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超[1](2020)在《新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以东北石油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迈入新时代,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促进内涵式发展的进入了新常态阶段。建立与完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按照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新时代高教40条”)等文件精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牢固确立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以“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新理念为引导,建立健全新时代本科高校内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论文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依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PDCA循环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和ISO9000族标准为理论基础,分析研究了国内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现状,由此提出了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建设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达到对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的推进作用。首先,阐述了构建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遵循的新理念与基本原则,结合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各个要素,对教育教学质量加以控制,研究构建了由质量管理决策系统、质量目标系统、质量监控系统、质量评价系统、质量信息反馈与改进系统和质量支持系统等构成的地方本科院校新型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其次,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介绍了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如何有效运行的;再次,通过对国内四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归纳总结出了四所高校新时代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的经验与做法;最后,以东北石油大学为例,找出建设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存在的问题和成因,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在新理念指导下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完善措施。通过论文的研究,以期为地方本科院校在新理念指导下建设与完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廖晓珍[2](2020)在《职业院校“三纵五横一平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在从数量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型,许多职业院校正在构建学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国内外相关调查发现,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尚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包括在横向上服务的对象不明确,在纵向上系统衔接不顺畅,在协调上缺乏信息系统的支持。因此,如何构建系统、科学和有效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成为职业教育管理领域面临的研究课题之一。鉴于此,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国内外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相关研究,总结出我国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现状与实践方向;然后,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调查案例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情况,结果发现存在目标不明确、学生权重低、保障范围狭窄和反馈不及时四个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全面质量管理(TQM)和ISO9000系列标准等质量管理思想方法为理论依据,构建职业院校“三纵五横一平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其中,“三纵”是指纵向上的决策指挥系统、质量生成系统和运行控制系统三类系统。“五横”是指学院、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五个层面。“一平台”是指教学质量保障云平台。最后,在浙江某职业院校试验应用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结果发现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具有五个方面成效,包括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团队、教师教学质量水平得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专业和课程设置得到优化和实践教学效果提升明显。本研究在理论上能丰富我国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上能指导职业学校构建科学、高效和系统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升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
付维亮[3](2020)在《中英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质量运动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兴起,建构和完善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变得日益迫切与重要。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从历史维度和现实维度对中英两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发展历程及现状特点进行归纳概括,并从比较维度分析了中英两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异同。本研究认为,基于英国高校本科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我国的现实国情,政府、社会、高校需要共同努力,才能构建和完善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从而提高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李凤营[4](2020)在《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绩点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以B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引领和重要动力。地方高校在普通本科高校中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科研绩点制管理模式因其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能够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科研环境,受到地方高校的普遍认可,在地方高校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因过分量化导致了不利于科研团队的形成、科研功利化、违背科研规律等现象的产生。这就亟需建立一种新型科研管理模式来适应地方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为了使本文的研究建立在牢固的根基上,本文对所涉及的地方高校、高校科研、高校科研质量、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的主旨、结构、功能等,提出了以五大理念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工具,建立了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并针对上述管理理念,提出了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创新思路,分析了科研绩点的内涵与特点、科研绩点与科研工作量的关系等内容。