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线环扎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可吸收线环扎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一、可吸收线环扎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白晓东,芦重尧,张英泽,郑占乐[1](2020)在《髌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髌骨骨折属关节内骨折,发生率较高,占所有骨折的0.5%~1.5%[1]。损伤原因可分为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亦可由混合暴力导致。髌前软组织菲薄,局部击打、着地等直接暴力常导致粉碎性骨折。膝关节屈曲时股四头肌猛烈收缩的间接暴力常导致横形骨折。髌骨骨折的治疗方式主要为保守治疗、髌骨切除及切开复位内固定等。非手术治疗常因复位不良及移位较多,致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关节僵硬、创伤后关节炎、膝关节疼痛等,目前主张积极的手术治疗[2]。髌骨骨折的手术

邢宏文[2](2019)在《张力带钢丝与可吸收材料固定对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张力带钢丝固定组与可吸收线固定组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疗效观察,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选择髌骨骨折更优治疗方案,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从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2012年9月至2017年02月收治的髌骨骨折病人中选择符合条件的患者,共129例,其中女性64例,男性65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35.95±3.83岁,根据AO分型分三型,A型骨折20例;B型骨折32例,C型,77例,患者均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分为两组,A组应用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可吸收缝线(PDSⅡ)固定57例,左侧32例,右侧25例。B组张力带钢丝固定72例,左侧40例,右侧32例。通过对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总量、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髌骨长厚比值、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膝关节功能Bostman评分、术后并发症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定期随访,随访率约100%,随访时间3个月-12个月,平均8.5±1.6个月,皮肤切口长度:A组8.74±1.37cm,B组9.33±1.43cm;手术时间:A组88.42±19.29min,B组94.66±21.69min;术中出血量:A组50.52±5.74ml,B组50.70±5.17ml;骨折愈合时间;A组13.58±1.22周,B组13.89±1.42周;关节功能Bostman评分:A组优57例、良42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5%,B组优36例、良33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6%;术后1个月髌骨长厚比值:A组1.89±0.18,B组1.83±0.20,术后3个月髌骨长厚比值:A组1.92±0.23,B组1.86±0.25;术后6个月的髌骨长厚比值:A组1.95±0.31,B组1.91±0.42;对以上各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在术后并发症上,A组2例并发症均为切口处硬结疼痛,B组11例并发症其中针尾刺激5例、关节僵直3例,钢针滑脱3例,A组并发症发生率约3.5%,明显低于B组15.3%(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切口感染,骨折均骨性愈合。结论:张力带钢丝固定与可吸收线固定在治疗髌骨骨折中均能起到很好的固定效果,但是可吸收线固定术后并发症少,经济实用,材料组织相容性好,无软组织激惹现象,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适合推广应用,张力带钢丝固定并发症较多。

