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修就是生产力──浅析福州人造板厂设备维修与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裴崇鸿[1](2019)在《机械工程设备维修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机械工程设备维修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可见做好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对于机械设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强化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力度,有助于降低工程机械维修保养费用,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本文说明了机械工程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机械的维护和保养措施。
王峰,郭佩超,邹毅[2](2017)在《现代生物制药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就现代生物制药设备维修与管理的意义、方法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论述。
吕跃龙[3](2015)在《浅谈生物疫苗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文中指出生物疫苗机械的维修和保养是促进生物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可直接影响生物疫苗制药成本以及产品质量,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本文说明了现代生物疫苗设备在维修和保养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机械的维护和保养措施。
吕柳[4](2012)在《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演化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胶合板是高效利用木材和改善木材性能的主要人造板产品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胶合板产品的需求大幅上升,胶合板的生产和贸易活动也飞速增长。作为世界第一胶合板生产和出口大国,中国的胶合板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批胶合板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以临沂为中心的山东产业集群,以邳州为中心的江苏苏北产业集群,以嘉善为中心的浙江产业集群,以邢台、文安为中心的河北产业集群等成为我国胶合板生产的主流形式,在我国胶合板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由于形成历史、资源禀赋、发展环境以及产业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各个胶合板产业集群也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集群优势和演化趋势。因此,加大对胶合板产业集群的运行机制、演化机理以及竞争力差异等问题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对于把握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明确集群演化升级过程中面临的关键制约因素,推动我国胶合板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胶合板生产工艺学的视角,结合多年的调查研究资料和成果,运用系统分析、GEME、DEA等管理学研究方法,借助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相关理论,对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发展历程、形成机制、演化机理、集群模式及其竞争力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胶合板产业集群的两端不稳定理论和实现集群模式竞争力提升的有效路径。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论文对世界胶合板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分析,基于产业规模和原料供应的视角,对中国胶合板产业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合理划分,并从胶合板产品类别、生产和进出口状况等多个方面对中国胶合板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其次,论文对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内涵、结构与特征,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形成与运行机制,以及胶合板产业集群的两端不稳定演化及其条件机理和原因进行了理论探讨,以期为我国胶合板产业的演化升级和集群竞争力提升提供理论指导。接着,论文结合对中国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和产业区位熵的调查、核算,识别出山东临沂、江苏邳州、浙江嘉善、河北文安和广西贵港五大胶合板产业集群,并从不同视角对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模式进行分类、总结,在此基础上对相关产业集群模式的发展概况、特征导向和发展前景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再者,论文基于改进的GEME(Groundings-Enterprises-Markets-Environment)模型,构建了胶合板产业集群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据此对我国五大胶合板产业集群间的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实证评价与分析,并以邳州产业集群为例,进一步运用DEA(Data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对其行业间的产业规模和技术相对效率等相对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最后,论文根据GEME框架,结合前述分析和评价结果,从基础因素、企业因素、市场因素和环境因素四个方面,提出实现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演化路径和具体措施。
