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病人558例失败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高绍博[1](2020)在《燥湿愈瘘汤对湿毒内蕴型高位肛瘘创面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观察燥湿愈瘘汤对湿毒内蕴型高位肛瘘创面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究导师运用中医药进行肛瘘术后创面管理的临床经验。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1 1月全国中医肛肠医疗中心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收治的60例高位肛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行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术后对照组应用抗生素及常规院内制剂熏洗换药处理创面,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燥湿愈瘘汤。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湿毒内蕴证证证候总积分变化,术后第2、7、14、21天观察记录创面纵径缩小率、创面表面积缩小率、创面分泌物量、肉芽色泽、肉芽致密程度、术后疼痛评分等指标,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率,在术后第21天评价总体疗效,并随访记录痊愈时间。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初始创面纵径和表面积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术前、术后第2天湿毒内蕴证证候总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创面纵径缩小率和表面积缩小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术后第14天、第21天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第7天创面分泌物、创面肉芽致密度、创面肉芽色泽、术后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4天、第21天对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后综合评价两组疗效,试验组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为87%;试验组不良事件率为10%,对照组为6.7%,分析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未发生严重影响研究进展的不良事件;最终试验组痊愈平均时间为87.7±3.9天,而对照组为91.4±8.5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燥湿愈瘘汤明显改善湿毒蕴结型高位肛瘘患者术后的临床症状,促进新生肉芽组织正常生长,减轻疼痛,缩短愈合周期,安全有效。
彭其凤[2](2019)在《在微创理念下针对肛瘘手术采用超声刀进行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中采用超声刀进行治疗,以期望找到一种切实有效,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手段。方法:本试验研究纳入第一诊断为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住院患者,共计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超声刀进行肛瘘切开,内口挂橡皮筋,切口间挂济川药线引流。对照组采用普通手术刀进行肛瘘切开,内口挂橡皮筋,切口间挂济川药线引流。对两组病人一般情况如病程长短、男女比例、年龄分布等进行可比性分析;对两组观察对象在术中、术后及术后2周、1月、3月肛门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所有数据通过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对比两组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病程长短的差异,不具有意义;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的差异,具有意义。对比两组术后尿潴留的差异,不具有意义。对比两组术后2周、1月、3月的肛门疼痛、伤口水肿的差异,不具有意义。对比两组术后2周、1月出血的差异,不具有意义。对比两组术后2周、1月肛门失禁的差异,具有意义。对比两组术后3月肛门失禁的差异,不具有意义。结论:超声刀技术应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对组织的损伤、减轻术后疼痛,临床上值得推广。
谢志进,王彦川[3](2014)在《治疗皮肤擦伤的一种新方法》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采用创面早期抗炎处理+棉丝覆盖法治疗皮肤擦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2年5月-2014年5月使用创面早期抗炎处理+棉丝覆盖法治疗的45例四肢、躯干及颌面等处皮肤擦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使用该方法治疗皮肤擦伤后有43例得到随访,其中27例在2周内创面愈合,15例在3周内愈合,优良率达93.3%,所有随访病例均无瘢痕增生。结论:使用该方法治疗各部位皮肤擦伤能使创面早期结痂,创面无需覆盖及换药,极大地方便了患者日常生活,后期瘢痕不明显,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皮肤擦伤的实用方法。