为了掌握获得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的现实情况,本文采取案例研究的方式,通过对B大学绩点制科研管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地方高校绩点制科研管理改革的可能方向。首先以B大学为个案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分析了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历程的基础上,概括了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的实施宗旨、实施过程、保障措施,并结合B大学部分院系的调研,利用科研成果数据对比了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的效果,对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实施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了B大学绩点制管理科研模式实施后的成效,发现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提升了B大学的科研质量,整体上说是科研质量管理的可行方向。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影响高校科研管理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绩点制科研管理模式做出改进。基于这一定位,本文通过编制、发放、回收问卷等程序,按照从宏观影响因素、微观影响因素、环境影响因素对问卷结果进行了统计,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进一步探寻B大学实施绩点制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重数量轻质量、不利于科研团队形成、违背科研规律、科研全过程管理不到位、科研环境不理想、科研与人才培养脱节、不能持续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等,为改进绩点制科研管理模式提供了方向。本文提出建立科研绩点银行制管理模式以解决地方高校实施绩点制科研管理存在的上述问题,相应地对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模式的生成、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理论模型和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组织结构进行了论述后,具体对操作层面内容进行探讨。包括科研绩点认定方法的有效改进、建立科研绩点银行的运行机制、科研绩点银行环境的保障三个方面内容。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共同建立了科研绩点银行制科研管理模式。
陈鑫容[5](2020)在《诊改视域下四川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和输送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精英化—大众化—普及化”的快速发展进程,我国高职教育从1999年开始迎来了20年大发展,如今的高职教育已经占有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这20年期间,国家、地方与社会投入了巨额的经费,我国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实验实训、师资数量和办学规模等硬件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还面临着社会认可度、人才培养质量、质量保证体系缺乏等突出问题。因此国家教育部在五年前开始推动了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旨在通过全员、全过程参与的方式构建和完善网络化、全覆盖、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以达到提升中国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截至2019年6月,四川共有全日制专科学校74所。笔者多次走访了四川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四川省诊改专家委员会,参加观摩了四川省首批诊改复核4所院校的相关工作过程,收集分析了四川开展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的一手资料,查阅领会了国家与四川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学习研究了国内国际相关研究成果与论文。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本论文提出四川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尚处于探索推进阶段,存在院校缺乏主动性、体系尚未实现横纵贯穿、质量文化缺失、“目标链”和“标准链”设置不合理、信息平台滞后和诊改结果缺乏有效运用等普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面向四川高职院校提出了在诊改视域下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时要明确学校主体地位、加强全员的理论学习、科学搭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框架、塑造现代质量文化、精准打造“两链”、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完善激励机制加强约束问责等几条针对性建议,同时还向省教育主管部门和院校举办方提出了更加重视高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的引导,更加重视诊改结果的有效运用,鼓励社会第三方组织(包括行业企业)进行诊改监督等几条政策建议意见。
裴氏华(BUI THI HOA)[6](2019)在《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全面质量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越南高等教育整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问题。近年来,就业难的问题普遍困扰着毕业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未能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教育服务。私立大学的出现使越南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有所起色。尤其是各私立大学开始注重质量的投入和管理,以教师队伍、培训计划、培训目标的质量为发展重点,制定各种投入产出规程,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等,大大提升了越南高等教育的质量。本研究以“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全面质量管理问题研究”为题,选取阮必成大学、莲花大学、胡志明市科技大学和胡志明市外语与信息技术大学这四所私立大学的375名管理干部和教师为调查对象,着重探究胡志明市的私立大学基于全面质量管理视角的质量管理工作现状,力求找出胡志明市私立大学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通过教育实验提出可行方案,从而为解决越南尤其是胡志明市私立大学教育质量这一难题献计献策。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绪论,提出了本文的研究问题,指出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文献法梳理了世界各地私立高校的发展概况、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概述和发展情况,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进行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框架的分析。首先定义了教育质量、质量管理、教育质量管理的概念,然后介绍了越南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和五种教育质量管理模型,最后详细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整体观点、基础性规则、管理原则,以及基于全面质量管理视角在高等学校开展和运用质量管理模型的可行性和方法。第二章,介绍了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现状。从评价结果可见,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胡志明市各所私立大学按照ISO 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标准、AUN&QA质量保障指标开展了多项培训质量管理活动,按教育部的标准制定自评价报告参加质量检定。但是仍然没有确定产出目标、标准、准则及在学校执行这些标准的条件,尚未为质量保障工作制定具体的短期和长期目标。第三章,分析了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胡志明市私立大学质量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胡志明市私立教育系统中所存在的限制性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明确的教育培训目标,缺乏计划性的超量招生,尚未制定出产出标准及其实现的详细流程。