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加快云南环境会计研究和探索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马雪莎[1](2021)在《价值链视角下轻资产盈利模式的分析及优化 ——以云南白药为例》文中指出
汪杨荣[2](2020)在《中金珠宝内部控制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内部控制是指会对程序效率产生一定作用的因素,同时还会减弱政策的威慑力度,它从侧面表明了董事会,管理层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知以及所采取的行动,公司之间的竞争向严峻的趋势发展,因此内部控制对于公司来讲已经成为了关键的核心发展力。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着经济效益差、会计造假、财务报告不真实,企业违法违纪现象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出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整,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因此,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的当务之急。本文基于现代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包括美国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整体构架,针对风险的防范构架,还有我国公司内部的基本规范,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案例分析、收集、引用和分析资料等。案例分析主要通过对中金珠宝内部控制的案例分析,探寻其内部控制的现状以及在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及执行、内部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方面在国有企业现代化改制过程中形成的固有优势,归纳出中金珠宝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借此引业内人士对我国黄金珠宝行业内部控制应用问题的关注和重视;收集、引用和分析资料,即从公开出版的书籍、报刊杂志和企业收集有关的资料,并在文中加以引用、参考和分析,从而解决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文章以内部控制基本理论的相关概念为起点,通过对中金珠宝内部控制的具体情况展开详细分析,同时联合中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各类相关的论文、期刊、国家政策的指引,发现中金珠宝内部控制中的不足之处,为健全中金珠宝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必要的依据。
成畅[3](2020)在《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制度演进与经济后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持续经营假设是关于会计主体状态的基本假设,它是指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是持续的,并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经营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是财务报表编制的基础。倘若企业的经营难以为继,则以持续经营假设编制财务报表不再合理。此时若仍错误地以持续经营假设编制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整体会因存在广泛而严重的错报而不再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因此,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运用持续经营假设编制财务报表的适当性以及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发表审计意见至关重要。近年来,世界经济普遍面临下行压力,经济运行过程中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企业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作为反映经济的“晴雨表”,资本市场中潜藏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有效防范风险日益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不仅时刻牵动着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员工等利益相关者的心,更与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休戚相关,与社会财富和资源的保值增值息息相关。身为资本市场“看门人”的注册会计师,通过发表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及时地向市场各方传递关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风险的预警信号,以提醒投资者充分地关注风险,则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即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明确指出企业运用持续经营假设不适当或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一种“非标”意见。确保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具有充分的信息含量和质量,以及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发挥应有的警示作用,对维护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以及保障我国经济长久稳定健康发展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9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新证券法)正式审议通过。新证券法全面推行证券发行注册制,将企业发行股票应当“具有持续盈利能力”的规定改为“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并改革退市制度,取消暂停上市的规定,大幅提高持续经营能力受限企业的退市效率,推进退市常态化。新证券法的这些举措进一步凸显了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在资本市场准入及退出机制中的地位与作用。对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研究也更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提高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质量,不断加强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预警功能和决策价值,世界主要的审计准则制定机构都在为制定更高质量的持续经营审计准则而不懈努力,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形式、信息含量、审计师与持续经营相关的责任等都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推动着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制度的演进。美国审计准则(Statements on Auditing Standards,SAS)中的持续经营审计准则先后历经了SAS No.34、SAS No.59、SAS No.126和SAS No.132等多个时期,在持续经营相关责任的界定、审计师责任的强化、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出具等方面作出诸多改进,并推动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制度的建立。在美国之后,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开始致力于制定高质量的、利于国际趋同的持续经营审计准则,并通过“明晰项目”和国际审计报告改革等诸多重大举措持续地推进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制度的变革。我国的持续经营审计准则从首次发布至今历经4次修订。从最初参照美国的SAS No.59,到2006年基本实现与国际审计准则ISA 570实质性趋同,再到2016年汲取国际审计报告改革的成果、继续保持与国际审计准则全面趋同,我国的持续经营审计准则朝着弥合社会公众的审计期望差距的目标不断迈进。尤其是2016年12月发布的最新持续经营审计准则,标志着我国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发展历程中最重大的制度变革,对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预警功能和决策价值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制度不断演进与变革的历史背景下,本文首先对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制度演进的主要过程进行了梳理,厘清了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相关制度的发展脉络及最新发展动向,并对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产生的影响及存在的症结等进行了总结与评述;其次,本文对我国近年来持续经营审计准则的实施情况及审计意见的出具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整理与分析,评述了我国持续经营审计准则实施的总体成效以及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总体面貌;最后,本文实证检验了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作用机制及路径,分别从市场反应、债务融资和企业盈余管理的角度研究了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对投资者、债权人和企业管理层的风险传导效应,全面地考察了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预警作用及决策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最新持续经营审计准则的实施效果,为我国新审计报告准则全面实施背景下持续经营审计准则的实施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提供经验证据。