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泰国政府发展电子商务的举措(论文文献综述)
沈丁心[1](2021)在《日本经济外交的嬗变及其趋势研究 ——以第二届安倍政府时期为核心》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9月,安倍晋三内阁闪电辞职,菅义伟接任,日本政治从此开启了“后安倍时代”。安倍晋三两次执掌日本政坛,创下了日本战后政治家最长执政记录。安倍时代已去,但却为日本政坛留下了诸多政治遗产,其中,安倍有关经济外交的构想、政策行动与成效,对日本政治、外交以及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影响依然深远广泛。“后安倍时代”的日本外交将向何方,格外引人注目。因此,从了解菅义伟政府外交政策取向和展望未来日本外交发展趋势的意义上,回顾与总结安倍执政时期日本经济外交的经验与教训具有非常特别的意义。自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后,日本经济外交的发展渐趋展现为相对积极的态势。全球化的趋势,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前所未有的程度上促动国际社会复合相互依存的逐步发展与不断完善;同时,逆全球化的趋势,亦在相当程度上与全球化共生同行,在相当复杂的国际战略互动中展现出突出的影响。在上述时代发展变化的背景之下,日本经济外交的内涵与外延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其在日本对外交往和外交政策实行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提升。有鉴于此,本文将研究目标锁定在日本经济外交的嬗变过程、经济外交相关变量之间的耦合与交叉互动等问题上,通过这项研究以考察日本经济外交在新时代的现状与变化,把握其特征与发展趋势,为我国对日外交乃至我国外交的发展与未来方向塑造等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综合运用国际关系理论与研究方法,以日本官方数据和政府资料等为主要基础数据,考察日本经济外交内涵与外延的变化,分析以安倍政府(第二次执政)时期为核心的日本经济外交的理念构想、实施内容、外延变化、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客观评价其实施效果。本文由绪论(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分析)、正文(五章)和结论、以及参考文献等内容构成。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以第二届安倍政府时期日本经济外交的发展演变、内生变化与外在变迁等作为问题导向,通过对日本经济外交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等问题的梳理与分析,明确日本经济外交的研究前提,为其后展开的有关日本经济外交的基本构想、具体政策实践、政策实施的模式建构和发展趋势研究等提供必要的研究基础。本文第一章以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国际关系理论解读与释义为核心内容,通过对新自由制度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外交研究的相应理论解读来建构本文研究日本经济外交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理论解读,不仅意在充实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国际关系理论认知,而且能为解读21世纪日本经济外交发展的指导理念提供更为明晰的线索与方法。如何有效评估日本经济外交的现状与未来趋势,需要充分发挥国际关系理论和经济外交研究理论的指引作用。本文第二章以时代演变中的日本经济外交嬗变为主题,梳理与解读战后日本经济外交的发展演变历史与现状,厘清日本经济外交的基本内涵,特别是第二届安倍政府时期日本经济外交嬗变与发展趋势的基本内涵。从纵向的视角分析安倍政府经济外交构想、布局的变化及其五大支柱(对外贸易、经济援助、对外投资、经济制裁、经济合作)的基本内涵与进展,以及与安倍国家战略与外交政策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第二届安倍政府实施日本经济外交的具体战略构想与具体政策措施,特别是在国家战略的层面,日本在经济外交的各个领域具体实施经贸外交、投资外交与援助外交,乃至制裁外交,例如签署CPTTP、日欧EPA、日美贸易协定等等过程的分析,阐释经济外交与日本政治、经济与社会等的交互作用,展现日本经济外交在日本国家治理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本文第三章以分析第二届安倍政府时期日本经济外交内涵与外延扩大为主题,通过对“大阪轨道”构想及其实施过程的全面分析和东日本大地震后危机外交公关的经济外交实施案例的实证分析,具体阐述安倍政府经济外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是如何适应国际环境变化而实现自身理念与政策实践升级的过程。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实施的案例解读,是本文研究日本经济外交的重要方式之一。本章中对于“大阪轨道”的关注与研究,是针对日本外交整体实践中,基于主场外交与经济外交的关联性互动,阐释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实施的案例研究。同时,针对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专门性案例研究,以“谣传损害”背景下的经济外交作为分析案例,从另一个侧面充实了有关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论证过程。同时,本章对于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比较研究给予了充分的关注,通过对比日本的政府开发援助(ODA)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阐释日本经济外交的嬗变过程。本文第四章以分析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动因、特点与评价为主题。对于日本经济外交嬗变的研究,本文的关注不单局限于日本经济外交嬗变本身,更注重在国际环境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日本经济外交嬗变产生的动机与深层原因等问题方面。基于国家治理与国家战略的双重视角,尝试重新认识经济外交嬗变的动因、变化特点等问题。本文第五章以“后安倍时代”日本经济外交的发展趋势与展望为题,在综合分析日本经济外交嬗变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对日本经济外交的未来构想、面临的困境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日本经济外交的未来展望,是分析、研究与评价日本外交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变量之一。日本经济外交的发展趋势不仅取决于第二届安倍政府从国家治理到外交实践的相关构想与政策实践,而且与日本面临的外在国际环境变化密切相关。依据上述分析考察,本文尝试在结论部分提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本文尝试建构新的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理论范式,通过理论的、历史的和现实的三个维度,对日本经济外交的理念、政策及其属性嬗变进行梳理和分析,全方位地考察日本外交战略与政策的实践与发展变化,转变现有日本外交研究的思维定势,实现日本外交研究的理论创新。本文关于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研究,是对于已有研究成果的继承、优化与拓展。第二,日本经济外交的内在构成与自身的逻辑演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日本国内外的环境变化,特别是日本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不断地完善内涵,适时地扩展外延的有机整体。应对中国国力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巨大变化,安倍政府重新认识和调整经济外交的价值与作用,是其现实主义国家治理理念的最明显体现。第三,本文在研究中特别关注了经济外交内涵变化与外延扩大的问题。诸如经济外交中的文化属性问题、公共外交与国际文化传播与经济外交政策的交叉融合问题等,为全面认识和把握日本经济外交乃至日本外交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与独立的思考。本文认为,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既是战后日本经济外交在21世纪日本国家外交实践中的延续,也是安倍政府在和平主义外交与文化产业立国等治国理念指导下,主动顺应国际国内环境变化而适时调整经济外交内涵与外延的外交实践过程。第四,日本式的思维方式对日本经济外交特别是安倍经济外交提供了基本的理念基础和政策动力,同时也决定了日本经济外交的特性与发展困局。日本经济外交的嬗变既给日本振兴经济与国际合作,重振国家自信提供了助力,同时也无法避免受到社会文化心理以及国际认知等等的局限与约束,从而导致日本经济外交乃至日本外交无法摆脱既有的发展思路与框架,无法完全回应日本国家治理的现实需求。“后安倍时代”的日本经济外交能否摆脱困局,在日本经济与日本外交、日本国家转型与国际社会发展等等交汇过程中,继续发挥有效的链接与平衡作用,为日本的国力提升与国际影响力的扩大起到应有的作用还有待持续观察。