胡昌庆[3](2017)在《3种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对比研究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克氏针钢丝张力带、钢丝张力带3种不同张力带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疗效的差异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12月6月,对我院97例闭合移位性髌骨骨折,横行骨折72例,粉碎性骨折25例,分组采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及钢丝张力带3种不同张力带内固定方式治疗。其中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21例,横行骨折15例,粉碎性骨折6例;男14例,女7例;年龄2478岁,平均(58.36±9.59)岁;左侧13例,右侧8例。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32例,横行骨折25例,粉碎性骨折7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3276岁,平均(57.62±4.82)岁;左侧20例,右侧12例。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44例,横行骨折32例,粉碎性骨折12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2875岁,平均(58.58±8.28)岁,左侧30例,右侧14例。术后指导患者康复训练,定期复查,随访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予以疗效功能评价。结果97例骨折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组优16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5.2%;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组优15例,良13例,可3例,优良率87.5%;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组优18例,良14例,可10例,优良率72.7%。对比3组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组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优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组和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组。结论通过应用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克氏针钢丝张力带、钢丝张力带3种不同张力带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比较,从三组随访满意度、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价、膝关节功能疗效结果对比分析,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并发症相对较少,固定强度最可靠,膝关节功能恢复最满意,生物力学性能优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和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是治疗髌骨骨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陈圣,李增春,徐翀,韩宁[4](2016)在《可吸收螺钉加环扎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加环扎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采用可吸收材料治疗26例髌骨粉碎性骨折,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3264岁,平均(43.0±4.1)岁;膝关节正中纵行切口,2枚4.0 mm半螺纹可吸收钉于髌骨纵轴加压固定,1.5 mm可吸收棒辅助固定;1号PDS II可吸收线环扎髌骨,并修复股四头肌腱扩张部;术后膝关节卡盘支具固定12周,随访终末行Bostman髌骨骨折评分,并测量膝关节活动度。结果26例患者术后随访平均(30.0±3.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0.50±1.30)周,无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未出现螺钉断裂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按Bostman评分评定疗效:优22例,良4例,优良率100%。随访终末,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3.3°±1.4°(伸),132.8°±4.1°(屈),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螺钉加PDS可吸收线环扎治疗髌骨骨折临床疗效良好,无需行二次内固定取出手术。

张继业,王新,杨琳,舒永辉,朱权,黄志平,李雯[5](2014)在《可吸收螺钉张力带固定横行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张力带固定横行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及稳定性。方法在12具新鲜膝关节标本上制作横行髌骨骨折模型,分别用可吸收螺钉联合张力带(polydloxanone suture,PDS)(A组)、AO张力带(B组)固定,牵拉股四头肌肌腱,使其从屈曲90°至完全伸直,反复加载后测试髌骨骨折端的位移。结果无论膝关节是处于屈曲位,还是伸直位,除第1次加载,A组骨折端位移较B组大(P<0.05);两组随着循环加载次数的增加,骨折端位移逐渐增加(P<0.05)。A组均在加载1 200次左右固定失败(即位移大于3 mm)。结论可吸收内植物固定横行髌骨骨折无需二次手术,但是其稳定性显着低于克氏针张力带法,需要外固定支具辅助固定。

