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杂交玉米区域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李艳芳[1](2022)在《杂交玉米中海拔组区域试验总结》文中提出通过12个联合体新育成或引进的普通杂交玉米品种中海拔区域试验,在同一栽培水平条件下对比其适应性、丰产性和抗逆性,为云南省玉米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云瑞152和保玉18号增产潜力最大,佤玉19号和宣农玉2号产量最低;保玉18号、田单3711、佤玉19号、兴单101抗病性较好,宣农玉2号、兴单1511抗病性最差。
徐小平,田恩阔,汤勇[2](2021)在《杂交玉米新品种胜玉317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胜玉317玉米新品种是富源县胜玉种业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适应性广、高产稳产、出籽率高、抗病抗逆性较强的杂交玉米新品种。2014年冬季在海南组配组合,在2015年的初级筛选试验中综合性状表现较突出。通过2015年在云南富源鉴选,2016年在贵州省参加预备试验,2017—2018年参加贵州省绿色通道西部组区域试验,2018年同步参加西部组生产试验,于2019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两年区试平均单产737.9 kg·(667 m2)-1,16个点次15增1减,增产点率93.75%,较对照增产12.92%。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710.62 kg·(667 m2)-1,比对照贵单8号增产3.09%,6个试点4增2减,增产点率66.7%。其品质分析结果为:容重747 g·L-1,粗蛋白11.0%,粗脂肪5.0%,粗淀粉7.2%,赖氨酸0.35%。抗大斑病,高抗小斑病、锈病,中抗丝黑穗病、穗腐病、灰斑病。
谢小东,周海宇,程伟东,江禹奉,周锦国,覃兰秋,谢和霞,曾艳华,谭贤杰,梁忠华[3](2021)在《热带亚热带玉米新品种桂单655的选育》文中研究表明桂单655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高产稳产、优质广适、综合抗性较好的杂交玉米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国家热带亚热带玉米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9 300 kg/hm2,比对照品种桂单162(平均产量8 366.3 kg/hm2)平均增产11.16%,两年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7.07%和15.42%,在28个有效试验点中,增产点比例为71.43%。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较高的粗蛋白质和粗淀粉含量,优质性状突出,说明该品种在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罗友明,林显凤,龚辉,尚玥,杨腾,谭明明,代兵兵[4](2021)在《川东北地区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研究——以2020年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玉米是南充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作为重要粮食作物及饲料原料,在农业大市南充的GDP增长中提供重要助力。为给四川省玉米新品种审定提供理论依据和促进南充市玉米品种的更新与发展,筛选出适宜本地区种植的新杂交玉米组合,实现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双丰收,南充市种子管理站承担了2020年省玉米区试平丘组,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田间调查、室内考种、单打单收、统计分析等方法开展试验。结果表明:综合农艺和经济性状表现较好的品种"成单738",可作为南充市及川东北地区较为理想的高产、优质玉米推广品种。
马玉云,姚宗泽,伊应良,段忠,尹雪芬,张艳明,孙波,李丽娟[5](2021)在《2020年云南杂交玉米品种联合体中海拔组区域试验初试二组大理试点结果分析》文中指出根据2020年云南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的杂交玉米中海拔组联合体区域试验第二组第1年(初试)在大理试验点的试验结果,对参试的12个玉米新品种(含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较对照海禾2号增产的参试品种有4个,依次是胜玉667、聚玉5号、云良10号、鑫禾丰1号,其余参试品种均较对照海禾2号有不同程度的减产,下一步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综合试验分析。
