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_A期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护理

Ⅲ_A期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护理

一、Ⅲ_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柴新春,许世广,刘博,刘大治,李博,徐惟,王希龙,丁仁泉,刘德宇,王述民[1](2021)在《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行达芬奇机器人和电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近期疗效对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行两种手术方式肺段切除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北部战区总医院胸外科收治的临床诊断为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并行肺段切除术的患者101例, 其中行达芬奇机器人肺段切除术50例(RATS组), 同期行电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51例(VATS组), 通过收集患者临床资料, 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站数、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1天胸腔引流量、术后3天胸腔总引流量、术后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肺段切除术, 无中转开胸及围术期死亡病例。术中出血量[(34.40±12.96)ml对(85.10±26.41)ml, P=0.000 ]、淋巴结清扫站数[(4.72±1.20)站对(3.60±1.40)站, P=0.000]及淋巴结清扫数目[(15.14±5.91)枚对(10.76±5.26)枚, P=0.000], RATS组均优于VATS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153.90±21.88)min对(155.39±25.04)min, P=0.751]、术后1天胸腔引流量[(217.80±76.94)ml对(210.98±86.98)ml, P=0.678]、术后3天胸腔总引流量[(612.60±169.93)ml对(595.10±203.90)ml, P=0.641]、术后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5.36±2.33)天对(5.18±2.54)天, P=0.706]、术后住院天数[(7.50±2.35)天对(7.47±2.93)天, P=0.956]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 达芬奇机器人肺段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较电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出血更少, 淋巴结清扫站数及数目更多。

宫莉莉,侯丹[2](2021)在《行为训练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模式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将行为训练融入快速康复流程对提高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5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75例患者,按常规快速康复护理流程进行围手术期管理,研究组77例患者在原有护理流程的基础上融入行为训练。对2组患者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1.9 ± 2.1) h,较对照组(26.4 ± 3.2) h恢复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4.242,P<0.05);术后下床时间研究组为(12.5 ± 2.1) h,较对照组(20.5 ± 1.5) h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753,P<0.05);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研究组为(5.6 ± 0.3)分,对照组为(5.9 ± 0.2)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5.353,P<0.05)。结论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将行为训练融入快速康复护理流程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加快呼吸功能的恢复,能显着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张昳[3](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探析朱佳教授治疗肺癌术后患者的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以朱佳教授治疗肺癌术后患者的医案为研究对象,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归纳朱佳教授对肺癌术后的病机认识,总结朱佳教授治疗肺癌术后患者的辨治思路和遣方用药规律,探析朱佳教授治疗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经验及学术思想,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推动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方法:收集朱佳教授2018年10月至2020年09月诊治肺癌术后患者的医案,录入朱佳教授临证资料管理系统中,然后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医案,建立医案信息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清洗后,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从临床症状、舌苔、脉象、病机、治法、用药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结合朱佳教授临床诊治经验,对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1.一般情况:本次研究共计纳入129例、594诊次医案,其中男性49例、243诊次,女性80例、351诊次,腺癌125例、567诊次,鳞癌3例、21诊次,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6诊次,术后未行辅助治疗者106例、488诊次,术后化疗者19例、78诊次,术后放化疗者2例、12诊次,术后靶向治疗者2例、16诊次,年龄主要集中在40-69岁。