蔡琬琳[2](2021)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人民币的货币锚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性缺陷,是全球经济危机频发的根源所在。因此,国际社会纷纷主张对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推动国际货币的多元化发展,这为人民币的崛起创造了条件。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增强,人民币逐渐在世界经济及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自2009年我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来,人民币的崛起态势十分瞩目。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绝非一日之功,需要经历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货币锚的本质是货币合作框架下的汇率协调机制,在一国货币向国际货币发展的过程中,通常会成为其他国家货币的参照标准。因此,促进人民币在更广的区域范围发挥货币锚效应,能够为未来深化区域货币合作创造条件,是我国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环节。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我国塑造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内容,自2013年提出以来逐渐发展成为全球共识。“一带一路”所覆盖的地理范围以亚欧大陆为核心,已经进一步延伸至大洋洲、非洲及美洲等地区。“一带一路”所引领的国际合作新格局,之于人民币崛起具有重要意义,故而被视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平台。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从“一带一路”建设的角度出发,以人民币的货币锚效应为切入点,探究我国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既能够拓展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又能够为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把握重点方向,提升人民币的货币锚地位、推动区域货币合作、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一定的实践启示。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实现了一定的边际创新。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遵循“提升货币锚地位、深化区域货币合作、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一逻辑主线,从“一带一路”建设的角度出发,以人民币的货币锚效应为切入点,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弥补了人民币国际化深层次研究的不足。第二,研究范围的拓展。本文将研究样本从东亚或者亚洲一隅扩展到“一带一路”区域,使得研究范围更加广泛,同时,也能够对空间分布特征有更加全面的把握。第三,研究方法的适度突破。本文在第4章、第5章、第6章的实证研究中,对研究方法进行了一定的优化和创新,使得研究结果更加稳健有效。本文按照“研究的出发点、研究的基础、研究的核心、研究的落脚点”这一思想脉络展开,全文共由八章构成。从研究的出发点来看,本文第1章对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重点阐述,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中人民币的货币锚效应这一研究主题,提出了四个关键问题,即人民币是否具备发挥货币锚效应的条件?人民币是否在“一带一路”国家发挥了货币锚效应?如何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货币锚地位?以及我国是否具备以人民币为货币锚主导区域货币合作的现实基础?从研究的基础来看,本文第2章对最优货币区理论、货币替代理论和计价货币选择理论进行梳理,为后文研究的展开提供理论支撑。同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评述,从而更好地把握国内外研究动向,明确已有研究的局限以及可拓展的方向。从研究的核心来看,本文第3章、第4章、第5章、第6章分别对提出的四个核心问题进行了逐一回答与分析。首先,本文对人民币成为货币锚的现实背景进行了探究。一方面,对货币锚的演进历程进行总结。从中发现,货币锚随着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而发生改变,而信用锚需要以货币发行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坚实的贸易基础作为支撑。在牙买加体系下,虽然美元仍是主导货币锚,但世界各国对于货币锚的选择已出现多元化的趋势。这为我国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货币锚效应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分别对人民币成为货币锚的内部基础、外部机遇以及制约因素进行了研判。结果发现,虽然机遇与挑战并存,但人民币成为货币锚的前景依然明朗。我国应在经济实力提升、对外开放程度深化、汇率制度灵活性增强、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抓住大好国际机遇,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以更加乐观的心态发展新型经济全球化,以更加合作的态度共建“一带一路”。同时,通过积极拓宽人民币的流通渠道、完善金融体系建设、推动人民币成为石油等大宗商品的计价货币等,破除资本账户不完全开放的限制、消除内部短板、突破美元霸权的外部制约。其次,为了更加直观地把握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区域作为隐性货币锚的现状,本文通过使用改进的外部货币锚模型,分阶段对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货币锚效应进行测度,并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四大国际货币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从整体变化趋势来看,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货币锚地位得到了显着提升,美元的主导货币锚地位始终十分稳固,欧元的货币锚地位有明显的削弱。自“8.11汇改”以来,人民币的货币锚地位,虽然仍不及美元,但已可以与欧元相较。对于样本国家来说,美元和人民币的辐射范围明显高于其他三种货币,而欧元则更多地表现出区域性货币的性质。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虽然人民币在某些国家的货币锚效应仍然较弱,但其影响范围已覆盖五大洲,不存在真空区域。伴随着人民币的崛起,国际货币体系的外部驻锚正从美元和欧元的“二极系统”,朝着美元、人民币和欧元的三极化方向发展,且货币锚的选择具有明显的多样化和区域异质性特征。再次,鉴于人民币在“一带一路”不同国家的货币锚效应存在差异,本文使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人民币锚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首先,通过对“一带一路”建设中,影响人民币货币锚地位的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可知,政府合作、贸易、投资、金融四个层面对人民币发挥货币锚效应存在较为重要的影响。为了验证理论分析所提出的实证研究假设,本文通过构建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应用面板有序Logit模型进行检验。通过基础回归分析和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政府合作层面,一国与中国的政府合作越紧密,其选择人民币作为货币锚的可能性越大。在贸易层面,贸易依赖度对人民币锚效应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且影响主要来源于样本国家从中国的进口贸易。在投资层面,双向投资依存度均对促进人民币锚效应的发挥有积极作用,说明建立人民币良性“流出-回流”机制,对提升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货币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从金融层面来看,当前人民币“走出去”的推进阶段,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扩大金融开放,并不能显着提升人民币成为其货币锚的可能性,而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建设才是提升人民币货币锚地位的重要保障。最后,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以人民币为货币锚主导区域货币合作的可行性。遵循“经济融合、到金融合作、最终到货币合作”这一推动区域货币合作的渐进式路径,本文先后从经贸合作现状、金融合作进展,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货币合作的基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态势较好,并且致力于寻求经贸合作的新突破,未来的合作潜力巨大。同时,贸易和投资的良好发展势头催生了金融合作需求,双方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为开展深层次区域货币合作创造了条件。考虑到东盟所具有的最坚实的贸易与投资基本面支持,是我国开展区域货币合作的优先方向和突破口。因此,本文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使用OCA指数法,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开展区域货币合作的潜力。结论显示,中国及东盟各国开展区域货币合作的可行性逐渐提升,且中国具有主导区域货币合作的潜力。目前,最适合与中国开展区域货币合作的国家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而缅甸和文莱是潜力最小的国家。从研究的落脚点看,本文第7章基于全文的研究,为我国走出一条平衡本国国情与国际标准,统筹发展效益与风险防范,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币国际化之路,提出政策建议。本文认为,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行稳而致远,我国应遵循如下路径:在政策上依托“‘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协同,按照“短期、中期、长期”的时间路径,在模式上采取“政府作用与市场需求”的共同驱动,在空间上完成“东盟、‘一带一路’、全球”的分区域拓展,在程度上实现“探索、加强、突破”的分层次推进,在目标上达成“提高货币锚地位、深化区域货币合作、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阶段性提升。具体来看,一方面,可通过政府合作渠道为人民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贸易和投资渠道培育人民币的真实需求,通过金融渠道促进人民币的良性循环,以实现人民币在“一带一路”货币锚地位的提升。另一方面,应在与我国合作基础较好的区域,如东盟区域,优先开展深层次货币合作,同时遵循经济合作先行的渐进式发展路径,在其他区域,根据不同国家的资源禀赋和合作现状,夯实经济合作基础。最后,第8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作出未来的研究展望。
