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子明[1](2021)在《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多。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界发展主流,而体育作为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开展心理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在素质教育中,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通过体育教学,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有健强的体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以及心理素质,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学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的落实对策。
王鹏庆[2](2020)在《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文中提出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的目标逐步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非常之高,作用非常之大。然而在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教师不重视体育教学、教学形式单一等等,这些都严重阻碍着素质教育的进行。基于此,本文对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发挥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对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有所帮助。
刘斌[3](2020)在《军人综合素质在本科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开拓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自身前途与命运,更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因此,重视高校本科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民族振兴的时代呼唤,更是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建设、高校健康和谐发展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军人综合素质在本科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能够为本科生素质教育与军人综合素质在本科生素质教育中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构建更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此外,通过研究能够深入的了解军人综合素质在本科生素质教育中应用的情况,探索出军人综合素质中优秀因素融入本科生素质教育相应的有效路径,为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促进本科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本文以军人综合素质在本科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调查方法对天津市五所院校进行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研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保障机制,即:加强学校中军人综合素质应用于本科生素质教育建设,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探索全面育人的视角;加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充分挖掘高校文化资源;加强部队特色组织建设,不断优化高校氛围设置;提升教育者的素质,优化教师团队结构;强化校园网络阵地,宣扬部队优秀文化;发挥退伍复学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应用于本科生素质教育的作用;建立军人综合素质应用于本科生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希望通过本次研究为军人综合素质融入本科生素质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张丽丽[4](2019)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体育课程的时代价值与重构 ——以济南市X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目前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以核心素养教育为重心的新阶段,如何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实践转化,是理论界与改革实践界共同面对的课题。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独特作用。然而,在传统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初中阶段,体育课程的教育意义和地位长期不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政策梳理、理论分析及实证调查多种研究方式相结合,旨在挖掘核心素养时代体育课程更广泛的教育价值,重构初中体育课程,拓展核心素养培育途径,进而推进素质教育。首先,通过对素质教育到核心素养研究期间的政策梳理,分析新经济社会人的发展需求,结合对体育学专家、教育学专家、中学校长及任课教师的结构化访谈,梳理出当今初中生最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实践创新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而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在培育初中生以上核心素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体育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是培育初中生核心素养的可行路径。但从我国初中体育课程建设的现状来看,显然无法实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体育及其课程建设在发达国家普遍受到重视,本研究考察分析了美、英、日三国在初中体育课程建设,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及其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具体贯彻情况,以期为我国初中体育课程重构提供借鉴。尽管我国初中体育在总体上不尽如人意,但依然不乏重视体育并积极探索体育课程建设的范例,本研究以核心素养教育思想为评价依据,对X中学的体育课程建设进行了个案分析,通过对301名初一至初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该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内容、评价、课程学习效果存在的先进经验与不足。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重构初中体育课程的基本方案,试图为初中学校优化体育课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能力提供借鉴。研究发现,在高度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初中体育课程具有广泛的、独特的教育价值,它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等核心素养方面有着特殊优势。这意味着,体育课程建设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中的价值亟待进一步发掘。而美、英、日三国体育课程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三个国家在课程目标上,都强调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理解和认知、体育课程的社会价值、目标引领的作用;在课程内容上,活动项目丰富、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注重扩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领域;在课程实施上,注重发挥本国特色进行教学;在课程评价上,强调评价主体和方式多元,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评价工具多样,关注学生综合素养。这为我国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域外经验。X中学的个案研究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在该校的体育课程建设中,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目标认识比较客观;学校体育项目具有一定多样性;关注运动健康和安全方面的理论知识;教学基本以学生为主体;课程学习效果整体较好,比如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自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结果还表明,学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比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在课程效果上更突出。