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药白马骨与月玉血的比较鉴定

民族药白马骨与月玉血的比较鉴定

一、民族药白马骨与六月雪的比较鉴别(论文文献综述)

苏钰岚[1](2021)在《广西荔浦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文中研究指明通过查阅药用植物相关资料,进行野外实地调查、药材市场访问调查以及室内标本鉴定等工作,对荔浦市药用植物的种类组成、性状类型、资源类型、入药部位以及药用功效等进行统计分析。在市场调查方面,主要分析其代表性药材市场——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中植物药的种类组成、入药部位、药用功效及交易情况,掌握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利用药用植物的概况。同时,完成荔浦市域内国家重点药用植物的调查,统计其国家级、区级保护药用植物以及这些保护药用植物在原生中草药城中出现情况。主要调查结果如下:1.荔浦市共有药用植物1353种(包括种下单位,下同),隶属197科710属,占广西药用植物总科数的73.78%、总属数的49.41%、总种数的34.31%;其中,蕨类植物99种,隶属33科54属;裸子植物10种,隶属7科9属;被子植物1244种,隶属157科647属。药用植物的优势科和优势属明显,优势科有菊科、蝶形花科、茜草科、禾本科等,共13科235属473种;优势属有榕属、紫金牛属、菝葜属、悬钩子属等,共6属83种。2.荔浦市药用植物按性状分为草本类、灌木类、藤本类、乔木类4类,主要以草本类为主,共679种,占总种数的50.18%;按入药部位分为全草类、根类、叶类、茎类、花果类、地上部分6类,共计使用频次1850次,使用频次最多的是全草类和根类,分别是572次和505次。3.荔浦市栽培型药用植物有155种,隶属72科129属,占荔浦市药用植物的11.46%,栽培用于食用(60种)、观赏(60种)、饲料(13种)、药用(12种)、其他(2种)。4.荔浦市药用植物按其药用功效分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止血药、拔毒生肌药、解表药、平肝息风药、温里药、收涩药、化湿药、驱虫药、消食药、杀虫止痒药、泻下药、安神药、开窍药和涌吐药,共21类,以清热药为主,共720种,占总种数的53.22%。5.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交易的植物药有549种,隶属144科402属;其中,蕨类植物21种,隶属13科18属;裸子植物5种,隶属5科5属;被子植物523种,隶属126科379属。优势科和优势属比较明显,共有7个优势科4个优势属;此外,植物药在各科、属呈现出明显的分散现象,共有62个单种科和323个单种属。6.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中交易的植物药按入药部位分为根类、全草类、花果类、藤茎类、叶类和其他类,以根类药材为主,共有260种,占总种数的47.36%;按药用功效分21种,以清热药为主,共280种,占总种数的51.00%。7.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中交易的药用植物有老班药72味(4虎、7牛、12钻、49风),占老班药总味数的69.23%,共计71种,隶属46科67属,其中蕨类植物有2科2种,裸子植物有1科1种,被子植物有43科68种。8.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的植物药销往荔浦本地(270种)、广西区内(268种)、广东(258种)、全国各地(91种)。植物药交易价格低廉,每千克在21元以下的药材230种,占植物药总数的41.89%;每千克在21至100元的276种,占植物药总数的50.27%;每千克超过100元的51种,占植物药总数的9.29%。年销售量超过100吨的大宗药材有67种,隶属46科64属。9.荔浦市药用植物中国家重点调查药用植物共计85种,隶属55科77属。在样方调查中出现44种,隶属34科39属;葛(60次)、漆树(44次)、千里光(42次)、山鸡椒(33次)、菝葜(33次)等在样方中出现频度高。原生中草药城中植物药材有国家重点调查药用植物46种,隶属35科46属。10.荔浦市野生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共计33种,隶属8科23属;蕨类植物1种,,被子植物32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6种,自治区级重点保护植物26种(兰科24种)。原生中草药城稀有药材19种(兰科11种),隶属9科15属。