田辉[5](2010)在《油港设备可视化维修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油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油品的储存、中转和运输,其最常见的作业方式是工艺流程的调度,工艺调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流程中每台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如何对油港流程设备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提高作业效率,保证作业安全,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本文以油港流程设备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针对性维修管理体系为理论基础,结合油港设备特点,借助计算机平台,开发了油港设备可视化维修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建立了油港设备维修管理体系。以油港生产设备为对象,提出以流程为依据,对同一流程所有设备进行横向管理,对流程中的具体设备进行纵向管理,从而形成网状的设备维修管理体系。(2)探讨了油港设备编码规则。借鉴船舶、飞机、石油化工行业的设备编码体系,提出了油港通用设备的编码规则,初步建立了油港设备编码体系。(3)对油港关键设备维修策略进行研究。介绍设备历史故障记录的数据统计方法,得出故障设备的失效规律,从可靠度最大和维修费用最小两个角度得出设备预防维修的间隔期。(4)结合某油港实际情况,对油港作业设备突发故障抢修时的维修任务分配模型进行了研究。(5)开发了油港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对某油港设备维修管理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对系统框架进行设计,采用Visual C#平台以及SQL Server2005数据库开发了油港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系统开发过程中引入了可视化的概念。
杨磊[6](2009)在《谈现代生物制药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文中研究说明文章结合国内外相关设备维修管理经验,探讨生物制药设备的维修与管理方法。
杨加猛[7](2008)在《林业产业链的演进、测试与拓展模型研究 ——以江苏林业产业链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林业产业涉及国民经济一、二、三产业的多个门类,产品种类多、产业链条长、覆盖范围广。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林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林业产业体系已初步建立,以资源培育和加工利用为主体的产业链雏形已逐步形成。但总体而言,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林业产业链条中的营林业、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仍然相对割裂,上下游产业间还亟待进一步相互延伸和拓展。因此,从产业链的角度审视林业产业各环节的定位与发展,提出林业产业链的相关理论模型和测度工具,对于把握现代林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物质产品、生态产品和文化产品的多种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林业产业链的理论和实证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在对林业产业链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林业产业链的演进模型。通过分析林业产业链的系统构成,明确林业产业链各产业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联。综合供应链、价值链、产业组织、循环经济等相关理论,对林业产业链的内涵进行界定,探讨林业产业链拓展的多重动因。从林业产业的特点和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包括产业集聚化、产业纵向集成化、产业横向集成化和产业网络化的林业产业链演进模型。其次,对林业产业链的测度模型和方法进行研究。借鉴有关林业产业链测度的研究基础,基于林业产业链的演进模型,提出由长度(Length、)、宽度(Breadth)、关联度(Correlativity)和厚度(Thickness)组成的林业产业链LBCT测度模型,为林业产业链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和测度工具。以测度模型为依据,设计了林业产业链的主客观综合测度方法、流程和测度指标体系,并分别给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林业产业链主观测度和基于代用属性的林业产业链客观测度的模型及一般步骤。再者,对林业产业链的多维拓展模型及其途径进行研究。从林业产业链涉及的不同层面和多种角度出发,以系统集成的思路,提出了林业产业链的多维静态拓展模型——四面体模型和林业产业链的多维动态拓展模型——蛛网模型,从供需维、空间维、价值维和组织维角度探讨了林业产业链的多维拓展途径。最后,以江苏林业产业链为例,进行产业链测度与拓展模型的应用研究。基于江苏林业产业发展现状,运用前述林业产业链测度模型和方法,对江苏林业产业链进行主、客观测度,根据综合测度结果,分析江苏林业产业链各个测度要素的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基于多维拓展模型的江苏林业产业链拓展的具体途径。
刘凯[8](2007)在《永林股份有限公司永安人造板厂绩效考核体系和考核方法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和全球一体化的加速,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人才之间的竞争,吸引、留住企业所需的人才以及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潜力成为现代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此,企业如何通过设计绩效考核体系和考核方法,来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及发挥人才最大潜力的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最最重要的一部分。据研究资料显示:在所有的工作分类中,员工一直都将薪酬收入视为最重要的工作指标。因此,薪酬能极大地影响员工行为和工作绩效。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和能正确地评价员工工作表现的绩效考核体系是调动广大员工工作积极性,发挥其潜力,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的重要管理手段。因此,利用国内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有关付薪哲学和策略、职位评估、科学考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并结合我国企业的实践,设计符合我国企业实际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是我国企业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具有法人地位的中型企业(永安人造板厂)为研究对象,分析着眼点和范围界定在企业微观组织这一层次上,站在永安人造板厂决策层的角度,以组织行为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有着理论知识为依据,以永安人造板厂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的实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为背景进行研究,力图探讨并建立符合永安人造板厂实际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论文首先从宏观背景入手,结合永安人造板厂的微观情况提出研究的问题及意义,然后在详细分析了永安人造板厂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的现状后,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对永安人造板厂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进行设计,由于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设计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基础管理工作作为前提,需要制订大量的管理文件,工作量十分繁重浩大,非本人一个人一篇论文所能包含。