2.临床表现:肺癌术后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咳嗽(33.67%)、口干(22.22%)、寐差(19.53%)、易汗(14.98%)、疲乏(14.98%)、胸痛(14.81%)、痰白(14.48%)、气短(11.62%)、胸闷(10.77%)、便溏(9.93%);舌象出现频率较高的是苔薄(94.44%)、质红(82.66%)、苔腻(32.15%)、苔黄(30.30%)、质淡(25.93%)、质暗(18.86%),且苔薄与质红、苔黄、苔腻、质暗、质淡,质红与苔黄、苔腻、质暗的关联度较高;脉象出现频率较高的是细脉(87.21%)、弦脉(52.53%)、滑脉(14.65%)、小脉(8.42%),其中细脉与弦脉、滑脉,弦脉与小脉的关联度较高。3.病机:频率最高的病机是气虚(35.86%)、阴虚(29.29%)、痰瘀(11.62%),且气虚与阴虚,痰瘀与气虚、阴虚的关联度较高。多项结果显示,虚证类常见病机证素包括气虚、阴虚、肺虚、血虚、脾虚、肾虚等,实证类病机证素有痰浊、湿邪、血瘀、肝郁、气滞、火热、毒邪等。4.治法:出现频率较高的治则治法是化痰(25.59%)、益气(25.08%)、养阴(18.52%)、补肺(18.01%)、理气(16.67%)、健脾(12.12%),其中益气与养阴、解毒、通络,养阴与通络、化痰,化痰与健脾、理气,补肺与扶正、止咳的关联度较高。5.药物:医案中涉及的药物共计296味,频次大于200的高频药物是甘草(97.98%)、女贞子(68.69%)、枳壳(58.75%)、陈皮(58.42%)、白花蛇舌草(50.34%)、生黄芪(46.80%)、神曲(43.77%)、桔梗(43.10%)、山楂(42.42%)、鸡血藤(39.56%)、半夏(39.56%)、炙黄芪(39.23%)、茯苓(38.22%)、百合(37.21%)、桑白皮(35.69%)、白芍(34.68%)、杏仁(33.84%),其中女贞子与生黄芪、白花蛇舌草、陈皮、枳壳、鸡血藤、山楂、神曲,山楂与神曲,白花蛇舌草与枳壳的关联度较高。药物类别分布方面,补虚类、疏肝理气类、止咳平喘类、化痰散结类、健脾消食类、活血化瘀类、清热解毒类药物使用频次较高,且补虚类药物以益气养阴为主。结论:1.肺癌术后的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痰瘀毒结、肝郁气滞,后期多见久病入络、由肺及肾,病理因素以痰、瘀、热、毒、郁为主,病位主要在肺,涉及肝、脾、肾,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2.朱佳教授治疗肺癌术后患者总以扶正祛邪为原则,强调扶正补虚为先,祛邪为辅。扶正当以益气养阴为主,同时注意补肺健脾益肾。祛邪应根据痰浊、瘀血、气滞、热毒、水湿等邪实的偏重,配伍理气化痰、活血通络、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利水化湿等不同治法。未行术后辅助治疗者,治疗当以扶正固本为主,注重益气养阴,补益肺脾肾,同时配伍些许化痰行瘀、抗癌解毒之品;术后辅助治疗者,治疗上宜注重抗癌解毒、扶正祛邪、顾护脾胃,需加强益气养阴、健脾补肺、化痰行瘀、解毒散结之力。3.朱佳教授治疗肺癌术后患者的常用药对有黄芪与女贞子、山楂与神曲、陈皮与青皮、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莲。基本方共有6组:1)生黄芪、女贞子、百合、鸡血藤、半夏、陈皮、青皮、枳壳、桑白皮、桔梗、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山楂、神曲、茯苓、白术、薏苡仁、甘草;2)生黄芪、女贞子、天冬、百合、鳖甲、鸡血藤、半夏、瓜蒌皮、僵蚕、浙贝母、桔梗、远志、陈皮、青皮、枳壳、桑白皮、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楂、神曲、甘草;3)炙黄芪、麦冬、厚朴、丹参、薏苡仁、牡蛎;4)党参、白术、茯苓、山药、柴胡、肿节风、金银花、酸枣仁、夜交藤、苏梗;5)当归、川芎、生地、白芍、赤芍、醋柴胡、郁金、延胡索、香附、黄芩、知母、旋覆花;6)紫菀、款冬花、杏仁、百部、枇杷叶、五味子、南沙参、防风。4.临证备要:气阴双补,重视痰瘀;抑癌解毒,不忘扶正;肝肺同治,调畅气机;培补后天,顾护脾胃;通腑泄浊,邪有去路;因时制宜,分期论治。

师路,何家杰,王聆宇,付堂清,李林浦[4](2021)在《经肋间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及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究经肋间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肺功能及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8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经肋间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引流量、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肺功能(MVV、PEF、FEV1、FVC、FEV1/FVC)、生活质量评分(FACT-L、SF-36)、并发症情况及远期生存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引流量、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清扫个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MVV、PEF、FEV1、FVC、FEV1/FV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MVV、PEF、FEV1、FVC、FEV1/FVC水平均有下降(P<0.05),且观察组MVV、PEF、FEV1、FVC、FEV1/FV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FACT-L、SF-36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FACT-L、SF-36评分均有提高(P<0.05),且观察组FACT-L、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年生存率为98.41%,明显高于对照组7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68%,明显低于对照组1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肋间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用于治疗NSCLC能够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风险,提高肺功能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改善远期生活质量,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