闫晓燕[3](2021)在《澜湄合作的府际治理和云南参与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及国际分工的驱动,次区域合作蓬勃兴起,次区域合作理论也成为地理学、政治学和经济学领域的新交叉方向和研究热点。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强化次区域合作成为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战略选择。亚洲开发银行牵头建立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以下简称“GMS合作”)机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趋近于资源分配的“帕累托最优”;从经济贸易、基建水平、能源保障、非传统安全、民族团结、科教文卫事业等领域合作看,与澜湄次区域主体需求错配,趋近于一种非合作博弈的“纳什均衡”。次区域合作的层次、范围、规模和水平迫切需要实现提升。中国倡导建立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以下简称“澜湄合作”),可以看做是是次区域合作的提质升级版。自成立以来,澜湄合作进展良好,成效显着。作为一个崭新的合作机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行先试的典型引领方面,在中国塑造良好国际形象、着力促进周边外交方面,显现出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世界政治经济的热点地区,澜湄次区域不可避免地受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影响和冲击。在次区域合作过程中,由于地缘重要性、民族宗教复杂、国家实力悬殊、民粹主义盛行、发展理念差异、深度贫困及大国博弈的影响等,导致次区域各国一边互动活动增多、程度增强,不断获取澜湄合作的利益;一边又出于各方面考量主动或被动地做出不同的决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次区域合作的发展进程。在我国参与澜湄次区域合作进程中,除国家层面主导和助推之外,地方政府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云南省,地处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结合部,与流域内各国地缘区位临近、地域文化相通、边贸合作历史悠久、互联互通无缝衔接,具有先天地缘优势;而且作为次国家行为体,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云南主动融入、积极参与澜湄合作,致力于实现“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参与次区域合作的积极性较高、能动性较强。鉴于次国家行为体融入次区域府际关系治理对于促进此区域合作具有现实意义和正外部性效应,通过次级政府府际合作和府际关系治理,不仅可以解决国家主体的功能不足或机制不畅问题,还能够实现地方政府自身发展利益,激活内生动力,借助外部推力,坚持重点带动、整体推进,对于拓展次级政府发展空间,推动次区域合作的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论文以澜湄合作为研究背景,围绕次区域合作过程中的府际关系治理这一研究主题,以云南省参与澜湄合作的路径为实证内容,借助次区域合作理论、府际关系治理理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地缘经济外部性理论和演化博弈理论等,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假设分析法、因子模型构建法、演化博弈分析等方法,通过分析澜湄合作的外部环境(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大国战略博弈日趋激烈、全球治理体系需要变革与发展、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次区域的现实情况(外交取向选边站驱稳、发展梯度倒逼合作力度驱强、经贸合作向多领域拓宽、制定主张地缘战略趋同),从微观机理、中观区域和宏观政策三个维度,对微观主体利益决策特征、博弈过程和驱动机理进行分析,厘清次区域主体利益诉求和决策特征,构建了一个次区域合作中府际关系治理驱动机制的微观机理分析框架—(APT—R)因子模型,并进行了多情境府际合作关系的模拟和验证,比较分析了三种策略扰动下的府际关系演化过程与机制运行效果,揭示府际合作实现的驱动机制与实现过程,从府际关系、策略扰动者利益承诺和策略随动者利益诉求三个方面揭示了驱动因素与驱动过程,表明了多主体、多领域、多层级的合作框架是澜湄机制的独特优势,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次区域合作研究的框架和方法论。为次区域合作中的府际治理的多主体磋商、多利益导向、多层级合作提供理论支撑。本文聚焦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等实践热点问题,以次区域经济地域分工新趋势和不同阶段主体利益诉求变化为线索,通过分析阐述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成效与利益契合度;澜湄合作成效与利益契合度;云南融入澜湄合作机制的必要性与路径选择,提出了如下观点:一是逆全球化和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下,湄公河流域国家发展诉求由外向型经济向多领域合作共赢转变;二是澜湄合作机制契合了这一府际合作需求变化,强调多边网络化合作、多领域共建共享和命运共同体等合作理念与机制,是次区域合作的更高版本;三是中国作为大国,推进澜湄合作中不可避免的受到地缘博弈阻力,而云南在区位、文化、基础方面具有消除合作阻力的先天优势,因此得出“畅澜湄机制必先强云南功能”的结论,也为强化云南建设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功能,提出了路径设计与对策建议。在实际运用层面,对“黄金四角”府际合作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实施“黄金四角”府际合作,有助于将府际关系“问题区”向府际合作“试验区”转型。对于云南省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强化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功能,提出了路径设计与对策建议,对于云南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助推国家推进澜湄合作的进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性。论文在理论分析框架、研究视角拓展、模型机制构建等方面的创新如下。一是将云南融入澜湄合作这一实践问题纳入框架进行分析,并建立次区域合作的演化博弈模型,比较分析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和澜湄合作机制两种情境下的演化博弈过程与合作驱动机制,模拟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澜湄合作和云南融入澜湄合作三种情境的演化过程,从驱动机制、情景模拟的微观层面论证得出“畅澜湄机制必先强云南功能”、“次区域府际治理需要的多主体磋商、多利益导向、多层级合作”的结论。二是将府际关系治理纳入次区域合作的研究中,是次区域合作研究的视角拓展。构建次区域府际关系治理的分析框架,丰富并拓展了传统国家内部次级政府合作研究。梳理了云南参与湄公河流域区域合作的历史进程、作用瓶颈和强化辐射功能的对策,验证次区域府际关系研究框架的可行性和云南开展次级政府府际合作的路径,为拓展云南参与的路径,强化云南辐射功能提供对策建议与科学机制支撑。三是构建APT—R因子模型。通过分析演化,强化“云南功能”在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作用。对云南辐射功能的强化赋权、拓展路径、参与领域进行了政策框架构建,针对服务国家推进“命运共同体”需求和云南功能短板的供需矛盾,提出拓展云南参与路径的5大领域和增强云南功能的5点建议,充分发挥云南区位优势和开放功能,服务“一带一路”和澜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使云南省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
张玉汀[4](2021)在《拼多多国际化分析与策略研究——以泰国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当前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大电子商务平台快速地从各个地区崛起,拼多多公司作为典型的C2B模式电子商务平台,凭借着"社交+电商"这一手段成功地在中国电商平台"一超多强"的局面下占据自己的位置。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拓展海外市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以泰国为例,对拼多多进入泰国市场进行了系统分析,并给出了经营策略建议。
