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和演示新的写作问题

指导和演示新的写作问题

一、作文新题指导与示范(论文文献综述)

郭国酬[1](2021)在《高中语文“下水”作文的时代意蕴及实施策略研究 ——以甘溪中学为例》文中提出

孙禹铭[2](2021)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孙金秋[3](2021)在《“生活化”视角下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谢琦圆[4](2021)在《思维导图在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提出

李娉婷[5](2021)在《英语读后续写对高中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写作是英语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习得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然而,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在写作方面存在着多种多样的问题。高中英语教学应该牢牢把握写作特点,明确写作并不局限为产出能力与语言能力的表达与体现,也蕴藏着思维的输出与发展。2017年,教育部在其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是指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语言能力四位一体的整合。其中,思维品质包括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以及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具体是指在思维过程中能否作用自我意识,以及独立批判和独立分析的能力(王蔷,2019)。然而,中国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较弱却是一个无需反驳的事实(王宽明,2016),高中英语教学则更应该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读后续写是国内学者王初明(2012)提出的一种有效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方法,其内容是将阅读理解与写作练习相结合,即向学生提供一篇不完整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将阅读材料合理补全。读后续写改变了批判性思维研究只关注听、说、读、写中的某一方面的现状,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使学生在获得、分析和评价阅读语篇的同时,也能产出个人想法、表达目的和情感态度,做到学相伴,用相随,提高学习英语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并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包括思维品质在内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混合式研究方法,以输入假说、输出假说以及协同效应理论为理论基础,探究英语读后续写对高中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哈尔滨某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量化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质性研究采用访谈法,进行为期16周的教学实验。此外,本研究通过对该校英语教师及学生的访谈为量化研究结果提供补充材料。笔者主要回答了以下三个问题:(1)当前高中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如何?(2)读后续写是否能有效提高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3)批判性思维倾向中各子倾向以及批判性思维技能中各子技能是否都有所提高?提高的程度分别如何?通过对学生前后测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问卷CTDI-CV和佛罗里达批判性思维技能作文评估准则UF/QCTS分析,以及访谈结果分析,笔者得出如下结论:当前高中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确表现较差,确实存在着“批判性思维缺席”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通常难以深度理解语篇材料,批判性思考匮乏,并不能做到学以致用。而英语读后续写对高中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存在着积极影响,读后续写能够有效提高高中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且批判性思维倾向中各子倾向及批判性思维技能中各子技能均有所提高。读后续写作为一种新颖有效的促学方法,也为高中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教师可以从语篇选择、教学过程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在课堂上有效进行读后续写教学,从而发展学生以批判性思维为基础的思维品质,落实核心素养课堂实践。然而由于实验时间的有限性以及实验对象的局限性等原因,尽管有合理的研究设计以及数据的科学处理,本研究仍存在着一定弱势与局限。笔者指出研究的局限与弱势并提出研究建议,希望对后续研究能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参考价值。

