呋喃醛甘氨酸席夫碱及其铜锌配合物的合成

呋喃醛甘氨酸席夫碱及其铜锌配合物的合成

一、呋喃甲醛甘氨酸席夫碱及其铜锌配合物的合成(论文文献综述)

周易[1](2020)在《N-二苯甲基席夫碱双键转移及其络合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物体中的许多基本过程不仅与电子传递相联系,而且也与质子的转移有关。[1,3]-质子转移(PT)是化学和生物过程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过程之一,因而对于质子转移的研究近几十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1,3]-质子转移是有机化学反应中常见的分子异构化方式。由醛或酮与伯胺反应生成C=N双键,在酸或碱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1,3]-质子转移,进一步水解得到新的伯胺。这是把醛或酮转化为伯胺的方法之一。该方法的不足之处是酸碱催化剂容易引起环境污染,特别是用于手性药物的合成时易引起消旋作用,降低光学纯度。基于此,本文研究了近中性溶剂催化席夫碱C=N双键的[1,3]-质子转移,并对转移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鉴于一些席夫碱,如由2-噻吩甲醛、糠醛、苯甲醛等醛类化合物与二苯甲胺反应制备所得,具有双芳环,故本文研究了金属与芳环的络合作用,以期金属与两个芳环同时络合,固定席夫碱的立体结构,然后通过非手性溶剂催化,得到手性化合物,开发手性药物合成的新方法。研究发现,2-噻吩甲醛、苯甲醛、氯化苄等具有较好的催化C=N双键[1,3]-质子转移的作用,在较高温度下可以使C=N双键转移率达到90%以上。醇类溶剂也有较好的催化C=N双键转移效果。通过热力学分析、高斯量子化学计算以及p Ka值分析,结合对照组实验结果,初步确定C=N双键转移是通过两步历程:(1)α-活泼氢的解离;(2)H+又加在负碳离子的另一个碳原子上,从而使双键发生了转移。本文初步发现Bi3+能与席夫碱形成较好的络合物,但未来得及进行结构分析。总之,近中性溶剂催化C=N双键转移,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通过C=N双键转移机理研究,发现所使用溶剂与席夫碱芳环之间有相互作用,并且近中性溶剂中的官能团与席夫碱活泼氢形成氢键,以及较高温度为溶剂与席夫碱顺利形成过渡态提供能量,促进了席夫碱α-活泼氢的解离;近中性溶剂较小的p Ka有利于提高H+浓度,使H+进攻另一个负碳离子的速度加快,实现了C=N双键转移,丰富了有机化学理论。

孙嘉悦[2](2019)在《3-氨基-1-金刚烷醇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Schiff碱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抑菌、催化和磁性等多种性质,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金刚烷及其衍生物在合成特效药方面表现出良好的药学性能,备受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合成了3种新的Schiff碱(HL1、HL2和HL3)和9种新的配合物(1-9),使用多种测试手段对它们进行了表征,对其中8种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获得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并测试了HL3和1-9的X-射线粉末衍射。此外,还研究了配体(HL1和HL2)及其相应的金属配合物(1-6)的抗菌活性。具体内容如下:1.由3-氨基-1-金刚烷醇分别与5-溴水杨醛、3,5-二溴水杨醛和4-甲氧基水杨醛缩合得到Schiff碱配体HL1、HL2和HL3,然后HL1在氢氧化钠存在下分别与六水合氯化钴、二水合氯化铜和氯化锌反应获得了配合物:C34H38Br2CoN2O4(1),C34H38Br2CuN2O4(2),C34H38Br2ZnN2O4(3);HL2在氢氧化钠存在下分别与六水合氯化钴、二水合氯化铜和氯化锌反应获得了配合物:C34H36Br4CoN2O4(4),C34H36Br4CuN2O4(5),C34H36Br4ZnN2O4(6);HL3在氢氧化钠存在下分别与六水合氯化钴、二水合氯化铜和氯化锌反应获得了配合物:C36H44CoN2O6(7),C36H44CuN2O6(8),C36H44ZnN2O6(9)。2.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熔点、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测试,并对配体和3种锌配合物进行了核磁共振氢谱测试,此外,测试了1-9的摩尔电导率,通过分析以上表征结果推测它们的可能结构。采用溶剂缓慢挥发法获得了除配合物8以外其余配合物的单晶,并对它们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通过解析获得了它们的晶体结构,配合物分子均为以N2O2配位模式形成的畸变的四面体结构。对HL3和1-9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8种获得单晶结构的配合物通过测试得到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与模拟的粉末衍射图峰位完全一致,说明合成的晶态样品均是纯度单一化合物,它们的结构与测得的单晶结构一致。8与HL3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峰位几乎不同,说明形成新的晶体化合物。3.对溴代水杨醛Schiff碱(HL1和HL2)及其相应的配合物(1-6)进行了抗菌活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它们对三种菌株均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能力最强,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弱,配体和配合物只有在10-1和10-22 mol/L时对枯草杆菌才有抑制作用,且抑菌效果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锌配合物对三种菌株的抑菌活性比钴和铜配合物强。

赵晓玉[3](2018)在《对羟基苯甲醛衍生席夫碱的合成及其与钯配位反应的研究》文中指出席夫碱主要是指含有碳氮双键(-RC=N-)基团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席夫碱类化合物具有抑菌、杀菌、抗肿瘤、抗病毒的生物活性,其合成研究一直是合成化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对羟基苯甲醛衍生席夫碱配体的抗抑郁生物活性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含柔性链的对羟基苯甲醛衍生席夫碱配体受到研究者广泛的关注,不仅因为其新颖的结构,而且在生物活性,分子识别,催化,光电材料等方面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当这种类型的席夫碱配体在与金属配位时得到的柔性链配合物,可能具有“柔中带刚”的优点。鉴于对羟基苯甲醛衍生席夫碱配体的潜在应用价值,我们首先合成了一系列的对羟基苯甲醛席夫碱配体及其钯金属配合物。利用对羟基苯甲醛分别与2,6-二甲基苯胺,2,6-二乙基苯胺,2,6-二异丙基苯胺进行反应,得到配体[(4-OH)C6H4CH=NC6H3-2,6-Me2](L1),[(4-OH)C6H4CH=NC6H3-2,6-Et2](L2),[(4-OH)C6H4CH=NC6H3-2,6-i-Pr2](L3)。然后,利用Na2PdCl4分别与配体L1、L2和L3反应合成对羟基苯甲醛类席夫碱环钯配合物[Pd(C,N-κ2-(4-OH)C6H3CH=NC6H3–2,6-Me2)(μ-Cl)]2(1),[Pd(C,N-κ2-(4-OH)C6H3CH=NC6H3–2,6-Et2)(μ-Cl)]2(2),[Pd(C,N-κ2-(4-OH)C6H3CH=NC6H3–2,6-i-Pr2)(μ-Cl)]2(3),并通过IR,1HNMR及X-ray衍射等手段对所合成的席夫碱钯配合物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研究使我们对中心金属原子Pd与席夫碱配体的配位方式有了更好的了解。后期工作合成了含柔性链的对羟基苯甲醛衍生席夫碱配体及其钯金属配合物。我们先利用配体L3[(4-OH)C6H4CH=NC6H3-2,6-i-Pr2]与1,6-二溴己烷合成配体L4[(4-OC6H12Br)C6H4CH=NC6H3-2,6-i-Pr2]。然后利用对羟基苯甲醛按照不同比例分别与1,4-二溴丁烷,1,6-二溴己烷反应,合成1,4-二(4-甲酰基苯氧基)丁烷、1,6-二(4-甲酰基苯氧基)己烷。最后利用2,6-二异丙基苯胺分别与1,4-二(4-甲酰基苯氧基)丁烷、1,6-二(4-甲酰基苯氧基)己烷进行反应,合成配体L5和L6,并通过IR,1HNMR等分析手段进行表征。最后利用配体L5和L6分别与Na2PdCl4反应合成含柔性链双对羟基苯甲醛衍生席夫碱环钯配合物4和5,并对他们进行IR,1HNMR,X-ray衍射等手段对其结构的分析,这使我们以后更好的研究柔性链双对羟基苯甲醛类席夫碱环钯配合物奠定了基础。