同时,胡志明市私立大学的教育培训质量管理工作缺乏连续性、一致性和同步性,这说明极有必要探讨出一套基于全面质量管理视角的质量管理新模式来帮助胡志明市私立大学的教育培训质量的持续开展和改进。此外,胡志明市私立大学的管理工作仍然偏向古板老套,即依靠国家各种通知、指示和规定,而这些文件大多都不再符合私立教育系统当前的发展趋势。有些私立大学不会主动通过AUN-QA、ISO、TQM等国际标准进行适当改革和为该校寻找新的出路。第四章,介绍胡志明市阮必成大学质量管理实验的设计和结果。该实验以验证在私立大学开展质量保障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目的,就三种质量保障管理办法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后教育计划管理、教学活动管理、学习结果考核评价及毕业考试工作管理等方面均有显着提升。第五章,提出加强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根据调查情况和实验结果,针对胡志明市私立大学提出创建教育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和基于全面质量管理视角的教育质量管理措施。对管理干部、教师和学生的意见调查结果充分肯定了建立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以及在私立大学推行教育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陈群林[7](2019)在《基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系的创新研究》文中提出高职院校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职业技术人才的场所,高职院校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的水平,对于学生、院校的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进步均具有积极意义。ISO9000作为在制造业中被广泛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系里也可以发挥提升高职院校职业技术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与服务质量、增强高职院校的综合竞争力的作用,以应对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目标导向和问题诊断机制尚未建立、评价标准缺失、管理模式效率较低和奖惩激励机制建设不足等问题。ISO9000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系中的应用可以具体分为明确教育服务核心理念、明确教育质量管理方针、规范管理规程、完善内部审核监管机制、实施校企合作机制、完善交流和沟通机制、引进满意度理念和落实全过程教育服务八项措施,以提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
杜文娅[8](2018)在《审核评估视角下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文中指出研究以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对象,从审核评估的视角,以管理学、系统科学和教育学相关理论为基础,以“为何保障—保障什么—怎么保障—如何实施—效果怎样”为逻辑主线,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构建满足审核评估要求并具有体育教育专业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体育教育专业乃至其他专业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得知,目前高等院校普遍存在将学校层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用于所有开设专业,没有认清学校层面和专业层面的区别,忽视专业层面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开展;现有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存在保障内容不完善、保障人员不全面、机构不健全、缺少反馈改进环节等问题,亟需构建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含组织管理、定位目标、学生和利益相关者、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过程、测量分析和改进六个子体系;组织管理子体系提供教学质量保障所需的机构、人员、制度和文化,定位目标子体系为科学制定专业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规格提供参考依据,学生和利益相关者子体系通过设立沟通渠道、借助各种工具来提高各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师资队伍子体系为教学质量保障提供师资保障方法,人才培养过程子体系从“以学习为中心的过程”和“关键支持过程”两个方面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测量分析和改进子体系包括质量监控、绩效测量、质量分析、质量改进和信息管理。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方法”是对体系中各个要素开展具体研究,明确各要素的具体内容和制定依据,合理设置教学质量保障所需的机构、制度、目标、规格、课程、资源等;“保障实施”将各个要素、各个过程连接在一起,按照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从完整体系到具体过程的逻辑思路,构建“体系运行模式”、“保障实施过程”和“具体过程改进”三类循环过程,形成教学质量保障的大循环、中循环和微循环;“保障效果”以审核评估“五个度”的达成程度进行分析是应势之趋,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分析依据,确定“五个度”的关键绩效指标和测量指标,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保障效果进行测量分析。
郑雅[9](2017)在《ISO9000质量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文中认为ISO9000以其通用性等特点在全世界广泛应用,在高校管理中同样适用,20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后转化为国家标准,当时就有相关人员开始研究在高校管理中引入ISO9000,并有一些高校开始实践。但是具体应用时,由于高校和企业是不同的组织体系,不能照搬ISO9000的理念,应当结合高校实际制定适合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优化,保证实效。
朱守信[10](2016)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研究》文中提出质量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中心,教学质量也是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基石。高校办学质量能否得到持续改进,取决于高校内部质量管理活动及体系的完备性与有效性,如何对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活动进行评价则成为撬动整个质量杠杆的“支点”。在组织质量变革驱动下,质量开始跳出传统产品和服务范畴转向组织运行层面,其意味着质量评价的重心需要从质量扩展到质量管理活动,提升高校办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质量管理活动的成熟度水平。当前高等教育已驶入“评估时代”,借助成熟度方法变革质量评价思维和范式具有重要价值意义。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通常是一种外部主导的政府行为,背后体现的是一种绩效质量观,其本质是对高校办学质量结果的问责,因而不可避免地产生同质化和路径依赖等问题。成熟度评价着眼于高校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主要评价高校内部质量管理行为和措施的完善程度,把高校质量管理能力的内生性建构作为目标方向。相对于传统质量评价,成熟度评价将重心放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活动的纵向提升上,强调基于校本管理的自我评价,以其柔性质化评价方式适用于不同层次类型高校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因此成熟度评价能够更好地遵循高校自主自觉的发展原则,服务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完善,在保证高校办学质量方面体现出更强的辅助性和建设性。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活动是成熟度评价的核心对象,必须借助一个完整的概念模型才能建立体系和实施评价。本文采用质性研究中文本分析方法,对美国国家质量奖三所获奖高校申报材料进行开放式、主轴式和选择性三级编码,同时结合专家意见以及国内高校办学质量报告内容,提取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活动的关键要素与结构特征,构建了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基本模型及其指标体系。整个成熟度评价模型由支撑系统、主体系统和过程系统三个系统构成,其中支撑系统包括组织领导、测量与分析改进、战略管理三个关键过程域;主体系统包括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两个关键过程域;过程系统包括专业管理、课程管理、教学管理、学习管理、实践管理五个关键过程域。