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公共接入平台的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唐要家,唐春晖[1](2022)在《数据价值释放的理论逻辑、实现路径与治理体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释放数据要素潜能的政策设计需要基于数据要素的经济属性并遵循数据要素价值形成规律。数据要素的非竞争性属性以及价值实现过程显示,开放共享是基础前提,数据驱动的创新是根本驱动力,匹配的治理体系是制度保障。数据价值释放应坚持分类治理的导向和采取多轨并进的路径,以促进多源驱动的数字商业创新。数据价值释放的治理制度体系应重点加强促进数据价值释放的基础性政策供给、创新数据市场化配置与交易机制、完备数据价值释放的治理制度保障。
湖北省人民政府[2](2021)在《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鄂政发[2021]17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9月4日湖北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目录第一章现状与形势第一节发展现状第二节发展形势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总体架构第四节发展目标第三章打造高速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3](2021)在《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市“十四五”数字泉城规划的通知》文中指出济政办字[2021]36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济南市"十四五"数字泉城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8月31日济南市"十四五"数字泉城规划目录一、现状与形势(一)发展基础(二)问题与挑战(三)面临的形势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三、打造基础完善的全国区域性数据
刘燕[4](2021)在《智能电网下充电站优化运营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实施,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与运营倍受关注。智能电网双向高速的数据通信系统,使充电站的运营与电网、充电网络和不同发电厂具备了动态协同运行的条件,充电站又联动电动汽车,让电动汽车、智能电网与充电站成为联动体,充电站优化运营决策拓展为多系统协调优化的综合决策问题。本文梳理了充电站运营面临的问题,提出并构建了包括优化运营的充电站选址、用户充电决策行为、引导电动汽车有序充电和提升风力发电消纳等多个决策模型,并设计了相关决策支持系统的框架。为提升充电站综合运营目标与效率提供决策工具,为政府制定充电服务产业激励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深入分析充电站优化运营决策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充电站作为电能综合调度枢纽,充电站调度供需两侧电网、电动汽车用户电能资源,围绕充电站供需两侧协同调度与优化决策问题开展研究。首先从优化运营角度布局充电站选址提升设备利用效率。其次分别从预测负荷、管控负荷、调用负荷三个层面挖掘充电站供需两侧可调度的资源,逐层优化充电站运营的综合效率,综合运用鲁棒优化、优化理论、预测理论等理论,进行了优化运营模型群的构建和算例求解。然后,从充电服务供需侧匹配、支撑技术和政策激励三方面进行充电站运营机制设计。最后基于上述研究进一步细化研究了充电站运营决策支持系统。以期为充电站运营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解决充电服务供需实时匹配、提升设备利用率、协同电网消纳规模化风力发电等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成果如下:(1)基于大量文献的查阅对我国充电站建设运营项目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智能电网与充电站运营交互作用,归纳了我国近年来针对充电站建设运营各类优惠补贴政策;从经济、技术角度分析充电站建设运营现状,展望其发展趋势。结合本文研究的内容探讨充电站优化运营待解决的决策问题。(2)构建基于鲁棒优化方法的充电站选址模型。从充电站优化运营角度根据城市路网产生的不确定的充电需求进行区间限定,分析电动汽车接受充电服务的排队现象,增加充电站负荷能力作为模型的递进约束条件。设计算例验证了选址方案的合理性,优化建站数量与站内设备配置。该模型为充电站优化运营提供合理选址的决策。(3)构建充电站运营系统优化决策模型群。从精准解析充电需求、管控充电过程、协助电网调度提高风电消纳三个方面构建优化决策模型,用户充电决策行为模型、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控制模型、充电站协同电网消纳风电模型,将充电站优化运行策略与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充电过程、风电消纳进行多系统协同优化。充电站的多系统综合优化充分利用了充电站调度各类资源的能力,完善充电站优化运营决策,充电站与智能电网调度协同实现电能高效配置。(4)充电站优化运营机制研究。从充电服务供需侧匹配、供需调度、激励政策和市场博弈四方面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充电站运营机制。通过建立高效供需调度,将精确预估需求侧充电负荷和快速供给侧分层调度实现充电服务供需侧匹配;分析支撑充电服务供需匹配的关键技术;利用需求侧优化电价、参与辅助服务、扩大负荷响应、推动电力市场建设等激励政策;分析市场博弈下充电站运营中各个主体的市场地位、经济策略、权益。为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充电站运营机制建设提供依据和帮助。(5)进行充电站优化运营决策支持系统设计。将上述优化运营模型群引入到充电站优化运营决策支持系统中的模型库设计,以充电站运营的系统需求、业务流程和优化决策为基础,搭建充电站优化运营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作为连接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用户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厂的充电站综合电能管控与调度的运营决策平台,集成了运行数据查询和在线监测功能、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功能、运行调度及协同电网管控功能、综合优化决策功能为一体,实现了为充电网络优化运营决策实施提供平台支持。