张蓬[6](2021)在《中国“新文学”与“国文教育”互动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中国“新文学”与中学“国文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清末民国时期新式教育制度、白话文教科书新文学选文、新文学作品教学等方面的分析,发掘新文学在酝酿、发生、发展中与“国文教育”之间的互动影响。“新文学”借助教育制度奠定了国文教育中的“知识身份”,通过国文教科书编写加速了传播,影响了学生文学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形成,奠定了其经典地位,同时“新文学”也全面推动了国文教育改革,加快了国文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新文学”与中学“国文教育”之间的关系纷繁复杂,主要体现在教育改革、知识生产与传播、文学创作、经典形成等方面。为了清晰地呈现出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从“文学”“教育”的双视角,以国文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尤其是“新文学”在“国文教育”中的经典形成,旨在通过以上分析促进当下文学教育中对“新文学”作品的正确认识和科学选择,为学生的文学修养培养等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本文共分五章,尝试从现存国文教育制度文件、发行量大且出版权威的代表性国文教科书等方面入手,进行细致的史料分析,探究中学“国文教育”与“新文学”之间在文学传播、知识生产、经典形成、文学创作等方面的互动关系。第一章通过对清末民初教育制度演变的考察,论证了学制和教育宗旨的变迁为“新文学”进入“国文教育”提供了先决条件,“国语运动”作为“新文学”和“国文”的媒介、桥梁,以“国语统一”为共同目的,实现了“国语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双潮合一”,确立了“新文学”在“国文教育”中的“知识身份”地位。第二章以国文教科书对新文学作品的传播为研究内容,阐述了新思想、新文化和新文学如何通过国文教科书进行传播。其中政府教育部门的权力、教科书编写者的个人兴味制约着教科书对新文学作品的筛选,也影响了新文学知识的生产。从1920年代“新文学”开始进入国文教科书,到1940年代战争背景下,“国定本”以党化教育的名义对新文学作品的排挤,再到开明新编国文读本坚决选用新文学作品以反抗“国定本”的压制,都体现了国文教科书对新文学作品经典化形成的推动作用。第三章论述了新文学对国文教学改革的促进。从“问题教学法”、“道尔顿制”实验到“精读”“略读”法,新文学选文帮助国文教育加快了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新文学也促进了国文教育的作文教学改革,教科书中的新文学作品成为学生写作训练的范文,不仅促进了学生现代文体意识的形成,也使新文学的知识地位、知识形象在中学的作文教学中被强化,在这个过程中,新文学也得到了考试制度的官方认可,自身的知识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第四章分析了新文学作家的文学创作与国文教育之间的相互影响。新文学作家倡导白话文,自主编写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带去新文化、新思想。从教经历也为作家提供了创作素材,他们将自己的教育理想诉诸作品,同时也促进了新文学的发展。新文学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国文教育的改革、发展,加速了国文教育的现代化进程。第五章探讨了国文教育在现代文学作品经典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现代语文教科书中那些不可缺少的现代文学“经典篇目”,其“经久不衰”的原因除了作品本身的经典本质外,在经典形成的过程中,还有教育、政治等其他外部力量的参与,它们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文学作品的“经典化”。对于“新文学”来说,“国文教育”是一个最佳的传播途径。清末以降的学制改革和教育宗旨演变为新文学进入国文教育领域提供了先决条件,国语运动作为新文学和国文教育的桥梁,以“国语统一”为共同目的,实现了新文学与国文教育的全面结合。在这个过程中,新文学也借助国文教育这一途径,推行新文学、新文化、新思想,促进了现代文学审美观念及书写范式的形成。但是受到教育权力机制的约束和教育者个人视野及志趣的影响,国文教育对新文学存在着“限制性”选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新文学作品价值的认识。不过从最终的结果来看,二者之间的互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新文学促进了国文教学改革,引领了民国教育的新风尚,加速了其现代化进程。在二者互动的过程中,新文学选文培养了学生的现代文体意识,使新文学的知识地位、知识形象在国文教育中被强化,新文学知识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经典”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张靖[7](2020)在《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 ——以贵州省纳雍县第二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思维导图的是一种思维可视化工具,运用在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中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找到写作素材,梳理写作思路,结合写作的六要素,明确记叙文的写作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记叙文在写作上的难题。本文主要论述学生如何将思维导图与记叙文六要素结合,指导学生解决在记叙文写作中的立意、选材、谋篇布局、润色、修改成文等方面的问题。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这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缘起及其研究的价值分析,同时也对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导图应用研究状况,以及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案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对思维导图进行了相关内容的介绍,包括其作者、起源和应用等,此外,对思维导图牵涉到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同时对记叙文写作中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介绍、以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思维导图在语文记叙文写作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论述了思维导图与记叙文写作训练相结合的必要性。这部分对纳雍县第二中学教师记叙文写作教学现状状况及思维导图在其中的应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当下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学生掌握记叙文文体的需要、教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中考作文文体选择的需要、提高考场写作效率的需要四个方面论述教学实践中思维导图与记叙文写作训练相结合的必要性。第四部分介绍了记叙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法,以及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论述了思维导图在记叙文写作中的运用过程。第五部分对记叙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运用进行了教学总结,并通过学生作业、作文月考成绩以及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三个方面对思维导图的应用成效进行分析。第六部分是结语,在这一部分中笔者对本次研究中的收获进行了具体的梳理和总结。

