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为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一、为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论文文献综述)

杨伟东[1](2020)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关键在党。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内蒙古各级组织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围绕"三年打基础、五年争优先"工作目标,持续提升组织工作质量效能,为自治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李雨婷[2](2020)在《新时代拉萨市城关区党组织建设研究 ——以纳金乡塔玛社区为例》文中指出社区是社会最基层的基础构成单元,基础的稳定对整个城市的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社区党建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细胞,也是构建和谐城市的基础,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是新时代党建的重要课题。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主要是进入民主改革以后,党的治藏方略始终将这一地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置于西藏一切发展的重心地位,其在西藏承担着维护全区稳定和实现全区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双重重任。西藏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是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西藏长期稳定与民族团结、进行反分裂斗争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对促进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紧密联系社区群众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藏地区城市现代化建设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也产生了巨大变革,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及各种新型社会组织的兴起使新时代西藏地区社区党组织建设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拉萨市城关区不仅是拉萨的政治中心,也是整个西藏自治区的政治中心,拉萨市城关区党组织建设对拉萨市甚至对整个西藏自治区都至关重要。城关区纳金乡塔玛社区作为西藏地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色彩,西藏和平解放以后塔玛村经过60多年的发展,逐步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藏族村庄转变为拉萨市东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典型先进示范小康社区。选取这一典型社区进行调查分析,对推进西藏自治区的城乡一体化具有典型示范意义。本文系统阐释社区工作和社区党组织建设的相关理论,并在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及西藏基层党组织建设历史考察的基础上,集中围绕新时代拉萨市城关区党组织建设研究这一主题进行研究,更侧重对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塔玛社区党组织建设问题的展开,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调查等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近几年塔玛社区的基层党组织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社区党建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集体经济以及社会民生建设的发展,党员学习教育也逐步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其社区党建工作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逐步成为党建模范社区。但同时也存在西藏其他地区都存在的党员结构老龄化及受教育程度偏低、社区党建工作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社区党务工作人员流失严重、处理民族宗教事务的能力亟待提高、社区党组织共建共驻有待加强、社区居民的社会保障等五个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共性问题以及从塔玛社区成功经验受到的启发来思考新时代如何加强拉萨市城关区党组织建设的路径,最终得出做好西藏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下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区域治理与共驻共建机制建设、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等几个方面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推动社区党建更上一层楼。

李辰[3](2019)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在内蒙古的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族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是涉及民族生存、发展和各种相关利益的社会矛盾,对民族问题处理得当与否关系着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定和边防巩固。民族问题的极端重要性,要求多民族国家高度重视并采取适当途径解决此类问题。当然,由于各国历史习俗、民族构成、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其解决民族问题的途径与成效各有不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对于少数民族区域治理古已有之。因俗而治、羁縻统治很大程度上是中央王朝针对多民族国家的状况而实行的有效管辖政策。在重视和解决我国少数民族问题方面,中国共产党重视这一历史上客观存在的制度历史和它的积极功能,形成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之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1947年正式建立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通过合理推行民族政策,把民族自治的构想融入到单一制国家结构内,从而保证了国家具有制度上的包容性,对少数民族的基本权益提供了有效保障,并且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在整个社会形成了各民族互相帮助、携手共进的和谐局面,有效调解了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问题。然而,“3·14”和“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让很多身居内地的人首次感受到我国是一个面临较为严峻“民族问题”的国家。当民族问题与“疆独”、“藏独”等民族分裂活动或宗教极端主义联合起来时,就变成了影响我国繁荣安定与各民族友好往来的巨大威胁。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成立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在72年的发展历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事业蓬勃发展,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打下了牢固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当然需要看到的是,制度的设计不可能是完美的,在运行过程中制度也会出现“磨损”,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因此,我们需要思考一系列相关问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基本政治制度,它在内蒙古的运行实效如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制度的设计初衷与实际运行效果有偏离情况发生?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又该如何调整?本论文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实践为主题,着重阐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事业的推进作用,并据此分析了阻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挥作用的因素以及改进的措施。全文共分为引言、正文以及结语三大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共有五章。第一章运用了历史制度主义关于制度形成与变迁的理论,分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点论述了历史制度主义关于制度形成的基本观点、路径依赖机制对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影响、中国历史上民族治理方式的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原则及取得成就等内容。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轨迹。以关键时间节点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蒙古实施的进程分为1947年前、1947年至1956年、1957年至1977年和1978年以后4个阶段分别加以阐述。第三章是本论文的重点,主要分析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功能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实现程度。笔者运用了开展社会调查时得到的一手资料以及其他内容详实的统计数据,为本章的论述提供了事实注脚。第四章主要论述影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蒙古发挥效果的阻滞因素,从民族法制体系不完善、权力界限不够清晰、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会转型期民族关系复杂化以及公民素质不高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五章对如何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蒙古健康运行提出了对策建议。重点从完善制度设计、理顺权力关系、大力发展经济、巩固和发展和谐民族关系以及培育公民文化等五个方面,对不断创新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本论文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注重规范性研究与经验性研究相结合,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关于制度形成、变迁的理论来阐述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蒙古的实践问题,并且积极回应时代关切,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林苗[4](2018)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内蒙古经验》文中研究说明人类社会是个民族的大千世界,民族问题是世界性的普遍问题。当今世界各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制度模式多种多样。这些模式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不适合本国国情、能否解决本国民族问题之别。