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首先检验了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市场反应。研究发现:(1)在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公布日前后1天、前后2天以及前后5天的时间窗口内,以累计超额收益(CAR)衡量的市场反应显着为负,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对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具有显着的负反应。(2)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市场反应显着为负的结论存在短期效应。在上市公司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后的第4天,超额收益(AR)的均值即开始显示为正,且累计超额收益(CAR)在前后10天的时间窗口内并不显着。这意味着在我国证券市场,部分投资者“炒壳”动机强烈。在投机的驱动下,一些本该由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出具而可能导致股价持续下跌直至退市的公司却并未得到应有的看低。(3)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市场反应具有异质性。在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几种不同类型中,市场对于持续经营无法表示意见的负反应最为强烈,表明我国投资者能够识别持续经营无法表示意见是风险警示程度最强、预警价值最高的一类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然而,未有证据表明市场能够显着区分持续经营无保留意见和持续经营保留意见的差别,反映出我国投资者对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认知水平仍有待提升。(4)最新持续经营审计准则全面实施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市场负反应显着增强,表明我国审计报告改革对持续经营审计准则作出重大变革的举措显着地提升了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之于投资者的风险警示作用,起到了应有的实施效果。本文接着实证检验了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1)与非持续经营“非标”审计意见相比,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对债权人具有额外的预警作用及决策价值。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企业,其次年债务规模比被出具非持续经营“非标”审计意见的企业多减少17.62%,次年债务成本比被出具非持续经营“非标”审计意见的企业多增加9.47%,表明债权人能够识别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和非持续经营“非标”审计意见在风险警示程度上的差异。(2)不同类型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程度存在显着差异,持续经营无法表示意见的负面影响最为强烈。(3)最新持续经营审计准则的全面实施显着地加强了持续经营无保留意见之于债权人的风险警示作用,进一步表明我国审计报告改革对持续经营审计准则作出重大变革达到了应有的实施效果。本文最后从盈余管理的角度检验了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对企业管理层的风险传导效应。研究发现:(1)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出具后,企业管理层会迫于市场压力和保全职位的压力,加大后期盈余管理的程度。(2)企业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后,盈余管理隐性化程度显着提升,表明相较于应计盈余管理,管理层更加倾向于实施真实盈余管理。(3)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对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机制会因企业性质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效应。作为一种“非标”审计意见,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对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发挥了一定的监督机制,而对民营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却具有显着的强化与促进作用,反映出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具有的内在监督效能与其之于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风险传导机制之间存在力量的博弈。(4)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后,管理层花费大量时间及精力进行盈余操纵,而非在改善真实的经营绩效上下苦工,这会进一步损害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降低企业的生存几率。因此,除市场反应和债务融资外,从盈余管理的角度也能够建立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与企业破产之间的内在联系。文本对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制度演进与最新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全面揭示了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作用机理及预警价值,证明持续经营审计意见能够通过对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自身的风险传导机制实现资本市场治理功能,帮助市场加速淘汰落后的产能和生产方式,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因此,不断完善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制度环境、持续地加强并最大限度地释放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在风险防范和资本市场退出机制中的作用是我国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的现实需求,也是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健康、高效发展的内在要求。
彪亚琴[4](2020)在《混改背景下云南白药财务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自此,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成为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并渐渐形成了“由点到面”,由“中央到地方”的全面发展局势。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成为了当下的热门话题。医药行业历来就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行业,其改革发展备受关注。云南白药作为医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在经济深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积极引入民间资本,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并因此成为了国企混改中的经典案例。而混改结果究竟如何,是否有效的实现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是否提升了企业的经营效率,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以云南白药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为背景,综合对比杜邦分析体系、EVA、平衡计分卡等绩效评价体系的优缺点,并结合我国《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及《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改)》的要求,选择采用较为常用较为经典的四大财务指标体系: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及成长能力指标作为评价云南白药财务绩效的指标。而在具体细化指标的选择上,本文将结合云南白药自身的发展特点及行业特征,选取较为契合的评价指标加以分析研究。通过对云南白药混改前后相关财务指标纵向对比分析,以及与尚未推进混改的同行业具有相似发展路径和排名的北京同仁堂,同时对标医药行业均值进行横向对比,以案例分析的形式研究云南白药混改后的财务绩效是否有所提升。通过本文研究发现,云南白药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财务绩效并未出现明显改善,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云南白药财务绩效的积极作用暂不突出。但需要注意的是,混改后云南白药多项财务指标的下降速度有所减缓,其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始终保持在行业较高水平,龙头地位也未受到动摇。由于距离云南白药彻底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时间还较短,新华都和江苏鱼跃等民间资本的实力还未得以充分展示,混改对于企业财务绩效的具体影响还需时间和市场的双重检验。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四点建议: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提高经营效益;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资本保全增长,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进一步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于其他医药企业如何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财务绩效形成一定的参考借鉴。
