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益丰素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周芮[1](2021)在《五谷丰素浸种对直播水稻“广粮香2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文中提出水稻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产量占比超过60%的主要农作物,其产量及品质直接影响着粮食安全,因此探寻水稻优良种植方式、提高水稻单产、改善水稻品质成为目前水稻生产的重要任务。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稻生产应用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调控水稻的生长发育,有效地解决了水稻生产存在的问题。本试验选用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五谷丰素(WGF),以“广粮香2号”为供试品种,采用浸种的方式并设置6种不同处理组对水稻进行处理,无处理作为空白对照(CK-1),清水对照组(CK-2),WGF以及WGF复配处理组,芸苔素以及芸苔素复配处理组为阳性对照组,系统地研究了WGF在直播水稻浸种中的作用,探究使用WGF对水稻种子各项发芽指标的影响,分析直播水稻植株不同生育时期农艺性状、生理代谢、倒伏性、产量品质等方面的调控效果,试验结果如下:(1)在平皿催芽试验中,加入WGF的各处理组均有显着提高水稻种子各项发芽指标的效果,即浸种后的水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根长和芽长较对照组相比均达显着水平,且发芽势、发芽率、根长和芽长较清水对照组CK-2分别显着提高了2.05%、2.01%、22.47%、29.44%。(2)在托盘试验中,不同调节剂处理后的水稻种子分别在10%、20%和30%的土壤水分含量下均能提高水稻幼苗的生长发育。WGF处理组下的苗高、苗基宽和叶龄在不同土壤含水量下均达最大值,其次为WGF复配处理组;且幼苗根长和根条数较对照组CK-1和CK-2均有显着增加的效果。得出经WGF以及WGF复配处理后的水稻幼苗受土壤不同水分含量的影响最小,且均能显着提高水稻各项生长指标。(3)在田间栽培试验中,WGF处理组能显着增加直播水稻各个生长时期的株高、茎基宽、分蘖数于分蘖期时水稻株高和茎基宽增幅最大,相比清水对照组CK-2分别显着增加了27.70%、14.81%;WGF处理组促进了直播水稻分蘖期植株鲜重及干物质的量积累,进而提高了分蘖期植株根冠比,其中WGF处理下的根冠比达各处理组间最大值为15.68%;在齐穗期时WGF处理后对分蘖数调控作用最显着,较清水对照组CK-2显着提高13.56%;WGF处理下的水稻植株于齐穗期时对剑叶长的调控效果最佳,齐穗期后的增长程度逐渐减少,WGF处理组下的剑叶面积在各生育时期中均显着高于对照组,有效调控植株各农艺现状,促进水稻生长发育。(4)不同调节剂处理后均促进了直播水稻植株生理代谢水平,提高剑叶SPAD值和氮平衡指数,其中经WGF处理后的水稻植株剑叶SPAD值显着高于对照组,WGF处理组下的剑叶氮平衡指数达各处理间最大值为19.36。(5)不同调节剂处理后均能影响直播水稻茎秆抗倒伏能力,改善了齐穗期后的茎秆形态学特征,同时也提高了植株茎秆弯曲力矩和抗折力等茎秆力学特征,其中WGF处理组下的基部第2节间至穗顶长度和鲜重的增加效果最明显。WGF处理组下的茎秆抗折力处于各处理间最大值,茎秆弯曲力矩也显着提高且与其余各组均达显着水平。(6)WGF浸种处理后,直播水稻的穗长、有效穗数、穗粒重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均能够显着增加,通过提高水稻籽粒结实率增加水稻产量,其中WGF处理组下各产量构成要素指标均处于各处理组中最大值,但与WGF复配处理组间无显着差异;WGF处理组对水稻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增加效果最明显,较清水对照组CK-2理论产量增加了41.62%,实际产量增加了18.46%。(7)WGF浸种处理较对照组相比提高了水稻籽粒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均达各处理间最大值,较清水对照组CK-2分别增加了0.70%、2.15%、4.24%。WGF复配处理组下的水稻籽粒长宽比较清水对照组CK-2增加了1.22%,达各处理组间最大值,且与WGF处理组的影响效果基本相同。
孙可心[2](2020)在《五谷丰素对南宁水稻品种“百香139”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水稻作为广西省主要农作物,其产量占广西省粮食产量的2/3以上。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水稻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控来解决水稻生产中单产低的问题。本试验选用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五谷丰素(WGF),并设置3种不同浓度梯度分别为30mg/L(WGF30)、50mg/L(WGF50)和70mg/L(WGF70),清水作为空白对照(CK),以两种复配调节剂WBM(内含复硝酚钠等多种促进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量元素,复硝酚钠含量:0.5%。)和CBM(内含芸苔素内酯等多种促进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量元素,芸苔素内酯含量:0.009%。)为阳性对照,试验采用浸种的方式,以“百香139”为供试品种,系统的研究了WGF浸种对南宁水稻品种“百香139”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调查分析平皿催芽试验中水稻种子各项发芽指标、育秧试验中水稻秧苗素质以及田间栽培试验中水稻植株各生育时期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等方面的调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在平皿催芽试验中,不同调节剂处理均有调控水稻种子各项发芽指标的作用,即处理后水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根长和芽长均显着优于CK,其中五谷丰素在50mg/L浓度(WGF50)处理后对增加水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根长及芽长效果最好,优于其他处理组,发芽势较CK显着提高了5.02%,较阳性对照WBM和CBM分别提高了2.33%和0.72%;发芽率较CK显着提高了3.97%,较阳性对照WBM和CBM分别提高了2.26%和0.31%;根长较CK显着提高了31.84%,较阳性对照WBM和CBM分别提高了17.37%和1.73%;芽长较CK显着提高了24.27%,较阳性对照WBM和CBM分别提高了13.87%和0.86%。