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走上“不归路”(论文文献综述)
张磊[1](2021)在《浅析《麦克白》中畸形感情的毁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里面的人物形象性格复杂多变且均具悲剧性。除麦克白本身人物形象的悲剧性值得深思,莎翁塑造的麦克白夫人与麦克白这二者形象之间的相互呼应与极大的相似性也值得我们推敲,其二者感情线的悲剧从侧面渲染着作品的悲剧色彩。本文将根据剧本的时间顺序来阐述这场感情是如何从幸福美满走向毁灭的。
孔俐颖[2](2021)在《文化符号学视域下佩列文小说中的东西方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维克多·奥列格维奇·佩列文是当代最受欢迎的俄罗斯作家之一,俄罗斯后现代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也是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俄罗斯青年作家中最着名、最神秘和最有争议的一位。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西方学者常常将他与海明威、卡夫卡等大文豪相提并论。中国学者将其比作当代着名作家王朔和莫言。还有学者认为佩列文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十分类似,二人皆成功填平了严肃文学和大众文学之间的鸿沟。佩列文在作品中体现了睿智的思想和哲学思辨能力,在这一点上甚至有评论家将其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相提并论。不同于一些后现代主义作家对苏维埃神话和俄罗斯传统的狂热解构,佩列文在内容上忠实地继承了关照现实的文学传统。我们认为,佩列文在创作中延续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的“西方派”与“斯拉夫派”关于东西方问题的论争。他擅于精准把握时代脉搏,透过荒诞的故事揭示深刻的哲理。苏联解体后人们的幻灭感和迷惘感、大众传媒对人们思想的控制,西方商品、科技、语言与文化对俄罗斯的渗透、俄罗斯在东西方间的踟蹰均被他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当代俄罗斯人在文化归属上的西方化倾向,佩列文以东方文化抵抗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浪潮和转型时期俄罗斯人的心理迷茫,并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之下将历史、现实和人的存在本质均指向虚空,旨在放下对民族定位的执念,号召俄罗斯人以精神自由的姿态踏入新的历史道路。在本论文中,我们以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思想为着眼点,对俄罗斯、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符号域特点进行了梳理,将佩列文笔下的东西方问题转换为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视域下的西方文化符号域和东方文化符号域,以探究不同文化符号域之间交流碰撞所产生的意义。我们在洛特曼文化符号学基础之上结合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思想、“拟像”论和“内爆”论,霍米·巴巴的“模仿说”和“中间地带”思想、德勒兹的“游牧空间”说等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及日本“空无”思想、中国禅宗的“空观”和道家的“无为”思想等东方哲学理论对佩列文小说中的西方文化符号域、东方文化符号域、小说人物在符号域边界地带的求索及佩列文小说中东西方问题的思想意蕴和审美效果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文本分析。论文由绪论、正文五章和结语三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我们简述了俄罗斯文学史上东西方问题的缘起,综述了俄罗斯、国内与西方学界对佩列文小说东西方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写作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和难点。在第一章“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视域与佩列文作品的东西方问题”中,我们对洛特曼的文化符号学理论进行了总结与梳理,并对“二元对立”“符号域”等概念进行重点论述,总结出东方文化符号域与西方文化符号域的特征,并以佩列文的系列作品加以比照,分析将文化符号学理论运用于佩列文小说东西方问题研究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在第二章“佩列文小说中的西方文化符号域”中,我们结合了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思想、霍米巴巴的模仿说等相关理论从“资本主义全球化浪潮下的俄式消费社会”“令人神往的俄式民主社会”和“人工智能打造的虚拟未来”三个层面来探究佩列文小说中的西方文化符号域,揭示苏联解体后西方的文化、商品、政治、科技席卷俄罗斯社会的图景;在第三章“佩列文小说中的东方文化符号域”中,我们采用了中国禅宗思想、道家思想、日本“空无”思想等相关学说从“日本实用主义和空无思想打造的理想之境”“中国禅宗的虚空之境”和“中国道家的无为之境”三个层面来探究佩列文小说中的东方文化符号域,分析作者如何以东方文化来抵抗资本主义全球化浪潮并揭示俄罗斯社会的“智慧转型”的东方转向;在第四章“边界地带的求索”中,我们结合身份理论及德勒兹的游牧空间理论,从“身份的焦虑”“无望的恋情”“游牧空间下的逃逸”三个方面分析边界地带人的求索,揭示苏联解体后,面临不同模式在人的心理层面的激烈碰撞与冲击,人的心灵形成的巨大“虚空”;在第五章“佩列文小说东西方问题的思想意蕴和审美效果”中,我们主要从“虚空:东西方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多元文化共生的美学图景”两个层面进行阐释,揭示了佩列文立足“虚空”思维对俄罗斯的东西方历史地理意义进行消解,并构建了一个东西方及多种文化和谐共生的美学图景的过程。通过对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视域下佩列文小说东西方问题的特点、思想内涵和建构艺术的研究,我们发现佩列文以后现代主义的荒诞和文字游戏为面具,充满对生命本源的执着,对人性的诘问,对物欲横流的时代和虚拟世界的担忧,以及对俄罗斯未来发展道路的紧张思索,至此,一个忧国忧民的作家形象跃然纸上。
