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动力学检查与尿道膀胱镜检查的相关性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动力学检查与尿道膀胱镜检查的相关性

一、前列腺增生症尿动力学检查与尿道膀胱镜检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雷俊[1](2021)在《改良膀胱出口梗阻指数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手术效果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ladder obstruction index,BOOI)、改良膀胱出口梗阻指数(modified bladder obstruction index,mBOOI)与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手术效果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诊断为BPH并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146例患者。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前列腺体积(prostate volume,PV),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手术前及手术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总分(total 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T),手术前后的排尿期IPSS(voiding IPSS,IPSS-V)、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最大尿流率(maximum urinary flow rate,Qmax)、残余尿量(post voiding residual,PVR)、膀胱内压(intravesical pressure)、腹压(abdominal pressure)、最大尿流率时膀胱逼尿肌压(bladder detrusor pressure at maximum urinary flow rate,PdetQmax)。计算膀胱梗阻指数(BOOI)、mBOOI、IPSS-T差值、IPSS-V差值、QOL差值,并依据BOOI值、mBOOI值将所有研究对象分别分为BOO组、无BOO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年龄、PV、PSA、PdetQmax、膀胱内压、腹压、Qmax、PVR、术前IPSS-T、术后IPSS-T、IPSS-T差值、术前IPSS-V、术后IPSS-V、IPSS-V差值、术前QOL评分、术后QOL评分、QOL差值。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Spearman秩相关分析mBOOI、BOOI与下尿路症状(术前IPSS-T、术前IPSS-V、术前QOL、术后IPSS-T、术后IPSS-V、术后QOL)、尿动力学(PdetQmax、膀胱内压、Qmax、PVR、腹压)、手术效果(IPSS-T差值、IPSS-V差值、QOL差值)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进一步比较mBOOI与BOOI之间的差异。结果:1.以BOOI值分为BOO组和无BOO组,两组间PdetQmax、腹压、膀胱内压、术后IPSS-T、术后QOL、IPSS-T差值、IPSS-V差值、QOL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PV、PSA、Qmax、PVR、术前IPSS-T、术前IPSS-V、术前QOL、术后IPSS-V在以BOOI值分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以mBOOI值分为BOO组和无BOO组,两组间PdetQmax、腹压、膀胱内压、术后IPSS-T差值、IPSS-V差值、术后IPSS-T、术后QOL、QOL差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PV、PSA、术前IPSS-T、术前IPSS-V、术前QOL、Qmax、PVR、术后IPSS-V在以mBOOI值分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Pearson直线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提示,mBOOI及BOOI与患者年龄、PV、PSA均无明显相关(P>0.05)。4.Pearson直线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提示,BOOI与尿动力学指标Qmax(rs=-0.192,P=0.020)、PdetQmax(r=0.971,P<0.001)、膀胱内压(r=0.836,P<0.001)、手术效果(IPSS-T差值(r=0.314,P<0.001)、IPSS-V差值(r=0.246,P=0.003)相关;BOOI与下尿路症状(术前IPSS-T、术前IPSS-V、术前QOL)、PVR、腹压、QOL差值均无相关(P>0.05)。5.Pearson直线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提示,mBOOI与下尿路症状的术前IPSS-T(r=0.23,P=0.005)、术前IPSS-V(rs=0.188,P=0.023)、尿动力学中的PdetQmax(r=0.830,P<0.001)、膀胱内压(r=0.975,P<0.001)、腹压(rs=0.467,P=0.024)、Qmax(rs=-0.187,P=0.024)、IPSS-T差值(r=0.433,P<0.001)、IPSS-V差值(r=0.362,P<0.001)相关;与术前QOL(rs=0.097,P=0.246)、PVR(rs=0.026,P=0.755)、QOL差值(rs=0.155,P=0.062)无相关。结论:1.BOOI与PdetQmax、腹压、膀胱内压、术后IPSS-T、术后QOL、IPSS-T差值、IPSS-V差值、QOL差值相关,mBOOI与PdetQmax、腹压、膀胱内压、术后IPSS-T差值、IPSS-V差值、术后IPSS-T、术后QOL、QOL差值相关。2.mBOOI与BOOI均贴近患者尿动力学特点。相比BOOI,mBOOI更接近患者尿动力学特点,能更好的评估BPH患者下尿路梗阻情况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手术效果。