运用大数据处理和云计算技术构建充电智能服务平台,对充电站运营中的多类数据进行融合与挖掘,为电网、电动汽车用户、充电站以及参与充电站运营的各个主体提供优化决策支持。本文旨在从整体上提高充电站运营的实效性,完善充电站多系统综合优化的管控和调度措施,搭建充电站优化运营决策支持系统。本文是对现有智能电网下充电站优化运营的理论补充,为我国充电站协同智能电网、用户、充电服务平台运营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任艺琴[5](2021)在《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人社公共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推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服务资源、数据资源和基础设施资源平台化,完善各类资源的开放共享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民生服务,形成公众参与、社会共建的新形态”的目标,并以逐步推广的模式分阶段推进“互联网+人社”建设。为落实“互联网+人社”政策,某市需要为人社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移动互联多渠道业务办理服务,对其线上线下的服务相关的系统入口和事项操作进行整合,构建“联办式”的服务场景,实现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的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渠道接入:支付宝城市服务、人社服务APP、微信城市服务等渠道不断增加且需要与业务系统进行对接;(2)多平台对接:服务系统建设条块分割,各自与业务系统对接,不同业务系统提供各自的公共服务,存在一对一、一对多的服务关系;(3)服务标准化制定:公共服务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和一体化建设思想,公共服务未从全局角度出发,标准不规范、内在服务不统一;(4)敏捷开发,快速迭代:“订单式”接口开发难以适应服务快速变化需求,服务接口定制化,存在重复开发、开发周期长等问题。本文基于上述问题设计和实现了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人社公共服务平台(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based on Micro service architecture,以下简称HSM平台),满足人社局对于群众办事、渠道管理、业务管理等方面的需求。HSM平台将整个系统主要分为了公共服务管理系统、事项流程管理系统、界面统一管理系统、消息管理系统、内容管理系统以及人才移动端等多个子系统。本文主要对以下几个子系统进行介绍:(1)公共服务统一管理:该子系统对接入平台的渠道、应用系统、服务、操作进行相应的管理;(2)事项流程管理系统:在子系统中可以配置事项流程信息,将事项流程分为多个目录,每个目录下包含这多个不同的事项信息,可以配置事项所隶属的渠道等;(3)界面统一管理系统:界面统一管理的开发有助于实现页面的简单构建及重复利用,主要包含界面目录管理、界面的设计和预览等功能。通过上述三个子系统将渠道和业务系统进行了整合,为人社移动端提供相应的事项服务。HSM系统基于Spring Boot框架进行开发,采用Oracle、MongoDB、Redis等数据库存储数据,采用Activiti工作流机制,让系统的多级参与者按照其审批顺序传递审批信息。使用BPMN可以将整个Activiti中的流程事项进行结果展示,有效的梳理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HSM平台投入使用后,梳理了内部人员的办事流程,为人社局工作人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办公条件;减少了群众的办事流程,满足了只进一门就可以完成事项办理的最终期望;减少了工作人员与渠道、业务系统间的对接工作,满足了渠道订阅服务的需求,降低了有关单位的工作成本,也为后期进行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王锦文[6](2021)在《保险公司寿险业务统一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多年以来,我国的保险事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尤其是近二十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大保险公司已经将大量的业务交易通过互联网平台来进行,很多围绕着保险公司开展保险相关业务的第三方机构(以下简称渠道)如保险经纪公司等也通过对接保险公司的核心业务系统,进行承保、核保、退保、电子保单查询等业务。很多业务交易形态要求此类交易必须满足快速响应,海量交易,高并发量,且必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第三方机构的业务系统需要与保险公司的生产核心业务系统进行对接,这样一方面会对核心业务系统产生安全性方面的威胁,另外也会加重核心业务系统的压力,此类问题在诸如每年的“开门红”等业务拓展高峰期时的表现尤为明显。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很多保险公司开始建设业务统一服务平台,来协调核心业务系统和第三方机构业务系统的往来业务处理,保障核心业务系统的高效率和安全性。某保险公司,作为国内比较知名的保险公司,提出了建立寿险业务统一服务平台的需求,目的是将保险核心业务系统部分高频服务以及业务功能前置到业务统一服务平台,降低保险核心业务系统压力,使核心业务系统能够更好的执行其保全、理赔、续期、续保等保险核心业务处理的功能。本文研究的课题核心是围绕某保险公司寿险业务统一服务平台的建设进行的。本文以软件工程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基础,以高效率、高质量的平台建设目标为导向,对该平台的各项业务和性能需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平台的各个业务模块进行了划分和详细的设计和编程实现。平台主要包含了如下六大模块:渠道接口管理、组件管理、产品管理、缓存管理、安全管理、业务流程处理等基础业务处理模块,涉及到的保险业务有保单试算、核保、承保、退保、电子保单、产品定义、渠道配置等功能。