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办好家庭千只鸡场(论文文献综述)
周凌红[1](2020)在《国家现代化视域下的卢作孚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研究》文中指出卢作孚是近代着名的爱国实业家,同时也是探索教育救国道路的践行者。这种身份上的双重性使得卢作孚在从事教育事业中不仅形成了十分独特的教育思想,而且较之一般教育家,他更偏向于教育的实践性,并力求从教育实践中开辟出一条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路径。他力图以教育为手段,冲破中国传统的以家庭和亲-邻-友为主体的两重集团生活的束缚,创建现代的以国家利益为主体的集团生活,通过塑造“现代的人”,建设现代的社会组织,从而加速国家走向现代化。在经历了早期教育救国实践的失败后,卢作孚的教育思想在两个阵地通过三种模式展开实践,其中两个阵地是:民生公司与重庆北碚嘉陵江三峡地区;三种模式分别是:企业教育、学校教育和民众教育。卢作孚试图将民生公司打造成一个“新世界”共同体,用德智体美技五个方面的教育构建职工与公司的纽带,使职工及其家属能够融入“新世界”这个集团组织,从而摆脱对家庭和亲戚、邻里、朋友的依赖,与现代的集团生活紧密相连。而嘉陵江三峡地区则是卢作孚区域现代化的试验地,他为这片地区描绘了一幅现代化的蓝图,并在实践上分别以学校教育和民众教育事业为开路先锋,力图将整个峡区民众塑造为“新的人”,使他们在打破旧的思想、行为和旧的集团生活枷锁中,主动创造北碚峡区这个“新世界”共同体集团生活,继而将现代化的蓝图一一变为现实,最终通过区域的现代化来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卢作孚的国家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是旨在从“人”出发,在塑造“现代化的人”的过程中推动国家现代化,使人在为国家现代化服务的同时又能实现个人个性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个人-集团-国家三者的和谐统一。尽管他的这一理想的教育救国道路超越了当时中国的现实环境,未能使国家实现现代化,但对于今天的“教育工具化”问题的解决与探索新时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创新路径,无疑具有发人深省的历史启迪意义。
舟潇[2](2019)在《乡里故事》文中研究表明一"他奶奶个娘的,你不让老子好过,老子也不让你好活"。张三旺从乡长办公室出来,一路骂骂咧咧,气得脸红脖子粗,看谁都不顺眼,好像所有人都招惹他年轻漂亮的媳妇似的,一脚把个拳头大的石头踢出几十米,惊得一群麻雀叽叽喳喳倏的飞向天空。"三旺,又去乡长那儿了?"真是活见鬼,冤家路窄,烦谁撞上谁。
刘春萍[3](2017)在《知青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工商综合体的兴衰 ——以山西省知青农工商综合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78年全国知青迟城之风盛行,山西下乡的五位先进知青联名上书王任重副总理要求留在农村试办农工商综合企业。他们在各方支持下创办了山西省知青农工商综合场,在实践中响应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要求,积极推行改革,发展经济。其发展历程既具有学习南斯拉夫“贝科倍”模式的印记,也有在发展中大胆探索的地方特色。同时,山西省知青农工商综合场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国从“文革”走向改革的巨大历史变革,是中国众多学习试办农工商综合场的一个典型代表。外交理念,知青安置政策,农村经济政策的转变都对中国农工商综合场的发展造成了影响,也造成了中国和南斯拉夫农工商综合场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韩梦泽[4](2016)在《好好生活》文中研究表明为了实现当年的梦想,乡镇企业家的倒插门女婿、因"吃软饭"长期饱受白眼的周梦园接盘即将倒闭的县报社,满怀激情地开始了创业之旅。让周梦园始料不及的是,他挽救了报社,现实却摧毁了他的梦想。有梦想固然是好事,但为了不切实际的梦想付出好好生活的代价,到底值不值得?