刘俊伟[2](2021)在《前列腺增生患者拟行TURP手术的膀胱逼尿肌功能调查》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分析前列腺增生患者(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引起的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对BPH患者术前尿动力学参数进行量化评估。方法根据患者典型的前列腺增生临床症状、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B超、残余尿量、IPSS、血清PSA确诊为BPH,对45例BPH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分为膀胱充盈时压力和流率的同步测量,根据BPH患者检测结果分析尿流动力学特点,将BPH患者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BOO)分为BOO(+)、BOO(±)、BOO(-),讨论各组患者Qmax、IPSS评分、残余尿量之间的关系;讨论BOO各组膀胱功能改变之间的特点。结果45例BPH患者年龄51-86岁,平均年龄68.3岁,前列腺体积为(38.0±10.3)m1)。所有患者Qmax均<15 m l/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为20.5±8.17分,最大尿流率对应的逼尿肌压力(Pdet(Qmax))为(49.4±47.9)。BOO(+)组最大尿流率对应的逼尿肌压力(Pdet(Qmax))为(55.5±40.76)cm H2O,Qmax为(6.56±3.32)ml/s,IPSS评分为22.89±5.78,BC值为(22.6±7.6)m l/cm H2O,高顺应性膀胱者6例,低顺应性膀胱13例,膀胱顺应性正常者11例,膀胱逼尿肌不稳定(DI)患者为17例,均值为16.3±8.52,逼尿肌正常占16.1%(5例),逼尿肌低下(HDB)占74.2%(28例),逼尿肌无力(BDW)占9.8%(3例)。BOO(+)组、BOO(±)组、BOO(-)组三组间的尿动力学参数比较:BOO(+)组的Qmax较BOO(±)组、BOO(-)组Qmax显着降低(P<0.05),BOO(±)组的Qmax较BOO(-)组的Qmax无明显差异(P>0.05);BOO(+)组的RUV较BOO(±)组、BOO(-)组的RUV显着增高(P<0.05);BOO(+)组的IPSS较BOO(±)组、BOO(-)组的IPSS显着增高(P<0.05);BOO(+)组的Pdet(Qmax)较BOO(±)组、BOO(-)组Pdet(Qmax)显着增高(P<0.05);Qmax、RUV、IPSS评分、Pdet(Qmax)均与膀胱出口梗阻相关。BOO(+)组引起的膀胱逼尿肌低下或逼尿肌无力的发生率较BOO(-)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BOO(+)组引起的膀胱逼尿肌低下或逼尿肌无力较BOO(±)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BOO(±)组与BOO(-)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BOO组的DI、低顺应性膀胱及高顺应性膀胱发生率与BOO(±)和BOO(-)两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出口梗阻与膀胱逼尿肌低下、无力的相关性明显。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能够用数据评估排尿的真实状况,确定患者是否真正存在膀胱出口梗阻及梗阻的相关程度,可提供更为直观的图形和实验数据。确定膀胱功能:包括膀胱逼尿肌不稳定、顺应性的改变、逼尿肌肌力的改变等,这些都影响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尿流动力学检查时目前确定患者膀胱逼尿肌情况最可靠的实验方法,对膀胱出口梗阻的定位诊断提供依据,还能预测上尿路是否会发生损害,提供数据支持。Qmax、RUV、IPSS症状评分的严重程度均受膀胱出口梗阻程度影响,膀胱出口梗阻也能使膀胱逼尿肌功能发生相应的改变,上述结果提示BPH患者引起的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包括肌力的改变、不稳定性、顺应性等,指导BPH患者的诊断(即是否存在BOO和膀胱功能状况)和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本组资料表明,本区BPH患者膀胱逼尿肌受损、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的比例均大;尿动力学检查可分析膀胱逼尿肌功能变化,帮助鉴别诊断,是否存在梗阻,帮助筛选适合行TURP手术的患者。

高英力[3](2020)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并发膀胱结石老年男性膀胱出口梗阻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膀胱出口梗阻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的关系,并筛选其他危险因素;建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并发膀胱结石老年男性膀胱出口梗阻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36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年龄、体重、身高(由此计算体重指数BMI)、前列腺体积(PV)、残余尿量(PVR)、有无膀胱结石、最大尿流率(Qmax)、尿流动力学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清尿酸、尿液PH、尿比重、尿亚硝酸盐、尿隐血、尿白细胞、尿培养。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老年患者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回顾性收集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30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年龄、BMI、PV、PVR、膀胱结石形态、结石的最大长径、Qmax。筛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伴膀胱结石老年患者膀胱出口梗阻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预测膀胱出口梗阻的列线图,并进行内部验证及模型评价。结果膀胱结石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显示膀胱出口梗阻(OR=0.829,95%置信区间:0.4021.709,P=0.611)不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尿白细胞(OR=1.188,95%置信区间:0.9991.413,P=0.051)和尿隐血(OR=1.165,95%置信区间:0.9851.378,P=0.075)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发现,尿白细胞(OR=1.240,95%置信区间:1.0251.500,P=0.027)为结石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研究的第二部分建立了一个预测膀胱出口梗阻的列线图,纳入了年龄、BMI、残余尿量和膀胱结石形态四个指标。偏倚校正的C指数为0.658(0.5870.729),P<0.001,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通过Hosmer and Lemeshow检验发现,P>0.05,提示模型诊断正确率良好。结论膀胱出口梗阻不是BPH患者膀胱结石并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尿白细胞为其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创新地建立了针对膀胱结石患者的无创简单列线图,来预测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膀胱出口梗阻的患病风险。在实际应用中,此模型是管理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时在手术治疗决策过程中,若不适合或者无法进行侵入性尿流动力学检查时评估B00的良好工具。