中国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探索、反复比较、依据国情、尊重历史、顺应民意的正确制度选择,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大支柱。然而,近年来国内外对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存在不少质疑的声音,其中不乏对我国有关民族政策,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争论和非议。因此,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立场和观点出发,回顾和总结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历程,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进行实践总结和理论梳理,不仅是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需要,也是生动实践“四个自信”,坚定中国道路、迈向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开创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聚焦于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七十年的发展实践,在历时性地分析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区成立的历史背景、发展阶段以及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以整体关照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视角解读“内蒙古经验”;立足于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现实及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对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性思考中,为未来中国民族区域制度的发展贡献“内蒙古模式”,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四个自信”。全文共分为导论、正文和结论启示三个部分。导论介绍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主要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资料。正文部分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对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的历史背景及八个主要历史动因进行深入分析,这是探讨内蒙古民族区域的历史基础,也是正确评价和认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光辉起点。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现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七十年的光辉历程,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按照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分四个阶段对初创期(1947年-1956年)、曲折发展期(1957年-1978年)、跨越前进期(1978年-2012年)以及十八大以来的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总体把握每个阶段社会发展背景基础上,对不同时期民族区域自治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勾勒不同阶段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发展状况和进程,从而科学把握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七十年内在发展特点和规律。与此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在具体章节研究和论述过程中,史论结合,旨在回应不同时期重大理论热点和现实关切。比如,第二章充分地挖掘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的先创性工作,围绕“良好榜样”,将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对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贡献和意义进行了总结。第三章在概括总结内蒙古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经济社会和民族工作曲折发展的基础上,就“如何看待曲折中前进的内蒙古民族关系”这一重大历史问题给予了积极回应。第四章主要围绕改革开放到十八大以前,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跨越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而展开。第五章在概括总结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取得成就和新发展的基础上,对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七十年的辉煌成就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坚持和完善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了理论思考。作为本文重要经验借鉴部分,第六章总结过去、直面现在、展望未来,阐述了内蒙古七十年的生动实践对中国民族工作九个方面的价值贡献,总结了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的九条主要历史经验。结论启示部分是本文要义所在。笔者认为,面对世界民族问题的纷繁复杂的态势,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七十年的光辉实践和巨大成就,已充分说明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的独特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安排,是被证明了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的宝贵经验是解读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关键所在,为坚持和完善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路径方向。基于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七十年的历史经验和制度分析,面对各种发展机遇和挑战,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大制度安排,要在发展中坚持,在坚持中实现创新发展。与他人研究相比,本文历时性地论述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七十年的发展历程,从而整体把握70年来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发展的内在逻辑。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史论结合,在对每个阶段发展历程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围绕民族区域自治相关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积极回应时代关切,在对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经验进行总结时,关照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发展实践;在国际比较中,对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的价值进行了启示性思考。

佟景洋[5](2016)在《新时期内蒙古统战文化建设研究》文中指出“统战文化”,有着既新鲜又具深厚底蕴的文化内涵。它的概念形成于本世纪初,但其思想渊源和实践应用则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期。新时期的统战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实践的有机结合体,包括多党合作文化、民族团结文化、宗教和顺文化、新阶层信义文化和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内蒙古地区作为祖国北疆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多元,宗教复杂,有着重要的地理区位和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得其从战国时代起,就成为先民们休养生息的宝地,中原历朝历代都将这里作为经略边疆的重地。内蒙古地区的历史,最主要的就是民族间的相互交融和共同进步的历史,而且围绕民族团结的各种表现形式展开。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后,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乌兰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性的执行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得内蒙古自治区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赞誉。同时也为新时期内蒙古的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得以一直保持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疆安定的良好局面,为全国边疆民族地区树立了良好榜样,形成了开放包容、和衷共济的地域文化品格,内蒙古的统一战线工作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统战文化。新时期的内蒙古统战文化,作为大统战文化的重要分支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秀代表,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的鼓舞感召下,凝聚了统一战线的理论精华和实践智慧,彰显着统一战线的价值趋向和精神内核,形成了以民族团结为首要地位的、围绕民族团结展开的、区别于内陆其他地区的独具一格的统战文化。随着社会经济转型期的到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但也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难题,如现代化转型中少数民族的文化遗失、西方分裂势力文化渗透、历史上积淀的一些问题如文化隔阂并未根本消失以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如何实现文化同步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认清形势、加以重视、把握机遇、攻坚克难。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内蒙古统战文化建设,围绕民族团结做文章,服务于内蒙古经济文化发展,在统战文化自身建设与不断创新上下足功夫,为实现文化强国的伟大目标添砖加瓦。研究新时期内蒙古统战文化建设,对于进一步提高内蒙古统战工作水平、巩固壮大内蒙古统一战线,对于发展繁荣内蒙古传统文化、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及构建和谐内蒙古、为全国其他边疆民族地区提供经验借鉴和起到模范示范作用、打造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等方面将起到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热合木江·沙吾提[6](2014)在《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以来,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一系列民生理念和民生举措,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生观。