2、在育秧试验中,不同调节剂处理后均显着增加了水稻秧苗成秧率,其中五谷丰素在50mg/L浓度(WGF50)处理效果最佳,较CK、WBM和CBM分别显着增加了12.81%、11.75%、6.73%;除WBM外,不同调节剂处理下的叶龄、株高、苗基宽、根长及根条数与CK均达到显着水平,其中五谷丰素在50mg/L浓度(WGF50)下达各处理组最大值,叶龄较CK增加了18.27%、株高较CK增加45.52%、株高较WBM和CBM分别增加了32.69%和8.80%、苗基宽较CK增加了52.34%、根长较CK增加了26.40%、根条数较CK增加了42.44%,根条数较WBM和CBM均增加了18.22%;除WGF70处理外,其余各处理均增加了水稻壮秧指数,WGF50、WBM和CBM处理组壮秧指数较CK均增加了10%以上;除WBM处理降低了水稻秧苗充实度外,其余各处理组均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水稻秧苗充实度,处理组间无显着差异,其中五谷丰素在50mg/L浓度(WGF50)下充实度较CK增加了9.58%;各处理均促进了水稻秧苗鲜重及干物质量的积累,随着生物量积累的增加水稻秧苗根冠比也随之增加,其中五谷丰素在50mg/L浓度(WGF50)下处理效果最好且达各处理组最大值。3、在田间栽培试验中,各处理组均增加了水稻植株分蘖期时鲜重、干物质量的积累及根冠比,五谷丰素在50mg/L浓度(WGF50)处理下与CK相比地上部鲜重增加了11.64%、地下部鲜重增加了36.07%、地上部干重增加了13.95%、地下部干重增加了51.05%;五谷丰素在50mg/L浓度(WGF50)处理下根冠比相比CK增加了32.56%、相比WBM增加了1.84%,相比CBM增加了1.39%。五谷丰素在50mg/L浓度(WGF50)处理显着增加了水稻分蘖期株高,CBM处理下显着增加了水稻植株抽穗期、齐穗期及成熟期株高,相比CK株高在抽穗期增加了9.61%,齐穗期增加了9.62%,成熟期增加了4.33%;五谷丰素在50mg/L浓度(WGF50)处理对增加水稻植株分蘖期至成熟期茎基宽作用效果最好;抽穗期至成熟期时不同调节剂处理后对水稻植株剑叶长及剑叶面积均有增加效果,其中五谷丰素在50mg/L浓度(WGF50)处理下剑叶长与剑叶面积均与CK差异显着且优于其他各处理组;此外,除WBM处理后降低了成熟期时水稻植株分蘖数外,其余处理组各生育时期均能促进水稻植株分蘖,分蘖数先增加后降低,其中五谷丰素在50mg/L浓度(WGF50)处理效果最佳。因此,五谷丰素在50mg/L浓度(WGF50)处理下对水稻各时期农艺性状影响效果最显着,促进了水稻植株生物量的积累,并有效增加了水稻分蘖数,从而增加了水稻有效穗数,提高了水稻穂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及结实率,最终达到增加产量的效果,相比CK理论产量增加了31.5%,相比CK实际产量增加13.9%;相比WBM理论产量增加了32.63%,相比WBM实际产量增加了16.35%;相比CBM理论产量增加了13.38%,相比CBM实际产量增加了1.84%。4、除WBM处理组外,其余各处理组均增加了水稻籽粒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但与CK差异不显着,其中五谷丰素在50mg/L浓度(WGF50)对增加稻米加工品质效果最好;各处理组均对水稻籽粒营养品质及食味品质有增加作用,五谷丰素在50mg/L浓度(WGF50)增加稻米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及食味值效果最好,较CK分别增加了14.89%、7.47%和3.75%。综上,五谷丰素在50mg/L浓度(WGF50)处理后优于其他各处理组,提升水稻种子各项发芽指标的同时提升了水稻秧苗素质,优化了水稻植株不同生育时期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最终达到了增产及改善稻米品质的目的。
宫磊[3](2019)在《五谷丰素和玉黄金配施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文中指出玉米是当今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其集“粮经饲”于一体的特性使其对保障粮食安全、改善人民生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全国最大,通过提高玉米产量和生产效率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可以增强玉米抗逆性,调节玉米内源激素水平,使其生理生化过程得到改善,从而起到增产增效的效果。本研究供试品种为吉龙1号和天农九,选用五谷丰素和玉黄金两种生长调节剂,五谷丰素采用浸种处理,玉黄金在玉米拔节期叶面喷施,以蒸馏水浸种和蒸馏水喷施为对照,探究这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合使用对玉米生长发育、形态建成、光合与衰老生理以及抗倒伏和产量的影响。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五谷丰素浸种可以提高玉米苗期株高、叶面积、茎粗,促进玉米幼苗生长发育。使用五谷丰素浸种处理后,吉龙1号与对照相比株高变化不显着,叶面积增加12.1%,茎粗增加32.9%;天农九与对照相比株高增加37.2%,叶面积增加31.6%,茎粗增加21.4%;天农九浸种效果总体优于吉龙1号。2.五谷丰素浸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可以提高玉米苗期SOD、POD酶活性,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强其抗逆性,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SPAD值,增强了叶片光合作用的能力。吉龙1号使用五谷丰素浸种SOD酶活性提高了 4.6%,POD酶活性提高了 4.3%,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7.1%,叶片净光合速率Pn提高了 4.6%,SPAD值增加了 8.2%。天农九使用五谷丰素浸种SOD酶活性提高了 12.8%,POD酶活性提高了 3.5%,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10.0%,叶片净光合速率Pn提高了 6.2%,SPAD 值增加了 0.4%。