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祁连南木桥发现银矿

北祁连南木桥发现银矿

一、北祁连山纳木桥发现银矿(论文文献综述)

崔玉斌[1](2012)在《西藏拉屋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文中指出拉屋矿床位于西藏自治区当雄县境内,大地构造位冈底斯弧背断隆带即隆格尔-念青唐古拉复合古岛弧带。本论文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矿鉴定、锆石LA-ICP-MS U-Pb法测年、白云母Ar-Ar法测年、Re-Os同位素测年、主量与微量元素测试、H-O、C、S和Pb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包裹体温度与盐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研究表明:拉屋矿区主要矿石矿物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等,伴生有铟矿物和自然Bi与Bi的硫化物矿物等。拉屋矿区白云母二长花岗岩为高钾过铝质钙碱性系列花岗岩,形成于175Ma,为S型花岗岩。拉屋矿区白云母二长花岗岩与矽卡岩型的矿石的稀土配分模式一致,说明铜铅锌多金属矿化燕山期白云二长花岗岩有着密切的关系,白云二长花岗岩的侵入提供了的成矿物质来源。拉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磁黄铁矿的Re-Os同位素测年结果为309±31Ma,表明拉屋矿区晚石炭世来姑期应该有一次火山喷流-热水沉积时期,形成了初始矿源层。拉屋矿床成矿物质应由喷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初始矿源层与白云母二长花岗岩两者共同提供。拉屋铜铅锌多金属矿的形成表现为多期次、多成因的特征,矿床的形成与来故期的热水喷流作用有关,石炭系来姑组地层为成矿提供了成矿物质,而燕山期白云二长花岗岩又为矿体的再次富集提供提供了热源和部分成矿物质来源。因此,拉屋矿床成因为喷流沉积-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

张新虎[2](2007)在《甘肃省区域构造及区域成矿找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甘肃省内具有北山、祁连山和西秦岭三个古生代碰撞型造山带,是中国地质构造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祁连山是中国最为重要的早古生代与海相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VHMS)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带,而其北邻的龙首山则为中国元古宙最主要的岩浆铜镍硫化物(铂族金属)矿床成矿带,西秦岭是中国最主要的蚀变岩型金矿成矿区。甘肃省的古板块构造格局是在古生代生成的。早古生代初期至晚古生代末,甘肃省分属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柴达木-祁连板块和扬子板块,其古生代地质历史实际就是板块聚敛的过程。这种聚敛过程不是固定的简单的合,而是在不断运动和运移过程中的消。古秦岭、古祁连、古北山洋壳在寒武纪由于板块运移的挤压而破裂,并相对于刚性块体俯冲,或者沿活动陆缘破裂并产生不同期次的俯冲消减,俯冲线逐渐向大洋及洋盆方向移动,洋面收缩,直至大洋及洋盆消亡;同时在活动大陆边缘形成沉积-火山物质的堆积和加积,每次俯冲运动都会相应地产生一部分新生陆壳(增生地体),使陆块逐渐向外增长,最后导致不同大陆板块的最终碰撞,形成了西秦岭、祁连山、北山古生代碰撞型造山带。因此,甘肃省自新元古代以后的构造发展主要为聚敛过程,并在晚古生代末聚合形成统一大陆。后来的各个地质时期的构造运动仅仅是在原有格局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并明显地复杂化。如在中新生代受到印度板块与欧亚块板碰撞作用的波及,产生一系列挤压运动,沿原有的一些断裂构造产生区域性的隆起和沉降,形成了现今复杂的地质景观。论述了甘肃省地球物理场特征和造山带的地壳结构,探讨了地球物理场与成矿的关系。以全省的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为基础,研究省内39种(SiO2、Al2O3、Fe2O3、CaO、MgO、K2O、Na2O、P、Ti、Ba、Mn、Cu、Zn、Pb、Sr、Zr、Cr、Ni、La、V、Th、Co、Nb、Y、Ag、Cd、Li、As、Sb、Hg、W、Mo、B、Be、Bi、Sn、F、Au、U)元素(其中前七种为氧化物)在各时代地层中的分布特征。对全省地球化学场进行了归并和划分,共划出地球化学省7个,地球化学域21个,地球化学带14个,讨论了各地球化学带(省、域)的特征及其与已发现矿产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全省共划分出5个成矿域(Ⅰ级成矿区带)、8个成矿省(Ⅱ级成矿区带)、12个成矿区带(Ⅲ级成矿区带)、22个成矿亚区带(Ⅳ级成矿区带)的新见解。论证了每个Ⅳ级成矿区带内的地质成矿背景及矿化异常特征,并划分了矿田(Ⅴ级)。同时通过对省内矿床的形成时代、成矿环境、地质成矿作用及矿床“自然组合”的研究认识,基本确定了省内成矿系列序次,重点是对成矿系列类型及成矿系列、成矿亚系列进行了划分和鉴别,提出全省有11个成矿系列类型、39个成矿系列的新认识。对甘肃省内主要的金属矿产金、铜、铅锌、钨矿成矿控制因素从矿质来源、空间定位、成矿元素富集动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提出了主要金属矿产成矿的控制因素及找矿方向和远景区,论证了找矿突破的可能性。