林意瑜[5](2021)在《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术后切口疼痛,麻醉药物的副作用比如术后恶心呕吐等明显影响亚肺叶切除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经研究发现针药复合麻醉的意义重大。故本试验通过对针药复合麻醉组及单纯麻醉组患者相关数据收集及分析,观察针药复合麻醉对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临床试验采用随机对照及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选取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胸心外科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择期行亚肺叶切除手术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对照组(单纯麻醉组)和试验组(针药复合麻醉组)各35例。两组均行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肺楔形手术)。两组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案:先以咪达唑仑、异丙酚、罗库溴铵、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再使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行麻醉维持。在基础麻醉下,加上针刺方案为本试验的试验组:在行麻醉方案前30分钟使用针灸针针刺手术侧内关、合谷、耳穴肺部、耳穴神门,得气后,使用电针治疗仪,频率2Hz/15Hz疏密波,刺激强度以病人在5~20m A以内,持续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则未行针刺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3天的用力肺活量/预计值(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FEV1%)以及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最高呼气流速(PEF),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PONV)情况等临床数据。探讨针药复合麻醉对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相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瑞芬太尼用量较对照组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试验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试验组出现术后恶心呕吐较对照组频数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经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肺功能(FVC%、FEV1%、FEV1/FVC%、PEF)相近(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肺功能(FVC%、FEV1%、FEV1/FVC%、PEF)均较术前降低,对照组较试验组降低明显。试验组患者术后第3天的肺功能(FVC%、FEV1%、FEV1/FVC%、PEF)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能有效地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术后恶心呕吐、术后疼痛情况,对亚肺叶切除手术患者的肺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王永洪[6](2021)在《机器人与胸腔镜辅助治疗肺肿瘤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肺肿瘤仍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治疗逐渐微创化,目前胸腔镜应用较为普及,而机器人技术也在近几年快速发展,为了解两者效果差异,现应用meta分析法比较机器人辅助胸外科(robotic-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RATS)与电视胸腔镜辅助胸外科(video 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治疗肺部肿瘤的效果。方法:网络检索8个中外文医学数据库: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知网、中国生物医学光盘(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disc)、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有关RATS与VATS治疗肺部肿瘤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4月。由两名作者分独筛选文献、整理数据,并对目标文献做偏倚风险评估。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8个队列研究(由于机器人手术的特殊性,目前尚没有与胸腔镜手术对比的随机对照试验),共6243例患者,RATS组(实验组)2779例,VATS组(对照组)346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RATS组与VATS组相比,手术时间[MD=17.75,95%CI(4.92,30.58),p=0.007]、术中出血量[MD=-54.65,95%CI(–72.92,–36.37),p<0.00001]、淋巴结清扫站数[MD=0.88,95%CI(0.54,1.21),p<0.00001]、术后第一天引流量[MD=-82.34,95%CI(-97.92,-66.77),p<0.00001]、胸腔引流总量[MD=-41.51,95%CI(-69.4,-13.63),p=0.004]、住院时间[MD=-0.49,95%CI(-0.76,-0.22),p=0.0004]、住院费用[SMD=2.63,95%CI(1.70,3.56),p<0.00001]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中转开胸率[RR=0.97,95%CI(0.69,1.35),p=0.84]、术后并发症[RR=0.94,95%CI(0.69,1.28),p=0.69]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众多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可以看出,RATS较VATS手术时间更长、住院费用更高,但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站数、术后第一天引流量、胸腔引流总量、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比较上,RATS却更有优势。在中转开胸率和术后并发症方面,两者无显着差异。