同时,该校体育课程建设也存在一些不足,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有待深化;学校体育社团项目缺少深入学习的保障;体育理论课程对学生欣赏能力、学校体育意义的关注偏少;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缺乏对个体差异的关注;评价方式不够多样,评价依据缺少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关注,缺少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流程和标准;课程学习效果上关于创新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稍显不足。在理论分析、国际比较和实证研究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重构体育课程的基本方案。首先,确立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及教育性、科学性、开放性的指导原则。其次,构建了初中体育课程的主体工程,包括确立基于培育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开发多样化的课程内容;实施开放性的课程教学以及实施多元化、专业化的课程评价。最后,提出了初中体育新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包括严格遵循政策导向,确立体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强化领导,发挥校长在加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打造专家型体育教师队伍;完善体育课程投入及评价机制,调动体育课程创新的积极性。
李永升[5](2018)在《素质教育中体育的功能和作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体育是学校教育的关键性组成要素,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在素质教育中,体育的功能与作用不言而喻,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乃至智力发展,培养他们竞争意识、积极进取精神等,使其成为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专业人才,利于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不断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分析了素质教育中体育的功能和作用。
吴法旺,于伟芹[6](2017)在《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身体素质是其他素质得以发展的物质前提和保证,学校体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其他素质教育不可替代的,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的作用也反映了学校体育自身的特征,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观、价值观等。根据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阐述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谷松[7](2017)在《体育运动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研究》文中提出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结合我国社会“新常态”发展的时代需要,青少年健康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应有新的定位。心理健康不仅有外在表现,还有其本质特征。良好的适应和行为是其外在表现,其本质特征就是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心理健康素质是心理素质发展所追求的高层次目标,反映了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要求。目前,心理健康素质研究还存在内容界定不清和测量操作不便的局限。体育运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手段,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已是现代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与趋势。然而,由于不同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发展标准设定与认知的偏差,致使体育运动中青少年心理健康培养的内容与方法还存在较大分歧。因此,如何合理利用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培养的独特功能就成为摆在当今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以心理健康素质理论与运用为背景,以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关系为切入点,进行了兼具试探性和验证性的逐步递进的三个研究。以期为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研究的理论发展、丰富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理论以及为素质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实践提供参考与支持。研究一以素质教育和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为背景,以“什么是心理健康素质”为关键词,运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编制和检验《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问卷》。研究二依据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素质关系的理论,以“体育运动如何影响心理健康素质”为关键词,选择适宜的心理、生理、社会指标,选取我国7省28所中学1794名青少年作为被试样本,以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为主要方法探索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之间的关系及其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三在前述两个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体育运动如何培养心理健康素质”为关键词,辅以实地调查及专家访谈等方法,建构体育运动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的实现路径。结论如下:1.《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问卷》的研制方面(1)《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问卷》包括“认知素质”、“情绪素质”、“人格素质”和“适应素质”4个分量表、15个一级指标、89个观测项目。(2)本研究构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内容体系”侧重于实践验证性和可操作性,突出中学期间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较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下以“知、情、意、行”为核心理念的心理培养目标。(3)《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问卷》的各级内容具备中度及以上的相关性,通过使用可以对不同水平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进行有效区分。2.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之间关系方面(1)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在不同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运动项目、运动情境(竞争性/非竞争性)、运动持续年限和课外运动参与情况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和课外体育活动能显着正向预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及其分量表内容的发展情况。(2)“体育运动”能够间接通过“主观幸福感”、“心境状态”、“身体自我效能”、“身体自尊”、“心理坚韧性”、“同学人际关系”的作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产生正向效果。(3)“体育锻炼影响青少年认知能力与学业表现理论”、“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理论”、“运动能力感理论”和本文提出的“心理健康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理论”于本研究中可获得验证。3.