王妹英[5](2014)在《山川记》文中提出第一章那年初春,荞麦地里正下种,土地一片淡黄。东明的妈扶着下荞麦种的犁耙,嘴里一时想吃酸。看见崖边一棵干掉的酸枣树上,挂了几颗红酸枣,爬上土坡,够了一颗干酸枣,想填进嘴里。手还没有来得及靠近嘴边,滑了一足,蹬出一米开外,老粗布裤子扯开裤裆:肚子里一阵剧痛,泥地里挣扎半
李建中[6](2010)在《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研究(1949-2010)》文中认为解放以后,在1949至1953年进行了全国范围的以平均分配土地为内容的土地改革运动以后,国家开始在农村进行以农业生产合作化、农村信用合作化、农村手工业合作化、农村供销合作化为手段和内容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希图以此在农村进行和平的社会主义革命,在农村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上述四种农村合作化运动中,农业生产合作化和农村供销合作化是重中之重。就农业生产合作化而言,从1953年至1958年短短的5年间,我国农村便实现了由个体农民所有制向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至人民公社的过渡。当时,国家认为人民公社是最高类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共产主义的雏形,它的建立和巩固将会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1953年至1983年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实践表明,农业合作化的初衷未能实现,农业合作化特别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并没有使我国的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相反,却使我国的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并一度出现了粮食匮乏的困难局面。其间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记取,唯有此,才能使当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少走弯路。就供销合作社而言,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自1949年至1991年,各级供销合作社始终是我国县城以下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它在饮食业、服务业、纯商业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是从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起,各级供销合作社特别是县、乡两级供销合作社才日渐衰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级供销合作社虽然垄断了全国农村的商品流通,虽然表面上看似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但是它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官办”性,在很大程度上只代表国家的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而不能很好地体现农民群众的局部利益,有时甚至侵犯了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挫伤了生产队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不能很好地发挥流通对工农业生产的积极促进作用。如何避免并吸取计划经济体制下,供销合作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便把三农工作搞得更好,加速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就成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需求。在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形势下,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巩固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随着“三多一少”的流通体制和多元化的市场格局的形成,各级供销合作社日益衰落。但是,世界上其它国家农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各类合作社在加速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代西欧、北美、南美、非洲、北欧、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农村各类合作社十分发达,在农业经济发展、农村建设、农民生活的改善以及农业生产、农村商品流通、农村服务等领域发挥着难以估量的效用。我国要想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要想顺利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要想避免农民群众单家独户闯市场或被迫卷入市场大潮,以致自身利益屡受强势群体侵犯的被动局面的出现,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必须加速各类农村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以使农民在与其他阶层进行利益博弈的过程中,有真正的农民所有、农民治理、农民得利的合作经济组织、民间社团,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探讨改革开放形势下供销合作社式微的原因和教训,提出复兴供销合作事业的新理论、新对策等,就显得尤为迫切。本论文在内容上可以说是史料翔实,结构合理,条理清晰。由于本文研究的是1949至2010年南阳县的供销合作社,时间跨度很长。因此本文采取了按时间顺序组织全文,以纵向的“条”为主要线索,对南阳县的供销合作事业进行论述的手法。文章共分十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最后一部分是结语,其他八个部分是正文,正文共分八章:第一章简单地回顾了1949年以前我国的合作事业发展史,第二章研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时期的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第三章论述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第四章探讨了大跃进时期的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第五章论证了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第六章分析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第七章叙述了徘徊中的二年南阳县的供销合作社,第八章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南阳县供销合作社。文章从第二章到第八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南阳县供销社的业务、人事、计划、统计、财务等进行了叙述、分析和研究,同时也对供销合作社领导和管理下的农村副业、农村集市贸易、农村小商小贩等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前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七个不同时期内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的特点、规律以及它在南阳县的农业、商业、工业、农村副业、农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再现了60余年来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的曲折发展历程,总结了南阳县以至全国供销合作事业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解决当代南阳县以及全国供销合作社的困难局面的对策和理论。