孙玲玲[7](2021)在《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制定专科化的麻醉苏醒期前馈控制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探讨前馈控制护理措施对预防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1)基于前馈控制管理理论,成立前馈控制小组,分析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并在查阅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初步制定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前馈控制的护理措施,最后经过相关专家咨询确定最终的前馈控制护理措施。(2)采用历史性对照研究,研究对象来源于湖州市某三甲医院,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9年7月-2019年12月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82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回顾性地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选取2020年7月-2020年12月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82例作为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前馈控制护理措施,收集两组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术后在复苏室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躁动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低体温发生率、疼痛程度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采用SPSS23.0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本研究对照组和实验组最终纳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指数、入室体温、手术部位、ASA分级(麻醉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在入PACU(麻醉复苏室)、入PACU10min后的SAS评分(Riker-镇静躁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PACU时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入PACU、入PACU10min、入PACU30min和出PACU时的体温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体温始终高于对照组。对各时间点体温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F组别=14.646,P<0.01,F时间=257.466,P<0.01,F交互=4.914,P<0.01,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体温和各时间点的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组别和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4)两组患者入PACU、出PACU时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两组患者在PACU内的躁动发生率和低体温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ACU停留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前馈控制护理可降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2)前馈控制护理可减少术中体温的降低幅度,有效预防肺癌患者术后低体温的发生。(3)前馈控制护理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但对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不明显。(4)前馈控制护理可缩短肺癌患者术后在PACU内的停留时间,加快患者术后的麻醉复苏,对提高PACU内床位的周转率有一定的作用。

刘铸[8](2021)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症状调查及中医综合康复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进一步延长,但也使得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问题愈发凸显,对恶性肿瘤的康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手术相关的现代医学康复研究主要关注围手术期,患者术后出院后的康复干预以功能训练和运动训练为主,较缺乏针对性的个体化用药。中医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理论核心,与康复医学所追求的“整体功能恢复”殊途同归,并具有个体化的诊疗特色,契合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康复需求。导师林洪生教授长期关注恶性肿瘤患者的康复需求,并创立了“五养”的恶性肿瘤康复理念,临床疗效显着。故本研究通过症状调查,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症状与中医证型特点,明确该阶段患者的康复需求,并根据林洪生教授经验,对该阶段患者进行以辨证汤药为核心的中医综合康复治疗,采用患者报告结局(Patient-Report outcome,PRO)与功能评估两种方法,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中医综合康复的效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恶性肿瘤的中医综合康复提供参考。研究目的:调查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主要不适症状及其影响,探索分析该阶段患者的不适症状特点与其中医证候特点,并观察以辨证汤药为核心的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对该阶段患者的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是一项自身前后对照临床研究,纳入2020年8月~2021年2月在导师组门诊就诊的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进行为期4周中医综合康复治疗:(1)中药汤药辨治疗,每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分服。具体汤药处方基于林洪生教授经验,以黄芪、北沙参、百合为核心药物,根据情况辨证加减药物:气虚证明显的患者,可加用党参、太子参、白术、红景天等益气药物;阴虚证明显的患者,可加用天冬、麦冬、白芍等养阴药物;痰湿证明显的患者,可加用半夏、厚朴、陈皮、茯苓等祛湿化痰药物;血瘀证明显的患者,可加用三七、莪术、鸡血藤等活血化瘀药物;胸闷腹胀患者,可加用薤白、佛手、大腹皮、枳壳等行气理气药物;情志不舒患者,可加用柴胡、郁金、合欢花等疏肝解郁药物;纳食欠佳的患者,可加用山楂、神曲、麦芽、谷芽、鸡内金等消食开胃药物;睡眠不安的患者,可加用酸枣仁、柏子仁、莲子肉等养心安神的药物;并酌情使用土茯苓、金荞麦、白英等清热解毒抗癌药物。