刘浏[2](2021)在《八桂蛇伤流派形成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文旨在系统挖掘和整理八桂蛇伤流派的相关文献,总结、分析、探讨八桂蛇伤流派的源流、形成与发展、代表人物、学术特点及成就与影响,以梳理八桂蛇伤流派的形成发展史,总结具有特色的蛇伤治法,丰富八桂医学尤其是八桂蛇伤学内容,促进八桂蛇伤学的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为中医的教学、临床、科研提供参考。方法:查阅中文数据库,搜集八桂蛇伤医学的现有资料,依据实际需要实地走访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拜访医家及知情人士,进一步发掘资料,最后综合运用中医文献学、中医各家学说、医学史、外科学、急症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相关问题,完成八桂蛇伤流派形成发展的研究。结果:广西多蛇,不乏蛇患,八桂蛇伤历史现存最早的记载在唐代,八桂蛇伤流派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是以梁焯、梁家伦、余培南等为代表的地方医学流派,具有历史性、地域性、专科性、师承性等特点。其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有八桂蛇伤论治的历史积淀、国家的支持、蛇医们的传承与创新。其学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三关”分度和四种病型;病情诊断标准化;梁氏远治法;“蛇毒分阴阳”论等。代表着作有《梁焯治疗毒蛇咬伤验方》《广西蛇医经验汇编》《中国蛇伤学》《民间蛇伤验方集锦》等。结论:八桂蛇伤流派是以梁焯、梁家伦、余培南等为代表的,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的,对毒蛇咬伤论治具有系统的独特的一套理论治疗方法的学术流派,该流派培养了国内多地及东南亚蛇伤人才;丰富八桂蛇伤医学内容;奠定了八桂蛇伤的地位,并在地区及国际上造成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曹宁[3](2020)在《壮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是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多民族大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利用生物资源的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传统知识。这些传统知识在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维持生物多样性的稳定、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有许多传统知识正在加速丧失,传统知识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壮族世居于我国的岭南地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大量的传统知识,涉及到壮族人民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充分反映了壮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特点。对壮族传统知识进行搜集、整理和编目,在传承传统知识、保护传统文化、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壮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关键人物访谈等方式,对壮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进行调查、整理与编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传统知识多样性指数的计算,确定了壮族传统知识多样性热点地区;同时在有代表性的3个县(市)选取了9个村屯进行传统蔬菜资源的对比研究。结合研究实际,从不同角度入手,分析了壮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特征,探讨了壮族传统知识在发展和传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保护、传承和发展传统知识的相关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传统知识相关政策、建立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提供借鉴。本文主要研究结果:1、壮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非常丰富。本研究共编目壮族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知识词条965个,其中传统选育农业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词条391个(40.52%);传统医药相关知识词条338个(35.03%);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的传统技术及生产生活方式词条58个(6.01%);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文化词条69个(7.15%);传统生物地理标志产品相关知识词条109个(11.30%)。2、确定了壮族传统知识热点地区。按照传统知识的空间分布情况,将编目的传统知识精确划分到广西的14个地级市,计算各市的传统知识多样性指数,将桂西地区确定为壮族传统知识热点地区。3、结合研究实际,分析壮族传统知识在产生、利用和发展等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体现在:起源于壮族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形成于壮族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对壮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世代传承与壮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息息相关。4、以传统蔬菜资源为研究对象,在靖西市、上林县、武宣县3个县(市)选取了 90户农户,进行传统蔬菜资源案例研究。共记录了传统蔬菜资源127个(种和农家品种),隶属37科82属,包括栽培蔬菜资源74个(农家品种,占58.27%),野生蔬菜资源53个(种,占41.73%)。比较三地蔬菜资源的组成、相似性以及不同民族间对蔬菜资源利用方式、相似度和认知情况。结果表明:壮族农户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成功地选育了多个蔬菜品种,并持续利用多种野生蔬菜资源;与受访的汉族农户相比,壮族农户对蔬菜资源的利用方式较为多样,利用部位也更为广泛;受访的壮族、汉族农户均认为,新品种的引进是造成传统蔬菜资源丧失的重要原因,种子站推广以及自家留种是有效保存传统蔬菜资源的方式。但与其他调研地点相比,靖西地区壮族农户传承传统蔬菜资源的观念较为淡薄。这是由于靖西当地传统蔬菜种类多样,数量繁多,当地农户认为少量传统蔬菜资源的丢失并不会对正常的生活造成影响,因而对传统蔬菜资源的保存和传承持无所谓态度。5、壮族传统知识的发展传承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主要包括:传统知识的相关保护措施尚未健全;传统知识的搜集整理颇有难度;传统知识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传统知识的传承观念日渐淡薄。在编目基础上,本研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壮族传统知识的传承策略:加快立法,用法律手段促进传统知识的保护与发展;多方参与,建立传统知识数据库;结合政策,因地制宜保护传统知识;加强宣传,提高壮族人民保护传统知识的意识;深入挖掘,使传统知识在当代社会散发更大魅力。6、本研究首次对壮族传统知识进行了编目,为壮族传统知识数据库建设和惠益共享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提出了传统知识多样性指数,确定了壮族传统知识热点地区,对壮族热点地区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保护具有参考意义。本研究还从生物遗传资源的角度对壮族传统知识及与之相关的民族文化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传承保护壮族传统知识的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传统知识相关政策、建立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建言献策。