金诺[3](2021)在《触法未成年人的预防与矫治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毒品并成为“世界三大公害”。未成年人犯罪如何处理是全世界各国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也是对各国现有的未成年人犯罪相关法律规定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实际考验。通过各种新闻报道我们也不难看到,如今不乏有很多低龄未成年人,他们还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虽实施了残忍恶劣的暴行,但也因此逃脱了刑事法律的制裁。公众在关注案件本身的同时不得不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样的处理结果是否会让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是否能真正有效地改造这些“小恶魔”,以减少他们在未来继续犯罪的可能?不可否认,近年来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实施的暴力恶性案件影响之大,已经在社会上引起舆论浪潮。“重庆女童摔婴案”、“湖南3名学生杀害教师案”、“大连男孩杀人案”等,这些低龄未成年人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当作他们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的“护身符”,而这种案件发生的频率并不是极端个案这么简单。低龄未成年人触法案件的频发也引起了国家有关机关的高度重视,通过刑法修正案将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周岁,对刑事法律以及两部未成年人专门立法的相关内容进行修订,修改了法律规定不够完善的部分,填补了旧法的立法空白,这是我国未成年人立法工作取得的重大进步。必须明确的一点是,预防和矫治低龄未成年人触法是同等重要的,只有在案发前建立起社会、家庭、学校各方共同预防机制,形成全面有效、各方相联系、职责可落实的事前预防体系,才能够在第一道防线之下减少触法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案发后对低龄触法未成年人进行及时有效的矫治,以教育为主,并根据未成年人的行为情节轻重、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以及事后悔过情况等问题进行综合评估,对不同的未成年人适用轻重不同的矫治措施,方能对症下药,做到有效治理。完善和落实严加管教和专门教育这两个最重要的矫治措施,建立起完善的事后矫治措施,才能减少这些问题少年再次触法的可能,与事前预防机制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帮助他们重新回到社会和生活中。放眼于世界,国外对未成年人触法和犯罪有关问题的研究起始时间早于我国,并在预防和矫治的措施上也得到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因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借鉴如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有关规定和先进经验,完善和加强我国当前未成年人触法情况预防和矫治的措施是必要的并行之举,对我国未成年人触法情况实现有效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庆松涛[4](2020)在《浅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与保护》文中研究表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处理未成年人犯罪这类案件的一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原则,同时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大推动了我国相关法律的进步与发展。但是由于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在适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过分注重对未成年人处罚的从轻与减轻,这与当下很多恶劣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存在十分巨大的反差。因此本篇文章具体探讨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与保护,以更好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王清涛[5](2019)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感赋义》文中研究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价值原则,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深层次的哲学基础,然而它却是一个有待赋义的哲学命题。从语言赋义的分类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情感对象,情感对象不仅具有实在性,而且是人的认识对象。情感的赋义可以深化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人的基本情感包括敬畏、担忧和期待三种形式,对人类命运的情感关怀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产生的契机。