刘洪明[4](2020)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解剖参数与症状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疗效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比较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各前列腺解剖参数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及最大尿流率(maximum urine flow rate,Qmax)的相关性,及各前列腺解剖参数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疗效的影响,探讨前列腺外内腺径比(peripheral/transition zone thickness index,PTI)在评估BPH症状及预测TURP疗效方面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1.回顾性收集分析2015年11月至2018年10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并明确诊断为BPH的患者。通过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测算患者的前列腺总体积(total prostate volume,TPV)、移行区体积(transitional zone volume,TZV)、移行区指数(transitional zone index,TZI),外周区厚度(peripheral zone thickness,PZT)及移行区厚度(transition zone thickness,TZT),并计算PTI(PTI=PZT/TZT)。统计手术前后患者的IPSS总评分(total IPSS,IPSS-T)、排尿期IPSS评分(voiding IPSS,IPSS-V)、储尿期IPSS评分(storage IPSS,IPSS-S)、排尿后IPSS评分(post-micturitional IPPS,IPSS-P)及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 score,QoL)。通过尿流动力仪测量患者的Qmax及残余尿(post void residual urine volume,PVR)。使用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分析TPV、TZV、TZI、PZT、TZT、PTI与IPSS评分及Qmax、PVR的相关性。2.筛选所有接受TURP治疗的患者,计算IPSS-T、IPSS-V、IPSS-S、IPSS-P、QoL、Qmax、PVR术前与术后6月的差值。将纳入病例分别以TPV、TZV、TZI、PZT、TZT、PTI的大小按升序排序,并分别以上述参数将患者各分为三组:≤25%,>25%且≤75%,>75%。采用方差分析分析以不同前列腺参数分组的三组间手术前后IPSS-T、IPSS-V、IPSS-S、IPSS-P、QoL、Qmax、PVR的差值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TPV(r=0.160,P<0.001)、TZV(r=0.104,P=0.016)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TZT与年龄呈正相关(r=0.118,P=0.007),PTI与年龄呈负相关(r=-0.089,P=0.039),但TZI、PZT与年龄无明显相关。TPV、TZV、TZI和TZT与IPSS及QoL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PZT与IPSS-T呈负相关(r=-0.126,P=0.012),PTI与IPSS-T(r=-0.113,P=0.024)、IPSS-S(r=-0.103,P=0.041)、IPSS-V(r=-0.123,P=0.014)呈负相关,但与其他临床指标并无明显相关(P>0.05)。Qmax与TZI(r=-0.119,P=0.042)、TZT(r=-0.118,P=0.045)呈负相关,与PTI(r=0.157,P=0.007)呈正相关,与TPV、TZV、PZT无明显相关(P>0.05)。PVR与上述前列腺解剖参数间均无相关性(P>0.05)。2.方差分析显示,以TPV分组的三组患者间手术前后IPSS、QoL及Qmax、PVR的差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TZV、TZT与TPV的研究结果相似。不同PZT组手术前后IPSS-T(P=0.009)、IPSS-S(P=0.010)、IPPS-V(P=0.017)、IPSS-P(P=0.048)、QoL(P=0.005)、Qmax(P=0.005)的差值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是三组间PVR的变化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451)。以TZI分组的三组患者,手术前后IPSS-T(P=0.022)、IPSS-V(P=0.022)及Qmax(P=0.034)的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但是三组间IPPS-S、IPSS-P、QoL及PVR变化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TI组手术前后的差值总IPSS(P=0.013)、IPSS-V(P=0.031)、IPSS-P(P=0.009)、QoL(P=0.013)及Qmax(P=0.006)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但是三组间IPPS-S及PVR变化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本研究首次提出PTI的概念,PTI可通过超声测量的前列腺解剖参数PZT、TZT计算得到(PTI=PZT/TZT)。2.除TPV、TZV外,TZI、PZT、TZT、PTI均与BPH患者症状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且PTI可能与症状的严重程度更加相关,为负相关关系。3.相较TPV、TZV、TZT,PZT、TZI、PTI可能能更好的预测TURP的疗效。

