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概率断裂力学的在役管道安全评定(论文文献综述)
徐宇,张敏,盛朝阳,凌礼恭[1](2021)在《压水堆核电站高能管道破裂动态效应消除方法及应用》文中认为在压水堆核电站的设计中需要考虑管道破裂产生的动态效应,这些动态效应会使相关的管道、设备和构筑物中产生非常大的动态载荷,这些载荷不仅提升了电站的设计难度,还直接影响电站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消除高能管道破裂动态效应的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应用可以减少甚至不再考虑管道破裂动态效应,可以简化核电站设计。本文介绍了几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应用范围,并对其在在役电厂应用的可行性给出了建议。
杨锋平,邹斌,张伟,朱建平,曹国飞[2](2021)在《高钢级管道半自动环焊缝失效评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西气东输二线、三线等输气管道大量使用国产X80高钢级螺旋焊管,由于国际上无大规模服役先例,目前X80螺旋焊管对接半自动环焊缝无专用失效评估曲线,也缺少断裂韧性值的研究。为此,采用国内在役X80管道环焊缝试样,考虑不同壁厚位置,进行全焊缝拉伸试验。根据拉伸试验结果采用选择2方法建立环焊缝的失效评估曲线。与通用失效评估曲线相比,X80输气管道环焊缝失效评估曲线横坐标截止线较短,说明环焊缝塑性相对常规材料较差,更有可能脆性失效。在接近屈服强度附近时,失效评估曲线较通用失效评估曲线陡,缺少过渡段,说明环焊缝更有可能突然失效。进行了实际壁厚环焊缝沿环向和沿壁厚方向的断裂韧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真实壁厚断裂韧性测试值为70.12 MPa·m0.5,对比多种夏比冲击功与断裂韧性转换公式后发现,BS 7910-2013换算公式较为准确。
孙鑫[3](2021)在《基于安全衰减路径压力容器表面裂纹安全评价与剩余寿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金属压力容器是与众多行业密切相关并且广泛应用的重要设备,尤其是在空气动力技术试验、国防工业、核电工业、化学工业、海洋工程等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压力容器也是爆炸危险性高的特殊设备,国内外都重视其安全运用,都从国家的角度进行技术管理。因此,关于压力容器安全性评价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在压力容器缺陷安全评定基础理论研究中,世界各国该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用近半个世纪时间,依据线弹性断裂理论和弹塑性断裂理论对金属压力容器缺陷的失效机理、安全评定准则及其工程应用技术方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其中经过实际应用检验的大量研究成果已经形成了众多评定标准与技术规范。在过去的20年里,压力容器朝着大规模、复杂、高科技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在空气动力测试、核动力工程、火力发电工程以及潜艇上使用的大规模复杂的金属压力容器。由于其固有的先天性和迟发性、多样性和复杂性、隐蔽性和突出性的缺陷,往往造成重大灾难性安全事故,如泄漏、断裂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不少突发性安全事故的原因并非现有标准对缺陷安全评定的技术手段有什么问题,而是现有技术标准仅能对缺陷的安全性进行评定,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得出缺陷是否安全的结论,但无法给出缺陷的安全程度。因此,近年来,在对现有的安全性评价技术进行重新审视和改善的同时,压力容器缺陷的安全裕度和疲劳剩余寿命的研究开始受到关注。表面裂纹是压力容器缺陷一种常见形式,如果处理不当,还有可能发展为穿透裂纹,直接导致容器的破坏,对压力容器中的表面裂纹进行安全评估,完成剩余寿命预测,对确定整个结构的剩余寿命,提出更有效的设备检查维修计划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研究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衰减路径速度积的压力容器缺陷安全裕度及剩余寿命研究》。本文主要对压力容器中表面疲劳裂纹进行研究分析,分析了压力容器在疲劳应力作用下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机理,通过扩展有限元软件ABAQUS及FRANC3D对压力容器表面裂纹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初始长深比的表面裂纹扩展规律及疲劳寿命结果,进而给出表面裂纹扩展长深关联函数,在关联函数基础上使用压力容器缺陷安全评估系统及仿真平台仿真获得表面裂纹的安全衰减路径,在衰减路径不同裂纹扩展阶段特征识别的基础上,结合低周疲劳试验数据,建立表面裂纹安全裕度表征模型与全生命周期扩展寿命计算模型,其中重点研究了基于J积分理论的裂纹弹塑性崩溃扩展阶段的寿命估算模型,并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模型的适用性。最后,利用python语言及ABAQUS二次开发接口,开发了压力容器表面裂纹安全评定有限元协同分析平台。