3.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处理与对照相比可以提高玉米拔节期以后各个生育时期的SOD、POD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叶片叶面积、净光合速率(Pn)和SPAD值,增强了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能力,延缓叶片衰老。4.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处理与对照相比对玉米授粉后苞叶面积、含水量及脱水速率影响较小。5.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处理与对照相比玉米的茎粗有所增加,株高和节间长度有所缩短,其中吉龙1号处理株高降低了 4.0%,节间长度除第1节不明显其余各节分别缩短了 5.4%、19.6%、29.1%、7.0%、12.2%,茎粗增加了 11.2%。天农九处理株高降低了 5.5%,节间长度除第3节不明显其余各节分别缩短了 10.5%、5.4%、22.1%、12.8%、24.5%,茎粗增加了 12.4%。增强了茎秆穿刺强度和茎秆弯折强度,提高了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天农九处理效果要优于吉龙1号处理。6.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处理与对照相比提高了玉米授粉后的百粒干鲜重,吉龙1号处理百粒鲜重增加了 8.81%,百粒干重增加了 1.01%。天农九处理百粒鲜重增加了 4.96%,百粒干重增加了 2.68%。在收获时增加了玉米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减少了秃尖长和空秆率,提高了玉米产量。吉龙1号处理产量提高了 7.0%,天农九处理产量提高了 7.3%。
顾华琴,向志攀,刘赛,毛丹丹,戴小军,梁满中,陈良碧[4](2017)在《水稻三系不育系育性与温度关系研究》文中提出通过自然条件下分期播种实验,对生产上应用的12个三系不育系花粉育性与温度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自然高温条件下不育系金23A、T98A、丰源A及冈46A花粉不育性稳定;隆398A、隆香634A、4302A、优IA及D62A出现少量可染花粉;高温诱导天丰A、五丰A和粤泰A花粉可育作用明显。此外,对可染花粉率与水稻不同发育时期的日均温相关性的分析表明,五丰A、天丰A和粤泰A可染花粉率均与抽穗前1318 d的日均温显着相关(P<0.05),高温诱导五丰A、天丰A和粤泰A育性转换敏感期为雌雄蕊原基形成末期至减数分裂期,育性转换临界日均温度分别为27.11℃、26.48℃和27.30℃。
林强,李生强,张瑞越,周国华,邹杰,黎世龄,罗筱平[5](2017)在《利用SSR标记对籼稻品种(系)聚类分析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以24个籼稻品种(系)为材料,利用SSR标记技术分别采用NTSYS软件、DPS软件和MAGE软件在4种情况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利用NTSYS软件通过相关系数,还是利用DPS软件和MAGE软件通过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都基本能将恢复系、三系不育系、短光敏不育系3个类群分开,但由于所选标记及其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量不同,聚类的结果也随之不同,特别是水稻恢复系和不育系两大类群下的各亚类的分类结果不同。因此,认为只有首先确定合理的引物数量及其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才能较为准确地进行聚类分析,进而有效地划分杂种优势群。
张萌,戴冬青,李西明,张华丽,马良勇[6](2016)在《水稻花时性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水稻花时是指1d内水稻颖花的外稃和内稃从张开到闭合的时间。花时的同步性是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强优势的粳不籼恢亚种间杂交组合的制种上,由于粳稻不育系柱头外露率低,提高花时相遇率就能极大促进这类组合的推广应用。本文对水稻花时的特性、花时研究的观察方法、花时性状的遗传、基因定位、育种利用和杂交水稻制种中常用的人工调节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水稻杂交育种提供参考。
程攀,陈龙,曲姗姗,阴云伙,田发春,彭炳生,吴帅,李土明,徐小红,周卫营[7](2015)在《抗褐飞虱水稻品种选育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从抗源筛选与鉴定、抗性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等方面综述了抗褐飞虱水稻育种的研究进展,指出了褐飞虱水稻品种选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应用前景。
刘明[8](2015)在《水稻分蘖期耐淹能力比较及外源亚精胺对淹后水稻的缓解效应》文中研究说明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水稻生长期内降雨频繁,容易引发洪涝灾害,给水稻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因此,研究淹涝胁迫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和伤害机理,提出相应的缓解技术减轻水稻涝害损失、提高淹后恢复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亚精胺是一种新型的生长调节物质,对于提高植物抗性、缓解逆境伤害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长江下游地区典型的36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建立系统的评价方法比较不同品种的耐淹涝能力。在此基础上,以水稻品种宁粳3号为材料,亚精胺为缓解试剂,研究了分蘖期淹水1d、3d、5 d和7d后水稻生长和生理效应的变化,以及淹后喷施外源Spd对其相应的影响,以期为水稻涝灾化学修复剂研发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1.