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54例颌面骨骨折的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方伟,铁朝荣[1](2021)在《167例不同类型颌面骨骨折的临床手术治疗总结》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不同类型颌面骨骨折(MFF)的临床手术治疗方式及效果,为临床MFF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选择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不同类型MFF患者共167例纳入研究。按照患者骨折类型的不同选择差异性口外/口内切口以及相应固定术进行治疗。分析167例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167例患者中临床疗效优143例(85.63%),良14例(8.38%),差10例(5.99%)。发生术后并发症7例(4.19%),其中包括切口或创口感染发生率1.80%(3/167)、神经损伤发生率0.60%(1/167)、咬合错乱发生率1.20%(2/167)、脓肿形成发生率0.60%(1/167)。手术后患者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关系以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手术前(t=16.711、8.693、14.843、11.141;均P<0.001)。结论针对不同类型MFF患者采取不同的手术切口以及固定方式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可促进其生活质量优化。
王玉静,颜光启,杨鸣良[2](2021)在《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口腔卫生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影响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口腔卫生的因素,为临床医护人员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牙垢指数表对2019年1-8月入院的6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在入院24h内进行牙垢指数测定。结果牙垢指数均值为2.78±0.76,各区段牙垢指数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36>46>16>26>11>31,牙垢指数记分为3的区段最多,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为3、2、4、1、5。年龄越大、受伤时间越长、知识掌握越差,则牙垢指数越高。影响颌面部骨折患者口腔卫生的主要因素为知识掌握、年龄、受伤时间。结论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口腔卫生情况普遍不理想,临床医护人员应做好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的口腔卫生清洁依从率。
徐竹青[3](2020)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舌鳞癌Cal-27侵袭作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口腔癌是常见癌症之一,而舌癌是最常见的口腔癌,多数为鳞状细胞癌,易发生于舌侧缘,恶性程度高,由于舌体血运循环十分丰富,且舌的机械运动较为频繁,导致舌鳞癌(TSCC)生长速度快,浸润性强,转移率高,常早期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甚至可能发生远处转移,一般多转移至肺部。虽然现在针对TSCC迁移及侵袭的发生机制的研究逐渐增多,关于TSCC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也逐步提高,但TSCC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仍在逐年升高,临床上亟待更好的解决方案。近年来肿瘤干细胞学说的提出日益受到人们的推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来源广、能够自我更新和增殖、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低免疫原性、对肿瘤具有趋向性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生物工程细胞。目前大量研究显示BMSCs对不同的肿瘤细胞的侵袭作用影响不同,或起促进作用,或其抑制作用,但BMSCs对TSCC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研究BMSCs对TSCC迁移及侵袭作用的影响及其对舌癌可能的作用机制是什么。方法:体外培养舌鳞癌细胞系cal-27细胞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s)细胞,并将这两种细胞共培养后分别进行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从细胞水平上观察hBM-MSCs对cal-27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是什么。为了阐明其作用机制,将单独培养及共培养后的cal-27细胞迁移及侵袭作用相关基因E-cadherin、twist、slug、snail、MMP-2、MMP-9的相对mRNA表达量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并着重对MMP-2、MMP-9进行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从生物分子水平上进一步分析,并采用SPSS19.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hBM-MSCs影响下Cal-27迁移及侵袭的细胞数目明显增多,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发现共培养后的Cal-27的E-cadherin基因表达下调,twist、slug、snail、MMP-2、MMP-9的基因表达上调,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结果发现MMP-2、MMP-9蛋白表达上调,推测hBM-MSCs可能是通过下调E-cadherin,上调twist、slug、snail、MMP-2、MMP-9的基因,促进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的发生促进肿瘤的生长。结论:成功培养cal-27和hBM-MSCs细胞并行cal-27和hBM-MSCs共培养,提供后续实验基础。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舌鳞癌的迁移及侵袭。