谢阳[4](2021)在《考虑疲劳裂纹扩展时变性的衰减路径速度积安全裕度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型压力容器作为承压类特种设备在工程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夹渣、松孔等先天缺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随机载荷、交变应力等因素导致先天缺陷的扩展,从而引发压力容器的整体安全可靠性大幅降低。其中先天缺陷的扩展最主宏观表现形式为裂纹扩展,包括埋藏裂纹、表面裂纹和穿透裂纹。传统方法对于含裂纹缺陷安全裕度的计算,通常从静态的角度判断含裂纹缺陷压力容器的剩余安全裕度大小,但是却无法准确表征动态安全裕度的范围。为此,本文基于裂纹缺陷的扩展变化规律研究裂纹扩展的衰减路径,以龙伟教授提出的路径速度积概念为基础,尝试提出了更准确的路径速度积的计算公式,发展了更有效的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安全裕度表征方法,为含裂纹缺陷压力容器的可靠性提供有效分析方法,保证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减少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率和财产损失。首先,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初始值的裂纹形式对安全衰减路径和路径速度积安全裕度模型的影响,研究了裂纹在扩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得到不同类型裂纹扩展的关联函数。通过对裂纹扩展机理的分析,建立了埋藏裂纹、表面裂纹在扩展过程中深度和长度的关联变化函数。基于Paris公式得到了裂纹扩展规律公式,应用Newman等数值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方法并考虑闭合效应,获得了埋藏裂纹和表面裂纹的扩展规律关联函数。通过改变Paris公式中材料系数的大小证明裂纹扩展变化与材料有关,为此利用Python计算机语言编程,得到不同初始值下裂纹的变化规律图,经曲线拟合得到两种裂纹在不同裂纹初始点下关于深度和长度方向变化的关联函数表达式。理论计算表明,基于Paris公式获得的表面裂纹的关联函数与以往试验测量数据结果符合得较好,最大相对误差为7.5%。对于无深度和长度关系的穿透裂纹,讨论了考虑评定安全和闭合效应情况下,基于表面观测的裂纹长度求解裂纹前沿最远扩展点长度的单项关联函数。由关联函数模型,分析了不同裂纹类型在R6失效评定图上的衰减路径。然后,以衰减路径失效评定图为基础,根据路径速度积的重要概念,考虑了裂纹扩展的动态特征和时变性,提出了包含Paris公式在内的路径速度计算公式,建立了以路径速度积为核心的压力容器剩余安全裕度模型。通过GB/T19624-2019计算评定点的方法,得出衰减路径模型,讨论了表面裂纹在仿真衰减路径过程中出现断点的典型情况。考虑裂纹扩展下的时变性,基于衰减路径提出了路径速度积模型,用于表征含缺陷压力容器的动态安全裕度。对表面裂纹进行实例分析,通过关联函数模型、衰减路径模型和路径速度积模型的转化,定义并绘制了直观的路径速度积-衰减路径曲线,以方便表征剩余安全裕度的大小。通过与以往射线法和模糊评定法的对比表明,本文建立的基于路径速度积的安全裕度模型与以往模型结果符合得较好,且安全评定的结果偏于保守。最后,搭建了含缺陷压力容器动态安全裕度模型的可视化工程应用平台。利用Visual Basic(VB)语言将提出的关联函数模型、衰减路径模型和路径速度积模型进行可视化平台编程,以方便数据的传输和交换,实现各个模型工程应用化,快速判定含缺陷大型压力容器的剩余安全裕度大小。
邓凯[5](2020)在《0.8设计系数输气管道全自动焊环焊缝安全评定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输气管道环焊缝失效危害社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对社会经济和公共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管道的安全运行对于管道行业都非常重要。由于西三线0.8系数段是国内首次采用全自动焊接的高钢级管道,其焊缝质量,目前国内尚无相关试验数据,特别是现场真实服役的全自动环焊缝力学性能及抗缺陷扩展参数,现有的大部分断裂评价规范是基于X60、X65、X70材料以及半自动焊和手工焊的焊接工艺建立的,并不包括X80以及全自动焊的焊接工艺,全自动焊工艺下环焊缝的缺陷类型跟以往不同,主要是未熔合缺陷,所以本文为了0.8设计系数段全自动焊焊接工艺下含缺陷的环焊缝更加精确的评价,以西气东输三线在经历长时间服役后实际管道环焊缝为研究对象,通过对R6双判据法对实际服役管道进行取材建立新的失效评定曲线;另外进行水压爆破试验对新建失效评定曲线进行验证,对实际服役的管段承载能力进行研究;最后进行相关的力学性能试验,对不同焊接方式下的环焊缝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应用全自动焊接工艺的0.8设计系数段环焊缝缺陷安全评定曲线建立;(2)通过实物水压爆破试验验证适用于0.8设计系数段全自动焊含缺陷环焊缝安全评定曲线;(3)全自动焊接环焊缝力学性能与半自动焊接环焊缝力学性能的差异对比分析。管道是石油天然气行业最容易失效破坏的部件,另外管道环焊缝开裂又是管道失效的重要因素,所以研究结果对环焊缝缺陷服役适用性评价的准确性对采用0.8设计系数全自动焊高钢级输气管道经济、安全运行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柏伟[6](2020)在《在役平行钢丝斜拉索剩余寿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斜拉索是斜拉桥中承受拉力并支承主梁的构件,也是斜拉桥的“生命线”构件,其主要作用是将荷载由主梁传递到主塔。目前大多数斜拉桥拉索索体是将一定数量高强度钢丝紧密排列,并在外层包覆高密度聚乙烯(HDPE)护套的平行钢丝拉索。平行钢丝拉索在外层HDPE护套破损后,索体钢丝暴露于腐蚀介质之中而发生锈蚀,并对其力学性能造成影响,导致拉索的剩余寿命降低。为保证桥梁结构服役安全,对已锈蚀的拉索进行剩余寿命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钢丝锈蚀特点出发,根据钢丝锈蚀检测数据,归纳总结钢丝锈蚀分布规律,研究了点蚀对钢丝力学性能的损伤,并建立了以拉索极限承载力和疲劳寿命作为拉索失效判定指标的在役拉索剩余寿命分析模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1)点蚀状态下钢丝的力学性能锈蚀导致的高强度钢丝点蚀对其力学性能影响包括钢丝极限承载力损伤和钢丝疲劳寿命损伤,分别是由钢丝蚀坑等效裂纹和点蚀处应力集中现象引起的,对钢丝造成的损伤程度分别用应力强度因子KI和应力集中系数KT来描述。通过数值模拟对钢丝在不同蚀坑形状下的KI和KT进行计算,并拟合获得了KI和KT与蚀坑三维尺寸之间的关系,为进行钢丝进行极限承载力和疲劳寿命计算提供了基础数据。(2)带有蚀坑的钢丝承载能力和疲劳寿命计算采用基于J积分的失效评定图法结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钢丝的极限承载力,并以疲劳累积损伤理论为基础,使用ANSYS n Code Design Life有限元软件分析锈蚀钢丝的疲劳寿命,最终对计算数据分析拟合后分别得到钢丝极限承载力和疲劳寿命的快速计算公式。(3)在役平行钢丝拉索剩余寿命分析首先以拉索串并联模型和等伸长模型为基础,并以钢丝极限承载力和疲劳寿命拟合计算公式为基础,建立拉索的极限承载力和剩余疲劳寿命计算方法。然后以极限承载力和剩余疲劳寿命作为拉索安全评估的2个指标,对拉索安全状态进行评定。最终建立在役拉索剩余寿命计算流程,并通过算例对一座大跨度斜拉桥拉索的剩余寿命进行了计算,当以外层PE护套破损时为时间起始点,其剩余寿命为11.53年。