何福生[4](2017)在《基于亚甲胺叶立德的不对称催化反应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亚甲胺叶立德作为不对称催化反应中一类非常重要的活性反应中间体,在近十几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手性含氮杂环化合物和非天然氨基酸的不对称合成中。本论文主要致力于亚甲胺叶立德参与的新型不对称1,3-偶极环加成反应和不对称1,6-共轭加成反应及其应用研究,为结构上和生物学上重要的多取代手性吡咯烷和非天然α-氨基酸衍生物的高立体选择性构建提供了简便高效的途径。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Cu(Ⅰ)催化亚甲胺叶立德和β-邻苯二甲酰亚胺硝基烯烃的不对称1,3-偶极环加成反应设计合成了三个具有“协同立体位阻效应”的二氢咪唑类新型手性氮氧配体,并将其成功应用于Cu(Ⅰ)催化亚甲胺叶立德和β-邻苯二甲酰亚胺硝基烯烃的不对称1,3-偶极环加成反应中,获得了很高的产率(76-98%)和优秀的非对映选择性(93:7-98:2 dr)及对映选择性(90-99%ee)。此外,环加成产物只需经过雷尼镍催化氢化还原和脱邻苯二甲酰亚胺保护基两步反应就能方便高效地构建高度官能团化的手性3,4-二氨基吡咯烷。2.Cu(Ⅰ)催化亚甲胺叶立德和β-邻苯二甲酰亚胺丙烯酸酯的不对称1,3-偶极环加成反应发展了 CuBF4/Ph-Phosferrox络合物催化体系催化的亚甲胺叶立德与β-邻苯二甲酰亚胺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的首例不对称1,3-偶极环加成反应,以高收率(81-98%)、高立体选择性(>20:dr,92->99%ee)得到了一系列多取代吡咯烷β-氨基酸衍生物。该反应为结构多样性的吡咯烷β-自由氨基酸的不对称合成提供了新思路。3.Cu(Ⅰ)催化亚甲胺叶立德和对亚甲基苯醌的不对称1,6-共轭加成/芳构化反应首次发展了亚甲胺叶立德与对亚甲基苯醌的不对称1,6-共轭加成/芳构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非对称β,β-二芳基-α-氨基酸衍生物。CuBF4/Ph-Phosferrox络合物催化体系表现出极为高效的催化活性,在1 mol%催化剂用量下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收率(90-98%)、优秀的非对映选择性(90:10-99:1 dr)和非常优秀的对映选择性(95->99%ee)。更重要的是,降低催化剂用量至0.5 mol%还可以实现克量级规模制备并保持良好的反应活性和优秀的立体选择性。此外,1,6-加成产物还能非常容易转化为具有广泛用途的光学纯邻氨基醇结构单元并应用于新型手性恶唑啉酮和pyox配体的合成。

张思琪[5](2014)在《新吡唑啉酮席夫碱配合物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配位化学是近代化学中前沿学科之一,其研究内容包括功能性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相关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质的研究。本文研究合成新型席夫碱配体及金属配合物,初步筛选、比较和探讨了配体及配合物抗肿瘤、抗菌等生物活性及其可能的构-效关系。另外,分别通过抗氧化、细胞周期及诱导凋亡三种方法研究配体及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作用途径。本课题研究对于实现生物无机化学理论在新药设计合成中的指导作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于拓宽席夫碱金属配合物、生物活性胺类的生物学应用具有重要实践价值。本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通过溶剂热法共合成出十八种未见报道的新型席夫碱配体及金属配合物,包括:(1)六种新4-酰基吡唑啉酮席夫碱配体:1-苯基-3-甲基-4-对甲基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A1)缩对氨基酚(L11)、对硝基苯胺(L12)、β-丙氨酸(L13)席夫碱配体;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A2)缩对氨基酚(L21)席夫碱配体;1-苯基-3-甲基-4-对氯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A3)缩β-丙氨酸(L31)、对氨基酚(L32)席夫碱配体。(2)三种新4-酰基吡唑啉酮席夫碱金属配合物:1-苯基-3-甲基-4-对甲基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缩β-丙氨酸席夫碱铜(CuL13)、镍(NiL13)配合物;1-苯基-3-甲基-4-对氯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缩β-丙氨酸席夫碱铜(CuL31)配合物。(3)九种4-酰基吡唑啉酮金属配合物:1-苯基-3-甲基-4-对甲基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A1)铜(CuA1)、镍(NiA1)、钴(CoA1)、锌(ZnA1)配合物;1-苯基-3-甲基-4-对氯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A3)铜(CuA3)、镍(NiA3)、钴(CoA3)、锌(Zn A3)配合物;1-苯基-3-甲基-4-间甲基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A4)铜(CuA4)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值、红外光谱、紫外电子光谱、差热-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和电化学分析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对上述制备的新配体及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进行表征,确定产物的化学结构及配位形式。比较研究两种含β-丙氨酸基的有机配体席夫碱(L13、L31)及其金属配合物(CuL13、NiL13、CuL31)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配体及配合物均具有明显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量-效关系呈显着正相关,其中配合物CuL13体外抗肿瘤活性最强。抗菌活性研究结果显示,所有配体及配合物在不同浓度下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ATCC11229)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ATCC6358P)均具有显着抗菌活性。抗肿瘤途径研究表明,配合物不是通过抗氧化途径,而可能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在G2M期及诱导肿瘤细胞进行程序性凋亡实现抗肿瘤活性的。配体及配合物的构-效关系分析推测出,吡唑啉酮环4位苯甲酰基上取代基的吸电子性越强,含杂原子越多,金属离子生物活性越高,整体结构空间位阻越小,则配合物的生物活性越强。