王全明[3](2005)在《我国铜矿勘查程度及资源潜力预测》文中提出铜是我国一直紧缺的、但需求很大、对外依存度逐年增加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也是我国矿产勘查中最重要的主攻矿产。本着立足于国内立开展铜矿产资源勘查来缓解我国目前及未来对铜矿资源供需矛盾的宗旨,结合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目标和任务,以研究我国铜矿勘查工作部署为目的,通过对我国铜矿勘查地质工作程度研究和分析,圈定铜矿勘查可进一步提高工作程度的地区,预测铜矿资源潜力。为实现这一目的,论文主要通过建立我国铜矿勘查空间数据库,开展铜矿勘查程度分析,划分勘查程度等级,确定低勘查程度区域,预测和评价低勘查程度区铜矿资源潜力,提出铜矿找矿工作宏观部署建议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和分析。1、通过组织全国40 个省(市、自治区)、部级地勘单位,建立了目前国内迄今为止覆盖范围最大、数据量最多,包括勘查工作数据5172 条,矿区实物工作量数据12442 条,铜矿产地4961 处的铜矿勘查空间数据库。同时也是本文研究我国铜矿勘查程度的基础。2、对我国铜矿勘查程度进行了较全面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建立了勘查程度等级划分标志,圈定了各勘查程度的等级空间范围。包括:1)较全面系统地总结了20 世纪我国铜矿勘查工作的投入及其变化特征;2)根据铜矿勘查空间数据的图形特征和属性特征,应用GIS 空间分析技术,开展了铜矿勘查程度与铜矿产出的内在联系性分析,提出我国铜矿勘查达到一定程度所具有的工作投入特征;3)以不同规模矿床所对应勘查程度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以钻探和工作投入积累次数为参数的程度等级划分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行政区划和全国Ⅲ级成矿区带两个地理范畴,分别开展了我国铜矿勘查程度对比研究,将我国Ⅲ级成矿区带铜矿勘查程度划分为9 级,总结了各级成矿区带的勘查程度特征;揭示了目前我国还存在193×104km2的低勘查程度区和414×104km2的空白区的事实;4)较系统地编制了全国铜矿调查、普查、详查、勘探及总勘查程度分布图和相应的程度等级分布图。3、应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对全国铜矿勘查程度较低或极低区的铜矿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预测铜矿资源潜力为11008 万吨。在勘查投入与产出具有一定正相关性,以及低勘查程度区具有一定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线索的两个认识前提下,探索性地提出了采用高勘查程度区的参数指标为模型,通过勘查程度类比进行资源潜力预测的思路,对全国低程度区铜矿资源潜力进行了预测,结果为12498 万吨。4、立足于当前国家出资开展战略性矿产勘查的目标及任务前提下,提出勘查程度较低或极低区铜矿勘查的的工作部署工作投入建议。包括需要开展铜矿资源调查评价的面积149×104km2,开展铜矿普查的面积约216×104km2;需要投入的钻探工作量约为3786×104m,设置调查和普查工作项目约1526 项。论文成果是在地质调查项目《中国20 世纪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和《中国东、西部地球化学块体资源潜力预测》等研究成果基础上提炼而成。在这些项目中,作者作为主要负责人,设计和承担完成了文中相关方面的各项内容。