根据绿叶数损失率、茎蘖数损失率、地上部干重损失率、死亡率和产量损失率等5个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将36个水稻品种划分为敏感型、中间型和耐淹型。结果表明:淹水胁迫4d后,水稻株高及顶部全展3片叶长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伸长程度为耐淹型>中间型>敏感型。耐淹型品种的茎蘖数、绿叶数和地上部干质量损失率及死亡率分别为20.5%、48.6%、15.1%、4.0%,均显着低于敏感型品种;除死亡率外,中间型品种各农艺性状损失率均介于耐淹型和敏感型之间。耐淹型品种的产量损失率和有效穗数损失率均显着小于敏感型和中间型品种,其他各产量构成因子平均损失率也低于另外两种类型水稻但未达到显着水平;中间型品种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平均损失率均低于敏感型。2.淹水胁迫明显抑制了水稻的生长,随淹水时间的延长,绿叶数、茎蘖数和植株地上部干重显着降低。淹水使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显着降低,从而导致了产量的显着下降。淹水后水稻体内活性氧大量累积,随淹水时间的延长,叶片中O2-·产生速率和H202含量不断升高,显着高于对照,导致叶绿素含量的明显下降;叶片中抗氧化酶SOD、POD、GR活性随淹水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也一直升高。淹水3 d以内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小,淹水5 d以上对水稻造成不可逆伤害。3.淹涝解除后喷施亚精胺促进了水稻叶片和分蘖的生长,提高了地上部干重,加快了水稻恢复进程。喷施亚精胺明显提高了淹后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从而减少了产量损失,使遭受1d、3d、5d、7d淹水胁迫的水稻产量分别提高12.1%、17.9%、13.5%和18.0%。喷施亚精胺处理提高了 SOD、POD、GR的活性,使MDA含量、O2-·产生速率和H202含量明显下降,并且增加了叶绿素含量,提高了淹后水稻的恢复能力。表明叶面喷施亚精胺可有效改善分蘖期淹后水稻叶片生理功能,调节生长发育,稳定提高淹后水稻产量。
张猛,魏家香,孟飞,程美女,杨号,杨安中[9](2014)在《喷施天丰素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喷施天丰素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天丰素能促进水稻的生长,使生物产量、有效穗数、穗实粒数提高,实际产量处理较对照提高7.25%22.97%,增产幅度达显着或极显着水平,且增产幅度与喷施次数呈正相关。
滕林娟[10](2013)在《籼型水稻三系不育系的温光响应及其生理生化特性初探》文中指出本试验利用人工控温及自然条件,以温敏核不育系HD9802S为对照,对3个籼型水稻三系不育系天丰A、益丰A及中9A的温光特性进了研究,并对各不育系的相关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测定与比较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高温下天丰A和益丰A出现正常可育花粉及自交结实,其中日均温对天丰A和益丰A育性影响最大,其次为光期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天丰A和益丰A的正常可育花粉率随日均温的升高而增加,呈显着正相关。高温诱导天丰A和益丰A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分别为25.5℃和26.0℃,天丰A和益丰A的育性转换敏感期分别为雌雄蕊原基形成末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和雌雄蕊原基形成末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即抽穗前1812d和1815d。(2)不育系中9A无论在高温和低温下均表现出100%不育度,育性不受温度的影响,不育性稳定。当抽穗前10-25d日均温高于23℃时,温敏核不育系HD9802S,表现出完全不育,而日均温等于或低于23℃时,育性恢复可育。(3)高温(部分复育)下,天丰A和益丰A功能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和POD活性较低温处理时升高,且变化趋势与低温时完全相反;而中9A功能叶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及POD活性较低温时无显着差异。这表明天丰A和益丰A育性恢复后在营养生长上存在一定的变化。(4)部分复育后天丰A和益丰A幼穗的POD活性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显着升高,且变化趋势与低温时不同。中9A幼穗POD活性变化模式与其低温时一致,均随着幼穗发育进程的推进而降低,但总体水平高于低温,这表明高温导致了中9A幼穗POD活性升高,但无天丰A及益丰A类似的变化模式。(5)较高的温度影响了各不育系的功能叶POD同工酶表达,中9A和HD9802S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酶带缺失或增加现象,但各不育系育性转换前后酶带无明显差异;而育性转换后天丰A和益丰A幼穗POD同工酶的表达在幼穗发育的某个或某些特定时期有上升的趋势。
二、益丰素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益丰素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五谷丰素浸种对直播水稻“广粮香2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直播水稻的发展概况 |
1.2.1 直播水稻的发展背景 |
1.2.2 直播水稻种植的主要问题及措施 |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发展概况、作用机理及使用方法 |
1.3.1 植物生长调节剂发展概况 |
1.3.2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理 |
1.3.3 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使用方法 |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的影响 |
1.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直播水稻的影响 |