陈贵娣[6](2012)在《几种新型希夫碱的合成、表征及光物理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OLED)是近二十年来研究得最多的一种显示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取代LCD成为下一代平板显示的技术之一。在金属配位化学中,希夫碱配体及其配合物在电致发光及光致发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1)高量子效率的荧光特性;(2)良好的载流子传输功能(3)良好的半导体特性;(4)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5)材料易形成致密的非晶态膜且不易随时间变化等。基于此,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1设计合成了六种以5-氨基-3-氰基-1-(2,6-二氯-4-三氟甲苯基)吡唑为母体的苯基吡唑缩单胺类希夫碱(NCH(PhOH)、SEtNCH(PhOH)、SEtNCH(Ph)、SEtNCH(PhOCH3)、SEtNCH(PhNO2)、SEtNCH(FuO))。并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了FT-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等结构表征,测试了目标化合物的紫外、荧光光谱,探讨了其光物理性能。实验数据表明其结构正确并具有较好的共轭结构,是良好的电致发光材料,另外其合成原料成本较低,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各步收率较高,具有较高的工业开发利用价值。2以邻菲啰啉为母体合成了两种新型的含邻菲啰啉-1,3,4-噻二唑缩单胺席夫碱(phenNCHoxph)和缩双胺席夫碱(phenNCHoxNCHphen),由于配体共轭体系的大小、共轭大π键的共平面性和分子母体上取代基的种类等均可调控分子发光的频率和强度等发光特性,因此我们设计合成了柔性较phenNCHoxph、phenNCHoxNCHphen强的phenNHCH2ox。这为我们进一步设计和研制发光性能更好的金属配合物奠定基础。3设计合成了三种含含邻菲啰啉缩单胺类席夫碱5-APT-OH、5-APT-NO2、5-APT-COOH,然后以乙酰丙酮为第一配体,这三种含邻菲啰啉-苯基衍生物为第二配体,合成了三种三元铕配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均经过FT-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等结构表征,证明结构正确,并且测试了它们的光物理性能。实验数据表明该类席夫碱配体在紫外区都有较强的吸收,中心原子Eu(Ⅲ)与配体配位后,其共轭程度增强,所得铕配合物对紫外光的吸收强度也相应增强,且吸收带红移并加宽。配合物的荧光测试表明,该类稀土铕配合物在610~620nm处有很强的荧光发射峰,该配合物是良好的红色光材料。这是由于Eu3+离子的5D0→7F2电偶极跃迁导致,此外该类稀土铕配合物的发射峰位置不因配体结构的改变而发生移动。

贾晓宇[7](2012)在《新型三唑席夫碱及其锌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三唑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杂环化合物,在农药、医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三唑类衍生物-席夫碱,是一类重要的有机配体,其特殊结构C=N-键的存在,可以与许多金属离子通过配位键形成配合物,近年来,席夫碱及其配合物在催化剂、医药、农药、缓蚀剂、新材料开发和研制等领域有了很大进展。因此,新型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研究,对配位化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以苯甲酸乙酯和对甲基苯甲酸乙酯为原料经肼解,成盐、扣环反应合成了两种1,2,4-三唑,以自制的三唑化合物为原料,合成四种单头硫醚,再与不同的芳醛经缩合反应合成了系列新型的1,2,4-三唑席夫碱衍生物。利用1H NMR、MS、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与目标化合物的结构一致。利用单因素优化法对1,2,4-三唑化合物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较佳工艺条件:原料摩尔比为1:80、反应时间为4小时、反应温度为115℃。利用单因素优化法对三唑席夫碱的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较佳工艺条件:原料摩尔比为1:2.5、反应时间为5小时、反应温度为125℃。利用制得的席夫碱衍生物与过渡金属锌配合,合成了四种三唑席夫碱锌配合物,利用1H NMR对目标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荧光发射光谱对其光学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与配体相比较,配合物荧光发射波长都有明显的红移,中心金属Zn(II)起到了增强配体荧光的作用。

赵强[8](2011)在《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菌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席夫碱配合物在生物、材料、催化等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是当前配位化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合成了两个系列共8种配合物,这些配合物以过渡金属铜离子和稀土元素铕离子为中心离子,以L-酪氨酸缩水杨醛席夫碱和p-丙氨酸缩香草醛席夫碱为配体合成的,为了得到三元配合物和增加分子的平面性,我们引入了具有较好平面共轭结构的8-羟基喹啉和邻菲咯啉作为第二配体,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配合物的生物活性。以上的合成反应是在非水体系中较为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对配合物我们采用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光谱分析、摩尔电导和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确定了它们的组成、配位方式及某些物理化学性质。采用培养基扩散法和最小抑菌浓度法对部分配体及配合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配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菌广谱性,其抗菌活性与浓度呈正相关,配合物的活性一般高于相应的配体。随后我们将前面所制得的过渡金属配合物铜三元配合物通过直接掺杂的方法与制得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复合,得到了复合材料。然后对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进行测定,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通过进一步实验我们发现随着掺杂量的增加,抗菌率有一定的上升,但在添加量到3%时具有最好的抗菌活性。

任姗[9](2011)在《不对称双希夫碱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席夫碱类化合物由于它们所含C=N基团的功能性以及电子效应等因素使得其在医药、催化、化学分析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而长期成为研究热点。不对称双席夫碱,由于其结构的不对称性,使得拥有很多特殊的功用,如可用作载氧载体、催化剂、杀虫剂、抑菌剂、生物模拟过程的模拟分子等等,近年来此类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质研究也成为化学领域中一个十分活跃的课题。本论文综述了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状况,其中重点介绍了有关不对称双席夫碱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并对合成得到的一系列不对称双席夫碱产物的合成、表征、晶体结构及抑菌活性进行了总结。合成路线是以选择不同取代基的苯甲酸为原料依次进行酰化、酯化、fries重排、缩合等一系列反应,合成了单席夫碱,单席夫碱再分别与水杨醛、对二甲氨基苯甲醛、2-噻吩甲醛、苯甲醛、2-呋喃甲醛、大茴香醛、肉桂醛、邻氯苯甲醛、正戊醛、对羟基苯甲醛共十种醛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的不对称产品,大概有46种新型不对称双席夫碱,3种新型单席夫碱。合成得到的新型产物采用溶剂缓慢挥发法进行单晶培养,结果得到了一种化合物的良好单晶,其余的未得到合适的单晶结构。晶体结构用X衍射仪进行了解析。所得产物通过核磁共振、薄层色谱层析、X-ray、熔点等手段进行了结构表征。抑菌活性部分采用滤纸片法对三十种新型不对称双席夫碱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选用有代表性的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供试菌种,通过测量抑菌圈直径来判断其抑菌活性。通过多次对照实验,确定了具有抗菌效果的化合物的数目。结果表明一部分不对称双席夫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几乎无作用。