樊思雨[6](2019)在《“三花系列”二奶形象研究 ——文夕笔下的特区异类女性》文中研究说明文夕的“三花系列”——《野兰花》《海棠花》《罂粟花》在上世纪90年代出版时十分轰动,引起小说评论界热议。而后,由于话题的敏感性,《罂粟花》在一段时期内被禁,文夕也离开深圳并终止了文学创作,鲜有评论者对她的作品进行研究。文夕因刻画二奶形象而成为边缘化的作家,“三花系列”也成为边缘化的作品。笔者试图挖掘“三花系列”被埋藏的价值,并借此呼吁学界关注边缘化的作家、作品及人物形象。第一章论述富凤阁中的二奶群像及其产生根源。“三花系列”围绕在深海(深圳化名)经济特区生存与挣扎的二奶群体进行故事铺展,各式各样的二奶形象共同构成了特区异类女子图鉴。文夕笔下的二奶有这样三类:为爱而生的至情女子、向欲而生的现代女巫和物情迷乱的挣扎女子。第一类二奶具有纯爱特质,第二类则满眼私欲、人性泯灭,第三类介于前两者之间,不断地在物欲与真情之间挣扎。这些来深的外来者之所以成为二奶,背后有多种根源。从男性的角度来说,婚姻的围城、压力极大的竞争环境以及对自身男性气质维护的需要等因素使他们萌生了对二奶的生理、心理双重需求。对于女性而言,作为深海的弱势群体,她们则希望借助男性的力量获取物质的支撑以及精神与肉体的慰藉。深海男女作为二奶的供给双方都有着强烈的意愿,再加上他们都为特区开放的环境以及物欲价值观、新英雄观等新观念所浸染,深海便成为中国第一个集中出现二奶现象的区域。第二章论述深海二奶的外部社会环境与内部心理状态。二奶所生存的外部环境——深海,是天堂更是地狱。作为经济特区,深海蓬勃的发展态势无需多言,但繁荣的背后也同时存在着诸多乱象——经济形势的新圈套让人跌入唯利是图的深渊、封建迷信的旧观念让这座潜藏迂腐之气的新都市禁锢着土着与外来者的思想、物质与精神极不协调的发展让深海人的灵魂极度空虚与失落。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生存,二奶的内部心理状态也是异常错杂纠结的。她们对家乡怀有留恋却又一次次失望,对深海心存向往而又缺乏真正的归属感,最终成了没有归宿的零余者;她们生活在前沿特区,心中被新时代催生的女性意识开始萌芽,但却无法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行为,依然在为男权社会的高大建筑添砖加瓦;她们作为特殊的异类群体,相互之间既有扶持帮助又有竞争甚或鄙夷。这样复杂的外部生存环境与矛盾的内部心理状态造就了生存困顿的深海二奶群体,没有人能找到自我救赎的出路,也没有人能甩开悲剧的人生,最终她们都在求爱的焦灼中老去、在物欲的诱惑下毁灭。第三章论述“二奶”主题的价值。“三花系列”反映的二奶主题有着多重价值。首先,文夕摒弃大众舆论的偏见,以二奶群体为中心并将其置于纷乱复杂的社会大背景中书写,无疑是二奶主题的开拓者,更是90年代女性文学“私人空间”的叛逆者。其次,“三花系列”通过深海二奶的悲剧人生传达出作者所批判的价值观念和生存状态,同时试图以女性特有的纯爱特质、母体力量等方式探索都市女性适应城市、获取幸福、实现自我价值的出口。最后,文夕以深海二奶的故事映射出整个经济特区乃至整个社会物化空间中的精神失落现实,掀开特区背后物欲横流的丑陋图景,并借小说中的人物呼吁应“不忘初心,方能始终”,在物质之海托起的精神方舟上行稳致远。文夕以自身独到的审美发现,深入经济特区的背后与时代历史的本质,通过洞穿二奶形象的感知力呈现出特区异类女性的心理羁绊、生存困境与人生痛楚。“三花系列”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深刻的社会性,非常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发掘。
冯志峰[7](2018)在《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政治组织体系主要分为中央政权、地方政权和基层政权,由中央、省、市、县、乡五个层级组成。相对于中央政权和基层政权而言,地方政权包括省市县三级,成为我国政权系统承上启下、协调各方、高效运转、强本固基的关键枢纽,对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凝聚党心民心、决胜全面小康、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分为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三个层级。地方党委组织承上启下、统揽大局、协调各方、强本固基,既是中央精神的执行者和建议者,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与领导者,承载着领导地方党的组织建设,履行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职责,成为加强地方治理能力建设条块结合的交汇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角色定位、职位属性与运行特性,内在地反映了地方党委组织的执政规律,蕴含着党组织权力运行与制约之道。遵循其行为之内在逻辑,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规律可提炼为“弹性定律”,鲜明地体现出独特的“二重”性,表现为“双刃剑”的作用,既能够实现有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可能引发权力腐败、危害人民利益,销蚀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在内外不良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总体呈现出“十大特征”,体现为“多面人”角色,其演化逻辑可归纳为“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强化跃迁定律”,作为地方主导改革的改革者反而成为改革阻力制造者。为扎实有效地“改革改革者”,破除权力制约“悖论”,就必须统筹“个人修养教化、体制机制转化、社会风气净化”,构建科学系统、务实管用、操作简便的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为此,必须立足于中外权力制约理论基础之上,深刻把握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诱致成因,认真分析其生成逻辑,精准提炼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之道,努力促进“文本规定”与“实践运行”的有机融合,将“自我律动法”与“一制九转法”深度融入到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之中,努力实现权力高效运行与有效制约的动态平衡,着力提高地方党委书记执政本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组织保证和力量保障,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曹瑞冬[8](2018)在《清网与求真——学生网络安全状况研究》文中认为精神安全是生命安全的基础。互联网的时代也是呼吁网络安全的时代。校园是国家特殊而又至关重要的存在,它的网络安全牵涉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与行为习惯,要抵挡来自网络的不良诱惑,除了加强网络环境治理与监管外,必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其坚守真理,战胜诱惑,拥有梦想。在清网与求真这两件事上,人们心中一直有一条明确的界线,政府负责清网,学校鼓励学生求真,可是当学生网络安全事故即将打破这个界线时,两者必须有机结合,相互作用,而求真更为重要。