程甜甜[4](2018)在《面向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组方辅助决策的研究》文中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肾脏病,该病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中医方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根据病患情况制定个性化中药方剂是中医诊疗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本文通过数据挖掘手段发现适合病患的加减成方,开展了辅助医生医疗决策的工作。本文从中医组方流程入手,针对组方中配伍决策与评估推荐两个关键问题进行探索与实验,逐个建模并进行集成,构建中医组方辅助决策系统原型。本文工作具体如下:1.中医组方配伍决策包括中医症状-证候关系挖掘、中医症状-药物对应关系发现与中医成方判定三个问题。针对中医症状-证候关系挖掘问题,引入基于闭频繁项集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开展症状-证候关系发现工作,达到中医辨证决策目标,同时确定证候对应经典方。针对中医症状-药物对应关系发现问题,引入基于疗效改进适应度函数的遗传算法与统计症状药物共现的卡方检验方法分别对症状-药物关系进行挖掘,达到对经典方加减药物目标,前者平均运行时间12.35秒,后者平均运行时间3.11秒。针对中医成方判定问题,依据发现的症状-药物关系确定加减药物,使用加权投票策略的KNN算法与对不均衡数据进行预处理的SVM算法分别对生成的成方进行判别分类,达到判断成方是否满足配伍规律目标,前者F1测度值为49.9%,后者F1测度值为71.3%。2.基于中医组方配伍决策的评价推荐包括中医成方评价与中医成方修正反馈两个问题。针对中医成方评价问题,依据生成的成方,使用基于方剂功效与属性的评价指标开展推荐成方的工作,其中方剂功效由正则化BP神经网络确定,方剂属性由关联规则确定,并使用加权投票方式确定方剂评价。针对中医成方修正反馈问题,依据用户修正结果,引入梯度上升策略开展了对症状-证候-药物路径权值进行反馈调节工作。3.中医组方辅助决策原型的设计与实现使用C#语言与WPF视觉库完成原型开发与可视化,该原型包括加减方生成与推荐模块,完成中医组方辅助决策功能,同时实现组方评价推荐功能。