(2)呼吸功能训练,每日2次,以腹式呼吸训练为基础,并根据个体情况,配合选用抬臀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训练和(或)吹蜡烛呼吸训练。(3)常规健康宣教,并根据个体情况给与心理辅导、饮食指导和运动指导,采用随时线上咨询答疑的方式,不设置具体频次要求。本研究评估手段与节点:(1)症状调查,采用中文版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 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Chinese,MDASI-C)及修订版肺癌特异性模块,在治疗前、治疗2周和4周治疗结束时进行。(2)功能评估,采用屏气试验、登楼梯试验以及简易肺功能评级,在治疗前和4周治疗结束后进行。(3)中医证候调查,根据《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中肺癌证候要素标准判断,仅在治疗前进行一次。本研究使用WPS OFFICE 2019 EXCLE录入数据,IBM SPSS 26.0分析数据。研究结果:(1)症状发生情况与影响:发生率不低于80%的症状在治疗前依次为:疲乏和气短(均100%),失眠(均93.3%),口干、苦恼和健忘(均90.0%),胃口差和疼痛(均86.7%),咳嗽和胸闷(均83.3%)。在治疗两周时依次为:疲乏(100%)、气短(96.7%),失眠(93.3%),口干(90.0%),健忘、胸闷和疼痛(均86.7%),咳嗽和胃口差(均83.3%)。在四周治疗结束后依次为:疲乏(96.7%),健忘(90.0%),气短和口干(均86.7%)、胃口差(83.3%),失眠、疼痛和胸闷(均80.7%)。这些不适症状对患者生活产生的影响是全面的,涵盖了一般活动、情绪、工作(含家务)、与他人关系、走路、生活乐趣。(2)症状严重程度:治疗前高评分症状依次为:气短(5.10±2.074)、疲乏(4.40±1.499)、咳嗽(3.77±2.487)、苦恼(3.67±2.324)、健忘(3.67±2.249)、失眠(3.63±1.542)、胸闷(3.27±2.303)、口干(3.03±1.866)。治疗两周时高评分症状依次为:气短(3.60±2.111)、健忘(3.53±2.240)、疲乏(3.47±1.432)、咳嗽(3.10±2.440)、失眠(2.90±1.322)、苦恼(2.73±2.227)、口干(2.70± 1.512)、胸闷(2.70±2.152)。四周治疗结束高评分症状依次为:健忘(3.13±2.030)、气短(2.60±1.812)、疲乏(2.37±1.129)、咳嗽(2.17±1.895)、失眠(2.10±1.583)、口干(2.10±1.423)、胃口差(2.07±1.617)。(3)证候要素分布情况:气虚证(93.3%),阴虚证(66.7%),痰湿证(43.3%),血瘀证(36.7%),本次研究中没有出现热毒证。气虚证与阴虚证最常共见(56.7%),患者的具体中医证型以2种或3种证候要素构成为主(共计83.3%)。(4)治疗前后症状和症状影响的评分变化:选择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及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绝大多数症均有显着改善:气短、咳嗽、咳痰、胸闷、疲乏、失眠和苦恼均有P<0.001,悲伤、口干、疼痛、胃口差、恶心、便秘、健忘和嗜睡均有P<0.05,活动、情绪、工作(含家务)、与他人关系、走路、生活乐趣这六大类影响均有P<0.01。(5)治疗前后功能评估变化:选择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的同时对屏气试验、登楼梯试验、简易肺功能评级的前后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两种统计分析方法均提示三项功能评估的前后结果具有显着差异(均有P<0.05)。(6)症状群情况:在治疗前、中、后进行3次聚类分析,并结合症状发生率与严重程度,保留持续稳定存在、对患者产生明显影响的症状聚类,归纳出该阶段存在的症状群有:症状群1——咳嗽、咳痰、胸闷和气短,症状群2——悲伤和苦恼,症状群3——口干和胃口差,症状群4——疲乏和健忘。研究结论和意义:1.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最主要不适症状为:疲乏、气短、口干、咳嗽、胸闷、苦恼、失眠、健忘、疼痛和胃口差;并对患者的生活产生较全面的影响,涵盖了一般活动、情绪、工作(含家务)、与他人关系、走路、生活乐趣。部分症状因持续稳定地共同存在、且对患者产生较大影响,可归纳为一症状群,本研究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存在4种症状群:症状群1——咳嗽、咳痰、胸闷和气短,症状群2——悲伤和苦恼,症状群3——口干和胃口差,症状群4——疲乏和健忘。或可针对该阶段患者症状和症状群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以提高临床疗效。2.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是:气虚证广泛存在,阴虚证次之,且二者常伴随出现,部分患者有痰湿证或(和)血瘀证,患者的具体中医证型主要由2种或3种单一证候要素组合构成。对临床辨证论治或有一定参考价值。3.以辨证汤药为核心的中医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患者的心肺功能恢复。

余红梅[9](2021)在《肺癌术后前期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肺癌术后前三天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探讨肺癌术后前期发生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为防治肺癌术后前期发生的低蛋白血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整理336例行肺癌手术患者的相关资料,时间位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均为云南省肿瘤医院胸外二科患者。对患者术前、术后连续前三天的血液生化检查结果及可能导致肺癌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的因素进行分类和记录,以其行肺癌术后前三天采血所测得的血清白蛋白(ALB)平均值为分组依据,分为正常组:ALB≥40g/L(31例)和病例组:ALB<40g/L(305例)。查阅相关指南及文献,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工作情况,总结了与肺癌术后前期发生低蛋白血症可能有关的因素,并挑选了 16个相关因素纳入本次研究。