宋京京[7](2019)在《轨道车辆服役结构可靠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轨道交通作为低能耗、少污染的和谐绿色交通工具,其优点众所周知,但公众最为关心的则是其安全可靠性问题。车辆在服役过程中经常面临启动与制动、难以避免的超载和日常线路维护不善等问题,在长期运行后车辆关键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将会下降,为保证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对轨道车辆服役结构进行可靠性研究显得极为重要,转向架是保证轨道车辆运行安全的关键部件,构架作为转向架的骨架,在转向架结构中处于核心位置,同时也是安装其它零部件的基础。但是由于服役环境、线路状况和焊接接头形式的复杂性使其成为结构失效的主要区域。本论文以CRH3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构架为研究对象,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首先,利用Hypermesh软件建立构架有限元模型,导入ANSYS软件对构架进行静强度分析,得到构架在15种工况下最大Von.Mises应力值及其发生位置,并将仿真得到的应力值与该部位材料的许用应力相比较,完成转向架构架的静强度校核。基于静强度计算结果,利用Goodman疲劳极限法对构架应力较大部位进行疲劳强度校核。根据UIC标准对转向架构架进行疲劳加载,利用ⅡW标准评估构架疲劳强度。结果表明该构架满足静强度和疲劳强度要求。其次,以BS7910标准中的二级评定准则为参考,对转向架构架的断裂安全评定方法进行研究。基于构架静强度和疲劳仿真分析结果,假设构架某焊缝危险点处存在初始缺陷,评定该构架焊缝危险点处的安全性;根据该构架结构不同焊缝位置和不同裂纹长宽比a/c,基于FAD失效评定图技术研究焊缝缺陷裂纹扩展规律,得出影响构架结构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有裂纹长宽比a/c、应力幅值、板厚和材料属性。再次,基于断裂力学裂纹扩展理论和线性累积损伤理论,采用一阶Paris曲线与二阶Paris曲线两种方法对含有不同初始缺陷的构架结构进行剩余寿命预测,并得到当构架结构裂纹尺寸接近10mm时,裂纹扩展速率会急剧增加,此时应加强对转向架工作状态的严密监控和及时维护。最后,基于断裂力学裂纹扩展理论和可靠性理论对构架进行疲劳可靠性分析,建立裂纹长度模型,确定随机变量及分布后,利用Python软件编写程序计算不同循环次数下构架的可靠度。研究服役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仅是评价轨道车辆运行安全的重要参考,对我国轨道车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价值。
吕若飞[8](2019)在《基于有限元法的埋地钢质管道的剩余强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埋地管道的应用越来越多,尤其是钢质管道应用最为广泛,管道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会使个别部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会引起爆管、泄露等管道事故的发生,管道事故引发的后果一般较为严重。通过对于埋地管道剩余强度的研究,我们能更好的判断管道的服役情况,为管道的维修、更换或降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文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主要有:(1)通过对比评价准则计算的失效压力和查找文献里面管道爆破试验得到的失效压力,得出:修正的ASME B31G准则适用于低强度管道的剩余强度评价;DNV-RP-F101标准适用于中高强度管道的剩余强度评价。(2)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单一缺陷的轴向长度、宽度、深度及管道钢级等对剩余强度的影响,对于单一缺陷可以发现,当缺陷长度(?)时,管道的失效压力随缺陷长度的变化很小;管道的剩余强度随着缺陷深度的增加基本上呈线性迅速减小;缺陷宽度对缺陷管道剩余强度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总之,缺陷深度对管道剩余强度的影响最大。(3)对于相邻缺陷,当缺陷深度与厚度比d/t≤0.4时,相邻缺陷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极限距离(?)时,产生相互作用的极限距离(?);相邻环向缺陷的夹角对缺陷管道剩余强度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4)通过对比有限元模拟得到的管道失效压力和各种评价标准计算得到的失效压力,发现有限元模拟得到的结果更接近于管道爆破失效压力,表明ABAQUS模拟钢制管道剩余强度是可行的。(5)基于MATLAB GUI,针对管道钢级和缺陷类型,以理论研究结果为基础开发了埋地钢质管道剩余强度评价计算软件,可以用来对单个、复杂缺陷的低中高强度钢级管道剩余强度进行计算,提高了工作效率。(6)对于点腐蚀、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建立了对应的几何形态模型,形成了对以上三种腐蚀缺陷的剩余寿命预测体系,并通过具体的算例进行了验证。