故本文对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的各部分的每一环节,只能提出设计的方法、内容并结合企业的情况做一些实例分析,具体详细的操作性工作,需企业组织专门人员进一步完善,最后对全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问题的提出及意义,绩效考核和薪酬研究的现状以及研究的思路及内容。第二章永安人造板厂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现状分析。对企业目前的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找出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章永安人造板厂绩效考核体系设计。根据目前永安人造板厂绩效考核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目标管理(MBO)为基础,充分利用目前在国外广泛应用,国内正逐步推广的平衡计分卡(BSC)和关键业绩指标(KPI)为工具,为企业提出了一套符合企业战略目标要求的绩效考核与管理体系。第四章永安人造板厂薪酬管理体系设计。针对目前永安人造板厂薪酬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薪酬设计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薪酬体系进行设计。设计按照职位分析、职位评估、职位等级工资结构构建、完整的薪酬体系构成这一工作思路和方法进行。第五章永安人造板厂绩效考核的成果在薪酬体系当中的应用。根据永安人造板厂现阶段的情况,将绩效考核的成果与薪酬进行挂钩,应用到薪酬体系当中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通过以上对永安人造板厂现有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缺陷,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关付薪哲学、付薪策略、职位评估、科学考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际操作办法,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完成了永安人造板厂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的设计,其目的是为了解决了企业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酬问题和绩效考核问题,为企业吸引、留住及培养人才搭建了一个基础平台。本文还存在许多的不足,设计也只是框架性的,具体每一部分的实施都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细化。
陈琳[9](2007)在《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战略研究 ——以农作物秸秆人造板产业化发展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将物质流动方式由传统的“资源—产品—废物”单向线型经济,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合循环模式。通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贯彻“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使人类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使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利用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我国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这是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提出的,是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向可持续的经济运行模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在我国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是一个政策性产业,必须构建一整套适合于我国实际的配套政策法律体系,通过政府规制的政策导向来引导、促进和规范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自身的良性循环。当前我国木材资源短缺、农作物秸秆资源浪费及人造板需求膨胀,这些因素为秸秆人造板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当前秸秆人造板产业化进程缓慢,主要问题来自于原料特性及技术工艺的复杂性、生产成本过高导致与其他同类木质产品相比缺乏竞争力等方面。目前,国内外对农作物秸秆人造板的研究,主要是从胶粘剂、设备及工艺等技术角度进行探讨;而对农作物秸秆人造板产业发展所需的持续原料供应体系、产业发展所需的外部环境优化等缺乏系统的分析,秸秆人造板的产业化建设不仅需要技术创新,而且急需建立符合循环经济理念的资源管理体系、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本研究是在当前我国大力提倡循环经济、木材资源短缺、人造板市场需求旺盛,但是以农业废弃物——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加工的秸秆人造板产业化进程缓慢的背景下提出的,结合当前秸秆人造板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博弈论等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以提升农作物秸秆人造板产业化的理论研究水平。实施农作物秸秆人造板产业化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发展我国农作物秸秆人造板产业,本研究首先对农作物秸秆人造板产业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指出原料的储量与社会优势是产业发展的优势所在;材料性能、生产成本、市场推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产业发展的劣势;资源匮乏、内需增长、贸易壁垒、绿色消费等因素为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而造纸业和木质人造板是产业发展的潜在威胁。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运用经济学、会计学和博弈论等方法,从绿色营销、市场开拓、产品开发和定价、成本管理等角度对农作物秸秆人造板的产业化发展进行了可行性论证;在此基础之上,从宏观调控、产业重构、社会认同层面设计了农作物秸秆人造板产业化的基本实现方式和基本途径,即以政策指引为源头、技术创新为主体、绿色消费为主线,规划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具备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导:即必须以完善的的法规为基础,以公众的绿色消费观念为推动,以行业规范为主导,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文化、技术、人才为支撑,政府、企业、科学界、公众共同努力为配合,构建农作物秸秆人造板产业发展的政策、科技、资金、人才支撑保障体系。最后,基于先进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本文分析如何实现秸秆原料供应商、秸秆人造板生产商、秸秆人造板经销商等各节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探讨农作物秸秆人造板绿色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信任机制、协商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