郭培[5](2017)在《六月雪化学成分及抗炎药理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六月雪Serissa japonica(Thunb.)Thunb.是茜草科白马骨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东、云南等地区。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研究植物六月雪:1、六月雪化学成分研究,以期初步阐释六月雪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2、六月雪提取物及其单体成分抗炎活性研究,试阐明其水提物、醇提物及单体化合物的抗炎活性。1.六月雪化学成分研究六月雪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色谱、反相中压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数据结合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本文从六月雪全草中分离得到2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落叶松脂素(1)、(+)-环橄榄树脂素(2)、(-)-vladinol D(3)、(-)-(7’S,8S,8’R)-4,’-二羟基-3,3’,5,5’-四甲氧基-7’,9-环氧木脂烷-9’-醇-7-酮(4)、(-)-wikstrone(5)、(+)-8-羟基松脂酚(6)、(+)-8-羟基杜仲树脂酚(7)、(+)-表丁香树脂酚(8)、(+)-表松脂醇(9)、(-)-丁香树脂酚(10)、(-)-(7R,7’R,7"R,8S,8’S,8"S)-4’,4"-二羟基-3,3’,3",5-四甲氧基-7,9’:7’,9-双氧环-4,8"-氧-8,8’-倍半新木脂烷-7",9"-二醇(11)、(-)-(7R,7’R,7"R,8S,8’S,8"S)-4’,4"-二羟基-3,3’,3",5,5’-五甲氧基-7,9’:7’,9-双氧环-4,8"-氧-8,8’-倍半新木脂烷-7",9"-二醇(12)、8-羟基表丁香树脂酚(13)、8-羟基松脂酚(14)、8-羟基杜仲树脂酚(15)、1,2-二甲氧基-3-羟基-6-甲基蒽醌(16)、3-羟基-1,2-二甲氧基蒽醌(17)、1,2,4-三甲氧基-3-羟基-6-甲基蒽醌(18)、松脂素(19)、杜仲树脂酚(20)。其中化合物10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9、11~16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2.六月雪提取物及其单体成分抗炎活性研究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六月雪水提物、70%乙醇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对RAW 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利用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建立体外细胞炎症模型,采用一氧化氮(NO)试剂盒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六月雪提取物及单体对LPS诱导RAW 264.7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以确定六月雪抗炎作用的活性成分。发现六月雪70%乙醇提取物及(7’S,8S,8’R)-4,4’-二羟基-3,3’,5,5’-四甲氧基-7’,9-环氧木脂烷-9’-醇-7-酮、(7R,7’R,7"R,8S,8’S,8"S)-4’,4"-二羟基-3,3’,3",5-四甲氧基-7,9’:7’,9-双氧环-4,8"-氧-8,8’-倍半新木脂烷-7",9"-二醇、丁香树脂酚能有效抑制NO、IL-6的分泌。

许玉华,甄丹丹,甄汉深[6](2016)在《六月雪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从质量分析研究、药理作用研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六月雪进行的综述。六月雪主要分布在华东、中南、华南及贵州、云南等地区;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萜类与甾体类、木脂素类、蒽醌类等;药理方面有促凝血作用、抑菌作用;临床上,主要应用治疗感冒、头痛、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角膜炎、盛夏解暑等。六月雪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鲁利民,陆锦锐,韩忠耀[7](2014)在《苗药六月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介绍苗药六月雪的研究现状,为相关科研工作、临床用药指导及新药研发利用等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苗药六月雪相关研究报道的文献,综述苗药六月雪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结果六月雪含有挥发油、糖类以及一些其它类成分,而这些化学成分具有抗菌,解热,抗肝炎病毒,保肝,提高免疫力等作用。结论六月雪具有多种药效作用,具有可研究价值,在医疗保健以及食品防腐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开发前景。

王红爱,黄位耀,张云,张霞[8](2011)在《六月雪的提取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优选六月雪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提取液中齐墩果酸的含量及总固体得率为指标,综合评分优选药材的提取工艺。结果药材较优的提取工艺为加水5倍,提取2次,每次1.5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各活性成分提取率高,操作简便,适用于生产。

王红爱,黄位耀,张云,张霞[9](2011)在《六月雪不同组分提取物的抗菌解热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六月雪不同组分提取物的抗菌解热作用。方法制备六月雪不同组分提取物,采用平皿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并进行体内抗菌实验。考察六月雪不同组分提取物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以及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的解热作用。结果六月雪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肠炎球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水提取物各剂量组对绿脓杆菌所致的感染均可产生明显的对抗作用。六月雪水提取物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的解热作用最强。结论六月雪水提取物的抗菌解热活性最强。