王强[10](2011)在《蛋氨酸类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氨基酸是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是构成生物体内蛋白质、酶等的基本结构单元,在生物体内参与多种生物化学过程。氨基酸希夫碱及其配合物具有抗病毒、抑菌、抗癌等生物活性和较好的载氧、催化性能,在农业、医学、催化、材料、生物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通过反应引入其它不同结构和活性的基团,从而合成出新的氨基酸希夫碱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研究其结构、性质与生物活性,对指导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活泼羰基化合物与L-蛋氨酸缩合得到了5个系列希夫碱配体,将这些配体与金属离子反应得到了80种新型的的希夫碱配合物,培养了两个希夫碱配合物的单晶。采用元素分析、热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推断出粉末状金属配合物可能的化学结构;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出了单晶的精细结构;对配体及其配合物进行了荧光光谱分析;并对部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了铜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主要工作如下:(1)合成了邻香草醛缩蛋氨酸希夫碱(KHL1)及其配合物,培养了配位聚合物{[CuL1(H2O)2]·[CuL1(H2O)]3·4H2O}n和四核配合物[Cd4(L1)4(H2O)2]·3H2O的单晶。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CuL1(H2O)2]·[CuL1(H2O)]3·4H2O}n,属三斜晶系,空间点群Pī。晶胞参数为a =5.2027(5)(?),b = 16.6916(16)(?) ,c = 20.237(2)(?),α= 88.895(10)°,β= 84.127(1)°,γ=83.577(10)°,V = 1737.2(3)(?)3,F(000) = 848,Dc = 1.561 g/cm3, R1 = 0.0760,wR2 = 0.2095。该配合物属于配位聚合物,整个分子包含两个独立单元,且处于不同的配位环境。独立单元一由1个铜离子、2个配位水分子及1个希夫碱配体所组成,Cu(1)离子具有稍畸变的四方锥体配位几何。独立单元二是通过羧基桥连而成的链状聚合物, Cu(2)离子具有扭曲的四方锥体配位几何结构。配合物[Cd4(L1)4(H2O)2]·3H2O,属单斜晶系,空间点群P2(1)/c,晶胞参数为a = 22.035(2) (?),b = 14.362(6) (?) ,c = 20.237(2)(?),α= 90°,β=104.8940(10)°,γ=90°,V = 7037(?)3,F(000) = 3416,Dc = 1.605 g/cm3, R1 = 0.1993, wR2 = 0.4536。镉配合物分子由4个镉离子、2个配位水分子、4个希夫碱配体和3个未配位水分子所组成四核分子,整个分子通过O–H…O氢键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二维网状结构。其余8种配合物的可能组成分别为:[ML1(H2O)2]·nH2O (M=Zn、Co、Ni, n=1; M=Mn, n=2)、[LnL1 (NO3)(H2O)2]·nH2O (Ln=La、Pr, n=1; Ln= Sm、Yb, n=2 )。(2)合成了2-羟基-1萘甲醛缩蛋氨酸希夫碱(KHL2)及其配合物,配合物的可能组成分别为:[ML2(H2O)2]·nH2O (M=Zn, n=0; M= Cu、Mn, n=1; M= Co、Ni, n=2), [LnL2(NO3)(H2O)2]·nH2O (Ln=Er、Sm, n=1; Ln=La、Pr, n=2), [YbL2(NO3)(H2O)2]·2CH3OH (L2 = C16H15NO3S)。(3)合成了吡啶-2-甲醛缩蛋氨酸希夫碱(KL3)及其配合物,配合物的可能组成分别为:[M(L3)2]·nH2O (M= Mn, n=0; M=Ni、Zn, n=1; M= Co、Cu, n=3), [LnL3(NO3)2]·nH2O (Ln=La、Sm, n=1; Ln=Yb, n=2; Ln=Er、Pr, n=3), [M(Phen)L3]·Ac·nH2O (M=Co、Cu, n=1; M=Ni、Zn, n=2; M=Mn, n=3), [Ln(Phen)(NO3)L3]·NO3·nH2O (Ln=La、Sm, Er, n=2; Ln= Pr、Yb, n=3) (L3 = C11H13N2O2S, Phen = 1,10-Phenanthroline, Ac = CH3COO)。(4)合成了噻吩-2-甲醛缩蛋氨酸希夫碱(KL4)及其20种金属配合物,配合物的可能组成分别为:[M(L4)2(H2O)2]·nH2O (M= Co、Cu, n=1; M=Ni, n=2; M=Zn、Mn, n=3), [LnL4(NO3)2(H2O)]·nH2O (Ln=Er, n=0; Ln=La、Sm, n=2; Ln=Pr, Yb, n=3), [ML4(Phen)(H2O)]·Ac·nH2O (M=Co、Cu, Ni, n=2; M=Zn、Mn, n=3), [LnL4(Phen)(NO3)(H2O)]·NO3·nH2O (Ln=Sm、Pr、Yb, n=1; Ln=La、Er, n=2) (L4 = C10H12NO2S2, Phen = 1,10-Phenanthroline, Ac = CH3COO)。(5)合成了2-乙酰基吡啶缩蛋氨酸希夫碱(KL5)及其配合物,配合物的可能组成分别为:[M(L5)2]·nH2O (M= Zn, n=1; M= Cu、Ni、n=2; M= Co、Mn, n=3), [LnL5(NO3)2]·nH2O (Ln=Sm、Yb, n=2; Ln=La、Er、Pr, n=3) , [M(Phen)L5]·Ac·nH2O (M=Cu, n=0; M=Co、Mn, n=2; M=Ni、Zn, n=3), [Ln(Phen)(NO3)L5]·NO3·nH2O (Ln=Pr、Yb, n=1; Ln=La、Sm、Er, n=2) (L5 = C12H15N2O2S, Phen = 1,10-Phenanthroline, Ac = CH3COO) (L5 = C12H15N2O2S, Phen = 1,10-Phenanthroline, Ac = CH3COO )。(6)利用Achar法和Coats-Redfern法,对配合物进行了热分解动力学处理,得出了相关的动力学方程及动力学参数。(7)测定了配合物的荧光光谱,比较了其荧光特性。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配合物[ZnL1(H2O)2]·H2O、[ZnL2(H2O)2]、[LaL2(NO3)(H2O)2]·2H2O、[PrL2(NO3)(H2O)2]·2H2O、[Zn(L3)2]·H2O、[LaL3(NO3)2]·H2O、[Zn(L4)2(H2O)2]·3H2O、[LaL4(NO3)2(H2O)]·2H2O、[Zn(L5)2]·H2O、[LaL5(NO3)2]·3H2O、[SmL5(NO3)2]·2H2O、[PrL5(NO3)2]·3H2O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质,它们与对应的配体相比,配合物的激发峰和发射峰位置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兰移或红移,且相对荧光强度明显增强,是配体的2~3倍。(8)研究了Cu(Ⅱ)配合物[CuL2(H2O)2]·H2O、[CuL4(Phen)(H2O)]·Ac·2H2O ,Zn(Ⅱ)配合物[Zn(L3)2]·H2O分别与鱼精DNA之间的作用模式。实验结果显示:配合物[CuL2(H2O)2]·H2O、[CuL4(Phen)(H2O)]·Ac·2H2O与DNA发生了插入作用,配合物[Zn(L3)2]·H2O与DNA发生了静电作用。配合物中配体的共平面性越好、平面面积越大、空间位阻越小,其与DNA作用越显着,越有利于其以插入方式与DNA发生相互作用。(9)对合成的16种铜、锌希夫碱配合物,采用MTT法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得到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2种铜配合物[CuL2(H2O)2]·H2O、CuL4(Phen)(H2O)]·Ac·2H2O。对CuL4(Phen)(H2O)]·Ac·2H2O、CuL2(H2O)2]·H2O的进一步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这两种配合物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内的内糜蛋白酶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能力与配合物的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正相关;并且前者的抑制效果优于后者。更重要的发现是金属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的差异与金属离子的选择及配体的结构密切相关,对于同一配体,铜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优于锌配合物。此外,共平面性好、空间位阻小、含杂原子的配体所形成的金属配合物抗肿瘤活性效果更佳。

