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动缝纫机节电控制电路(论文文献综述)
王文学[1](2012)在《电动缝纫机节电装置技术改进》文中研究指明针对电动缝纫机空载运行浪费电能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即在脚踏板上安装一个光电开关,利用光电开关控制缝纫电动机主回路,使缝纫电动机旋转或停止。这样操作工脚放在脚踏板上时缝纫电动机旋转,脚离开脚踏板时,缝纫电动机立即停止旋转。该措施容易实施且操作方便,达到了减少缝纫机空载运行,节约电能的目的。
孙云云[2](2010)在《基于IRMCK201的厚料缝纫机伺服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工业现代化,智能化的不断发展,永磁交流伺服系统已经成为数控伺服系统研究的重点之一,工业缝纫机控制系统不断发展,需要研发出更佳性能,更佳稳定的伺服系统。基于上述的技术需求,论文通过对永磁同步电动机和厚料缝纫机两者的研究,确定了基于IRMCK201的厚料缝纫机伺服控制系统,该系统从厚料缝纫机的需求和功能出发,确定了基于DSP为主控制器,IRMCK201为伺服驱动器的控制方案,选用了安森美公司的开关电源芯片和IR公司的智能模块作为驱动电路的核心器件,从以上器件出发,详细设计了厚料缝纫机伺服控制系统的驱动电流,控制电路,外部配件电路,保护电路等硬件,制作了硬件实体,通过大量的调试来分析硬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组建了厚料缝纫机的硬件调试平台。在硬件调试平台基础上,通过DSP对IRMCK201的控制,实现了永磁同步电动机磁场定向矢量控制算法,并用电流环和速度环PI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运行状态,使用带死区的积分分离式PID位置控制算法进行停针控制。系统经过硬件和软件的测试,达到了厚料缝纫机的缝制需要,证明了基于IRMCK201的厚料缝纫机伺服控制系统的可行性,有较高的性价比和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徐欧华[3](2007)在《基于DSP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研究及在工业缝纫机中的应用设计》文中提出机电一体化是工业缝纫机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DSP的工业缝纫机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是该领域的有效解决途径和研究热点。本文研究了无刷直流电机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数学模型和调速机制,分析和比较了电机控制专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结构和特点,设计实现了基于DSP的工业缝纫机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论文主要工作和成果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研究了无刷直流电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推导并建立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2、分析了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LF2407A的结构特点,针对电机控制的要求,着重论述了芯片的事件管理器模块、A/D转换模块和PWM波的产生过程。3、在基于DSP技术的有位置传感器方案中着重研究了无刷直流电机转子位置检测、电流检测、正反转与制动控制等问题。4、设计了基于DSP的工业缝纫机电机控制系统,完成了硬件和软件的设计。硬件部分先作了整体设计,又着重论述了几个主要模块的电路设计。软件部分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编制了各个模块的流程图,论述了软件抗干扰技术。5、给出了控制系统基于Matlab的仿真结果,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DSP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满足工业缝纫机电机控制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谭成[4](2007)在《基于DSP工业缝纫机运行控制研究》文中提出通过控制直流无刷电机完成工业缝纫机相关性能,使服装生产半自动化或全自动化,这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本文利用智能控制器对直流无刷电机进行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完成工业缝纫机稳速功能;利用改进型固定力矩调预置位移法进行制动停机,实现精确停机位置。这两个重要功能的实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本文在以前研究成功基础上,做了如下研究和探讨:首先分析了直流无刷电机与其他电机的异同,指出直流无刷电机具有惯量小、启动快、寿命长等特点。文章进一步指出三相六状态控制模式是直流无刷电机的主要运行模式。依据不同绕组接法和导通模式,本文对直流无刷电机的运行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本课题采用了三相星型接法、二二导通模式。其次本文建立直流无刷电机的数学模型,为双闭环控制奠定了基础;文章着重分析其运行机理及H/L-PWM-ON策略,指出此种策略同属三相六状态运行模式。H/L-PWM-ON控制策略在不增加开关损耗的基础上,具有换相时转矩脉动小、能量反馈迅速、停机速度快的特点。为进一步减小换相转矩脉动,文章在H/L-PWM-ON基础上嵌入延迟换相策略。实验验证了延迟换相策略能减小换相转矩脉动的正确性。再次本文在数学模型和数学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在线调试设计一组参数,进行速度、电流PI双闭环控制,实现直流无刷电机良好的启动、跟随和抗扰动等目标。针对20 mm停机位置,此文在仔细分析缝纫机制动停机过程基础上,实验采用四种方法进行制动停机。其中方法一为固定占空比调时间法,方法二为延迟换相补偿法,方法三为固定力矩调预置位移法,方法四为改进型固定力矩调预置位移法。最后得出结论:方法四实现停机目标精度。本文还简单介绍了数字控制和DSP处理器的特点。实验采用TI公司生产的T1320LF2407A芯片,此款芯片具有资源丰富、功能强大、适合控制电机的特点。文末还对全文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沈文玲[5](2000)在《电动缝纫机节电控制电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从实用角度介绍了一种作者试验成功并已安装使用的电动缝纫机节电控制电路。电路简单、成本低廉、性能可靠、使用方便。不仅节电效果明显,而且能够减少磨损和故障,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吕晓雁[6](1995)在《试析电动缝纫机的节能技术》文中提出本文分析了电动缝纫机在空载和轻载时的损耗与效率的关系,如果将带动缝纫机的电动机串联一双向可控硅即可减小损耗、提高效率