体育运动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的实现路径方面(1)体育运动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的主要路径是学校体育活动;学校体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培养在目标和功能上有交叉重盈之处;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为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2)为实现体育运动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青少年体育运动的组织与开展应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体育学科教学规律为指导思想,以积极情绪、体验成功、民主自治、个别辅导为基本原则,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与健康课程专题讲座、营造健康校园体育文化环境为主要途径,以发展认知素质、调节情绪素质、提高思想品德素质、锻炼意志品质、健全个性素质、改善人际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及社会适应素质为主要目标,以体育运动过程、内容、方法中的有机、适度、灵活渗透为主要策略,以切合实际的培养设计和有效的课堂管理为过程控制,来建构体育运动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的现实路径。(3)体育运动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培养对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包括:增强育心意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操作技能3个方面。
刘玉荣[8](2015)在《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文中认为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更能体现教育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民主性表现在素质教育更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更注重学生资助学习的权利。科学性表现在其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它是对教育如何满足作为个体的人与社会发展中不断更新的要求,以及教育如何引导和推进人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相协调进行反思后的科学观点。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贯彻《中共中
袁旭超,冯婵娟[9](2013)在《有关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对策的研究》文中指出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也是21世纪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与学校体育的重要地位相反的是,其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和传统竞技运动的影响,在素质教育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才能克服现行学校体育教育体制弊端,实现学校体育向素质教育方向转轨,从而推动现代学校体育向素质教育发展,是每一位学校体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对现行学校体育的弊端和不足的分析出发,对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对策进行研究,以期为学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点思路。
蔡春娣,杨永刚,迟凤超[10](2012)在《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文中研究指明素质教育概念及其理论,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深化和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思想上的产物。从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可以看出,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本文着重探讨了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它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并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二、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体育教育存在的不足 |
1.1、缺乏对学生健身兴趣的培养 |
1.2、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 |
1.3、体育教师综合素质能力参差不齐 |
2、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
3、通过学校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 |
3.1、积极转变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目标 |
3.2、丰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体育技能 |
3.3、提升教师素质,强化素质教育意识 |
4、结语 |
(2)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
(一)教师不重视 |
(二)教学形式单一 |
(三)学生面临高考压力 |
二、发挥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的措施 |
(一)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
(二)改变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 |
(三)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
(四)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德育渗透 |
(五)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 |
三、结语 |
(3)军人综合素质在本科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1.3.2 军人综合素质的相关研究 |
1.3.3 本科生素质教育的相关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个案研究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军人综合素质应用于本科生素质教育的现状调查 |
3.1.1 天津市部分高校本科生素质教育中军人综合素质的运用情况 |
3.1.2 天津市部分本科生对军人综合素质应用于本科生素质教育的态度 |
3.1.3 军人综合素质应用于本科生素质教育的路径调查 |
3.1.4 学校对军人综合素质应用于本科生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调查分析 |
3.1.5 学校对退伍复学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调查分析 |
3.2 军人综合素质应用于本科生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3.2.1 学生方面的问题 |
3.2.2 应用途径方面的问题 |
3.2.3 学校方面的问题 |
3.3 军人综合素质应用于本科生素质教育中的对策 |
3.3.1 针对学生方面问题的对策 |
3.3.2 针对应用途径方面问题的对策 |
3.3.3 针对学校方面问题的对策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研究生个人简历 |
(4)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体育课程的时代价值与重构 ——以济南市X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的源起 |
(一)新经济社会的到来对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
(二)日益凸显的应试教育弊端要求切实推动素质教育实施 |
(三)体育在素质教育中严重缺位,且体育实施质量不高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研究目的 |
四、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对现有研究评述 |
五、研究过程及方法 |
(一)研究过程 |
(二)研究方法 |
六、相关概念界定 |
(一)核心素养 |
(二)体育课程 |
(三)课程建设 |
(四)课程重构 |
第二章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体育课程的时代价值 |
一、走向核心素养:国家教育政策的价值导向 |
(一)素质教育的萌发:教育实践需求 |
(二)素质教育地位的确定:国家有关正式文件的提出 |
(三)素质教育内涵的发展:明确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四)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 |
二、增强核心素养:新经济社会中人的发展需求 |
(一)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 |
(二)新经济社会中人所必需的素质 |
(三)传统教育在培养核心素养方面存在缺陷 |