张向清,肖摩[4](2006)在《对胡永才虚假文章的剖析》文中认为目的:揭露胡永才虚假文章的事实真相,消除负面影响。方法:对“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总面积>50%TBSA患者的疗效观察”一文的课题设计、处理因素、效应指标、统计方法及论文写作等内容进行全面剖析。结果:课题设计违背了科研原则,观察组与对照组处理因素随意性太大,效应指标缺乏可信性,诊断依据不标准,统计学概念不清,论文写作不规范。结论:论文内容失真,不能代表总体样本真实情况。
陈永翀,肖摩,王洪生,胡栋才,金党军,樊兆宗,方进勇[5](2006)在《再生医学技术在多学科的临床应用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了解近年再生医学及技术在临床多学科的应用与进展情况。方法:对1999年以来再生医学及技术的临床研究和应用报告进行分类、总结和综述。结果:再生医学技术不仅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烧伤、慢性溃疡的救治,而且已被更广泛地应用于普通外科、骨科、创伤外科、手外科、肛肠科、妇产科、眼科、口腔科、皮肤科、耳鼻喉科等多学科、多领域。结论:再生医学技术能实现人体多组织器官(皮肤、黏膜、神经、肌肉、肌腱等)的原位再生修复,适合临床多学科推广应用,特别是在医治肿瘤方面,经临床实验研究发现,再生医学技术能促进骨髓细胞增长,使癌细胞停止增殖,直至死亡,使我们看到了攻克癌症的希望。
龙启明,马昌华,龙斌[6](2000)在《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病人558例失败原因分析》文中提出
徐荣祥[7](1995)在《烧伤湿性医疗技术的发展及今后的任务──在’95全国烧伤创疡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文中研究表明
马自成,李学成,葛平,陈宝安[8](1995)在《烧伤败血症治疗失败原因分析》文中认为对本院1975年1月至1992年12月间住院的烧伤并发败血症病人204例进行分析,通过死亡的94例与治愈的110例的对比,指出这94例治疗失败的原因并非由于对新概念、新疗法缺乏掌握,而是防治烧伤败血症的基本原则,即平稳渡过休克期,认真处理好伤面,加强全身支持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未被充分贯彻。
黄志福[9](2019)在《近六年慢性难愈创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六年收治住院的慢性难愈创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变化趋势,为慢性难愈创面的防治提供临床指导。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住院的705例慢性难愈创面病例资料,包括病例资料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职业、户籍)、形成病因、创面部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细菌病原学、治疗方法和转归等因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1、患病人群性别分布及变化趋势:慢性难愈创面患者共705例,男性478例(67.80%),女性227例(32.20%),男女比为2.11:1;2012年8月至2018年7月六年间每年慢性难愈创面患病人数逐年增长,以男性患病人数增长速度较显着,年均人数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1,P=0.912)。2、年龄分布:0<年龄<20(55例,占7.80%)、20≤年龄<40(107例,占15.18%)、40≤年龄<60(292例,占41.42%)、60≤年龄<80(208例,占29.50%)、80≤年龄(43例,占6.10%),最主要的高发年龄段是40≤年龄<60(41.42%),其次是60≤年龄<80(29.50%);各年龄段均显示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五个年龄段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29,P=0.604)。3、城乡分布:农村患者558例(79.15%),城镇患者147例(20.85%),农村患者:城镇患者为3.80:1,农村患者总人数显着比城镇患者总人数高。4、职业分布:农民占最大多数405例(57.45%),其次是离退休115例(16.30%)、职员49例(6.95%)、学生43例(6.10%)、工人41例(5.82%)、其他52例(7.38%),六种职业患者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958,P=0.224)。5、慢性难愈创面部位:创面大多数为单发,分布于四肢542处(75.28%)、臀部和会阴76处(10.55%)、躯干68处(9.44%)、头面颈34处(4.73%),以四肢为主,其中又多见于足部和小腿。各创面部位与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2,P=0.018)。6、慢性难愈创面溃疡类型的病因学分布:最主要的是创伤性溃疡245例(34.75%),其次是感染性溃疡107例(5.18%)、代谢性溃疡91例(12.91%)、血管性溃疡69例(9.79%)、恶性溃疡56例(7.94%)、压力损伤性溃疡48例(6.81%)、瘢痕性溃疡43例(6.10%)、医源性溃疡33例(4.68%)、其他13例(1.84%)。各种溃疡类型中性别分布均以男性患者为主,慢性难愈创面溃疡类型与性别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43,P=0.048)。7、细菌病原学:创面分泌物培养患者有327例,培养阳性183例(55.96%),阴性144例(44.04%)。培养分离菌株23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5株(19.15%)、革兰阴性菌153株(65.11%)、真菌37株(15.74%)。临床常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48株(20.43%)、大肠埃希菌34株(14.47%)、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9.79%)和鲍曼不动杆菌11株(4.68%)。8、治疗方法及疗效:慢性难愈创面患者经治疗后未愈138例(19.57%),愈合567例(80.43%)。