朱炼[6](2014)在《手术治疗髌骨粉碎骨折膝关节远期功能及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治疗研究》文中认为髌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在伸膝过程中有重要作用。髌骨位于膝前皮下,易受直接或间接暴力损伤,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21%。髌骨骨折导致伸膝装置的连续性被破坏且髌股关节面不平。髌骨骨折是关节内骨折,预后将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其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都是解剖复位,坚强固定,早期活动。尽快恢复膝关节功能,避免或减少髌骨骨折造成的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随着骨科内固定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的手术方法和新型内固定物被广泛使用,使得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20世纪前髌骨骨折的治疗是存在争议的,非手术治疗常常被采用,Dowd等人认为保守治疗预后较差,骨折愈合率低且致残率高。由于外科手术中无菌技术的提高,两种手术方案被提出:髌骨切开复位钢丝固定和髌骨全切。随后,切开复位内固定成为治疗髌骨骨折的首选。严重的粉碎性髌骨骨折常采用髌骨完全切除术作为治疗方法,但对于其疗效和远期愈后,一直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当髌骨粉碎性骨折不能良好复位并稳定固定时,可以采取髌骨完全切除术进行治疗,满意率约为80%。而在1980后,随着内固定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后的研究对此产生了争论,认为该术式的临床结果并不理想,仅仅可以作为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最后措施。以上学者的研究结果均仅针对患侧的预后功能,髌骨粉碎性骨折患侧完全切除术对健侧膝关节远期功能的影响及其影像学改变极少见文献报道。本研究通对髌骨粉碎骨折髌骨切除和髌骨内固定健侧和患侧膝关节的影像学评分和功能评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髌骨粉碎骨折髌骨全切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膝关节远期健患侧的功能恢复情况及影像学改变。临床上对髌骨骨折治疗要求也越来越高,原则上最大限度地保留髌骨及充分恢复其的功能。大多数移位的髌骨骨折可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髌骨骨折、尤其是下极严重粉碎性骨折,常采用部分切除术治疗。国内外较少见文献报道髌骨部分切除术的长期疗效和髌股关节的退化程度。本研究通过膝关节功能评分和MRI评分来判断髌骨部分切除术的远期疗效。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基数迅速增加,使老年髌骨骨折患者增多。然而,老年髌骨骨折患者由于骨质疏松,骨质较差,复位内固定时骨折块易碎裂,内固定物易松动脱出,可能出现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大多数老年髌骨骨折患者克氏针张力带术后进行数周外固定。但是,治疗过程中长时间使用外固定支具,对关节功能的恢复极为不利,容易造成关节僵直,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本研究通过对早期功能锻炼和石膏固定膝关节功能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老年髌骨骨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和石膏固定对患者的影响。第一部分华北地区成年汉族人髌骨CT三维重建测量在性别鉴定中的应用目的:通过对257例成年汉族人髌骨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测量,通过判别分析,找到进行男女性别判别的方法。方法:选择自愿参加测试的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河北省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就医的志愿者,自愿参加测试。对这些受试者进行CT扫描三维重建测量髌骨的高度和宽度、髌骨厚度和内外侧关节面的宽度。通过统计处理找出单项指标和多项指标的判别分析函数和判断符合率。结果:华北地区成年汉族人髌骨5项指标平均值男性大于女性,差异显着(P<0.01),单项判别中髌骨内侧关节面宽判别函数为Y1=-82.08+7.95X4;Y2=-60.29+6.78X4,判断符合率:83.3%。多项判别分析函数为Y1=-296.24+2.94X1+6.78X2+0.119X3+3.01X4+4.70X5;Y2=-261.06+2.82X1+6.72X2+0.07X3+2.08X4+4.33X5,判断符合率达89.10%。结论:髌骨内侧关节面宽度单项判别分析判断符合率达83.3%;通过多项判别分析函数判别分析判断符合率达89.10%。通过对髌骨形态学的测量分析,找到了通过髌骨对性别进行判别的可靠方法。第二部分髌骨部分切除患者膝关节远期功能与影像学改变研究目的:目的:探讨髌骨部分切除患者膝关节的远期功能和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1月至2002年1月手术治疗的29例髌骨部分切除患者资料,男21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45.8岁(29~71岁)。末次随访时对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并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改良Whole-Organ磁共振成像评分(WORMS)对患者的MRI进行影像学分析,并采用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和Bostman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使用Biodex-Ⅱ型(美国)等速测力系统对患者双膝伸膝峰扭矩和屈曲角度进行测量。结果:29例患者术后获8~18年(平均13年)随访。29例患者患侧膝关节改良WORMS评分平均为(13.8±5.8)分,其中轻度关节炎24例,中度5例;健侧WORMS评分平均为(12.3±5.5)分,其中轻度关节炎26例,中度3例,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1,P=0.321)。KOOS评分中疼痛评分平均为(88.0±6.4)分、症状为(86.9±5.7)分、日常生活为(89.9±5.2)分、娱乐及运动功能为(83.6±7.6)分、膝关节相关生活质量为(80.5±8.5)分。Bostman评分平均为(27.4±3.6)分,其中优20例,良9例。患侧膝关节平均屈曲为128.3°±5.5°,健侧为128.8°±4.2°;患侧膝关节峰扭矩平均为(105.4±12.2)牛·米,健侧为(106.6±9.1)牛·米,以上项目两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部分切除术不会造成严重的髌股关节退变和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功能评分显示远期疗效优良。对于难以复位和复位不良的髌骨骨折,可行髌骨部分切除术。第三部分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比髌骨切除术治疗髌骨粉碎骨折双侧膝关节远期功能和影像学表现目的:本研究通对髌骨粉碎骨折髌骨切除和髌骨内固定健侧和患侧膝关节的影像学评分和功能评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髌骨粉碎骨折髌骨全切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膝关节远期健患侧的功能恢复情况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1月至2002年1月我院治疗的髌骨粉碎骨折的患者52例,其中髌骨全部切除患者24例(切除组);髌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28例(固定组)。