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核心和精髓。我们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民生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民生问题,其观点一脉相承,其理念与时俱进,其举措深得民心。研究总结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对于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学术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构建了理论、历程、成就、经验、战略和政策相结合的分析框架,使每一个问题研究都以新疆客观的历史和现实为分析前提,既能够初步论述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改善新疆民生的特殊性、多元性和复杂性,又能够给相关政策制定和执行者有些必要的、有价值的启示,使未来决策更加贴近实际、更具可操作性。全文五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选题理由与意义,梳理了相关领域问题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并对涉及的几个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是民生问题的理论基础。着重对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回顾,指出了国外和国内关于民生问题理论研究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民生思想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通过对以上梳理本章重点论述中国共产党是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靠“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而赢得人民拥护并取得全国政权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民生实践,就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己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唯一宗旨。第三章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历史进程。从宏观上介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基本概况,着重概括中国共产党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历史背景、历史进程和实践。首先对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的历史条件、基本要求做了简要阐述;其次,对解放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解决民生问题的努力,解放后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艰辛探索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在新疆的开创和发展的进程等进行了分析。再次,分析和概括了中国共产党解决和实现新疆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认为中国共产党开辟了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事业的广阔的道路,新疆的改善民生、发展民生过程作为整个国家民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四章是总结分析新疆民生建设的实践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回顾新疆民生发展历程基础上,重点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地生活”的要求,客观总结和评价了人民生活、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住房等新疆民生事业的发展成就,同时结合新疆区情分析新疆改善民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欠发达、财政底子簿、公共服务方面的历史欠账仍然较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住房和社区服务等方面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城乡之间不均等的问题突出。民生问题在当前已成为新疆城乡社会矛盾多发凸显最基本的根源。长此以往,必将严重影响政府的公信力,成为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根据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第五章是总结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基本经验。包括: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前提条件。第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基本保证。第三、立足本地发展经济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第四、文化繁荣是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内在动力。第五、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政治保障。第六、改善新疆民生事业离不开国家和兄弟省市的帮助。第七、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重要途径。第八、发挥好新疆建设兵团在改善新疆民生中的作用。

赵东[7](2013)在《内蒙古开放大学建设中的党建与思政工作探究》文中研究说明内蒙古开放大学建设是内蒙古电大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内蒙古电大各级党组织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认真总结、科学分析内蒙古电大系统党建和思政工作经验,以建设具有鲜明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内蒙古开放大学为工作重心,找准党建和思政工作发挥作用的着力点,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思想建党、方向引领,在实践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创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开创党建与思政工作新局面,着力推进全区电大系统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傅兴国[8](2012)在《认真学习贯彻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文中提出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绘就了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壮丽蓝图。张毅同志代表十届自治区党委所作的报告,主题鲜明,主线突出,实事求是,鼓舞人心,反映了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为宁夏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认真学习、贯彻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

胡菊[9](2012)在《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新疆稳定的思想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国土面积大,边界线长,与周边国家接壤多,各种资源丰富,但由于其民族的多样性、宗教的复杂性、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维护新疆稳定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从新疆的和平解放到今天的跨越式发展,维护新疆稳定始终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从新疆的实际出发,实现了新疆的和平解放,推进了新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改革开放时期的新疆实际,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采取了一系列推动新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策措施,开创了新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提出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部署和推进新疆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新疆各民族团结,推进新疆各项事业发展达到新水平。党的十六大以来,面对新疆与内地的发展差距逐步拉大、国内外“三股势力”的威胁不断升级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提出“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牢牢把握稳定和发展两大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进一步促进安定和谐,坚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团结,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论文从以下六个部分对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新疆稳定的思想与实践进行阐述。第一部分先考察了中国古代新疆治理思想及政策,总结出历代王朝维护新疆稳定大都采取“恩威并施”、“因俗而治”的策略,实行政治手段和军事手段并用,提出发展生产和团结少数民族上层或宗教领袖相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维护新疆稳定提供了历史借鉴。论文又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关于民族宗教的理论进行梳理,他们关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压迫、反对大民族主义,宗教是麻痹人民的鸦片,民族的消亡和宗教的消亡是一个历史过程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维护新疆稳定,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部分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集体维护新疆稳定的思想进行梳理,对他们维护新疆稳定的实践进行考察,总结出三代领导集体在维护新疆稳定的经验是:民族团结、发展经济和发挥兵团屯垦戍边作用三者相结合。这为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新疆稳定提供了实践基础。第三部分从新疆地域辽阔、民族成分多、宗教影响大、国内外分裂势力的渗透等特殊的区情入手,论述了新世纪新阶段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性,阐明维护新疆稳定关系到我国西部重要能源基地的建设、经济增长点的保持、向西对外开放门户的安全、西北边陲战略屏障的巩固。面对经济自身发展能力不足、西部开发对民族关系的调整、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的困难、暴力恐怖事件的威胁升级等问题,使维护新疆稳定更具有紧迫性。第四部分着重论述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疆具体区情,针对维护新疆稳定出现的新情况,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深刻阐述了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了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因素,明确提出了落实这一战略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重点工作。