杨婷婷[5](2019)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政府债务作为我国地方政府的重要融资工具,在弥补地方财力、促进地区社会经济事业发展的同时,债务风险尤其是隐性债务风险也在不断累积,且日益凸显,已成为我国经济可能的“灰犀牛”。在此背景下,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风险得到了初步控制。但地方政府债务背后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还存在隐性债务考虑不充分、风险成因定量研究不足、风险评估不够全面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机制→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的框架下重新审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本文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结合国家审计署、财政部等相关公开数据,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结构等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财政分权、政治体制、宏观政策和债务管理等4个维度深入剖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并运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验证。接着运用常规指标、资产负债表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体系对债务风险进行了全面评估。然后,对美国、日本和其他国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以将债务风险控制在地方政府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为目标,分别从处理债务风险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层面提出了有效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思路和措施。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第一,在梳理已有相关文献和报告的基础上,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进行分析。从新中国建立前、新中国建立初期、改革开放初期和分税制改革后四个阶段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结果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接着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现状(包括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规模及隐性债务规模)、结构现状(包括行政层级、区域、举债主体、资金来源、债务投向、债务偿还期限等分布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二,深入剖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文章从财政分权、政治体制、宏观政策和债务管理制度四个角度对债务风险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财政分权因素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政治体制中的政绩考核因素则是风险形成的内在动力,宏观政策因素是风险形成的催化剂,而债务管理制度因素则是风险形成的技术层面原因。第三,根据以上分析,从省级层面定量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基于数据的可得性,运用30个省级政府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债务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因素、政绩考核因素等均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显着影响。其中,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债务风险越低;政府间晋升竞争越激烈,债务风险越高。通过对比定量分析结果与前文理论分析逻辑可知,定量分析结果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这为管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实证依据。第四,多角度、全面、客观评估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水平。首先根据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表现形式,将债务风险分为规模风险、结构风险、效率风险和外在风险,并分别进行阐述。然后运用负债率、债务率和偿债率等六大常规指标对债务风险进行逐项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体风险可控,存在一定举债空间,但债务隐性化问题严重,局部地区尤其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风险不容忽视。接着通过构建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从总资产和流动性资产角度分别对债务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总资产角度看,我国地方政府的总资产完全可以覆盖其总负债且还有一定空间;从流动性资产角度考虑,当或有债务转化率高于50%时,需警惕和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最后,在稳增长和防风险双重政策目标下,通过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体系对债务风险进行了综合测评。结果发现,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债务风险得分较低,而经济较落后的西部省份债务风险得分反而较高,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程度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性。第五,对国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经验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介绍美国和日本的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风险管理体制,梳理巴西和墨西哥处置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做法,并阐述哥伦比亚的债务风险预警经验,文章得出可供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借鉴的几点启示: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机制要利用和管理相结合、管理地方政府债务要制度约束和市场监督相结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要和宏观经济调控相结合、应对地方政府债务危机要事前预警和事后处置相结合。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管理,有必要从宏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视角出发,处理好债务风险管理与经济发展、城镇化、区域差异之间的关系,也要结合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将风险管理纳入财税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框架之中,完善债务风险内部管理机制,将债务风险控制在地方政府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张丽伟[6](2019)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略与制度建设》文中研究指明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现代化经济强国建设的根本要求,其发展方略与制度建设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论文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围绕“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略与制度建设”这个主题,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规范与比较相关照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指导、指标体系,深入研究微观经济、中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三个层面的高质量发展问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发展方针,处理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先富与共富、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短期增长与长期发展、国内与国际经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等若干重大关系。