1.5.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直播水稻种子发育指数的影响 |
1.5.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直播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
1.5.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直播水稻植株生理代谢的影响 |
1.5.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直播水稻植株倒伏性的影响 |
1.5.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直播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1.6 主要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6.1 研究思路 |
1.6.2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品种 |
2.1.2 供试药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设计 |
2.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2.3 数据统计 |
3 结果与分析 |
3.1 WGF对平皿催芽试验水稻种子各项发芽指标的影响 |
3.2 WGF对托盘试验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
3.2.1 对水稻幼苗地上部形态生长指标的影响 |
3.2.2 对水稻幼苗根系形态生长指标的影响 |
3.2.3 对水稻幼苗发芽率及发芽指数的影响 |
3.3 WGF对田间栽培试验直播水稻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
3.3.1 对直播水稻植株株高和茎基宽的影响 |
3.3.2 对直播水稻植株分蘖期鲜重及干物质量积累的影响 |
3.3.3 对直播水稻植株分蘖数的影响 |
3.3.4 对直播水稻植株分蘖期根冠比的影响 |
3.3.5 对直播水稻植株剑叶长和剑叶面积的影响 |
3.4 WGF对田间栽培试验直播水稻植株生理代谢的影响 |
3.4.1 对直播水稻植株齐穗期剑叶SPAD值的影响 |
3.4.2 对直播水稻植株齐穗期剑叶氮平衡指数的影响 |
3.5 WGF对田间栽培试验直播水稻植株抗倒伏性状的影响 |
3.5.1 对直播水稻植株基部节间弯矩的影响 |
3.5.2 对直播水稻植株抗折力和倒伏指数的影响 |
3.6 WGF对田间栽培试验直播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
3.6.1 对直播水稻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
3.6.2 对直播水稻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的影响 |
3.7 WGF对直播水稻籽粒品质的影响 |
3.7.1 对直播水稻籽粒加工品质的影响 |
3.7.2 对直播水稻籽粒外观品质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植物生长调节剂WGF对直播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
4.2 植物生长调节剂WGF对直播水稻生理代谢的影响 |
4.3 植物生长调节剂WGF对直播水稻抗倒伏的影响 |
4.4 植物生长调节剂WGF对水稻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 |
4.5 植物生长调节剂WGF对直播水稻籽粒品质的影响 |
4.6 试验创新点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五谷丰素对南宁水稻品种“百香139”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水稻种植现状及措施 |
1.2.2 植物生长调节剂发展概况、作用机理及使用方法 |
1.2.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的影响 |
1.2.4 植物生长调剂对水稻的影响 |
1.3 主要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品种 |
2.1.2 供试药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设计 |
2.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2.3 数据统计 |
3 结果分析 |
3.1 WGF对平皿催芽试验中水稻种子各项发芽指标的影响 |
3.2 WGF对育秧试验中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
3.2.1 对水稻秧苗成秧率的影响 |
3.2.2 对水稻秧苗地上形态生长指标的影响 |
3.2.3 对水稻秧苗根系形态生长指标的影响 |
3.2.4 对水稻秧苗鲜重及干物质量积累的影响 |
3.2.5 对水稻秧苗根冠比、充实度及壮秧指数的影响 |
3.3 WGF对田间栽培试验中水稻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
3.3.1 对水稻植株分蘖期鲜重及干物质量积累的影响 |
3.3.2 对水稻植株分蘖期根冠比的影响 |
3.3.3 对水稻植株不同生育时期农艺性状的影响 |
3.4 WGF对田间栽培试验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
3.4.1 对水稻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
3.4.2 对水稻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的影响 |
3.5 WGF对水稻籽粒品质的影响 |
3.5.1 对水稻籽粒加工品质的影响 |
3.5.2 对水稻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
3.5.3 对水稻籽粒外观品质的影响 |
3.5.4 对水稻籽粒食味品质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植物生长调节剂WGF对水稻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