王永闽[10](2007)在《福建山区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经营效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桉树具有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周期短等特性深受市场的青睐,在福建省林业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年桉树造林面积约1.3万hm2。但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经营经济效益和风险水平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因此,积极开展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经营经济效益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本研究以福建省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的桉树工业原料林为研究对象,根据企业林业生产最小核算单位亩为计量单位,运用资金时间价值理论和山地样地样木调查及工厂与实验室试验方法,从我国采伐管理制度对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经营效益影响、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工艺成熟时间、初始造林密度、经营各年份经济效益研究、林板一体化经营经济效益探索、原料林经营灾害回顾与风险分析、敏感性分析等七个方面,对其进行较为科学的研究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桉树工业原料林经营经济效益较好,随着营林生产时间的增长,经济效益越高,内部收益率逐年提高。3~5年利率为5.85%,5年以上年利率为6.12%;5年至10年的内部收益率(IRR)分别为6.6%、9.85%、12.25%、12.95%、13.06%、13.75%;5年至10年的每亩净现值NPV分别为21.03元、133.11元、283.08元、386.93元、463.41元、609.89元,动态投资回收期为4.86年。(2)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最佳造林密度为110株/亩,4月份前造林,选择每亩110株,4月份以后造林应选择每亩130株较合理。(3)从年均生长量来看,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数量成熟期是4~5年,亩产木材约9.5m3。工业原料林产品作为纤维板原料材,木材工艺时间没有限制,主伐时间应是4~5年;作为胶合板原料材,木材工艺成熟时间为6年,主伐时间应是6年以上。(4)从林板一体化综合考虑,原料林数量成熟龄为6年(即第6年年底采伐收获),经济成熟龄为10年(即第10年年底采伐收获)。考虑胶合板质量问题,主伐年龄应定不低于6年;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主伐年龄应为10年。企业林板一体化4年至10年的每亩林地平均年净现值NPV为61.9元、96.5元、108.04元、120.6元、121.1元、119.4元、123.9元。(5)施肥生产具有显着的施肥效应,施肥措施在营林生产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内容。(6)乱砍盗伐、侵占林地事件是桉树工业原料林经营的最大风险;不同敏感性因子对NPV和IRR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木材销售价格、木材生产成本、木材产量、营林成本、利率水平。由于营林生产成本与木材生产成本不是同时发生的,故只发生木材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同时上升因素的可能性最大,实际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经营效益会更大。
二、维修就是生产力──浅析福州人造板厂设备维修与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维修就是生产力──浅析福州人造板厂设备维修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机械工程设备维修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机械工程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一) 管理制度不完善 |
(二) 维修与保养不到位 |
(三) 维修管理逐步弱化 |
(四) 从业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 |
二、机械工程的设备维修管理措施 |
(一) 完善维护检修制度 |
(二) 维修与保养要融合 |
1. 做好设备维护工作 |
2. 优化设备保养 |
(三) 实现维修管理的标准化 |
(四) 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
(2)现代生物制药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现代生物制药设备维修与管理的意义 |
2 现代生物制药设备维修与管理的方法 |
2.1 建立有效的维修管理机制 |
2.2 加强人员管理提高维修管理的效率 |
3 结语 |
(3)浅谈生物疫苗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疫苗机械维修和保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重要性 |
2 生物疫苗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措施 |
2.1 建立维修管理机制 |
2.2 构建生物疫苗机械的维护和保养系统 |
(4)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演化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论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的来源与背景 |
1.1.2 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关于胶合板产业集群的研究 |
1.2.2 国内关于胶合板产业集群的研究 |
1.2.3 总结与动态分析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线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线路 |
第2章 国内外胶合板产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
2.1 世界胶合板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2.1.1 世界胶合板的发展历程 |
2.1.2 世界胶合板的生产现状 |
2.1.3 世界胶合板的贸易现状 |
2.1.4 世界胶合板的消费现状 |
2.2 我国胶合板产业的发展历程 |
2.2.1 基于产业规模视角的阶段划分 |
2.2.2 基于原料供应视角的阶段划分 |
2.3 我国胶合板产业的发展现状 |
2.3.1 我国胶合板产品的类别划分 |
2.3.2 我国胶合板的生产现状 |
2.3.3 我国胶合板的进出口现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的演化机理分析 |