谢金良[10](2009)在《闽江源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及评价》文中提出福建闽江源自然保护区地处武夷山脉中段的建宁县境内东南部,主要保护对象为武夷山脉中段重要的生物区系组份、大面积的钟萼木和南方红豆杉原生种群、独特的生物群落类型和福建闽江源头森林植被。其中有大量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本研究在自然保护区科考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闽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走访,开展野生药用植物的多样性分析,对其保护和利用作出科学的评价,以期为三明市的天然药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基础资料。研究结果如下:1、闽江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药用植物有160科519属878种,其中蕨类植物27科37属57种,裸子植物5科7属7种,被子植物128科475属814种。2、对保护区野生药用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区系成分分析表明:热带分布科共85科,占53.13%,温带成分共37科,占23.14%,;热带成分共263属,占总属数的50.67%,其优势较明显,温带成分共208属,占总属数的40.08%。该区系以热带成分为主但带有一定的过渡性质。3、全草类、根及根茎类的野生药用植物分别占总种数的44.48%、38.23%,是主要的药用植物类群。4、药用部位药性为寒性的植物有82科164属204种,药性为凉性的植物有80科147属191种,药性为温性的植物有81科162属212种,药性为平性的植物有86科184属273种,药性为热性的植物有2科3属3种。5、药用部位滋味为甘的植物有46科85属105种,苦味的有86科158属195种,辛味的有52科85属105种,酸味的有13科15属16种,药用部位为淡的植物有16科19属19种。其他药用植物具有2种以上滋味。6、有毒药用植物有126种,其中大毒植物6科7属7种,有毒植物39科49属61种,小毒植物25科47属59种。7、该区的菊科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共有33属55种,具有多种药用功能。8、定量评价该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短萼黄连(Coptis chinensis var.brevisepala)、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花叶开唇兰(Anoectochilus roxburghii)、三枝九叶草(Epimedium sagittatum)、阴地蕨(Botrychium ternatum)、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花榈木(Ormosia henryi)、金荞麦(Fagopyrum cymosum)等植物急需保护。闽江源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及时开展资源收集和评价工作对这些丰富的野生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保护具有重意义。

二、民族药白马骨与六月雪的比较鉴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族药白马骨与六月雪的比较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荔浦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背景
    1.1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概况
    1.2 广西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概况
    1.3 荔浦市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1.4 药用植物资源存在的问题
第2章 荔浦市概况
    2.1 自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气候水文
        2.1.4 植被类型
    2.2 民族概况
第3章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查阅
        3.3.2 野外调查
        3.3.3 访问调查
        3.3.4 室内整理
第4章 荔浦市药用植物的现状与特点
    4.1 荔浦市药用植物种类多样性
        4.1.1 科的组成特点
        4.1.2 属的组成特点
    4.2 荔浦市药用植物性状组成
    4.3 荔浦市药用植物资源类型
    4.4 荔浦市药用植物入药部位的多样性分析
    4.5 荔浦市药用植物药用功效类型多样性分析
第5章 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药用植物利用的基本情况
    5.1 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药用植物利用种类的多样性
    5.2 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药用植物入药部位多样性分析
    5.3 药市上交易的老班药
    5.4 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药用植物药用功效类型
    5.5 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药用植物的交易情况分析
        5.5.1 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植物药材的来源与去向
        5.5.2 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植物药材的交易价格
        5.5.3 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中的大宗药材
第6章 荔浦市野生重点调查药用植物
    6.1 荔浦市野生重点药用植物多样性
    6.2 荔浦市野生重点药用植物在样方中出现的情况
    6.3 荔浦市重点药用植物在药材市场交易情况
    6.4 荔浦市珍稀濒危药用植物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第8章 荔浦市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8.1 荔浦市药用植物资源管理现状
    8.2 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8.3 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1 荔浦市药用植物名录
附录2 荔浦市原生中草药城植物药材2018-2020年的交易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及发表的论文
致谢