严大鹏[9](2019)在《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道可靠性与寿命评估方法研究》文中提出聚乙烯(Polyethylene,PE)燃气管道因其质量轻、耐腐蚀等众多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城镇燃气管网。与钢制管道相比,PE燃气管道在运输、安装等过程中更容易造成划痕、凹坑等缺陷,导致缺陷处出现应力集中、过大变形乃至破裂泄漏,甚至引发爆炸,造成严重的事故后果。深入研究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道可靠性和寿命评估方法,有助于预防和降低含缺陷PE燃气管道在服役期间发生事故的风险。本文对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道开展可靠性分析;对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道韧性失效阶段承受综合地面载荷进行数值分析;建立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道寿命评估方法。主要内容包括:(1)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道可靠性分析。构建土压力及交通载荷两种工况下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道承载极限状态方程,建立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道可靠性分析模型,分析压力、缺陷深度、埋深等主要影响参数对土压力及交通载荷两种工况下含缺陷PE燃气管道可靠性影响以及其敏感性。(2)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道韧性失效有限元分析。构建地面不均匀沉降和侧向滑移综合作用下埋地PE燃气管道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分析PE管应力以及失效位置转移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道缺陷尺寸、管道内压、地面载荷等不同因素对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道的影响。(3)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寿命评估方法研究。建立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寿命评估方法,明确求解埋地状态含缺陷PE燃气管道的应力强度因子的方法。构建土压力及交通载荷两种工况下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道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建立土压力及交通载荷两种工况下含缺陷PE燃气管道应力强度因子修正式,为评估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道寿命方法奠定基础。(4)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道寿命评估方法应用。结合案例,对土压力及交通载荷两种工况下含缺陷PE燃气管道进行寿命评估,建立含缺陷PE燃气管道环向应力与寿命的关系,分析管土相互作用对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道寿命方法的影响。
李星雨[10](2019)在《天然气长输管道裂纹缺陷定量失效概率计算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天然气与石油长输管道的蓬勃发展,管道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管道部门最为重视的部分,同时石油与天然气长输管道在生产、运输、安装、服役等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裂纹缺陷。裂纹的存在极有可能导致管道发生泄漏,对于天然气输送管道还会引起燃烧、爆炸,对公众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对存在裂纹缺陷的天然气长输管道实施安全评价,对保证管道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管道内外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分析,对比了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对目标管线的三轴漏磁内检测进行了案例分析,并给出了裂纹缺陷的形成机理及缺陷的力学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断裂力学与Monte Carlo随机模拟的相关理论对目标管道的裂纹缺陷进行了定性风险评价以及定量失效概率计算。本文针对标准《金属结构缺陷可接受性评定方法指南》(BS7910)中的3种裂纹缺陷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利用2A级确定性评价方法对5个裂纹缺陷进行了确定性评价。2A级确定性评价受分项安全系数的影响较大,往往得出相反的评价结果,同时由于评价中的评价参数(断裂韧性、规定最小屈服强度、缺陷深度、缺陷长度)存在一定测量误差,三轴高清漏磁内检测由于自身原因也无法达到绝对精确检测,且测量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服从特定的随机分布,因此提出Monte Carlo随机模拟的裂纹缺陷定量评价方法,通过产生服从相应分布并经过检验合格的随机数进行抽样模拟,将得出目标缺陷的失效概率。根据评价结果,对评价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及指标权重分析,得出影响裂纹缺陷失效概率的四种指标敏感性由高到低为:缺陷深度、断裂韧性、规定最小屈服强度、缺陷长度,指标权重分别为:0.8348、0.1321、0.0247、0.0084。
二、基于概率断裂力学的在役管道安全评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概率断裂力学的在役管道安全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1)压水堆核电站高能管道破裂动态效应消除方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动态效应消除方法 |
1.1 破口假定免除 |
1.1.1 破口假定免除通用准则 |
1.1.2 安全壳贯穿区域的高能管道 |
1.2 破前漏技术 |
1.3 破裂排除概念 |
1.4 IOF论证 |
2 动态载荷消除方法的异同性 |
2.1 基于应力评估的方法 |
2.2 基于断裂力学的方法 |
3 工程应用情况 |
4 结论 |
(2)高钢级管道半自动环焊缝失效评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失效评估曲线国内外研究进展概述 |
1.1 双判据安全评定方法的建立 |
1.2 双判据失效评定曲线的建立与不断更新 |