蔡志轩[5](2020)在《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治疗小前列腺增生症(<30ml)的疗效分析》文中指出背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病理改变可以引起男性下尿道综合征(LUST)。根据我国最新的前列腺增生流行病学显示,BPH呈现年轻化,同时发病率逐年升高,在中国50岁以上发病率为50%,80岁的发病率为80%。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前列腺体积并不一定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小体积(<30ml)前列腺增生患者也可能导致患者进行性排尿困难,且此类患者病因复杂,经药物保守治疗后,往往病情改善不明显,需要进一步干预处理,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案。目前中、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和治疗已经形成规范,但是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症由于病因复杂,目前没有统一的诊疗流程和标准,若不对这类患者引起重视,会导致误诊和延迟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复杂,目前认为导致小前列腺增生症的病理生理机制是机械性因素(前列腺增生)和动力性因素共同作用,其中动力性因素起主要作用,而前列腺包膜硬化导致尿道压力升高,造成膀胱-尿道调节失衡是主要因素,解决前列腺包膜对尿道前列腺部的“束缚”是改善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症的关键所在,TUCBDP是改良的BPH术式,其作用机制是扩裂前列腺包膜,扩宽尿道,改善排尿症状,使排尿通畅。已经有大量研究证实TUCBDP治疗中、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目前没有相关其治疗小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研究,本研究的目的为研究TUCBDP应用于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症后,其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非随机、单中心试验: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之间,在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的患者临床资料。需要收集的临床资料1、患者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2、围手术期资料: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min)、手术出血量(ml)、围手术期心肺并发症;3、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s Scales I-PSS)、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 QOL)、最大尿流率(the maximum of urine quotiety,Qmax)、(Post void residual PVR);4、有无逆行射精(retrograde ejaculation RE)、有无增加勃起功能障碍(erection disturbance ED)、出血、膀胱痉挛以及泌尿系感染。结果:在所有患者中,有21名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于2016-2019年期间在我院接受了 TUCBDP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后,其中有1名患者无法联系失访,其他所有受试者均获得完整的数据。受试者年龄为67.9±1.93岁,前列腺大小为23.9±3.56 ml。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19.7±3.6,QOL评分为4.0±0.65,Qmax 为 4.0±1.9 mL/s,PVR 为 69.8±78.3 ml,术后第 6 个月,IPSS 为 7.9(1.7),QOL评分为 1.6±0.69,Qmax 为 15.7±1.76mL/s,PVR9.7±7.3ml。其中IPSS评分、QOL评分、PVR指标明显下降,而Qmax较术前出现显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术中球囊扩张时间为18.3±4.2min,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中,1例出现短暂性尿失禁,患者在术后1月内自行恢复,1例患者出现长期尿失禁,出院后在3个月内通过盆底肌肉锻炼已得到缓解,发生逆行射精1例,1例患者出现膀胱痉挛,药物治疗6天后症状缓解,无患者出现术后出现出血以及输血情况。结论: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TUCBDP)是一种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方法,术后短期疗效良好,手术并发症少,作为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术式具有优势。在临床上,在术后随访的6个月中,TUCBDP显示了明显的手术疗效,但是仍需要长期的随访研究。在实际手术操作过程中,TUCBDP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微创术式,特别是治疗小前列腺增生,TUCBDP具有广泛的前景。

高官[6](2020)在《BPH患者膀胱内前列腺突出程度与尿路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BPH患者IPP程度与尿路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住院的BPH患者520例,根据经腹部超声测量的IPP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IPP≤10mm,176例),B组(10mm<IPP≤15mm,174例),C组(15mm<IPP≤20mm,96例),D组(IPP>20mm,74例)。分析四组患者年龄、民族、病程、尿路并发症(急性尿潴留、肉眼血尿、泌尿系感染、肾积水、膀胱结石、肾功能损害)及膀胱壁小梁情况。进一步通过IPP的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1.四组患者尿路并发症发生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B、C、D组与A组有显着性差异(P<0.0083)。2.并发症亚组分析中四组患者急性尿潴留、肉眼血尿、肾积水、肾功能损害、膀胱结石发生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无显着性差异。3.四组分别组间比较发现B、C、D组与A组患者急性尿潴留发生率有显着性差异(P<0.0083);D组、C组与A组患者肉眼血尿、肾积水发生率有显着性差异(P<0.0083);D组与A组肾功能损害、膀胱结石发生率有显着性差异(P<0.0083)。4.四组患者膀胱小梁发生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发现B、C、D组与A组患者膀胱小梁发生率有显着性差异(P<0.0083)。5.患者尿路并发症、急性尿潴留、肾积水、肾功能损害、肉眼血尿、膀胱结石、膀胱小梁的IP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0.620,0.610,0.613,0.635,0.672,0.641,P<0.05。6.IPP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P>0.01),与前列腺体积、病程呈正相关性(rs>0,P<0.01)。结论:BPH患者急性尿潴留、肾积水、肾功能损害、肉眼血尿、膀胱结石、膀胱小梁发生率随IPP程度增加而增高,IPP可以作为这些并发症及膀胱小梁预测因素。