所采用的统计学软件是SPSS 25.0,将所有资料分类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及相关性分析,所有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比得出肺癌术后前三天血清白蛋白的变化情况,总结分析所有结果得出肺癌术后前期发生低蛋白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有336例在我院胸外二科行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男性199例(59.23%),女性137例(40.77%),年龄27-82岁,中位年龄为56.00岁,手术后发生低蛋白血症(ALB<40g/L)有305人(占90.77%)。经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均显着下降,从(46.79±3.10)g/L到(34.01±3.08)g/L。1、经重复资料的方差分析:术后前三天白蛋白的比较:主体内效应有统计学差异(F=470.432,P<0.001),可以认为不同时间点血清白蛋白不同,主体间效应也有统计学差异(F=143.242,P<0.001),可以认为<40g/L组和≥40g/L组血清白蛋白有差异。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x2检验:<40g/L组和≥40g/L组除性别、手术方式、发热情况、是否清扫相关淋巴结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40g/L组和≥40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是年龄、术中总输胶体液量/体重、术前白蛋白水平和术中总输液量/体重,其余无统计学差异;经两样本秩和检验:<40g/L组和≥40g/L组术中输晶体液量/体重、术中总出血量、术后引流总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术前白蛋白、术中总输液量/体重、年龄、术中输胶体液量/体重与肺癌术后前期低蛋白血症的发生均具有相关性(P<0.05),肺癌术后前期发生低蛋白血症和最高体温无相关性(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术后前期低蛋白血症的发生和术后引流总量、术中输晶体液量/体重、术中总出血量具有相关性(P<0.05),且都呈负相关。4、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发热情况、术后引流总量、术中输液体总量/体重、手术方式、术前白蛋白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术后蛋白逐渐降低,下降幅度最大的是术后第二天;肺癌术后前期发生低蛋白血症的保护因素是男性和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后引流总量、术中总输液体量/体重、手术方式和发热情况。临床上应重点从这几个方面来预测及防治肺癌术后前三天低蛋白血症的发生,对降低肺癌术后前期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杏福宝[10](2021)在《基于HRCT解剖标识在精准肺段切除中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左、右上肺为例,探讨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解剖标识在肺段精准切除中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及实施精准肺段切除的112例肺小结节患者的HRCT影像学资料。术前先借助Mimics21.0软件对所纳入患者左、右上肺结构进行医学三维立体重建,将所获得的双上肺结构的变异情况记录下来。再结合我科开展的39例左上肺、36例右上肺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包括:优势肺段、复杂肺段及联合亚段等)的临床资料及术中靶肺段实时解剖情况反馈。最后,组织科室各级医师通过HRCT解剖标识对75例患者HRCT资料进行肺段结构的二维识别。记录、整理及分析以上所得资料,从靶肺段解剖结构识别准确性及用时方面比较三种识别手段对指导精准肺段切除的差异,进而评估HRCT解剖标识在左、右上肺肺段精准切除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75例患者优势肺段38例,占双上肺肺段总数的50.7%。所有离体标本均送术中快速及术后石蜡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8例)、癌前病变(20例)以及原位腺癌(47例)。术中出血平均为49.5±12.5ml,每台肺段手术平均用时为126.3±7.6min。2.通过收集、比较及分析75例患者的资料发现,与术中靶肺段实际解剖情况相比,HRCT解剖标识与医学三维重建软件在识别双上肺靶肺段解剖结构准确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者对同一目标肺段识别所用时间方面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1.双上肺各结构之间存在较多变异,术前术中须通过影像学资料辨认,可以防止手术解剖与处理失误。2.HRCT解剖标识可以用来指导左、右上肺解剖性肺段切除(左上肺标识:1.舌段支气管开口处→其下1cm水平;2.舌段支气管开口上方约1cm处→左肺动脉干→奇静脉弓水平。右上肺标识:气管隆突→奇静脉弓→主动脉弓层面),其识别准确率不弱于术前三维重建;且识别效率高于术前三维重建。

二、Ⅲ_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Ⅲ_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3)基于数据挖掘探析朱佳教授治疗肺癌术后患者的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传统医学对肺癌术后的认识及治疗
        1.1 病名溯源
        1.2 病因归纳
        1.3 病机阐述
        1.4 证候分型
        1.5 辨证论治
        1.6 中医药治疗优势
    2 现代医学对肺癌手术及术后管理的研究
        2.1 治疗模式
        2.1.1 非小细胞肺癌
        2.1.2 小细胞肺癌
        2.2 手术方式
        2.3 术后治疗手段
        2.3.1 放射性治疗
        2.3.2 化学治疗
        2.3.3 靶向治疗
        2.3.4 免疫治疗
        2.4 预后影响因素
        2.5 术后管理
    3 传承研究
        3.1 肺癌术后经验传承现状
        3.2 问题与对策
第二部分 医案数据挖掘分析
    1 研究对象
        1.1 医案来源
        1.2 医案纳排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西医诊断标准
        1.4 中医证候分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医案信息采集
        2.2 数据清洗
        2.2.1 数据预处理
        2.2.2 数据规范化
        2.3 数据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疗效评价
        3.2 计量性趋势数据结果
        3.2.1 研究基线分布
        3.2.1.1.性别频次频率分布
        3.2.1.2 年龄段频次频率分布
        3.2.1.3 病理类型频次频率分布