二、呋喃甲醛甘氨酸席夫碱及其铜锌配合物的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呋喃甲醛甘氨酸席夫碱及其铜锌配合物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1)N-二苯甲基席夫碱双键转移及其络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席夫碱转移概述
    1.1 选题背景
    1.2 席夫碱制备的研究进展
        1.2.1 酸性条件下合成席夫碱
        1.2.2 不同溶剂条件下合成席夫碱
        1.2.3 不同干燥剂条件下合成席夫碱
        1.2.4 不同催化剂条件下合成席夫碱
        1.2.5 无溶剂条件下合成席夫碱
        1.2.6 电化学合成席夫碱
    1.3 席夫碱双键转移的研究进展
        1.3.1 叔丁醇钾催化席夫碱双键转移
        1.3.2 三乙胺催化席夫碱双键转移
        1.3.3 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DBU)催化席夫碱双键转移
        1.3.4 氢氧化钾催化席夫碱双键转移
        1.3.5 氢化钠催化席夫碱双键转移
        1.3.6 二异丙基氨基锂(LDA)催化席夫碱双键转移
        1.3.7 1,5-二氮杂双环[4.3.0]壬-5-烯(DBN)催化席夫碱双键转移
        1.3.8 乙醇钠催化席夫碱双键转移
        1.3.9 奎宁衍生物催化席夫碱双键转移
    1.4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席夫碱的制备及双键转移
    2.1 实验原理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3 实验操作
        2.3.1 二苯甲胺的制备
        2.3.2 席夫碱的制备
        2.3.3 微波条件下促进席夫碱双键转移
        2.3.4 加热条件下促进席夫碱双键转移
        2.3.5 叔丁醇钾催化席夫碱双键转移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微波条件下不同有机溶剂对双键转移的的影响
        2.4.2 加热条件下不同有机溶剂对双键转移的影响
        2.4.3 转移收率的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席夫碱双键转移机理研究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 实验操作
        3.2.1 双键转移反应的阿伦尼乌斯分析
        3.2.2 双键转移反应的艾林分析
        3.2.3 高斯量子化学计算
        3.2.4 氢离子对双键转移反应的影响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双键转移反应的热力学分析
        3.3.2 反应机理的提出
        3.3.3 反应机理的证明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席夫碱与金属络合概述
    4.1 选题背景
    4.2 金属络合的研究进展
        4.2.1 席夫碱与金属络合
        4.2.2 苯环与金属络合
    4.3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4.3.1 研究思路
        4.3.2 研究内容
第五章 席夫碱金属络合可行性研究
    5.1 实验原理
    5.2 实验仪器与试剂
    5.3 实验操作
        5.3.1 有机溶剂低温下促进席夫碱双键转移
        5.3.2 合成席夫碱金属络合物的工艺探索
        5.3.3 高斯模拟计算席夫碱能级差
    5.4 结果与讨论
        5.4.1 低温下转移试剂筛选
        5.4.2 席夫碱金属络合
        5.4.3 高斯计算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3-氨基-1-金刚烷醇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3-氨基-1-金刚烷醇的概述及合成工艺
    1.2 金刚烷的结构、性质及用途
        1.2.1 结构
        1.2.2 性质
        1.2.3 用途
    1.3 水杨醛及其衍生物的用途
    1.4 Schiff碱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
        1.4.1 铜配合物
        1.4.2 镍配合物
        1.4.3 钴配合物
        1.4.4 锌配合物
    1.5 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应用研究
        1.5.1 生物活性
        1.5.2 载氧活性
        1.5.3 催化活性
        1.5.4 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1.5.5 功能材料中的应用
    1.6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与内容
第2章 3-氨基-1-金刚烷醇缩5-溴水杨醛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菌活性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所用试剂与仪器设备
        2.1.2 Schiff碱 HL1的合成
        2.1.3 钴配合物1 的合成
        2.1.4 铜配合物2 的合成
        2.1.5 锌配合物3 的合成
        2.1.6 配合物单晶的培养
        2.1.7 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
        2.1.8 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
        2.1.9 抑菌活性试验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物理性质
        2.2.2 摩尔电导率
        2.2.3 红外光谱分析
        2.2.4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2.2.5 ~1H NMR谱分析
        2.2.6 配合物的结构式
        2.2.7 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分析
        2.2.8 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分析
        2.2.9 抑菌活性试验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3-氨基-1-金刚烷醇缩3,5-二溴水杨醛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菌活性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所用试剂与仪器设备
        3.1.2 Schiff碱 HL2的合成
        3.1.3 钴配合物4 的合成
        3.1.4 铜配合物5 的合成
        3.1.5 锌配合物6 的合成
        3.1.6 配合物单晶的培养
        3.1.7 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
        3.1.8 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
        3.1.9 抑菌活性试验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物理性质
        3.2.2 摩尔电导率
        3.2.3 红外光谱分析
        3.2.4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3.2.5 ~1H NMR谱分析
        3.2.6 配合物的结构式
        3.2.7 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分析
        3.2.8 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分析
        3.2.9 抑菌活性试验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3-氨基-1-金刚烷醇缩4-甲氧基水杨醛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所用试剂与仪器设备
        4.1.2 Schiff碱 HL3的合成
        4.1.3 钴配合物7 的合成
        4.1.4 铜配合物8 的合成
        4.1.5 锌配合物9 的合成
        4.1.6 配合物单晶的培养
        4.1.7 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
        4.1.8 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物理性质
        4.2.2 摩尔电导率
        4.2.3 红外光谱分析
        4.2.4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4.2.5 ~1H NMR谱分析
        4.2.6 配合物的结构式
        4.2.7 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分析
        4.2.8 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3)对羟基苯甲醛衍生席夫碱的合成及其与钯配位反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席夫碱类化合物
        1.1.1 席夫碱类化合物的简介
        1.1.2 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应用
    1.2 席夫碱金属配合物
        1.2.1 席夫碱金属配合物的简介
        1.2.2 常见的席夫碱金属配合物的简介
    1.3 钯金属配合物
        1.3.1 钯金属配合物的简介
        1.3.2 钯金属配合物的催化作用
    1.4 柔性链配合物
        1.4.1 柔性链配合物的发展历程
        1.4.2 柔性链席夫碱配合物的概述
    1.5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2章 对羟基苯甲醛类席夫碱的合成及其与钯配位反应的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2.1.2 分析与测试
        2.1.3 配体的合成
        2.1.4 席夫碱与钯配位的反应
    2.2 单晶结构的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配体的合成
        2.3.2 席夫碱与钯配位反应的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含柔性链的双对羟基苯甲醛衍生席夫碱的合成及其与钯配位反应的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3.1.2 分析与测试
        3.1.3 含柔性链双对羟基苯甲醛衍生席夫碱配体的合成
        3.1.4 含柔性链双对羟基苯甲醛衍生席夫碱与钯配位反应的研究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含柔性链双对羟基苯甲醛衍生席夫碱配体的合成
        3.2.2 含柔性链双对羟基苯甲醛衍生席夫碱与钯配位反应的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4)基于亚甲胺叶立德的不对称催化反应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手性与不对称催化
    1.2 亚甲胺叶立德简介
    1.3 亚甲胺叶立德参与的不对称催化反应研究进展
        1.3.1 不对称1,3-偶极环加成反应
        1.3.2 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
        1.3.3 不对称Mannich反应
        1.3.4 不对称Aldol反应
        1.3.5 不对称亲核取代反应
    1.4 立题思想
第2章 Cu(Ⅰ)催化亚甲胺叶立德和β-邻苯二甲酰亚胺硝基烯烃的不对称1,3-偶极环加成反应
    2.1 研究背景
    2.2 课题的提出
    2.3 反应条件初步筛选
    2.4 新型手性氮氧配体的设计与合成
    2.5 反应条件的优化
    2.6 底物普适性考察
    2.7 反应可能的过渡态推测及环加成产物绝对构型确定
    2.8 克量级规模合成
    2.9 环加成产物的应用转化
    2.10 本章小结
第3章 Cu(Ⅰ)催化亚甲胺叶立德和β-邻苯二甲酰亚胺丙烯酸酯的不对称1,3-偶极环加成反应
    3.1 研究背景
        3.1.1 吡咯烷β-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应用价值
        3.1.2 吡咯烷β-氨基酸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3.2 课题的提出
    3.3 反应条件筛选
    3.4 底物普适性考察
    3.5 放大量合成及环加成产物绝对构型确定
    3.6 环加成产物的应用转化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Cu(Ⅰ)催化亚甲胺叶立德和对亚甲基苯醌的不对称1,6-共轭加成/芳构化反应
    4.1 研究背景
        4.1.1 β,β-二芳基丙氨酸类化合的应用价值
        4.1.2 非对称β,β-二芳基丙氨酸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研究进展
        4.1.3 对亚甲基苯醌参与的反应研究进展
    4.2 课题的提出
    4.3 配体的筛选
    4.4 反应条件的优化
        4.4.1 反应溶剂、金属源和碱的筛选
        4.4.2 反应温度和催化量的筛选
    4.5 底物普适性考察
    4.6 产物绝对构型确定
    4.7 不对称1,6-加成产物的应用转化
        4.7.1 放大量合成实验
        4.7.2 产物转化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文总结
实验部分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Ⅰ 缩写对照表
附录Ⅱ 新化合物数据一览表
附录Ⅲ 已知化合物一览表
附录Ⅳ 已发表论文和专利