杨合群,宋忠宝,王兴安,李向民,李文明,李长安,张瑞林,赵东宏[4](2003)在《北祁连山大坂大岔地区蛇绿岩含矿性》文中研究指明北祁连山大坂大岔地区蛇绿岩有关矿产可划分为两个矿化系列:1蛇绿岩同生矿化系列,指蛇绿岩套形成过程随之形成的矿产组合,已知有与变质橄榄岩有关的岩浆成因铬铁矿,基性火山岩有关的海底热液成因块状硫化物铜矿;2蛇绿岩后生矿化系列,指蛇绿岩套形成之后再造形成的矿产组合,已知有破碎带蚀变岩型铜矿和银矿。

宋忠宝,杨合群,王兴安,李向民[5](2002)在《北祁连山纳木桥发现银矿》文中研究指明

杨合群,宋忠宝,王兴安,李文明,李长安,赵东宏[6](2002)在《北祁连山中西段塞浦路斯型铜矿特征、成矿作用及找矿标志》文中提出本文总结北祁连山中西段塞浦路斯型铜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获得如下认识 :1成矿环境为奥陶纪亲弧扩张脊 (岛弧扩张脊和弧后扩张脊 ) ,容矿岩石为蛇绿岩套上部火山 -沉积岩系 ;矿床成矿金属组合为铜锌 ,贫铅 ;2矿床地质模型为蘑菇状 ,蘑菇茎代表沿热液通道的柱状矿体 ,蘑菇伞代表在热液喷流口周围海底展开的透镜状、似层状矿体 ,伞翼之下为基性火山岩 ,伞上常覆盖碧玉岩 ,成矿环境不稳定时 ,缺失碧玉岩。近喷流口位置矿体 Cu>Zn,远喷流口位置矿体 Cu<Zn;3成矿热液起源于海水与玄武岩在高温下的反应 ,成矿金属元素主要来自火山岩 ,矿化剂硫来自二者 ;4对于露头矿 ,地表存在硫化物氧化带 ,对于浅隐伏矿 ,地质标志是铜矿化与碧玉岩共存 ,地球化学标志是以铜为主的铜、锌套合异常 ,地球物理标志是存在电、磁组合异常。

二、北祁连山纳木桥发现银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祁连山纳木桥发现银矿(论文提纲范文)

(1)西藏拉屋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地层
        2.1.1 拉萨-察隅地层分区
    2.2.岩浆岩
        2.2.1 燕山晚期中酸性岩
        2.2.2 喜马拉雅期中酸性岩
    2.3 变质岩
    2.4 构造
        2.4.1 昂龙冈日-班戈-腾冲岩浆弧带
        2.4.2 隆格尔-工布江达断隆带
        2.4.3 纳木错-嘉黎断裂带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2 岩浆岩
    3.3 构造
    3.4 矿体特征
    3.5 矿石特征
        3.5.1 矿石类型
        3.5.2 矿石矿物
        3.5.3 脉石矿物
    3.6 围岩蚀变
第四章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1 研究样品及分析方法
    4.2 与成矿作用有关的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4.2.1 常量元素
        4.2.2 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
    4.3 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研究
        4.3.1 矿床成岩年代
        4.3.2 矿床成矿年代
    4.4 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4.1 氢氧同位素
        4.4.2 碳-氧同位素
        4.4.3 硫同位素
    4.5 Pb-Sr-Nd 同位素特征
    4.6 流体包裹体特征
第五章 矿床成因探讨
    5.1 矿床形成时代
    5.2 成矿物质来源
    5.3 矿床成矿模式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甘肃省区域构造及区域成矿找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论文选题的由来及意义
    1.2 论文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1.4 学术思想和技术路线
    1.5 论文研究工作简况和完成主要工作量
    1.6 主要创新成果
第二章 区域地质矿产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2.1 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2.1.1 北山地区
        2.1.2 龙首山地区
        2.1.3 祁连地区
        2.1.4 西秦岭地区
        2.1.5 陇东地区
    2.2 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及观点
        2.2.1 区域大地构造
        2.2.2 区域矿产研究
第三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3.1 区域地层及其含矿性
        3.1.1 区域地层的分布
        3.1.2 区域地层的含矿性
    3.2 岩浆岩及其含矿性
        3.2.1 岩浆岩的分布
        3.2.2 岩浆岩的含矿性
    3.3 区域构造
        3.3.1 古板块边界及蛇绿岩带及其特征
        3.3.2 构造单元的划分
        3.3.3 区域大地构造演化
    3.4 区域矿产分布概况
第四章 区域地球物理场和地球化学场
    4.1 区域地球物理场
        4.1.1 地球物理工作概况
        4.1.2 区域岩石的物性
        4.1.3 区域重磁场
        4.1.4 区域地球物理场与矿产的关系
    4.2 区域地球化学场
        4.2.1 工作概况
        4.2.2 元素在地层中的分布特征
        4.2.3 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
        4.2.4 元素地球化学块体
        4.2.5 地球化学分区和地球化学异常带
第五章 区域成矿带
    5.1 概述
        5.1.1 概念及定义
        5.1.2 研究概况
    5.2 成矿区带划分圈定原则及依据
    5.3 甘肃省成矿区带的划分
        5.3.1 成矿域(Ⅰ级)划分
        5.3.2 成矿省(Ⅱ级)划分
        5.3.3 成矿区(带)划分(Ⅲ、Ⅳ、Ⅴ级成矿区带)
    5.4 主要成矿区(带)特征
第六章 区域矿床成矿系列
    6.1 概述
        6.1.1 概念及定义
        6.1.2 成矿系列的研究方法
    6.2 矿床成矿系列组合和类型的划分
        6.2.1 矿床成矿系列组合划分
        6.2.2 矿床成矿系列类型的划分
    6.3 矿床成矿系列
        6.3.1 元古代矿床成矿系列
        6.3.2 古生代矿床成矿系列
        6.3.3 中新生代矿床成矿系列
第七章 主要金属矿床成矿控制因素及找矿方向
    7.1 金矿成矿的控制因素及找矿方向
        7.1.1 金矿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
        7.1.2 金矿的找矿标志
        7.1.3 金矿的找矿方向和远景区
    7.2 铜(多金属)矿成矿的控制因素及找矿方向
        7.2.1 铜(多金属)矿成矿的控制因素及标志
        7.2.2 铜(多金属)矿的找矿方向和远景区
    7.3 铅锌矿成矿的控制因素及找矿方向
        7.3.1 铅锌矿成矿的控制因素及标志
        7.3.2 铅锌矿的找矿方向和远景区
    7.4 钨矿成矿的控制因素及找矿方向
        7.4.1 钨矿成矿的控制因素及标志
        7.4.2 钨矿的找矿方向和远景区
第八章 结语
    8.1 论文要点
    8.2 对于未来研究的一些思考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科研成果、已出版专着和发表论文
    附录Ⅱ 主要获奖研究成果