陈莎[5](2020)在《“一带一路”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测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子商务可以有效整合全球资源,加强经济贸易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跨境电商已成为沿线国家贸易发展的新引擎,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各异,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对“一带一路”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指数进行测算研究势在必行,其将有助于深刻认识“一带一路”国家的电子商务水平,为沿线国家电子商务发展和“丝路电商”建设提供可靠的现实依据。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子商务发展指数进行测算研究。首先从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电子商务准备情况、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和网络购物者特征四方面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发现其在发展中存在电商市场成熟度低、信息化水平差异大、产业支撑能力不足和物流运输效率低下等问题;其次以OECD、APEC、英国、欧盟和中国等典型的电子商务测度模型为理论依据,结合“一带一路”电子商务的纵深发展情况和建设要求,构建了包含环境支撑、应用渗透和发展潜力三个维度的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测算模型;最后,基于综合指数法对2013-2017年“一带一路”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指数进行测算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总指数分析。从发展趋势看,2013-2017年沿线多数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总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从均衡水平来看,沿线多数国家电子商务发展程度优于平均水平;从相对差距水平来看,沿线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发展水平最高的中国的指数值(0.6243)是发展水平最低的塔吉克斯坦(0.1287)的近5倍;从区域结构来看,“一带一路”电子商务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东亚和中东欧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最高,中亚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最低,但提升速度最快;从空间格局来看,“一带一路”国家电子商务可以系统聚类为四个发展梯度。(2)子指数分析。2013-2017年“一带一路”电子商务环境支撑指数、应用渗透指数和发展潜力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吉尔吉斯斯坦、也门等个别国家环境支撑指数严重偏低;韩国、新加坡、中国、日本等国在应用渗透指数中占绝对优势,沿线多数国家发展潜力指数均大于区域均值,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区电子商务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最后,基于测算结果与分析,提出“一带一路”国家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以及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发展跨境电商的对策建议。
邓露露[6](2020)在《旅游开发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以贵州省万达小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少数民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开创,凝聚着少数民族同胞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诉求。贵州省丹寨万达小镇作为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旅游开发热点的文旅景点,汇聚了丹寨县众多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以万达小镇作为实证研究对象,探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举措以及存在的法律问题。具体而本,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对相关概念进行概述,以国内视角和国外视角为出发点,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的形成发展过程。同时,以少数人权利保护理论、公地灾难理论、文化软实力理论为基础分析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依据。第一章还总结了当前中央层面和贵州层面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措施。第二章到第四章为本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结合万达小镇对卡拉鸟笼制作技艺、苗族蜡染技艺、皮纸制作技艺、原生态歌舞史诗的开发分析少数民族非遗文旅市场存着诸如,发布虚假广告,知假卖假等法律问题。第三章,介绍了国外:泰国、俄罗斯、美国;国内:广西、湖南、四川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成功法律经验。第四章围绕万达小镇旅游开发出现的问题提出我国少数民族非遗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的法律原则有:尊重原则,尊重少数民族同胞的风俗习惯;来源披露原则,在使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应当标注出来源地;惠益分享原则,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收益分享给利益相关人,实现公平与公正。同时,针对旅游开发过度泄露传承人基本信息这一事实提出应当重点保护传承人隐私权,为了鼓励传承人的知识创新提出应当重点保护传承人的署名权和名誉权。此外,本章从行政保护的角度给出了四点建议:第一,由于旅游开发改变了少数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形态,要实时更新文化档案,梳理文化发展的路径。第二,要加强文化市场的综合治理,在设计、生产、包装、运输等环节都做到规范化。第三,推动文化共治格局的建立,让人人都参与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伍中来。第四,为了解决文化市场中知假卖假的欺诈行为,完善行业协会的监督制度。为了修复已经受到破坏的权利本文提出了三点完善法律救济制度的思路,第一,由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共属性,鼓励公权力机关参与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受损害的诉讼中及灵活运用支持起诉制度。第二,基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属不能归于某个特定的人,损害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侵犯少数民族同胞的集体利益,提出了通过公益诉讼的方法维护少数民族同胞的法感情。第三,为了使文创市场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减少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出现,提出使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加重侵权人的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维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
刘美珊[7](2020)在《隐性逻辑关系与经济类文本的翻译 ——《新兴市场大趋势》(节选)翻译报告》文中指出新兴市场或称新兴经济体对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攀升,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走出去”战略鼓励之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海外投资,进入新兴市场。本报告是笔者针对《新兴市场大趋势》(Rajiv Biswas 2018)第五至八章的汉译而作,希望该书的翻译可以增进国内读者对新兴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的了解,可以为我国制定对外投资策略提供参考价值。该书属于经济金融类着作,体现了较强的客观性、信息性,属于严谨理性、富有逻辑的论述文体。因此,基于交际翻译理论的视角,本次翻译实践主要遵循忠实和通顺的翻译标准,译者在翻译时应确保译文的准确性、专业性、可读性。目前,在对经济文本汉译时,大多数译者更多地从语义分析的角度对原文进行理解和表达,而对原文本中逻辑关系分析推理的研究和运用则较少。原文大部分逻辑主要通过显性逻辑词表现出来,但是也有很多逻辑不会通过显性逻辑关联词表现出来。这些隐含的逻辑关系,往往超出了语言学的翻译,需要借助于语法分析和逻辑判断才能分清楚,所以使得原文很难忠实又通顺地用汉语再现。因此,通过对译文和案例的分析,本报告重点探讨原文本中隐性逻辑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翻译方法。笔者发现原文本中的隐性逻辑关系主要隐藏在动词化结构,定语从句以及短语(with引导的介词短语和分词短语)之中,于是提出了四种相应的翻译方法:改变主位和述位,明晰化,词性转换法和增译法,以期译文逻辑关系更加明确,语言更加流畅自然,从而避免因逻辑混乱或模糊而带来的表意不清、误译和翻译腔问题。