某保险公司寿险业务统一服务平台是一个基于B/S架构的软件平台,在需求分析与功能设计阶段使用了统一建模语言(UML)、企业建模和设计解决方案(PowerDesigner)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软件开发工具采用了面向对象的Java语言,采用MVC的软件设计模式,通过控制层、视图层、模型层来进行软件产品的构建;软件开发框架采用SpringMVC+Mybatis;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了MySQL 5.5,对于使用频度较高的业务数据以及系统数据,均使用缓存预处理,将信息存储到Redis3缓存集群中,并且会同步刷新到系统内存,结合缓存机制设计合理的异步流程,在提升响应时效的同时配合补偿机制人工介入,使得数据完整性得以实现。系统部署在WebSphere8服务器上,使用Nginx1.15作为负载均衡做性能处理,如果出现服务性能瓶颈时,可以通过增加挂载机器来应对增加的业务请求。系统上线两年以来,已经成功对接178家第三方渠道,同时完成向中国银保监会6个下属机构的实时数据上报任务。
林晶[7](2021)在《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数字经济已逐渐成为影响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劳动力市场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促使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就业矛盾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作为“六稳六保”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就业对“十四五”规划起好步、开好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人力资本、劳动力迁移、劳动力市场分割、社会资本和技术变革等理论的基础上,梳理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影响就业质量的理论逻辑;在宏观层面,利用统计数据纵向和横向比较,我国数字化进程与就业质量现状;在微观层面,围绕劳动收入、工作时间、工作稳定性和社会保障等四个维度,从技术进步视角出发,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选取省级层面数字基础设施的五个代理指标:移动电话基站数、光缆线路长度、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移动网络流量和域名数,利用MLM多层线性模型,展开数字基础设施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从技能视角出发,基于2013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SS),利用OLS和Logit模型,实证测度互联网使用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并通过稳健性检验得到以下结论:在劳动收入维度上,数字基础设施和互联网使用对收入起到显着的促进作用;在工作时间维度上,数字基础设施和互联网使用与工作时间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有利于缩减工作时间;在工作稳定性维度上,劳动者工作稳定性的提升,与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互联网普及程度不同步;在社会保障维度上,数字基础设施与社会保障呈负相关关系,但是,随着互联网使用普及程度提高,劳动者受到的社会保障程度在不断完善。进一步根据教育、年龄、户口、婚姻和性别等人口学变量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劳动收入维度上,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对低学历样本、50岁及以上样本和农业户口样本具有更强的收入效应;在工作时间维度上,互联网使用对减少高学历样本、男性样本、非农业户口样本和不在婚样本工作时间的促进作用更突出。在工作稳定性维度上,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的负效应更集中在低学历样本和不在婚样本。在社会保障维度上,无论是从医疗保险还是养老保险的参与情况来看,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与低学历样本、女性样本和不在婚样本享有的社会保障水平呈现出更强的负相关性。相比农业户口样本,数字基础设施和互联网使用对非农业户口样本的社会保障程度的影响呈现向好趋势发展。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普及互联网使用;第二,探索灵活用工规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三,提升人力资本水平,驱动就业质量改善;第四,提高就业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数字公共服务平台;第五,转变就业工作思路,提升就业质量的政策地位;第六,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第七,完善制度保障,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劳动力市场法制建设和收入分配制度。
申戬[8](2021)在《昆明市网约车政府规制研究》文中指出网约车作为出租汽车新业态,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打车简便化,对推进行业结构改革,提升服务水平,构建多样化、差异化出行服务体系有重要作用,同时,大量私家车涌入市场,盘活了车辆闲置资源。但网约车给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伴随着安全与违法、道路拥堵、环境污染、巨头垄断以及对传统行业造成冲击等诸多社会问题,加之发展初期野蛮生长、无序发展、盲目扩张,给政府监管造成了巨大压力。本文分析昆明市网约车现状,深入剖析政府规制面临的重点和难点,运用共享经济理论、市场失灵理论、政府规制理论,借鉴国外网约车政府规制经验与启示,提出昆明市网约车政府规制优化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应狠抓平台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民生实事、提升科技监管、推进合规化进程,强化事中事后联合监管,严厉打击客运违法行为,重点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推广利用新能源网约车,保障乘客安全,助推新老业态融合发展,构建网约车和巡游出租汽车多元化、差异化服务体系,努力打造“互联网+客运”出租汽车新模式,重塑“互联网+大数据+交通监管”新格局,促进昆明市出租汽车行业规范、有序、稳定、健康发展。同时为我国其他地方政府网约车政策制定提供经验借鉴。