(2)八桂蛇伤流派形成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绪论
    1.1 中医学术流派的认识
    1.2 八桂蛇伤流派概念及特点
        1.2.1 专科性
        1.2.2 地域性
        1.2.3 传承性
        1.2.4 历史性
        1.2.5 小结
2.中医蛇伤论治源流
    2.1 秦汉时期——萌芽肇始
    2.2 魏晋南北朝——经验积累
    2.3 隋唐时期——专篇设立
    2.4 宋金元时期——丰富发展
    2.5 明清时期——理论探讨
3.八桂蛇伤流派形成与发展
    3.1 八桂蛇伤论治起源
        3.1.1 八桂蛇伤论治的发端(唐代)
        3.1.2 八桂蛇伤论治的积累(宋代~现代)
        3.1.3 八桂蛇伤论治的挖掘(当代)
    3.2 八桂蛇伤流派形成
        3.2.1 八桂蛇伤流派成因
        3.2.2 八桂蛇伤立派标志
        3.2.3 八桂蛇伤首次总结
    3.3 八桂蛇伤流派发展
        3.3.1 广西蛇伤专科设立
        3.3.2 八桂蛇伤学术创新
        3.3.3 八桂蛇伤学科建设
        3.3.4 梧州特色蛇伤疗法
4.八桂蛇伤流派代表医家及传承
    4.1 梁焯
    4.2 谭桂华
    4.3 梁家伦
    4.4 杨开森
    4.5 余培南
5.八桂蛇伤流派的学术特色
    5.1 理论特色
        5.1.1 “蛇毒分阴阳”论
        5.1.2 蛇伤病机阐发
        5.1.3 蛇毒毒邪理论
    5.2 诊断特色
        5.2.1 “三关”分度和四种病型
        5.2.2 综合辨证
        5.2.3 病情诊断标准化
    5.3 治疗特色
        5.3.1 唯效是用
        5.3.2 重视津液
        5.3.3 既伤防变
        5.3.4 善用外治
6.八桂蛇伤流派成就及影响
    6.1 培养八桂蛇伤人才
    6.2 丰富中医蛇伤内容
    6.3 奠定八桂蛇伤地位
7.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八桂蛇伤流派形成与发展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壮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研究背景
        一、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概念
        二、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重要性
        三、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国内外研究进展
    第二节 壮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研究背景
        一、壮族概况
        二、壮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研究进展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第一节 研究目标
    第二节 研究内容
        一、壮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调查、整理与编目
        二、壮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特征分析
        三、传统蔬菜资源案例研究
        四、壮族传统知识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传承策略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
        二、实地调查
        三、数据分析
    第四节 研究区域
    第五节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壮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调查与编目
    第一节 编目内容
    第二节 编目概况
        一、传统选育农业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
        二、传统医药相关知识
        三、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的传统技术及生产生活方式
        四、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文化
        五、传统生物地理标志产品相关知识
    第三节 壮族传统知识多样性分析
    第四节 壮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特征分析
        一、传统知识的自然环境特征
        二、传统知识的实践特征
        三、传统知识的社会经济特征
        四、传统知识的文化特征
第四章 传统蔬菜资源案例研究
    第一节 三地传统蔬菜资源概况
    第二节 三地传统蔬菜资源比较
        一、资源组成比较
        二、相似性分析
        三、利用情况比较
    第三节 三地传统蔬菜资源认知情况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壮族传统知识的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传承策略
    第一节 壮族传统知识发展现状
        一、利用现状
        二、丧失状况
        三、保护现状
    第二节 壮族传统知识发展传承的制约因素
        一、传统知识的相关保护措施尚未健全
        二、传统知识的搜集整理颇有难度
        三、传统知识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
        四、传统知识的传承观念日渐淡薄
    第三节 壮族传统知识的传承策略
        一、加快立法,用法律手段促进传统知识的保护与发展
        二、多方参与,建立传统知识数据库
