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化现代化研究

法律文化现代化研究

一、法律文化的现代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谦,方倩[1](2020)在《中国特色法律文化观的本体结构与比较适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义面向之法律现象精神部分的本体结构与比较适用,是趋向多维度、多样化与多层次之中国特色法律文化观的双重表征,其分别包括了特有属性、事物范围、关联要素与回馈路径这四类具体范畴。基于不同社会观念所生成的个殊化法律文化属性,复合内涵观旨在从要素内涵、功能内涵与学科内涵三个方面来厘清该类法律文化观的特有属性。基于法律文化相关客观事物的不同结构要素,结构要素观旨在从内部结构要素与外部结构要素两个方面来识别该类法律文化观所涉事物范围。基于对法律文化相关客观事物的类型化设定,类型化比较观旨在依循差异性与借鉴性这两类相关知识信息获取脉络来明晰该类法律文化观所涉关联要素。基于对法律文化价值要素的厘清,引领实践观旨在面对社会现实完成应有的方向指引来探究该类法律文化观在检视、践行过程中相应进步、更新的回馈路径。

何勤华,陈梅[2](2017)在《法制现代化研究与当代中国法学(1986—2016)——一个学说史的考察》文中指出法制现代化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中叶以后在中国出现的一股法学思潮,它既是当代中国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新时期中国法学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在对当代中国法学的内涵、法制现代化研究的起步与发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点对法制现代化研究30年在人才培养、学术积累以及对当代中国法学的贡献三个方面做出论述,并对法制现代化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董雪松[3](2014)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路径探析》文中提出法律文化是法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法律文化也随之发展。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伟大实践的进程中,构建符合中国具体国情的现代法律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为切入点,详细的分析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西方法律文化对我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影响。以此为基础,要想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不但要批判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当中的消极因素,还要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合理借鉴西方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培植和构建符合中国特殊国情的社会主义先进法律文化,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法律制度体系。本文的内容除引言和结语外,一共有四个部分。通过对传统法律文化的分析解读以及对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影响的分析,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路径进行了初步的探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概述。此部分主要介绍了文化的含义以及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含义和特征,分析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从而使我们对传统法律文化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为后面的论述打下基础。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涵义与发展。此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含义、目标,以及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历史动因,此外,还详细的描述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第三部分从全球化和时代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必要性,此部分围绕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以及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不适应这两个角度剖析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必要。第四部分则是通过对前三部分传统法律文化的介绍和分析,探析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方向和路径。这部分主要从四个角度出发,首先是要批判的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其次要合理借鉴西方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再次,培植和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先进法律文化;最后,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法律制度体系。