张开[7](2020)在《绿激光同期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性与疗效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绿激光同期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人民医院自2015年01月至2018年01月收治的85例NMIBC合并BPH病例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PVBT+PVP组(38例)、PVBT组(21例)、TURBT+TURP组(26例),分别比较PVBT+PVP组与PVBT组、PVBT+PVP组与TURBT+TURP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与术后并发症、IPSS、Qmax、Qol评分、IIEF-5评分及术后肿瘤复发率、进展率等多项指标。结果:PVBT+PVP组与PVBT组患者在年龄、膀胱肿瘤的数量、大小、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PVBT组的平均前列腺体积(71.91±15.67ml)小于PVBT+PVP组(95.71±9.36ml)(P<0.01)。两组患者分别接受相应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且术后均未行膀胱连续冲洗,两组患者术后均行膀胱灌注化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VBT+PVP组患者术后的Qmax(17.51±1.34ml/s)、IPSS(5.33±1.21分)和Q o L评分(1.12±0.53分)较术前(分别为11.22±2.73ml/s、26.81±2.42分、4.74±0.72分)均显着改善(P<0.01)。术后随访一年,PVBT+PVP组与PVBT组患者膀胱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2/38)31.58%、(7/21)33.33%,无统计学差异(P>0.05),复发部位均位于膀胱内。两组肿瘤进展率分别为5.26%和4.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远处转移。PVBT+PVP组与TURBT+TURP组患者年龄、膀胱肿瘤的数量、大小、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以及前列腺体积、术前IPSS、术前QoL、术前Qmax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分别接受相应手术治疗,相比于TURBT+TURP组,PVBT+PVP组平均手术时间延长27.4min(分别为49.73±5.51min和77.12±6.82min)(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减少14.0ml(分别为38.81±3.32ml和24.81±3.13ml)(P<0.05)。TURBT+TURP组发生2例闭孔神经反射和1例膀胱穿孔,PVBT+PVP组无闭孔神经反射和膀胱穿孔发生。TURBT+TURP组术后平均留置尿管时间(4.62±0.41天)较PVBT+PVP组(3.44±0.24天)延长1.2天(P<0.01),平均住院天数(7.34±0.62天)较PVBT+PVP组(4.91±0.24天)延长2.4天(P<0.01)。PVBT+PVP组和TURBT+TURP组术后尿失禁分别为0例、1例(P>0.05),尿道狭窄分别为1例、2例(P>0.05)。PVBT+PVP组术后3月平均IIEF-5评分(22.40±1.21分)显着高于TURBT+TURP组(21.32±1.21分),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除TURBT+TURP组1例术中发生膀胱穿孔的病例外,两组其他病例均于手术后常规行膀胱灌注化疗,无严重不良反应。PVBT+PVP组和TURBT+TURP组患者术后Qmax(分别为17.51±1.34ml/s、18.83±1.34ml/s)、IPSS(分别为5.33±1.21分、5.83±1.22分)和QoL评分(分别为1.12±0.53分、1.34±0.73分)较术前(Qmax分别为11.22±2.73ml/s、10.22±1.91ml/s,IPSS分别为26.81±2.42分、27.71±2.24分,QoL评分分别为4.74±0.72分、4.72±0.73分)均显着改善(P<0.01),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膀胱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2/38)31.58%、(8/26)30.77%(P>0.05),肿瘤复发部位均在膀胱内,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肿瘤进展率分别为5.26%和3.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远处转移。结论:PVBT联合PVP手术没有显着增加膀胱肿瘤在PU部的种植和复发几率以及肿瘤进展率,同时改善BPH患者下尿路症状。PVBT联合PVP手术与TURB T联合TURP相比疗效相当,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绿激光同期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安全、有效。