4.2 植物生长调节剂WGF对水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
4.3 植物生长调节剂WGF对水稻植株生长发育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
4.4 植物生长调节剂WGF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 |
4.5 植物生长调节剂WGF对水稻籽粒品质的影响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五谷丰素和玉黄金配施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生长调节剂作用机理 |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的作用 |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的作用 |
1.4.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
1.4.2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作物抗逆相关酶的影响 |
1.4.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 |
1.4.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植株抗倒性的影响 |
1.4.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含水量及脱水速率的影响 |
1.4.6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籽粒的影响 |
1.4.7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品质的影响 |
1.4.8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
1.5 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及功效 |
1.5.1 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使用方法 |
1.5.2 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功效 |
1.6 本试验研究思路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及地点 |
2.2 田间设计 |
2.3 试验管理 |
2.4 测定指标 |
2.5 测定方法 |
2.6 数据分析处理软件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五谷丰素对玉米苗期的影响 |
3.2 五谷丰素及其配施玉黄金对玉米植株形态的影响 |
3.2.1 五谷丰素对玉米三叶期植株形态的影响 |
3.2.2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对玉米植株形态的影响 |
3.2.3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对玉米叶面积变化的影响 |
3.3 五谷丰素及其配施玉黄金对玉米SOD酶活性、POD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3.3.1 五谷丰素及其配施玉黄金间SOD酶活性变化 |
3.3.2 五谷丰素及其配施玉黄金间POD酶活性变化 |
3.3.3 五谷丰素及其配施玉黄金间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
3.4 五谷丰素及其配施玉黄金对玉米光合作用参数的影响 |
3.4.1 五谷丰素及其配施玉黄金对玉米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 |
3.4.2 五谷丰素及其配施玉黄金对玉米SPAD值的影响 |
3.5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对玉米抗倒伏性状的影响 |
3.5.1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对玉米株高、穗位高及茎粗的影响 |
3.5.2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对玉米节间长度的影响 |
3.5.3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对玉米茎秆穿刺强度的影响 |
3.5.4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对玉米茎秆弯折强度的影响 |
3.6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间玉米授粉后含水量和脱水速率的变化 |
3.6.1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间授粉后玉米苞叶面积变化 |
3.6.2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间玉米授粉后含水量变化 |
3.6.3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间授粉后脱水速率变化 |
3.7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
3.7.1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间授粉后百粒重干鲜重变化 |
3.7.2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对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影响 |
4 讨论 |
4.1 五谷丰素浸种处理对玉米出苗的影响 |
4.2 玉黄金喷施前五谷丰素对玉米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
4.3 玉黄金喷施后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对玉米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