在成熟度评价模型基础上,本研究结合相关文献、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编制了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成熟度调查问卷。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证实了成熟度评价模型三个系统和十个关键过程域的结构划分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来自华东地区四省市十五所高校的413份大样本问卷数据显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成熟度作为一个组织管理水平的概念,在不同层次、类型和地区高校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结构方程模型(SEM)路径分析结果表明,教学质量管理支撑系统中组织领导、测量与分析改进成熟度对主体系统、过程系统各要素成熟度均产生正向影响,战略管理成熟度对主体系统成熟度未产生影响,对过程系统只产生部分影响;主体系统中教师管理成熟度对过程系统各要素产生正向影响,而学生管理对过程系统未产生影响;专业管理在支撑系统、主体系统对过程系统其他要素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为了更加细致地反映高校教学质量管理问题与现状,本研究在成熟度调查问卷基础上开发了更为精细化和操作化的成熟度评价量表。整个量表设计遵循了主动完善和动态改进的指导理念,采用判断题与问答题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且经过三轮专家论证完成对量表的修订。我们以上海交通大学10所院系为案例对象,展示如何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开展成熟度评价,以及如何借助象限分析模型确定质量改进的优先矩阵,为高校具体实施成熟度评价提供参考。案例评价结果显示,各院系在教学质量管理不同维度上表现出较大差异性,各个维度并没有呈现均衡发展,表明教学质量管理在高校内部也需要区别对待。成熟度评价量表能够帮助高校及院系明确质量管理水平现状,识别薄弱环节和关键过程,可以作为诊断和改进教学质量管理活动的有效工具。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多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必须匹配相关的工作架构、组织治理和运行机制才能获得结构保障和动力基础,进而在具体实践中不断迈向成熟。因此,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管理成熟度应当从宏观系统框架着眼,立足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以微观运行机制改进为突破,才能全方位保障教学质量管理的有效实施。具体来说,高校需要建立PDCA改进循环,形成质量管理系统模式,积极实施自我评估;落实以院系为实体的质量管理结构,明确质量治理的主体和参与机制;同时加强院校研究能力,推进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
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中的应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新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以东北石油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概述 |
(二)国内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概述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第一章 新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
一、构建遵循的新理念 |
(一)以人为本理念 |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念 |
(三)OBE理念 |
(四)持续改进理念 |
二、构建的基本原则 |
(一)目标性原则 |
(二)系统性原则 |
(三)全员性原则 |
(四)全程性原则 |
三、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成要素 |
(一)质量管理决策系统 |
(二)质量目标系统 |
(三)质量监控系统 |
(四)质量评价系统 |
(五)质量信息反馈与改进系统 |
(六)质量支持系统 |
第二章 新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制机制 |
一、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管理体制 |
(一)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
(二)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 |
二、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的运行机制 |
(一)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制度体系 |
(二)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运行体系 |
第三章 国内四所高校新理念下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与启示 |
一、国内四所高校新理念下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
(一)同济大学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
(二)西南交通大学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
(三)大连理工大学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
(四)常熟理工学院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 |
二、国内四所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启示 |
第四章 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东北石油大学为例 |
(一)质量标准不齐全 |
(二)教学质量保障体制机制不健全 |
(三)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不健全 |
(四)教学质量反馈与改进机制不健全 |
(五)质量保障支持条件不到位 |
二、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
(一)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
(二)全员质量意识缺乏 |
(三)管理体制机制落后 |
(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
(五)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
(六)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手段落后 |
第五章 新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与完善——以东北石油大学为例 |
一、牢固树立全面质量观 |
(一)树立现代质量管理观 |
(二)树立现代教师教学观 |
(三)树立现代学生学习观 |
二、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
(一)完善教学管理机构设置 |
(二)落实教学管理机构职能 |
(三)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 |
三、加强教学质量标准建设 |
(一)加强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建设 |
(二)加强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建设 |
(三)加强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建设 |
四、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
(一)完善校院两级教学过程检查制度 |
(二)坚持校院两级领导(同行)听课制度 |
(三)完善校院两级督导工作体系 |
(四)完善学生评教制度 |
(五)坚持学生信息员制度 |
(六)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奖励制度 |
五、建立与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和激励机制 |
(一)开展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绩效评价 |
(二)开展专业评估 |
(三)开展课程评估 |
(四)开展主要教学环节评价 |
(五)建立常态化的第三方评估机制 |
六、建立与完善教学质量反馈与改进机制 |
(一)建立校院两级教学质量报告发布机制 |
(二)完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反馈与改进机制 |
(三)建立学生学习与发展质量调查反馈机制 |
(四)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与持续改进机制 |
七、加强教学质量支持系统建设 |
(一)提高生源质量 |