(5)新吡唑啉酮席夫碱配合物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吡唑啉酮类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简介
    1.3 吡唑啉酮类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合成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吡唑啉酮类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合成反应机理
        1.3.2 非水溶剂法
        1.3.3 水相合成法
        1.3.4 固相合成法
        1.3.5 溶剂热合成法
    1.4 吡唑啉酮类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生物活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吡唑啉酮席夫碱及其配合物抗肿瘤生物活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 吡唑啉酮席夫碱及其配合物抗菌生物活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1.4.3 吡唑啉酮席夫碱及其配合物其他生物活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实验课题研究内容
        1.5.1 实验技术路线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 4-酰基吡唑啉酮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合成方法
        2.2.1 对甲基苯甲酰氯合成方法
        2.2.2 呋喃甲酰氯合成方法
        2.2.3 1-苯基-3-甲基-4-对甲基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 合成方法
        2.2.4 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 合成方法
        2.2.5 1-苯基-3-甲基-4-对氯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 合成方法
        2.2.6 1-苯基-3-甲基-4-间甲基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 合成方法
        2.2.7 1-苯基-3-甲基-4-对甲基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 缩对氨基酚合成方法
        2.2.8 1-苯基-3-甲基-4-对甲基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 缩对硝基苯胺合成方法
        2.2.9 1-苯基-3-甲基-4-对甲基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 缩β-丙氨酸合成方法
        2.2.10 1-苯基-3-甲基-4-(α-呋喃甲酰基)-吡唑啉酮-5 缩对氨基酚合成方法
        2.2.11 1-苯基-3-甲基-4-对氯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 缩β-丙氨酸合成方法
        2.2.12 1-苯基-3-甲基-4-对氯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 缩对氨基酚合成方法
        2.2.13 4-酰基吡唑啉酮席夫碱金属配合物合成方法
    2.3 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结构表征
    2.4 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生物活性研究
        2.4.1 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抗肿瘤生物活性研究
        2.4.2 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抗肿瘤生物活性途径研究
        2.4.3 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抑菌生物活性研究
第3章 席夫碱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结构表征
    3.1 元素分析和摩尔电导
    3.2 红外光谱
        3.2.1 六种席夫碱配体的红外光谱分析
        3.2.2 三种席夫碱金属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3.2.3 九种 4-酰基吡唑啉酮金属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3.3 电子光谱
        3.3.1 席夫碱配体及金属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分析
        3.3.2 4-酰基吡唑啉酮配体及金属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分析
    3.4 差热-热重谱(TG-DTA 曲线)
    3.5 X-射线衍射
    3.6 电化学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生物活性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抗肿瘤生物活性
    4.2 席夫碱及其金属配合物抗肿瘤生物活性机制研究
        4.2.1 席夫碱及其配合物对总还原能力的影响
        4.2.2 席夫碱及其配合物对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影响
        4.2.3 席夫碱及其配合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4.2.4 席夫碱及其配合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4.3 抑菌试验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6)几种新型希夫碱的合成、表征及光物理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1.1.1 引言
        1.1.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
        1.1.3 有机电致发光原理
        1.1.4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展状况
    1.2 稀土铕配合物发光材料的进展和发光机制
        1.2.1 稀土铕配合物的发光机制
        1.2.2 稀土铕配合物发光材料的进展
    1.3 席夫碱及其配位化合物的分类
        1.3.1 缩单胺类席夫碱配体及其配合物
        1.3.2 缩双(多)胺类席夫碱配体及其配合物
        1.3.3 大环席夫碱配体及其配合物
    1.4 席夫碱配合物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1.4.1 席夫碱配合物用于做离子选择性电极载体上的研究及应用
        1.4.2 席夫碱配合物在发光材料上的研究及应用
        1.4.3 席夫碱配合物在光致变色领域上的研究及应用
        1.4.4 席夫碱配合物作为液晶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及创新之处
    1.6 参考文献
第2章 含苯基吡唑缩单胺类席夫碱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实验药品
        2.2.2 实验仪器及规格
        2.2.3 含苯基吡唑缩单胺类席夫碱的合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含苯基吡唑缩单胺类席夫碱的紫外光谱
        2.3.2 含苯基吡唑缩单胺类席夫碱的荧光光谱
    2.4 本章小结
    2.5 参考文献
第3章 含邻菲啰啉—1,3,4-噻二唑缩单(双)胺类席夫碱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
        3.2.2 实验仪器及规格
        3.2.3 含邻菲啰啉—1,3,4-噻二唑缩单(双)胺类席夫碱的合成
    3.3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3.5 参考文献
第4章 含邻菲啰啉缩单胺类席夫碱及其金属铕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
        4.2.2 实验仪器及规格
        4.2.3 含邻菲啰啉缩单胺类席夫碱及其金属铕配合物的合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铕配合物的红外光谱
        4.3.2 铕配合物及配体的紫外光谱
        4.3.3 铕配合物及配体的荧光光谱
    4.4 本章小结
    4.5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目录