郑阳[8](2020)在《多元反馈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写作水平作为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之一。在查阅国内外写作教学与写作反馈方面文献的基础上,本研究从写作反馈的角度展开将多元反馈运用至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本研究基于互动理论和反思性教学理论,以邵阳X中学高一一个班为研究对象,拟通过行动研究法,探讨如何将多元反馈运用至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探讨:1.将多元反馈运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是否可行?2.多元反馈写作教学是否能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写作兴趣?3.多元反馈写作教学能在哪些维度促进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围绕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本研究首先通过问卷、访谈和写作测试集中分析学生在写作和写作反馈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实施行动计划。第一轮行动主要从以下三个步骤展开:1.写前教师指导学生组建互评小组、讲解评改标准和示范评改;2.写中由课上写作、课后句酷批改网反馈、课上同伴和课后教师反馈等步骤组成多元反馈实施过程3.写后教师讲评写作情况并展示优秀作文。在第一轮行动结束后,依据教学日志、学生日志和观摩记录进行反思,总结行动中存在的四个问题:1.写前培训环节中缺少学生批改练习2.批改网反馈后未监督学生的修改情况3.小组内部在评改活动中的互动不足4.教师不了解学生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调整对应的教学计划:1.写前增加学生练习批改环节2.组长监督组员每稿的修改情况3.同伴反馈需组内分工明确4.写后整理写作成长档案袋。两轮行动后,本文将行动前后的问卷、访谈与写作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行动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行动研究实施多元反馈写作教学是切实可行的;2.多元反馈写作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积极性;3.多元反馈写作教学能从词汇、语法、内容和写作规范等四个维度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行动结束后,学生的词汇得分从7.42分提升至8.33分;学生的语法得分上升了0.62;内容得分由4.93分提升至5.56分;作文的写作规范则增加了0.88分。总之,多元反馈与行动研究相结合,使得多元反馈能更适应学生的写作需求;同时本研究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徐唱[9](2020)在《合作式读后续写对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积极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英语写作是衡量英语学习者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且广泛应用于国内各种外语考试,是英语教学不可分割的关键之一。于2016年,浙江省作为国家示范省份将高考写作第二部分改为读后续写题型并由此实行,从浙江省开始进行全国范围的写作新题型的改革。如何有效地进行新型写作教学,既能使学生在现行写作题型中有所突破,又能使学生为高考英语写作改革做好充足准备,是当下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根据二语习得理论,王初明教授提出了读后续写——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进行写作的一种方法,但其中不能忽视的问题是读后续写教学中学习者与文本所产生的互动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于2018年,他发表“如何提高读后续写中的互动强度”并指出“通过对比续写,多轮续写等多样化手段增强互动性”。自此,更多的学者开始探索如何提高读后续写的互动强度。笔者以合作学习为教学形式、读后续写为教学方法,进行英语写作合作式读后续写教学从而达到提高读后续写互动强度的目的。本研究以哈尔滨第一中学高二年级组中两个平行班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研究目的是探讨合作式读后续写教学对于高中生英语写作教学的应用成效。在这十三周中,高二九班为实验班,进行合作式读后续写教学;高二十班为对照班,进行传统的命题写作教学。研究前后,笔者均对两个班学生进行写作测试以及对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大约三个月的差异性写作教学,研究结果证明了合作式读后续写教学的可行性:首先,相比与对照班,实验班同学的写作成绩提升更显着;其次,实验班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充实,写作结构更加清晰且能够在文章中运用多个衔接语使文章更加连贯,写作语言的准确度也有所提升;最后,实验班学生表示合作续写的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且促进学生交往。本次实验表明:将合作式读后续写运用在日常写作教学中,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即将的高考作文改革,提升写作兴趣并有效提高英语写作的成绩。合作式读后续写教学对于有待实行英语高考写作改革的地区学校以及一线教师有至关重要的实践意义。

陈思嘉[10](2020)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使用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科教兴国战略部署下,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语文课程改革进入新阶段。语文学科是改革的第一梯队,教育部统一编写的初中语文教材,承载着更多意义。使用更科学、系统的教科书指导学生学习写作,能够更全面地培养学生。学生系统地学习写作,所形成的写作思维,所养成的写作习惯,所培养的写作兴趣,所掌握的写作知识,都有利于写作能力、写作素养的提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强调语文课程目标,写作教学是落实课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发展个性,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顺应新课标的教材编写理念的部编版教材,写作系统的编排具有中国特色和显着的时代性,更新写作任务,落实立德树人理念,在诸多方面向素质教育靠拢。教师精心使用部编版教材进行写作教学,重视此套教材的呈现内容,选择相辅相成的写作教学方法,可以在写作教学的实践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字能力,促进学生写作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与创造力,潜移默化地帮学生理解文化的传承。使用好这套教材进行写作教学,不仅将缓解写作“难教也难学”的局面,也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有积极影响。因此,探究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使用策略有重要意义,研究成果对写作教学实践也有指导性帮助。本研究共分为四部分。绪论部分,对课题的研究缘起进行具体阐述。对课题的研究现状从国内、国外角度进行阐释和总结。对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进行阐释。第一章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系统进行分析,对写作系统的呈现、特点、知识系统分别进行具体论述,结合新课标相关理念,举例分析教材写作系统的编排特色。第二章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进行使用调查,通过制定可行的调查方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前作文教学情况与教材使用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归因分析。第三章针对使用教材进行作文教学时出现的问题,探究有效地使用教材进行写作教学的策略。通过为部编版教材写作系统制定使用策略,提高教材写作系统的使用效率,为一线教学提供参考。最后是结语,对本论文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归纳,意在说明本研究还存在哪些不足,也对使用策略的进一步研究提出设想,期望在未来的探索中,可以增强使用策略的科学性和实际操作性,从使用教科书的角度进行研究,为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提供便利。