孙宇[4](2013)在《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转型》文中研究指明法律文化概念源自西方法学理论的发展,它与法律意识、价值取向密切相关。法律文化将法学思想,对法文化的认识上升为一种价值观念,并将这种法律心理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行为、规范纳入到整个法律文化理论体系之中,体现着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诉求。在广义层面分析,法律文化也应该包括法律制度及其组织机构。此外,对法律文化进行纵向剖析,可以将法律文化划分为传统法律文化和近现代法律文化。法律文化的转型性研究必须在与之相对应的社会转型视域下进行,因此,法律文化转型的范畴也就指向了本文研究的两个基本立足点,即作为社会转型视域下的法律文化转型和作为文化研究视角的法律文化转型。法律文化的转型推动着法律文化的现代化,而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则是法律文化转型的归宿。社会转型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们对现代性问题理解的不断深入。就“现代性”的本体去挖掘其自身的价值与外延,其内在的张力发展无外乎主体性的个人(公民)意识的觉醒,思想文化观念的更新;而外在的形式变化则通过现代理念的建构模式对社会组织结构以及国家权力分配的改革表现出来。当前的社会发展已然步入到风险社会的时代,早年马克思的理论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思考,即通过渐进式的改革,社会结构的调整最终促成社会的转型发展。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正是在走向现代性的历史阶段,所采取的渐进式发展战略。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转型正是基于这样的发展现实,在与历史的联结过程中,法律文化的转型从未与传统进行割裂;将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理念的法律文化进行对比性的研究,借以此来建构中国的法律文化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本文包括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及基本观点如下:第一部分:引言。主要包括选题缘起、研究现状及方法、选题内容及创新点等。第二部分:法律文化与法律文化的转型。这一部分介绍了有关法律文化的基础理论,对法律文化转型进行了界定。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法律文化的内涵;第二,法律文化转型概念释义;第三,法律文化转型与法律文化现代化。第三部分: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中国法律文化。这一部分是本文着重阐述和论证的内容。针对当前中国法律文化发展的现状,本文将法律文化转型的两种趋向归结为:传统法律文化的乡土气息与现代法律文化的城市化意蕴两个基本特征。具体来说,这部分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社会转型与法制社会的构建;第二,中国现阶段法律文化的渊源;第三,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现状与转型的特征。第四部分:法律文化转型的运行机制分析。这一部分主要是对中国法律文化转型的特征作进一步的分析。法律文化的转型性特征是与中国社会日益加剧的城乡两极化结构密切相关的。除此之外,中国的法律文化发展还有着自己独特的路径依赖。沿袭着法律文化传播——冲突——整合的发展路径,对法律文化转型施展以有效的措施是从制度层面进行的。特别要提到的法律移植和借鉴,能够有针对性的重塑法律文化。因此,本文对法律文化转型的运行机制从三点进行了简单勾勒:第一,当代中国法律文化转型的路径依赖;第二,法律文化转型的制度构建;第三,二元社会结构与法律文化转型。第五部分:当代中国法律文化转型的实现。这是本文有关法律文化转型的主要观点和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的法律文化发展,最终要通过法律文化转型的形式来实现。通过破除转型的障碍,在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过程中不断弘扬的私法精神、法律心理的转换塑造了人的现代化。本文用有限的篇幅,从三个基本点入手即:其一,公众法律文化意识的普及——法律文化的大众化;其二,社会化的立法进程——法律文化的制度化;其三,旨在推动法律文化转型的现代化发展趋势;以此分别概述了法律文化转型的实现形式。第六部分:结论。该部分通过回顾法律文化的演化过程,梳理了中国社会的思想变迁,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展望未来法律文化的发展,相信通过制度的构建、法律的移植和文化的传播培育,兼具包容开放的社会环境下,实现当代法律文化的转型并不遥远。

余文珍[5](2013)在《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文化透视》文中认为法律文化是法制现代化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法制现代化实际上就是对社会上存在着的法律文化资源的重新选择的过程。中国的法制现代化也经历着从传统人治型社会向现代法治型社会的转型过程,一方面,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价值体系和制度特征,必然会对当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产生深远影响。另一方面,面对根深蒂固的传统法律文化与随着经济发展漂洋过海而来的西方法律文化,如何在谋求法制现代化的新的突破同时保持发展中国家的稳定,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宏观审视,需要我们从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适合于本土的养分,同时从西方法律文化中发现优秀的价值观,将法律文化对法制现代化的影响引入正确的方向。在中国,要实现法制现代化,我们不仅要关注法律制度建设,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制度建设背后真正推动制度建设的那一股无形的力量。这股无形的强大的力量,就是本国法律文化的强大影响力,而作为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信仰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深深地影响着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因此,法律信仰也应该且必须纳入到我们研究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视野中来。充分发掘法制现代化中的法律文化和法律信仰的内涵,可以让我们拥有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观察文明社会中法律的成长及变革的深刻意义。在实现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移植西方的法律制度,在更大程度上也要注重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发展与改造。在实现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借鉴西方国家优秀的法治经验,而且还要走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制现代化之路。只有基于本民族悠久法律文化和法律信仰资源之上的法制现代化建设才是真正适合本民族发展需要的法制现代化建设。基于以上理念,本文从对法律文化和法律信仰的分析入手,认为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背后的真正推动力就是法律文化以及法律信仰,并且透过法律文化和法律信仰的视角来全面看待当代中国的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试图以此为突破口,找到一条适合当代中国的法制现代化之路。

杨建,庞正[6](2013)在《法律文化的观念之维及其中西方差异除魅》文中研究说明立基于观念之维的法律文化观更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并理解法律文化的中西之分野、古今之脉络,进而致力于建设一种沿承自身传统同时指向现代法治目标的法律文化。因研究方法的宏大叙事,时空选择的非对应性,学界关于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的结论多有瑕疵。中西方的传统法律文化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以西方现代法律文化为标准来分析、评价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并不是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法治休戚相关的一系列观念与价值是现代法律文化的基本内容,它们所构成的法律文化保障法治得以实现,同时也只有法治才是引领法律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唯一实践方案。