2 基于选择2的X80国产螺旋焊管环焊缝失效评估图建立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样加工 |
2.3 试验及结果 |
2.4 失效评估曲线转换 |
3 真实壁厚断裂韧性试验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样加工 |
3.3 试验及结果 |
4 结 论 |
(3)基于安全衰减路径压力容器表面裂纹安全评价与剩余寿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
1.2.1 课题的来源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压力容器安全评定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裂纹缺陷剩余寿命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2 压力容器安全评定方法及理论基础 |
2.1 质量控制标准和合乎使用准则 |
2.1.1 质量控制标准 |
2.1.2 合乎使用准则 |
2.2 线弹性断裂力学 |
2.2.1 裂纹分类 |
2.2.2 应力强度因子理论 |
2.2.3 能量释放率 |
2.3 弹塑性断裂力学 |
2.3.1 COD理论判据 |
2.3.2 J积分理论判定 |
2.3.3 失效评定图 |
2.4 断裂动力学 |
2.5 本章小结 |
3 压力容器表面裂纹扩展数值模拟 |
3.1 裂纹数值模拟 |
3.1.1 ABAQUS裂纹扩展简介 |
3.1.2 FRANC3D裂纹扩展简介 |
3.1.3 ABAQUS与 FRANC3D联合仿真 |
3.2 压力容器表面裂纹数值模拟初始条件 |
3.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3.3.1 分析步-应力云图 |
3.3.2 分析步-裂纹长深值 |
3.3.3 分析步-载荷寿命数值 |
3.3.4 深长比分析步衰减趋向 |
3.4 压力容器表面裂纹关联函数 |
3.5 本章小结 |
4 面向安全衰减全生命周期压力容器剩余寿命估算模型 |
4.1 压力容器表面裂纹安全衰减路径 |
4.1.1 失效评定图平行法与射线法 |
4.1.2 表面裂纹安全衰减路径 |
4.2 失效路径速率积分 |
4.2.1 安全衰减时变性分析 |
4.2.2 安全衰减速率 |
4.2.3 安全裕度算法 |
4.3 面向全生命周期压力容器剩余寿命研究 |
4.3.1 失效评定图分段特征判识 |
4.3.2 剩余寿命估算模型 |
4.3.3 剩余寿命估算流程 |
4.4 低周疲劳仿真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5 压力容器表面裂纹有限元协同安全分析平台 |
5.1 系统分析与总体架构 |
5.1.1 系统需求分析 |
5.1.2 系统总体架构 |
5.2 集成开发环境与开发语言 |
5.3 平台主体模块介绍 |
5.3.1 平台主界面 |
5.3.2 数据管理模块 |
5.3.3 失效路径速率仿真模块 |
5.3.4 有限元分析模块 |
5.3.5 剩余寿命预测模块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论文创新点 |
6.3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XFEM 裂纹仿真二次开发代码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致谢 |
(4)考虑疲劳裂纹扩展时变性的衰减路径速度积安全裕度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含裂纹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估现状与进展 |
1.2.1 国外含裂纹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估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含裂纹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估研究现状 |
1.2.3 含裂纹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估的发展趋势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3.1 课题来源 |
1.3.2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2 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基础理论 |
2.1 裂纹的萌生与扩展 |
2.1.1 裂纹的萌生 |
2.1.2 裂纹的扩展 |
2.2 裂纹的分类 |
2.3 断裂力学 |
2.3.1 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 |
2.3.2 弹塑性断裂力学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3 裂纹的扩展规律和关联函数研究 |
3.1 裂纹扩展规律准则 |
3.2 埋藏裂纹的扩展规律和关联函数 |
3.2.1 扩展变化规律分析 |
3.2.2 应力强度因子 |
3.2.3 埋藏裂纹扩展的数值分析与迭代计算 |
3.2.4 关联函数 |
3.3 表面裂纹的扩展规律关联函数 |
3.3.1 扩展变化规律分析 |
3.3.2 应力强度因子 |
3.3.3 关联函数 |
3.3.4 关联函数试验对比 |
3.4 穿透裂纹的扩展规律和关联函数 |
3.4.1 扩展变化规律分析 |
3.4.2 应力强度因子 |
3.5 本章小结 |
4 压力容器安全裕度模型研究 |
4.1 失效评定图中评定点的计算 |
4.1.1 缺陷表征方法 |
4.1.2 应力大小的确定 |
4.1.3 材料参数和应力强度因子确定 |
4.1.4 Kr和Lr的确定 |
4.2 传统安全裕度研究方法模型 |
4.2.1 射线法安全裕度模型 |
4.2.2 衰减路径法安全裕度模型 |
4.2.3 模糊评定法安全裕度模型 |
4.3 路径速度积安全裕度模型 |
4.3.1 衰减路径与速率拐点 |
4.3.2 考虑时变性的路径速度与失效路径表征 |
4.3.3 路径速度积剩余安全裕度表征 |
4.4 寿命计算 |
4.5 本章小结 |
5 压力容器工程应用平台 |
5.1 应用平台总体架构 |
5.2 平台主要功能展示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主要符号说明 |
附录 B 关联函数建模的Python语言程序 |