当然,本文在内容上并非只写“条”,不写“块”,在进行纵向研究的同时,本文采取条块结合的手法,在结语部分以“块”为主,分专题从业务、体制、管理、农村副业、农村集市、农村私商、供销社与国家的关系、供销社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供销社与农民的关系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横向概括,揭示了60余年来南阳县以至全国供销合作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和普遍规律。本论文在研究成果和立论观点方面颇具创造性,通过八章正文的详细叙述和论证,文章在结语部分提出了以下创新性观点,总结了60余年来,甚至100年来中国合作事业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未来的合作事业的健康发展来说,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改变了传统的对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推行的合作事业全盘否定的观点。文章指出,国民政府推行的合作事业有一些较好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如注重合作事业的宣传教育,不仅进行官方的宣传教育,而且允许民间社团、私营报刊、民间精英等进行关于合作事业的宣传、教育、创建等活动;注意培养和重用政权体制以外的合作社理论家和合作活动家;制定并实施各级各类合作法律、法规,而且把合作立法的基点放在国际社会公认的有关合作社的基本原则上,如团结、互助、互利、合作、联合、自愿、平等、自由、民主、博爱、不以盈利为目的等诸多方面;在政府与合作社的关系上,政府始终坚持对各类合作社虽然“引动”,但不“代动”的政策,即政府只是对合作社进行指导、监督、帮助,而不直接插手合作社的人事、业务、财务等,这使得国民政府时期的各类合作社具有较大的“民办”性质。(二)本文秉笔直书,认为1953至1983年我国推行并维护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人民公社制度并非十全十美,而是失误大于成功,教训大于经验。笔者指出,在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建立并长期维持的农业大集体经济和人民公社制度,并没有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而是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和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水平,不利于农业和农村副业的发展,使我国农业长期处于慢性徘徊和缓慢发展之中,农民收入得不到提高,农民生活长期维持在温饱线上下,有一部分生产队长期以来只给社员分配口粮,而没有一点现金分配。(三)本文以不掩恶,不虚美的学风,首次指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供销合作社始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群众自己的合作商业组织,它在实质上是“官办”企业和政府的附属物,在本质上与国营商业完全一样,都是全民所有制,在人、物、财方面都由国家实行“包配”。正是由于供销合作社的官办性质,导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商业工作屡屡出现“政府行为化”,使供销合作社这只用来“勾连”城市和农村的“抓手”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屡屡违反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原则,在城乡经济交流中总是以“多购、少留”、“少供、价高”的形式偏向城市、干部职工、工业,而忽略和损伤农村、农业、农民。这种做法不利于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有损商业工作的“专业性”,不能很好地发挥流通对生产的积极反作用,并且使商业部门的经营管理陷于混乱,增大了商业企业的亏损、贪污、盗窃,加重了国家财政对商业企业的“补贴”负担。(四)本文创造性地提出,计划经济体制下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强盛不是它的正常状态,改革开放以后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系统的衰落却是它的正常状态:计划经济体制下,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强盛只是一种“虚态”,它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国家依靠行政力量维持着它在饮食业、纯商业、服务业等方面的垄断地位,国家对农民的家庭副业、自由市场、“私商”等进行了严格控制,并且绝对不允许农民弃农经商、干部职工弃工经商。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十分强大,但是全国的商业却陷入了长期的呆滞状态,整个国民经济也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放弃了依靠行政力量维持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的垄断地位的做法,并且允许农民经商、干部职工经商、无业者经商、开放自由市场、放弃对“私商”的管制,最终在商业领域形成了“三多一少”的流通体制和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供销合作社衰落了,但是这种衰落正是它由“虚态”向“实态”转化的表现。因为它的衰落意味着以个体商业和私营商业为主的其它经济成分的商业主体的兴旺发达,意味着城乡人民群众可以随时得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和优良的服务,意味着国家摆脱了因弥补供销合作社的亏损而长期背负的财政包袱,意味着我国的商业繁盛了,意味着整个国民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表明我们终于摸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弄明白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理论课题。
刘玉环[7](2009)在《鸡该怎么养——从两种饲养模式的比较看中国蛋鸡业的发展出路》文中认为都说"有同行没有同利",这句老话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样是搞养殖多年的养鸡户,一种是因"鸡太难养了"而不得不面临着退出养鸡行业的抉择;一种是运用了科学的养殖技术养好了鸡,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品牌鸡蛋,不仅赢得了市场的青睐,而且赚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观念,就在于科学。"观念和科学"这四字,真的值得我们深思。
吕广宙[8](2005)在《畜牧产业组织与企业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增强,并且增长潜力仍然很大。加入WTO以后,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难以适应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双重压力,整个行业的市场绩效大大降低。根据产业组织理论,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目前不合理的畜牧业产业结构及由此导致的不当的畜牧企业行为。因此,研究我国畜牧业的产业组织特征和企业行为对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试图应用产业组织理论,对目前畜牧业产业组织结构、企业(经营主体)行为、市场绩效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我国目前畜牧业产业组织结构、企业行为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我国畜牧业发展的、能够产生良好市场绩效的畜牧业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及相关的经营战略。