(7)新型三唑席夫碱及其锌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三唑类化合物的发展与应用
        1.1.1 三唑类化合物的发展
        1.1.2 三唑类化合物的应用
    1.2 席夫碱的研究与应用
        1.2.1 席夫碱在生物与药物化学方面的应用
        1.2.2 席夫碱在催化化学方面的应用
        1.2.3 席夫碱在功能材料方面的应用
        1.2.4 席夫碱在吸波材料方面的应用
    1.3 席夫碱金属配合物的研究与应用
        1.3.1 席夫碱不同金属配合物的概述
        1.3.2 席夫碱配合物的应用
    1.4 本课题目的意义
2. 三唑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2.1.1 实验仪器及规格
        2.1.2 实验药品及规格
    2.2 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
        2.2.1 3-苯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的合成
        2.2.2 3-对甲苯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的合成
    2.3 三唑单头硫醚的合成及表征
        2.3.1 3-苯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单头硫醚的合成及表征
        2.3.2 3-对甲苯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单头硫醚的合成及表征
    2.4 三唑类席夫碱的合成及表征
        2.4.1 3-苯基-4-氨基-5-乙硫基-1,2,4-三唑席夫碱的合成及表征
        2.4.2 3-苯基-4-氨基-5-丙硫基-1,2,4-三唑席夫碱的合成及表征
        2.4.3 3-对甲苯基-4-氨基-5-乙硫基-1,2,4-三唑席夫碱的合成及表征
        2.4.4 3-对甲苯基-4-氨基-5-丙硫基-1,2,4-三唑席夫碱的合成及表征
    2.5 本章小结
3. 席夫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3.1 席夫碱锌离子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3.1.1 苯甲醛缩3-苯基-4-氨基-5-乙硫基-1,2,4-三唑席夫碱锌配合物的合成(Zn1)
        3.1.2 水杨醛缩3-苯基-4-氨基-5-乙硫基-1,2,4-三唑席夫碱锌配合物的合成(Zn2)
        3.1.3 呋喃甲醛缩3-苯基-4-氨基-5-乙硫基-1,2,4-三唑席夫碱锌配合物的成(Zn3)
        3.1.4 肉桂醛缩3-苯基-4-氨基-5-乙硫基-1,2,4-三唑席夫碱锌配合物的合成(Zn4)
    3.2 本章小结
4. 实验结果讨论及优化
    4.1 3-苯基-4-氨基-5-巯基-1,2,4-三唑反应条件的优化
        4.1.1 苯甲酰肼合成的优化
        4.1.2 苯甲酰肼盐合成的优化
        4.1.3 三唑合成的优化
    4.2 三唑席夫碱合成条件的优化
        4.2.1 原料摩尔比优化
        4.2.2 反应时间优化
        4.2.3 反应温度优化
    4.3 三唑席夫碱合成的研究
    4.4 席夫碱金属配合物荧光性能的研究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红外(IR)谱图
    附录B 核磁(~1H NMR)谱图
    附录C 质谱(MS)谱图
    附录D 荧光谱图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配位化学概述
    1.2 席夫碱配合物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合成方法
    1.3 席夫碱配合物的研究概况及应用
    1.4 抗菌剂的特征、分类和抗菌机理
    1.5 微生物常见的抑制方法和使用抗菌剂的必要性
    1.6 抗菌材料的研究现状及抗菌剂的测试方法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2 氨基酸类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引言
    2.1 实验部分
    2.2 结果与讨论
    2.3 本章小结
3 配合物的抑菌性能测试
    引言
    3.1 实验部分
    3.2 结果与讨论
    3.3 本章小结
4 复合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引言
    4.1 复合高分子材料的合成
    4.2 复合材料的抗菌性测试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参考文献