二、作文新题指导与示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作文新题指导与示范(论文提纲范文)

(5)英语读后续写对高中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读后续写
        (二)批判性思维
    二、读后续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读写关系国外研究现状
        (二)读后续写国内研究现状
    三、批判性思维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批判性思维国外研究现状
        (二)批判性思维国内研究现状
    四、读后续写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相关性研究
第三章 理论基础
    一、输入假说
    二、输出假说
    三、协同效应
第四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工具
        (一)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问卷CTDI-CV
        (二)佛罗里达批判性思维技能作文评估准则UF/QCTS
        (三)读后续写材料选择
    五、研究步骤
        (一)前测阶段
        (二)实验阶段
        (三)后测阶段
        (四)访谈
    六、数据收集与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与分析
        (一)批判性思维倾向现状
        (二)批判性思维技能现状
        (三)讨论
    二、批判性思维倾向量表问卷CTDI-CV结果与分析
        (一)前测结果与分析
        (二)后测结果与分析
        (三)前后测结果对比与分析
    三、批判性思维技能作文评估UF/QCTS结果与分析
        (一)前测结果与分析
        (二)后测结果与分析
        (三)前后测结果对比与分析
    四、批判性思维能力访谈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二)学生访谈结果与分析
    五、总结
结论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启示
    三、研究的局限及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中国“新文学”与“国文教育”互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新文学在国文教育中“知识身份”的确立
    第一节 晚清至“五四”教育制度变迁中的“文学”演变
        一、晚清学制改革对“文学教育”的奠基
        二、民初教育改革对“文学教育”地位的确定
        三、“五四”时期教育制度改革对“文学教育”的强化
    第二节 新文学与国文教育“联姻”
        一、“言文一致”的必然结果
        二、文学教育改革的需要
        三、“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的利益共谋
第二章 新文学以国文教科书为媒介的传播
    第一节 1920 年代国文教科书新文学兴味的体现
        一、《白话文范》的“新思潮”倾向
        二、《初中国语文读本》的新文学经典倾向
        三、《初级国语读本》的“新文学理念”倾向
        四、编者个人因素对新文学选文编排的影响
    第二节 1930 年代国文教科书“文学教育”观的转变
        一、“新思潮”的延续与深化
        二、“文艺性”的强调与凸显
        三、从“文学”到“文章”
    第三节 1940 年代国文教科书中新文学的“遮蔽”与“反抗”
        一、“国定本”对“新文学”的有意遮蔽
        二、《开明新编国文读本》对“新文学”的坚持
        三、国文教科书新文学选文特征
第三章 新文学对国文教育改革的推动
    第一节 新文学选文促进阅读教学改革
        一、“人生问题”选文引发“问题教学法”
        二、艺术性选文引发“道尔顿制”教学实验
        三、新文学教育引发“精读”“略读”改革
    第二节 新文学选文促进国文写作教学改革
        一、语体文作文观的形成
        二、写作教学内容的明确
        三、写作指导方法的转变
    第三节 新文学选文促进国文考试改革
        一、考核方式的改变
        二、考核内容的改变
第四章 新文学家教育思想、创作与国文教育的相互影响
    第一节 新文学家教育思想对国文教育的影响
        一、周氏兄弟的“儿童本位”思想
        二、叶圣陶与朱自清的国文教育观
    第二节 国文从教经历对新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以学生为假想读者群的“范文式”创作
        二、以抒发个人教育理想为目的的创作
        三、从教经历影响在作家写作风格中的体现
    第三节 新文学中的“教育书写”
        一、以“教育批判”为主题的创作
        二、以“儿童为本”的创作
        三、为教育助力的新文学读物编辑
第五章 国文教育视野下现代文学经典的形成与反思
    第一节 新文学作品在国文教科书中的“经典化”历程
        一、散文作品的“经典化”形成
        二、小说作品的“经典化”形成
        三、新诗作品的“经典化”形成
        四、戏剧作品的“经典化”形成
    第二节 新文学作品在国文教科书中的“经典”成因
        一、符合选文标准
        二、具有教学价值
        三、文化斗争需要
        四、自我经典化努力
    第三节 国文教育对新文学“经典”产生的影响
        一、节选对原作解读的影响
        二、删改对原作解读的影响
        三、教学阐释对原作的影响
        四、教育及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本文参考的中学国文教科书及新文学选文篇目
后记