张寰[8](2019)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分叶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及良性前列腺增生导致逼尿肌收缩力低下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发生于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之一,其严重影响了老年男性患者的生活质量。老年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大多需手术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仍被认为是经尿道微创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金标准。其他手术方式有经尿道钦激光前列腺剜除术、经尿道前列腺气化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等。这些手术均存在各自的优势及不足。本研究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的基础上提出了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分叶剜除术并研究其对于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探讨该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良性前列腺增生可导致下尿路梗阻并随之带来一系列的下尿路症状。在长期病程过程中会导致膀胱功能受损,逼尿肌重塑,导致逼尿肌收缩力低下。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逼尿肌收缩力低下的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现存在一定的争议。目前的治疗方法关注于解决良性前列腺增生本身导致的下尿路梗阻,而缺乏直接针对逼尿肌的治疗手段。尿动力学检查是诊断逼尿肌收缩力是否低下的唯一检查方法,但是有一定的创伤性。本研究旨在寻找良性前列腺增生导致的逼尿肌收缩力低下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对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逼尿肌收缩力低下的诊断精确性,以期为医生及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一些信息。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进行,主要研究目的、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分叶剜除术对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分叶剜除术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均由同一位医师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分叶剜除术。术后1个月评估该术式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实施,患者平均年龄为(65.4±7.8)岁,平均前列腺体积为(65.6±46.5)mL,平均手术时间为(67.6±34.7)min,平均切除前列腺重量为(48.5±45.8)g,平均术后血红蛋白降低(1.1±1.1)g/dL,平均留置尿管(3.1±1.2)d,平均住院(7.5±2.8)d。术后1个月随访,与术前相比,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及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所测前列腺体积显着降低[(2.4±2.9)ng/mL vs(5.2±5.6)ng/mL,(19.4±4.9)mL vs(65.6±46.5)mL,P<0.05]。术后1个月最大尿流率与术前相比显着提高[(16.5±5.3)mL/s vs(4.9±3.2)mL/s,P<0.05]。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与术前相比显着改善(21.4±2.8vs7.1±2.7,4.5±0.8vs1.4±0.5,P<0.05)。无患者出现术后尿失禁、膀胱血凝块填塞、尿道狭窄、膀胱颈挛缩等并发症。2例(4%)出现尿路感染。1例(2%)出院后出现尿潴留。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分叶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第二部分:良性前列腺增生导致逼尿肌收缩力低下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导致逼尿肌收缩力低下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收住我院泌尿外科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共计356人。所有患者均行尿动力学检查。依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逼尿肌收缩力低下组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逼尿肌收缩力低下组纳入154名患者,对照组纳入202名患者。逼尿肌收缩力低下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较高的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较大的前列腺体积、较高的前列腺突入膀胱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OR 0.959,95%CI 0.932-0.987,P=0.004)、前列腺体积(OR 0.990,95%CI 0.985-0.995,P=0.000)、膀胱内前列腺突出长度(OR 0.810,95%CI 0.656-1.000,P=0.049)与逼尿肌收缩力低下相关。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前列腺体积(OR 0.991,95%CI 0.985-0.997,P=0.005)是逼尿肌收缩力低下的独立风险因子。结论: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体积、前列腺向膀胱突入长度与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逼尿肌收缩力低下相关。其中,前列腺体积对于逼尿肌收缩力低下是一独立风险因子。对于这些患者应采用尿动力学检查排除逼尿肌收缩力低下,谨慎选择治疗方案。

吴禹锟[9](2019)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导致中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的最常见的病因之一。BPH的发病率在40岁以后迅速增加,在90岁时甚至达到约100%,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会产生显着影响。根据现在的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当LUTS难以治疗时,手术仍然是治疗BPH的标准和最有效的方法。几十年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和单纯开放前列腺切除术(OP)分别被认为是治疗小于和大于80ml的前列腺的参考标准。然而,TURP有较多的并发症,如术中术后出血风险高、切割不完全等。而对于开放前列腺手术,这是治疗BPH的最具侵入性的方法,OP通常与严重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和并发症有关,包括较长的插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因此,各种微创外科技术应运而生,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综合运用TURP和OP的优势,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具有术中术后出血少、增生腺体切除完整、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术后能早期拔除尿管是术后快速恢复的重要过程,能否成功在48小时内拔除尿管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对于哪些因素会影响术后48小时拔除尿管仍不明确。研究目的随着我国BPH患者的逐年增加,以及术后快速康复理念逐渐普及,术后早期能否拔除尿管已成为泌尿外科医师需要面临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综合分析患者临床数据与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失败的相关性,筛选出可能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建立预测模型,对指导临床医师在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有一定参考和指导意义。研究方法1.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BPH患者357例的临床相关资料,这些患者均于术后48小时内停止持续膀胱冲洗并拔除尿管。根据拔除尿管是否成功分为A组(拔除成功)和B组(拔除失败)。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用R软件做阈值效应和饱和效应分析。筛选出能够影响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的危险因素。2.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拔除尿管是否失败为因变量,临床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建立预测模型,构建回归方程,通过SPSS软件构建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和诊断临界值。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357例病人,其中A组305例,B组52例。通过对比两组患者间的临床资料,研究显示年龄和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失败并无相关性(P>0.05)。随着IPP、IPSS和QoL的升高,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的风险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着前列腺体积的增加,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的风险会随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IPSS、QoL、术前药物治疗、急性尿潴留史、前列腺体积和IPP是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模型,构建回归方程:logit(P)=10.862-1.376×(IPSS)-1.185×(QoL)-1.062×(术前药物治疗)+1.079×(急性尿潴留史)+0.030×(前列腺体积)-0.867×(IPP),计算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诊断模型临界值为1.7725,预测拔除尿管失败的敏感度为74.1%,特异度为84.6%。研究结论本研究研究显示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的成功率为85.4%,为了提高拔除尿管的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研究发现随着IPP、IPSS和QoL的升高,48小时内拔除尿管失败的风险随之升高,而随着前列腺体积的增加,拔除尿管失败的风险随之降低。再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帮助临床医师评估患者是否能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48小时之内拔除尿管,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卢妙英,伍惠凤,欧阳日丁,温碧云[10](2019)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及护理》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总结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泌尿外科收治的500例BPH患者,均在术前、术后1个月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患者住院期间接受开展优质护理。分析者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结果明确膀胱出口梗阻者的最大尿流率(Qmax)比可疑膀胱出口梗阻、无膀胱出口梗阻者低,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Pdet-Qmax)、残余尿量(PVR)均比可疑膀胱出口梗阻、无膀胱出口梗阻高。术后1个月的Qmax高于术前,Pdet-Qmax、PVR低于术前(P<0.01)。干预后,患者IPSS总分为(13.15±1.66)分,表明前列腺症状为轻中度。结论对BPH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可早期对膀胱出口梗阻程度进行有效评价,有助于临床医务人员为患者快速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促使患者早期解除膀胱出口梗阻。

