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性激素反应性肾病综合征的家族报告及文献复习

家族性激素反应性肾病综合征的家族报告及文献复习

一、家族性激素反应性肾病综合征一家系报告及文献复习(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斌[1](2017)在《青年期女性WD患者中西医结合驱铜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现为进一步了解青年期女性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异常水平,以及短期和长期驱铜治疗后甲状腺激素及性激素变化,从而为下一步探索其相关机制,优化治疗方案,改善青年期女性WD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43例青年期女性WD住院患者作为治疗与观察对象,比较其治疗前(A组)(其中A1组:脑型;A2组:非脑型)、中西医结合短期驱铜治疗后(B组)及治疗一年后(C组)W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D组)在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在实验室检测数值上的变化。结果:1.A组与D照组的甲状腺激素及性激素血清学指标比较结果显示青年期女性WD患者与正常人甲状腺激素的血清学指标在T4、FT4上的比较及性激素的血清学指标E2、FSH、PGN、TTE、PRL上的比较是有明显差异的(P﹤0.05)。2.A组与B组的甲状腺激素及性激素血清学指标比较结果显示排铜治疗前与短期排铜治疗后青年期女性WD患者甲状腺激素的血清学指标在T3、T4、TSH、FT3、FT4上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显着性差异(P﹥0.05);而在性激素的血清学指标LH、E2上的比较是有明显差异的(P﹤0.05)。3.C组与A组的甲状腺激素及性激素血清学指标比较结果显示排铜治疗一年后与排铜治疗前青年期女性WD患者甲状腺激素的血清学指标在TSH、FT3上的比较及在性激素的血清学指标LH、PGN、TTE上的比较是有明显差异的(P﹤0.05)。4.C组与B组的甲状腺激素及性激素血清学指标比较结果显示排铜治疗一年后与短期排铜治疗后青年期女性WD患者甲状腺激素的血清学指标在T3、T4、FT4、TSH、FT3上的比较是均无统计学显着性差异(P﹥0.05);在性激素的血清学指标LH、PGN、E2上的比较是有明显差异的(P﹤0.05)。5.C与D组的甲状腺激素及性激素血清学指标比较结果显示排铜治疗一年后青年期女性W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甲状腺激素的血清学指标在T4、FT3、FT4上的比较及在性激素血清学指标FSH、TTE、LH、PGN、E2上的比较是有明显差异的(P﹤0.05)。6.A1组与A2组的甲状腺激素及性激素血清学指标比较结果显示排铜治疗前青年期女性脑型与非脑型WD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及性激素血清学指标在T3、TSH、T4、FT3、FT4、PRL、FSH、TTE、LH、PGN、E2上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排铜治疗前青年期女性脑型与非脑型WD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及性激素血清学指标是没有明显差异的。但因为是小样本的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结论:1.青年期女性WD患者排铜治疗前的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在T4、FT4、FSH三个血清学指标上的比较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在E2、PGN、TTE、PRL四个血清学指标上的比较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青年期女性WD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存在甲状腺激素与性激素的异常表现;2.驱铜一年后的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在TSH、FT3、LH、PGN、TTE血清学指标上与治疗前比有所改善;驱铜一年后的甲状腺激素与性激素在TSH、FT3、E2、LH、PGN血清学指标上与短期治疗后比有所改善;驱铜一年后组的甲状腺激素与性激素在T4、FT4、FSH、E2、PGN、TTE血清学指标上与正常对照组比有所改善;短期治疗的甲状腺激素与性激素在E2、LH血清学指标上的比较与治疗前比有所改善;3.小样本实验说明青年期女性WD脑型与非脑型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及性激素血清学指标水平的变化不明显。

毛建华,夏永辉,方澄清,王大燕,曹璐,陈一芳,刘爱民[2](2009)在《家族性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四例二家系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临床表型和对激素治疗的敏感性,家族性特发性肾病综合征可分为两种类型:激素抵抗性(FSRINS)和激素敏感性(FSSINS)。后者在全世界各地、各种族均见报道,但报道不多,其发病的遗传背景不详。国内曾有一家系报道。近期我们发现4例分别来自两家系的患儿,报道如下。