林晓敏[9](2021)在《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研究 ——以广东省汕头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城市功能日益丰富,发展规模持续壮大,城市管理任务繁重,管理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和手段显然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因此,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不仅是促进城市稳健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亦是打造智慧型、现代化城市的重要要求。数字城管是近年来我国在城市管理方面的一场重大变革,数字城管集高科技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工作于一身,从而实现精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城市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有助于创新政府管理的模式以及手段,体现可持续性的管理理念,确保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及科学性。本文以汕头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为例,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相关理论和运行的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实地调查法明确了汕头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法,探讨汕头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过程存在问题和成因,进而系统地提出优化汕头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建议。研究结论表明:(1)汕头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过程中存在部门间联动有待加强,公众参与有待深入,数字城市管理平台实用性有待提高,专业人员缺乏,队伍建设有待增强等问题;(2)数字城管建设存在问题是由于数字平台接入责任单位不全,城市管理内容资源整合困难,城市管理队伍较薄弱,考评体系不健全,缺乏鼓励公众参与的措施等因素引发;(3)汕头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需要着力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技术水平,构建全方位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打造高素质和高能力的数字化城市管理队伍,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考评评价体系,畅通公共渠道打造全民城管的优化等。该研究为汕头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为我国其他城市的“数字城管”建设和发展提供实践参考和经验借鉴。
孙雪雪[10](2021)在《基于瘦AP架构的智慧社区WLAN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社区WLAN的组建从满足用户基本需求提升到流畅便捷的体验,网络终端也从普通用户发展到智能化设备。本文以呼和浩特市实际社区为建设背景,针对社区WLAN覆盖问题、社区内智能安防机器人切换时延较长易发生通信中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进行需求分析并采用瘦AP结合AC的组网模式,利用现有的监控系统网络资源,规划接入层、汇聚层以及核心层的三层架构。根据不同区域选取相应的建设策略进行信号覆盖,完成IP地址规划、统一认证以及网络安全部署,实现社区地上、地下区域的WLAN全覆盖。针对安防机器人的快速切换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双射频的定向切换方案(Dual Radio Directional Handoff,DRDH)。该方案通过机器人与AP维持主、备双射频链路来改善数据通信中断问题,利用地磁传感技术选出与移动方向相同或相邻的候选AP,从而避免扫描整个信道。通过现场实验测试,结果显示本方案可将安防机器人切换时延控制在2ms以内。针对频繁切换而导致的乒乓效应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三级阈值的决策机制,提高切换触发的准确性。该方法通过触发阈值、漫出阈值以及漫入阈值的设定,引导安防机器人进入相应的切换阶段,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切换。经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相较于其他方案,切换次数可平均降低60%左右。针对切换后通信质量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P权值的接入算法来确定目标AP,提高监控视频的传输质量。该方法通过对候选AP的RSSI、探测时延和吞吐量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相应的权值并选择权值最大AP进行关联,确保切换后的高质量通信。经实验测试,该方法的视频平均峰值信噪比PSNR可达99.2d B,实现预期切换效果。最后对AC、AP以及核心交换机端口进行配置,并对社区WLAN系统性能进行评估,测试结果满足社区网建设的所有需求。
二、浅谈公共接入平台的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公共接入平台的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数据价值释放的理论逻辑、实现路径与治理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据价值释放的理论逻辑 |
(一)数据要素的经济属性 |
(二)数据要素的价值实现过程 |