李文阁,张建光,邵连存[6](2021)在《绿色玉米新品种玉丰612的选育及高产制种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玉米生长环境条件的不断恶化,受低温寡照、连阴雨、台风、虫害等因素的影响,玉米的抗病性逐年下降,化肥、农药的无限使用,使玉米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严重制约了我国玉米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此,承德裕丰种业有限公司多方搜集玉米育种资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鉴定、筛选、组配、选育出所有东华北春播区主要病害均在中抗以上(达到绿色品种标准)的绿色玉米新品种玉丰612,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206076。
江兵,高志宏,郭贵敏,田飞,李荣[7](2021)在《玉米杂交新品种云白3号的选育》文中研究指明云白3号是云南霖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贵州禾睦福种子有限公司用外引自育自交系SC 234作父本(水白玉1号母本,品种审定编号:黔审玉2017013),自育自交系2162作母本组配的杂交玉米新品种。于2015冬在海南组配成功,2018年参加贵州省高山组绿色通道玉米区域试验,202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玉202013。
杨正发,杨丽[8](2020)在《浅析杂交玉米文丰8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山州种子管理站2007年成功组配出玉米单交种文丰8号。通过开展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举办核心示范样板及现场观摩培训,为该品种的推广辐射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推广面积逐年上升。2011年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编号为滇特(文山)审玉米2011058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李全衡,张平,陈洁,胡欣,郑智[9](2019)在《云南省玉米品种70年》文中研究说明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省玉米品种变迁过程,阐释各个时期玉米品种选育引进及品种管理推广应用特点,探讨未来玉米品种工作重点。"四自一辅"时期,开展地方良种的搜集、鉴定、评选和利用,引进国内外玉米种质,开始利用玉米杂交优势。具体做法上,坚持一切经过试验,做到由小到大;良种良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根据气候、水肥、熟制和劳力安排上不同的要求,配套安排品种,在尚无更好良种的少数地区,经过群众评选,暂时保留一些地方品种;坚持选种留种,保持良种纯度。"四化一供"时期,坚持育、繁、推一条龙做法,育成新品种及时抓紧组织种子的生产繁殖和示范样板的推广;坚持单交种、三交种、双交种及顶交种结合利用,杂交种和群改种两条腿走路,努力扩大杂交玉米推广面积。改革种子管理体制,坚持政府主导、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企业主体,实施编码试验、育种单位不承担区域试验、滚动试验等,做到公正、公开、科学、效率,推动玉米种子产业,贯彻实施修订的种子法规,多渠道、多层次筛选玉米新品种。未来云南省玉米种业的重点,围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
江余昌,黄帮全,杨皎月,杨丽江[10](2016)在《对梁河县玉米产业发展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玉米在云南省梁河县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是梁河县重要的粮食作物,主要用于畜牧业生产,是畜牧业获得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条件。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县玉米产业发展面临着一定程度上的压力。文章针对目前玉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发展的建议。
二、杂交玉米区域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杂交玉米区域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杂交玉米中海拔组区域试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地基本概况 |
1.2 参试品种 |
1.3 试验设计 |
1.4 播种与中耕管理 |
1.4.1 播前准备 |
1.4.2 抢墒播种 |
1.4.3 补苗定苗 |
1.4.4 科学追肥 |
1.5 适时收获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各品种农艺性状比较(表1) |