其中保守治疗(换药)98例,愈合28例(28.57%),未愈70例(71.43%),未愈患者中超过半数选择自动出院或拒绝手术治疗;手术治疗607例,愈合539例(88.80%),未愈68例(11.20%)。手术治疗治愈率较保守治疗(换药)治愈率高,简单易行的游离皮片移植、肌皮瓣和复合组织瓣等手术治疗效果较好。9、平均住院日和费用:(神经性、自身免疫性溃疡)平均住院日最长(31.44±19.151)和平均住院费用最多(49439.89±47493.885),其次是压力损伤性溃疡;瘢痕性溃疡平均住院日最短,医源性溃疡平均住院费用最少。结论:1、2012年8月至2018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慢性难愈创面住院患者中,农民和中老年人高发、男性和农村群体为主以及总体患病人数逐年增长。2、创面高发的溃疡类型主要是创伤性、感染性和代谢性溃疡,不同类型的溃疡创面平均住院时间不同,总体住院时间延长;创面部位以四肢为主,其中以足部和小腿最为常见。3、创面分泌物培养革兰阴性菌检出率高于革兰阳性菌,检出率最高的病原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4、慢性难愈创面的修复首先改善基础疾病,加强创面清创,其次创面修复以简单易行的手术方式为主,此类病人大多数手术耐受能力差,再次创面条件差的病人可以选择血运丰富的皮瓣(和肌瓣)修复创面,也可以考虑新技术应用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二、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病人558例失败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病人558例失败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燥湿愈瘘汤对湿毒内蕴型高位肛瘘创面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关于高位肛瘘手术治疗方式的研究 |
1.1 瘘管剔除术 |
1.2 切开挂线术 |
1.3 生物新技术 |
1.4 保留括约肌新术式 |
1.5 视频辅助肛瘘治疗技术 |
1.6 干细胞移植术 |
2 西医关于中医药促进创面愈合的研究 |
2.1 西医学创伤修复机制 |
2.2 中医药促进创面愈合的研究 |
3 中医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研究 |
3.1 中医有关肛瘘术后愈合的理论认识 |
3.2 中医干预肛瘘术后创面的方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资料来源 |
1.2 一般资料 |
1.3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剔除、脱落或中止试验病例标准 |
2 试验部分 |
2.1 分组 |
2.2 试剂制备 |
2.3 术前准备 |
2.4 手术操作 |
2.5 术后统一处理措施 |
2.6 两组术后创面干预对照 |
2.7 观察指标 |
2.8 统计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整体综合疗效指标 |
3.2 局部微观疗效指标 |
4 安全性评估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王业皇教授管理高位肛瘘术后开放性创面的经验 |
2 导师燥湿愈瘘汤经验方的分析 |
3 燥湿愈瘘汤应用于湿毒内蕴型高位肛瘘术后的临床疗效 |
3.1 符合中医整体观和治病求本的理念 |
3.2 符合中医外科疮疡的治疗原则 |
3.3 符合爱伤观念和微创无痛管理 |
4 不足与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
附表2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在微创理念下针对肛瘘手术采用超声刀进行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肛瘘的分类 |
1.3 中医诊断标准 |
1.3.1 中医病名诊断 |
1.3.2 中医证候诊断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与脱落标准 |
1.7 退出与终止实验标准 |
1.8 注意事项 |
2 研究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麻醉方式 |
2.3 手术体位 |
2.4 手术方式 |
2.5 手术操作步骤 |
2.5.1 治疗组手术步骤 |
2.5.2 对照组手术步骤 |
2.6 超声刀应用注意事项 |
2.7 术后处理 |
3 观察指标 |
3.1 手术时间 |
3.2 术中出血 |
3.3 术后出血 |
3.4 术后疼痛 |
3.5 术后伤口水肿 |
3.6 术后尿潴留 |
3.7 术后肛门失禁 |
3.8 创面愈合时间 |
3.9 安全性评价标准 |
4 统计分析方法 |
5 结果分析 |
5.1 基本病例资料分析 |
5.2 住院天数对比分析 |
5.3 手术时间对比分析 |
5.4 术中出血量对比分析 |
5.5 术后尿潴留评分对比分析 |
5.6 术后出血评分对比分析 |
5.7 术后疼痛评分对比分析 |
5.8 术后2周肛门并发症情况对比分析 |
5.8.1 术后2 周肛门疼痛评分对比分析 |
5.8.2 术后2 周出血评分对比分析 |
5.8.3 术后2 周肛门水肿评分对比 |
5.8.4 术后2 周肛门失禁评分对比分析 |
5.9 术后1月肛门并发症情况对比分析 |
5.9.1 术后1 月肛门疼痛评分对比分析 |
5.9.2 术后1 月出血评分对比分析 |
5.9.3 术后1 月肛门水肿评分对比分析 |
5.9.4 术后1 月肛门失禁评分对比分析 |
5.10 术后3 月肛门并发症情况对比分析 |
5.10.1 术后3 月肛门疼痛评分对比分析 |
5.10.2 术后3 月出血评分对比分析 |
5.10.3 术后3 月肛门水肿评分对比分析 |
5.10.4 术后3 月肛门失禁评分对比分析 |
5.11 创面愈合时间对比分析 |
5.12 安全性评估 |
6 讨论 |
6.1 中医学对肛漏的认识 |
6.1.1 中医病因病机 |
6.1.2 中医治法 |
6.1.2.1 中医内治法 |
6.1.2.2 中医外治法 |
6.2 现代医学对肛瘘的认识 |
6.2.1 现代医学病因病理的认识 |
6.2.2 现代医学的治疗 |
6.3 济川药线介绍 |
6.4 超声刀介绍 |