B.1 埋藏裂纹关联函数建模程序 |
B.2 表面裂纹关联函数建模程序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致谢 |
(5)0.8设计系数输气管道全自动焊环焊缝安全评定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输气管道环焊缝安全评价技术进展 |
1.2.2 X80 高钢级材料管道设计与焊接技术进展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 |
1.4 本课题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安全评定技术理论及方法 |
2.1 断裂力学理论基础 |
2.1.1 线弹性断裂理论 |
2.1.2 弹塑性断裂理论 |
2.1.3 结构塑性极限理论 |
2.2 安全评定技术方法 |
2.2.1 R6 双判据法 |
2.2.2 裂纹型缺陷的评价程序 |
2.3 小结 |
第三章 全自动焊X80环焊缝失效评估曲线的建立 |
3.1 失效评估曲线建立方法 |
3.1.1 全焊缝拉伸实验方法 |
3.1.2 全焊缝拉伸实验设计 |
3.2 全焊缝拉伸实验结果与失效评估曲线的建立 |
3.2.1 全焊缝拉伸实验结果分析 |
3.2.2 新建失效评估曲线与标准曲线对比 |
第四章 失效评估曲线的水压爆破实物验证实验 |
4.1 管道环焊缝宏观检测 |
4.1.1 环焊缝壁厚检测 |
4.1.2 环焊缝防腐层厚度检测 |
4.1.3 环焊缝上3PE防腐层抗剥离强度测试 |
4.2 水压爆破前管道环焊缝无损检测与评价 |
4.2.1 环焊缝无损检测结果 |
4.2.2 环焊缝缺陷服役适用性评价 |
4.3 水压爆破实验方案 |
4.4 水压爆破实验结果与研究曲线验证分析 |
4.4.1 水压爆破实验应变监测 |
4.4.2 水压爆破实验结果 |
4.4.3 爆破压力下环焊缝缺陷评价 |
4.4.4 管体爆破压力分析 |
4.5 水压爆破后管道环焊缝无损检测对比分析 |
4.6 小结 |
第五章 不同焊接方式焊缝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
5.1 引言 |
5.2 力学性能实验设计 |
5.2.1 实验材料 |
5.2.2 取样方法 |
5.3 力学性能实验方法 |
5.3.1 拉伸实验 |
5.3.2 刻槽锤断实验 |
5.3.3 弯曲实验 |
5.3.4 夏比冲击实验 |
5.3.5 硬度实验 |
5.4 不同焊接方式力学性能实验结果对比 |
5.4.1 拉伸实验 |
5.4.2 刻槽锤断 |
5.4.3 弯曲 |
5.4.4 冲击 |
5.4.5 硬度 |
5.5 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6)在役平行钢丝斜拉索剩余寿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拉索系统概述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发展动态 |
1.3.1 钢丝锈蚀程度检测 |
1.3.2 拉索极限承载力评定 |
1.3.3 拉索疲劳寿命评定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二章 拉索腐蚀、钢丝锈蚀程度分级及其分布模型 |
2.1 拉索主要病害及其防护与修复 |
2.1.1 拉索护套病害及其防护与修复 |
2.1.2 拉索钢丝病害及其防护 |
2.1.3 锚固系统病害及其防护与修复 |
2.2 拉索腐蚀机理及点蚀萌生机理 |
2.3 钢丝锈蚀程度分级及其分布规律 |
2.3.1 钢丝锈蚀等级程度分级标准 |
2.3.2 钢丝锈蚀评定 |
2.3.3 钢丝锈蚀分布规律分析 |
2.3.4 钢丝锈蚀分布规律模型 |
2.3.5 镀锌钢丝的锈蚀速率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拉索钢丝点蚀损伤分析 |
3.1 点蚀形貌特征 |
3.2 应力集中系数有限元分析 |
3.2.1 应力集中系数 |
3.2.2 含蚀坑钢丝模型的建立 |
3.2.3 应力流阻效应 |
3.2.4 弯曲效应 |
3.2.5 钢丝直径对应力集中系数的影响 |
3.3 应力强度因子有限元分析 |
3.3.1 含裂纹钢丝模型的建立 |
3.3.2 参数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拉索承载能力、疲劳寿命以及剩余寿命分析 |
4.1 拉索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
4.1.1 应力强度因子与断裂准则 |
4.1.2 单根钢丝极限承载力评定 |
4.1.3 拉索极限承载力评定 |
4.2 拉索剩余疲劳寿命计算方法 |
4.2.1 疲劳寿命理论 |
4.2.2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4.2.3 单根钢丝疲劳寿命评定 |
4.2.4 拉索疲劳寿命评定 |
4.3 拉索剩余寿命计算方法 |
4.3.1 拉索剩余寿命计算流程 |
4.3.2 拉索失效判据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工程算例 |
5.1 工程概况 |
5.2 拉索剩余寿命计算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7)轨道车辆服役结构可靠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含裂纹结构研究现状 |
1.2.2 含裂纹结构剩余寿命评估研究现状 |
1.2.3 轨道车辆可靠性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1 课题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含裂纹结构安全性评估方法 |
2.1 概述 |
2.2 结构完整性评定方法 |
2.3 含裂纹结构安全评定准则BS7910 |
2.3.1 一级评估 |
2.3.2 二级评估 |
2.3.3 三级评估 |
2.4 含裂纹结构剩余寿命评估方法 |
2.4.1 断裂力学基本理论 |
2.4.2 疲劳裂纹扩展规律 |
2.4.3 临界裂纹 |
2.4.4 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估算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转向架构架强度分析 |
3.1 构架结构简介 |
3.2 构架有限元模型及加载标准 |
3.2.1 构架有限元模型 |
3.2.2 构架加载标准及工况选取 |