在高质量思想理论指导下,根据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积极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重点研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评价体系、中观评价体系和宏观评价体系建设,其中,从产品、市场、企业、创新四个最重要方面探讨微观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经济、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国际经济四个最重要方面探讨中观评价指标体系,从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国民分配、绿色发展、调控能力四个最重要方面探讨宏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微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略与制度研究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微观经济体系中,产品是微观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是所有经济活动的最终价值的标的物;市场是商品交换、价值实现的场所与机制系统,其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着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使用的价值实现过程;企业是微观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发展质量高低直接决定着全社会最终产品的产出、效率、效益与资源配置水平;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推动微观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高质量推进产品质量治理、市场体制机制、企业公平制度、创新发展方略与制度建设。中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略与制度建设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战略议题。中观经济体系中,产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价值链系统,其体系分工、协调、升级的质量水平决定着整个经济的现代化发展质量水平。城乡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空间分布之一,其体系分布、融合、协同的质量水平影响着国民经济质量水平。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空间分布之一,其体系协同、相互作用的质量水平影响着国民经济质量水平。国际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空间分布之一,其体系分布、融合、交换的质量水平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全球化质量水平。推进中观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高质量推进产业经济、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国际经济发展方略与制度建设。宏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微观经济和中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表现,也是保障微观经济和中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外部环境条件。宏观经济体系中,宏观均衡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外部环境与条件,其均衡水平、程度、状况本身也是国民经济发展质量的整体表现。国民分配质量是实现宏观经济均衡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强国的重要议题,公平分配是经济善治的核心,是通往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代表着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绿色发展质量是所有微观经济活动与行为的最终外部结果,是最终决定人类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标的物。调控能力质量是政府全部经济管理活动的宏观效能总和,其制度体系、政策手段、管理能力等的建设水平直接决定着全部经济活动的质量水平效能。推进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高质量推进宏观经济均衡、国民分配、绿色发展、调控能力发展方略与制度建设。
杜家宁[7](2019)在《融资租赁业务内部控制的优化研究 ——以GZ融资租赁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财务造假案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是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低下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内控机制的存在极大程度的降低了企业产生经营风险的可能性。同时,融资租赁由于其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渐渐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金融工具。但同时融资租赁是行业存在高风险,最近几年频发的各类风险为融资租赁行业发展带来较大阻碍。面对这一现实,除了准确辨识并控制风险以外,融资租赁公司还需构建可行的内部控制体系,这不仅影响公司的发展前景,而且关乎该行业未来的发展质量。在这种情况下,融资租赁公司如何优化其融资租赁业务流程的内部控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内部控制为理论基础,首先对GZ融资租赁公司的主营业务流程进行梳理,主要涉及6个内控流程。然后对融资租赁业务流程中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研究,通过查看公司内部业务系统,梳理GZ融资租赁公司业务流程中的5个主要问题,识别主要风险点。接着,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与该公司业务人员进行访谈等方式,获取了一手资料。将他们的意见进行整理与补充,对每个内控问题点提出优化与建议方案,将优化后流程图展现出来,为公司更好实现内控管理提供帮助。最后,对优化效果进行预估,合理保证业务流程的规范性,内控效率有所提高。基于对GZ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流程的研究,本文可以得出以下三条结论:一是业务流程中暴露出五个内控问题:部门职能规划不合理、审批流程缺乏效率、对中介服务的采购手续不规范、融资租赁合同制作不完善、租后事项的管理欠缺,导致内控执行有效性和设计有效性的缺失。二是每个问题都有解决方案,都可以被优化完善:公司可以分离部门职责可以提高内控质量、优化项目流程可以提高内控效率、规范服务采购完善内控设计、加强融资租赁合同管理减少内控风险、完善租后管理完善加强内控执行,提高内控的执行力度。三是,问题预计可控,优化建议可期:部门职责更加清晰、审批效率明显提高、服务采购规范化、合同管理完善、租后管理细化,人员分工明确,运行有效。因此,优化融资租赁公司的内部控制,全面提升公司的运行质量与竞争力。
张凤婷[8](2019)在《Z公司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环卫设备是国家环境卫生事业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21世纪以来行业整体进入高速发展期,前景十分广阔。销售与收款作为环卫设备企业营利的关键环节,也是必须重点关注的高风险环节,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重大。建立健全销售与收款业务内部控制,对于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企业合法依规经营至关重要。本文以企业内部控制相关规范为依据,以管理学理论、系统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指导,分析了Z公司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的现状及问题,发现存在客户开发管理不当、客户信用等级评价制度不完善、跨区销售业务审批流程不严、应收账款催收管理效率较低和售后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等问题。追根溯源内控存在缺陷背后的原因有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处于环卫设备行业风险高发点、未完全脱离对原母公司的依赖和人员内控意识薄弱。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建立严格的客户审批制度;完善投标管理流程;建立全面的客户信用等级体系;改进客户信用管理流程;严控跨区销售运作流程;完善应收账款催收管理;完善售后回访制度并提高售后服务人员素质等建议。Z公司是国内环卫装备销售的领头企业,本文对Z公司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进行案例研究,提出优化建议,对于提高环卫设备行业其他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改进其内控规范的制度框架、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窦瀚修[9](2019)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会计出版责任担当——立信会计出版社改革开放实践探索》文中研究指明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改变了中国的发展面貌,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回顾与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成就,对凝聚深化改革开放共识、汇聚改革开放力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全面系统地梳理了立信会计出版社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不断推出力作服务国家改革开放的战略;立足会计行业的实践,努力打造精品促进会计理论研究的繁荣发展;围绕主业推教材,助力会计人员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变革的实践探索。这些探索为观察出版行业改革开放提供了全景的视角,为深化出版行业改革及加快发展提供启示与参考。