贾德荣[7](2012)在《传承与创新:回族法律文化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文中提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法律文化,每种法律文化对我国法治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回族在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了许多优秀的法律文化,同时也有许多和今天的法治不相协调的内容,有着现实缺陷。仔细分析这些缺陷和影响回族法律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路径是当务之急。

杜海英,程延军[8](2012)在《传统与变革: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之维》文中提出随着国家法制现代化图景的逐步展开,作为我国法律文化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现代化的难题。虽然少数民族法律文化存有一定的优秀特质,但是在政府推进型法制建设的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要克服其自身特质所带来的固有障碍,自觉地在现代化道路上向前迈进。我们认为,只有通过经济、文化与法律间的互动,树立现代法理念,借助国家法制的整体推进并辅之教育等多元路径,才能最终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的全面创新。

郭彦龙[9](2011)在《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文中认为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是构筑法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当前的法律文化虽然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要实现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必须摒弃传统法律文化的阻滞因素,理性移植西方法律文化并加以本土化。同时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营造市民社会;公平立法,严格守法,公正司法,树立法律信仰;强化法制教育和普法宣传工作。

许浩[10](2011)在《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在其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曾经缔造了辉煌的中华法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赖以存在的经济、政治基础都已经消失,其从整体上已经不能支撑我国的法制现代化建设。要使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获得新生,就需要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造,对其进行批判的吸收。本文拟从这种需求出发,在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法制现代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何改造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路径,从而期望能为建设中国现代法律文化提供一个有益的探索。本文一共分为三章,在第一章中,首先对文化与法律文化的概念进行了讨论,在分析中外学者所提出的文化概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由于文化概念的广义性和复杂性,单纯的描述是无法涵盖文化的全部内涵的。笔者试图通过哲学抽象的方法将对文化的概念的理解总结为广义、中义、狭义三种不同文化观,以期望对文化的内涵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在确定了文化概念的基础上展开了对法律文化的分析,认为:法律文化乃是人类在长期的法律实践中所创造有关法律意识、法律思想、法律制度和法律设施等一系列成果的总和。本章的第二小节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了阐述,首先探讨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起止时间,然后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通过本节的探讨,旨在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一个基本的、明确的认识。本文第二章围绕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化的问题展开讨论。在分析现代化与法制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法制现代化有着积极的和消极的两方面的作用。在积极作用的阐述中提出了对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改造的可能性,认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以封建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总的来说,它已经不能适应于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是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有着很多进步的,现代的因素,对这些善加利用将会使得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由于我们无法完全与传统隔断,所以这也成为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另一个因素。在分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法制现代化建设的消极作用中提出:正是因为传统法律文化中的诸如宗法思想、特权思想、等级思想等这些不利于法制现代化建设因素的存在,再者,我国当前的法律制度在相当程度上源自于移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较为先进的制度同较为落后的文化之间的冲突。鉴于此,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现在化的改造就势在必行。通过对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改造,使其成为能够支撑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先进法律文化。本文最后一章主要探讨如何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现代化的改造问题,期望能对实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改造提供一个可行的路径。本章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现代化的改造要坚持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为主体,发扬传统法律文化中积极的因素,同时也要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的、优秀的法律文化成果,立足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来建立我国现代法律文化。

二、法律文化的现代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法律文化的现代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特色法律文化观的本体结构与比较适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复合内涵观:中国特色法律文化观的逻辑起点
    (一)法律文化的要素内涵。
    (二)法律文化的功能内涵。
    (三)法律文化的学科内涵。
三、结构要素观:中国特色法律文化观的载体形式
    (一)法律文化的内部结构要素。
    (二)法律文化的外部结构要素。
四、类型化比较观:中国特色法律文化观的认知线索
    (一)法律文化的异同关联要素。
    (二)法律文化的承继关联要素。
五、引领实践观:中国特色法律文化观的发展面向
    (一)法律文化的价值要素。
    (二)法律文化的指引、回馈进路。
六、结语

(2)法制现代化研究与当代中国法学(1986—2016)——一个学说史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代中国法学的内涵
    (一) 当代中国法学在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特征和代表作品
    (二) 法制现代化研究的进程梳理
二、法制现代化研究的起步与发展
    (一) 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 法制现代化研究开始萌动
    (三)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现在是法制现代化研究的繁荣时期
        1. 对法制现代化一般理论和问题的研究。
        2. 对中国法制现代化问题的研究。代表性着作有:《中国法制现代化》 (公丕祥着, 中国政法大
        3. 对部门法制现代化的研究。
        4. 外国法制现代化和比较法制现代化研究。
三、法制现代化研究对当代中国法学的贡献
    (一) 人才培养
        1. 法制现代化的概念。
        2. 法制现代化的分析工具。
        3. 法制现代化的标准。
    (二) 学术积累
    (三) 对当代中国法学的贡献