论文阐述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思想的理论价值:它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稳定理论,充实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容,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宗教理论。第五部分主要论述在“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维护新疆稳定方面的实践。主要包括:教育支援和经济支援,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做好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坚持不懈地反分裂斗争。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面对影响新疆稳定的问题,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不断调整政策并贯彻实施。论文论述了新疆“7·5”事件后中国共产党为维护新疆稳定所做出的政策调整。第六部分主要对中国共产党在维护新疆稳定方面的成绩进行了概括,并对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维护新疆稳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坚持发展经济、关注民生,要积极做好民族工作、大力维护民族团结,要加强对宗教的管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要对反分裂斗争常抓不懈,要发挥兵团在维护稳定中的作用。结束语对当前维护新疆稳定仍面临的问题、原因提出对策思考。

史春燕[10](2012)在《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回顾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在我党民族工作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以调查研究、历史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等为研究方法,按照历史发展脉络,理清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历史进程,总结新疆民族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理论思考,力图揭示其发展规律,丰富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本文共分九个部分。通过介绍新疆概况和近现代新疆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反映出新疆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各民族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他们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强烈的同根意识。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及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作为理论基础。革命战争年代到文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民族工作,从最初的摸索、借鉴,通过不断探索,逐步在革命斗争实践中走向成熟。20世纪30年代在一批共产党人的帮助下,新疆的经济、文化、政治有了大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宣传抗日、保障国际交通要道的畅通,新疆各族人民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支援抗战,为抗战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与三区革命力量建立联系,领导和团结新疆各族人民,积极推动了新疆的和平解放。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在新疆通过建立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权、平叛剿匪、减租反霸、农牧区社会改革、疏通民族关系、稳步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引导新疆各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时期,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随后,受到整风、反右派、大跃进、共产风等运动的严重影响,新疆民族工作走了不少弯路,以“伊塔事件”为例,说明危害之严重。文革时期我党在新疆的民族工作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民族工作,落实了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进入新世纪,新疆抓住西部大开发、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等历史性机遇,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通过历史回顾,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规律性认识和特殊经验,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继承性和发展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努力探索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的本质和规律。指出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是新疆民族工作必须考虑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关系是新疆民族工作的难点。在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全球化、“东突”三股势力、跨国民族等问题对新疆的影响,给新疆民族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通过前面的历史回顾、经验总结、理论思考,得到了一些启示,新疆民族工作必须注重: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新疆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新疆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结合当前学术界一些学者的观点和理论,提出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二、为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为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论文提纲范文)

(1)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论文提纲范文)

突出政治统领思想引领,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磅礴力量
聚焦高素质专业化,打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骨干队伍
坚持五化协同大抓基层,筑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
构建“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强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智力支撑

(2)新时代拉萨市城关区党组织建设研究 ——以纳金乡塔玛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一)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相关研究综述
        (二)目前国内学者对我国少数民族社区党组织建设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视野下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问题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城市社区和社区党建的相关概念界定与分析
        一、公民社区与我国城市社区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城市党组织建设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历程
        一、建国初期国家权力转换中的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
        二、50 年代后期—70 年代城市基层党组织的曲折演变
        三、改革开放启动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历程
        四、快速城市化推进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发展
        五、新时代全面实现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发展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考察
        一、和平解放至民主改革是西藏建立基层党组织准备时期
        二、民主改革至自治区成立西藏逐步建立基层党组织
        三、自治区成立至改革开放前西藏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发展
        四、20 世纪90 年代至党的十八大西藏基层党组织建设迅速发展
        五、新时代西藏城市社区党建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
    第四节 新时代加强西藏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新时代加强西藏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二、新时代加强西藏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第二章 拉萨市城关区党组织建设分析——以塔玛社区党组织为例
    第一节 拉萨市城关区塔玛社区党组织建设整体状况
        一、城关区基本情况简介
        二、塔玛社区基本情况简介
    第二节 拉萨市城关区塔玛社区党组织建设阶段性成果
        一、基层党组织队伍发展不断扩大
        二、塔玛社区党组织建设助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三、塔玛社区党组织建设助推了社会民生建设的发展
        四、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五、完善基层党组织基础配套设施
        六、在职党员进社区搭建党群交流桥梁
    第三节 拉萨市城关区塔玛社区党组织建设的实践经验
        一、优化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
        二、为社区党组织建设提供一定的经济基础与物质保障
        三、建设活动阵地构建综合服务网络
        四、定期召开社区党建工作学习交流会
    第四节 拉萨市城关区塔玛社区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困难
        一、党员结构老龄化及受教育程度偏低
        二、社区党建工作队伍综合素质不高
        三、社区党务工作人员流失严重
        四、处理民族宗教事务的能力亟待提高
        五、社区党组织党建共建共驻有待加强
        六、需要高度关注社区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第三章 新时代创新拉萨城关区党组织建设的路径思考
    第一节 新时代拉萨市城关区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及建设目标