二、数据价值释放的实现路径 |
(一)分类治理的数据开放共享政策 |
(二)多轨并进的数据开放共享路径 |
(三)多源驱动的数据商业创新 |
三、数据价值释放的治理制度体系 |
(一)加强促进数据价值释放的基础性制度供给 |
(二)创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 |
(三)完备数据价值释放的治理制度保障 |
(3)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市“十四五”数字泉城规划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济南市“十四五”数字泉城规划 |
一、现状与形势 |
二、总体要求 |
三、打造基础完善的全国区域性数据中心城市 |
四、打造创新高效的数字政府样板城市 |
五、打造便捷惠民的数字社会示范城市 |
六、打造共建共享的数字生态创新城市 |
七、打造自主可控的数字安全领先城市 |
八、保障机制 |
(4)智能电网下充电站优化运营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充电站选址规划模型研究现状 |
1.2.2 充电站运营与可再生能源协同优化配置模型的研究现状 |
1.2.3 充电站引导有序充电协同优化运营模型研究现状 |
1.2.4 充电站运营管理机制及平台研究现状 |
1.3 论文框架结构及主要内容 |
1.4 论文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充电站建设运营项目发展与问题分析 |
2.1 充电站系统运营界定 |
2.1.1 充电站运营特点 |
2.1.2 充电站运营业务 |
2.2 充电站站建设运营项目发展分析 |
2.2.1 充电站建设运营政策分析 |
2.2.2 充电站建设运营经济分析 |
2.2.3 充电站建设运营发展技术分析 |
2.3 智能电网与充电站运营交互作用 |
2.3.1 智能电网与充电站运营的交互过程 |
2.3.2 智能电网是充电站优化运营的条件 |
2.3.3 智能电网提升充电站对资源的优化配置 |
2.3.4 智能电网对充电站建设运营影响 |
2.4 多角度优化充电站运营决策问题的提出 |
2.4.1 如何从运营优化的角度进行充电站选址决策 |
2.4.2 如何从多系统协同优化的角度提升运营决策的整体效用 |
2.4.3 如何从可盈利运营模式角度引导充电站优化运营决策 |
2.4.4 如何依据用户行为优化充电站运营决策 |
2.4.5 如何从资源综合运用角度制定充电站优化运营决策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引入优化运营视角的充电站选址模型研究 |
3.1 相关理论与问题分析 |
3.1.1 充电站选址规划的相关理论 |
3.1.2 相关问题分析 |
3.2 充电站选址影响因素分析 |
3.2.1 充电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
3.2.2 充电站选址影响用户满意度的因素 |
3.3 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模型构建 |
3.3.1 问题描假设 |
3.3.2 截取道路车流量的模型 |
3.3.3 路途不确定下的鲁棒优化选址模型 |
3.3.4 充电站负荷能力约束优化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充电站运营系统优化决策模型群构建 |
4.1 引言 |
4.2 电动汽车用户充电决策行为模型 |
4.2.1 相关算法 |
4.2.2 模型空间状态分析 |
4.2.3 基于Q-Learning算法的用户充电行为决策模型 |
4.3 充电站电动汽车有序充电优化决策模型 |
4.3.1 充电站引导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原理 |
4.3.2 充电站引导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的决策模型 |
4.3.3 算例分析 |
4.4 充电站充放电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化模型 |
4.4.1 智能电网下充电站充放电的特征 |
4.4.2 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特征 |
4.4.3 充电站的负荷响应对电网消纳风力发电能力影响模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可持续发展的充电站运营机制研究 |
5.1 充电站供需侧匹配模式 |
5.1.1 常见充电站供需调度模式 |
5.1.2 充电站供需调度匹配模式改进 |
5.2 充电站快速充电服务供需调度模式 |
5.2.1 充电站快速分层调度管理模式 |
5.2.2 充电站快速供需调度匹配运行模式 |
5.2.3 充电站快速充电供需匹配的支撑技术 |
5.3 供需侧匹配的政策激励机制 |
5.4 市场博弈下充电站运营机制研究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充电站运营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
6.1 系统研究意义和目的 |
6.2 系统需求分析和业务功能 |
6.2.1 系统需求分析 |
6.2.2 决策支持系统的业务功能 |
6.3 系统模块组成及设计 |
6.3.1 数据库模块设计 |
6.3.2 模型库模块设计 |
6.3.3 方法库模块设计 |
6.3.4 知识库模块设计 |
6.3.5 多媒体库模块设计 |
6.4 构建充电智能服务平台 |
6.4.1 业务平台 |
6.4.2 技术支撑平台 |
6.4.3 云服务支撑平台 |
6.4.4 数据采集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人社公共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系统开发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解决的主要问题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系统概述 |
2.2 系统目标 |
2.3 系统的功能性需求 |
2.3.1 需求综述 |
2.3.2 渠道统一管理 |
2.3.3 界面统一管理 |
2.3.4 服务统一管理 |
2.3.5 流程统一管理 |
2.4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 |
2.4.1 安全性 |
2.4.2 性能需求 |
2.4.3 易操作性需求 |
第3章 系统概要设计 |
3.1 设计目标和原则 |
3.2 系统架构设计 |
3.2.1 逻辑架构设计 |
3.2.2 功能架构设计 |
3.2.3 数据架构设计 |