3.3 构架静强度结果分析 |
3.3.1 构架静强度评定准则 |
3.3.2 构架特殊工况计算 |
3.3.3 构架模拟运营工况计算 |
3.4 构架疲劳强度校核 |
3.4.1 Goodman疲劳极限图 |
3.4.2 疲劳评估点的选取 |
3.5 UIC疲劳加载标准 |
3.5.1 疲劳试验载荷的计算 |
3.5.2 疲劳试验载荷加载方式 |
3.5.3 疲劳计算结果 |
3.5.4 ⅡW评估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焊缝缺陷安全评估 |
4.1 构架含缺陷结构的断裂评定 |
4.1.1 断裂评估流程 |
4.1.2 缺陷规则化 |
4.1.3 裂纹位置及参数 |
4.1.4 裂纹应力分析 |
4.1.5 选择评估标准 |
4.1.6 FAD评定 |
4.2 焊缝缺陷裂纹扩展规律研究 |
4.2.1 裂纹位置及参数 |
4.2.2 裂纹应力分析 |
4.2.3 结果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含初始缺陷构架剩余寿命预测 |
5.1 疲劳寿命评定流程 |
5.2 评估位置选择 |
5.3 计算裂纹尺寸 |
5.3.1 初始裂纹尺寸a_0 |
5.3.2 临界裂纹尺寸a_c |
5.4 疲劳载荷分析 |
5.5 疲劳评定准则 |
5.6 疲劳评定计算实例 |
5.6.1 确定材料断裂参数 |
5.6.2 疲劳评定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构架疲劳可靠性分析 |
6.1 结构可靠性理论 |
6.1.1 极限状态函数 |
6.1.2 应力强度干涉模型 |
6.1.3 可靠度计算方法 |
6.2 结构疲劳断裂可靠性评估方法 |
6.2.1 裂纹长度模型 |
6.2.2 裂纹扩展寿命模型 |
6.2.3 断裂强度模型 |
6.3 基于断裂力学的构架疲劳可靠性分析 |
6.3.1 建立构架极限状态方程 |
6.3.2 确定随机变量及分布 |
6.3.3 可靠性计算步骤 |
6.3.4 计算结果分析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基于有限元法的埋地钢质管道的剩余强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管道剩余强度研究的规范和方法 |
1.2.1 国外有关规范和方法 |
1.2.2 国内有关规范和方法 |
1.3 国内外剩余强度研究的理论和有限元分析 |
1.3.1 国外的理论研究和有限元分析 |
1.3.2 国内的理论研究和有限元分析 |
1.4 管道缺陷检测方法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埋地钢质管道剩余强度的理论研究 |
2.1 低强度管道的剩余强度计算 |
2.1.1 孤立(单个)缺陷的剩余强度 |
2.1.2 复杂形状缺陷的剩余强度 |
2.2 中高强度管道的剩余强度计算 |
2.3 各种钢制管道剩余强度评价方法对比分析 |
2.4 各种评价方法和实际爆破试验数据对比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管道剩余强度的有限元分析 |
3.1 有限元软件(ABAQUS)简介 |
3.2 工程背景 |
3.3 管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3.1 管材参数 |
3.3.2 实体模型的建立 |
3.3.3 载荷及边界条件 |
3.3.4 屈服准则 |
3.3.5 网格划分 |
3.4 单一缺陷的有限元分析 |
3.4.1 缺陷的轴向长度对失效压力的影响 |
3.4.2 缺陷的深度对失效压力的影响 |
3.4.3 缺陷的宽度对失效压力的影响 |
3.4.4 管道钢级对失效压力的影响 |
3.4.5 单一缺陷的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3.5 相邻缺陷的有限元分析 |
3.5.1 缺陷的轴向间距对剩余强度的影响 |
3.5.2 环向缺陷的夹角对剩余强度的影响 |
3.5.3 相邻缺陷的数值模拟和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剩余强度计算软件开发 |
4.1 剩余强度计算方法推荐 |
4.2 MATLAB及 MATLAB GUI的基本介绍 |
4.3 剩余强度计算软件开发及其构成 |
4.4 算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缺陷管道剩余寿命预测 |
5.1 概述 |
5.1.1 缺陷管道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
5.1.2 剩余寿命预测的一般步骤 |
5.2 剩余寿命预测所需参数 |
5.2.1 管道的几何形态模型及相关参数 |
5.2.1.1 管道的基础数据 |
5.2.1.2 点腐蚀缺陷的几何形态 |
5.2.1.3 均匀腐蚀缺陷的几何形态 |
5.2.1.4 局部腐蚀缺陷的几何形态 |
5.2.2 管道所受载荷及其参数 |
5.2.3 缺陷尺寸的校核 |
5.2.4 电化学腐蚀相关参数 |
5.2.5 腐蚀速率的测定 |
5.2.5.1 土壤埋片法 |
5.2.5.2 室内挂片法 |
5.2.5.3 灰色模型理论 |
5.3 点腐蚀缺陷剩余寿命预测 |
5.3.1 点腐蚀缺陷剩余寿命预测 |
5.3.2 算例 |
5.4 均匀腐蚀缺陷剩余寿命预测 |
5.4.1 均匀腐蚀缺陷剩余寿命预测 |
5.4.2 算例 |
5.5 局部腐蚀缺陷剩余寿命预测 |
5.5.1 局部腐蚀缺陷剩余寿命预测 |
5.5.2 算例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道可靠性与寿命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列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含缺陷PE管失效分析研究现状 |
1.2.2 埋地PE管可靠性分析研究现状 |
1.2.3 埋地PE管管土相互作用分析研究现状 |
1.2.4 埋地PE管寿命评估研究现状 |
1.2.5 当前研究的不足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道可靠性分析 |
2.1 引言 |
2.2 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道参数随机性 |
2.3 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可靠性分析模型构建 |
2.3.1 土压力下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可靠性分析 |