余自华[3](2005)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耐药机制探讨 ——NPHS2基因及NR3C1基因的检测和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 家族性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家系NPHS2基因的分析 目的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是儿童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浮肿。大部分PNS患儿对激素敏感,预后良好;然而,10%~20%PNS患儿对激素耐药,大部分将逐渐进展到终末肾。近年来,关于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激素耐药的发生机制研究在单基因突变引起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teroid-resistant nephrotic syndrome,SRNS)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SRNS由新近认识的NPHS2基因突变引起。NPHS2基因编码蛋白podocin是一个含有383个氨基酸的“发夹样”完整膜蛋白,第105~121位氨基酸为膜区,氨基端(第1~104位氨基酸)和羧基端(第122~383位氨基酸)均在细胞质中,定位在足细胞裂孔隔膜区,是维持肾小球正常滤过功能的关键分子之一。由NPHS2基因突变引起家族性SRNS在我国尚未见报道。中国汉族人家族性SRNS是否存在NPHS2基因突变及其特点均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一个中国汉族人家族性SRNS家系NPHS2基因突变的检测,旨在分析中国汉族人家族性SRNS家系NPHS2基因及其突变特点。方法 研究对象为一个汉族人家族性SRNS家系中的先证者(9个月女孩)及其兄(9岁半死于

余自华,丁洁,黄建萍,姚勇,肖慧捷,张敬京,刘景城,杨霁云[4](2004)在《散发性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NPHS2基因突变》文中认为目的 分析中国儿童散发性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NPHS2基因及其突变特点。方法 研究对象为23例散发性SRNS儿童和53例尿检正常成年人。应用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NA序列测定法检测NPHS2基因突变。结果 发现1例患儿为1082T>C突变,该突变引起NPHS2基因编码蛋白podoein第361位亮氨酸变成脯氨酸,而检测对照人群106条染色体,未发现1082T>C。此外,还发现6种NPHS2基因多态性,分别为288C>T、ⅣS3-46C>T、ⅣS3-21C>T、IVS7-74C>G、954T>C和1038A>G。结论 首次证实了中国儿童散发性SRNS存在NPHS2基因突变,其发生率为4.3%(1/23);且1082T>C为新发现的突变,ⅣS3-46C>T和ⅣS3-21C>T为新发现的多态性。

陈育青,张宏,吕继成,周扬,王海燕[5](2003)在《家族性激素反应性肾病综合征一家系报告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报道家族性激素反应性肾病综合征,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家族发病的特点,及其与NPHS2基因的关系。方法 分析患者临床及病理表现特点,并对其家族成员患病情况进行调查;与文献报告的家族性激素反应性肾病综合征对比。运用高效液相色谱(DHPLC)的方法检测该家系NPHS2基因突变。结果 该家族的患病情况符合文献报告的家族性激素反应性肾病综合征的定义,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病理改变为肾小球微小病变,对足量的强的松治疗反应敏感,易复发,但发病年龄较国际上报道的中位年龄高。同国外同类报道一样,该家族中未发现NPHS2突变。结论 首次在国内报告家族激素反应性肾病综合征。该疾病在此家系中的发生与NPHS2无明显关系