2.1.1 生育期对比 |
2.1.2 植株性状对比 |
2.1.3 穗部性状对比 |
2.2 各品种抗病性比较(表2) |
2.3 各品种产量比较 |
2.3.1 各品种小区产量对比(表3) |
2.3.2 各品种产量方差分析(表4) |
2.3.3 各品种平均产量差异显着性分析(表5) |
3 品种综合评述及建议 |
3.1 云瑞152 |
3.2 保玉18号 |
3.3 昭黄20号 |
3.4 田单3711 |
3.5 田玉909 |
3.6 宏单5号 |
3.7 兴单1511 |
3.8 兴单101 |
3.9 云瑞905 |
3.10 佤玉19号 |
3.11 宣农玉2号 |
(2)杂交玉米新品种胜玉317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胜玉317的选育过程 |
1.1 母本“1042”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 |
1.1.1 母本“1042”选育过程 |
1.1.2 母本特征特性 |
1.2 父本“A 312”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 |
1.2.1 父本“A 312”选育过程 |
1.2.2 父本特征特性 |
2 胜玉317的特征特性 |
3 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胜玉317产量表现 |
4 胜玉317高产栽培技术 |
4.1 适时播种 |
4.2 种植方式和密度 |
4.3 合理施肥 |
4.4 适时收获 |
5 亲本繁殖及制种技术要点 |
5.1 亲本繁殖技术要点 |
5.2 种子生产的技术要点 |
(3)热带亚热带玉米新品种桂单655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选育过程 |
1.1 亲本自交系选育 |
1.2 杂交品种“桂单655”选育 |
2 桂单655的产量表现 |
2.1 杂交组合初选产量表现 |
2.2 区域试验产量表现 |
2.3 生产试验产量表现 |
3 桂单655的特征特性 |
3.1 植物学特征特性和生物学特征特性 |
3.2 抗病性鉴定及结果 |
3.3 品质分析结果 |
4 桂单655适宜种植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
4.1 适宜种植区域 |
4.2 栽培技术要点 |
(1)精细整地,适时播种。 |
(2)合理密植。 |
(3)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追肥。 |
(4)适时采收。 |
(4)川东北地区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研究——以2020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试验方法 |
1.4 调查内容和方法 |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生育期 |
2.2 主要农艺性状 |
2.3 田间抗病性 |
2.4 主要经济性状 |
2.5 实际产量 |
3 品种评价 |
4 结论 |
(5)2020年云南杂交玉米品种联合体中海拔组区域试验初试二组大理试点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参试品种 |
1.2 试验地概况 |
1.3 试验设计 |
1.4 田间管理及调查记载 |
1.5 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物候期 |
2.2 植物学性状特征 |
2.3 穗部性状 |
2.4 抗逆性状 |
2.5 产量结果与分析 |
3 小结 |
(6)绿色玉米新品种玉丰612的选育及高产制种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
1.1 母本 |
1.2 父本 |
1.3 选育过程 |
2 品种特征特性 |
2.1 农艺性状 |
2.2 抗病性 |
2.3 品质表现 |
3 产量表现 |
3.1 区域试验 |
3.2 生产试验 |
4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
4.1 播种期及密度 |
4.2 肥水管理 |
5 制种技术 |
5.1 选地及隔离 |
5.2 亲本包衣 |
5.3 适宜播期和留苗密度 |
5.4 田间管理 |
5.5 去杂技术 |
5.6 抽雄技术 |
5.7 收获晾晒技术 |
6 适宜种植区域 |
(7)玉米杂交新品种云白3号的选育(论文提纲范文)
1 育种过程 |
1.1 育种目标 |
1.2 母本2162的选育 |
1.3 父本SC 234的选育 |
1.4 杂交种选育过程 |
2 品种特性 |
2.1 农艺性状 |
2.2 产量表现 |
3 适宜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 |
(8)浅析杂交玉米文丰8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及目的意义 |
2 实施内容 |
3 实施技术路线 |
3.1 确定选育目标 |
3.2 技术路线 |
3.3 选育经过 |
3.3.1 母本选育 |