二、前列腺增生症尿动力学检查与尿道膀胱镜检的相关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前列腺增生症尿动力学检查与尿道膀胱镜检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改良膀胱出口梗阻指数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手术效果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尿动力学检查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 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表
致谢
作者简介

(2)前列腺增生患者拟行TURP手术的膀胱逼尿肌功能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研究方法及内容
    2.1 一般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数据处理
    2.3 研究方法
    2.4 尿流动力学检查方法
3 结果
    3.1 BPH患者尿流动力学的检测结果
    3.2 各组膀胱功能的比较
    3.3 三组间尿动力学参数比较
    3.4 BOO各组间与膀胱功能变化的关系分析
4 讨论
    4.1 .临床应用
    4.2 国外尿动力学的发展现状
    4.3 我国尿动力学的发展
    4.4 我区尿动力学发展
    4.5 BPH患者行尿动力检查的意义
5 小结
6 参考文献
7 综述 尿流动力学检查在BPH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1 诊断
        1.1 流行病学史
        1.2 临床表现
        1.3 BPH的临床症状评估
        1.4 BPH的体格检查
        1.5 BPH的辅助检查与检验
    2 治疗
        2.1 非手术治疗
        2.2 手术治疗
    3 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3.1 BPH患者的尿流动力学特点
        3.2 尿动力学检查在BPH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3.3 尿动力学检查存在的问题
        3.4 前景
    参考文献
附录一: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3)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并发膀胱结石老年男性膀胱出口梗阻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膀胱结石
        1.2.1 膀胱结石简介
        1.2.2 膀胱结石危险因素
    1.3 膀胱出口梗阻(BOO)
        1.3.1 BOO与BPH和LUTS的关系
        1.3.2 通过尿流动力学诊断BOO
        1.3.3 列线图在BOO诊断的应用
    1.4 本课题的主要意义以及研究内容
        1.4.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意义
        1.4.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老年患者结石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2.1 背景介绍
    2.2 研究方法
    2.3 数据分析
        2.3.1 缺失值分析与处理
        2.3.2 正态性检验
        2.3.3 变量的描述与组间比较
        2.3.4 自变量多重共线性诊断
        2.3.5 回归分析
    2.4 研究结果
    2.5 讨论
    2.6 结论
第3章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并发膀胱结石老年患者膀胱出口梗阻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3.1 背景介绍
    3.2 研究方法
    3.3 数据分析
        3.3.1 缺失值分析与处理
        3.3.2 正态性检验
        3.3.3 变量的描述与组间比较
        3.3.4 自变量多重共线性诊断
        3.3.5 回归分析
        3.3.6 模型表现评价
    3.4 研究结果
    3.5 讨论
    3.6 结论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4.1 本研究主要内容总结
    4.2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撰写的论文

(4)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解剖参数与症状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作者简介

(5)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治疗小前列腺增生症(<30ml)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节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手术操作
    2.6 术后随访和数据管理
    2.7 研究内容指标
    2.8 质量控制、伦理学管理
    2.9 统计学
第三节 研究结果
    3.1 研究过程
    3.2 基线特征
    3.3 围手术期观察指标
    3.4 TUCBDP观察疗效指标结果
    3.5 TUCBDP术后并发症情况
第四节 讨论
    4.1 小体积BPH概述
    4.2 小体积BPH的治疗方式
第五节 总结
中英文缩略语名词对照
参考文献
致谢