刘昆[6](2016)在《安效先学术经验总结及银翘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安效先教授是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临床博士生导师,传承博士后导师,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在47年的行医生涯中,安师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对小儿外感发热、急慢性咳嗽、小儿肺炎、支气管哮喘、病毒性心肌炎、腹泻病、肾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合并肾脏损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抽动障碍、睡眠障碍等病症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创立研究了一系列方剂,如小儿止哮平喘冲剂、阳春白雪散、复儿康、健脾益肺汤等。目的:1.本研究目的旨在从不同的视角整理、总结导师安效先教授的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深入挖掘名老中医独到的学术见解和诊疗规律,为进一步传承中医儿科的诊疗及用药特点提供资料。2.同时,本文依据安效先教授的学术思想,重点总结安师治疗小儿发热的经验,并通过安师的学术思想,拟定其经验方银翘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安效先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学术价值。方法:1.第一部分追溯安效先教授近50年从医经历,详述师承渊源,总结安效先教授的学术渊源和学术思想成形的过程。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用药特点,古今各家学说等角度总结安效先教授的学术观点,并整理和总结老师所擅长的临床病种的诊疗验案。2.第二部分运用安效先教授的学术思想开展临床研究。对其经验方银翘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观察,探讨其临床疗效及退热时间的影响,以进一步验证安效先教授的学术经验的临床有效性、创新性。结果: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四大部分:1.安效先教授成才之路及学术渊源:安师1962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山西省右玉县人民医院内科工作10年,1978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师从着名中医儿科专家王伯岳先生,参与点校了《小儿药证直诀》,编写并校对了《中医儿科学》。在科研工作方面,完成了“热平冲剂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课题,并实现了成果转让。研制成功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小儿止哮平喘冲剂”,并成为西苑医院院内制剂,已运用于临床20余年,疗效得到广大哮喘患儿家长的充分肯定。2.安效先教授学术思想整理与总结:①提出小儿为“少阳体质”学说:安师重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系统论述小儿“少阳体质”学说,该学说融合了“纯阳”和“稚阴稚阳”两种学说,丰富发展了中医儿科理论。②重视脾胃,强调“后天之本”:强调调整小儿脾胃阴阳升降之气机;脾贵在运而不宜妄补;重视饮食调节;用药谨慎,顾护脾胃等。③重视“未病防病”的思想:小儿脏腑娇嫩,传变迅速,尤其是外感热病,小儿发热多以风热为主,发病后很快传变至气、至营、至血,而致卫气营血同病。安师非常赞赏姜春华先生的“截断扭转”学说,体现既病防变,治未病的思想。④融合中西,互为补充,善于创新:安师认为要继承中医的精华,不要与现代医学的概念对号入座。治疗时在中医辨证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以提高临床疗效。强调以法统方,善用专方专药。3安效先教授治疗小儿疾病临床经验:3.1呼吸系统疾病:①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同时注意顾护阴液;②强调专病专方专药,重视对药;③辨治小外感发热的临床经验:安师运用凉温并用、清透并举、顾护津液、截断扭转、泻下治上等法灵活运用,治疗效果确切。④辩治小儿肺炎:安师通过小儿热势、咳痰、喘憋、精神四方面系统立体的评价小儿肺炎的病情轻重程度。临床上常用采用“清、宣、降”及“补、收”等法治疗,同时强调活血化瘀的重要性。⑤辩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经验:安师认为临床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分两期三型:两期感染期和缓解期分三型:风热外感,肺脾气虚、气阴两虚。分别治宜清热解毒、表里双解;健脾益肺,培土生金;益气补肺,养阴润燥。3.2消化系统疾病:①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特点:发病率高。②脾为后天之本,脾失运化,精微不布,百病丛起。③安师治疗小儿脾系疾病的学术思想:脾胃之病重于“调养”。④辩治小儿腹泻的大法为健脾渗湿。安师认为泄泻主要病因为脾虚失运,湿困中焦,推崇明·李中梓的治泻九法,临证时灵活应用,善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各种泄泻。⑤“增液行舟”法治疗小儿便秘:安师认为小儿便秘的病机主要是热结阴亏,津亏肠燥,则“无水行舟”。故提出治疗小儿便秘应以滋阴养液为主要大法,常用方为增液汤加减。⑥和胃降逆治疗小儿呕吐:总病机为胃失和降,气机上逆。安师善用旋覆代赭汤合橘皮竹茹汤加减治疗。⑦温中散寒治小儿腹痛:本病寒者居多,善用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治法。方用小建中汤加乌药、木香、香附、延胡、白芷等。3.3其他系疾病:①儿童抽动障碍治疗经验:安师认为本病定位在肝,多可影响肺、心、脾等脏,治疗大法为平肝熄风、养心豁痰,镇静安神。常用方剂为天麻钩藤饮加减。②治疗小儿睡眠障碍的经验:安师从痰热方面入手,运用清热化痰,养心安神法,选温胆汤和酸枣仁汤及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③肾病治疗经验:安师运用益气滋肾等七法,并注意和激素不同时期辨证用药,进行治疗,疗效显着。4.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儿科门诊收集的60例符合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的患儿,按随机法分组的原则,分治疗组(银翘退热方组)30例,对照组(抗感颗粒组)30例。治疗前分别将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轻重及血常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有无可比性;治疗3天后再次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退热消退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不良反应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①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63.3%,治疗组有效率达到93.3%,治疗组在整体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②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比较: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为26.94h,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为50.63h,说明治疗组退热时间快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法优于对照组。③两组患儿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的比较:治疗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正常比率(96.7%,90%)高于对照组(83.3%,70%),说明治疗组血常规相应指标恢复正常速度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法优于对照组。④不良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药物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性较好。结论:本文全面总结了安效先教授的学术经验并运用安师的学术经验,以卫气营血同治的方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患儿,较抗感颗粒对照组,可以更为有效的缓解中医证候,更有效的退热。少阳体质学说是指导小儿外感风热的理论依据。