(7)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 ——以贵州省纳雍县第二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及其研究状况
        (一)选题的缘起
        (二)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状况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案
第一章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第一节 思维导图简介
        一、思维导图的起源
        二、思维导图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及分析
        三、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第二节 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一、从理论上来分析
        二、从具体实践角度分析
第二章 思维导图与记叙文写作训练相结合的必要性
    第一节 记叙文写作教学现状及思维导图的应用状况调查
        一、问卷调查分析
        二、学生作文抽样调查分析
    第二节 思维导图与记叙文写作训练相结合的必要性分析
        一、学生掌握记叙文文体的需要
        二、教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三、中考作文文体选择的需要
        四、学生提高考场写作效率和作文成绩的需要
第三章 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
    第一节 思维导图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第二节 思维导图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过程
        一、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审题立意
        二、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选材
        三、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谋篇布局
        四、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润色
        五、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作文修改
第四章 思维导图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总结及应用效果分析
    第一节 思维导图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总结
    第二节 思维导图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一、学生作业对比分析
        二、学生月考作文得分对比分析
        三、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纳雍县第二中学记叙文写作教学及思维导图在其中的应用状况调查问卷(教师卷)
    纳雍县第二中学记叙文写作教学及思维导图在其中的应用状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纳雍二中思维导图在初中记叙文写作中的运用反馈调查表
    学生作文思维导图作业展示
    学生月考作文均分统计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多元反馈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反馈的定义
        2.1.2 反馈的分类
        2.1.3 多元反馈的定义
    2.2 理论基础
        2.2.1 互动理论
        2.2.2 反思性教学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英语写作教学相关研究
        2.3.2 国内英语写作教学相关研究
第3章 高中多元反馈写作教学行动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工具
        3.2.1 半结构型问卷
        3.2.2 半结构式访谈
        3.2.3 写作测试
        3.2.4 教学日志和学习日志
        3.2.5 同行课堂观摩
    3.3 研究问题
        3.3.1 问题的发现与诊断
        3.3.1.1 问卷调查中发现问题
        3.3.1.2 访谈中发现问题
        3.3.1.3 写作测试中发现问题
        3.3.2 研究问题的确立
    3.4 行动研究计划
第4章 第一轮行动研究
    4.1 制定多元反馈写作教学计划
        4.1.1 写作教学流程设计
        4.1.2 写前反馈培训设计
        4.1.3 写中多元反馈写作教学实施设计
        4.1.4 写后作品展示与反思设计
    4.2 实施多元反馈写作教学计划
        4.2.1 写前指导与培训
        4.2.2 写中多元反馈过程实施
        4.2.2.1 课上写作
        4.2.2.2 课后句酷批改网反馈
        4.2.2.3 课上同伴反馈
        4.2.2.4 课后教师反馈
        4.2.3 写后讲评与展示
    4.3 第一轮写作教学反思
        4.3.1 多元反馈写作教学的积极作用
        4.3.2 多元反馈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5章 第二轮行动研究
    5.1 基于第一轮行动调整写作教学计划
        5.1.1 写前增加学生批改练习环节
        5.1.2 组长监督组员每稿修改情况
        5.1.3 同伴反馈需组内分工明确
        5.1.4 写后整理写作成长档案袋
        5.1.5 调整后的第二轮写作教学计划
    5.2 实施调整后的多元反馈写作教学计划
        5.2.1 完善写前指导与培训
        5.2.2 完善写中多元反馈过程实施
        5.2.2.1 改进课上写作
        5.2.2.2 改进课后句酷批改网反馈
        5.2.2.3 改进课上同伴反馈
        5.2.2.4 改进课后教师反馈
        5.2.3 完善写后讲评与展示
    5.3 第二轮写作教学反思
第6章 两轮行动后数据收集与分析
    6.1 问卷调查分析
        6.1.1 学生的写作兴趣
        6.1.2 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6.1.3 学生对多元反馈写作的看法
    6.2 访谈分析
    6.3 写作测试分析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发现
    7.2 研究启示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写作测试
附录 B 高中生英语写作问卷调查表
附录 C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 D 同伴反馈表
附录 E 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附录 F 批改网“按句点评”表
致谢