3.3.2 父本选育 |
3.3.3 杂交选育 |
4 实施结果 |
4.1 试验结果 |
4.1.1 区域试验结果 |
4.1.2 生产试验结果 |
4.1.3 特征特性 |
4.2 审定结果 |
4.3 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 |
4.4 组织核心示范样板,带动大面积生产 |
4.5 加大品种宣传力度 |
4.6 示范推广研究结果 |
5 效益分析 |
5.1 经济效益分析 |
5.1.1 产量效益 |
5.1.2 科研投入及复利成本 |
5.1.3 示范推广费 |
5.1.4 新增生产费 |
5.1.5 经济效益评价 |
5.2 社会效益 |
5.3 生态效益 |
6 结论 |
(9)云南省玉米品种70年(论文提纲范文)
1 1950-1978年的“四自一辅”时期,搜集、鉴定、评选和利用地方良种,引进国内外玉米种质,开始研究玉米杂交优势利用 |
2 1978-1995年的“四化一供”时期,坚持育、繁、推一条龙做法,育成新品种及时抓紧组织种子的生产繁殖和示范样板的推广 |
3 实施“种子工程”,加快玉米新品种选育应用 |
4 改革种子管理体制,坚持政府主导、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企业主体,多渠道、多层次筛选玉米新品种 |
5 未来云南玉米种业的重点为围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 |
5.1 继续搞好品种试验 |
5.2 强化新品种展示、示范 |
5.3 加快品种撤消审定 |
(10)对梁河县玉米产业发展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梁河县玉米生产现状 |
1.1 面积产量情况 |
1.2 区域分布特点 |
2 当前玉米生产取得的主要成效 |
2.1 面积产量增长明显 |
2.2 杂交玉米推广势头强劲 |
2.3 品种结构呈现多元化 |
2.4 综合配套种植技术日趋成熟 |
3 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 种子市场放开后,玉米品种繁多,监管难度大 |
3.2 品种布局不够合理的情况依然突出 |
3.3 农民科技素质不高,新品种老办法的现象依然存在 |
3.4 玉米单产偏低,与杂交玉米的高产特性不相协调 |
3.5 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压力 |
3.6 玉米病害带来的威胁 |
4 梁河县玉米产业发展的建议 |
4.1 认清形势,加强宣传 |
4.2 科学谋划,合理布局 |
4.2.1 搞好规划 |
4.2.2 因地制宜 |
4.2.3 合理轮作 |
4.2.4 挖掘潜在区域 |
4.3 开展高产创建,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技术 |
4.3.1 品种选择 |
4.3.2 播种时间 |
4.3.3 种植密度及播种量 |
4.3.4 播种规格 |
4.3.5 施肥量 |
4.3.6 施肥方法 |
4.3.7 病虫害防治 |
4.4 积极开展玉米间套种模式的试验、示范、推广 |
4.5 加强技术储备,积极做好良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
4.6 增强服务意识 |
4.7 加强种子市场监管 |
四、杂交玉米区域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杂交玉米中海拔组区域试验总结[J]. 李艳芳. 云南农业, 2022(02)
- [2]杂交玉米新品种胜玉317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徐小平,田恩阔,汤勇. 耕作与栽培, 2021(06)
- [3]热带亚热带玉米新品种桂单655的选育[J]. 谢小东,周海宇,程伟东,江禹奉,周锦国,覃兰秋,谢和霞,曾艳华,谭贤杰,梁忠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21(21)
- [4]川东北地区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研究——以2020年为例[J]. 罗友明,林显凤,龚辉,尚玥,杨腾,谭明明,代兵兵. 农业与技术, 2021(18)
- [5]2020年云南杂交玉米品种联合体中海拔组区域试验初试二组大理试点结果分析[J]. 马玉云,姚宗泽,伊应良,段忠,尹雪芬,张艳明,孙波,李丽娟. 农业科技通讯, 2021(09)
- [6]绿色玉米新品种玉丰612的选育及高产制种技术[J]. 李文阁,张建光,邵连存. 中国种业, 2021(09)
- [7]玉米杂交新品种云白3号的选育[J]. 江兵,高志宏,郭贵敏,田飞,李荣. 耕作与栽培, 2021(04)
- [8]浅析杂交玉米文丰8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J]. 杨正发,杨丽. 种子科技, 2020(02)
- [9]云南省玉米品种70年[J]. 李全衡,张平,陈洁,胡欣,郑智. 云南农业科技, 2019(06)
- [10]对梁河县玉米产业发展的思考[J]. 江余昌,黄帮全,杨皎月,杨丽江. 基层农技推广, 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