翁发芝[10](2018)在《基于业务流程的神奇制药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营运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社会经济形式不断发展变化和企业之间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营运资金管理更显得日趋重要,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重点在于优化营运资金结构、确定最佳营运资金持有量,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无法及时有效地指导企业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近年来,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与供应链管理、业务流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理论取得了重大进展,有利于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与企业经营活动中业务流程的相统一,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以推动基于业务流程的营运资金管理的实际应用为目标,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其次在阐述相关理论概念的基础上,指出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不足,并引入基于业务流程的营运资金管理方法。然后分析发现了神奇制药在营运资金管理方面存在与供应商关系不够稳定、缺乏对商业信用的利用,缺乏对其他应收款的管理,缺乏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欠佳,与客户关系不够牢固六大方面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经营活动的购、产、销三个流程着手,有针对性地提出基于业务流程的一套管理框架。最后,为管理框架运行提出了保障措施。本文主要采取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将业务流程管理应用到神奇制药营运资金管理实践,有利于改善公司当前营运资金管理不佳的现状,有利于推动公司构建新的营运资金管理体系,并且可以为同类型的医药制造企业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有价值的建议。
二、对加快云南环境会计研究和探索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加快云南环境会计研究和探索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中金珠宝内部控制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 |
2.1 内部控制内涵及目标 |
2.2 内部控制的要素 |
2.2.1 内部环境 |
2.2.2 风险评估 |
2.2.3 控制活动 |
2.2.4 信息与沟通 |
2.2.5 内部监督 |
2.3 内部控制的主要方法 |
3 中金珠宝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中金珠宝简介 |
3.2 中金珠宝内部控制现状 |
3.3 中金珠宝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4 中金珠宝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设计的原则与思路 |
4.1 中金珠宝内部控制的原则 |
4.2 中金珠宝内部控制设计的思路 |
5 中金珠宝主要业务内控体系设计 |
5.1 公司层面内控体系设计 |
5.1.1 组织架构管理 |
5.1.2 发展战略管理 |
5.1.3 企业文化管理 |
5.1.4 社会责任 |
5.1.5 全面风险管理 |
5.1.6 内部监督管理 |
5.1.7 信息与沟通 |
5.2 管理层面内控体系设计 |
5.2.1 分子公司管控 |
5.2.2 全面预算管理 |
5.2.3 货币资金管理 |
5.2.4 投资项目管理 |
5.2.5 财务报告管理 |
5.2.6 合同管理 |
5.2.7 人力资源管理 |
5.2.8 资产管理 |
5.2.9 信息系统管理 |
5.3 业务层面内控体系设计 |
5.3.1 品牌与营销管理 |
5.3.2 本埠直营体系管理 |
5.3.3 加盟管理 |
5.3.4 供应商管理 |
5.3.5 原材料采购管理 |
5.3.6 产成品采购 |
5.3.7 委外加工管理 |
5.3.8 旧金回购管理 |
5.3.9 原料与产成品库存管理 |
6 中金珠宝内部控制优化的保障措施 |
6.1 中金珠宝组织层次保障措施 |
6.1.1 内部控制框架的建立 |
6.1.2 内部控制的执行 |
6.2 制度层次保障措施 |
6.2.1 制度建设要具体详实、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 |
6.2.2 需要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手册》 |
6.2.3 杜绝内控制度存在的真空地带 |
6.2.4 建立独立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 |
6.3 人员层次保障措施 |
6.3.1 中金珠宝凝聚力工程 |
6.3.2 内控必须建成“一把手”工程 |
6.3.3 强化员工内部控制学习培训 |
6.4 技术层面保障措施 |
7 论文结语及进一步研究问题 |
7.1 论文结论 |
7.2 进一步研究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制度演进与经济后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五、论文可能的创新 |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主要概念界定 |
一、会计持续经营假设 |
二、企业持续经营能力 |
三、企业持续经营危机 |
四、持续经营审计意见 |
第二节 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产权理论 |
二、委托代理理论 |
三、受托责任理论 |
四、信息不对称理论 |
五、财务报告理论 |
六、破产理论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发表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动因 |
二、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经济后果 |
三、文献评述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制度背景 |
第一节 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制度演进:美国审计准则的视角 |
一、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雏形:“受限于”审计意见 |
二、SAS No.34 时期:增设“中间段”的“受限于”审计意见 |
三、SAS No.59 时期:审计师责任与管理层责任日渐明晰 |
四、后SAS No.59 时期:持续经营审计意见遭受信任危机 |
五、从SAS No.126到SAS No.132:审计期望差距不断弥合 |
第二节 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制度变更:国际审计准则的视角 |
一、国际审计报告改革:ISA570 作出重大修订 |
二、改革背后的逻辑:回应持续经营问题,强化审计投入 |
第三节 我国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历史沿革和最新发展 |
一、持续经营审计准则首次发布:与SAS No.59 原则一致 |
二、持续经营审计准则首次修订:明确管理当局的责任 |
三、持续经营审计准则第二次修订:与国际审计准则全面趋同 |
四、持续经营审计准则第三次修订:强化审计师责任与管理层责任 |
五、持续经营审计准则重大变革: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单设段落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持续经营审计准则的实施现状及审计意见的描述性分析 |
第一节 我国持续经营审计准则实施的总体情况 |
一、2010-2016 年情况分析 |
二、2017-2018 年新准则实施后的情况分析 |
第二节 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描述性分析 |
一、持续经营无保留意见 |
二、持续经营保留意见 |
三、持续经营无法表示意见 |
第三节 持续经营审计意见预警价值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市场反应 |
第一节 问题引出 |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二、模型设计与变量说明 |
第四节 实证结果及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主回归分析 |
三、进一步分析 |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来自债务融资的证据 |
第一节 问题引出 |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二、模型设计与变量说明 |
第四节 实证结果及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主回归分析 |
三、进一步分析 |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风险传导效应——基于企业盈余管理的视角 |
第一节 问题引出 |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二、模型设计与变量说明 |
第四节 实证结果及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主回归分析 |
三、进一步分析 |
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
本章小结 |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政策建议 |
三、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4)混改背景下云南白药财务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文献 |
二、财务绩效评价研究文献 |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下财务绩效评价研究文献 |