2.3.2 交通载荷下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可靠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道韧性失效有限元分析 |
3.1 引言 |
3.2 沉降与滑移载荷施加方式及失效判据方程 |
3.2.1 非均匀沉降位移载荷方程 |
3.2.2 侧向滑移位移载荷方程 |
3.2.3 失效判据 |
3.3 有限元模型 |
3.3.1 材料参数 |
3.3.2 几何模型 |
3.3.3 载荷与边界条件 |
3.4 有限元结果分析 |
3.4.1 埋地无缺陷PE燃气管道失效分析 |
3.4.2 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道失效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寿命评估方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寿命评估方法 |
4.3 裂纹类型及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 |
4.4 有限元计算应力强度因子方法验证 |
4.5 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
4.5.1 土压力下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
4.5.2 交通载荷下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应力强度因子计算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道寿命评估方法应用 |
5.1 引言 |
5.2 材料参数获取 |
5.2.1 试验试样与装置 |
5.2.2 试验结果 |
5.2.3 参数确定 |
5.3 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道寿命评估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表 |
(10)天然气长输管道裂纹缺陷定量失效概率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背景及意义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管体裂纹的形成机理及应力分析 |
2.1 材料缺陷的形成机理 |
2.1.1 压力管道加工中裂纹的产生 |
2.1.2 压力管道焊接裂纹 |
2.1.3 再热裂纹(热处理裂纹) |
2.1.4 应力裂纹 |
2.1.5 应力腐蚀裂纹 |
2.2 管体缺陷的力学分析 |
2.2.1 管道应力分类 |
2.2.2 管体缺陷的应力分析 |
第三章 管体裂纹缺陷的检测技术对比分析 |
3.1 常用管道裂纹检测技术及其优缺点 |
3.1.1 管道内检测的目的及意义 |
3.1.2 超声检测技术 |
3.1.3 涡流检测技术 |
3.1.4 射线检测 |
3.1.5 渗透检测技术 |
3.1.6 磁粉检测技术 |
3.1.7 漏磁内检测技术 |
3.2 检测技术优缺点对比 |
3.3 XX线天然气管道裂纹检测案例分析 |
第四章 管体裂纹缺陷失效的Monte Carlo模型建立 |
4.1 管体缺陷可接受性评价方法简介及问题分析 |
4.1.1 1级评价方法—简化评价 |
4.1.2 2级评价方法—通用评价 |
4.1.3 3级评价方法—韧性撕裂评价 |
4.1.4 问题分析 |
4.2 抽样试验的方程建立 |
4.2.1 抽样试验方法简介 |
4.2.2 抽样方程的建立和随机变量的选取 |
4.2.3 随机变量的分布规律研究 |
4.3 模拟过程中的随机数产生 |
4.3.1 伪随机数的产生 |
4.3.3 正态分布随机数的产生 |
4.3.4 威布尔分布随机数的产生 |
4.4 基于Matlab的代码实现 |
4.4.1 程序主要功能简介 |
4.4.2 GUI界面简介与展示 |
第五章 管体裂纹缺陷失效的模型求解 |
5.1 目标管道概况 |
5.2 对管体裂纹的确定性评价 |
5.3 抽样方法失效预测分析 |
5.3.1 (0,1)分布随机数统计性质的检验 |
5.3.2 评价参数的分布确定及模型求解 |
5.3.3 敏感性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附录1 针对各类异常的内检测技术的适用性表 |
附录2 Matlab程序实现主要代码 |
1 级FAD评价曲线实现代码 |
2 级FAD评价曲线实现代码 |
3 A级确定性评价实现代码 |
4 随机数检验实现代码(参数检验) |
5 随机数检验实现代码(均匀性检验) |
6 随机数检验实现代码(独立性检验) |
7 Monte Carlo模拟实现主要代码 |
四、基于概率断裂力学的在役管道安全评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压水堆核电站高能管道破裂动态效应消除方法及应用[J]. 徐宇,张敏,盛朝阳,凌礼恭. 核安全, 2021(06)
- [2]高钢级管道半自动环焊缝失效评估技术研究[J]. 杨锋平,邹斌,张伟,朱建平,曹国飞.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1(05)
- [3]基于安全衰减路径压力容器表面裂纹安全评价与剩余寿命研究[D]. 孙鑫. 四川大学, 2021(02)
- [4]考虑疲劳裂纹扩展时变性的衰减路径速度积安全裕度模型研究[D]. 谢阳. 四川大学, 2021
- [5]0.8设计系数输气管道全自动焊环焊缝安全评定技术研究[D]. 邓凯.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1)
- [6]在役平行钢丝斜拉索剩余寿命分析[D]. 柏伟.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7]轨道车辆服役结构可靠性分析[D]. 宋京京. 大连交通大学, 2019(08)
- [8]基于有限元法的埋地钢质管道的剩余强度研究[D]. 吕若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9]埋地含缺陷PE燃气管道可靠性与寿命评估方法研究[D]. 严大鹏.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10]天然气长输管道裂纹缺陷定量失效概率计算方法研究[D]. 李星雨. 东北石油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