(6)BPH患者膀胱内前列腺突出程度与尿路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一般资料
        2.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2 数据采集
        2.2.1 前列腺膀胱内突出度、肾积水、膀胱小梁、膀胱结石诊断
        2.2.2 BPH肾功能损害诊断
        2.2.3 BPH患者泌尿系感染诊断
        2.2.4 BPH患者肉眼血尿诊断
        2.2.5 BPH患者急性尿潴留诊断
    2.3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A、B、C、D组年龄及民族数据比较
    3.2 A、B、C、D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3 A、B、C、D组各尿路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比较分析
    3.4 A、B、C、D组膀胱小梁发生率的比较分析
    3.5 IPP的 ROC曲线分析
    3.6 IPP与年龄、前列腺体积、病程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IPP与 BPH患者尿路并发症相关性
    4.2 IPP与 BPH患者急性尿潴留相关性
    4.3 IPP与 BPH患者肉眼血尿相关性
    4.4 IPP与 BPH患者肾积水相关性
    4.5 IPP与 BPH患者肾功能损害相关性
    4.6 IPP与 BPH患者膀胱小梁相关性
    4.7 IPP与 BPH患者泌尿系感染相关性
    4.8 IPP与 BPH患者膀胱结石相关性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附录(综述)膀胱内前列腺突出程度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7)绿激光同期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性与疗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对象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排标准
    1.3 仪器设备
    1.4 手术方法
    1.5 术后膀胱灌注化疗
    1.6 观察指标
    1.7 随访
    1.8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PVBT+PVP组与PVBT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
        2.1.1 一般情况
        2.1.2 手术结果
        2.1.3 术后膀胱灌注化疗
        2.1.4 排尿的改善情况
        2.1.5 肿瘤结局
    2.2 PVBT+PVP组与TURBT+TURP组患者疗效及安全性
        2.2.1 一般情况
        2.2.2 手术结果
        2.2.3 术后膀胱灌注化疗
        2.2.4 排尿的改善情况
        2.2.5 肿瘤结局
3.讨论
    3.1 同期行PVBT和 PVP的安全性分析
    3.2 同期行PVBT和 PVP的疗效分析及影响因素
    3.3 绿激光的优势及不足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诊疗现状与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分叶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及良性前列腺增生导致逼尿肌收缩力低下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分叶剜除术对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良性前列腺增生导致逼尿肌收缩力低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综合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献
致谢

(9)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
    1.1 前言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手术准备
        1.2.3 观察指标
        1.2.4 统计学分析
    1.3 研究结果
        1.3.1 患者临床资料基本情况
        1.3.2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
    1.4 讨论
    1.5 结论
第二章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失败的预测模型的建立
    2.1 前言
    2.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统计学方法
    2.3 研究结果
        2.3.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
        2.3.2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多因素分析
        2.3.3 建立预测模型
    2.4 讨论
    2.5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10)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尿动力学检查与治疗方法
        1.2.2 护理方法
        1.2.2.1 入院护理:
        1.2.2.2 术前护理:
        1.2.2.3 术后护理:
        1.2.2.4 出院指导: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分析
        2.1.1 膀胱出口梗阻检出情况
        2.1.2 术前、术后1个月的Qmax、Pdet-Qmax、PVR对比
    2.2 IPSS评分
3 讨论

四、前列腺增生症尿动力学检查与尿道膀胱镜检的相关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改良膀胱出口梗阻指数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手术效果相关性研究[D]. 雷俊.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2]前列腺增生患者拟行TURP手术的膀胱逼尿肌功能调查[D]. 刘俊伟. 西藏大学, 2021(12)
  • [3]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并发膀胱结石老年男性膀胱出口梗阻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D]. 高英力.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4]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解剖参数与症状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 刘洪明. 遵义医科大学, 2020
  • [5]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开术治疗小前列腺增生症(<30ml)的疗效分析[D]. 蔡志轩.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6]BPH患者膀胱内前列腺突出程度与尿路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D]. 高官. 青海大学, 2020(02)
  • [7]绿激光同期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安全性与疗效的研究[D]. 张开.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8]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分叶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及良性前列腺增生导致逼尿肌收缩力低下的危险因素分析[D]. 张寰.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2)
  • [9]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后48小时内拔除尿管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D]. 吴禹锟.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7)
  • [10]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及护理[J]. 卢妙英,伍惠凤,欧阳日丁,温碧云.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9(02)

标签:;  ;  ;  ;  ;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动力学检查与尿道膀胱镜检查的相关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