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本文分别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比较研究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具体方法,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供给、需求理论,价格弹性理论等,以世界市场一体化、市场经济为背景,对中国目前畜牧业产业组织、企业(经营主体)行为、市场绩效进行分析研究。按照产业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决定市场绩效,而反过来,市场绩效和企业行为对产业结构又有反作用的基本理论,研究畜牧产业市场结构、畜牧产业企业(经营主体)行为、畜牧产业市场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一) 产业组织与企业行为的基本理论。要对畜牧产业市场结构及其引发的畜牧产业企业(经营主体)行为进行研究,必须对产业组织理论进行深入地考察。根据研究内容需要,本文针对性地考察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框架,构成市场结构的诸因素(规模经济、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市场集中),企业的一体化战略行为(水平一体化、垂直一体化和混合一体化及其实现途径,以及一体化战略的新发展:供应连管理和虚拟经营),产业组织政策(目标导向、产业特征与产业组织政策的关系以及产业组织政策的基本点),为研究畜牧产业组织与企业行为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 我国的畜牧业产业组织制度。本文以广义的畜牧业为研究对象。畜牧业和农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且具有其独特的特征,尤其是容易产生价格的大幅波动、风险较大。畜牧业的发展关系到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质量,因此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畜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党的十四大以后,畜牧业逐步由
周林[9](2004)在《山东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山东在新的世纪提出了提前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山东农业也提出了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跃的目标,山东畜牧业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蓬勃发展,已有相当的生产能力和产值水平,但面对加入WTO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山东农业发展的任务要求,还需要有新的更大的发展。除导论外,本文共分上、下两篇,由9章组成。上篇是对山东畜牧业发展战略问题的“总论”,下篇是对山东的几个代表性畜牧产业发展战略问题的“分论”。在“总论”部分中,作为战略研究的前提,论文首先对山东畜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概括(第二章),主要是回顾了山东畜牧业改革开放20年以来的发展状况,分析了畜牧业生产的总体水平、畜牧业在山东农业中的地位以及整个畜牧业的内部结构和省内畜牧业区域布局的特点,同时对山东畜牧业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评价。 在第三章,论文分析了山东畜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借此来寻找山东畜牧业的定位。一是对世界畜牧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二是对全国畜牧业发展状况及周边地区畜牧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以便明确山东畜牧业所面对的国际、国内的环境,通过比较,更清楚地看到了山东畜牧业的地位。 在第四章,论文对山东畜牧业的发展条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主要从自然条件、畜牧资源条件、人才和科技条件、管理体制条件、市场条件和产业组织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山东畜牧业的比较优势和不利因素,以便为制定山东畜牧业的发展战略提供研究基础。 在明确了以上因素后,本文的重点是:按照竞争优势理论,提出了山东畜牧业发展战略构想和建议(第五章)。一是畜牧业生产要素升级战略。主要是按照初级生产要素、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的区别,就如何促使生产要素升级提出了结构调整战略、科技推动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畜产品市场竞争战略。根据需求条件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提出了畜牧经济国际化战略,强调畜牧生产要面对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同时认为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最根本是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畜牧生产标准化战略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战略。三是畜牧产业组织优化战略。认为畜牧业发展在体制上根本是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扩大经营规模,通过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等把畜牧企业和农户与市场有机联系起来,提高整个畜牧产业的竞争力。四是畜牧相关产业发展战略。认为畜牧业的发展也需要相关产业发展对它的提升作用,只有发达的相关产业,才可能带动畜牧业更好地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饲料、兽药工业和畜<WP=8>牧装备业。 要发展畜牧业,政府角色也十分重要,在发展战略的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政府在发展畜牧业中的责任是调控、扶持、引导和保护。在宏观调控上,主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进行调节,同时辅之行政手段的调节;在扶持上,主要加强对畜牧业的投入;在引导上,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在保护上,主要通过推行畜牧业保护政策实现。 在“分论”部分中,本文根据畜牧业内部不同畜种的特点,更有针对性地研究了山东养猪业、养禽业、奶牛业、养羊业和养兔业这五个主要畜牧产业的发展战略。通过分论,对五个养殖业的特点、优势及发展战略做了具体阐述。分论部分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山东养猪业发展(第六章)重点要调整宏观区域性布局,实现农牧结合,合理进行猪场建设,加强地方猪种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健全种猪繁育体系与规模化相配套的生产管理技术的开发,实施优质猪肉的标准化生产。山东养禽业发展(第七章)重点要加强疫病综合防制体系和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积极推进养禽业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开拓多元化市场,创造新的出口空间。山东奶牛业发展(第八章)重点是发挥山东奶牛生产的资源科技优势,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积极推进规范化饲养,发展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建立有效的奶牛联合育种体系,不断提高牛群的品质,并向精准化生产的方向发展。山东养羊业发展(第九章)重点是要优化生产结构、形成区域特色,健全良种繁育体系,重视养羊科学研究,提高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加强卫生检疫,健全市场和服务体系。山东养兔业的发展(第十章)重点是加快家兔良种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规模化家兔饲养,推进家兔标准化生产,搞好家兔内部结构的调整,加强兔产品加工企业的自身建设,提高养兔业的发展水平。