        一、新时代拉萨市城关区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二、新时代拉萨市城关区党组织的建设目标
    第二节 新时代加强拉萨市城关区党组织建设的路径思考
        一、强化政治功能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
        二、加强党员日常思想教育与宗旨意识
        三、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总纲领延伸党组织工作触角
        四、建设强劲有力的党组织高水平人才队伍
        五、创新社区治理以及完善共驻共建机制
        六、以保障民生为重点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在内蒙古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
    四、基本框架
    五、相关理论
第一章 民族区域自治:中国民族治理的制度创新
    第一节 制度的形成与变迁
        一、历史制度主义关于制度形成的理论基础
        二、历史制度主义的“制度形成观”
        三、路径依赖与制度变迁
    第二节 中国民族区域治理方式的发展
        一、古代中原王朝“夷夏之辨”思想下的民族区域治理
        二、“民族主义”观念冲击下的近代民族区域治理
        三、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区域治理政策的探索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构成要素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成就
        一、路径依赖机制影响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取得的成就
第二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蒙古的发展轨迹
    第一节 内蒙古地区的区域治理制度遗产(1947 年前)
        一、内蒙古地区的民族构成与民族关系
        二、清朝与民国对内蒙古地区的民族政策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内蒙古民族自治运动
    第二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蒙古初步建立(1947-1956年)
        一、自治政府成立初期对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
        二、内蒙古全区域统一自治的实现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在曲折中前进(1957-1977 年)
        一、全面左倾与否定民族政策
        二、二十年工作成就与教训
    第四节 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的跨越前进(1978 年后)
        一、拨乱反正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全面发展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蒙古的制度功效
    第一节 政治建设功能的实现程度
        一、内蒙古各民族政治地位平等
        二、内蒙古自治机关自治权得到保障
        三、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不断提升
        四、少数民族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有所提高
    第二节 经济建设功能的实现程度
        一、内蒙古经济政策的演变
        二、内蒙古现实经济状况
        三、内蒙古经济增长效益评价
    第三节 文化建设功能的实现程度
        一、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二、民族文化产业势头良好
    第四节 社会建设功能的实现程度
        一、构建起和谐民族关系
        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良好
    第五节 生态文明建设功能的实现程度
        一、内蒙古生态环境特点
        二、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第四章 影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效的因素
    第一节 民族法制体系不完善
        一、我国民族法制体系的建构过程
        二、我国民族法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权力界限不够清晰
        一、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关系
        二、民族自治地方党委与自治机关的权力关系
    第三节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一、内蒙古的财政状况
        二、内蒙古的财政赤字与财政补贴
    第四节 社会转型期民族关系复杂化
        一、社会转型对民族问题的影响
        二、民族政策与社会环境错位
    第五节 公民素质不高
        一、政治文化素质待提升
        二、政治参与程度待提升
        三、基层干部文化素质待提升
第五章 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康运行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完善制度设计,加强民族法制体系建设
        一、健全民族法制体系
        二、健全民族法制监督机制与违法制裁机制
    第二节 理顺权力关系,落实自治机关自治权
        一、理顺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关系
        二、理顺民族自治地方的党政关系
    第三节 大力发展经济,夯实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
        一、加大国家扶持力度
        二、提高内蒙古自身发展能力
    第四节 巩固发展和谐民族关系,改善制度实施的社会条件
        一、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观念
        二、提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社会认同
        三、建立健全民族关系调控机制
    第五节 培育公民文化,提高政治社会化
        一、增强政治认同
        二、扩大政治参与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4)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内蒙古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基本概念界定
    六、本文的贡献及不足
第一章 光辉起点: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
    第一节 近代内蒙古的民族问题
        一、清朝对内蒙古的统治策略
        二、近代内蒙古社会与民族问题
        三、民国时期的内蒙古民族运动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探索解决内蒙古民族问题的历程
        一、中共与内蒙古的民族革命
        二、中共领导的内蒙古抗日救亡活动
        三、中共与内蒙古的民族自治运动
        四、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
    第三节 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的动因
        一、中共民族区域自治思想不断走向成熟
        二、理论准备和经验借鉴
        三、周边国际环境的影响
        四、国内战争形势的发展
        五、坚实的民意基础
        六、坚强的政治保障
        七、强大的军事保障
        八、有力的人才保障
第二章 良好榜样: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的初创(1947-1956年)
    第一节 内蒙古全境的解放与解放初的主要形势
        一、内蒙古全境解放的实现
        二、解放初期内蒙古的主要形势与任务
    第二节 建国前后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的探索与发展
        一、内蒙古治政府成立后的政策实践
        二、建国初期民族区域自治的探索
        三、过渡阶段内蒙古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第三节 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民族区域地方的良好榜样
        一、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二、为全面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树立了榜样
        三、为民族区域自治的法治化创造了条件
        四、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经验
第三章 艰难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曲折发展(1957—1978年)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中内蒙古的曲折发展
        一、政治运动此起彼伏地干扰
        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曲折发展
    第二节 内蒙古曲折发展中的民族工作
        一、政治环境变化中的内蒙古民族工作
        二、“十年浩劫”对内蒙古的民族工作的破坏
    第三节 正确认识曲折中前进的内蒙古民族关系
        一、民族关系遭受巨大破坏
        二、民族团结具有坚实的民意基础
第四章 光辉典范: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的跨越前进(1978-2012年)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内蒙古自治区的辉煌成就
        一、政治建设的开启与发展
        二、经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三、社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四、文化建设的全面繁荣
        五、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节 开创内蒙古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一、民族工作的恢复与发展
        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谱写新篇章
        三、民族关系的阶段性特点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蒙古的实践与发展
        一、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少数民族自治权益得到了充分保障
        三、民族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四、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
        五、初步形成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体系
第五章 守望相助:新时代民族区域自治的新发展(2012-2017)
    第一节 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
        一、内蒙古自治区七十年发展的辉煌成就
        二、打造北疆靓丽风景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节 新时代内蒙古民族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二、提高城市民族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促进少数民族及其聚居区经济发展
