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采茶戏调研报告

赣南采茶戏调研报告

问:赣南采茶戏送郎调二胡用什么调演奏?
  1. 答:不能。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二胡e调歌曲比D调高半音,不能用D调演知团奏,二胡E调是b7、4弦。关于二胡最早亏猛信的记销轮载是在宋朝,称二胡为胡琴或南胡。
  2. 答:赣是江西省的车牌。
    江西省各地车牌代码为:赣A是南昌市、赣B是赣州市、赣C是者运宜春市高嫌轿、赣D是吉安戚肆市、赣E是上饶市、赣F是抚州市、赣G是九江市、赣H是景德镇市、赣J是萍乡市、赣K是新余市、赣L是鹰潭市、赣M是江西省直系统、赣O是江西公检法单位。车牌号的第一个是汉字,代表该车户口所在省的简称,如河北就是冀,北京就是京,山东就是鲁,上海就是沪,广西就是桂;第二个是英文,代表该车所在市一级代码,规律是A是省会,B是该省的第二大城市,C是该省的第三大城市。
问:黄梅戏出自哪个地方?
  1. 答: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拆粗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吸收民间茶歌、渔歌、樵歌等花腔小调而发展成熟,旋律轻快优美。 代表剧目有《天仙配》。因主要曲调起源于湖北黄梅而得名。也叫黄梅调。
    扩展资料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
    作为地方戏曲的一种,安徽黄梅戏流传很广。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它起源于安徽。其实,黄梅戏的真正故乡是与安徽省接壤的湖北省黄梅县。 明清以来,特别是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间,黄梅县水灾频仍。
    灾民为了生活,背井离乡,采用唱道情、打顷闹莲花落等表演形式沿途卖唱,并与当地说唱艺术,如青阳腔和徽戏结合。这样,就把黄梅戏传播到了皖、鄂、赣3省50余县。后来雀御罩,黄梅戏在安徽得到进一步发展,并逐渐成为全国人民喜爱的地方剧种之一。
    参考资料:
  2. 答:是的,源于湖北省黄梅县的采茶调
  3. 答: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在湖北纯源、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台湾等省以及香港地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原名“黄梅此裤谈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黄梅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在民国10年(1921年)出版的《宿松县志》中,第一次正式提出“黄梅戏”这个名称。
    黄梅戏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是黄梅戏的著名演员。
    黄梅戏已成为深受全国观众喜爱的著名剧种。黄梅戏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早期叫黄梅森碰调,是“自唱自乐”的民间艺术。
  4. 答: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消迟、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拿差李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
    2006年5月庆庆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扩展资料:
    湖北省黄梅县在“黄梅概况”中自称该县是“全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故乡”,其理由是:黄梅戏在黄梅采茶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因县名,县因山名”(黄梅县西二十公里处有一山曰“黄梅山”)。
    此观点最早见于汤金城在《黄梅戏艺术》1989第二期增刊上发表的《话说黄梅县与黄梅戏》一文,在这里作者把县名“黄梅”与戏名“黄梅”划为等号。
    黄梅戏是在桐城县罗岭镇严凤英的一出《天仙配》唱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之后,才真正形成一个剧种的。严凤英是黄梅戏的开山鼻祖,桐城罗岭(安庆市郊区)的山水、风俗人情孕育了这位杰出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没有严凤英就没有当代的黄梅戏。
    参考资料:
  5. 答: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扩展资料:
    中裂孙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山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肆唯链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坠子戏、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沪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越调、河南坠子、湘剧、湖南花鼓戏等。
    参考资料:
  6. 答: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扩展资料:
    黄梅戏鼻祖:邢绣娘:本名秀莲,因会挑花绣朵,首链信后改名绣娘。生于乾隆十四年,死于嘉庆二十三年(1749-1818),黄梅县孔垄镇邢大墩人。 
    邢绣娘出身者轮贫寒,自幼聪明伶俐,乖巧可人,喜爱歌唱,且歌喉婉转,音韵悠扬,她的演唱别具一格,深受民众喜爱,她曾经四次为乾隆皇帝献艺,并获得了“黄梅名伶”的御赐墨宝。
    著名演员:严凤英、王少舫、张云风、潘璟琍、黄宗毅、黄新德、马兰、陈小芳、张辉、吴琼、杨俊、吴亚玲、袁玫、韩再芬、周莉、李萍、汪菱花、汪静、李文、赵媛媛、孙娟、余顺、周源唤迅源、周珊等。
    参考资料:
  7. 答: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戚悄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
    扩展资料: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 。
    黄梅戏前身即采茶调、采子、黄梅调等,后称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县多云山区、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采茶调,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流播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周边的广袤区域。邢绣娘、余海先等一批先辈艺术家为黄梅戏的形成、发展和流播作出过杰备租出的贡献 。
    黄梅戏鼻祖
    邢绣娘:本名秀莲,因会挑花绣朵,后改名绣娘。生于乾隆十四年,死于嘉庆二十三年(1749-1818),黄梅县孔垄镇邢大墩人。 邢绣娘出身贫寒,自幼聪明伶俐,乖巧可人,喜爱歌唱,且歌喉婉转,音韵悠扬,她仿仔兆的演唱别具一格,深受民众喜爱,她曾经四次为乾隆皇帝献艺,并获得了"黄梅名伶"的御赐墨宝。
问:龙红的人物履历
  1. 答:1977年9月考入赣南文艺学校。
    1981年由江西省文艺学校赣南采茶班毕业,
    1999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
    1981年10月分配至赣南采茶剧团。
    1988年8月任赣南采茶歌舞剧院副院长。
    2001年任赣南采茶歌舞院团副院长、赣南艺术创作研究所主任。
    现任赣州市文化局调研员、赣南采茶歌舞剧院院长。是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员, 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江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赣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全国第七次文化会代表;江西省政协委员,赣州市政协常委;江西省第七届青联委员,赣州市青联副主席。多年来启罩致力于推动赣南采茶戏走出江西。主演过 《山歌情》、 《王二小过年》、衫旁世《搭船巧遇》、《围屋女人》等20多个在全国戏剧艺术舞台上有影响的剧目。
    主演的剧目获文化部 “文华大奖”或肢、中宣部 “五个一”工程奖;个人获得中国戏剧 “梅花奖”、“文华表演奖”等,
    2003年获江西省首届 “井冈之子”荣誉称号。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个人。享受江西省***特殊津贴。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
    2008年1月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2014年8月,拟提名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届委员会副主席(驻会)候选人。
赣南采茶戏调研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