曹建平[7](1992)在《电动缝纫机节电控制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一种用于工业电动缝纫机空载和轻载节电的控制器,该节电器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和节电显着等特点。文中阐述了节电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及其特点并给出了试验结果。
郭海欧[8](1988)在《电动缝纫机调速器的改进设计》文中研究说明 八十年代以来,家用电动缝纫机以其体积小,重量轻,使用灵活,减轻劳动强度等优势,开始在国内崛起,并逐步进入普通家庭。但几年来发展速度缓慢。除社会因素外,就技术角度考虑,电动缝纫机调速器的欠完美,无疑是个重要原因。
刘昆荣[9](1983)在《家用电动缝纫机的无级调速》文中提出 家用电动缝纫机体积小、重量轻、使用灵活,可以减轻人们的烦重劳动、提高劳动效率,在国外已普遍受到欢迎;在国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正在逐步扩大。目前常用的电动缝纫机在额定负载下转速只有两档,高速为1000转/分,低速为180转/分,这两种转速不能满足人们在使用中频繁调速的
任涛[10](2007)在《一种工业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电机制造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微处理器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交流伺服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永磁同步电机凭借其优异的结构特点和控制性能,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在了解DB2-C201高速电脑控制单针自动剪线(auto-trim)平缝机工作性能的基础上,进行了永磁同步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开发与研究。本文首先对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工缝机伺服控制系统进行了总体介绍,给出了系统控制框图;然后对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工作原理以及矢量控制在永磁同步电机上的应用进行了说明;重点分析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的原理及实现,并对模糊逻辑控制的原理及其在伺服位置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在理论和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对伺服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开发进行了阐述。硬件方面,采用TI公司的电机控制专用DSP芯片TMS320LF2407A作为主控芯片,以富士公司的IPM模块6HBP75RA060作为功率驱动模块。根据TMS320LF2407A的特点,设计了电源主电路、电流检测电路、位置/速度检测电路等外围电路,完成了基于DSP的永磁同步电机的伺服控制实验系统。软件方面,采用汇编语言,用软件的方法实现了矢量控制、PI调节、SVPWM波形生成等,并在CC2000环境下对程序进行了调试和完善。在实验硬件装置和控制软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测试和分析,实验证明本文研究开发的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伺服控制系统结构简单、合理,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
二、电动缝纫机节电控制电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动缝纫机节电控制电路(论文提纲范文)
(1)电动缝纫机节电装置技术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存在问题 |
2 解决办法 |
3 应用效果 |
(2)基于IRMCK201的厚料缝纫机伺服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次 |
1 绪论 |
1.1 厚料缝纫机伺服控制系统 |
1.1.1 厚料缝纫机简介 |
1.1.2 厚料缝纫机伺服控制系统发展现状 |
1.2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系统 |
1.2.1 永磁同步电动机 |
1.2.2 永磁同步电动机伺服控制系统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2 永磁同步电动机结构及其矢量控制 |
2.1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数学模型 |
2.2 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 |
2.2.1 矢量控制原理 |
2.2.2 矢量控制的实现 |
2.2.3 磁场定向控制原理 |
2.3 小结 |
3 基于IRMCK201的厚料缝纫机伺服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3.1 厚料缝纫机伺服控制系统的实现 |
3.2 厚料缝纫机伺服控制系统驱动电路设计 |
3.2.1 整流及其滤波电路 |
3.2.2 基于NCP1337的准谐振开关电源 |
3.2.3 逆变电路 |
3.3 基于IRMCK201的厚料缝纫机伺服控制系统控制电路设计 |
3.3.1 IRMCK201控制电路 |
3.3.2 DSP控制电路 |
3.3.3 IRMCK201与DSP的接口设计 |