魏华[7](2008)在《周期序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在我国人群的患病率接近千分之一,全国患病总人数高达100万。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特异的有效治疗手段,现该病尚不能治愈。在20世纪50年代,SLE的5年生存率仅为20%。近年来,由于免疫血清学检查的广泛应用,而且正确及时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得SLE的生存率大为改善。国外报道5年生存率90%,10年生存率80%。国内情况分别为98%及84%。免疫抑制剂中环磷酰胺(CTX)对狼疮肾炎的有效性已被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但其用量越大,效益越大,副作用也越大,其中包括感染、性腺抑制、及肿瘤。目前新的治疗方案不断出现,如新的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血浆置换、自体干细胞移植等,但上述治疗不仅疗效尚待长期临床考证,治疗费用少则数万元/年,多则数十万元/年,患者多难以承受。鉴于此,我们在治疗SLE的临床实践中,借鉴联合化疗治疗肿瘤的成功经验,根据细胞增殖动力学原理,将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环磷酰胺CTX)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长春新碱VCR)联合序贯间歇给药(每三周给药一次)治疗SLE,减少了CTX的用量,明显降低了不良反应,而且治疗效果显着。此方案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为了验证周期序贯联合VCR+CTX方案的疗效及协同机制,首先进行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动物模型选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样小鼠模型,该模型是一个良好的狼疮鼠肾炎模型。观测指标选取反映SLE肾脏及免疫系统病变的指标,包括SLE的肾脏生物指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导致SLE病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及其受体系统(BAFF和BAFFR)。[目的]为了从临床实践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本文探讨周期序贯联合免疫抑制剂(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以阐明序贯联合用药协同效应机制。[方法]本研究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的选择和建立动物模型选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样小鼠模型,实验动物取6-8周龄雌性(C57BL/6J×DBA/2)F1杂交鼠及6-8周龄雌性DBA/2小鼠,体重(18-20)g。制作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狼疮样小鼠模型36只。造模前及造模6周时分别留取血尿检测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抗双链DNA抗体并各处死解剖小鼠3只,剩余30只小鼠模型进入第二部分研究。第二部分:VCR+CTX周期联合治疗SLE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选取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样小鼠模型30只,随机分五组:空白对照组、VCR间歇给药组、CTX间歇给药组、CTX隔日给药组及VCR+CTX联合间歇给药组。间歇给药为每隔三周(20天)给予一次,隔日给药为每隔一天给予一次。从诱导开始到全部处死动物,历时24周。检测项目1一般情况,包括体重、精神状态、存活。2血液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肌酐、血清双链DNA抗体、ELISA检测血TGF-β1、血MCP1、血BAFF。3尿液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TGF-β1、尿MCP1。4肝脏病理肝脏病理切片(HE染色)5肾脏病理肾脏病理切片(HE染色、Masson染色、PSAM染色、免疫荧光染色C3及IgG)免疫组织化学法定位测定TGF-β1、MCP1。6半定量RT-PCR测定TGF-β1、MCP1的mRNA在肾脏的表达。7脾脏病理免疫组化法定位测定BAFF、BAFFR。8半定量RT-PCR测定BAFF、BAFFR的mRNA在脾脏的表达。统计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析因分析等。[结果]1造模情况及一般情况观察①诱导造模后六周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达5.02±0.88mg,抗dsDNA抗体阳性,肾脏病理呈狼疮肾炎Ⅳ型表现,模型成功。不同治疗组治疗18周,最终对照组死亡4只,VCR间隔用药组死亡2只,余三组均存活。②CTX隔日用药组对造模小鼠体重、血清ALT的影响较大,与其他四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现为小鼠体重不增,血清ALT明显升高及散在肝细胞空泡变性。各组对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改变无显着性差异(P>0.05)。2肾脏指标观察①CTX隔日组、VCR+CTX联合组对造模小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改变最大,与其他三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VCR间隔组<CTX间隔组<CTX隔日组≈VCR+CTX联合组。CTX隔日组、VCR+CTX联合组及CTX间隔组对造模小鼠血清肌酐、肾小球病变病理积分及抗dsDNA抗体滴度的减低较大,与对照组、VCR间隔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②CTX间隔治疗组、CTX隔日治疗组与VCR+CTX联合组三组对造模小鼠尿MCP-1值、尿TGF-β1值的降低幅度较大,与对照组、VCR间隔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不同治疗方案对血清MCP-1、TGF-β1的改变无显着性差异(P>0.05)。③CTX隔日治疗组、VCR+CTX联合组造模小鼠肾脏MCP-1、TGF-β1表达在平均灰度及肾小球、肾小管中的阳性数及肾脏mRNA表达量最低,与对照组、VCR间隔组及CTX间隔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④造模小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血清肌酐、尿MCP-1、肾小球MCP-1的阳性细胞数、肾小管MCP-1阳性率的水平相关(P<0.01)。⑤造模小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血清肌酐、尿TGFβ1、肾小球TGFβ1阳性细胞数、肾小管TGFβ1阳性率的水平相关(P<0.01)。3免疫系统指标观察①CTX隔日组、VCR+CTX联合组对小鼠血清BAFF降低最大,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②CTX隔日用药组、VCR+CTX联合组造模小鼠脾脏BAFF免疫组化表达的平均灰度及脾脏mRNA表达水平最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不同治疗方案组造模小鼠脾脏BAFFR免疫组化表达的平均灰度及脾脏mRNA表达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③血清BAFF与血清dsDNA滴度、脾脏BAFF表达的平均灰度相关(P<0.05);脾脏BAFF表达的平均灰度与脾脏BAFFR表达的平均灰度不相关(P>0.05)。4 VCR与CTX的交互作用①经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VCR和CTX联合对造模小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Cr、尿MCP-1有明显协同作用(P<0.05),对尿TGFβ1无交互作用(P=0.122)。②经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VCR和CTX联合对造模小鼠血清BAFF改变有协同作用(P=0.029<0.05)、外周血白细胞减低无交互作用(P=0.085)。[结论]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狼疮样小鼠模型可出现狼疮肾炎Ⅳ型病理改变及MCP-1、TGFβ1、BAFF的表达排泌增加。2序贯周期联合VCR和CTX联合治疗有交互作用,在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血清BAFF,减少肾脏MCP-1的表达和排泌等方面为协同作用,与CTX隔日用药组相当,优于VCR间隔治疗组、CTX间隔治疗组。3 VCR+CTX联合间歇给药与单用药比较不良反应并没有增加,比较安全。CTX隔日给药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大于其它各组,表现为体重不增、肝酶增高。4 BAFF/BAFFR系统可能是VCR+CTX周期序贯联合治疗cGVHD狼疮样小鼠的一条途径。