4.4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对玉米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
4.5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对玉米籽粒含水量和脱水速率的影响 |
4.6 五谷丰素配施玉黄金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
4.7 试验创新点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水稻三系不育系育性与温度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实验设计 |
1.2.2 花粉镜检 |
1.2.3 温度记载 |
1.2.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野败型三系不育系花粉育性与温度相关性分析 |
2.1.1 野败型三系不育系花粉育性变化 |
2.1.2 野败型不育系育性转换敏感时期及临界温度 |
2.2印尼水田谷型、冈型和D型三系不育系花粉育性与温度相关性分析 |
2.3 红莲型三系不育系花粉育性与温度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5)利用SSR标记对籼稻品种(系)聚类分析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SSR分析方法 |
1.2.1 DNA提取 |
1.2.2 SSR引物选择 |
1.2.3 PCR扩增及产物分离 |
1.3 数据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SSR标记多态性分析 |
2.2 聚类分析比较 |
2.2.1 利用NTSYS聚类分析 |
2.2.2 利用DPS聚类分析 |
2.2.3 利用MEGA聚类分析 |
3 结论与讨论 |
(6)水稻花时性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花时特性 |
1. 1 花时差异 |
1. 2 花时差异产生原因 |
1.2.1遗传因素 |
1.2.2外在因素 |
2 花时的调查方法 |
2. 1 点花法 |
2. 2 目测法 |
3 花时的遗传、定位和育种研究 |
3. 1 单基因控制说 |
3. 2 多基因控制说 |
3. 3 花时的QTL定位 |
3. 4 早花时不育系的育种 |
4 花时的人工调节 |
4. 1 化控措施 |
4.1.1植物生长调节剂 |
4.1.2微肥 |
4. 2 农艺措施 |
4.2.1制种田行向 |
4.2.2安排最佳扬花期 |
4.2.3人工辅助授粉 |
4.2.4喷施冷水 |
4.2.5母本赶露水 |
4.2.6选择合适的温湿配比 |
5 问题与展望 |
(7)抗褐飞虱水稻品种选育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抗源材料的筛选与鉴定 |
2抗性品种的选育 |
3问题与展望 |
(8)水稻分蘖期耐淹能力比较及外源亚精胺对淹后水稻的缓解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淹水胁迫对植物农艺性状的影响 |
1.1 地下部 |
1.2 地上部 |
1.3 产量 |
2 淹水胁迫对植物生理代谢的影晌 |
2.1 光合反应 |
2.2 细胞膜 |
2.3 抗氧化酶系统 |
2.4 非酶抗氧化剂 |
2.5 矿质元素代谢 |
2.6 内源激素 |
3 外源调节物质提高植物耐淹性研究进展 |
3.1 矿质元素 |
3.2 植物生长调节剂 |
4 亚精胺在抗逆境胁迫中研究进展 |
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6 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不同水稻品种分蘖期耐淹能力比较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处理 |
1.3 取样及分析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水稻品种耐淹能力划分 |
2.2 不同耐淹性水稻农艺性状比较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分蘖期淹水胁迫对水稻生长和生理特性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方法 |
1.3 数据收集及测定项目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分蘖期淹水胁迫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 |
2.2 产量及产量性状 |
2.3 分蘖期淹水胁迫对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外源亚精胺对水稻分蘖期淹水胁迫的缓解效应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处理 |
1.3 数据收集及测定项目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外源亚精胺对不同时间淹水后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
2.2 外源亚精胺对不同时间淹水后水稻生理特性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
1. 讨论 |
1.1 淹水对水稻形态结构的影响及亚精胺的缓解效应 |
1.2 淹水对水稻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及亚精胺的缓解效应 |
1.3 淹水对水稻叶片中活性氧产生和细胞膜的影响及亚精胺的缓解效应 |
1.4 淹水对水稻叶片中抗氧化酶的影响及亚精胺的缓解效应 |
1.5 淹水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及亚精胺的缓解效应 |
2. 结论 |
3. 本研究创新之处 |
4. 本文存在的不足和有待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喷施天丰素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天丰素对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
2.2 天丰素对剑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3 天丰素对生物产量、茎秆高度及抗倒伏系数的影响 |