3.2.4 技术架构设计 |
第4章 系统详细设计 |
4.1 微服务架构设计 |
4.2 数据库设计 |
4.2.1 数据库概念设计 |
4.2.2 数据库逻辑设计 |
4.3 系统关键模块设计与实现 |
4.3.1 整体业务流程设计 |
4.3.2 接口设计 |
4.3.3 应用系统管理 |
4.3.4 服务管理 |
4.3.5 操作管理 |
4.3.6 渠道管理 |
4.3.7 事项流程管理 |
4.3.8 界面统一管理 |
第5章 系统测试 |
5.1 功能测试 |
5.2 性能测试 |
5.3 安全测试 |
5.4 测试结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专利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保险公司寿险业务统一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系统开发的背景 |
1.1.1 形势政策对系统的要求 |
1.1.2 客户对系统的要求 |
1.1.3 保险公司对系统的要求 |
1.2 国内外当前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需求分析 |
2.1 系统概述 |
2.2 功能需求分析 |
2.2.1 渠道接口管理 |
2.2.2 组件管理 |
2.2.3 产品管理 |
2.2.4 缓存管理 |
2.2.5 安全管理 |
2.2.6 业务流程处理 |
2.3 非功能性需求 |
2.3.1 运行环境 |
2.3.2 系统安全要求 |
2.3.3 数据安全要求 |
2.3.4 日志和审计 |
2.3.5 可用性 |
2.3.6 用户交互 |
第3章 系统设计 |
3.1 系统总体设计 |
3.1.1 应用技术架构设计 |
3.1.2 包结构设计 |
3.1.3 功能架构设计 |
3.2 功能详细设计 |
3.2.1 渠道接口管理详细设计 |
3.2.2 组件管理详细设计 |
3.2.3 产品管理详细设计 |
3.2.4 缓存管理详细设计 |
3.2.5 安全管理详细设计 |
3.2.6 业务流程处理详细设计 |
3.3 数据库设计 |
第4章 实现与测试 |
4.1 系统总体实现 |
4.1.1 渠道接口管理实现 |
4.1.2 组件管理实现 |
4.1.3 产品管理实现 |
4.1.4 缓存管理实现 |
4.1.5 安全管理实现 |
4.1.6 业务流程处理实现 |
4.2 系统测试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7)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对就业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新基建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数字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 |
三、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要充分就业也要就业质量 |
四、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与就业质量紧密相关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
一、研究贡献 |
二、研究不足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
第一节 就业质量的概念与测量 |
第二节 就业质量研究的基础理论 |
一、就业质量研究的理论基础 |
二、就业质量研究的实证基础 |
第三节 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影响就业质量的理论机制 |
一、数字基础设施的内涵 |
二、技术变革理论 |
三、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数字化进程与就业质量现状 |
第一节 我国数字化进程 |
一、数字经济的起源 |
二、数字经济的内涵 |
三、数字经济的特征 |
四、我国与主要国家的数字化发展经验 |
第二节 我国就业质量现状 |
一、就业质量的纵向比较 |
二、重点群体的就业质量特征 |
三、就业质量的区域差异 |
四、就业质量的国际比较 |
第四章 数字基础设施影响就业质量的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综述 |
第二节 模型构建与数据指标说明 |
一、模型设定 |
二、数据来源 |
三、数据说明 |
四、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三节 回归分析 |
第四节 异质性分析 |
一、教育组别 |
二、性别组别 |
三、年龄组别 |
四、户口组别 |
五、婚姻组别 |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互联网使用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 |
第一节 互联网使用影响就业质量的研究综述 |
第二节 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
一、模型构建 |
二、数据来源 |
三、变量说明 |
四、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三节 回归分析 |
一、互联网使用对劳动收入的影响 |
二、互联网使用对工作时间的影响 |
三、互联网使用对工作稳定性的影响 |
四、互联网使用对社会保障的影响 |
第四节 人口学变量分组回归分析 |
一、教育组别 |
二、年龄组别 |
三、性别组别 |
四、户口组别 |
五、婚姻组别 |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一、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普及互联网使用 |
二、探索灵活用工规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
三、提升人力资本水平,驱动就业质量改善 |
四、提高就业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数字公共服务平台 |
五、转变就业工作思路,提升就业质量的政策地位 |
六、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
七、制度保障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后记 |
第一节 研究展望 |
第二节 致谢 |
在学期间部分学术成果 |
(8)昆明市网约车政府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难点及创新 |