(3)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概述
    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内涵解析
        (一) 文化及法律文化的含义
        (二)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
        (一)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可供传承的价值
        (二)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可供借鉴的价值
第二章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涵义与发展
    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含义与目标
        (一)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含义
        (二)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目标
    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历史动因
        (一) 西方法律文化的冲击
        (二) 中国经济社会变迁的要求
    三、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一) 清朝末期的法治变革与礼法之争
        (二) 民国资本主义法律文化的建立
        (三) 新中国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建立
        (四)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巨大变革
第三章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必要性
    一、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必要性
        (一) 抵制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同质化的必然要求
        (二) 确保中华民族文化特质性、认同性的重要保证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一) 制约法律权威的树立
        (二) 阻碍中国民主化和法制化的进程
        (三) 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第四章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一、批判的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一) 弘扬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当中的积极因素
        (二) 摒弃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当中的消极因素
    二、合理借鉴西方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
        (一) 移植有关高科技的法律制度
        (二) 大胆吸收和借鉴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文化
        (三) 汲取有关市场经济的法律文化的精华
    三、培植和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先进法律文化
        (一) 体现民主法治的精神
        (二) 坚持以人为本
        (三) 注重社会的和谐
        (四) 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待传统法律文化
        (五) 注重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西方现代法律精神的对接
        (六) 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转化和创新
    四、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法律制度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转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法律文化与法律文化的转型
    (一) 法律文化的内涵
    (二) 法律文化转型概念释义
        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的梳理
        2 法律文化转型的基本范畴
    (三) 法律文化转型与法律文化现代化
        1 法律文化转型推动着法律文化现代化
        2 法律文化现代化是法律文化转型的归宿
二、 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中国法律文化
    (一) 社会转型与法制社会的构建
        1 转型的前奏——社会结构的发展变迁
        2 法治的呼唤——社会转型期的制度化趋向
        3 价值的重塑——转型社会构筑法律文化的必要性
    (二) 中国现阶段法律文化的渊源
        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淀与形成
        2 西方法律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3 中国共产党法律传统之确立
    (三) 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现状与转型的特征
        1 传统法律文化特质与村社文化的结合
        2 现代法律文化特质与城市意识的形成
三、 法律文化转型的运行机制分析
    (一) 当代中国法律文化转型的路径依赖
        1 法律文化的传播是培育法律文化的基石
        2 法律文化的冲突是法律文化转型的外在动力
        3 法律文化整合是法律文化转型的内在驱动
    (二) 法律文化转型的制度构建
        1 公共危机推动了转型中的制度建设
        2 法律移植是转型时期制度构建的主要形式
    (三) 二元社会结构与法律文化转型
        1 法律文化认同是弥合二元社会结构的纽带
        2 法律文化多元有利于社会秩序的重构
四、 当代中国法律文化转型的实现
    (一) 公众法律文化意识的普及——法律文化的大众化
    (二) 社会化的立法进程——法律文化的制度化
    (三) 旨在推动法律文化转型的现代化发展趋势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5)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文化透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的现状和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文化和法律文化
    (一)文化
    (二)法律文化
    (三)多元的法律文化
        1.多元的法律文化的形成
        2.多元的法律文化的表现
        3.研究法律多元的意义
二、当代中国的法制现代化
    (一)现代化
    (二)法制现代化
        1.关于法制现代化的概念
        2.法制现代化的条件
    (三)当代中国的法制现代化
        1.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必然性
        2.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及表现
        3.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三、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律文化冲突
    (一)传统法律文化面对现代社会所遭遇的挑战
    (二)法律观念滞后于法律制度的矛盾
    (三)社会心理与社会发展间的矛盾
    (四)法律继承与移植的冲突
    (五)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法律信仰危机
四、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文化路径
    (一)从传统文化中找回文化自信
    (二)将中国传统从制度层面上接续下去
    (三)本土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四)社会主体心理层面的法律文化建设
    (五)在法律文化观念层面借鉴“变形虫似的思维方式”
    (六)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明
    (七)实现天理、国法与人情的统一
    (八)从道德教化的民族传统中寻求法律信仰培养的可能
    (九)从传统道德本源出发强化民众的法律信仰
    (十)通过程序“仪式”教育强化民众的法律信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法律文化的观念之维及其中西方差异除魅(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观念之维的法律文化
中西方法律文化差异除魅
以法治为目标的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