3.1 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内涵、结构与特征 |
3.1.1 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内涵界定 |
3.1.2 胶合板产业集群的系统结构 |
3.1.3 胶合板产业集群的特征界定 |
3.2 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形成与运行机制 |
3.2.1 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
3.2.2 胶合板产业集群的运作机制 |
3.3 胶合板产业集群演化的两端不稳定特性及其条件 |
3.3.1 胶合板产业集群演化的两端不稳定现象 |
3.3.2 胶合板产业集群两端不稳定特性的演化条件 |
3.4 胶合板产业集群演化的两端不稳定特性的原因分析 |
3.4.1 胶合板生产原料不足 |
3.4.2 企业规模普遍偏小 |
3.4.3 产品结构单一、质量不高 |
3.4.4 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 |
3.4.5 受市场变化因素的制约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分类与总结 |
4.1 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的识别 |
4.1.1 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形成 |
4.1.2 基于区位熵的胶合板产业集群识别 |
4.2 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模式的分类 |
4.2.1 一般产业集群模式的分类 |
4.2.2 胶合板产业集群模式分类 |
4.3 基于演化格局的胶合板产业集群模式总结 |
4.3.1 山东临沂模式 |
4.3.2 江苏邳州模式 |
4.3.3 浙江嘉善模式 |
4.3.4 河北文安模式 |
4.3.5 广西贵港模式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模式的竞争力评价 |
5.1 基于 GEME 模型的五大集群模式的行业内竞争力评价 |
5.1.1 胶合板产业集群 GEME 评价模型构建 |
5.1.2 胶合板产业集群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
5.1.3 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实证评价与分析 |
5.2 基于 DEA 模型的邳州集群模式的跨行业竞争力评价 |
5.2.1 CCR、BCC 评价模型原理 |
5.2.2 胶合板行业技术与规模效率评价 |
5.2.3 胶合板行业技术进步效率评价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 GEME 模型的胶合板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路径 |
6.1 基于基础因素的竞争力提升路径 |
6.1.1 拓展木材原料的供应渠道和方式 |
6.1.2 提升装备水平,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
6.1.3 充分发挥行业中介的作用 |
6.2 基于企业因素的竞争力提升路径 |
6.2.1 优化胶合板企业的规模结构 |
6.2.2 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 |
6.2.3 提升集群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
6.3 基于市场因素的竞争力提升路径 |
6.3.1 注重胶合板产业的市场研究 |
6.3.2 制定合适的出口市场策略 |
6.3.3 打造胶合板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 |
6.4 基于环境因素的竞争力提升路径 |
6.4.1 加大政府的产业扶持力度 |
6.4.2 打造低碳环保的绿色消费文化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7.1 论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7.2 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7.3 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和完成的科研课题 |
详细摘要 |
(5)油港设备可视化维修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设备维修管理发展概况 |
1.2.1 国际设备维修管理发展概况 |
1.2.2 我国工业设备管理理论与维修的发展历程 |
1.3 国内外设备可视化维修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1.4.1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4.2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章 油港设备维修管理体系研究 |
2.1 针对性维修管理体制介绍 |
2.1.1 针对性维修管理体制 |
2.1.2 针对性维修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
2.1.3 针对性维修管理体制的特点 |
2.2 油港设备特点及维修管理现状 |
2.3 油港设备编码体系探讨 |
2.3.1 现有设备标准编码体系介绍 |
2.3.2 设备编码原则概述 |
2.3.3 油港设备编码体系探讨 |
2.4 油港设备维修管理体系的建立 |
2.4.1 依据流程对生产设备进行横向管理 |
2.4.2 对具体设备进行纵向管理 |
2.4.3 油港设备维修管理体系下编码新思路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油港工艺流程设备维修策略研究 |
3.1 油港关键设备的确定 |
3.1.1 ABC分类法 |
3.1.2 ABC分类法在确定关键设备中的应用 |
3.2 关键设备维修间隔期决策模型研究 |
3.2.1 故障历史记录统计分析 |
3.2.2 按可靠度最大原则确定最佳预防维修间隔期 |
3.2.3 按费用最小原则确定最佳预防维修间隔期 |
3.3 油港流程设备紧急维修任务分配模型研究 |
3.3.1 问题的提出 |
3.3.2 模型的建立 |
3.3.3 实例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油港设备可视化维修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
4.1 系统分析 |
4.1.1 系统需求分析 |
4.1.2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
4.1.3 数据需求分析 |
4.2 系统设计 |
4.2.1 系统使用对象及目标 |
4.2.2 系统总体设计 |
4.2.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油港设备可视化维修管理系统实现 |
5.1 系统开发环境与运行环境 |
5.2 系统实现 |
5.2.1 系统登录模块 |
5.2.2 基本信息管理模块 |
5.2.3 设备维修保养模块 |
5.2.4 设备故障知识库模块 |
5.2.5 备品备件管理模块 |
5.2.6 可视化实现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课题 |
(6)谈现代生物制药设备的维修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维修是设备高效运行的保证 |
1. 维修的目的及重要性 |
2. 维修就是生产力 |
3.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
二、建立维修管理机制 |
1. 认真执行GMP设备管理制度 |