徐觉哉[9](2015)在《2014年度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报告》文中认为当前世界发展的总趋势是资本主义逐步衰落、社会主义在曲折中走向复兴。把握世界发展的脉络和趋势,有助于我们看清世界发展的未来走向。2014年度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报告围绕科学社会主义经典文献的深度解读、为21世纪"资本主义危机病"诊断、警惕"民主"正在成为国家解构和破坏的力量、世界左翼力量现状分析、深化对社会主义前沿问题的研究、俄罗斯掀起重评斯大林和"斯大林模式"的热潮、关注各派社会主义思潮的最新动态、世界政党政治的基本走向、社会主义思想史新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理辩解、社会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上的一幕、解密的文献档案披露历史真实内幕等12个方面,综合各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反映了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的进展和动向。
景菲菲[10](2015)在《1929-1937年青岛女性自杀现象探究》文中提出1929-1937年的青岛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此时期青岛的自杀现象十分严重,女性自杀人数高于男性,女性自杀方式多样,年龄呈现年轻化,自杀原因以家庭纠纷为主。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解读,可窥探当时女性的家庭境遇,揭示不合理的家庭制度;同时了解青岛存在着农村经济的衰败、传统力量的顽固、高涨的物价等情形,"再现"那个时期青岛的社会状况。
二、中国走上“不归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走上“不归路”(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麦克白》中畸形感情的毁灭(论文提纲范文)
一、畸形(奴役) |
二、褪色(叛逆) |
三、散尽(反抗) |
四、毁灭(独立) |
(2)文化符号学视域下佩列文小说中的东西方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Автореферат |
绪论 |
第一节 佩列文的创作与俄罗斯文学中的东西方问题 |
第二节 国内外佩列文小说东西方问题研究综述 |
第三节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写作思路 |
第四节 本论文研究的方法及创新点 |
第一章 洛特曼文化符号学视域与佩列文作品的东西方问题 |
第一节 文化符号学理论与后现代主义文学 |
一、洛特曼文化符号学的文本观 |
二、洛特曼的文本思想与罗兰·巴特的解构主义文本观 |
三、文化符号学理论与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 |
第二节 多元文化符号域与佩列文的创作个性 |
一、作家的个人经历 |
二、东方写作 |
三、对传统的批判继承 |
第三节 文化符号学思想与佩列文小说的东西方问题 |
一、“二元对立”思想 |
二、二元对立的两种模式 |
三、俄罗斯文化符号域、东方文化符号域与西方文化符号域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佩列文小说中的西方文化符号域 |
第一节 虚空之上的虚空:资本主义浪潮下的俄式消费社会 |
一、消费主体:俄式消费社会的突出景观 |
二、广告、电视:俄式消费社会的躯体 |
三、金钱:俄式消费社会的血液 |
第二节 “令人神往”的俄式民主社会 |
一、模仿:“俄式民主社会”的内核 |
二、大众传媒:打造“俄式民主社会”的肌体 |
三、民主VS反民主:俄罗斯民族身份的重构 |
第三节 人工智能打造的虚拟未来 |
一、人机共生:人的主体地位面临的挑战 |
二、人与物的翻转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佩列文小说中的东方文化符号域 |
第一节 日本实用主义和空无思想打造的“理想之境” |
一、讲究实用主义的“理想国” |
二、“空无”作为一种精神向度 |
三、日本式东方道路:实用主义和“空无”思想的结合 |
第二节 中国禅宗的虚空之境 |
一、闭环:虚空的存在状态 |
二、涅盘:虚空的超越 |
第三节 中国道家的无为之境 |
一、亦真亦幻的梦境 |
二、“天人合一”之境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边界地带的求索 |
第一节 身份的焦虑 |
一、姓名:混杂的身份和文化隐喻 |
二、变装:通往西方世界的名片 |
三、广告撰稿人:边界地带的“翻译官” |
第二节 无望的恋情 |
一、跨国恋 |
二、人神恋 |
三、人机恋 |
第三节 游牧空间下的逃逸 |
一、人物生成中的逃逸 |
二、逃逸的理想归宿:自由开放的游牧空间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佩列文小说中东西方问题的思想意蕴与审美效果 |
第一节 虚空:东西方问题的解决方案 |
一、地理虚空 |
二、历史虚空 |
第二节 多元文化共生的美学图景 |
一、狂欢化的人物群像 |
二、多样化的语言和文本形式 |
三、内爆型的审美效果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3)触法未成年人的预防与矫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触法未成年人的预防和矫治及其理论基础 |
(一)触法未成年人的预防与矫治的内涵 |
(二)触法未成年人的预防与矫治的理论基础 |
二、触法未成年人的预防和矫治的现状、问题及成因 |
(一)触法未成年人的预防和矫治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