高瑞[8](2020)在《基于“2018年大湄公河次区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平台对话会暨企业联盟年会”模拟口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云南和东南亚国家地缘相近,经济联系密切,双边关系历史悠久。特别是在近几年,“大湄公河次区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平台暨企业联盟”正式成立,为促进该次区域国家间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加强了次区域国家的经济联系,使贸易、投资和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合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越来越多的跨国经济交流活动,带动了专业口译人才的需求。该翻译报告是基于作者在“2018年GMS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平台对话会暨企业联盟年会”的模拟同声传译而撰写的。该模拟任务是作者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通过本次模拟口译,作者对商务口译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如何将翻译理论正确运用于实践进行探索。商务口译难度较大,目的性强,对译者要求高,需要译者具有坚实的双语能力和商务口译能力。本次模拟口译实践对作者提高口译能力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本次口译实践和实践报告均以释意理论为指导。本报告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次口译任务的来源、背景、特点以及任务目标。第二部分是对本次口译任务过程的回顾,主要从译前准备、具体会议进程、译员的自我评价及他人的评价组成。第三部分介绍了释意论,以及释意论在口译中的应用。第四部分是对一些具体的口译技巧而进行的案例分析。第五部分是译员的反思和对将来口译的建议。
李静璇[9](2020)在《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东盟农产品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当今关税的不断下降与贸易壁垒的削减,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大幅度增长,但与此同时,自由贸易对贸易增长的边际效益也在不断减弱,出现了“贸易的非效率”等问题。而随着多哈回合对贸易便利化议题的多次研究、革新,贸易便利化逐渐被视为促进跨境贸易合作的新动力,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努力通过提高海关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来推动贸易便利化改革。中国与东盟在2010年就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开启了合作互助模式,现如今中国已是东盟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中国与东盟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一直以来,农产品贸易都是中国与东盟地区合作的重心。但近几年也出现了双方农产品贸易额增速放缓等问题,探究提高贸易便利化,将对我国出口东盟农产品有何影响,是本文的重点。本文测算了中国与东盟7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结合双方农产品的贸易结构,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对贸易便利化、经济规模、距离变量等进行分析,基于实证检验结果,探究影响中国对东盟出口农产品的因素,并尝试提出相应建议。根据本文的研究,中国与东盟7个国家贸易便利化存在着差距,许多国家属于不便利型,还有着较大的进步空间,并且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出口农产品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因此各国应通过进一步简化海关程序、普及互联网等方法提高自身贸易便利化水平,增进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王思文[10](2019)在《东盟国家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跨境电商交易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贸易便利化协定》的出台使国际贸易的发展又有了新的突破。根据相关统计,2018年6月,中国经常使用互联网进行网上购物的用户实现了7500万人。仅2018年上半年,跨境电商的成交规模已经达到了4万5千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在“一带一路”的政策背景为跨境电商的发展开辟了市场,带来了机遇。现阶段,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规模在我国国际贸易中占有很大比例。同时,关注“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中,东盟国家和我国交易往来密切,且之前一直大力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所以本文主要研究东盟国家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的影响。本文通过收集东盟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东盟各国与我国合作程度、东盟各国与我国签订相关协议情况等资料,定性分析东盟各国贸易便利化指标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交易规模的影响。到目前为止,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我国也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所以本文通过搜集2013-2017年间东盟国家6项贸易便利化指标以及GDP,并借鉴艾瑞咨询统计方法计算得出我国跨境电商在东盟国家于2013-2017年的交易体量,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定量分析东盟国家贸易便利化指标对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规模的影响。最终得出我国跨境电商进口交易规模与出口国GDP、基础设施建设、商务环境、政府政策透明度和互联网使用人数呈现正相关关系,与非关税壁垒盛行程度呈现负相关。本文分别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向分析出我国跨境电商在东盟国家发展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以及阻碍我国跨境电商在东盟国家发展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加快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便利化发展提出建议。
二、泰国政府发展电子商务的举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泰国政府发展电子商务的举措(论文提纲范文)
(1)日本经济外交的嬗变及其趋势研究 ——以第二届安倍政府时期为核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目的及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理论建构 |
第一节 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二节 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理论范式 |
第三节 日本经济外交研究的理论延展 |
第二章 第二届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核心内涵 |
第一节 日本经济外交的时代嬗变 |
第二节 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设想与实践 |
第三节 安倍政府经济外交的五大支柱与“三大经贸合作协定” |
第三章 日本经济外交的外延扩大 |
第一节 “大阪轨道”:日本经济外交的话语构建 |
第二节 政府开发援助计划(ODA):日本经济外交的变异 |
第三节 应对“谣传损害”的危机公关:日本经济外交的新范式 |
第四章 日本经济外交嬗变的动因、特点与局限性 |
第一节 日本经济外交嬗变的国内外动因 |
第二节 日本经济外交的特点 |
第三节 日本经济外交的局限性 |
第五章 “后安倍时代”日本经济外交的趋势与展望 |
第一节 日本经济外交嬗变的影响 |
第二节 日本经济外交的演变趋势与困境 |
第三节 日本经济外交的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一带一路”建设中人民币的货币锚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结构安排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的创新 |
1.4.2 研究的不足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最优货币区理论 |
2.1.2 货币替代理论 |
2.1.3 计价货币选择理论 |
2.2 相关文献综述 |
2.2.1 货币锚的概念及特性 |
2.2.2 货币锚效应测度的实证方法 |
2.2.3 人民币的货币锚效应 |
2.2.4 货币锚效应的影响因素 |
2.2.5 文献述评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人民币成为货币锚的现实背景 |
3.1 货币锚的演进历程 |
3.1.1 金本位时期:黄金锚 |
3.1.2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黄金-美元锚 |
3.1.3 牙买加体系时期:以美元为主导的货币锚 |
3.2 人民币成为货币锚的内部基础 |
3.2.1 经济实力的显着增强 |
3.2.2 对外开放程度的持续深化 |
3.2.3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市场化改革 |
3.2.4 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序推进 |
3.3 人民币成为货币锚的外部机遇 |
3.3.1 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 |
3.3.2 全球经济格局面临多元化调整 |
3.3.3 “一带一路”引领国际合作新格局 |
3.4 人民币成为货币锚的制约因素 |