2.4 天丰素对产量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10)籼型水稻三系不育系的温光响应及其生理生化特性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质核互作型水稻雄性不育系来源 |
1.2 质核互作型水稻雄性不育系的分类、花粉败育类型及其鉴定 |
1.2.1 质核互作型水稻雄性不育系的分类 |
1.2.2 不育系的花粉类型特征及其鉴定 |
1.3 质核互作型水稻雄性不育系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1.4 水稻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相关研究进展 |
1.4.1 水稻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温光特性 |
1.4.2 水稻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前后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1.5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材料种植及处理 |
2.2.1 材料种植 |
2.2.2 人工气候箱内不同温度处理 |
2.2.3 人工气候箱内幼穗不同时期处理 |
2.2.4 自然条件下田间培养 |
2.3 样品采集 |
2.3.1 水稻叶片采集 |
2.3.2 不同发育时期幼穗采集 |
2.4 育性调查 |
2.5 自交套袋结实考察 |
2.6 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2.6.1 粗酶液的提取 |
2.6.2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 |
2.6.3 脯氨酸含量测定 |
2.6.4 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 |
2.6.5 同工酶电泳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温度处理对不育系育性的影响 |
3.1.1 日均温对不育系育性的影响 |
3.1.2 不同光期温度与暗期温度对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影响 |
3.2 不同幼穗发育时期高温处理对不育系育性的影响 |
3.3 自然条件下日均温对不育系育性的影响 |
3.3.1 自然条件下气象要素分析 |
3.3.2 自然条件下不育系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与敏感期的界定 |
3.4 育性敏感期内日照时数与正常可育花粉率的相关性 |
3.5 高温(部分复育)下各不育系不同发育时期功能叶及幼穗生理生化特性 |
3.5.1 天丰 A 不同发育时期功能叶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及 POD 活性 |
3.5.2 益丰 A 不同发育时期功能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及 POD 活性 |
3.5.3 中 9A 不同时期功能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及 POD 活性 |
3.5.4 各不育系不同发育时期幼穗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 |
3.6 同工酶酶谱分析 |
3.6.1 高温对各不育系功能叶 POD 同工酶影响 |
3.6.2 高温对不育系幼穗不同发育时期 POD 同工酶影响 |
4 全文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1.1 天丰 A 和益丰 A 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与敏感期 |
4.1.2 高温(部分复育)下不育系生理生化特性 |
4.2 讨论 |
4.2.1 三系不育系天丰 A 和益丰 A 的温、光特性 |
4.2.2 中 9A 和 HD9802S 的温、光特性 |
4.2.3 不育系育性转换前后的生理生化特性 |
4.2.4 POD 同工酶酶谱分析 |
5 创新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益丰素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五谷丰素浸种对直播水稻“广粮香2号”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D]. 周芮.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2]五谷丰素对南宁水稻品种“百香139”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孙可心.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3]五谷丰素和玉黄金配施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D]. 宫磊. 东北农业大学, 2019(01)
- [4]水稻三系不育系育性与温度关系研究[J]. 顾华琴,向志攀,刘赛,毛丹丹,戴小军,梁满中,陈良碧. 生命科学研究, 2017(02)
- [5]利用SSR标记对籼稻品种(系)聚类分析的比较研究[J]. 林强,李生强,张瑞越,周国华,邹杰,黎世龄,罗筱平. 广东农业科学, 2017(01)
- [6]水稻花时性状研究进展[J]. 张萌,戴冬青,李西明,张华丽,马良勇. 核农学报, 2016(02)
- [7]抗褐飞虱水稻品种选育研究进展[J]. 程攀,陈龙,曲姗姗,阴云伙,田发春,彭炳生,吴帅,李土明,徐小红,周卫营. 安徽农业科学, 2015(24)
- [8]水稻分蘖期耐淹能力比较及外源亚精胺对淹后水稻的缓解效应[D]. 刘明.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9]喷施天丰素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张猛,魏家香,孟飞,程美女,杨号,杨安中.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4(04)
- [10]籼型水稻三系不育系的温光响应及其生理生化特性初探[D]. 滕林娟. 江西农业大学,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