末次随访时对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并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改良Whole-Organ磁共振成像评分(WORMS)对患者的MRI进行影像学分析。并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使用Biodex-Ⅱ型(美国)等速测力系统对患者双膝伸膝峰扭矩和屈曲角度进行测量。结果:全切组24例患者术后获11~26年(平均17.3年)随访。固定组28例患者术后获随访12-22年(平均15.5年)。末次随访时全切组24例患者患侧改良WORMS评分平均为(6.58±1.05)分;健侧平均为(4.71±0.53)分。固定组28例患者患侧改良WORMS评分平均为(8.11±1.21)分;健侧平均为(4.43±0.28)分,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切组患侧AKS膝关节评分中健侧膝关节AKS评分为165.08±2.23分,患侧为152.75±2.87分;固定组AKS膝关节评分中健侧膝关节评分为165.08±2.23分,患侧为149.14±2.66分;全切组与固定组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切组患侧膝关节屈曲平均为119.9°±3.01°,健侧膝关节屈曲平均为123.5°±2.71°;固定组患侧膝关节屈曲平均为115.32°±3.11°,健侧膝关节屈曲平均为127.14°±1.6°,全切组与固定组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8,患侧比较P=0.298,P>0.05,表1)。全切组患侧膝关节伸膝峰扭矩平均为(96.08±2.32)牛·米,健侧为(106.46±1.8)牛·米;内固定组患侧膝关节伸膝峰扭矩平均为(99.18±1.98)牛·米,健侧为(105.25±1.63)牛·米,全切组与固定组两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经过长时间的康复与代偿后,髌骨切除患者与内固定患者患侧膝关节功能无差别,全切组的患侧股四头肌肌力略差。MRI影像结果却提示内固定组患者患侧膝关节出现的关节退变。两组健侧的膝关节功能代偿性增加,是健侧膝关节加速退变的主要原因。第四部分老年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对比辅助外固定治疗的功能康复及并发症研究目的:老年髌骨骨折术后采用石膏固定与早期功能锻炼两种康复方案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老年髌骨骨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和石膏固定对膝关节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1月至2002年1月119例患者,其中男性99例,女性20例,64例患者给予石膏外固定,55例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末次随访时对所有患者采用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和Bostman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对这些患者的伤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和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进行登记研究。结果:随访时间从36至98个月,平均随访53个月。两组患者中年龄,性别,损伤的机制,损伤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没有差异。按照Bostman评分标准,早期活动组得分高于石膏固定组,但并无统计学差异(P=0.721)。早期活动组优良率为79.69%(51/64);石膏固定组为81.82%(45/55),也没有统计学差异。KOOS评分中早期活动组略高于石膏固定组,没有统计学差异。石膏固定组患者屈曲为114.64°±18.31°(59°135°),早期活动组为116.36°±18.60°(54°135°),两组也没有统计学差别(P=0.612)。两组患者伸膝活动均不受限。石膏固定组没有内固定失败发生;早期活动组中有14例内固定失败发生,其中10例进行了二次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后给予石膏或支具外固定。另外4例患者,给予石膏固定直至骨折愈合。有14例发生感染,其中石膏固定组9例,早期活动组5例。浅表感染12例(石膏固定组8例,早期活动组4例),深部感染两例(每组各一例)。浅表感染给予换药和使用抗菌药物后均已得到控制,并且伤口愈合。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石膏固定组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栓塞13例,深静脉血栓1例,早期活动组静脉血栓栓塞5例,没有深静脉血栓出现。结论:老年骨质较好且非粉碎骨折固定较为坚强的患者不应给予石膏外固定,早期活动内固定失败率低,功能恢复理想。老年粉碎骨折固定不够坚强的患者术后应给予石膏外固定,石膏外固定能减少内固定失败对膝关节功能较小,但患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升高。对于血栓高危老年髌骨骨折患者,应积极进行防血栓治疗,尽早进行下肢功能锻。第五部分自体髂骨移植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目的:本研究目标是通过锁定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移植对比单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是否有更好的肩关节功能。方法:我院创伤中心就诊的40例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8例患者使用角度锁定钢板加髂骨植骨(实验组),22例仅单独采用角度锁定钢板(对照组)。术后给予肩关节活动范围(ROM)的评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分。和SF-36测量调查表[15]。最后记录这些患者是否回到了他们之前的工作和活动能力。结果:没有患者术后感染,所有骨折均得到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后骨折远端内外翻角度小于5度。实验组患者临床及放射学检查均取得骨折愈合。实验组中没有肱骨头塌陷骨坏死及螺钉穿出关节面。骨折愈合放射学检查实验组为(4.66±1.63)个月,明显早于对照组(5.98±1.57)个月(P <0.05,表2)。术后实验组测量ROM也显着优于对照组,包括屈((148.00±18.59)与(121.73±17.20)度),伸((49.00±2.22)比(42.06±2.06))度,内旋((45.00±5.61)比(35.00±3.55)度),外旋((64.00±9.17)比(52.14±5.73)度)。SF-36评分中,实验组((88.00±5.71)分)显着高于对照显组((69.45±9.45)分,P <0.001)。平均VAS疼痛程度实验组(mean rank,10.50)显着低于对照组(meanrank,47.19)(P <0.001)。实验组除一例患者外(17/18,94.4%)均回到了以前的活动状态或职业。与此相反,对照组中4例患者不能回到在他们以前的活动状态或职业。结论:自体髂骨移植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手术操作简单,预后较好且并发症率低。