3.3.4 控制器与外围接口设计 |
3.3.5 电流检测电路设计 |
3.4 外部配件电路 |
3.4.1 脚踏板电路 |
3.4.2 定位器电路 |
3.4.3 操作面板电路 |
3.4.4 机车照明电路 |
3.5 保护电路 |
3.5.1 过压和欠压保护 |
3.5.2 电流保护 |
3.5.3 温度保护 |
3.5.4 EMI及其静电保护 |
3.6 小结 |
4 厚料缝纫机伺服系统功能及其软件设计 |
4.1 厚料缝纫机伺服系统的功能设计 |
4.1.1 脚踏板控制功能 |
4.1.2 自动停针功能 |
4.1.3 参数保存功能 |
4.1.4 倒缝功能 |
4.1.5 自动剪线功能 |
4.2 系统的软件设计 |
4.2.1 DSP主程序及其中断服务程序 |
4.2.2 PID调速程序 |
4.3 通信软件设计 |
4.3.1 IRMCK201与DSP通信软件设计 |
4.3.2 EEPROM与DSP通信软件设计 |
4.3.3 DSP与CH452通信设计 |
4.4 实验结果 |
4.5 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工作总结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3)基于DSP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研究及在工业缝纫机中的应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课题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综述 |
1.2.1 无刷直流电机的发展 |
1.2.2 相关控制技术的发展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无刷直流电机 |
2.1 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特点 |
2.1.1 无刷直流电机组成结构 |
2.1.2 无刷直流电机驱动方式 |
2.2 无刷直流电机的数学模型 |
2.3 无刷直流电机的调速原理 |
2.4 小结 |
第三章 基于 DSP的控制系统 |
3.1 电机控制专用 DSP |
3.1.1 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原理 |
3.1.2 TMS320LF2407A的主要特点 |
3.1.3 事件管理器 |
3.1.4 PWM波形产生 |
3.1.5 模/数转换器模块 |
3.2 有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案 |
3.2.1 电机转子位置的检测和速度计算 |
3.2.2 电机相电流的检测 |
3.2.3 电机的正反转控制 |
3.2.4 电机制动控制 |
3.3 小结 |
第四章 工业缝纫机电机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4.1 系统性能指标要求 |
4.2 总体方案分析与设计 |
4.2.1 速度、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 |
4.2.2 速度测量选择 |
4.2.3 位置传感器选择 |
4.2.4 直流电机选择 |
4.2.5 主控芯片选择 |
4.3 小结 |
第五章 工业缝纫机电机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5.1 控制系统总体硬件结构 |
5.2 DSP外围电路设计 |
5.2.1 DSP芯片电源供电设计 |
5.2.2 时钟电路设计 |
5.2.3 JTAG接口设计 |
5.3 控制系统功率主电路设计 |
5.3.1 驱动芯片介绍 |
5.3.2 功率主电路设计 |
5.4 电流检测电路设计 |
5.5 传感器电路设计 |
5.6 小结 |
第六章 工业缝纫机电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6.1 DSP软件开发介绍 |
6.1.1 C编译器 |
6.1.2 DSP的软件开发方法 |
6.1.3 DSP中断 |
6.2 系统软件总体结构及设计 |
6.3 系统软件的抗干扰技术 |
6.4 小结 |
第七章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的仿真与结果分析 |
7.1 对于Matlab/Simulink的介绍 |
7.2 基于MATLAB的BLDC系统模型的建立 |
7.2.1 BLDC本体模块 |
7.2.2 电流滞环控制模块 |
7.2.3 速度控制模块 |
7.2.4 参考电流模块 |
7.2.5 转矩计算模块 |
7.2.6 电压逆变模块 |
7.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7.3.1 仿真实验 |
7.3.2 结果分析 |
7.3.3 结论 |
7.4 小结 |
第八章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4)基于DSP工业缝纫机运行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工业缝纫机优势及现状 |
1.2 直流无刷电机 |
1.2.1 电机分类 |
1.2.2 直流无刷电机的特点 |
1.2.3 直流无刷电机换相控制及实现 |
1.2.4 直流无刷电机闭环系统 |
1.2.5 直流无刷电机的应用场合 |
1.3 研究背景及课题目标 |
1.4 小结 |
第二章 直流无刷电机运行原理 |
2.1 工业缝纫机系统组成 |
2.1.1 主电路的选择 |
2.1.2 控制电路的设计 |
2.2 直流无刷电机的数学模型 |
2.3 直流无刷电机的运行方式 |
2.3.1 星型连接 |
2.3.2 三角形连接 |
2.4 直流无刷电机的控制策略 |
2.4.1 控制策略比较 |
2.4.2 转矩脉动比较 |
2.5 控制策略特点 |
2.5.1 PWM调速 |
2.5.2 电流双象限电路 |
2.6 延迟换相对转矩脉动的补偿 |
2.6.1 延迟换相原理 |
2.6.2 延迟换相补偿实验结果 |
2.7 小结 |
第三章 工业缝纫机系统闭环控制 |
3.1 PID环的简介和设计 |
3.1.1 PI环的简介 |
3.1.2 电机控制传递函数 |
3.2 速度、电流反馈的检测 |
3.2.1 速度的检测 |
3.2.2 电流的检测 |
3.3 系统PI环的数字实现 |
3.3.1 数字控制的优点 |
3.3.2 DSP芯片的简介 |
3.3.3 PI环的具体实现 |
3.3.4 程序流程 |
3.3.5 程序的抗扰动 |
3.4 实验结果和论证 |
3.4.1 起动特性及跟随性能 |
3.4.2 抗扰动性能 |
3.4.3 电流内环调节 |
3.5 小结 |
第四章 工业缝纫机停机位置控制 |
4.1 停机制动概述 |
4.1.1 能耗制动 |
4.1.2 回馈制动 |
4.1.3 反接制动 |