文根[4](2020)在《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早期成活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动脉化静脉皮瓣是以皮下静脉网作为供血系统的特殊类型的组织瓣,具有供区选择范围大,供区损伤小,切取容易等优势。然而也存在静脉淤血、动脉血供不足、皮瓣部分或全部坏死等并发症。为提高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早期成活率,本课题探讨动脉灌注量及灌入位置对其影响,从而指导动脉化静脉皮瓣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第一部分:血管灌注量对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及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取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实验组(36只)和对照组(12只)。对照组麻醉后画出皮瓣区域而不进行血管离断处理。实验组36只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三组(A/B/C)。首先,建立腹部动脉化静脉皮瓣动物模型:腹部正中设计一个10cm×10cm的动脉化静脉皮瓣,近心端边缘恰好低于双侧第一乳头连线的水平,远心端位于双侧腹股沟连线区域;皮瓣尾端掀起,皮瓣平面包括表皮,真皮,肉膜组织,于皮瓣远端分离右侧胸腹静脉后切断;分离右侧股动脉于膝关节平面结扎,近端向大腿根部游离,扭转后用8-0无损伤缝线与右侧胸腹静脉近端吻合。其次,A、B两组分别以直径1mm、1.5mm血管吻合器限制股动脉直径,以控制动脉血流灌注量,C组不使用血管吻合器。三组均仅保留皮瓣头端胸腹静脉完整以形成皮瓣流出血管,皮瓣游离完全后原位缝合。最后,术后即刻、术后3天以激光多普勒检测皮瓣血流相对值、术后3天取皮瓣局部组织分别测定水、蛋白、乳酸及葡萄糖含量。第二部分:血管灌入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及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采用12只新西兰兔,每只兔子在腹部依前法设计腹部动脉化静脉皮瓣,再沿腹正中线将皮瓣均分为左、右两块皮瓣,每个皮瓣大小为10cm×5cm。分离双侧股动脉于膝关节平面结扎,股动脉近端向大腿根部游离,使用8-0无损伤缝线将股动脉近端与同侧胸腹静脉近端吻合,所有皮瓣均保留头端胸腹静脉完整以形成皮瓣流出血管。将24块皮瓣均分为两组:边缘蒂组(输入血管位于皮瓣边缘)12块(左右各6)和内部蒂组(输入血管位于皮瓣内部4cm)12块(左右各6)。每只动物两块皮瓣分别纳入边缘蒂组和内部蒂组。皮瓣游离完全后原位缝合。术后即刻、术后3天以激光多普勒检测皮瓣血流相对值、术后3天取皮瓣局部组织分别测定水、蛋白、乳酸及葡萄糖含量。第三部分:改善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提高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根据前二部分的实验结果,在动脉化静脉皮瓣设计及受区血管选择方面进行了适当改进,应用于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在不影响受区远端血供的情况下,尽量选取较粗大的动脉血管进行吻合;其二,静脉皮瓣中灌入动脉血的静脉向皮瓣内部适当游离。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结果:第一部分: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皮瓣血流相对值、皮瓣水含量、葡萄糖含量、乳酸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通过血管吻合器直径控制血流灌注量,结果显示A、B两组与C相比血流量更小,水含量、葡萄糖含量低、乳酸含量高,两组之间亦有差别。第二部分:皮瓣灌注部位内部蒂与边缘蒂相比,血流量更大,葡萄糖含量更高,水含量及乳酸含量无明显差异。第三部分:12例动脉化静脉皮瓣都完成了重要组织结构的覆盖,10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出现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好转。术后随访6-18月皮瓣色泽、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外观满意,无挛缩。结论:通过新西兰兔腹部动脉化静脉皮瓣的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增加血管灌注量和内部灌入均能有效提高静脉皮瓣血流量及改善代谢状态,有利于皮瓣的早期成活;将此实验发现应用于手足部皮肤缺损修复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卜海力齐古丽·麦麦提图尔荪[5](2020)在《新疆地区2492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新疆地区2492例口腔颌面部创伤病人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并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新疆地区2012年1月一2016年12月间在新疆18家医院住院治疗的口腔颌面部创伤病人五年间的病例资料,对每位患者的年龄、性别、创伤原因、创伤类型、骨折部位、全身合并损伤及神经损伤等内容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收集2492病例,其中男性1981例,女性511例,男女比为3.88:1,21-30岁是好发年龄。职业分布上以农民最多,占44.3%;交通事故是主要的创伤原因,占41.8%;。创伤类型中多处骨折伤最多见,共932例,占37.4%。单纯软组织损伤患者826例,占33.2%,826例患者总共有4365处软组织损伤,其中颊部532处(12.2%),占的比例最多,其次是眶周软组织514处(11.8%)及口腔黏膜487处(11.2%)。骨折部位以下颌骨骨折最为常见(31.97%),其次颧部骨折(25.3%)。全身合并伤中最常见的是四肢伤(27.5%),其次是颅脑(24.5%)和眼(21.4%).合并神经损伤病人124例,其中面神经损伤为78例,占62.9%。合并面部畸形的病人2460例,占总数的98.7%。合并咬合错乱的病人900例(36.1%)。结论:口腔颌面部创伤发生率与性别、年龄、创伤原因等多种因素有关;青壮年男性是好发人群(P<0.05);颌面部创伤往往合并四肢、颅脑和眼睛损伤;交通事故是致颌面部损伤的主要原因(P<0.05),居于首位。分析口腔颌面部创伤的危险因素得出一下结果,各创伤原因是颌面部软组织伤和颌骨骨折的共同危险因素,而且各创伤原因的危险程度有明显的差异(OR>1,P<0.05)。