王琪[8](2008)在《一个先天性垂体性侏儒症家系的分子遗传学分析》文中认为先天性垂体性侏儒症是指下丘脑、垂体前叶病变引起的生长激素分泌节律、数量的异常、生长激素受体缺陷,或受体后信息传递障碍等所引起的生长发育迟缓性疾病。先天性垂体性侏儒症包括两种类型:单一性生长激素缺乏症(Isolated 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IGHD)和垂体激素缺乏综合症(Combined Pituitary Hormone Deficiency,CPHD),IGHD又分为IGHD IA型,IGHD IB型,IGHD II型,IGHD III型。目前对垂体性侏儒症的治疗主要依靠注射生长激素或者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来达到增长身高的目的。先天性垂体性侏儒症的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染色体遗传,其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最常见的一种,目前已发现该疾病的致病基因有17个。本课题组在湖北省收集了一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垂体性侏儒症家系,为了寻找该家系的致病原因,首先对已发现17个与先天性垂体性侏儒症有关的基因进行连锁分析,发现该家系的致病基因与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GHRHR)基因紧密连锁,GHRHR基因可能是该家系的致病基因。通过对该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处进行直接测序,结果发现了一个新的剪接突变IVS8+1G→A,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分析发现该突变在家系内与疾病共分离,并且在50个正常人中也未发现该突变的存在。为了检测剪接突变IVS8+1G→A的剪接机制,从正常人和患者的基因组中分别构建一个包含突变点微小基因,再将构建好的基因转染进入Hela细胞模拟人体内剪接的方式获取RNA,进行RT-PCR和测序分析,结果发现该突变导致剪接方式的改变,形成了5种新的RNA,一种是截短了的将第8号外显子删除的RNA,第二种是加长了来自8号内含子的48bp的RNA,第三种是加长了来自8号内含子的46bp的RNA,第四种加长了来自8号内含子的34bp的RNA,第五种是截短8号外显子32bp的RNA,这五种异常的RNA都编码截短和移码突变的蛋白,从而影响了该基因的功能,导致了该家系垂体性侏儒症的发生。上述研究结果表明GHRHR基因的剪接突变IVS8+1G→A是导致该家系垂体性侏儒症的的致病原因。