3.4.1 资本账户的不完全开放 |
3.4.2 金融体系的不完善 |
3.4.3 美元强大的计价货币惯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人民币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货币锚效应测度 |
4.1 基础分析框架 |
4.1.1 模型的设定 |
4.1.2 样本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
4.2 模型的扩展与改进 |
4.2.1 多重共线性问题的处理:辅助回归 |
4.2.2 样本区间的划分:基于Bai-Perron方法的多重结构突变检验 |
4.2.3 回归方法的选择:似不相关模型 |
4.3 实证结果分析 |
4.3.1 平稳性检验及结果说明 |
4.3.2 回归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一带一路”建设中人民币锚效应的影响因素 |
5.1 “一带一路”建设中影响人民币锚效应的因素及作用机制 |
5.1.1 政府合作渠道 |
5.1.2 贸易渠道 |
5.1.3 投资渠道 |
5.1.4 金融渠道 |
5.2 变量的选取及模型设定 |
5.2.1 变量及数据来源 |
5.2.2 模型设定及回归方法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5.3.1 基础回归结果 |
5.3.2 稳健性检验 |
5.3.3 进一步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以人民币为货币锚主导区域货币合作的可行性 |
6.1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基础 |
6.1.1 贸易和投资的合作现状 |
6.1.2 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潜力 |
6.2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货币金融合作进展 |
6.2.1 货币合作的初步成果 |
6.2.2 金融服务的网络化布局 |
6.2.3 资本市场合作的有益尝试 |
6.2.4 开发性金融合作的突破进展 |
6.3 基于OCA指数的区域货币合作潜力分析:以东盟为例 |
6.3.1 中国与东盟货币合作的背景 |
6.3.2 模型设定、变量与数据 |
6.3.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6.4 区域货币合作推动欧元国际化的经验借鉴 |
6.4.1 欧元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
6.4.2 欧元国际化模式的启示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政策建议 |
7.1 继续提升人民币在“一带一路”的货币锚地位 |
7.1.1 在政府合作层面为人民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7.1.2 在贸易和投资层面培育人民币的真实需求 |
7.1.3 在金融层面促进人民币的良性循环 |
7.2 分区域、分层次推进区域货币合作 |
7.2.1 东盟区域:开展深层次货币合作 |
7.2.2 其他区域:夯实经济合作基础 |
第8章 总结及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
致谢 |
(3)澜湄合作的府际治理和云南参与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1.3.1 次区域合作研究进展 |
1.3.2 府际治理研究进展 |
1.3.3 云南参与次区域合作研究进展 |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内容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次区域合作 |
2.1.1 相关概念界定 |
2.1.2 合作特征 |
2.2 府际治理 |
2.2.1 理念演进 |
2.2.2 次区域府际治理实践路径 |
2.3 地域分工理论 |
2.3.1 中心—外围理论 |
2.3.2 地缘区位论 |
2.3.3 劳动地域分工和协作理论 |
2.3.4 经典博弈理论 |
第3章 次区域府际合作的驱动机制 |
3.1 府际关系的APT—R因子模型 |
3.1.1 发展引力(Attraction) |
3.1.2 梯度压力(Pressure) |
3.1.3 战略推力(Thrust) |
3.1.4 博弈阻力(Resistance) |
3.2 基于主体异质性的府际博弈分析 |
3.2.1 有限理性概念 |
3.2.2 群体策略选择 |
3.2.3 演化稳定策略 |
3.2.4 合作博弈机制 |
3.2.5 群体选择与直接互惠 |
第4章 云南参与澜湄次区域合作进程 |
4.1 澜湄合作机制演变 |
4.1.1 合作成效 |
4.1.2 存在问题 |
4.2 阶段特征 |
4.2.1 前期积累准备阶段(1950-1991 年) |
4.2.2 构建合作框架阶段(1992-2002 年) |
4.2.3 积极参与实践阶段(2003-2014 年) |
4.2.4 融入澜湄合作阶段(2015 年—今) |
4.3 重点合作区域 |
4.3.1 中越河口—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 |
4.3.2 中缅瑞丽—木姐跨境经济合作区 |
4.3.3 中老磨憨—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 |
4.3.4 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 |
4.3.5 境外合作区 |
4.4 主要合作领域 |
4.4.1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4.4.2 产能合作成效显着 |
4.4.3 贸易畅通方兴未艾 |
4.4.4 资金融通格局初现 |
4.4.5 民心相通深入人心 |
4.5 问题与瓶颈 |
4.5.1 支持沿边地区开放的机制与功能不完善 |
4.5.2 边境贸易互补性不高 |
4.5.3 交通瓶颈 |
4.5.4 产能合作示范效应不显着 |
4.5.5 非公共安全隐患较大 |
第5章 基于APT—R因子的府际合作机制研究 |
5.1 次区域主体利益分析 |
5.1.1 泰国利益诉求 |
5.1.2 缅甸利益诉求 |
5.1.3 越南利益诉求 |
5.1.4 柬埔寨利益诉求 |
5.1.5 老挝利益诉求 |
5.1.6 中国及中国云南利益诉求 |
5.2 基于APT—R模型的府际关系动力机制 |
5.2.1 合作发展引力(A) |
5.2.2 发展梯度压力(P) |
5.2.3 战略协同推力(T) |
5.2.4 地缘博弈阻力(R) |
第6章 基于APT—R模型的府际关系情景模拟 |
6.1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情景分析 |
6.1.1 实施前稳态 |
6.1.2 策略扰动者 |
6.1.3 实现路径 |
6.1.4 模型设计 |
6.1.5 策略模拟 |
6.1.6 府际合作驱动分析 |
6.2 澜湄合作机制情景分析 |
6.2.1 实施前稳态 |
6.2.2 策略扰动者 |
6.2.3 实现路径 |
6.2.4 模型改进 |
6.2.5 策略模拟 |
6.2.6 府际合作驱动分析 |
6.3 强化云南辐射功能的情景分析 |
6.3.1 辐射中心策略 |
6.3.2 策略模拟 |
6.3.3 府际合作驱动分析 |
6.4 案例:中缅泰老“黄金四角”府际治理研究 |
6.4.1 府际关系情境分析 |
6.4.2 府际合作领域 |
6.4.3 府际治理政策设计 |
第7章 云南参与澜湄合作的府际治理路径与建议 |
7.1 府际合作路径 |
7.1.1 促进互联互通 |
7.1.2 促进跨境产能合作 |
7.1.3 支持次级政府府际合作 |
7.1.4 促进跨境旅游合作 |
7.1.5 促进贸易畅通 |
7.2 府际治理保障措施 |
7.2.1 要素流动保障 |
7.2.2 企业主导保障 |
7.2.3 政府推动保障 |
7.2.4 辐射功能保障 |
7.2.5 改革赋权保障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研究创新点 |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发表论文情况 |
参加课题研究情况 |
致谢 |
(4)拼多多国际化分析与策略研究——以泰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
1. 拼多多公司简介 |
2. 泰国电商环境 |
二、拼多多在泰国的SWOT分析 |
1. S优势(Strengths) |
2. W劣势(Weaknesses) |
3. O机会(Opportunities) |
4. T威胁(Threats) |
三、发展策略建议 |
1. 在泰变泰,在泰国做到电商本土化 |
2. 选择适当的物流方式,重视客户体验 |
3. 积极与泰国本土化社交平台合作 |
4. 积极与农户和制造业合作 |
5. 摆脱劣质标签,做好品牌化升级 |
(5)“一带一路”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测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一带一路”倡议助力沿线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 |
1.1.2 电子商务是“网上丝绸之路”的建设重点 |
1.1.3 跨境电商成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发展新引擎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 |
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创新扩散理论 |
2.1.2 技术-组织-环境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电子商务的内涵研究 |
2.2.2 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体系研究 |
2.2.3 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测算方法研究 |
2.2.4 电子商务在“一带一路”中的研究 |
2.2.5 文献述评 |
3 “一带一路”国家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3.1 “一带一路”国家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
3.1.1 电子商务交易规模 |
3.1.2 电子商务准备情况 |