        四、大力推进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
        五、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进步
        六、不断加强民族法制建设
        七、积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第三节 新时代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的坚持和完善
        一、深刻把握“守望相助”的精神内涵
        二、守望相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
        三、守望相助是新时代做好内蒙古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第六章 继往开来: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七十年贡献及经验
    第一节 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七十年对中国民族工作的贡献
        一、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表率
        二、开创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
        三、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树立了良好榜样
        四、为加强和改善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提供了重要参照
        五、为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发挥了示范作用
        六、为民族地区正确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提供了提供了宝贵经验
        七、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培养提供了“中国经验”的范例
        八、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路径坐标
        九、为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特殊贡献
    第二节 内蒙古民族区域自治七十年的主要经验
        一、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三、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
        四、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六、守好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
        七、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
        八、优先发展民族教育
        九、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新时期内蒙古统战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关于几个主要概念的界定
        (一)新时期统战文化的内涵及新时期内蒙古统战文化的界定
        (二)新时期统战文化的基本属性和功能作用
        (三)新时期统战文化的价值取向
    四、选题的基本内容
        (一)主要思想
        (二)重点和难点
        (三)可能的创新点
    五、选题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统战文化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和现实背景
    第一节 统战文化的历史渊源
        一、先秦时期,“统战文化”即已萌芽
        二、秦汉时期,“统战文化”业已形成
        三、两宋时期,“统战文化”不断发展
        四、蒙元时期,“统战文化”继续发展
        五、康乾时期,“统战文化”日臻成熟
    第二节 统战文化的理论基础
        一、马列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各主要时期统一战线的思想和方针
    第三节 统战文化的现实基础
        一、新时期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统一战线工作的需要
        二、新时期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先进文化建设的需要
第二章 历史上内蒙古地区统战文化概述
    第一节 古代内蒙古地区统战文化的主要表现
        一、和亲、交聘
        二、羁縻、怀柔
        三、归附、结盟
        四、通关、互市
    第二节 近、现代内蒙古地区统战文化的主要表现
        一、民族团结文化方面
        二、宗教和顺文化方面
第三章 新时期内蒙古统战文化的组成
    第一节 民族团结文化在新时期内蒙古统战文化当中居于首要地位
        一、新时期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构成、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及表现形式
        二、新时期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文化形成的历史缘由
        三、“爱国进步、团结和睦”为核心价值追求的内蒙古民族团结文化
    第二节 宗教和顺文化在新时期内蒙古统战文化当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新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宗教简况和宗教问题的基本特点
        二、“护国利民、崇和向善”为核心价值追求的内蒙古宗教和顺文化
    第三节 多党合作文化、新社会阶层信义文化、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是新时期内蒙古统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新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多党合作文化
        二、新时期内蒙古自治区新社会阶层信义文化
        三、新时期内蒙古自治区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
    第四节 乌兰夫对新时期内蒙古统战文化形成的历史性贡献
        一、乌兰夫对内蒙古民族团结文化的历史性贡献
        二、乌兰夫对内蒙古宗教和顺文化的历史性贡献
        三、乌兰夫对内蒙古多党合作文化的历史性贡献
        四、乌兰夫对内蒙古新社会阶层信义文化的历史性贡献
第四章 新时期内蒙古统战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第一节 历史上累积的一些问题并未根本消失
        一、民族权益保障问题
        二、不同民族风俗、信仰尊重问题
        三、境外分裂势力颠覆、渗透问题
        四、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问题
    第二节 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期面临的新挑战
        一、少数民族城镇化面临的主要挑战
        二、草原民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转变面临的挑战
        三、以蒙古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遗失带来的挑战
第五章 当前加强内蒙古统战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第一节 统战文化建设要围绕民族团结大局做文章
        一、坚持贯彻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三、有效抵制境外分裂颠覆渗透图谋
        四、正确看待处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五、团结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
    第二节 统战文化建设要服务于内蒙古经济文化发展
        一、“8337”发展思路助推新时期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
        二、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解决民族问题
        三、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助力民生问题
        四、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
    第三节 加强统战文化自身建设与创新
        一、加强研究力度,形成重视局面
        二、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氛围
        三、加大创作力度,打造精品力作
        四、加强人才整合,形成建设合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6)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和研究现状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
    第二节 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一 主要内容
        二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三 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第三节 重点和难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第二章 民生概念及民生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 民生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一 “民生”一词的含义
        二 民生问题的具体内容
        三 民生问题的特征
    第二节 全面科学地认识民生问题
        一 民生问题是经济问题
        二 民生问题是社会问题
        三 民生问题是发展问题
        四 民生问题是政治问题
    第三节 民生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一 近现代西方国家民生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二 近现代中国民生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解决新疆民生问题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解放前中国共产党解决新疆民生问题的努力(1921~1949)
        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概况
        二 解放前新疆民生的概况
        三 中国共产党解决新疆民生问题的开端
        四 三区革命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
        五 新疆国民党民主派和平起义
        六 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
    第二节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的艰辛探索(1949-1978)
        一 进行保护人民基本生存权和基本政治权利益为主的政治建设
        二 中国共产党把新疆各族人民引上社会主义道路