2. 补充和完善GMP文件 |
三、结语 |
(7)林业产业链的演进、测试与拓展模型研究 ——以江苏林业产业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林业产业的地位与作用 |
二、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概况 |
三、林业产业链的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的产业链研究综述 |
二、国内的产业链研究综述 |
三、总结与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三、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林业产业链的系统分析与演进模型研究 |
第一节 林业产业链的系统结构 |
一、林业产业的系统结构 |
二、林业产业链的系统结构 |
第二节 林业产业链的系统原理 |
一、林业产业链的内涵界定 |
二、林业产业链的形成动因 |
第三节 林业产业链发展的演进模型 |
一、产业集聚化 |
二、产业纵向集成化 |
三、产业横向集成化 |
四、产业网络化 |
第三章 林业产业链的测度模型与主客观综合测度方法研究 |
第一节 基于演进模型的林业产业链LBCT测度模型 |
一、林业产业链测度研究的现状与LBCT测度模型的提出 |
二、林业产业链长度(Length) |
三、林业产业链宽度(Breadth) |
四、林业产业链关联度(Correlativity) |
五、林业产业链厚度(Thickness) |
第二节 林业产业链主客观综合测度流程与测度体系设计 |
一、林业产业链主客观综合测度的流程 |
二、林业产业链的测度体系设计 |
第三节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林业产业链主观测度 |
一、模糊评判矩阵构造 |
二、模糊合成和综合测度 |
第四节 基于代用属性的林业产业链客观测度 |
一、指标量化处理 |
二、计量模型建立 |
三、测度及验证 |
第四章 林业产业链的多维拓展模型及其途径研究 |
第一节 多维拓展模型构建及测度、拓展模型的关联性分析 |
一、林业产业链拓展的维度确定及依据 |
二、林业产业链的多维静态拓展模型——四面体模型 |
三、林业产业链的四维动态拓展模型——蛛网模型 |
四、林业产业链四维拓展模型与LBCT测度模型的关联性分析 |
第二节 供需维拓展途径 |
一、林产品延伸与拓展 |
二、生产要素需求与供给 |
三、政策、法律需求与供给 |
第三节 空间维拓展途径 |
一、影响林业产业布局的因素 |
二、实例分析——江苏林业产业链的合理布局 |
第四节 价值维拓展途径 |
一、林业产业链的生产环节拓展 |
二、林业产业链的技术环节拓展 |
三、林业产业链的营销环节拓展 |
第五节 组织维拓展途径 |
一、循环型林业产业链构建 |
二、循环型林业产业链拓展模式 |
三、实例分析——“江苏林浆纸一体化生态产业园”构建方案 |
第五章 江苏林业产业链测度与拓展的应用研究 |
第一节 江苏林业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
一、江苏林业产业的基本状况分析 |
二、江苏木材加工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
三、江苏林木种苗产业发展概况分析 |
四、江苏银杏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
第二节 江苏林业产业链测度结果分析 |
一、江苏林业产业链的主客观测度 |
二、江苏林业产业链测度结果分析 |
第三节 江苏林业产业链拓展的具体路径 |
一、产业集聚化的实施路径 |
二、产业纵向集成化的实施路径 |
三、产业横向集成化的实施路径 |
四、产业网络化的实施路径 |
第六章 结语 |
一、本文所做的工作 |
二、本文的创新点 |
三、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相关科研成果 |
详细摘要 |
(8)永林股份有限公司永安人造板厂绩效考核体系和考核方法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
1.2 绩效考核和薪酬研究现状综述 |
1.3 论文研究的思路及内容 |
1.3.1 论文研究的思路 |
1.3.2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永安人造板厂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的现状分析 |
2.1 企业概况 |
2.1.1 永安林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况 |
2.1.2 永林股份永安人造板厂生产经营情况 |
2.1.3 永安人造板厂的人力资源状况 |
2.1.4 永安人造板厂生产组织结构 |
2.2 永安人造板厂绩效考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2.3 永安人造板厂薪酬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章 永安人造板厂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
3.1 绩效考核的理论基础 |
3.2 永安人造板厂绩效管理体系设计的基本框架 |
3.3 永安人造板厂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 |
3.3.1 永安人造板厂绩效目标与考核指标的设立与分解 |
3.3.2 永安人造板厂企业级平衡计分卡及KPI指标 |
3.3.3 永安人造板厂部门级平衡计分卡及KPI指标 |
3.3.4 永安人造板厂员工绩效考核量表 |
3.3.5 实施平衡计分卡与KPI指标考核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4章 永安人造板厂薪酬管理体系设计 |
4.1 薪酬管理体系设计的理论基础 |
4.1.1 薪酬的概念及构成 |
4.1.2 薪酬的功能 |
4.2 永安人造板厂薪酬管理体系设计的基本流程 |
4.3 永安人造板厂薪酬管理体系设计 |
4.3.1 永安人造板厂薪酬体系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
4.3.2 职位设计与工作分析 |
4.3.3 职位评估 |
4.3.4 薪酬结构设计和水平的确定 |
4.3.5 永安人造板厂完整的薪酬体系构成 |
第5章 永安人造板厂绩效考核成果在薪酬管理中的应用 |
5.1 绩效考核成果在经济性薪酬中的应用 |
5.2 绩效考核成果在非经济性薪酬中的应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表1 销售部平衡计分卡中关键业绩指标调查表 |
附表2 采购部主任职位说明书 |
附表3 永安人造板厂职位付薪因素调查表 |
附表4 海氏职位分析指导图表(一) |
附表5 海氏职位分析指导图表(二) |
附表6 海氏职位分析指导图表(三) |
详细摘要 |
(9)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战略研究 ——以农作物秸秆人造板产业化发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产生背景 |
1.1.1 资源综合利用的背景和意义 |
1.1.2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背景 |
1.2 研究综述 |
1.2.1 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基础 |
1.2.2 国内外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现状 |
1.2.3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方法、路线和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路线 |
1.3.3 研究内容 |
2 人造板工业发展趋势预测与原料创新研究 |
2.1 人造板工业的发展趋势预测 |
2.1.1 中国木材消费呈扩大趋势 |
2.1.2 人造板工业的发展趋势预测 |
2.1.3 人造板原料演变:木质原料向非木质原料的转变 |