时欣,赵建宏,严建军,刘燚,崔胜宇,崔志明[7](2014)在《聚酯编织线结合带锁扣线缆治疗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以往采用张力带钢丝或钢丝环扎、镍钛聚髌器结合可吸收线、双环10号丝线环扎并分体式髌骨爪及记忆合金聚髌器治疗髌骨粉碎骨折时,难以达到髌骨骨折的坚强固定。目的:探讨聚酯编织线缝扎结合带锁扣线缆环扎治疗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采用聚酯编织线缝扎结合带锁扣线缆环扎治疗的57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AO分型,B3型9例,C2型22例,C3型26例。手术中确定髌骨满意复位后,先用粗聚酯编织线间断缝合两侧股四头肌扩张部,间断缝合骨膜及髌前组织,应用带锁扣线缆环扎固定,视骨折块稳定情况,用粗聚酯编织线在髌前组织行"8"字张力带固定。术后根据Bostman髌骨骨折临床评估标准评估疗效。结果与结论:46例获得4-1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骨折全部愈合,无钛缆松脱和皮肤刺激等并发症。按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标准,优33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93.5%。表明聚酯编织线缝扎结合带锁扣线缆环扎治疗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能使骨折块紧密接触,固定可靠,可行早期功能锻炼。

钱建敏,舒建国,徐旭东,王鹏程[8](2012)在《可吸收线环扎加髌骨爪型钢板治疗髌骨骨折》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可吸收线环扎加髌骨爪型钢板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对48例髌骨骨折采用2号可吸收线环扎加髌骨爪型钢板治疗。结果本组48例髌骨骨折患者,31例为优,良14例,中3例。结论可吸收线环扎加髌骨爪型钢板治疗髌骨骨折操作简单易行,适用于大多数类型髌骨骨折,力学强度可靠,骨折复位率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并发症少。