        三、结合政策,因地制宜保护传统知识
        四、加强宣传,提高壮族人民保护传统知识的意识
        五、深入挖掘,使传统知识在当代社会散发更大魅力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第二节 本文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面向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组方辅助决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中医辨证挖掘研究现状
        1.2.2 方剂配伍规律挖掘研究现状
        1.2.3 中医数据挖掘系统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原理与技术
    2.1 中医诊疗相关原理
    2.2 关系发现技术
    2.3 搜索最优解技术
    2.4 数据挖掘分类相关技术
        2.4.1 最近邻节点算法
        2.4.2 支持向量机算法
        2.4.3 神经网络算法
        2.4.4 分类器性能评价指标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医组方配伍决策
    3.1 面向中医辨证的症状-证候关系挖掘
        3.1.1 中医症状证候数据预处理
        3.1.2 基于关联规则算法的症状-证候关系发现
    3.2 面向中医组方的症状-药物关系挖掘
        3.2.1 基于遗传算法的症状-药物关系发现
        3.2.2 基于卡方检验的症状-药物关系发现
    3.3 面向中医成方判定的分类挖掘
        3.3.1 中医方剂数据预处理
        3.3.2 基于最近邻节点算法的成方判定
        3.3.3 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的成方判定
    3.4 中医成方配伍决策结果分析
        3.4.1 基于症状-证候挖掘的辨证结果分析
        3.4.2 基于症状-药物挖掘的结果分析
        3.4.3 基于中医成方判定的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中医组方配伍决策的评价推荐
    4.1 面向成方评价的加权投票推荐
        4.1.1 基于神经网络的方剂功效预测
        4.1.2 基于关联规则的方剂属性匹配
        4.1.3 基于加权投票的成方评价推荐
    4.2 面向成方修正的反馈调节
    4.3 中医组方辅助决策系统结果分析
        4.3.1 成方评估推荐结果分析
        4.3.2 成方修正反馈调节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医组方辅助决策原型的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环境及开发工具
    5.2 系统需求分析
    5.3 系统设计说明
        5.3.1 系统设计
        5.3.2 数据库设计
    5.4 系统实现及展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5)六月雪化学成分及抗炎药理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六月雪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1.概述
    2.化学成分研究
        2.1 挥发油成分
        2.2 萜类化合物与甾体类成分
        2.3 木脂素成分
        2.4 蒽醌类成分
        2.5 其他成分
    3.药理活性研究
        3.1 解热、抗菌、抗病毒作用
        3.2 抗乙肝病毒作用与保肝作用
        3.3 对肾脏作用
        3.4 抗肿瘤作用
        3.5 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3.6 抗关节炎作用
        3.7 耐缺氧作用
        3.8 抑制酪氨酸酶作用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六月雪化学成分研究
    1.前言
    2.化学实验部分
        2.1 植物来源、鉴定
        2.2 仪器、填料、试剂
        2.3 提取和分离过程
        2.4 六月雪的提取分离过程图
    3.化学成分研究结果
    4.结构鉴定数据
        4.1 化合物结构解析
        4.2 化合物波谱数据
    5.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六月雪提取物及其单体成分抗炎活性研究
    1.前言
    2.抗炎活性筛选的化合物结构
    3.抗炎活性实验部分
        3.1 实验材料、仪器
        3.2 六月雪的提取分离
        3.3 细胞培养
        3.4 细胞毒活性实验
        3.5 一氧化氮含量测定
        3.6 IL-6含量测定
        3.7 数据统计分析
    4.药理活性筛选结果
        4.1 对细胞活性影响
        4.2 对LPS诱导细胞NO分泌的影响
        4.3 对LPS诱导细胞IL-6分泌的影响
    5.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1. 小结
    2. 创新点
    3. 问题和不足
    4. 展望
六月雪中化合物附图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六月雪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质量标准研究
    1.1 显微鉴别
    1.2 薄层色谱鉴别
    1.3 化学成分研究
2 药理作用研究
    2.1 解热、抑菌作用
    2.2 抗肝炎与保肝作用
    2.3 抗氧化作用
    2.4 保护胃黏膜作用
    2.5 促凝血、耐缺氧、免疫等作用
3 临床应用
    3.1 治疗感冒、头痛等
    3.2 治疗支气管
    3.3 治疗肾脏疾病
    3.4 治疗癌症、肝炎
4 小结