(9)合作式读后续写对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积极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考英语写作改革现状
        1.1.2 读后续写教学应用现状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读后续写的来源
    2.2 读后续写的研究现状
        2.2.1 国外读后续写的研究现状
        2.2.2 国内读后续写的研究现状
    2.3 合作学习的研究现状
        2.3.1 国外合作学习的研究现状
        2.3.2 国内合作学习的研究现状
    2.4 合作式读后续写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
        3.1.1 读后续写定义
        3.1.2 读后续写题型及写作方法
        3.1.3 读后续写教学模式
        3.1.4 合作学习定义
        3.1.5 合作学习基本要素及其形式
    3.2 理论基础
        3.2.1 社会互赖理论
        3.2.2 选择理论
        3.2.3 互动协同效应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工具
        4.3.1 写作测试
        4.3.2 调查问卷
    4.4 研究实施过程
        4.4.1 实验前测
        4.4.2 合作式读后续写教学
        4.4.3 实验后测
        4.4.4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第五章 数据分析及研究发现
    5.1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5.1.1 研究前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5.1.2 研究后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5.2 研究前后实验成绩对比分析
        5.2.1 前测结果分析
        5.2.2 前后测成绩对比分析
        5.2.3 后测结果分析
    5.3 讨论
        5.3.1 合作式读后续写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
        5.3.2 合作式读后续写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发现
    6.2 研究启示
    6.3 研究局限性
    6.4 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前测试卷—调查问卷1
    附录二:后测试卷—调查问卷2
    附录三:写作评分标准
    附录四:前后测试卷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使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为落实写作教材编写理念提供一点借鉴
        (二)为合理使用写作教材提供一点帮助
        (三)为提高写作教学效益提供一点思考
    三、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调查分析法
        (三)图表分析法
第一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系统分析
    一、写作系统构成分析
        (一)任务知识实践三位一体
        (二)写作任务紧随阅读单元
        (三)任务解析连带实践题目
    二、写作系统特点分析
        (一)任务内容指向具体而明晰
        (二)写作实践训练系统而全面
    三、写作系统知识分析
        (一)写作知识内容全面
        (二)写作知识体系完整
第二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使用现状调查分析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使用现状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实施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使用现状调查与数据分析
        (一)关于写作指导与写作教材关系的调查分析
        (二)关于写作教学设计与写作教材关系的调查分析
        (三)关于学生使用教材情况的调查分析
        (四)关于教师利用教材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关系的调查分析
    三、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使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一)写作指导与教材的契合度不高
        (二)写作教学设计与教材关联不紧密
        (三)学生缺乏利用教材学习写作的意识
        (四)教师未能有效利用教材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第三章 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写作系统使用策略
    一、充分理解并运用教材进行教学
        (一)忠于教材,写作任务紧紧抓牢
        (二)利用教材,写作实践步步落实
    二、结合教材与学情进行教学设计
        (一)掌握学生使用教材的情况
        (二)制定有效有益的教学目标
        (三)选择可行可控的教学方法
    三、增强学生从教材入手学习写作的意识
        (一)立足教材激发写作兴趣
        (二)运用教材突出写作过程
        (三)深挖教材重视修改过程
    四、指导学生运用教材提高写作能力
        (一)指导学生掌握教材写作知识
        (二)落实教材写作实践训练任务
        (三)活用教材拓宽学生训练内容
        (四)依据教材规范学生写作流程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作文新题指导与示范(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语文“下水”作文的时代意蕴及实施策略研究 ——以甘溪中学为例[D]. 郭国酬.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1
  •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教学研究[D]. 孙禹铭. 渤海大学, 2021
  • [3]“生活化”视角下的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D]. 孙金秋. 鲁东大学, 2021
  • [4]思维导图在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谢琦圆.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5]英语读后续写对高中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研究[D]. 李娉婷.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6]中国“新文学”与“国文教育”互动关系研究[D]. 张蓬.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7]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 ——以贵州省纳雍县第二中学为例[D]. 张靖.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8]多元反馈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行动研究[D]. 郑阳.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9]合作式读后续写对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积极影响研究[D]. 徐唱.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10]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使用策略研究[D]. 陈思嘉.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指导和演示新的写作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