6.4.1 超声刀的基本概念 |
6.4.2 超声刀的优势及在肛肠手术使用中的特点 |
6.4.2.1 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操作时间的优势 |
6.4.2.2 降低术后疼痛的优势 |
6.4.2.3 促进创面愈合、减少伤口水肿时间的优势 |
6.4.3 超声刀应用的安全性探讨 |
6.4.4 超声刀目前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情况 |
6.4.4.1 超声刀在头颅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
6.4.4.2 超声刀在颈部外科的应用 |
6.4.4.3 超声刀在五官科中的应用 |
6.4.4.4 超声刀在胸外科应用 |
6.4.4.5 超声刀在肝胆脾胰外科中应用 |
6.4.4.6 超声刀胃肠外科应用 |
6.4.4.7 超声刀在妇科中的应用 |
6.4.4.8 超声刀在骨科的应用 |
6.4.4.9 超声刀在血管外科的应用 |
6.4.4.10 超声刀在乳腺外科的应用 |
6.4.4.11 超声刀在结直肠及肛门的手术的应用 |
6.5 本研究手术方式原因分析 |
6.6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分析 |
6.7 提高肛瘘临床疗效的认识分析 |
6.8 “带瘘生存”的观点 |
6.9 肛瘘的预防观点 |
7 结论 |
7.1 试验研究结果 |
7.2 试验结果分析 |
8 问题与展望 |
8.1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成果 |
(5)再生医学技术在多学科的临床应用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再生医学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
二、再生医学技术在临床多学科的应用 |
(一)在烧伤、创疡和整形科的应用 |
1. 大面积烧伤的救治: |
2. 成批烧伤的救治: |
3. 电烧伤的治疗: |
4. 上消化道烧伤的治疗: |
5. 冻伤的治疗: |
6. 植皮手术植皮区与供皮区的应用: |
7. 褥疮、残余创面与慢性溃疡的应用: |
(二)在普通外科的应用 |
1. 皮肤软组织擦挫伤的应用: |
2. 各类手术后切口的应用: |
3. 胃肠术后吻合口瘘及肠瘘瘘口周围皮肤损伤的应用: |
(三)在创伤、骨科的应用 |
1. 创疡性骨裸露的应用: |
2. 手指离断伤的处理与肢体原位再生的应用: |
3. 皮肤软组织撕脱伤的应用: |
(四)在肛肠、痔瘘科的应用 |
1. 肛裂、肛周脓肿术后及痔疮术后的应用: |
2. 局部外用治疗慢性直肠炎的应用: |
(五)在泌尿外科的应用 |
(六)在妇产科的应用 |
1. 治疗宫颈糜烂: |
2. 治疗老年性阴道炎: |
(七)在皮肤科的应用 |
1. 各类皮炎的治疗: |
2. 带状疱疹的治疗: |
3. 激光术后的创面治疗: |
(八)在耳鼻喉科的应用 |
1. 耳烧伤的治疗: |
2. 鼻粘膜糜烂的治疗: |
3. 耳鼻喉科术后创面的治疗: |
(九)在口腔科的应用 |
1. 治疗口腔、咽部烧伤、烫伤: |
2. 治疗口腔黏膜溃疡: |
3. 治疗各种唇炎: |
(十)在眼科的应用 |
1. 眼角膜烧伤的治疗: |
2. 翼状胬肉术后创面的治疗: |
3. 角膜带状疱疹的治疗: |
(十一)在消化科的应用 |
1.应用于消化性溃疡: |
2.应用于应激性消化道损伤: |
三、再生医学技术的临床应用展望 |
(一)胃肠粘膜的再生修复将实现人类战胜疾病与健康长寿的愿望 |
(二)再生医学技术应用于肿瘤实验,有望攻克癌症 |
(9)近六年慢性难愈创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资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不足之处与展望 |
7、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四、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病人558例失败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燥湿愈瘘汤对湿毒内蕴型高位肛瘘创面早期干预的临床研究[D]. 高绍博.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2)
- [2]在微创理念下针对肛瘘手术采用超声刀进行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 彭其凤.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3]治疗皮肤擦伤的一种新方法[J]. 谢志进,王彦川. 中国医学创新, 2014(29)
- [4]对胡永才虚假文章的剖析[J]. 张向清,肖摩.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6(03)
- [5]再生医学技术在多学科的临床应用与展望[J]. 陈永翀,肖摩,王洪生,胡栋才,金党军,樊兆宗,方进勇.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6(02)
- [6]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病人558例失败原因分析[J]. 龙启明,马昌华,龙斌.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0(04)
- [7]烧伤湿性医疗技术的发展及今后的任务──在’95全国烧伤创疡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J]. 徐荣祥.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1995(04)
- [8]烧伤败血症治疗失败原因分析[J]. 马自成,李学成,葛平,陈宝安.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中文版), 1995(01)
- [9]近六年慢性难愈创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D]. 黄志福.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