(二)触法未成年人的预防和矫治面临问题的成因 |
三、若干典型国家触法未成年人的预防和矫治的比较分析 |
(一)日本 |
(二)德国 |
(三)美国 |
(四)规律性启示 |
四、完善我国触法未成年人的预防和矫治的若干建议 |
(一)加强共同预防机制 |
(二)完善具体矫治措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浅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与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涵 |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探析 |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 |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 |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适用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具体体现 |
(一)未成年人的犯罪刑事年龄要进行严格的限制 |
(二)相关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 |
四、结语 |
(5)“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感赋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哲学研究的对象 |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情感对象 |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感基础 |
四、情感赋义基础上的逻辑演算 |
结语 |
(6)“三花系列”二奶形象研究 ——文夕笔下的特区异类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1 文夕及“三花系列”概况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及意义 |
第一章 富凤阁中的二奶群像及其产生根源 |
2.1 二奶形象分类 |
2.1.1 为爱而生的至情女子 |
2.1.2 向欲而生的现代女巫 |
2.1.3 物情迷乱的挣扎女子 |
2.2 二奶现象缘起 |
2.2.1 男性的欲望 |
2.2.2 女性的需求 |
第二章 深海二奶的外部社会环境与内部心理状态 |
3.1 天堂背后的地狱 |
3.1.1 经济形势的新圈套 |
3.1.2 封建迷信的旧禁锢 |
3.1.3 物质与精神的二律背反 |
3.2 矛盾的心理状态和尴尬的人生境遇 |
3.2.1 回不去的家乡与留不下的深海 |
3.2.2 萌芽的女权意识与反女权行为 |
3.2.3 内部之间的相惜、斗争与鄙夷 |
第三章 “二奶”主题的价值 |
4.1 逃离与坚守——女性文学空间与二奶主题的拓展 |
4.2 挣扎与希望——都市悲剧女性的救赎 |
4.3 失落与寻找——社会精神失落的现实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导论 |
一、问题聚焦与研究意义 |
(一)现实问题聚焦 |
(二)问题研究意义 |
(三)问题研究价值 |
二、文献综述与相关评论 |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与评论 |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现状 |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研究方向 |
三、研究设计与主要框架 |
(一)明确调查研究要素 |
(二)科学选取研究方法 |
(三)合理设计研究框架 |
四、资料来源与数据说明 |
(一)历史文献资料来源 |
(二)实地访谈资料来源 |
(三)核心概念内涵界定 |
第二章 中外权力制约思想比较 |
一、权力制约的理论内涵 |
(一)权力的本质定义 |
(二)权力的固有特征 |
(三)制约与监督辨析 |
二、中国传统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
(一)中国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
(二)中国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
(三)中国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
三、西方历代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
(一)西方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
(二)西方中世纪权力制约思想 |
(三)西方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
(四)西方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
四、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开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体化权力制约思想 |
五、中外权力制约理论体系 |
(一)以道德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先导 |
(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保障 |
(三)以权力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核心 |
(四)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根本 |
(五)以社会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依据 |
第三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 |
一、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建制的演变 |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地方党委建制的雏形 |