程支中[10](2003)在《中国畜牧产业化经营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为了自身发展,在充分获取信息和仔细分析基础上,制定不同的策略,以决定是采取竞争还是合作,可以说,任何制度的形成都是双方或多方多重博弈的结果,农业产业化经营也不例外。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产生于二战后发达国家,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产业化经营成为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是继家庭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之后的又一伟大创举。而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特别在中西部地区,其产值已占农业产值的50%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畜牧业在国际舞台上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其优势越发明显,而畜牧产业化经营作为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重要途径,它解决了诸如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户弱小地位等诸多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现实性。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产业化经营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国内外在对大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方面研究得多,而专门研究畜牧部门产业化经营相对较少,某些方面还处于空白,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社会化服务等方面,近年来,开始涉及到产业化经营的风险、风险防范和控制的研究上,而对于产业化经营与市场、产品、营销的关系研究得较少,至今还未专门研究。作者力求向纵深和系统两方面来论述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研究视角从宏观到中观、微观方向深化。本文根据世界各国畜牧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和我国在各地运行的实践,对农业(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实践、经营效果及风险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其主要内容为:一、界定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内涵。概念的准确界定是分析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畜牧产业化经营是畜牧生产经营从单纯的生产领域扩展到加工与流通领域,使畜牧业诸环节即产前、产中、产后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产业化各经营主体是否结成利益共同体是衡量某种经营是否实现产业化的基本条件,与产业化经营相对立的另一种形式是<WP=4>生产、流通的完全分离。二、阐述农业(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理论。从不同层面,分别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微观经济学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社会分工合作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市场经济理论、利润平均化理论、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来理解农业(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并以这些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要树立城乡一体化、工农一体化观念,尊重农民意愿,以加快实施中国农业(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三、研究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微观基础及其组织创新。微观基础是产业化经营的基石。畜牧产业化微观基础类型较多,有专业化生产的畜禽养殖大户、家庭牧场、畜牧场、股份合作制畜牧企业(公司)、畜牧企业集团、畜牧专业协会、专业性的合作经济组织、畜牧专业市场等,它们有不同的特点,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也有差异,适应范围和未来趋势也不尽相同,它们都有望结合,形成不同的模式。四、论述主导产业。作者运用比较经济理论、扩散效应理论、区域经济理论作为主导产业选择的依据。从发展主导产业的商品生产、加工基地,突出畜牧主导产业发展重点,对主导产业进行合理布局以及加强对主导产业的宏观调控等方面来培育主导产业。五、论述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是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和关键,畜牧产业化经营的重点和难点都在龙头企业上。作者认为应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两方面来评判龙头企业的标准,且在不同地区、产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其标准应有差异。本文还论述了龙头企业的作用以及扩张对策。六、界定政府在畜牧产业化经营中的职能。经济活动产生的“外部效应”、市场机制对公共产品资源配置无效率以及市场机制的调节易引起经济波动等缺陷,需要政府的调控,尤其在产业化经营初期。地方政府应在基础建设、龙头企业扩张、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培育民间中介机构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发挥作用;中央政府应在市场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保护畜牧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确保畜产品安全方面发挥作用。政府行为对产业化经营的干预程度应与其发展程度成反比,从经济学意义讲,客观上应存在一个合理的限度,要建立一个适度和<WP=5>合理的政府,即政府所支付的边际成本小于市场交易的边际成本,这种干预就是适度和合理的,反之亦然。七、论述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与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关系。社会化的生产经营需要社会化的服务,对于生产经营分散、弱质产业的我国畜牧业来说,尤其如此。从生产经营对服务环节的要求、行业服务组织的总体功能、服务主体与产业的关系以及从减少交易成本的途径看畜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先有专业化,随着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化,然后又从社会化走向一体化,这是顺向发展,服务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基本上也是从区域性服务到专业化服务,从单项服务到综合服务,从一家一户的分散型服务到基地型规范化服务,从松散型服务走向一体化服务,也具顺向发展的特点,而在广东等沿海地区,一般是先发展加工企业,以此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生产,服务基本上是综合性、规范化、一体化的服务,这两?