2.2 人造板工业的原料创新——农作物秸秆新型原料 |
2.2.1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可获量 |
2.2.2 农作物秸秆焚烧的外部性分析 |
2.2.3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发展的现实意义 |
3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
3.1 秸秆人造板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优势分析 |
3.1.1 有足够的储量及适宜的原料收集环境 |
3.1.2 绿色工艺与社会优势 |
3.2 秸秆人造板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劣势分析 |
3.2.1 农作物秸秆材料性能方面的问题 |
3.2.2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技术方面的问题 |
3.2.3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产品生产成本方面的问题 |
3.2.4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产品市场推广方面的问题 |
3.3 秸秆人造板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机会分析 |
3.3.1 资源匮乏、内需增长提升秸秆人造板工业发展的空间 |
3.3.2 环境保护、贸易壁垒、绿色消费呼吁秸秆人造板产业的发展 |
3.4 秸秆人造板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威胁分析 |
4 基于博弈论的农作物秸秆人造板绿色营销机制构建 |
4.1 绿色营销的外部性分析 |
4.1.1 绿色营销外部经济性分析 |
4.1.2 绿色营销外部不经济性 |
4.2 秸秆人造板绿色营销博奕分析 |
4.2.1 人造板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 |
4.2.2 人造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分析 |
4.2.3 政府与人造板生产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 |
4.3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绿色营销机制的构建 |
4.3.1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绿色营销政策支持机制 |
4.3.2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信息对称机制 |
4.3.3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行业管理机制 |
5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战略 |
5.1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产品创新战略 |
5.1.1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
5.1.2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应用领域拓展 |
5.1.3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产品多样化战略 |
5.2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市场开拓战略 |
5.2.1 目标市场开拓战略 |
5.2.2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的市场开拓模式 |
5.2.3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产品市场开拓支撑体系构建 |
6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产品成本管理战略 |
6.1 企业环境成本分析 |
6.1.1 企业环境成本 |
6.1.2 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理论分析 |
6.1.3 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动因分析 |
6.2 企业环境收益分析 |
6.2.1 企业环境收益的特征 |
6.2.2 企业环境收益的组成 |
6.3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企业的成本收益分析 |
6.3.1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的传统成本收益分析 |
6.3.2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的环境成本收益分析 |
6.3.3 基于生命周期的农作物秸秆人造板的成本收益分析 |
6.4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成本控制体系 |
6.4.1 建立健全农作物秸秆人造板技术创新体系 |
6.4.2 完善农作物秸秆人造板管理创新体系 |
7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绿色定价模型与策略分析 |
7.1 影响绿色产品定价因素 |
7.2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定价模型 |
7.2.1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定价假设 |
7.2.2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定价模型建立 |
7.3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产品绿色定价策略 |
7.3.1 绿色产品定价策略 |
7.3.2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绿色定价策略 |
8 秸秆人造板绿色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战略 |
8.1 企业绿色供应链联盟发展机理 |
8.1.1 供应链联盟理论 |
8.1.2 企业供应链联盟形成动因分析 |
8.1.3 企业供应链联盟作用 |
8.2 秸秆人造板企业绿色供应链联盟可持续发展 |
8.2.1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企业绿色供应链联盟 |
8.2.2 绿色供应链联盟合作伙伴选择问题 |
8.2.3 绿色供应链联盟的稳定状态剖析 |
8.2.4 企业供应链联盟可持续发展关系管理 |
8.3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绿色供应链联盟可持续发展对策 |
8.3.1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绿色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机制 |
8.3.2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绿色供应链企业间的协商机制 |
8.3.3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绿色供应链企业间的激励—约束机制 |
8.3.4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绿色供应链企业的风险防范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详细摘要 |