李正红[6](2020)在《经皮微创复位术在治疗颧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复位术在治疗颧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5月我院接收的154例颧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放复位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微创复位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及术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 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 73%,差异显着(P<0. 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 05);观察组术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 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 97%,差异显着(P<0. 05)。结论:应用经皮微创复位术治疗颧骨骨折疗效显着,不仅能明显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孙俊[7](2019)在《多层螺旋CT在颌面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分析多层螺旋CT在颌面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74例颌面骨创伤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37例,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方法)和对照组(37例,应用螺旋CT诊断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颌面骨创伤患者的正确诊断率以及患者总满意度评分(采取本院特制问卷调查量表)。结果 74例颌面骨创伤患者中有22例关节脱位(占29.73%)、34例骨碎片移位(占45.95%)。实验组诊断颌面骨创伤患者正确诊断率为97.30%(36/37),对照组诊断颌面骨创伤患者正确诊断率为75.68%(28/37)。实验组颌面骨创伤患者的正确诊断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颌面骨创伤患者的总满意度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颌面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显着,可有效提高颌面骨创伤患者的正确诊断率和总满意度评分。
蒋华,李睿,廖振华[8](2019)在《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骨折诊治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3月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颌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确诊,且于术前接受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将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观察患者颌面骨折部位分布情况,比较CT平扫和三维重建对骨折的检出率差异性,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复查,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69例颌面骨折患者手术发现骨折156处,多发性骨折41例,上颌骨、下颌骨骨折最为常见,蝶骨、眉骨、筛骨骨折最为少见;CT三维重建对颌面骨折的检出率为96.79%(151/156),高于CT平扫检出率84.62%(132/156)(χ2=13.724,P﹤0.05)。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颌面骨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检出率高于CT平扫,且能准确评估术后内固定和恢复情况。
张启明[9](2019)在《中国大陆儿童骨折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中国大陆儿童的骨折特征及危险因素,为构建儿童骨折的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1.计算机及手工检索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Cochrane、Web of science及Embase数据库。2.采用AHRQ和NOS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横断面研究数据采用stata 11.0进行各指标构成比的meta分析;病例对照研究数据采用定性的描述性分析。结果:纳入27篇横断面研究,按照我国大陆东、中、西部地区分组,分析儿童骨折流行特征中性别、年龄、骨折分布及病因特征的地区差异;纳入3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年代对儿童骨折流行特征的影响。1.东、中、西部地区性别特征的构成比均为男性高于女性;男性儿童在中部地区最高,其构成比的meta分析合并值为70%[95%CI(67%,73%)],女性儿童在西部地区最高,其构成比的meta分析合并值为34%[95%CI(31%,36%)]。2.本研究所纳入的儿童年龄跨度按照我国小儿年龄分期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5组,并据此描述儿童骨折的年龄特征。婴儿期和幼儿期构成比最高在西部地区,为3%[95%CI(3%,4%)]和29%[95%CI(28%,30%)];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骨折的构成比的meta分析合并值在东部最高,分布为36%[95%CI(32%,40%)]和36%[95%CI(31%,40%)],青春期构成比最高在中部地区为37%[95%CI(32%,42%)]。