姜义信,王彦,张吉朝,张士贤,高伟罡,贺仲龙[9](2012)在《髌骨下极骨折手术治疗现况综述》文中提出髌骨下极骨折占需要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的9.3%~22.4%[1]。髌骨下极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骨折块相对较小,骨折块下不带或带有少许关节软骨面[2];下极应力相对集中,又属于髌腱的起点,因此手术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临床医生应在复位及固定方[3]

王伟[10](2012)在《可吸收线张力带和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随着交通及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髌骨骨折患者呈上升趋势。对于髌骨骨折,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其优点是其优点是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可靠、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髌骨骨折,但其也有一些不足,如:钢丝结刺激皮肤,术后钢丝断裂、松动,骨折愈合后需二次手术取出等。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可吸收内置物逐渐应用于临床,一些学者认为应用可吸收线张力带固定髌骨骨折可避免钢丝张力带的各种不足。据文献报道多名学者应用不同的可吸收线张力带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实验通过对髌骨横断骨折模型,应用4种可吸收线张力带与克氏针钢丝张力带进行比较,测试可吸收线张力带的稳定性,为临床医师选择髌骨骨折的治疗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4个成人尸体膝关节标本,将髌骨制成简单横断骨折模型,因所测试的内固定方法相近,测试后髌骨标本不会被破坏,因此髌骨标本可反复利用多次。将膝关节标本的股骨端与胫骨端分别固定于自制夹具上,保持膝关节屈曲36°。首先将髌骨骨折解剖复位,而后依次应用:两种单独应用可吸收线构筑张力带固定法、克氏针可吸收线张力带固定法、克氏针可吸收线张力带结合髌骨胫骨结节环扎术固定法、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法,共五种方法对每个髌骨标本进行固定,应用生物力学机对股四头肌进行牵拉,记录髌骨骨折内固定失败时的牵张力大小,规定骨折端分离2.0mm为内固定失败。结果:在内固定失败时各内固定组承受的牵张力大小分别为:(A组)第一种单独应用可吸收线构筑张力带固定法166.500±6.350N;(B组)第二种单独应用可吸收线构筑张力带固定法226.250±6.500N;(C组)克氏针可吸收线张力带固定法228.500±19.226N;(D组)克氏针可吸收线张力带结合髌骨胫骨结节可吸收线环扎术固定法425.500±18.734N;(E组)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法480.750±15.370。B组与C组之间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与A组、D组、E组之间两两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各内固定组的稳定性: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法>克氏针可吸收线张力带结合髌骨胫骨结节可吸收线环扎术固定法>克氏针可吸收线张力带固定法=第二种单独应用可吸收线张力带固定法>第一种单独应用可吸收线张力带固定法。2第一种可吸收线张力带法稳定性差,不宜单独应用于髌骨骨折的治疗。3第二种可吸收线张力带法与克氏针可吸收线张力带法,稳定性不足以支持膝关节的早期功能练习,如应用则建议术后早期行石膏托外固定。4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法的稳定性最好,克氏针可吸收线张力带结合髌骨胫骨结节可吸收线环扎术固定法次之,两种固定方法均可承受425牛以上的股四头肌牵张力及同时产生的髌股关节作用力,术后可早期行膝关节不负重功能锻炼。5髌骨胫骨结节可吸收线环扎术可辅助治疗髌骨骨折。6可吸收线虽具有较好的生物学特性,但对于髌骨骨折来说,其无法提供骨折端静态加压,其弹性形变较钢丝大,因此固定的稳定性欠佳,不建议用可吸收线替代钢丝治疗髌骨骨折,其主要适用于髌骨骨折的辅助固定。如应用可吸收线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则需加用髌骨胫骨结节可吸收线环扎术进行保护。