(10)福建山区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经营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福建省桉树的栽培情况简介 |
2 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国内外研究动态 |
2.1 林业政策 |
2.2 桉树工业原料林研究动态 |
2.2.1 桉树工业原料林经营经济效益研究 |
2.2.2 桉树生长量与造林密度研究 |
2.2.3 桉树纤维性能与人造板研究 |
2.2.4 桉树施肥技术研究 |
2.3 小结 |
3 研究的依据、目的和意义 |
3.1 研究的依据和目的 |
3.2 研究的意义 |
3.2.1 有利于指导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经营 |
3.2.2 有利于为短周期工业原料现代采伐管理制度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
3.2.3 有利于建立一套完整的福建山区桉树工业原料林经营体系 |
3.2.4 有利于坚定企业和林农的造林信心,巩固发展成果 |
4 研究区域概况及经营环境状况分析 |
4.1 研究区域概况 |
4.2 经营环境状况分析 |
4.2.1 自然地理 |
4.2.2 社会经济 |
4.2.3 经营环境的系统分析 |
4.3 简要评价 |
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5.1 研究内容 |
5.1.1 我国采伐管理制度对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经营效益影响 |
5.1.2 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工艺成熟时间 |
5.1.3 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初始造林密度 |
5.1.4 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森林经营各年份经济效益研究 |
5.1.5 林板一体化经营经济效益探索 |
5.1.6 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经营灾害回顾与风险分析 |
5.1.7 敏感性分析 |
5.2 研究方法 |
5.2.1 技术路线 |
5.2.2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
5.2.2.1 野外数据的收集 |
5.2.2.2 试验数据的收集 |
5.2.2.3 内业数据处理 |
6 结果与分析 |
6.1 我国采伐管理制度对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经营效益影响 |
6.1.1 我国采伐管理制度简介 |
6.1.2 我国采伐管理制度对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经营影响 |
6.1.2.1 国家对工业原料林采伐政策不明确,对经营负面效益的影响 |
6.1.2.2 采伐管理制度灵活性差,增加了生产成本 |
6.1.2.3 采伐管理制度与加工企业生产脱节,增加了企业的生产负担 |
6.1.2.4 流通监督增加了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 |
6.1.3 小结 |
6.2 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工艺成熟时间 |
6.2.1 桉树木材纤维形态测定技术路线 |
6.2.2 森林工艺成熟概念 |
6.2.3 材性要求 |
6.2.4 桉树纤维形态 |
6.2.4.1 桉树纤维长度分析 |
6.2.4.2 桉树纤维长宽比分析 |
6.2.5 桉树木材工艺成熟时间的确定 |
6.3 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初始造林密度 |
6.3.1.永安市相对独立桉树胸径和冠幅关系调查 |
6.3.2 造林成活率与密度情况分析 |
6.3.3 小结 |
6.4 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森林经营各年份经济效益研究 |
6.4.1 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营林成本的确定 |
6.4.2 木材生产成本的确定 |
6.4.3 桉树工业原料林施肥效应 |
6.4.4 林分各年份亩生长收获水平和木材出材量的确定 |
6.4.5 经营区原料林税费项目与水平确定 |
6.4.6 桉树工业原料林木材销售价格水平确定 |
6.4.7 各年份桉树木材销售实际收入水平的确定 |
6.4.8 桉树工业原料林经济成熟和数量成熟研究 |
6.4.8.1 桉树工业原料林经济成熟研究 |
6.4.8.2 桉树工业原料林数量成熟研究 |
6.4.9 小结 |
6.5 林板一体化经营经济效益探索 |
6.5.1 纤维板生产实验结果 |
6.5.1.1 单位蓄积出板率 |
6.5.1.2 纤维板成本、销售价格与原料消耗量水平确定 |
6.5.2 胶合板实验结果 |
6.5.3 桉树木材密度实验结果 |
6.5.4 单位林地亩面积的林板一体化综合效益分析 |
6.5.5 小结 |
6.6 桉树工业原料林经营灾害回顾与风险分析 |
6.6.1 永安桉树工业原料林经营自然灾害回顾 |
6.6.1.1 1999年冬天的大冻害 |
6.6.1.2 2002年冬天的雪压折断 |
6.6.1.3 2004年桉树早春寒冻害情况 |
6.6.1.4 2004年冻害调查结论 |
6.6.2 永安市周边区域桉树病虫害问题及乱砍盗伐问题 |
6.6.3 永安桉树工业原料林经营风险分析 |
6.6.4 小结 |
6.7 敏感性分析 |
7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表1:实验样木树号和树高一览表 |
附表2:圆盘桉树纤维平均纤维长度一览表 |
附表3:圆盘桉树纤维平均纤维长宽比一览表 |
附表4:永安市相对独立桉树木胸径和冠幅调查研究数据 |
附表5:永安市林业金费征收标准 |
致谢 |
详细摘要 |
四、维修就是生产力──浅析福州人造板厂设备维修与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机械工程设备维修管理[J]. 裴崇鸿. 装备维修技术, 2019(01)
- [2]现代生物制药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分析[J]. 王峰,郭佩超,邹毅.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7(03)
- [3]浅谈生物疫苗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J]. 吕跃龙. 生物技术世界, 2015(06)
- [4]我国胶合板产业集群演化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D]. 吕柳. 南京林业大学, 2012(03)
- [5]油港设备可视化维修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 田辉. 武汉理工大学, 2010(12)
- [6]谈现代生物制药设备的维修与管理[J]. 杨磊.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09(03)
- [7]林业产业链的演进、测试与拓展模型研究 ——以江苏林业产业链为例[D]. 杨加猛. 南京林业大学, 2008(10)
- [8]永林股份有限公司永安人造板厂绩效考核体系和考核方法设计[D]. 刘凯. 南京林业大学, 2007(03)
- [9]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战略研究 ——以农作物秸秆人造板产业化发展为例[D]. 陈琳. 南京林业大学, 2007(02)
- [10]福建山区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经营效益研究[D]. 王永闽. 南京林业大学, 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