市2002年中考数学综合题[J]. 白绍强,郑秀娟. 中学教与学, 2003(01)
- [7]解评一道中考数学综合题[J]. 张殿林,郭学愚. 中学教与学,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