二、如何办好家庭千只鸡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办好家庭千只鸡场(论文提纲范文)
(1)国家现代化视域下的卢作孚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重点和难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五、创新之处 |
(一)研究资料的创新 |
(二)研究视角的创新 |
(三)观点创新 |
第一章 “办实业即为办教育” |
第一节 技术与管理的培训 |
一、船员的技能训练 |
二、岸上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
三、高级人才的培训 |
四、职工家属的培训 |
第二节 成为全面的人 |
一、拓展育人渠道 |
二、塑造“民生精神” |
三、体育强国 |
四、美感教育 |
第二章 “改革学校教育” |
第一节 学校教育量的增加 |
一、小学 |
二、中学 |
三、大学 |
第二节 学校教育质的改革 |
一、教师素质的提高和把关 |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
第三章 “建设民众教育” |
第一节 识字的教育运动 |
一、民众学校 |
二、图书馆 |
三、博物馆 |
四、报刊广播 |
五、中国西部科学院 |
第二节 职业的教育运动 |
一、在职教育 |
二、职前教育 |
第三节 现代生活的教育运动 |
一、娱乐生活运动 |
二、体育运动 |
三、卫生运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2)乡里故事(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3)知青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工商综合体的兴衰 ——以山西省知青农工商综合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言 |
1.1 研究综述 |
1.1.1 国内外宏观研究成果 |
1.1.2 知青农工商综合企业的研究现状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 |
1.4.1 研究难点 |
1.4.2 创新点 |
1. 山西省知青农工商综合场的成立 |
1.1 中国学习南斯拉夫“贝科倍”的原因 |
1.1.1 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
1.1.2 知青“上山下乡”政策的调整 |
1.1.3 试办农工商联合企业的需要 |
1.2 山西省知青农工商综合场筹办的经过 |
1.2.1 五位知青自愿上书 |
1.2.2 成立得到了各级领导大力支持 |
1.2.3 成立带有双重任务 |
1.3 成立之初对南斯拉夫“贝科倍”模式的学习 |
1.3.1 组织机构建设 |
1.3.2 农工商一条龙生产经营方式 |
1.3.3 核算和收入分配方式 |
2. 山西省知青农工商综合场的发展中的探索与挫折 |
2.1 中国农工商联合经营的发展 |
2.1.1 从试办到全国推广的发展 |
2.1.2 中国式农工商联合企业的组织形式 |
2.1.3 中国农工商联合企业发展的特点 |
2.2 山西省知青农工商综合场发展中的探索 |
2.2.1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积极探索 |
2.2.2 岗位责任制改革 |
2.2.3 实行工资改革探索 |
2.3 山西省知青农工商综合场发展中的挫折 |
2.3.1 企业发展的资金紧张 |
2.3.2 改革开放初期新旧体制发展的困扰 |
2.3.3 知青群体的挫败 |
3. 山西省知青农工商综合场发展兴衰评析 |
3.1. 走向静默的发展 |
3.1.1 知青群体的离开 |
3.1.2 改革开放中的发展 |
3.1.3 改革开放的冲击 |
3.2 “贝科倍”模式在中南两国的不同发展 |
3.2.1 “贝科倍”模式的隐患爆发 |
3.2.2 知青面临的社会转型的思想冲击 |
3.2.3 中国新生经济力量的崛起 |
3.3 山西省农工商综合场兴衰评析 |
3.3.1 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人才 |
3.3.2 利益的分配是改革的关键 |
3.3.3 农工商综合经营缓和了中国的知青安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好好生活(论文提纲范文)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6)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研究(1949-2010)(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 选题缘由 |
二 学术史回顾 |
三 史料与方法 |
四 论文思路与框架 |
第一章 中国合作事业的历史回溯 |
第一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合作事业 |
一 国民政府时期合作事业的发展概况 |
二 国民政府时期合作事业的特点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合作运动 |
一 毛泽东的合作社理论 |
二 刘少奇的合作社理论 |
三 1921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作运动 |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时期的南阳县供销合作社(1949-1953) |
第一节 先天不足的产儿:自上而下建立供销合作社 |
一 自上而下的组导工作 |
二 先天不足与后天变异 |
第二节 探索之中的业务经营 |
一 业务经营概况 |
二 业务经营中的两个特点 |
三 业务经营中的问题 |
第三节 业务经营的中轴线:计划统计制度的奠基 |
一 全国总社对计统制度的宏观勾勒 |
二 南阳县供销合作社先天计统工作的加强 |
第四节 经营效益的晴雨表:财务制度的创立 |
一 全国总社有关财务工作的原则性规定 |
二 南阳县供销社系统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 |
第五节 生产救灾与增产节约 |
一 生产救灾运动 |
二 增产节约运动 |
第六节 官办抑或民办 |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南阳县供销合作社(19541957) |
第一节 业务经营范围的相对固定 |
一 供销社的三大任务 |
二 供应业务分析 |
三 收购与推销业务分析 |
第二节 领导农村市场 |
一 占据农村市场领导地位 |
二 领导农村私商的社会主义改造 |
三 合理安排农村市场 |
四 开放与管理农村自由市场 |
第三节 由支持生产救灾到支持农村发展多种经营 |
一 支持灾区生产自救 |
二 支持农村发展多种经营 |
第四节 年复一年的增产节约运动 |
一 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目的和原因 |
二 增产节约运动的内容 |
第四章 大跃进时期的南阳县农村商业(19581960) |
第一节 商业"革新"运动 |
一 商业体制的革新 |
二 商业技术革新 |
第二节 跳出商业圈子大办工业 |
一 商办工业兴起的原因 |
二 建厂情况概论 |
第三节 得不偿失的支持人民公社发展多种经营运动 |
一 支持人民公社大办工厂 |
二 贻笑大方的副食品大生产运动 |
第四节 业务分析:支持工农业大跃进掀起购销狂潮 |
一 掀起生产资料供应狂潮 |
二 向工农业劳动大军提供各种各样的生活资料和服务 |
三 农副产品收购:向农副土特废品"进军" |
第五节 评大跃进时期的商业 |
一 政治挂帅的消极作用 |
二 大购大销的严重后果 |
第五章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南阳县供销合作社(19611965) |
第一节 业务经营 |
一 商业调整概论 |
二 供销社主营的大类商品的购销原则 |
三 忙于救灾的1961年 |
四 开始恢复的1962年 |
五 恢复任务的完成 |
第二节 农村私商问题 |
一 农村私商问题的由来 |
二 由改造到领导 |
三 由领导到挤压 |
第三节 开放集市贸易 |
一 我国农村商业体制回溯 |
二 国家有关农村集市贸易的政策规定 |
三 南阳县开放农村集市贸易的个案分析 |
第四节 饮下大跃进酿造的苦酒 |
一 反对商品"走后门"运动 |
二 商品"三清"运动 |
三 改善经营管理运动 |
第五节 大队代购代销点的建立 |
一 建立的背景 |
二 性质和任务 |
三 业务经营及财务管理 |
四 代购代销员 |
五 领导管理 |
第六节 支持农村发展多种经营 |
一 中央政府有关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的方针政策 |