四、文献综述简评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一、研究方法 |
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 |
二、财务绩效评价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委托代理理论 |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
三、权变理论 |
四、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三章 云南白药的混改历程 |
第一节 云南白药基本介绍 |
一、集团简介 |
二、产业结构 |
第二节 云南白药混改之路 |
一、混改背景 |
二、混改历程 |
第四章 混改前后云南白药财务绩效比较分析 |
第一节 云南白药混改前后财务绩效评价 |
一、偿债能力 |
二、盈利能力 |
三、营运能力 |
四、成长能力 |
第二节 云南白药与北京同仁堂财务绩效比较分析 |
一、同仁堂基本介绍 |
二、云南白药与同仁堂财务绩效比较分析 |
第三节 云南白药与行业均值财务绩效比较分析 |
一、偿债能力比较 |
二、盈利能力比较 |
三、营运能力比较 |
四、成长能力比较 |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
第一节 结论 |
一、偿债能力方面 |
二、盈利能力方面 |
三、营运能力方面 |
四、成长能力方面 |
第二节 建议 |
一、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提高经营效益 |
二、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核心竞争力 |
三、促进资本保全增长,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
四、进一步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激励机制 |
第三节 本文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对现有文献的述评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六、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地方政府债务 |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
一、地方政府举债的合理性 |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
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内容 |
第三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 |
第一节 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历程 |
一、新中国建立前地方政府债务发展概况 |
二、新中国建立初期地方政府债务发展概况 |
三、改革开放初期地方政府债务发展概况 |
四、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债务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现状分析 |
一、全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测算 |
二、各省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 |
第三节 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现状分析 |
一、债务层级结构 |
二、债务区域结构 |
三、举债主体结构 |
四、资金来源结构 |
五、债务投向结构 |
六、债务期限结构 |
第四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的定性分析 |
第一节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财政分权因素 |
一、财权与事权不匹配 |
二、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问题突出 |
三、地方政府融资机制不健全 |
第二节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政治体制因素 |
一、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不完善 |
二、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
三、地方官员违规举债问责机制不完善 |
第三节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宏观政策性因素 |
一、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影响 |
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 |
三、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影响 |
第四节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债务管理制度因素 |
一、缺乏有力的债务风险管理机构 |
二、用债效率低 |
三、偿债无保障 |
第五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的定量分析 |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一、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
二、晋升激励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
第二节 模型设计与样本选择 |
一、模型设计 |
二、样本数据及变量选择 |
第三节 实证检验 |
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二、回归结果分析 |
三、稳健性检验 |
第六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 |
第一节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风险 |
一、规模风险 |
二、结构风险 |
三、效率风险 |
四、外在风险 |
第二节 运用常规指标评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
一、债务负担率 |
二、债务率 |
三、偿债率 |
四、债务依存度 |
五、或有债务比例 |
六、或有债务与综合财力比率 |
第三节 运用资产负债分析法评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
一、构建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框架 |
二、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分析 |
三、考虑流动性的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联合分析 |
第四节 稳增长和防风险目标下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 |
一、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体系 |
二、省级层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 |
三、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 |
第七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 |
第一节 美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风险管理 |
一、地方政府债务概况 |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情况 |
三、风险管理机制 |
第二节 日本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风险管理 |
一、地方政府债务概况 |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情况 |
三、风险管理机制 |
第三节 其他国家的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处置及风险预警 |
一、巴西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处置 |
二、墨西哥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处置 |
三、哥伦比亚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系统 |
第四节 国际比较对我国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启示 |
一、对地方债务融资机制要利用和管理相结合 |
二、管理地方政府债务要制度约束和市场监督相结合 |
三、化解地方债务风险要和宏观经济调控相结合 |
四、应对地方债务危机要事前预警和事后处置相结合 |
第八章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政策建议 |
第一节 正确处理债务风险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
一、处理好债务风险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二、处理好债务风险管理与城镇化的关系 |
三、处理好债务风险管理与区域差异的关系 |
第二节 中央政府层面政策建议 |
一、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的法律体系 |
二、合理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财权事权 |
三、完善地方官员考核机制 |
四、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机构 |
第三节 地方政府层面政策建议 |
一、健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机制 |
二、完善地方政府融资机制 |
三、积极应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
四、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研究成果 |