3.东、中、西部地区骨折分布构成比最高均为上肢骨折,而上肢骨折在东部的构成比为大陆地区最高,达68%[95%CI(66%,70%)];下肢骨折构成比在中部最高,为30%[95%CI(28%,33%)];颅骨骨折构成比在最高在西部,为27%[95%CI(25%,28%)];躯干骨及骨盆骨折在西部最高,达4%[95%CI(3%,4%)]。上肢骨折中肱骨骨折、尺骨骨折在东部最高,为41%[95%CI(30%,52%)]和为6%[95%CI(1%,11%)];桡骨骨折构成比最高在西部,达16%[95%CI(15%,18%)];锁骨骨折、尺桡骨骨折及手部骨折在中部最高,为15%[95%CI(13%,17%)]、21%[95%CI(18%,23%)]和8%[95%CI(7%,10%)];下肢骨折中胫腓骨骨折的构成比最高在中部地区,为16%[95%CI(7%,27%)];东部地区下肢骨折中构成比最高的为股骨骨折和胫骨骨折,分别是6%[95%CI(4%,8%)]和6%[95%CI(2%,9%)];西部地区胫腓骨骨折构成比最高,达15%[95%CI(10%,21%)];股骨骨折在西部地区构成比最高,为13%[95%CI(8%,17%)];髌骨骨折的构成比在中部最高,达3%[95%CI(2%,4%)]。4.摔跌伤为东、中、西部地区构成比最高的危险因素,分别为41%[95%CI(13%,63%)]、38%[95%CI(13%,63%)]和55%[95%CI(47%,63%)];车撞伤在中部构成比最高,达25%[95%CI(6%,44%)];运动伤、坠落伤、动物伤、扭伤、打伤在东部最高,跌伤、砸伤、挤压伤、火器伤在西部最高,骑车伤在东、西部构成比相同。5.年代变迁对于儿童颌面部骨折、跟骨骨折及骨盆骨折的性别、年龄、骨折分布及病因特征没有明显影响。结论:1.儿童骨折流行特征在地区间存在相同与差异,整体上男性儿童高发,摔跌伤为高危因素,东部地区学龄前期至学龄期儿童易发生骨折,常见于肱骨骨折;中部地区青春期儿童易发骨折,常见于尺桡骨骨折;西部地区婴幼儿期儿童易发生骨折,男性高发,常见于颅骨骨折。2.不同年代间儿童颌面部骨折、跟骨骨折、骨盆骨折的流行特征可能趋于稳定。
庄芳璐[10](2019)在《新疆喀什地区1115例颌面部骨折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分析喀什地区颌面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该地区患者的年龄构成、性别比例、创伤原因、好发时间、部位全身伴发损伤等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喀什地区什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115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信息,采用SPSS 2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115例颌面部骨折中,男女之比为4.72:1,2130岁为好发年龄段(32.74%),多发生于夏季(31.38%)、春季(29.69%),创伤原因中高处坠落伤最多(38.57%),交通伤其次(36.95%),骨折部位以面中部骨折多发(729例,65.38%),下颌骨骨折次之(544例,30.26%),绝大部分骨折断端伤口形态是闭合性伤口(84.66%),73.45%的病例合并颌面部软组织损伤,17.40%的合并神经损伤,42.15%的病例合并全身损伤,其中眼部损伤最多(251例,35.55%),558例患者(50.04%)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分别对面中部、下颌骨骨折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颌面部骨折与年龄、性别及创伤病因的关联密切。结论:喀什地区颌面部骨折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占绝大多数,春夏季是发病高峰期,高处坠落伤及交通伤是主要病因,骨折部位以面中部骨折较多见,合并损伤中以眼部损伤最为常见,治疗方式多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颌面部骨折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及创伤原因的关联密切。
二、154例颌面骨骨折的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54例颌面骨骨折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口腔卫生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一般资料调查 |
1.2.2 口腔卫生知识掌握状况 |
1.2.3 牙垢指数 |
1.2.4 调查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牙垢指数和口腔卫生知识掌握情况 |
2.2 影响软垢指数的单因素分析 |
2.3 患者牙垢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颌面部骨折患者口腔卫生状况不理想 |
3.2 颌面部骨折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的重要性 |
3.3 改善颌面部骨折患者术前口腔卫生的对策 |
(3)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舌鳞癌Cal-27侵袭作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hBM-MSCs对Cal-27迁移及侵袭作用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1.实验材料 |
1.1 仪器和设备 |
1.2 实验器材 |
1.3 主要试剂 |
1.4 人舌鳞癌细胞系 |
1.5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2.实验方法 |
2.1 舌鳞癌细胞Cal-27的培养 |
2.2 hBM-MSCs的培养 |
2.3 Cal-27细胞与hBM-MSCs细胞共培养 |
2.4 划痕实验 |
2.5 Transwell迁移实验 |
2.6 Transwell侵袭实验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hBM-MSCs对Cal-27迁移及侵袭作用机制的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仪器和设备 |
1.2 实验器材 |
1.3 主要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PCR实验检测相关基因表达量 |
2.2 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 18例病例 |