(一)研究难点 |
(二)研究创新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互联网+”、共享经济 |
(一)“互联网+” |
(二)共享经济 |
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巡游出租车、顺风车 |
(一)网约车 |
(二)巡游出租车 |
(三)顺风车 |
三、政府规制 |
第二节 基础理论 |
一、共享经济理论 |
(一)共享经济的起源 |
(二)共享经济的优势 |
(三)共享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 |
二、市场失灵理论 |
(一)外部性 |
(二)垄断 |
(三)市场失灵 |
三、政府规制理论 |
(一)公共利益理论 |
(二)规制俘获理论 |
(三)激励性规制理论 |
第二章 昆明市网约车发展现状 |
第一节 昆明市网约车概况 |
一、网约车新业态的出现 |
二、昆明市网约车基本情况 |
(一)网约车平台公司情况 |
(二)网约车车辆及驾驶员情况 |
(三)网约车信息化建设情况 |
三、规制主体、依据及手段 |
(一)主体 |
(二)依据 |
(三)主要手段 |
第二节 昆明市网约车成效分析 |
一、平台企业竞相发展,优势竞争力不断显现 |
二、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治理能力持续加强 |
三、与论环境持续改善,传统行业谋求转型升级 |
四、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积极化解行业风险 |
五、新能源推广取得突破,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 |
第三章 昆明市网约车规制困境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昆明市网约车规制困境 |
一、平台主体责任不强,合规化进程缓慢 |
(一)平台企业主体责任未落实 |
(二)存在“以租代购”金融风险 |
(三)平台、车辆及驾驶员法律责任不清 |
(四)行业巨头涉嫌垄断市场 |
(五)网约车车辆及驾驶员合规化进程缓慢 |
二、政府监管能力不足,退出机制不健全 |
(一)市场准入条件存争议 |
(二)事中事后监管存在诸多困难 |
(三)联合监管机制未建立 |
(四)合规网约车平台公司退出机制操作性不强 |
(五)合规网约车车辆及驾驶员退出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完善 |
三、新旧业态融合缓慢,冲击传统客运明显 |
(一)网约车存在价值与现实冲突问题 |
(二)新业态包容性不够 |
(三)传统客运转型升级缓慢 |
四、安全运输形势严峻,违法查处困难重重 |
(一)网约车安全及违法情况 |
(二)长距离运营网约车安全风险较大 |
(三)网约车巡游化 |
五、互联网科技运用不够,“互联网+监管”还未形成 |
(一)互联网科技运用不够 |
(二)“互联网+监管”未真正形成 |
第二节 昆明市网约车规制困境原因分析 |
一、相关法律政策滞后 |
二、政府规制手段单一 |
三、传统客运行业阻力 |
四、新寡头垄断捆绑市场 |
五、新业态营运规范未建立 |
第四章 国外经验借鉴及政府规制路径优化 |
第一节 国外网约车政府规制经验借鉴及启示 |
一、国外网约车政府规制典型模式 |
二、经验借鉴及启示 |
第二节 昆明市网约车政府规制路径优化 |
一、着力推进合规进程,狠抓平台主体责任落实 |
(一)加大网约车车辆及驾驶员合规化进程 |
(二)全面落实平台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
(三)强化事中事后联合监管 |
二、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修订完善地方政策措施 |
(一)优化营商环境 |
(二)修订完善地方政策措施 |
(三)加强网约车政府规制队伍建设 |
三、着力落实民生实事,助推新老业态融合发展 |
(一)落实民生实事,完善客运服务体系 |
(二)促进新旧业态融合发展 |
四、着力提升科技监管,严厉打击客运违法行为 |
(一)加快“互联网+”技术运用,提升科技监管能力 |
(二)严厉打击客运违法行为,构建公平市场环境 |
五、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确保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
一、本研究主要结论 |
二、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提纲 |
致谢 |
(9)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研究 ——以广东省汕头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传统城市管理效率急需提升 |
二、新信息技术为城市管理创新提供新机遇 |
三、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逐渐成熟 |
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目的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及趋势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创新点及技术路线 |
一、研究创新点 |
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城市管理 |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城市治理理论 |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
三、信息化理论 |
第三章 汕头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现状 |
第一节 汕头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历程 |
第二节 汕头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运行情况 |
一、全面覆盖的数字城市管理 |
二、七事件、六部件管理模式 |
三、多维度采集信息 |
四、汕头“市民通”APP |
五、闭环管理模式 |
第三节 汕头市数字城管建设成效 |
一、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
二、形成大城管体制和市场化工作 |
三、推动“全民城管”工作 |
第四章 汕头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一节 问卷设计与问卷调查 |