(6)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略与制度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二、基本概念的词义与内涵界定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分析框架与研究内容 |
五、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词义辨析与研究综述 |
第一节 关于经济发展的词义辨析 |
一、经济:定义、内涵、特征 |
二、发展:定义、内涵、特征 |
三、经济发展的词义辨析 |
第二节 关于经济发展质量的词义辨析 |
一、质量:定义、内涵、特征 |
二、经济质量:定义、分类、关联 |
三、经济发展质量的词义辨析 |
第三节 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综述 |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意义 |
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词义内涵 |
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
第二章 经济高质量发展思想理论指导建设 |
第一节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想理论指导 |
一、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
二、坚持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 |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享发展 |
四、坚持用发展新理念统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
第二节 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 |
一、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经济发展方针 |
二、构建创新驱动的发展动力模式 |
三、推动城乡区域国际经济协调发展 |
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质量发展 |
第三节 处理好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重大关系 |
一、处理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
二、处理好部分先富与共同富裕的相互关系 |
三、处理好政府作用与市场决定的相互关系 |
四、处理好经济公平与经济效率的相互关系 |
五、处理好经济数量与经济质量的相互关系 |
六、处理好短期增长与长期发展的相互关系 |
七、处理好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相互关系 |
八、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 |
第三章 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
第一节 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 |
一、国内相关研究思想观点借鉴 |
二、国外相关研究思想观点借鉴 |
三、评价体系的框架选择与基本遵循 |
四、加速构建三层多维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
第二节 微观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
一、微观经济理论研究要义 |
二、微观质量评价四大问题探析 |
三、微观评价指标体系构成研究 |
第三节 中观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
一、产业经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二、城乡经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三、区域经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四、国际经济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四节 宏观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
一、宏观均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二、国民分配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三、绿色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四、调控能力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四章 微观经济高质量发展方略与制度建设 |
第一节 产品质量治理建设 |
一、我国产品质量治理建设历程 |
二、我国产品质量治理面临挑战 |
三、产品质量治理建设对策建议 |
第二节 市场体制机制建设 |
一、现代市场结构体系建设 |
二、现代市场机制体系建设 |
三、市场价格机制建设 |
四、市场竞争机制建设 |
第三节 企业公平制度建设 |
一、坚持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二、推进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建设 |
三、推进国有企业现代制度建设 |
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制度建设 |
第四节 创新发展方略与制度建设 |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思想 |
二、正确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心 |
三、高质量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
第五章 中观经济高质量发展方略与制度建设 |
第一节 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略与制度建设 |
一、产业经济高质量面临的主要问题 |
二、加快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建设 |
三、加快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
四、加快服务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
第二节 城乡经济高质量发展方略与制度建设 |
一、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
二、推进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
三、推进新城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
第三节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略与制度建设 |
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
二、重点构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机制 |
第四节 国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方略与制度建设 |
一、牢固树立经济全球化发展战略思想 |
二、推进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 |
三、推进国际投资高质量发展 |
四、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经济建设 |
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建设 |
第六章 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方略与制度建设 |
第一节 推进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 |
一、坚持宏观均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
二、构建供需均衡型经济发展格局 |
三、高质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第二节 构建高质量国民收入分配体系 |
一、推进国民收入分配高质量建设 |
二、推进初次分配公平效率建设 |
三、推进二次分配公平效率建设 |
四、推进三次分配公平效率建设 |
第三节 推进资源生态环境高质量建设 |
一、充分重视资源生态环境建设的深刻重要性 |
二、推进资源节约治理高质量建设 |
三、推进能源发展与治理高质量建设 |
四、推进环境保护与治理高质量建设 |
五、推进生态多样性高质量建设 |
第四节 构建高质量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
一、全面提升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
二、推进政府调控思想与体制机制创新建设 |
三、推进宏观调控政策体系高质量建设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融资租赁业务内部控制的优化研究 ——以GZ融资租赁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问题 |
1.2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1.3 本文研究的应用价值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2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回顾 |
2.1.1 内部控制 |
2.1.2 融资租赁内部控制 |
2.1.3 文献述评 |
2.2 理论基础 |
2.2.1 内部控制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 GZ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内部控制现状 |
3.1 GZ融资租赁公司概况 |
3.1.1 GZ融资租赁公司简介 |
3.1.2 GZ融资租赁公司业务模式 |
3.1.3 GZ融资租赁公司基本组织架构 |
3.2 融资租赁业务流程 |
3.2.1 项目立项 |
3.2.2 尽职调查 |
3.2.3 项目审查 |
3.2.4 项目审批 |
3.2.5 合同签约与资金支付 |
3.2.6 租后管理 |
4 GZ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流程问题及分析 |