(7)苗药六月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1.1 挥发油类成分
    1.2 萜类化合物与甾体类成分
    1.3 木脂素成分
    1.4 醌类成分
    1.5 金属元素
    1.6 其他成分
2 药理作用
    2.1 抗菌、解热作用
    2.2 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2.3 抗乙肝病毒作用与保肝作用
    2.4 抗关节炎作用
    2.5 耐缺氧作用
    2.6 对肾脏作用
    2.7 祛黄褐斑作用
    2.8 对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2.9 抑制酪氨酸酶作用
    2.1 0 毒性
3 结语

(8)六月雪的提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含量测定方法
        2.1.1 色谱条件:
        2.1.2 标准曲线的绘制:
        2.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1.4 含量测定:
    2.2 正交实验设计与结果
        2.2.1 正交实验设计:
        2.2.2 样品溶液的制备:
        2.2.3 总固体得率的测定:
        2.2.4 含量测定:
        2.2.5 结果分析:
3 讨 论

(9)六月雪不同组分提取物的抗菌解热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仪器
2 方法与结果
    2.1 营养琼脂培养基制备
    2.2 菌液制备
    2.3 供试液的制备
        2.3.1 醇提物制备:
        2.3.2 水提物制备:
        2.3.3 挥发油的提取:
    2.4 体外抑菌实验
    2.5 体内抗菌实验
        2.5.1 菌液的制备:
        2.5.2 体内抗菌作用:
    2.6 六月雪不同组分解热作用研究
        2.6.1 六月雪不同组分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的解热作用:
        2.6.2 六月雪不同组分对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的解热作用:
3 讨 论

(10)闽江源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中药材野生与家种的变迁
    1.2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
    1.3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区域化分布
    1.4 药用植物资源研究现状
    1.5 三明市医药产业发展概况
    1.6 开展本项目研究的意义
2 研究地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质地貌
    2.3 水文
    2.4 土壤
    2.5 气候
    2.6 植被特征
    2.7 动物资源特征
    2.8 其它资源特征
3 研究方法
    3.1 调查前的准备
    3.2 现场调查
    3.3 调查路线安排
    3.4 民族药物学研究
    3.5 标本采集与鉴定
    3.6 相关参考资料
4 闽江源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特点
    4.1 闽江源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种类组成
    4.2 闽江源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的地理成分分析
    4.3 闽江源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分析
5 保护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评价
    5.1 优先保护植物缓急程度计算
    5.2 优先保护植物缓急的初步评价结果
6 建莲系列品种及栽培技术
    6.1 建莲系列品种
    6.2 建莲栽培技术要点
7 结论与建议
    7.1 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
    7.2 菊科药用植物分析
    7.3 保护区野生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评价
    7.4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工作
    7.5 深入调查研究并建立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信息系统
    7.6 深入挖掘民族民间野生药用植物的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闽江源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物种编目
致谢

四、民族药白马骨与六月雪的比较鉴别(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荔浦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D]. 苏钰岚.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2]八桂蛇伤流派形成与发展研究[D]. 刘浏.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3]壮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研究[D]. 曹宁.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4]面向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医组方辅助决策的研究[D]. 程甜甜.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8)
  • [5]六月雪化学成分及抗炎药理活性研究[D]. 郭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11)
  • [6]六月雪的研究进展[J]. 许玉华,甄丹丹,甄汉深.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22)
  • [7]苗药六月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鲁利民,陆锦锐,韩忠耀.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17)
  • [8]六月雪的提取工艺研究[J]. 王红爱,黄位耀,张云,张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23)
  • [9]六月雪不同组分提取物的抗菌解热作用研究[J]. 王红爱,黄位耀,张云,张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20)
  • [10]闽江源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植物多样性及评价[D]. 谢金良. 福建农林大学, 2009(03)

标签:;  ;  ;  ;  ;  

民族药白马骨与月玉血的比较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