        3.2.1.4 术后治疗手段频次频率分布
        3.2.2 计量数据解构
        3.2.2.1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3.2.2.2 舌象频次频率分布
        3.2.2.3 脉象频次频率分布
        3.2.2.4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3.2.2.5 治则治法频次频率分布
        3.2.2.6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3.2.2.7 药物类别分布
        3.2.2.8 术后辅助治疗患者计量数据频数频率分布
        3.3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3.3.1 集内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3.3.1.1 临床症状集内关联规则项集
        3.3.1.2 舌象集内关联规则项集
        3.3.1.3 脉象集内关联规则项集
        3.3.1.4 病机集内关联规则项集
        3.3.1.5 治则治法集内关联规则项集
        3.3.1.6 药物集内关联规则项集
        3.3.2 集外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3.3.2.1 临床症状与病机集外关联规则项集
        3.3.2.2 病机与药物集外关联规则项集
        3.3.2.3 临床症状与药物集外关联规则项集
        3.4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3.4.1 药物聚类结果
        3.4.1.1 K均值聚类
        3.4.1.2 系统聚类
        3.4.2 方剂K均值聚类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医案疗效评价
    2 一般情况
    3 临床表现
        3.1 症状
        3.2 舌脉
    4 病机探讨
        4.1 气阴两虚
        4.2 痰癖毒结
        4.3 肝郁气滞
        4.4 久病入络,由肺及肾
    5 治则治法
    6 方药探析
        6.1 常用药物
        6.2 常用药对
        6.2.1 黄芪与女贞子
        6.2.2 山楂与神曲
        6.2.3 陈皮与青皮
        6.2.4 白花蛇舌草与半枝莲
        6.3 核心方
        6.4 临证加减
    7 临证备要
        7.1 气阴双补,重视痰瘀
        7.2 抑癌解毒,不忘扶正
        7.3 肝肺同治,调畅气机
        7.4 培补后天,顾护脾胃
        7.5 通腑泄浊,邪有去路
        7.6 因时制宜,分期论治
    8.典型医案
第四部分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3.1 不足
        3.2 解决方法
        3.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中英文缩略词表
    附表2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3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4 治则治法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5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经肋间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及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肺功能比较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及远期生存率、复发率比较
3 讨论

(5)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和英汉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剔除标准
    6 脱落标准
    7 脱落处理方法
研究方法
    1 病例分组
    2 研究方案
        2.1 围手术期常规管理
        2.2 麻醉方案
        2.3 针刺方案
        2.4 试验组
        2.5 对照组
        2.6 与本研究相关的医疗器械
    3 观察指标
        3.1 术前观察指标
        3.2 术中观察指标
        3.3 术后观察指标
    4 疗效评定标准
        4.1 肺功能
        4.2 VAS评分
    5 安全性观察指标
    6 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
    1 术前指标分析
    2 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比较
    3 术后第 1 天、术后第 3 天VAS评分比较
    4 两组患者术后24h恶心呕吐情况比较
    5 术前、术后第3 天肺功能(FVC%、FEV1%、FEV1/FVC、PEF)比较
讨论
    1 针药复合麻醉的认识
    2 针药复合麻醉的作用
    3 麻醉药物的特点
    4 课题组方及药物分析
    5 研究结果分析
    6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7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针药复合麻醉应用于肺手术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机器人与胸腔镜辅助治疗肺肿瘤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文献纳入标准
    1.2 文献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5 纳入文献偏倚风险评价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结果
    2.4 Meta分 析结果
    2.5 敏感性分析
    2.6 发表偏倚评价
3 讨论
4 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机器人辅助治疗肺癌的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7)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相关概念及定义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样本量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伦理审查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分组