3.1.3 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
3.1.4 网络购物者特征 |
3.2 “一带一路”国家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
3.2.1 电商市场成熟度低 |
3.2.2 信息化水平差异大 |
3.2.3 产业支撑能力不足 |
3.2.4 物流运输效率低下 |
3.3 本章小结 |
4 “一带一路”国家电子商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4.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2.1 评价指标选择的依据 |
4.2.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4.2.3 评价指标体系的修正 |
4.2.4 指标体系的解释说明 |
4.3 测算方法选择 |
4.4 本章小结 |
5 “一带一路”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测算与分析 |
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5.2 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测算 |
5.2.1 指标权重的确定 |
5.2.2 总指数测算结果 |
5.2.3 各子指数测算结果 |
5.3 测算结果分析 |
5.3.1 总指数分析 |
5.3.2 各子指数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一带一路”国家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
6.2.1 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
6.2.2 积极推进物流体系建设 |
6.2.3 优化电子商务发展环境 |
6.2.4 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人才 |
6.3 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发展跨境电商的对策建议 |
6.3.1 加强跨境电商合作的区位选择 |
6.3.2 继续助力“一带一路”国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
6.3.3 构建信息化通关服务平台 |
6.3.4 打造“数字丝绸之路” |
6.4 创新之处 |
6.5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6)旅游开发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以贵州省万达小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四、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概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
二、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三、旅游及其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 |
第二节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理论基础 |
一、少数人权利保护理论 |
二、公地灾难理论 |
三、文化软实力理论 |
第三节 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规范 |
一、中央立法层面 |
二、地方立法层面—以贵州为例 |
第二章 万达小镇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现状 |
第一节 万达小镇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举措 |
一、万达小镇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 |
二、万达小镇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具体措施 |
三、丹寨县协同万达小镇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举措 |
第二节 万达小镇旅游开发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 |
一、构建少数民族群体的文化自信 |
二、实现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 |
三、塑造出众多少数民族文化品牌 |
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
五、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
第三节 万达小镇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存在的法律问题 |
一、忽略隐私权的保护 |
二、假冒、仿冒产品繁多 |
三、虚假广告 |
四、文化市场垄断现象 |
五、文化开发过度商业化 |
第三章 国内外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国外文化旅游开发的法律经验 |
一、泰国:科学的文化普查机制 |
二、俄罗斯:保障土着人文化权利 |
三、美国:文化贸易中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
第二节 国内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法律经验 |
一、广西:鼓励跨境文化交流 |
二、湖南:推动博物馆活态传承 |
三、四川:加强濒危文化保护 |
第四章 旅游开发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制度完善 |
第一节 法律保护的基本原则 |
一、尊重原则 |
二、来源披露原则 |
三、惠益分享原则 |
第二节 强化少数民族传承人权利保护 |
一、隐私权 |
二、署名权 |
三、名誉权 |
第三节 行政保护措施的完善 |
一、规范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档案 |
二、综合治理文化市场 |
三、推动社会文化共治格局的建立 |
四、完善行业协会的监督制度 |
第四节 完善法律救济制度 |
一、支持起诉制度 |
二、公益诉讼制度 |
三、惩罚性赔偿制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隐性逻辑关系与经济类文本的翻译 ——《新兴市场大趋势》(节选)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1.TASK DESCRIPTION |
1.1 Task Background |
1.2 An Overview of the Source Text |
1.3 Reasons for Choosing the Source Text |
1.4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
1.5 Objectives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2.PROCESS DESCRIPTION |
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
2.1.1 Literature Review |
2.1.2 Preparation of Dictionaries and Online Resources |
2.1.3 Preparation of Parallel Texts |
2.1.4 Preparation of Translation Principles |
2.1.5 Preparation of Glossary |
2.2 Process of Translation |
2.2.1 Challenge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
2.2.2 Translation Schedule |
2.3 After-translation Management---Quality Control |
3.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Implicit Logic Connection and Implicit Logic Relation |
3.2 Expression Forms of Implicit Logic Relations |
4.CASE STUDY |
4.1 Implicit Logic Relations Expressed by Verbalization |
4.2 Implicit Logic Relations Expressed by Attributive Clauses |
4.3 Implicit Logic Relations Expressed by Phrases |
4.3.1 Implicit Logic Relations Expressed by Prepositional Phrases |
4.3.2 Implicit Logic Relations Expressed by Participle Phrases |
5.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
5.2 Limita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CES |
Appendix A |
Appendix B |
(8)基于“2018年大湄公河次区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平台对话会暨企业联盟年会”模拟口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1. Description of the Interpreting Task |
1.1 Background of the interpreting tasks |
1.2 Source of the interpreting task |
1.3 Features of the interpreting task |
1.4 Objectives of the interpreting task |
1.5 Significant of the interpreting |
2. Interpreting Process |
2.1 Preparation for the interpreting task |