三、培育核心素养:学校体育课程的时代价值 |
(一)体育在素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
(二)传统体育课程之弊端与不足 |
(三)体育课程必须要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进行重构 |
第三章 国外初中体育课程的比较研究 |
一、课程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素养 |
(一)美国 |
(二)英国 |
(三)日本 |
(四)小结 |
二、课程内容:发展导向的多样化 |
(一)美国 |
(二)英国 |
(三)日本 |
(四)小结 |
三、课程实施:多种形式推进体育课程的实施 |
(一)美国 |
(二)英国 |
(三)日本 |
(四)小结 |
四、课程评价:引导课程建设的正确方向 |
(一)美国 |
(二)英国 |
(三)小结 |
五、结论 |
第四章 初中体育课程建设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目的 |
(三)调查问卷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关于体育课程学习目的情况与分析 |
(二)关于体育课程内容的情况与分析 |
(三)关于体育课程实施情况与分析 |
(四)关于体育课程学习效果情况与分析 |
三、结论 |
第五章 初中体育课程的重构 |
一、课程重构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
(一)指导思想 |
(二)基本原则 |
二、体育课程体系重构的主体工程 |
(一)确立基于培育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 |
(二)开发多样化的课程内容 |
(三)实施开放性的课程教学 |
(四)实施多元化、专业化的课程评价 |
三、体育新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
(一)严格遵循政策导向,确立体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
(二)强化领导,发挥校长在加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
(三)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打造专家型体育教师队伍 |
(四)完善体育课程投入及评价机制,调动体育课程创新的积极性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5)素质教育中体育的功能和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素质教育中体育的地位 |
2、素质教育中体育的功能与作用 |
2.1、强身健体 |
2.2、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
2.3、培养爱国情操 |
2.4、锻炼意志品质, 塑造健全人格 |
3、如何发挥素质教育中体育的功能与作用 |
3.1、强化学生体育意识, 培养学生体育习惯 |
3.2、科学安排体育教学内容, 优化体育教学方法 |
3.3、注重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
4、结语 |
(6)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校体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
(一)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确的荣辱观 |
(二) 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
二、学校体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
(一)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
(二) 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
(三) 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 |
三、学校体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
(一) 营造生动活泼的民主氛围 |
(二) 鼓励学生敢于打破旧框架 |
四、学校体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能力 |
(一) “外在美”唤起内心的美 |
(二)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欣赏体育美的能力 |
五、结束语 |
(7)体育运动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缘起 |
1.1.1 社会“新常态”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新的定位 |
1.1.2 心理健康素质发展反映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
1.1.3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运动渗透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的必要性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回顾 |
2.1 心理健康素质及其理论综述 |
2.1.1 心理健康素质的构念内涵 |
2.1.2 心理健康素质的理论基础 |
2.1.3 心理健康素质的影响因素 |
2.1.4 心理健康素质的测量方法 |
2.1.5 心理健康素质及其理论研究的启示 |
2.2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研究的回顾与分析 |
2.2.1 “青少年”的界定 |
2.2.2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现状 |
2.2.3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议题 |
2.2.4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趋势 |
2.3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素质关系的研究回顾 |
2.3.1 体育运动的长期心理效益 |
2.3.2 体育运动促进心理健康素质发展的相关理论 |
2.4 已有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 |
2.4.1 有效界定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内容体系 |
2.4.2 科学建立心理健康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 |
2.4.3 积极探索体育运动、运动心理效益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关系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 |
3.2.1 访谈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3 研究思路 |
3.3.1 研究层面 |
3.3.2 研究路线 |
4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问卷的编制和检验 |
4.1 研究目标与内容 |
4.1.1 研究目标 |
4.1.2 研究内容 |
4.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4.2.1 研究对象 |
4.2.2 研究方法 |
4.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3.1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构念的收集、整理和提取 |
4.3.2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内容体系的初步确认 |
4.3.3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内容体系的专家审查与修改 |
4.3.4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模型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
4.3.5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4.3.6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正式问卷的效度 |
4.3.7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正式问卷的内容 |
4.4 讨论 |
4.4.1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内容与结构 |
4.4.2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问卷》的测量与使用 |
5 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关系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目标与内容 |
5.2.1 研究目标 |
5.2.2 研究内容 |
5.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5.3.1 研究对象 |
5.3.2 研究方法 |
5.4 研究架构 |
5.4.1 自变量 |
5.4.2 中介变量 |
5.4.3 因变量 |
5.5 研究假设 |
5.6 资料处理 |
5.6.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6.2 方差齐性检验 |
5.6.3 单因子方差分析 |
5.6.4 信度分析 |