二 供销社系统支持农村多种经营的措施 |
三 南阳县农村多种经营发展概况 |
四 不该消逝的副业"单干" |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南阳县供销合作社(19661976) |
第一节 商业系统的文化大革命 |
一 "批" |
二 "树" |
三 "改" |
第二节 业务经营分析 |
一 服务农业生产 |
二 服务农民生活 |
第三节 支持农村发展多种经营 |
一 大力支持社队集体副业的发展 |
二 社员家庭副业的尴尬处境 |
第四节 农村私商问题 |
一 对私指导思想 |
二 对私政策 |
三 对私商的冲击 |
四 南阳县处理私商问题的个案分析 |
第五节 集市贸易问题 |
第七章 徘徊时期的南阳县供销合作社(1976-1978) |
第一节 "双学一推"运动 |
一 搞好"学、揭、批" |
二 做好企业整顿 |
三 大树先进典型 |
第二节 集市贸易问题 |
一 狠批"四人帮"炮制的哈尔套经验 |
二 徘徊中的集市贸易政策 |
第三节 业务经营分析 |
一 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工作 |
二 农民生活资料的供应工作 |
三 农副土特产品的收购工作 |
第四节 支持农村发展多种经营 |
一 以购促产 |
二 抓好商品基地建设 |
三 支持社队企业的发展 |
四 南阳县农村多种经营发展概况 |
第八章 改革开放时期的南阳县供销合作社(1979-2010) |
第一节 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的改革 |
一 改革的背景 |
二 改革的内容 |
三 评供销合作社的改革 |
第二节 业务经营分析 |
一 业务经营概览 |
二 棉花经营 |
三 农资供应 |
第三节 官办转民办的尝试 |
一 股金风波 |
二 领办农村专业合作社 |
三 强化为农服务功能 |
结语 |
一 百年回眸 |
二 展望未来 |
征引文献 |
后记 |
(7)鸡该怎么养——从两种饲养模式的比较看中国蛋鸡业的发展出路(论文提纲范文)
养鸡户见到的利润越来越少了 |
疾病频发, 散养户穷于应对 |
补不补栏养户难定夺 |
标准化养鸡场、“品牌鸡蛋”与“规模户” |
此次调查留给我们的启示:两种模式两重天 |
要改变观念, 要运用科学! |
(8)畜牧产业组织与企业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3 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内容结构 |
1.4 预期研究结果和本文创新之处 |
2 产业组织与企业行为的基本理论 |
2.1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框架 |
2.2 关于市场结构 |
2.3 企业的一体化战略行为 |
2.4 关于产业组织政策 |
3 我国的畜牧业产业组织制度 |
3.1 畜牧业的概念、特点、地位和作用 |
3.2 我国畜牧产业组织制度的历史演进 |
3.3 我国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与新形势 |
3.4 我国畜牧产业组织的SCP分析 |
3.5 世界发达国家畜牧产业组织制度的特征及其启示 |
3.6 我国畜牧产业组织制度的创新 |
4 畜牧企业(生产者)行为:一体化战略 |
4.1 畜牧企业(生产者)的概念及类型 |
4.2 畜牧企业(生产者)的两种一体化战略 |
4.3 畜牧企业(生产者)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模式 |
4.4 畜牧企业(生产者)一体化战略成功实施的典型案例:广东温氏模式 |
4.5 畜牧企业(生产者)一体化战略的新发展:供应链管理和虚拟经营 |
5 畜牧产业管理:行业协会 |
5.1 畜牧行业协会概述 |
5.2 畜牧行业协会的组织制度 |
5.3 畜牧行业协会的建设和完善 |
6 畜牧产业组织政策 |
6.1 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搞好协调 |
6.2 坚持对畜牧业倾斜政策不变 |
6.3 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
6.4 培育和健全畜牧业市场体系 |
6.5 构建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体系 |
6.6 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增强畜产品深加工能力和市场潜力开发 |
6.7 建立健全科教兴牧体制 |
6.8 建立健全畜牧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
6.9 建立健全畜牧市场信息网络服务体系 |
6.10 为畜牧业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
6.11 注重环境保护,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9)山东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方法和内容体系 |
1.5 本文可能创新之处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上篇 总论 |
2 山东畜牧业发展概况 |
2.1 山东畜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 |
2.2 山东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与地位 |
2.3 山东畜牧业的内部结构 |
2.4 山东畜牧业的区域布局 |
3 山东畜牧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 |
3.1 山东畜牧业发展的国际环境 |
3.2 山东畜牧业发展的国内环境 |
3.3 山东畜牧业发展的国内周边地区环境 |
4 山东畜牧业的发展条件 |
4.1 山东畜牧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
4.2 山东畜牧业发展的人才与科技条件 |
4.3 山东的畜禽品种资源及良种繁育体系 |
4.4 山东省畜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条件 |
4.5 山东省畜牧业发展的市场条件 |
4.6 山东畜牧业发展的产业组织条件 |
5 山东畜牧业发展战略构想与建议 |
5.1 山东畜牧业生产要素升级战略 |
5.2 山东畜产品市场竞争战略 |
5.3 山东畜牧产业组织优化战略 |
5.4 山东畜牧相关产业发展战略 |
5.5 畜牧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 |
下篇 分论 |
6 山东养猪业发展战略研究 |
6.1 山东养猪业的基本状况 |
6.2 山东养猪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分析 |
6.3 山东养猪业发展的战略 |
7 山东养禽业发展战略研究 |
7.1 山东养禽业基本状况 |
7.2 山东养禽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
7.3 山东养禽业的发展趋势与战略 |
8 山东奶牛业发展战略研究 |
8.1 山东奶牛产业基本状况 |
8.2 山东奶牛生产的主要特点 |
8.3 山东奶牛产业的比较优势 |
8.4 山东奶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8.5 山东奶牛产业的发展战略及政策建议 |
9 山东养羊业发展战略研究 |
9.1 山东养羊产业基本现状 |
9.2 山东养羊产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
9.3 山东养羊业发展战略和对策 |
10 山东养兔业发展战略研究 |
10.1 山东家兔生产现状 |
10.2 山东家兔生产的优势分析 |
10.3 山东家兔产业的发展战略及政策建议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10)中国畜牧产业化经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论 |
0.1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图 |
0.2 研究畜牧产业化经营问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
0.3 研究的基本方法 |
0.4 研究的特色和创新 |
0.5 论文的主线和体系结构 |
第一部分 农业(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理论 |