        三 “文化大革命”对新疆民生事业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的不断发展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在新疆的开创(1978~1989)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在新疆的丰富和发展(1989~2002)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在新疆的全面推进(2002~2012)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在新疆的新的发展(2012~至今)
第四章 新疆民生建设的实践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提高和改善新疆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成就
        一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二 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生活总体实现小康
        三 生活方式发生巨变,生活质量显着提高
    第二节 新疆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
        一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民生福祉和未来发展提供前提保障
        二 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在民生需求中确立责任和使命
        三 职业教育恢复性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四 “双语”教育蓬勃发展,为新疆的民生建设提供助力支撑
        五 “内高班”教育稳步发展,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民生关怀
        六 教育事业投入逐步增长,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七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公平事业取得新进步
    第三节 新疆就业保障事业发展的成就
        一 就业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变革
        二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三 就业渠道日益拓宽,就业结构逐渐优化
        四 就业政策日趋成熟,就业服务日益完善
        五 高校毕业生就业之路越走越宽
        六 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工作成效显着
        七 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有序、有效转移
    第四节 新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成就
        一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初步发展
        二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成就
        三 医疗保险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保障
        四 新疆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第五节 新疆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成就
        一 新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二 新疆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 新时期新疆社会保障事业的工作重点
    第六节 新疆住房建设事业发展的成就
        一 居民住房条件大为改善
        二 “安居富民”工程,从抗震到富民
        三 “定居兴牧”民生工程,提高了牧区群众的生活
        四 保障房建设力度加大,力促新疆和谐稳定
    第七节 新疆改善民生方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 新疆改善民生事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二 新疆改善民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 解决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对策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的规律及特点
        一 各族人民当家做主是解决和改善民生问题的政治前提
        二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改善民生的切实步骤
        三 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四 改善民生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针
        五 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和保障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基本经验
        一 坚持党的领导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前提条件
        二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基本保证
        三 立足本地发展经济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
        四 文化繁荣是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内在动力
        五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和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政治保障
        六 改善新疆民生事业离不开国家和兄弟省市的帮助
        七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重要途径
        八 发挥好新疆建设兵团在改善新疆民生中的作用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问题的几点启示
        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进改革开放宏伟事业
        二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 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思想,维护新疆政治大局稳定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内蒙古开放大学建设中的党建与思政工作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化认识, 增强做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认真总结, 科学分析全区电大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一)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引领电大事业发展进步
    (二) 认真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拓宽了党建和思政工作领域
    (三)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护航电大科学发展
    (四) 坚持深化改革, 推动开放大学建设进程
    (五) 发挥优势, 积极推进系统建设
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不断开创全区电大党建思政工作新局面

(9)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新疆稳定的思想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一) 相关概念界定
        (二) 选题的目的
        (三) 选题的意义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一) 国内学者关于社会稳定的研究
        (二) 国内学者关于新疆稳定的研究
        (三) 西方学者关于社会稳定的研究
    三、选题的研究思路和基本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维护新疆稳定的思想渊源
    一、中国古代治理新疆的思想及政策
        (一) 中国古代的新疆概念
        (二) “恩威并施、因俗而治”思想及相应政策
        (三) 中国古代治理新疆思想及政策的借鉴意义
    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关于民族、宗教的理论
        (一) 民族的定义与特征
        (二) 民族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
        (三) 私有制是民族剥削、民族压迫的根源
        (四)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反对民族特权
        (五) 宗教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
        (六) 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七) 宗教的本质和作用
        (八) 宗教与国家政权相分离
第二章 十六大以前中国共产党维护新疆稳定的思想与实践
    一、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思想与实践
        (一) 坚持党与维吾尔族的紧密合作促成新疆和平解放
        (二) 搞好民族团结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
        (三) “慎重稳进”推行新疆社会改革
        (四) 在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五) 坚持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六) 做好经济工作以保持新疆稳定
    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思想与实践
        (一) 中央要坚定不移地帮助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二) 选拔干部是新疆稳定大局中的关键
        (三) 增强民族团结教育
        (四) 全面正确贯彻党的宗教政策
        (五) 要发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稳定新疆的核心作用
    三、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思想与实践
        (一) 维护新疆稳定对全国有着重大战略意义
        (二) 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
        (三) 进一步明确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四) 加快新疆经济发展
        (五) 加强新疆干部队伍建设
    四、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维护新疆稳定的主要经验
        (一) 民族团结是处理新疆问题的关键
        (二)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稳定新疆的核心
        (三) 发展经济、共同繁荣,是新疆长治久安的前提
第三章 新世纪新阶段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性