(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
(三)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
(四)加强校园文化与质量文化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2)职业院校“三纵五横一平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问题提出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 |
1.5 关键术语与论文框架 |
1.6 研究目标与创新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相关研究 |
2.2 国内相关研究 |
2.3 国内外研究启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现状调查研究 |
3.1 调查对象 |
3.2 调查方法 |
3.3 调查过程 |
3.4 调查情况结果与分析 |
3.5 存在问题及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职业院校“三纵五横一平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
4.1 构建的理论基础 |
4.2 构建的目标 |
4.3 构建的原则 |
4.4 构建框架 |
4.5 纵向三系统 |
4.6 横向五层面 |
4.7 一平台:教学质量保障云平台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三纵五横一平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用——以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
5.1 应用对象 |
5.2 应用过程 |
5.3 应用效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3)中英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中英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 |
第一节 英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 |
一、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阶段 |
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阶段 |
三、内部外部相结合的保障体系建设阶段 |
第二节 中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历程 |
一、肇始阶段 |
二、探索阶段 |
三、水平评估阶段 |
四、合格评估阶段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中英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 |
第一节 英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 |
一、英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分类 |
二、英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特点 |
第二节 中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 |
一、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分类 |
二、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特点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英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异同 |
第一节 中英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相同点 |
一、教学质量保障主体方面 |
二、教学质量保障标准方面 |
三、教学质量保障政策法规方面 |
第二节 中英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不同点 |
一、教学质量保障主体方面 |
二、教学质量保障标准方面 |
三、教学质量保障侧重点方面 |
四、教学质量保障财政支持方面 |
五、教学质量文化方面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英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
第一节 政府维度 |
一、改变政府职能,促进教学质量保障主体多元化 |
二、建立健全拨款机制,加大对就学质量保障资金的投入 |
三、完善政策法规,提高教学质量保障的规范性 |
四、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标准 |
第二节 社会维度 |
一、壮大中介组织力量,提高教学质量保障参与度 |
二、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发挥社会监督在教学质量保障中的作用 |
第三节 高校维度 |
一、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主体意识 |
二、营造良好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文化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绩点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以B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地方高校科研管理质量亟待提升 |
(二)地方高校科研绩点管理模式需要改进和完善 |
(三)地方高校科研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双重体会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概念界定 |
(一)地方高校 |
(二)高校科研 |
(三)高校科研质量 |
(四)高校科研质量管理 |
(五)科研绩点制 |
(六)科研绩点银行制 |
五、创新之处 |
(一)探索了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理论 |
(二)改进了“科研绩点”的计算方法 |
(三)建立“绩点银行制”的科研质量管理模式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文献计量分析 |
二、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内涵与意义研究 |
三、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
四、关于高校科研质量评价与管理研究 |
五、关于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文献研究 |
六、文献述评 |
(一)关于高校科研管理内容及特征研究 |
(二)关于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研究 |
(三)科研质量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理论基础 |
一、五大发展理念 |
二、人本管理理论 |
三、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第三章 地方高校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实施概况及进展 |
一、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的基本体系 |
(一)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的主旨 |
(二)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 |
(三)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功能 |
二、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概述 |
(一)B大学简介 |
(二)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历程 |
(三)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效果 |
三、地方高校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目标设计 |
(一)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概述 |
(二)关于B大学对学术型教师的目标设计 |
(三)关于B大学对教学单位的目标设计 |
(四)关于B大学科研绩点的量化评价 |
四、地方高校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氛围营造 |
(一)精神层面加强统一思想 |
(二)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 |
五、地方高校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保障 |
(一)激励措施 |
(二)督促举措 |
(三)保障制度 |
第四章 地方高校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实施过程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现状调查设计 |