病例一 |
参考文献 |
病例二 |
参考文献 |
病例三 |
参考文献 |
病例四 |
参考文献 |
病例五 |
参考文献 |
病例六 |
参考文献 |
病例七 |
参考文献 |
病例八 |
参考文献 |
病例九 |
参考文献 |
病例十 |
参考文献 |
病例十一 |
参考文献 |
病例十二 |
参考文献 |
病例十三 |
参考文献 |
病例十四 |
参考文献 |
病例十五 |
参考文献 |
病例十六 |
参考文献 |
病例十七 |
参考文献 |
病例十八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4)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早期成活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血管灌注量对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及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
一、材料和方法 |
二、结果 |
三、结论 |
四、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血管灌入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及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
一、材料及方法 |
二、结果 |
三、结论 |
四、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改善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提高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
一、手术方法 |
二、典型病例 |
三、讨论 |
参考文献 |
总结 |
综述一 静脉皮瓣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动脉化静脉皮瓣的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新疆地区2492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内容与方法 |
3.质量控制 |
4.统计方法 |
5.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新疆地区颌面部创伤患者调查表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6)经皮微创复位术在治疗颧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 |
2.3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7)多层螺旋CT在颌面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实验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颌面骨创伤患者的正确诊断率比较: |
2.2 两组颌面骨创伤患者的总满意度评分比较: |
3 讨论 |
(8)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骨折诊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CT检查: |
1.2.2 图像处理和分析: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CT平扫和三维重建对颌面骨折的扫描结果比较 |
2.2 颌面骨折CT扫描结果分析 |
3 讨论 |
(9)中国大陆儿童骨折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新疆喀什地区1115例颌面部骨折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及内容 |
2.1 研究方法 |
2.2 分组内容 |
3.质量控制 |
4.统计学处理 |
5.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四、154例颌面骨骨折的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167例不同类型颌面骨骨折的临床手术治疗总结[J]. 方伟,铁朝荣. 中国医师杂志, 2021(05)
- [2]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口腔卫生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 王玉静,颜光启,杨鸣良. 重庆医学, 2021(05)
- [3]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舌鳞癌Cal-27侵袭作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D]. 徐竹青. 青岛大学, 2020(01)
- [4]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早期成活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D]. 文根. 苏州大学, 2020(06)
- [5]新疆地区2492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研究[D]. 卜海力齐古丽·麦麦提图尔荪.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经皮微创复位术在治疗颧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李正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03)
- [7]多层螺旋CT在颌面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探讨[J]. 孙俊. 浙江创伤外科, 2019(06)
- [8]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骨折诊治中的应用[J]. 蒋华,李睿,廖振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05)
- [9]中国大陆儿童骨折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D]. 张启明. 遵义医科大学, 2019(08)
- [10]新疆喀什地区1115例颌面部骨折的回顾性研究[D]. 庄芳璐. 新疆医科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