2.1.1 Thematic preparation |
2.1.2 Materials Preparation |
2.1.3 Terminology preparation |
2.1.4 Plans preparation |
2.2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pretation task |
2.3 Post-interpreting issues |
2.3.1 Interpreter evaluation |
2.3.2 Other's evaluation |
2.3.3 Mistakes and analysis |
3.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Introduction to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
3.2 Application of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to related fields |
4. Case Study |
4.1 Simplification |
4.2 Reformulation |
4.3 Faithfulness |
5. Summary of the report |
5.1 Self-reflection on the interpretation task |
5.2 Suggestion for future interpreting practice |
Reference |
Appendixes |
Appendix Ⅰ: Transcripts of speeches and original interpretation |
Appendix Ⅱ: Improved transcripts of the interpretation |
Appendix Ⅲ: Publications and honors |
Appendix Ⅳ: Acknowledgements |
(9)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东盟农产品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方法 |
二、文章创新与不足 |
三、研究框架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
一、关于贸易便利化指标构建的文献 |
二、关于贸易便利化实证方法的文献 |
第二章 贸易便利化相关的理论解析 |
第一节 贸易便利化的定义 |
第二节 贸易便利化相关理论 |
一、交易成本理论 |
二、关税同盟理论 |
三、绝对优势理论 |
四、比较优势理论 |
第三节 贸易便利化的效益与成本 |
一、贸易便利化的效益 |
二、贸易便利化的成本 |
第三章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 |
第一节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的贸易分析 |
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 |
二、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市场结构现状 |
三、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结构 |
第二节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 |
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持续呈现逆差 |
二、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结构单一 |
三、中国农产品行业收到冲击 |
第四章 中国与东盟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测量 |
第一节 贸易便利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二节 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一、贸易便利化指标的选取 |
二、指数化处理 |
三、指标权重的分析 |
第三节 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 |
第四节 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便利化发展现状 |
一、中国与东盟七国基础设施质量情况分析 |
二、中国与东盟各国规制环境情况分析 |
三、中国与东盟各国海关效率情况 |
四、中国与东盟各国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
第五章 贸易便利化水平对农产品出口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引力模型设定 |
一、模型的来源 |
二、模型的构建与变量说明 |
三、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
第二节 贸易便利化对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检验 |
一、整体回归分析 |
二、一级指标回归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第二节 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
一、加快国内外贸易便利化建设 |
二、积极参进程的谈判 |
第三节 促进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的对策建议 |
一、建立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机制 |
二、丰富农产品出口的种类 |
三、提高农产品深加工程度 |
四、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东盟国家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跨境电商交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1.2.1 贸易便利化研究 |
1.2.2 跨境电商在“一带一路”环境下的发展 |
1.2.3 中国跨境电商在东盟国家的发展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结论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论述及理论支撑 |
2.1 相关概念的论述 |
2.1.1 “一带一路”倡议 |
2.1.2 跨境电商 |
2.1.3 贸易便利化 |
2.2 相关理论支撑 |
2.2.1 跨境电商相关理论支撑 |
2.2.2 贸易便利化理论支撑 |
第3章 中国跨境电商在东盟国家发展和东盟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现状 |
3.1 中国跨境电商在东盟国家发展现状 |
3.1.1 中国跨境电商的产生 |
3.1.2 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 |
3.1.3 中国跨境电商贸易概况 |
3.1.4 中国跨境电商在东盟国家发展现状 |
3.2 中国—东盟国家贸易便利化发展现状 |
3.2.1 中国贸易便利化发展现状 |
3.2.2 东盟国家贸易便利化现状 |
3.2.3 中国—东盟推动区域贸易便利化的协议 |
第4章 东盟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对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影响实证分析 |
4.1 实证分析方法介绍 |
4.1.1 固定绩效模型的优点 |
4.2 变量选取及假设 |
4.2.1 变量选取 |
4.2.2 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 |
4.2.3 预期假设 |
4.3 建立模型 |
4.3.1 各变量单位根检验 |
4.3.2 协整检验 |
4.3.3 模型选取 |
4.3.4 实证结果 |
4.4 实证结果分析 |
4.4.1 东盟国家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跨境电商进口交易规模的影响 |
4.4.2 东盟国家贸易便利化对中国跨境电商出口交易规模的影响 |
第5章 对策建议 |
5.1 双方投入资金完善东盟国家基础设施 |
5.2 促进区域通关一体化进程 |
5.3 调整税收制度 |
5.4 加强政策透明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泰国政府发展电子商务的举措(论文参考文献)
- [1]日本经济外交的嬗变及其趋势研究 ——以第二届安倍政府时期为核心[D]. 沈丁心. 外交学院, 2021(10)
- [2]“一带一路”建设中人民币的货币锚效应研究[D]. 蔡琬琳. 吉林大学, 2021(02)
- [3]澜湄合作的府际治理和云南参与路径研究[D]. 闫晓燕.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4]拼多多国际化分析与策略研究——以泰国为例[J]. 张玉汀. 商场现代化, 2021(05)
- [5]“一带一路”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测算研究[D]. 陈莎.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6]旅游开发中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以贵州省万达小镇为例[D]. 邓露露.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7]隐性逻辑关系与经济类文本的翻译 ——《新兴市场大趋势》(节选)翻译报告[D]. 刘美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8]基于“2018年大湄公河次区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平台对话会暨企业联盟年会”模拟口译实践报告[D]. 高瑞.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出口东盟农产品的影响研究[D]. 李静璇. 外交学院, 2020(07)
- [10]东盟国家贸易便利化对我国跨境电商交易的影响[D]. 王思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