(二)土地革命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形成 |
(三)抗日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发展 |
(四)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调整 |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党委建制的成熟 |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的经验做法 |
(一)地方党委书记选拔标准逐步得到明确,凸现党性坚定首要性 |
(二)地方党委书记任用程序逐步得到规范,呈现环节设计科学性 |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逐步得到控制,体现流程管理严肃性 |
(四)地方党委书记绩效考核逐步得到优化,实现评价方式合理性 |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监督逐步得到健全,展现腐败整治威慑性 |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要素 |
(一)地方党委书记职位厘定 |
(二)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分析 |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成长特征 |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模量定律” |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含义 |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特征 |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成因 |
第四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 |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衡量 |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现象的界定 |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认定 |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定义的确定 |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要件 |
(一)“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性别构成 |
(二)“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级别构成 |
(三)“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地域分布 |
(四)“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期间 |
(五)“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年龄 |
(六)“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潜伏时长 |
(七)“落马”地方党委书记腐败类型 |
(八)“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罪名分布 |
(九)“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判处结果 |
三、地方党委书记违法乱纪的行为特征 |
(一)违反政治纪律,挑战党中央权威 |
(二)违反组织纪律,干部选任藏猫腻 |
(三)违反廉洁纪律,官商勾结搞腐败 |
(四)违反群众纪律,脱离群众捞名利 |
(五)违反工作纪律,言行不一污形象 |
(六)违反生活纪律,贪图享受堕牢笼 |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运行轨迹 |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形成 |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转化 |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强化 |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重复 |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惩罚 |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成因追问 |
(一)地方党委书记心理贪欲强化是权力腐败的原始驱动力 |
(二)地方党委书记制度规定泛化是权力腐败的外在驱动力 |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异化是权力腐败的内在驱动力 |
(四)地方党委书记管理监督弱化是权力腐败的间接驱动力 |
(五)地方党委书记人情交往物化是权力腐败的直接驱动力 |
第五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 |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自我律动法”的实施途径 |
(一)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对党忠诚执政立场 |
(二)明确主攻方向,树立稳中求进执政目标 |
(三)提高领导水平 带好立党为公执政队伍 |
(四)坚持服务群众 打牢为民造福执政基础 |
(五)发扬民主作风 完善求真务实执政机制 |
(六)勤于学习调研 提高实干兴邦执政魄力 |
(七)践行法治思维 形成改革创新执政方法 |
(八)锐意攻坚克难 肩负敢于担当执政责任 |
(九)保持党员本色 固守清正廉洁执政底线 |
(十)加强官德修养 涵泳诚信平实执政道德 |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的他律途径 |
(一)加强人才储备精准“育权”、好中选优正本清源 |