4.2 位置变化及停机过程 |
4.2.1 位置控制概述 |
4.2.2 旋转运动位置变化 |
4.2.3 停机过程 |
4.3 反接制动时换相对停机精度的影响 |
4.4 停机方法及实验结果 |
4.4.1 固定占空比调时间法 |
4.4.2 延迟换相补偿法 |
4.4.3 固定力矩调预置位移法 |
4.4.4 改进型固定力矩调预置位移法 |
4.5 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工作展望和改进 |
附录一 直流无刷电机调速系统原理图 |
附录二 IPM模块内部功能结构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致谢 |
(10)一种工业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国内外工业缝纫机行业的现状 |
1.1.2 工业缝纫机行业的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机遇 |
1.1.3 工业缝纫机研制及生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
1.2 工业缝纫机伺服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
1.2.1 工业缝纫机的基本构造 |
1.2.2 伺服系统的基本概念 |
1.2.3 电动机伺服控制系统 |
1.2.4 伺服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 |
1.2.5 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工缝机伺服控制系统的原理及结构 |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流程安排 |
1.3.1 研究工作的内容及流程安排 |
1.3.2 课题的几个研究重点 |
第二章 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及其数学模型 |
2.1 电动机应用的发展历程 |
2.2 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特点 |
2.3 永磁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 |
2.4 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
2.4.1 引言 |
2.4.2 PMSM基于同步旋转坐标系(d-q坐标系)的数学模型 |
2.4.3 永磁同步电机的动态等效电路 |
第三章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及SVPWM技术 |
3.1 矢量控制方式的基本概念 |
3.1.1 矢量控制方式的提出 |
3.1.2 矢量控制方式的基本思想 |
3.1.3 矢量控制方式的实现 |
3.2 永磁同步电机的矢量控制原理 |
3.2.1 转子磁场定向(FOC)及i_d=0的控制策略 |
3.2.2 矢量控制策略的实现 |
3.3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技术 |
3.3.1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基本原理 |
3.3.2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实现 |
第四章 基于模糊逻辑的伺服系统位置环设计 |
4.1 模糊控制简介 |
4.2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
4.3 模糊控制的实现 |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软件设计及实现 |
5.1 电机控制专用DSP-TMS320LF2407A |
5.2 智能功率模块IPM及其IGBT驱动电路 |
5.2.1 智能功率模块6MBP75RA060简介 |
5.2.2 智能功率模块6MBP75RA060的IGBT驱动 |
5.3 电源主电路结构 |
5.4 检测电路结构 |
5.4.1 相电流检测电路 |
5.4.2 转子位置及速度检测 |
5.5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及实现 |
5.5.1 伺服控制系统的软件解决方案 |
5.5.2 相电流的采样 |
5.5.3 坐标变换的软件实现 |
5.5.4 速度、电流的PI调节 |
第六章 永磁同步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的仿真和试验结果 |
6.1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仿真 |
6.2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的仿真结果 |
6.3 试验及结果 |
6.4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
6.5 问题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四、电动缝纫机节电控制电路(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动缝纫机节电装置技术改进[J]. 王文学. 针织工业, 2012(11)
- [2]基于IRMCK201的厚料缝纫机伺服控制系统研究[D]. 孙云云. 浙江大学, 2010(02)
- [3]基于DSP的无刷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研究及在工业缝纫机中的应用设计[D]. 徐欧华.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7(07)
- [4]基于DSP工业缝纫机运行控制研究[D]. 谭成. 浙江大学, 2007(05)
- [5]电动缝纫机节电控制电路[J]. 沈文玲. 潍坊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04)
- [6]试析电动缝纫机的节能技术[J]. 吕晓雁. 武汉纺织工学院学报, 1995(02)
- [7]电动缝纫机节电控制器[J]. 曹建平. 节能, 1992(02)
- [8]电动缝纫机调速器的改进设计[J]. 郭海欧. 微特电机, 1988(03)
- [9]家用电动缝纫机的无级调速[J]. 刘昆荣. 微特电机, 1983(02)
- [10]一种工业缝纫机的伺服控制系统研究[D]. 任涛. 合肥工业大学, 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