二、家族性激素反应性肾病综合征一家系报告及文献复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家族性激素反应性肾病综合征一家系报告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青年期女性WD患者中西医结合驱铜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治疗方案与分组
3 检测指标的测定
4 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耐药机制探讨 ——NPHS2基因及NR3C1基因的检测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家族性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家系NPHS2基因的分析
    1.1 实验材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标本收集
        1.1.3 引物设计
        1.1.4 主要仪器
        1.1.5 主要药品、试剂及其配制
    1.2 方法
        1.2.1 肾组织间接免疫荧光染色
        1.2.2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定量
        1.2.3 PCR扩增NPHS2基因8个外显子
        1.2.4 DHPLC分析
        1.2.5 DNA序列测定
    1.3 结果
        1.3.1 肾脏病理及常规免疫病理
        1.3.2 先证者肾组织中podocin、nephrin、alpha-actinin-4和WT1的表达
        1.3.3 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1.3.4 DHPLC检测条件的建立
        1.3.5 DHPLC分析结果
        1.3.6 DNA测序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2 散发性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患儿NPHS2基因的分析
    2.1 实验材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引物设计
        2.1.3 主要仪器
        2.1.4 主要药品、试剂及其配制
    2.2 方法
        2.2.1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定量
        2.2.2 PCR扩增NPHS2基因8个外显子
        2.2.3 DHPLC分析
        2.2.4 DNA序列测定
        2.2.5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
        2.3.1 23例散发性SRNS患儿的临床资料
        2.3.2 DHPLC分析结果
        2.3.3 DNA测序结果
        2.3.4 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
    2.4 讨论
    2.5 小结
3 突变NPHS2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3.1 实验材料
        3.1.1 研究对象
        3.1.2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3.1.3 主要仪器
        3.1.4 主要液体配制
    3.2 方法
        3.2.1 构建含有野生型NPHS2基因编码区全长cDNA的克隆载体
        3.2.2 分别构建含有NPHS2基因467_468insT突变cDNA和503G>A突变cDNA的克隆载体
        3.2.3 分别构建含有野生型NPHS2基因cDNA、467_468insT突变cDNA和503G>A突变cDNA的表达载体
        3.2.4 质粒DNA的大量制备
        3.2.5 转染HEK293细胞
        3.2.6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odocin的荧光强度及其在细胞内的定位
    3.3 结果
        3.3.1 从正常肾组织中提取总RNA结果
        3.3.2 PCR扩增NPHS2基因编码区全长cDNA结果
        3.3.3 构建分别含有野生型NPHS2基因全长编码区cDNA、467_468insT突变cDNA和503G>A突变cDNA的克隆载体结果
        3.3.4 构建分别含有野生型NPHS2基因全长编码区cDNA、467_468insT突变cDNA和503G>A突变cDNA的表达载体结果
        3.3.5 大量制备质粒DNA结果
        3.3.6 HEK293细胞podocin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4 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儿童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的检测和分析
    4.1 实验材料
        4.1.1 研究对象
        4.1.2 引物
        4.1.3 主要仪器
        4.1.4 主要药品、试剂及其配制
    4.2 方法
        4.2.1 基因组DNA的提取与定量
        4.2.2 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
        4.2.3 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
        4.2.4 PCR扩增NR3C1基因片段
        4.2.5 PCR扩增NR3C1基因alpha-cDNA、beta-cDNA和ACTB基因cDNA及RT-PCR产物的鉴定
        4.2.6 DHPLC分析
        4.2.7 DNA序列测定
        4.2.8 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
        4.3.1 NS患儿临床资料
        4.3.2 从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总RNA
        4.3.3 RT-PCR结果
        4.3.4 DHPLC分析结果
        4.3.5 DNA测序结果
        4.3.6 NR3C1基因单倍体3和单倍体5的等位基因频率
    4.4 讨论
    4.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成果
综述
致谢
原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4)散发性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NPHS2基因突变(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标本收集
    三、NPHS2基因突变分析
        1. 基因组DNA的提取:
        2. 引物设计:
        3. 扩增NPHS2外显子1~8按文献[8]所述的PCR体系和条件进行。
        4.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8-11]:
        5. DNA测序:
    四、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一、DHPLC分析和DNA测序结果
    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
讨论