(二)改进选任方式法定“授权”、坚持标准严格程序 |
(三)明确权力边界科学“厘权”、合理定位职责明晰 |
(四)科学划分权责依法“制权”、坚持原则恪守规矩 |
(五)推进党务公开全程“晒权”、公布清单职责法定 |
(六)设计权力流程依规“行权”、固化程序规范运行 |
(七)加强权力制约有效“控权”、严格制度强化监督 |
(八)优化考评机制公正“评权”、创新方式科学考核 |
(九)完善奖惩机制规范“退权”、优胜劣汰吐故纳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附件1 “现任”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
附件2 “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
附件3 党中央制定的权力监督制度简明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学术研究成果 |
后记 |
(8)清网与求真——学生网络安全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生网络安全 |
二、清网———抨击社会 |
三、求真———精神防御 |
四、清网与求真 |
(9)2014年度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学社会主义经典文献的深度解读 |
二、为21 世纪“资本主义危机病”诊断 |
三、警惕“民主”正在成为国家解构和破坏的力量 |
四、世界左翼力量现状分析 |
五、深化对社会主义前沿问题的研究 |
六、俄罗斯掀起重评斯大林和“斯大林模式”的热潮 |
七、关注各派社会主义思潮的最新动态 |
八、世界政党政治的基本走向 |
九、社会主义思想史新探 |
1.“马克思主义”术语起源略考 |
2. 马克思与M. 巴枯宁的理论之争远未结案 |
3. 梁赞诺夫在E. 伯恩施坦家的书架上找到了支离残缺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 |
4. 关于俄国革命道路论争的重要文献: П. Н. 特卡乔夫《致F. 恩格斯先生的公开信》中译文首次发表 |
5.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孟什维克派最先提出“民主集中制”一词 |
6. 一战奠定了20 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革命与改良的基本格局 |
7. 法国各界重温J. 饶勒斯的共和、人道及其社会主义思想 |
8. 对列宁原创的“帝国主义论”的历史争论与当代评价 |
9. 科学与民主、激进与保守、革命与改良: 两种社会主义传统及其历史误区 |
10.《斯大林全集》俄文版第16 卷记载了1945- 1952 年间斯大林对苏联时局的解答与思考 |
11. 意大利新左翼思潮“工人主义运动”理论代表A. 内格里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和对工人主体性的新阐发 |
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理辩解 |
十一、社会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史上的一幕 |
十二、解密的文献档案披露历史真实内幕 |
1. E. 伯恩施坦披露爱琳娜生前书信以解其缘何自杀的谜底 |
2. 莫洛托夫编造列宁推荐斯大林担任总书记的神话是可笑的 |
3. 关于“莫斯科中山大学”创建主体的历史考证 |
4. 俄罗斯档案披露共产国际曾设立“中国问题研究小组”的内情 |
5. 揭开尘封的苏联1953 年三大事件的历史面纱 |
6. 中情局130 余份档案解密美国曾将《日瓦戈医生》用做颠覆苏联的工具 |
7. 匈牙利事件中纳吉如何在苏匈南三国的博弈中走向不归之路 |
8. 越南驻华大使黄文欢质疑胡志明遗嘱被篡改 |
(10)1929-1937年青岛女性自杀现象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女性自杀的特点 |
(一) 女性自杀的年轻化 |
(二) 女性自杀的方式多样 |
(三) 女性自杀者的受教育程度低 |
(四) 女性自杀者以从事人事服务业为主 |
二、女性自杀的原因 |
(一) 家庭纠纷是主因 |
1、因琐事导致的夫妻冲突 |
2、与姑婆矛盾 |
(二) 疾病是女性自杀的第二大因素 |
(三) 生计困难是女性自杀的第三大因素 |
(四) 女性因传统陋习而自杀 |
三、女性自杀的社会透视 |
(一) 凋敝的农村经济 |
(二) 顽强的传统力量 |
(三) 高涨的物价水平 |
(四) 年轻型的人口结构 |
四、结语 |
四、中国走上“不归路”(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麦克白》中畸形感情的毁灭[J]. 张磊. 青年文学家, 2021(26)
- [2]文化符号学视域下佩列文小说中的东西方问题研究[D]. 孔俐颖.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3]触法未成年人的预防与矫治问题研究[D]. 金诺. 吉林大学, 2021(01)
- [4]浅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与保护[J]. 庆松涛. 法制与社会, 2020(35)
- [5]“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感赋义[J]. 王清涛.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9(04)
- [6]“三花系列”二奶形象研究 ——文夕笔下的特区异类女性[D]. 樊思雨. 武汉大学, 2019(06)
- [7]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D]. 冯志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8]清网与求真——学生网络安全状况研究[J]. 曹瑞冬.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8(03)
- [9]2014年度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报告[J]. 徐觉哉.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5(05)
- [10]1929-1937年青岛女性自杀现象探究[J]. 景菲菲.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