4.1 部门职能规划不合理 |
4.2 融资租赁审批流程缺乏效率 |
4.2.1 审批流程节点过多 |
4.2.2 审批流程重复 |
4.3 对中介服务的采购手续不规范 |
4.4 融资租赁合同制作不完善 |
4.5 租后事项的管理欠缺 |
5 GZ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业务内部控制优化 |
5.1 完善组织架构 |
5.2 提高融资租赁审批效率 |
5.2.1 优化项目审查流程 |
5.2.2 优化项目评审流程 |
5.3 规范中介服务采购流程 |
5.4 加强融资租赁合同管理 |
5.4.1 优化合同制作流程 |
5.4.2 增加合同变更环节 |
5.5 加强对租后事项的管理 |
5.5.1 加强对商业伙伴的信息维护 |
5.5.2 完善租后事项管理流程 |
6 预期优化效果 |
6.1 部门职责清晰 |
6.2 审批效率提高 |
6.3 服务采购规范 |
6.4 合同管理完善 |
6.5 租后管理细化 |
7 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启示 |
7.3 本文不足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Z公司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建立实施内部控制的政策法规依据 |
1.2.2 销售与收款业务内部控制理论研究 |
1.2.3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案例研究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结构 |
第2章 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的理论分析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内部控制 |
2.1.2 销售与收款业务流程 |
2.1.3 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 |
2.2 内部控制理论基础 |
2.2.1 管理学理论 |
2.2.2 系统论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章 Z公司销售与收款的内部控制 |
3.1 Z公司概况 |
3.1.1 Z公司简介 |
3.1.2 Z公司组织架构 |
3.1.3 Z 公司管理信息系统 |
3.2 Z公司销售与收款基本情况 |
3.2.1 Z公司销售与收款模式 |
3.2.2 Z公司销售与收款的业务流程 |
3.3 Z公司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现状 |
3.3.1 客户开发与信用管理 |
3.3.2 定价管理 |
3.3.3 销售渠道与跨区销售管理 |
3.3.4 销售合同管理 |
3.3.5 发货与发票管理 |
3.3.6 应收账款管理 |
3.3.7 退货与售后服务管理 |
第4章 销售与收款内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4.1.1 客户开发管理不当 |
4.1.2 客户信用等级评价制度不完善 |
4.1.3 跨区销售业务审批流程不严 |
4.1.4 应收账款催收管理效率较低 |
4.1.5 售后服务质量不高 |
4.2 销售与收款内控现存问题的原因 |
4.2.1 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
4.2.2 处于环卫设备行业风险高发点 |
4.2.3 未完全脱离对原母公司的依赖 |
4.2.4 公司人员内控意识薄弱 |
第5章 Z公司销售与收款内控优化对策 |
5.1 完善客户开发管理制度 |
5.1.1 建立严格的客户审核标准 |
5.1.2 完善投标管理流程 |
5.2 改进客户信用管理流程 |
5.2.1 建立全面的客户信用等级体系 |
5.2.2 改进客户信用管理流程 |
5.3 严控跨区销售运作流程 |
5.4 完善应收账款催收管理 |
5.4.1 制定详细的应收账款催收方案 |
5.4.2 加强应收账款坏账管理 |
5.5 加强售后服务管理 |
5.5.1 完善售后回访制度 |
5.5.2 提高售后服务人员素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会计出版责任担当——立信会计出版社改革开放实践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紧扣时代出力作服务会计改革开放的国家战略 |
(一)聚焦热点,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决策管理 |
(二)责任担当,弘扬当代社会主旋律 |
(三)服务改革,及时传播国家财经政策 |
三、着力专业铸精品促进会计理论研究的繁荣发展 |
(一)大力传承中国会计的文化精髓 |
(二)积极吸收世界会计的优秀精华 |
(三)持续积淀现代会计的学术经典 |
(四)努力推动会计新技术的应用发展 |
四、重心主攻推教材助力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
(一)全力打造教材体系 |
(二)积极开拓考辅市场 |
(三)大力普及专业知识 |
五、结语 |
(10)基于业务流程的神奇制药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营运资金管理内容 |
1.2.2 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 |
1.2.3 营运资金管理方法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营运资金的概念 |
2.2 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 |
2.2.1 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的内容与绩效评价指标 |
2.2.2 基于要素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的局限性 |
2.3 供应链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理论 |
2.3.1 供应链的概念内涵 |
2.3.2 业务流程的概念及管理方式 |
2.4 基于业务流程的营运资金管理 |
2.4.1 业务流程与营运资金管理的关系 |
2.4.2 基于业务流程的营运资金重分类 |
2.4.3 基于业务流程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 |
2.4.4 基于业务流程的营运资金管理思路 |
第3章 神奇制药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分析 |
3.1 神奇制药概况 |
3.1.1 神奇制药简介 |
3.1.2 神奇制药的组织结构 |
3.1.3 神奇制药的财务状况 |
3.1.4 主要业务流程 |
3.1.5 神奇制药现行营运资金管理模式 |
3.2 当前基于要素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效果分析 |
3.2.1 基于要素视角的营运资金内部结构分析 |
3.2.2 基于要素视角的营运资金周转期分析 |
3.3 基于流程视角的营运资金管理效果分析 |
3.3.1 基于流程视角的营运资金项目重新划分 |
3.3.2 基于流程视角的营运资金内部结构分析 |
3.3.3 基于流程视角的营运资金周转期分析 |
3.4 神奇制药当前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3.4.1 与供应商的关系不够稳定 |
3.4.2 缺乏对商业信用的利用 |
3.4.3 缺乏对其他应收款的管理 |
3.4.4 缺乏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
3.4.5 对应收款项的管理欠佳 |
3.4.6 与客户关系不够牢固 |
第4章 基于业务流程的神奇制药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
4.1 采购流程营运资金管理 |
4.1.1 加强对供应商的关系管理 |
4.1.2 合理利用应付账款的商业信用 |
4.2 生产流程营运资金管理 |
4.2.1 加强对其他应收款的管理 |
4.2.2 淘汰落后产能并强化质量管理 |
4.3 销售流程营运资金管理 |
4.3.1 合理规划销售渠道的长度和宽度 |
4.3.2 建立战略联盟 |
4.3.3 加强对应收款项的管理 |
第5章 完善神奇制药基于业务流程的营运资金管理的保障措施 |
5.1 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
5.2 构建集成度较高的信息系统 |
5.3 促进联盟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对加快云南环境会计研究和探索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价值链视角下轻资产盈利模式的分析及优化 ——以云南白药为例[D]. 马雪莎. 云南民族大学, 2021
- [2]中金珠宝内部控制改进研究[D]. 汪杨荣.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3]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制度演进与经济后果研究[D]. 成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4]混改背景下云南白药财务绩效评价研究[D]. 彪亚琴.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5]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D]. 杨婷婷.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6]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略与制度建设[D]. 张丽伟.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7]融资租赁业务内部控制的优化研究 ——以GZ融资租赁公司为例[D]. 杜家宁.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8]Z公司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 张凤婷. 湖南大学, 2019(07)
- [9]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会计出版责任担当——立信会计出版社改革开放实践探索[J]. 窦瀚修. 新会计, 2019(04)
- [10]基于业务流程的神奇制药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 翁发芝. 湖南大学, 2018(01)
标签:持续经营论文; 内部控制论文; 审计意见论文; 环境会计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