(一)调查问卷编制 |
(二)调查问卷发放 |
(三)调查问卷回收分析 |
二、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存在的问题 |
(一)重数量轻质量问题 |
(二)不利于科研团队形成 |
(三)存在违背科研规律的现象 |
(四)科研全过程管理不到位 |
(五)科研环境不理想 |
(六)科研与人才培养脱节 |
(七)不能持续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
三、地方高校B大学科研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一)对科研质量的评价导向不科学 |
(二)科研发展定位中功利化追求导向明显 |
(三)高校三大职能之间未能协调发展 |
(四)可持续发展和共享发展落实不到位 |
(五)科研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低 |
四、地方高校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的实证分析 |
(一)B大学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的灰色关联分析 |
(二)B大学绩点制管理科研模式实施过程的归因分析 |
第五章 地方高校科研绩点银行制设计 |
一、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设计理念 |
二、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设计背景 |
(一)科研绩点银行生成背景 |
(二)科研绩点银行生成过程 |
三、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基本目标与存在优势 |
(一)科研绩点银行制设计的主要目标 |
(二)科研绩点银行制设计的优势分析 |
四、科研质量管理的绩点银行制过程设计 |
(一)科研绩点银行运行机制设计 |
(二)科研绩点银行管理功能设计 |
第六章 地方高校科研绩点银行制实施策略 |
一、明确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绩点类型 |
(一)显性科研绩点与隐性科研绩点 |
(二)个人科研绩点与集体科研绩点 |
(三)岗位科研绩点与自由科研绩点 |
(四)普通科研绩点与奖励科研绩点 |
(五)元科研绩点 |
二、建立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绩点认定规则 |
(一)科研工作业绩点认定原则 |
(二)科研工作业绩点认定程序 |
(三)科研工作业绩点的质量等级确定 |
(四)科研工作业绩点的总量计算方法 |
三、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组织结构 |
(一)科研绩点银行管理委员会 |
(二)科研绩点银行专家咨询委员会 |
(三)科研绩点银行综合业务中心 |
(四)科研绩点银行网络管理中心 |
四、实施科研绩点银行的运作管理 |
(一)科研绩点银行帐户管理 |
(二)科研绩点银行业务类型 |
(三)科研绩点银行操作流程 |
五、支持科研绩点银行的环境保障 |
(一)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业务环境要求 |
(二)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管理环境支持 |
(三)科研绩点银行模式的信息化环境支持 |
六、地方高校科研绩点制银行模式推广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管理调研问卷 |
附录二 :绩点制科研质量管理模式灰色关联分析调查问卷 |
附录三 :绩点制管理科研模式实施过程的归因分析调查问卷 |
附录四 :科研工作业绩点制银行章程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5)诊改视域下四川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可能创新点与不足 |
1.5.1 研究的创新 |
1.5.2 研究的不足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
2.1 概念界定 |
2.1.1 高等职业教育 |
2.1.2 质量保证 |
2.1.3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
2.1.4 诊改 |
2.2 理论依据 |
2.2.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2.2.2 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 |
2.2.3 PDCA循环 |
第3章 四川高职院校诊改背景及现状 |
3.1 高职教育质量管理历史背景 |
3.1.1 高职院校教育评估演进 |
3.1.2 四川高职院校诊改推进情况 |
3.2 四川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现状 |
3.2.1 案例的选取 |
3.2.2 四川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情况 |
3.2.3 四川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螺旋运行 |
3.3 四川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成效 |
3.3.1 质量意识融入校园文化 |
3.3.2 教学资源得到进一步完善 |
3.3.3 智慧校园逐步形成 |
第4章 四川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
4.1 诊改缺乏主观能动性,管理理念尚需转变 |
4.2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未能“纵横”贯穿 |
4.3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文化缺失 |
4.4 目标和标准设置不准确 |
4.5 信息平台建设滞后 |
4.6 诊断结果缺乏有效运用,改进措施缺乏精准性 |
第5章 四川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优化措施 |
5.1 明确学校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
5.2 加强理论学习,科学搭建体系框架 |
5.3 塑造现代质量文化,树立内生质量观 |
5.4 精准打造“目标链”和“标准链” |
5.5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 |
5.6 完善激励机制,加强约束问责 |
5.7 政府加强引导监督,社会企业共同参与评价 |
结论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全面质量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越南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设计 |
(一) 研究问题 |
(二) 研究方法 |
五、逻辑思路与论文结构 |
(一) 论文的论点 |
(二) 论文结构 |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框架 |
一、教育质量与私立大学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界定 |
(一) 教育质量 |
(二) 质量管理 |
(三) 教育质量管理 |
(四) 全面质量管理(TQM) |
(五) 私立大学质量管理 |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
(一) 越南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
(二) 教育质量管理模型 |
(三) 全面质量管理模型(TQM) |
(四) 在高等学校开展TQM概念培训质量管理模式的原则 |
(五) 按TQM观点在高等学校开展和运用培训质量管理模式的作用 |
三、私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分析 |
(一) 基于TQM视角的教育质量管理模型的特点 |
(二) 基于TQM视角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模型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
一、私立大学的发展规模 |
(一) 越南私立大学的发展规模 |
(二) 胡志明市各私立大学的发展规模 |
二、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做法 |
(一) 胡志明市外语与信息技术大学(HUFLIT) |
(二) 莲花大学 |
(三) 胡志明市科技大学(HUTECH) |
(四) 阮必成大学 |
三、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基于TQM视角的教育质量管理现状 |
(一) 培训管理 |
(二) 管理 |
(三) 学生管理 |
(四) 质量保障条件管理 |
四、对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基于TQM视角的教育质量管理现状的整体评价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
一、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成效 |
(一) 领导队伍 |
(二) 学校 |
(三) 胡志明市的私立大学的特点 |
二、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 培训课程设置现状 |
(二) 教师队伍质量管理现状 |
(三) 其他的问题 |
三、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 关于教师的问题 |
(二) 关于学生的问题 |
(三) 关于培养计划的问题 |