        2.2.2 干预方法
        2.2.3 监测指标
        2.2.4 研究工具
        2.2.5 资料的收集方法和过程
        2.2.6 麻醉方法
    2.3 质量控制
    2.4 统计分析
    2.5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3.2 两组患者苏醒期SAS评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体温比较
    3.4 两组患者苏醒期FLACC疼痛评分比较
    3.5 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低体温、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
    3.6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 PACU 停留时间比较
4 讨论
    4.1 两组一般资料分析
    4.2 前馈控制护理对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4.3 前馈控制护理对患者PACU内低体温的影响
    4.4 前馈控制护理对患者PACU内疼痛的影响
    4.5 前馈控制护理对患者苏醒期恶心呕吐的影响
    4.6 前馈控制护理对患者手术时间、PACU内停留时间的影响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5.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5.4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成人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护理现状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8)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症状调查及中医综合康复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肺癌手术相关康复的中西医研究现况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方案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及来源
    3.纳入标准
    4.排除标准
    5.脱落标准
    6.诊断标准
    7.研究设计
    8.基于汤药的中医综合康复治疗方案
    9.调查及随访方式
    10.评价方法
    11.观察指标
    12.安全性评价
    13.统计分析方法
    14.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一般信息
    2.中医证候分布
    3.各阶段的症状
    4.各阶段的症状影响
    5.中医综合康复的疗效评价
讨论
    1.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中医综合康复思路
    2.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特点与分析
    3.疗效评价分析
结论
结语
    1.本研究的不足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 致患者信与知情同意声明
    附录二 患者一般信息收集表
    附录三 MDASI-C+肺癌特异性模块修订版
个人简介

(9)肺癌术后前期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肺癌术后低蛋白血症的发生原因及机制的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基于HRCT解剖标识在精准肺段切除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附录 B 个人简历及发表论文
附录 C 文献综述 精准外科理念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四、Ⅲ_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行达芬奇机器人和电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近期疗效对比分析[J]. 柴新春,许世广,刘博,刘大治,李博,徐惟,王希龙,丁仁泉,刘德宇,王述民.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21(11)
  • [2]行为训练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模式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宫莉莉,侯丹.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21)
  • [3]基于数据挖掘探析朱佳教授治疗肺癌术后患者的经验研究[D]. 张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经肋间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及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J]. 师路,何家杰,王聆宇,付堂清,李林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1(13)
  • [5]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研究[D]. 林意瑜.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6]机器人与胸腔镜辅助治疗肺肿瘤的Meta分析[D]. 王永洪.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7]基于前馈控制的护理干预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D]. 孙玲玲.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8]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症状调查及中医综合康复临床研究[D]. 刘铸.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9]肺癌术后前期低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D]. 余红梅.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10]基于HRCT解剖标识在精准肺段切除中的临床研究[D]. 杏福宝. 蚌埠医学院, 2021(01)

标签:;  ;  ;  ;  ;  

Ⅲ_A期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