二、可吸收线环扎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可吸收线环扎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髌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解剖与治疗原则
2 髌骨骨折的内固定方法
    2.1 钢丝环扎
    2.2 张力带内固定
        2.2.1 克氏针张力带
        2.2.2 钢丝环扎加张力带
        2.2.3 螺钉钢丝张力带
        2.2.4 生物可吸收张力带
    2.3 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
    2.4 髌骨环
    2.5 髌骨钢板
    2.6 适形钢板-加压螺栓系统
    2.7 Cable-pin系统

(2)张力带钢丝与可吸收材料固定对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资料及方法
手术方法
观察指标
病例评价标准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总结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3种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一) 一般资料
        1.基本资料
        2.入选及排除标准
    (二) 具体方法
        1.手术方法
        2.术后处理
        3.疗效评分
三、结果
    (一) 三组张力带内固定随访结果
    (二) 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
    (三) 典型病例
        1.克氏针钢丝张力带组典型病例
        2.钢丝张力带组典型病例
        3.空心钉钢丝张力带组典型病例
四、讨论
    (一) 髌骨的解剖及生物力学作用
    (二) 髌骨骨折的致伤原因及类型
    (三) 髌骨治疗的目的和原则
    (四) 三种张力带内固定的优缺点
        1.克氏针钢丝张力带(AO改良张力带)
        2.钢丝张力带
        3.空心螺钉钢丝张力带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七、综述
    参考文献
八、发表的论文
九、致谢

(4)可吸收螺钉加环扎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术后处理与随访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5)可吸收螺钉张力带固定横行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6)手术治疗髌骨粉碎骨折膝关节远期功能及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华北地区成年汉族人髌骨CT三维重建测量在性别鉴定中的应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髌骨部分切除患者膝关节远期功能与影像学改变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比髌骨全切术治疗髌骨粉碎骨折双侧膝关节远期功能和影像学表现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老年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对比辅助外固定治疗的功能康复及并发症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自体髂骨移植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附表
    附图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髌骨骨折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聚酯编织线结合带锁扣线缆治疗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亮点:
0 引言Introduction
1 对象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2 结果Results
3 讨论Discussion

(8)可吸收线环扎加髌骨爪型钢板治疗髌骨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4 治疗结果:
2 讨论

(9)髌骨下极骨折手术治疗现况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髌骨的生物力学与应用解剖的特点
2 手术方法
    2.1 钢丝环扎内固定
    2.2 镍钛-聚髌器内固定 (NT-PC)
    2.3 篮网状钢板固定
    2.4 改良张力带固定

(10)可吸收线张力带和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髌骨骨折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可吸收线环扎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髌骨骨折的内固定治疗进展[J]. 白晓东,芦重尧,张英泽,郑占乐.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0(07)
  • [2]张力带钢丝与可吸收材料固定对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D]. 邢宏文.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3]3种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D]. 胡昌庆. 苏州大学, 2017(04)
  • [4]可吸收螺钉加环扎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研究[J]. 陈圣,李增春,徐翀,韩宁.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2)
  • [5]可吸收螺钉张力带固定横行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J]. 张继业,王新,杨琳,舒永辉,朱权,黄志平,李雯. 实用骨科杂志, 2014(12)
  • [6]手术治疗髌骨粉碎骨折膝关节远期功能及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治疗研究[D]. 朱炼. 河北医科大学, 2014(09)
  • [7]聚酯编织线结合带锁扣线缆治疗严重髌骨粉碎性骨折[J]. 时欣,赵建宏,严建军,刘燚,崔胜宇,崔志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03)
  • [8]可吸收线环扎加髌骨爪型钢板治疗髌骨骨折[J]. 钱建敏,舒建国,徐旭东,王鹏程. 浙江创伤外科, 2012(04)
  • [9]髌骨下极骨折手术治疗现况综述[J]. 姜义信,王彦,张吉朝,张士贤,高伟罡,贺仲龙. 临床误诊误治, 2012(06)
  • [10]可吸收线张力带和钢丝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D]. 王伟. 河北医科大学, 2012(12)

标签:;  ;  ;  ;  ;  

可吸收线环扎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