(四) 其他问题的原因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胡志明市阮必成大学实验 |
一、阮必成大学开展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若干办法实验 |
(一) 实验目标 |
(二) 实验内容 |
(三) 各种办法组织实施的方式 |
(四) 实验结果采集和处理 |
二、对阮必成大学进行教育质量管理若干办法实验后的评价 |
(一) 关于教育计划、内容管理 |
(二) 教师队伍的教学活动管理 |
(三) 学习、锻炼结果考核评价及毕业考试工作管理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加强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 |
一、教育质量管理办法的原则 |
(一) 可行性 |
(二) 继承性 |
(三) 有效性 |
(四) 同步性 |
二、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基于TQM视角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
(一) 私立大学基于TQM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
(二) 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基于TQM的教育质量管理办法 |
三、对基于TQM视角的教育质量管理办法体系的评价 |
(一) 关于建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评价意见调查样本 |
(二) 关于建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评价意见调查结果 |
(三) 对各类基于TQM视角的教育质量管理办法系列的评价意见调查结果 |
四、建议 |
(一) 对各所私立大学 |
(二) 对教育与培训部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调查表样式 |
附录2: AUN的指标 |
附录3: 私立大学教育领域内政府管理文件体系的统计 |
附录4: ISO与TQM对比表 |
附录5: 阮必成大学的考察票样式 |
附录6: 大学生协助服务质量管理 |
后记 |
(7)基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系的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ISO9000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分析 |
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
(一)提升高职院校职业技术教育管理水平 |
(二)提高教学质量与服务质量 |
(三)增强高职院校的综合竞争力 |
三、当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
(一)目标导向和问题诊断机制尚未建立 |
(二)评价标准缺失 |
(三)管理模式效率较低 |
(四)奖惩激励机制建设不足 |
四、基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措施 |
(一)明确教育服务核心理念,提供优质职业技术教育 |
(二)明确教育质量管理方针,确定系统化管理目标 |
(三)规范管理规程,落实质量管理的各项需求 |
(四)完善内部审核监管机制,确保管理体系稳定运行 |
(五)实施校企合作机制,构建工学结合教育机制 |
(六)完善交流和沟通机制,强化教育服务质量评估 |
(七)引进满意度理念,持续提高教育质量 |
(八)落实全过程教育服务,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
(8)审核评估视角下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选题依据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现状 |
1.2.2 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现状 |
1.2.3 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现状 |
1.2.4 审核评估的研究现状 |
1.2.5 对现有研究的述评 |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
1.3.1 理论基础 |
1.3.2 概念界定 |
1.4 研究任务与内容 |
1.4.1 研究任务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对象和方法 |
1.5.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5.2 研究对象 |
1.5.3 研究方法 |
1.6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点 |
1.6.1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1.6.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2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现状调查 |
2.1 调查范围与方法 |
2.1.1 调查工具 |
2.1.2 抽样方法 |
2.2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概况 |
2.2.1 重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
2.2.2 忽视专业层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2.2.3 亟需构建和完善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2.3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2.3.1 保障内容不完善 |
2.3.2 参与保障人员不全面 |
2.3.3 定位目标不明确 |
2.3.4 质量保障机构不健全 |
2.3.5 质量管理人员配备不足 |
2.3.6 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 |
2.3.7 资源配置不合理 |
2.3.8 缺少自评反馈环节 |
2.4 本章小结 |
3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整体构建 |
3.1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界定 |
3.2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的核心理念 |
3.3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原则 |
3.4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要素、结构和功能 |
3.4.1 调查工具 |
3.4.2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素 |
3.4.3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体构成 |
3.4.4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各主体要素功能 |
3.5 本章小结 |
4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方法 |
4.1 组织管理 |
4.1.1 质量保障机构 |
4.1.2 教学管理制度 |
4.1.3 专业质量文化 |
4.2 定位目标 |
4.2.1 专业定位 |
4.2.2 专业培养目标 |
4.2.3 专业培养规格 |
4.2.4 优化定位目标 |
4.3 学生和利益相关者 |
4.3.1 了解学生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
4.3.2 建立与学生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
4.3.3 提高学生和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 |
4.4 师资队伍 |
4.4.1 了解教师需求 |
4.4.2 支持教师发展 |
4.4.3 提高教师满意度 |
4.5 人才培养过程 |
4.5.1 基于成果导向的人才培养过程 |
4.5.2 以学习为中心的过程 |
4.5.3 关键支持过程 |
4.6 测量分析和改进 |
4.6.1 质量监控 |
4.6.2 绩效测量 |
4.6.3 质量分析 |
4.6.4 质量改进 |
4.6.5 信息管理 |
4.7 本章小结 |
5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实施 |
5.1 大循环——体系运行模式 |
5.2 中循环——保障实施过程 |
5.2.1 设计实施过程 |
5.2.2 分析当前形势 |
5.2.3 确定保障目标 |
5.2.4 部署行动计划 |
5.2.5 测评进展状况 |
5.3 微循环——具体过程改进 |
5.4 本章小结 |
6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效果 |
6.1 分析依据 |
6.2 问卷调查结果 |
6.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6.3.1 培养目标达成度 |
6.3.2 社会需求适应度 |
6.3.3 办学资源保障度 |
6.3.4 体系运行有效度 |
6.3.5 利益主体满意度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B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现状调查(问卷一) |