第一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理论 |
一、 农业的弱质性 |
二、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特征 |
三、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理论 |
四、 判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标准 |
五、 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原因 |
六、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起点和基础 |
七、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标 |
八、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局限性 |
九、 国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产生 |
十、 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产生 |
第二章 畜牧产业化经营概述 |
一、 畜牧业与农业的辩证关系 |
二、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关系 |
三、 畜牧业的地位和作用 |
四、 畜牧业的特点 |
五、 中国畜牧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展望 |
六、 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
七、 中国畜牧产业化经营现状分析 |
八、 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原则 |
九、 加入WTO后畜牧业保护与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关系 |
第二部分 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实践 |
第三章 畜牧产业化微观基础及其组织创新 |
一、 畜牧产业化经营微观基础的概念 |
二、 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微观基础 |
三、 畜牧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创新 |
第四章 主导产业与畜牧产业化经营 |
一、 主导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判断标准 |
二、 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依据 |
三、 主导产业的特征 |
四、 确定畜牧主导产业的具体操作 |
五、 畜牧主导产业的培植 |
第五章 龙头企业与畜牧产业化经营 |
一、 龙头企业的概念 |
二、 龙头企业的评判标准 |
三、 龙头企业的作用 |
四、 龙头企业的类型 |
五、 畜牧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的培育途径 |
六、 畜牧企业集团的内部结构及其与成员企业间的关系 |
第六章 政府行为与畜牧产业化经营 |
一、 畜牧产业化经营中政府参与的必要性 |
二、 政府具备的优势 |
三、 地方政府的作用 |
四、 中央政府的作用 |
五、 政府行为与畜牧产业化经营 |
第七章 社会化服务体系与畜牧产业化经营 |
一、 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的理论问题 |
二、 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特点与问题 |
三、 不同区域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思路 |
四、 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内容 |
五、 畜牧社会化服务与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关系 |
六、 加强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 |
第八章 市场、产品、营销与畜牧产业化经营 |
一、 畜产品市场拓展的重要性 |
二、 中国畜产品的优势、问题分析 |
三、 中国畜产品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
四、 中国畜产品目标市场的选定 |
五、 中国畜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
第九章 畜牧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 |
一、 畜牧产业化经营的资源配置机制 |
二、 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利益机制 |
三、 畜牧产业化经营的要素保障机制 |
四、 畜牧产业化经营的约束机制 |
第十章 国外畜牧产业化经营的经验和借鉴 |
一、 国外畜牧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内容 |
二、 世界各国的产业化模式 |
三、 国外畜牧产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
四、 畜牧产业化经营发展趋势 |
五、 中外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异同 |
六、 畜牧产业化发展的国际经验 |
七、 国外畜牧产业化经营的若干启示 |
第十一章 中国畜牧产业化问题分析及对策 |
一、 制约中国畜牧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
二、 推进中国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对策 |
第三部分 畜牧产业化经营效果及其风险 |
第十二章 畜牧产业化经营效果及其评价 |
一、 畜牧产业化经营指标体系研究的对象 |
二、 畜牧产业化经营指标体系研究的原则 |
三、 衡量畜牧产业化指标考核体系 |
四、 畜牧产业化水平变化值的度量 |
五、 畜牧产业化经营的绩效评价与对策分析 |
第十三章 畜牧产业化经营风险及其防范 |
一、 风险的含义 |
二、 畜牧业及畜牧产业化经营中的风险 |
三、 畜牧产业化经营风险的基本特征 |
四、 畜牧产业化经营中风险识别的基本思路 |
五、 畜牧产业化经营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
六、 中国畜牧产业化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基本策略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如何办好家庭千只鸡场(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家现代化视域下的卢作孚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研究[D]. 周凌红. 三峡大学, 2020(02)
- [2]乡里故事[J]. 舟潇. 牡丹, 2019(10)
- [3]知青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工商综合体的兴衰 ——以山西省知青农工商综合场为例[D]. 刘春萍. 西北大学, 2017(02)
- [4]好好生活[J]. 韩梦泽. 啄木鸟, 2016(02)
- [5]山川记[J]. 王妹英. 中国作家, 2014(07)
- [6]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研究(1949-2010)[D]. 李建中. 南京大学, 2010(08)
- [7]鸡该怎么养——从两种饲养模式的比较看中国蛋鸡业的发展出路[J]. 刘玉环. 北方牧业, 2009(07)
- [8]畜牧产业组织与企业行为研究[D]. 吕广宙. 山东农业大学, 2005(02)
- [9]山东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D]. 周林. 山东农业大学, 2004(01)
- [10]中国畜牧产业化经营问题研究[D]. 程支中. 西南财经大学, 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