(3)我国铜矿勘查程度及资源潜力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我国铜矿基本特征
第二章 我国铜矿勘查工作程度数据库建设
    2.1 国内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建设进展
        2.1.1 全国区域地质工作完成情况
        2.1.2 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建设情况
        2.1.3 存在的问题
    2.2 铜矿勘查数据库设计
        2.2.1 数据库概念模型
        2.2.2 铜矿勘查工作程度模型
        2.2.3 数据库逻辑结构及图层划分
        2.2.4 属性数据项
        2.2.5 矿产勘查程度数据与矿产地数据的逻辑关系
    2.3 铜矿勘查工作程度数据库建设
        2.3.1 资料收集
        2.3.2 资料理整
        2.3.3 数据录入
        2.3.4 图形数据生成
        2.3.5 数据汇总
        2.3.6 铜矿勘查程度数据
第三章 铜矿勘查程度分析
    3.1 铜矿勘查程度特征
        3.1.1 铜矿产调查评价
        3.1.2 铜矿普查
        3.1.3 铜矿详查
        3.1.4 铜矿勘探
        3.1.5 铜矿勘查投入工作数量总体特征
    3.2 铜矿勘查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
        3.2.1 钻探工作量特征
        3.2.2 槽探工作量分布特征
    3.3 铜矿勘查投入总体特征
    3.4 铜矿产地产出特征
    3.5 勘查程度与矿产地
    3.6 铜矿勘查程度等级圈定
    3.7 我国铜矿勘查程度分布特征
        3.7.1 行政区域分布特征
        3.7.2 各成矿区带铜矿勘查程度特征
第四章 铜矿资源潜力预测
    4.1 区域矿产资源潜力预测方法简述
    4.2 应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进行资源潜力预测
        4.2.1 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
        4.2.2 应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进行矿产资源潜力预测基本思路
    4.3 地球化学块体圈定及其分布特征
        4.3.1 源数据及块体下限值的确定
        4.3.2 地球化学块体分布特征
        4.3.3 主要成矿区带的铜地球化学块体特征
    4.4 典型铜矿区铜地球化学块体特征及其模型建立
    4.5 铜元素地球化学块体筛选与评价
        4.5.1 我国铜矿成矿的时空分布规律
        4.5.2 成矿地质条件
        4.5.3 铜地球化学块体筛选准则
        4.5.4 铜地球化学块体成矿潜力评价
    4.6 勘查程度对比预测
        4.6.1 预测评价的指标参数
        4.6.2 预测区的确定
        4.6.3 铜矿资源潜力预测
        4.6.4 全国铜矿资源潜力评述
第五章 主要铜矿资源潜力区评述
    5.1 西南三江南段成矿带
    5.2 天山成矿带
    5.3 西南三江中段成矿带
    5.4 雅鲁藏布江成矿带
    5.5 大兴安岭中南段乌兰浩特-巴林右旗铜成矿带
    5.6 川滇黔铜成矿区
    5.7 准噶尔北缘成矿带
第六章 找矿工作部署
    6.1 找矿工作部署选区
    6.2 找矿工作部署建议
        6.2.1 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6.2.2 矿产普查
        6.2.3 勘查工作投入
    6.3 找矿工作部署可优先安排的区域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北祁连山大坂大岔地区蛇绿岩含矿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蛇绿岩特征概述
2 蛇绿岩同生矿化系列
    2.1 豆荚状铬铁矿
    2.2 块状硫化物铜矿
        2.2.1 含矿火山岩系
        2.2.2 矿化蚀变带与矿体特征
        2.2.3 矿床成因
3 蛇绿岩后生矿化系列
    3.1 破碎带蚀变岩型铜矿
    3.2 破碎带蚀变岩型银矿
4 结论