(9)不对称双希夫碱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席夫碱的研究进展
        1.1.1 席夫碱的分类
        1.1.2 席夫碱及其配合物的应用
        1.1.3 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进展研究
    1.2 单晶培养方法研究
    1.3 抑菌方法研究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菌种
    2.2 苯甲酸苯酯的合成
        2.2.1 苯甲酸对溴苯甲酯的合成
        2.2.2 2-羟基-5-溴二苯甲酮的合成
        2.2.3 2-羟基-5-溴二苯甲酮缩邻苯二胺单席夫碱的合成
        2.2.4 不对称邻苯二胺双席夫碱的合成(一)
    2.3 2-羟基-5-甲基二苯甲酮的合成
        2.3.1 苯甲酸-4-甲基苯酯的合成
        2.3.2 2-羟基-5-甲基二苯甲酮的合成
        2.3.3 2-羟基-5-甲基二苯甲酮缩邻苯二胺单席夫碱的合成
        2.3.4 不对称邻苯二胺双席夫碱的合成(二)
    2.4 2-羟基-5-氯二苯甲酮的合成
        2.4.1 苯甲酸-4-氯苯酯的合成
        2.4.2 2-羟基-5-氯二苯甲酮的合成
        2.4.3 2-羟基-5-氯二苯甲酮缩邻苯二胺单席夫碱的合成
        2.4.4 不对称邻苯二胺双席夫碱的合成(三)
    2.5 4-甲基苯甲酸-4-R 苯酯的合成
        2.5.1 对溴苯甲酸苯酯
        2.5.2 (5-溴-2-羟苯基)-(4-甲苯基)甲酮的合成
        2.5.3 (5-溴-2-羟苯基)-(4-甲苯基)甲酮-缩邻苯二胺席夫碱的合成
        2.5.4 不对称邻苯二胺双席夫碱的合成(一)
    2.6 (5-甲基-2-羟苯基)-(4-甲苯基)甲酮的合成
        2.6.1 对甲基苯甲酸苯酯
        2.6.2 (5-甲基-2-羟苯基)-(4-甲苯基)甲酮的合成
        2.6.3 (5-甲基-2-羟苯基)-(4-甲苯基)甲酮-缩邻苯二胺席夫碱的合成
        2.6.4 不对称邻苯二胺双席夫碱的合成(二)
    2.7 (5-氯-2-羟苯基)-(4-甲苯基)甲酮的合成
        2.7.1 对氯苯甲酸苯酯
        2.7.2 (5-氯-2-羟苯基)-(4-甲苯基)甲酮的合成
        2.7.3 (5-氯-2-羟苯基)-(4-甲苯基)甲酮-缩邻苯二胺席夫碱的合成
        2.7.4 不对称邻苯二胺双席夫碱的合成(三)
    2.8 单晶培养及晶体衍射数据的测定
        2.8.1 单晶培养
        2.8.2 晶体数据收集和结构检测
    2.9 抑菌活性研究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席夫碱合成机理
        3.1.1 反应机理
        3.1.2 影响席夫碱合成的因素
    3.2 单晶培养及解析
        3.2.1 单晶培养
        3.2.2 X—射线衍射分析
        3.2.3 (5-氯-2-羟苯基)-(4-甲苯基)甲酮-缩邻苯二胺席夫碱的晶体结构
    3.3 席夫碱抑菌活性机理及抑菌效果分析
        3.3.1 抑菌活性机理
        3.3.2 抑菌活性效果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蛋氨酸类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配位化学概述
    1.2 希夫碱及其配合物概述
        1.2.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2 应用现状
    1.4 蛋氨酸希夫碱及其配合物概述
    1.5 配合物与DNA 作用
        1.5.1 作用方式
        1.5.2 研究方法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1.7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蛋氨酸缩邻香草醛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引言
    2.1 实验部分
        2.1.1 主要化学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1.3 配体的合成
        2.1.4 配合物的合成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元素分析
        2.2.2 红外光谱
        2.2.3 紫外-可见光谱
        2.2.4 摩尔电导率
        2.2.5 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2.2.6 核磁共振氢谱
        2.2.7 配合物的结构
    2.3 单晶结构分析
        2.3.1 Cu(Ⅱ)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分析
        2.3.2 Cd(Ⅱ)配合物的单晶结构分析
    2.4 荧光光谱
    2.5 结语
第三章 蛋氨酸缩2-羟基-1-萘甲醛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引言
    3.1 实验部分
        3.1.1 主要化学试剂
        3.1.2 主要仪器
        3.1.3 配体的合成
        3.1.4 配合物的合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元素分析
        3.2.2 红外光谱
        3.2.3 紫外-可见光谱
        3.2.4 摩尔电导率
        3.2.5 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3.2.6 核磁共振氢谱
        3.2.7 配合物的结构
    3.3 荧光光谱分析
    3.4 结语
第四章 蛋氨酸缩吡啶-2-甲醛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引言
    4.1 实验部分
        4.1.1 主要化学试剂
        4.1.2 主要仪器
        4.1.3 配体的合成
        4.1.4 配合物的合成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元素分析
        4.2.2 红外光谱
        4.2.3 紫外-可见光谱
        4.2.4 摩尔电导率
        4.2.5 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4.2.6 核磁共振氢谱
        4.2.7 配合物的结构
    4.3 荧光光谱
    4.4 结语
第五章 蛋氨酸缩噻吩-2-甲醛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引言
    5.1 实验部分
        5.1.1 主要化学试剂
        5.1.2 主要仪器
        5.1.3 配体的合成
        5.1.4 配合物的合成
    5.2 结果与讨论
        5.2.1 元素分析
        5.2.2 红外光谱
        5.2.3 紫外-可见光谱
        5.2.4 摩尔电导率
        5.2.5 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5.2.6 核磁共振谱
        5.2.7 配合物的结构
    5.3 荧光光谱分析
    5.4 结语
第六章 蛋氨酸缩2-乙酰吡啶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引言
    6.1 实验部分
        6.1.1 主要化学试剂
        6.1.2 主要仪器
        6.1.3 配体的合成
        6.1.4 配合物的合成
    6.2 结果与讨论
        6.2.1 元素分析
        6.2.2 红外光谱
        6.2.3 紫外-可见光谱
        6.2.4 摩尔电导率
        6.2.5 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6.2.6 核磁共振氢谱
        6.2.7 配合物的结构
    6.3 荧光光谱分析
    6.4 结语
第七章 配合物与DNA 的相互作用研究
    引言
    7.1 实验部分
        7.1.1 主要化学试剂
        7.1.2 主要实验仪器
        7.1.3 实验方法
    7.2 结果与讨论
        7.2.1 配合物[CuL~2(H_20)_2]·H_20 与DNA 的相互作用
        7.2.2 配合物[Zn(L~3)_2]·H_20 与DNA 的相互作用
        7.2.3 配合物[CuL~4(Phen)(H_20)]·Ac·2H_20 与DNA 的相互作用
    7.3 结语
第八章 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引言
    8.1 实验部分
        8.1.1 主要化学试剂
        8.1.2 主要实验仪器
        8.1.3 实验步骤
    8.2 结果与讨论
        8.2.1 希夫碱配合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8.2.2 512 对PC-3 细胞的蛋白酶体活性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
        8.2.3 53 对PC-3 细胞的蛋白酶体活性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
        8.2.4 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与其结构关系的初探
    8.3 结语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呋喃甲醛甘氨酸席夫碱及其铜锌配合物的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 [1]N-二苯甲基席夫碱双键转移及其络合的研究[D]. 周易.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2]3-氨基-1-金刚烷醇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D]. 孙嘉悦. 辽宁大学, 2019(01)
  • [3]对羟基苯甲醛衍生席夫碱的合成及其与钯配位反应的研究[D]. 赵晓玉. 辽宁大学, 2018(01)
  • [4]基于亚甲胺叶立德的不对称催化反应及其应用研究[D]. 何福生. 华东理工大学, 2017(05)
  • [5]新吡唑啉酮席夫碱配合物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 张思琪.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03)
  • [6]几种新型希夫碱的合成、表征及光物理性能研究[D]. 陈贵娣. 中南民族大学, 2012(03)
  • [7]新型三唑席夫碱及其锌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能的研究[D]. 贾晓宇. 辽宁科技大学, 2012(06)
  • [8]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菌性能研究[D]. 赵强. 山东科技大学, 2011(06)
  • [9]不对称双希夫碱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 任姗. 青岛科技大学, 2011(07)
  • [10]蛋氨酸类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生物活性研究[D]. 王强.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2)

标签:;  ;  ;  ;  ;  

呋喃醛甘氨酸席夫碱及其铜锌配合物的合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