5.6.5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5.6.6 线性结构方程模型 |
5.7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7.1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基本情况 |
5.7.2 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关系 |
5.7.3 运动心理效益对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关系的中介影响 |
5.8 讨论 |
5.8.1 被试特征分析 |
5.8.2 运动心理效益对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关系的中介影响分析 |
5.8.3 相关理论支持结果 |
6 体育运动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的实现路径 |
6.1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6.1.1 研究目标 |
6.1.2 研究内容 |
6.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6.2.1 研究对象 |
6.2.2 研究方法 |
6.3 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的价值思考 |
6.3.1 心理健康素质培养是体育运动增进人体健康的重要内容 |
6.3.2 运动技能掌握依赖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水平 |
6.3.3 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素质培养在目标和功能上有某些交叉重盈之处 |
6.4 体育运动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的路径建构 |
6.4.1 体育运动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的指导思想 |
6.4.2 体育运动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的基本原则 |
6.4.3 体育运动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的主要途径 |
6.4.4 体育运动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的优势资源 |
6.4.5 体育运动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的目标设置 |
6.4.6 体育运动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的实施策略 |
6.4.7 体育运动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的过程控制 |
6.4.8 体育运动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的评估反馈 |
6.5 体育运动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培养对体育教师提出的要求 |
6.5.1 增强育心意识 |
6.5.2 完善知识结构 |
6.5.3 提高操作技能 |
7 综合讨论 |
7.1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内容体系的价值判断 |
7.2 体育运动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的理性认识 |
7.3 本研究的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
7.3.1 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内容体系方面 |
7.3.2 在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中介模型方面 |
7.3.3 在体育运动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的实现路径方面 |
8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内容访谈 |
附录二: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问卷项目专家效度表 |
附录三: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初测问卷 |
附录四: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测量及其与体育运动之间关系的研究”问卷实施说明书 |
附录五: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 |
附录六: 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 |
附录七: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问卷 |
附录八: 身体自我效能问卷 |
附录九: 中学生同学关系问卷 |
附录十: 心境状态量表 |
附录十一: 运动心理坚韧性问卷 |
附录十二: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正式问卷 |
附录十三: 身体自尊量表 |
附录十四: 体育运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及其预测变量的相关分析(各维度情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正确地位 |
2 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
(9)有关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对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现行教育体制下学校体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 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 |
2.2 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
2.3 学校体育教学师资存在的问题 |
3. 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对策 |
3.1 树立科学指导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
3.2 改革教育模式、更新教育内容 |
3.3 着力提高教师素质, 打造一流教师队伍 |
4. 结束语 |
(10)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论文提纲范文)
一、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
1. 在新的世纪里, 世界各国都把制定教育发展战略放在一个 |
2. 党和政府郑重提出: |
3.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 而且强调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
二、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
1. 增强学生的健康体质。 |
2. 促使学生智力的发展。 |
3.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
4. 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 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操。 |
四、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 王子明.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16)
- [2]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 王鹏庆. 天津教育, 2020(13)
- [3]军人综合素质在本科生素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D]. 刘斌.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 [4]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体育课程的时代价值与重构 ——以济南市X中学为例[D]. 张丽丽. 济南大学, 2019(01)
- [5]素质教育中体育的功能和作用分析[J]. 李永升.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8(02)
- [6]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 吴法旺,于伟芹. 河南农业, 2017(21)
- [7]体育运动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培养研究[D]. 谷松.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5)
- [8]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 刘玉荣. 中华少年, 2015(16)
- [9]有关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对策的研究[J]. 袁旭超,冯婵娟. 神州, 2013(26)
- [10]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J]. 蔡春娣,杨永刚,迟凤超.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