(6)北祁连山中西段塞浦路斯型铜矿特征、成矿作用及找矿标志(论文提纲范文)

1 成矿背景
    1.1 大地构造位置
    1.2 铜矿有关蛇绿岩
2 铜矿特征概论
    2.1 铜矿分布
    2.2 铜矿类型
        2.2.1 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海底热液喷流成因块状硫化物型铜矿
        2.2.2 与造山活动有关的晚期热液改造成因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铜矿
    2.3 矿床模型
    2.4 矿床成分
    2.5 剥蚀程度
3 典型矿化集中区
    3.1 九个泉矿床
    3.2 石居里Ⅷ号沟矿床
    3.3 石居里Ⅵ号沟铜矿床
    3.4 石居里V号沟铜锌矿床
        3.4.1 含矿岩系
        3.4.2 矿体形态、产状、规模
        3.4.3 矿石成分
        3.4.4 围岩蚀变
4 成矿作用
    4.1 成矿环境
    4.2 成矿物质来源
        4.2.1 硅同位素信息
        4.2.2 铅同位素信息
        4.2.3 硫同位素信息
    4.3 热动力来源
        4.3.1 海底火山岩浆的热能
        4.3.2 造山运动转化的热能
    4.4 成矿作用讨论
        4.4.1 火山热动力成矿作用
        4.4.2 造山热动力成矿作用
5 找矿标志
    5.1 背景标志
    5.2 岩石标志
        5.2.1 细碧岩类
        5.2.2 喷流岩类
    5.3 矿化标志
    5.4 化探标志
    5.5 物探标志
        5.5.1 电法异常
        5.5.2 磁法异常
6 结语

四、北祁连山纳木桥发现银矿(论文参考文献)

  • [1]西藏拉屋铜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D]. 崔玉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10)
  • [2]甘肃省区域构造及区域成矿找矿研究[D]. 张新虎. 兰州大学, 2007(04)
  • [3]我国铜矿勘查程度及资源潜力预测[D]. 王全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5(06)
  • [4]北祁连山大坂大岔地区蛇绿岩含矿性[J]. 杨合群,宋忠宝,王兴安,李向民,李文明,李长安,张瑞林,赵东宏. 西北地质, 2003(03)
  • [5]北祁连山纳木桥发现银矿[J]. 宋忠宝,杨合群,王兴安,李向民. 西北地质, 2002(04)
  • [6]北祁连山中西段塞浦路斯型铜矿特征、成矿作用及找矿标志[J]. 杨合群,宋忠宝,王兴安,李文明,李长安,赵东宏. 西北地质, 2002(04)

标签:;  ;  ;  ;  ;  

北祁连南木桥发现银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