        (一) 维护新疆稳定关系到我国西部重要能源基地的建设
        (二) 维护新疆稳定关系到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保持
        (三) 维护新疆稳定关系到我国向西开放重要门户的安全
        (四) 维护新疆稳定关系到我国西北边陲战略屏障的巩固
    二、维护新疆稳定的紧迫性
        (一) 经济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削弱了维护新疆稳定的物质基础
        (二) 西部大开发对民族关系的调整给维护新疆稳定带来新的问题
        (三) 脆弱的生态环境给维护新疆稳定带来更大的困难
        (四) 暴力恐怖事件升级对维护新疆稳定带来威胁
第四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新疆稳定的思想
    一、“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思想的形成
        (一) “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思想的萌芽
        (二) “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思想初具雏形
        (三) “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思想的正式提出
        (四) “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二、“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深刻阐述了维护新疆稳定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
        (二) 深入剖析了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因素
        (三) 提出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四) 明确了落实“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的重点工作
    三、“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思想的理论价值
        (一) 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稳定理论
        (二) 充实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容
        (三)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宗教理论
第五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新疆稳定的实践
    一、对新疆的支援从教育拓展到经济
        (一) 支援新疆汉语教师
        (二) 内地省市、企业与新疆南疆四地州的对口支援
    二、加强新疆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
        (一) 充分认识加强新疆干部与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 进一步明确新疆干部与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
        (三) 加强新疆干部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三、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新疆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 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性
        (二) 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新疆的重点工作
    四、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
        (一) 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 更好地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三) 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五、坚持不懈地开展反分裂斗争
        (一) “东突”势力对新疆的发展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二) 新疆反分裂斗争的措施
    六、“7.5 ”事件后党维护新疆稳定的政策调整
        (一) “7.5 ”事件始末及引起的思考
        (二) 19个省市支援新疆经济、社会建设
第六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新疆稳定的成就及经验
    一、十六大来中国共产党维护新疆稳定的成就
        (一) 经济快速增长
        (二) 改革不断深入
        (三)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四)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五)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二、十六大来中国共产党维护新疆稳定的经验
        (一) 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执政新疆的能力
        (二) 坚持发展经济,着力改善民生
        (三) 积极做好民族工作,大力维护民族团结
        (四) 认真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加强对宗教活动的管理
        (五) 反分裂斗争常抓不懈
        (六) 继续发挥兵团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结束语
    (一)在民生方面
    (二)在民族关系方面
    (三)在资源开发方面
    (四)在舆论安全方面
    (五)在兵团的发展方面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10)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回顾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依据、目的、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的目标、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 研究方法
    五、 创新和不足
第一章 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的客观前提和基础
    一、 新疆概况
    二、 历代治理新疆的政策
第二章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
    一、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二、 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
第三章 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历史回顾
    一、 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早期民族工作
    二、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民族工作
    三、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民族工作
    四、 新疆解放初期五年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民族工作
    五、 实现民族区域自治至文革前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民族工作
    六、 文革时期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遭到严重破坏
第四章 历史跨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的巨大成就
    一、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的恢复、发展
    二、 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在新疆的民族工作
第五章 历史经验:对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规律性认识
    一、 对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规律性认识
    二、 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的特殊经验
第六章 任重道远: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 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的历史性机遇
    二、 全球化对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的挑战
    三、 “东突”三股势力对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的威胁
    四、 跨国民族问题对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的影响
第七章 历史启示:关于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 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直接关系到新疆的稳定
    二、 新疆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文化是发展新疆民族文化产业的基础和动力
    三、 新疆地区生态安全是实现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着作、论文及承担课题目录
后记

四、为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论文参考文献)

  • [1]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J]. 杨伟东. 党建, 2020(06)
  • [2]新时代拉萨市城关区党组织建设研究 ——以纳金乡塔玛社区为例[D]. 李雨婷. 西藏民族大学, 2020(08)
  •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在内蒙古的实践[D]. 李辰.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4]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内蒙古经验[D]. 林苗.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5]新时期内蒙古统战文化建设研究[D]. 佟景洋. 中央财经大学, 2016(11)
  • [6]中国共产党改善新疆民生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D]. 热合木江·沙吾提. 陕西师范大学, 2014(04)
  • [7]内蒙古开放大学建设中的党建与思政工作探究[J]. 赵东.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1)
  • [8]认真学习贯彻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提供坚强组织保证[N]. 傅兴国. 宁夏日报, 2012
  • [9]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维护新疆稳定的思想与实践研究[D]. 胡菊. 武汉大学, 2012(06)
  • [10]中国共产党新疆民族工作:回顾与思考[D]. 史春燕. 苏州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为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