附录C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要素重要度调查问卷(问卷二) |
附录D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调查问卷(问卷三) |
附录E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方法调查问卷(问卷四) |
附录F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效果调查问卷(问卷五) |
附录G 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效果调查问卷(问卷六) |
附录H 体育教育专业各利益相关者调查指标列表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ISO9000质量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管理中应用ISO9000质量的可行性、必要性与特点 |
(一)可行性 |
(二)必要性 |
(三)特点 |
二、高校管理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案例分析 |
(一)基于ISO9000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
(二)教学质量管理模型的改进 |
结语 |
(10)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问题及意义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问题 |
1.2.3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5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质量管理相关研究 |
2.1.1 质量与质量管理经典理论 |
2.1.2 质量管理的发展演进 |
2.1.3 质量管理的构成要素及维度 |
2.2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研究 |
2.2.1 教学质量概念 |
2.2.2 教学质量保障 |
2.2.3 教学质量评估 |
2.2.4 教学质量管理 |
2.3 成熟度模型及研究 |
2.3.1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
2.3.2 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
2.3.3 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 |
2.4 已有研究评述 |
第三章 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理论阐释 |
3.1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历史叙事 |
3.1.1 高校教学质量运动与问责 |
3.1.2 教学质量评价的绩效结果导向 |
3.1.3 教学质量评价的外部路径依赖 |
3.2 组织质量:成熟度评价的理论基础 |
3.2.1 质量概念含义的变迁 |
3.2.2 组织质量的实践属性 |
3.2.3 组织质量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 |
3.3 成熟度评价理论内涵 |
3.3.1 成熟度评价概念框架 |
3.3.2 成熟度评价标准及层级结构 |
3.3.3 成熟度评价基本特征 |
3.3.4 成熟度评价的价值功能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模型的构建 |
4.1 研究设计 |
4.1.1 评价模型构建 |
4.1.2 文本分析与编码 |
4.1.3 理论抽样 |
4.2 研究对象与资料描述 |
4.3 三级编码过程 |
4.3.1 开放式编码 |
4.3.2 主轴编码 |
4.3.3 选择性编码 |
4.4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4.4.1 文本编码结果评价 |
4.4.2 成熟度评价模型的补充修订 |
4.4.3 与已有质量评价指标的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成熟度评价模型的实证检验与分析 |
5.1 研究设计 |
5.1.1 成熟度评价问卷编制 |
5.1.2 研究样本与数据收集 |
5.1.3 分析方法 |
5.2 预测试:探索性因子分析 |
5.2.1 教学质量管理支撑系统 |
5.2.2 教学质量管理主体系统 |
5.2.3 教学质量管理过程系统 |
5.3 验证性因子分析 |
5.3.1 大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5.3.2 结构拟合效度检验 |
5.3.3 成熟度评价模型差异性分析 |
5.4 路径分析与假设检验 |
5.4.1 控制变量分析 |
5.4.2 质量管理支撑系统对主体系统的影响 |
5.4.3 质量管理主体系统对过程系统的影响 |
5.4.4 质量管理支撑系统对过程系统的影响 |
5.4.5 中介效应分析 |
5.5 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的实践研究 |
6.1 研究设计 |
6.1.1 成熟度评价量表开发 |
6.1.2 研究方法:基于广义模糊综合评价法 |
6.1.3 研究对象及评价流程 |
6.2 成熟度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6.2.1 层次分析法过程原理 |
6.2.2 专家打分及权重确定 |
6.3 案例对象的成熟度评价 |
6.3.1 院系自我评价 |
6.3.2 专家评价过程 |
6.3.3 成熟度等级确定 |
6.4 成熟度评价结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成熟度提升策略与路径 |
7.1 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架构 |
7.1.1 PDCA质量改进循环 |
7.1.2 教学质量管理系统框架 |
7.1.3 实施质量自评 |
7.2 教学质量管理组织保障 |
7.2.1 “校—院”两级质量管理结构 |
7.2.2 教学质量管理与大学治理 |
7.3 教学质量管理运行机制 |
7.3.1 院校研究机制 |
7.3.2 组织学习机制 |
7.3.3 知识管理机制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8.1 全文总结 |
8.2 研究贡献与创新点 |
8.3 研究局限与不足 |
8.4 后期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 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开放式编码列表 |
附录 Ⅱ 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成熟度调查问卷 |
附录 Ⅲ 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量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中的应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理念下地方本科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以东北石油大学为例[D]. 张超.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4)
- [2]职业院校“三纵五横一平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应用[D]. 廖晓珍.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3]中英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D]. 付维亮.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4]地方高校科研质量绩点管理模式改进研究 ——以B大学为例[D]. 李凤营.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12)
- [5]诊改视域下四川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D]. 陈鑫容.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4)
- [6]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全面质量管理问题研究[D]. 裴氏华(BUI THI HOA).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7]基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系的创新研究[J]. 陈群林. 教育观察, 2019(24)
- [8]审核评估视角下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 杜文娅. 北京体育大学, 2018(06)
- [9]ISO9000质量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J]. 郑雅. 经济研究导刊, 2017(08)
- [10]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研究[D]. 朱守信.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标签:质量管理论文;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论文; 质量保证体系论文; 四川的大学论文; 过程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