(7)传承与创新:回族法律文化现代化的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回族法律文化存在的社会根源
    (一) 国家法律文化的局限
    (二) 回族法律文化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三) 回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二、回族法律文化现代化的现实缺陷
    (一) 以宗法关系为基础的等级特权制度, 忽视平等, 膜拜权力
    (二) 无讼、贱讼思想压抑了人们的权利保障思维
    (三) 国家本位、义务本位造成公民意识的缺失
    (四) 回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某些内容和规则存在冲突
三、回族法律文化现代化的障碍因素分析
    (一) 回族地区公民意识尚未形成, 人的现代化程度低
    (二) 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和非市场化, 阻碍了法律文化现代化的进程
    (三) 民族法制建设不能满足法律文化现代化的要求
        第一, 民族立法滞后。
        第二, 执法环境有待优化。
        第三, 司法不独立, 行政干预司法。
    (四) 民族法制理论研究滞后
四、回族法律文化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夯实法律文化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二) 大力培育公民意识, 努力促进人的现代化
    (三) 充分行使自治权, 加强民族法制建设
        第一, 完善民族立法。
        第二, 全面推行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
        第三, 加大司法改革力度, 构建民本司法。
    (四) 繁荣和发展回族法律文化

(8)传统与变革: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之维(论文提纲范文)

一、法律文化与少数民族法律文化的基本内涵
二、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的特质
    1. 以习惯法为主体, 伦理、禁忌和法并重的多维治理的法律文化观念。
    2. 以宗教作为终极关切的薄法厚宗教的法律文化传统。
    3. 以和谐为唯一宗旨的重视调处息讼的传统法律文化。
    4. 保守与开放并存的二元传统法律文化。
三、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制约
四、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基本路径

(9)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法律文化与法律文化现代化
    (一) 法律文化的内涵
    (二) 法律文化的现代化
二、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的标准及制约因素
    (一) 物质因素
    (二) 制度因素
    (三) 文化因素
三、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一)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二) 正确处理继承传统法律文化与移植西方法律文化的关系, 促进法律文化的现代化转变
    (三) 公平立法, 严格执法, 公平司法, 树立法律信仰
    (四) 强化法治教育和普法工作

(10)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理由
    二、选题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第1章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理论概述
    1.1 文化与法律文化概念阐述
        1.1.1 文化的概念
        1.1.2 法律文化的概念
    1.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阐述
        1.2.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区间的确立
        1.2.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
        1.2.3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2章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化
    2.1 现代化的含义
    2.2 法制现代化意义阐释
    2.3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我国法制现代化的作用
        2.3.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法制现代化的积极作用
        2.3.2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法制现代化的消极作用
第3章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改造
    3.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途径
        3.1.1 从"德主刑辅"到"法律与道德相结合"
        3.1.2 从"和谐无讼"到"审判与调解相结合"
        3.1.3 从国家与个人单向对立到双向统
        3.1.4 培养现代人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法律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四、法律文化的现代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特色法律文化观的本体结构与比较适用研究[J]. 赵谦,方倩. 湖北社会科学, 2020(06)
  • [2]法制现代化研究与当代中国法学(1986—2016)——一个学说史的考察[J]. 何勤华,陈梅.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7(01)
  • [3]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的路径探析[D]. 董雪松. 辽宁师范大学, 2014(02)
  • [4]当代中国法律文化的转型[D]. 孙宇. 河北师范大学, 2013(S1)
  • [5]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文化透视[D]. 余文珍. 中南民族大学, 2013(05)
  • [6]法律文化的观念之维及其中西方差异除魅[J]. 杨建,庞正. 江海学刊, 2013(02)
  • [7]传承与创新:回族法律文化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 贾德荣.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3)
  • [8]传统与变革: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之维[J]. 杜海英,程延军.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 [9]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J]. 郭彦龙. 法制与经济(中旬), 2011(12)
  • [10]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D]. 许浩. 陕西师范大学, 2011(11)

标签:;  ;  ;  ;  ;  

法律文化现代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