一、问卷设计 |
二、问卷发放 |
三、问卷信度与效度 |
第二节 汕头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存在问题 |
一、部门之间的联动治理和资源共享有待增强 |
二、公众参与有待加强 |
三、数字城市管理平台实用性有待提高 |
四、专业人员缺乏,队伍建设有待增强 |
第三节 汕头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城市管理内容信息资源整合困难 |
二、缺乏鼓励公众参与的措施 |
三、数字平台接入责任单位不全 |
四、城市管理队伍较薄弱 |
五、考评体系不健全 |
第五章 汕头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经验借鉴与对策 |
第一节 数字化城市管理经验借鉴 |
一、深圳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 |
二、长沙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管理机构 |
三、经验与启示 |
第二节 汕头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对策 |
一、提升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技术水平 |
二、构建全方位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 |
三、加强对数字化城市管理队伍的建设 |
四、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
五、畅通公共渠道打造全民城管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汕头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现状调查问卷 |
调查结果统计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基于瘦AP架构的智慧社区WLAN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WLAN技术研究现状 |
1.2.2 智能终端跨AP切换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WLAN组网模式与需求分析 |
2.1 WLAN组网技术 |
2.1.1 FATAP网络模式 |
2.1.2 FITAP网络模式 |
2.2 整体覆盖需求 |
2.2.1 系统架构需求 |
2.2.2 覆盖需求 |
2.3 性能及安全需求 |
2.3.1 性能需求 |
2.3.2 安全需求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社区WLAN组网策略 |
3.1 WLAN建设策略 |
3.1.1 总体建设架构 |
3.1.2 室分合路型无线建设方案 |
3.1.3 放装型无线建设方案 |
3.1.4 两种建设方案优劣对比 |
3.2 信号覆盖策略 |
3.2.1 频谱及信道规划 |
3.2.2 射频传输设计 |
3.2.3 单AP并发数规划 |
3.2.4 网络拓扑结构 |
3.2.5 设备部署规划 |
3.3 VLAN以及IP地址规划 |
3.3.1 动态VLAN |
3.3.2 IP地址规划 |
3.4 认证与安全策略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社区WLAN终端切换策略 |
4.1 WLAN切换时延 |
4.1.1 预认证技术 |
4.1.2 OKC漫游技术 |
4.1.3 FBBST漫游协议 |
4.2 用户终端漫游策略 |
4.3 安防机器人快速切换策略 |
4.3.1 技术指标 |
4.3.2 DRDH切换方案的设计 |
4.3.3 DRDH切换方案的实现 |
4.3.4 DRDH切换方案的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社区WLAN相关配置及测试 |
5.1 系统设备配置 |
5.1.1 AP及AC端口配置 |
5.1.2 核心交换机配置 |
5.2 社区WLAN测试 |
5.2.1 整体性能测试 |
5.2.2 双核心冗余测试 |
5.2.3 覆盖优化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四、浅谈公共接入平台的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数据价值释放的理论逻辑、实现路径与治理体系[J]. 唐要家,唐春晖. 长白学刊, 2022(01)
- [2]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J]. 湖北省人民政府. 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21)
- [3]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济南市“十四五”数字泉城规划的通知[J].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济南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18)
- [4]智能电网下充电站优化运营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 刘燕.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
- [5]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人社公共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任艺琴. 山东大学, 2021(12)
- [6]保险公司寿险业务统一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王锦文. 山东大学, 2021(12)
- [7]数字基础设施、互联网使用对就业质量的影响[D]. 林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1(12)
- [8]昆明市网约车政府规制研究[D]. 申戬.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9]数字化城市管理问题研究 ——以广东省汕头市为例[D]. 林晓敏.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10]基于瘦AP架构的智慧社区WLAN设计与实现[D]. 孙雪雪. 内蒙古大学,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