(6)安效先学术经验总结及银翘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安效先教授成才之路及学术渊源
    1 成才之路
    2 学术源流
第二部分 安效先教授学术思想整理与总结
    1 小儿为“少阳”体质,创立“少阳体质”学说
    2 辨病辨证相结合严守病机
    3 重视四诊,以望诊为首
    4 重视脾胃,强调“调脾胃以安五脏”
    5 重视“未病防病”的思想
    6 融合中西,互为补充,善于创新
第三部分 安效先教授治疗小儿疾病临床经验集萃
    1 呼吸系统疾病
    2 消化系统疾病
    3 其他系统疾病
第四部分 银翘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临床研究
    文献综述 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西医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研究方法
        1 治疗方法
        2 观测指标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基本资料比较
        2 临床疗效比较
        3 退热时间比较
        4 治疗后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水平比较
        5 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比较
        6 不良反应
    讨论
    创新点
    小结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7)周期序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的选择与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第二部分 周期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8)一个先天性垂体性侏儒症家系的分子遗传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先天性垂体性侏儒症临床表现
    1.2 致病原因
    1.3 垂体性侏儒症及分子遗传机制
    1.4 分子遗传学相关技术
2 垂体性侏儒症一家系致病基因的突变分析
    2.1 实验对象
    2.2 技术路线
    2.3 实验流程
    2.4 研究中涉及的主要器材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临床诊断
    3.2 连锁分析
    3.3 GHRHR 基因测序分析
    3.4 RFLP 分析
    3.5 IVS8+1G→A 剪切机制分析
    3.6 讨论
4 总结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家族性激素反应性肾病综合征一家系报告及文献复习(论文参考文献)

  • [1]青年期女性WD患者中西医结合驱铜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研究[D]. 王文斌.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7(05)
  • [2]家族性激素敏感性肾病综合征四例二家系报告[J]. 毛建华,夏永辉,方澄清,王大燕,曹璐,陈一芳,刘爱民.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9(12)
  • [3]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耐药机制探讨 ——NPHS2基因及NR3C1基因的检测和分析[D]. 余自华. 第一军医大学, 2005(04)
  • [4]散发性儿童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NPHS2基因突变[J]. 余自华,丁洁,黄建萍,姚勇,肖慧捷,张敬京,刘景城,杨霁云.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4(06)
  • [5]家族性激素反应性肾病综合征一家系报告及文献复习[J]. 陈育青,张宏,吕继成,周扬,王海燕.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3(06)
  • [6]安效先学术经验总结及银翘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D]. 刘昆.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6(01)
  • [7]周期序贯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D]. 魏华. 山西医科大学, 2008(02)
  • [8]一个先天性垂体性侏儒症家系的分子遗传学分析[D]. 王琪.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5)

标签:;  ;  ;  ;  ;  

家族性激素反应性肾病综合征的家族报告及文献复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