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一、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芳[1](2021)在《清热利湿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研究及对角质形成细胞内JAK/STAT3通路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首先以循证医学为指导依据,通过对收集到的已发表的清热利湿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合本科室有效验方清热利湿饮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以期依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对清热利湿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做出分析,客观评价该治疗方法的疗效和优势。通过培养Ha Ca T细胞及建立银屑病小鼠模型,分析清热利湿饮对Ha Ca T细胞及小鼠银屑病模型皮损处酪氨酸激酶蛋白JAK/STAT3通路(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的影响并解释其调控机制,进一步探讨清热利湿法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理,丰富中医辨证治疗银屑病的理论。方法1.Meta分析: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检索方式,从目标疾病、干预措施、研究类型3个方面制定检索词,并根据具体数据库适当调整检索策略,分别对英文数据库(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中文数据库(CNKI、VIP、Wan Fang)中有关清热利湿方药或联合其他疗法治疗银屑病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全面检索,经阅读、筛选、提取有效信息后,采用风险评估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并对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数据使用Review Manager 5.3进行Meta分析。2.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设计,纳入符合血热型寻常银屑病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中药组52例和中成药组50例。中药组给予清热利湿饮口服,中成药组给予消银颗粒口服,两组均外用卡泊三醇软膏作为基础治疗药物,共治疗8周。以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为主要观察指标,以皮损占体表面积(BSA)、瘙痒视觉模拟评分(VAS)、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及安全性等为次要观察指标,计算两组有效率。3.体外细胞实验: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清热利湿饮对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细胞内JAK-STAT3通路的影响。用含有不同浓度清热利湿饮的完全培养基培养Ha Ca T细胞,干预细胞48小时后,Westernblot检测JAK1、JAK2、P-Erk及p-STAT3的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法测定炎症因子IL-6、CXCL1、TNF-α和STAT3的m RNA表达。4.体内动物实验:选取50只BALB/c雄性小鼠,背部去毛,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咪喹莫特乳膏(IMQ)诱导+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IMQ诱导+清热利湿饮高剂量灌胃组(QRLSY-H),IMQ诱导+清热利湿饮中剂量灌胃组(QRLSY-M),IMQ诱导+清热利湿饮低剂量灌胃组(QRLSY-L),每组10只,利用PASI评分及HE染色评价银屑病小鼠皮损情况,免疫组化测定皮损中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PCNA及信号通路中p-STAT3表达情况,Westernblot检测小鼠背部皮损组织中JAK1、JAK2、TYK2、STAT3、STAT5及p-STAT3蛋白表达情况,Real-time PCR检测组织中STAT3、IL-6、IL-22、IL-17A及IFN-γm RNA的表达。结果1.Meta分析:本研究共纳入病例1189例,文献16篇,所纳入的文献均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有6篇为期刊文献,10篇为学位论文文献,文献质量尚可,因此本Meta分析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试验组和对照组从临床有效率、痊愈率、PASI评分、不良反应情况及复发率几个方面进行了Meta分析。PASI评分Meta分析结果发现研究具有较高的异质性(P<0.00001,I2=98%),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统计量,Z=2.02,P<0.05,有统计学意义。临床有效率、临床痊愈率、不良反应、复发率的Meta分析结果异质性均较低(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研究:中药组痊愈率为11.54%,显效率为48.08%,有效率为26.92%,无效率为13.46%,总有效率为86.54%,中成药组痊愈率为2.00%,显效率为3 4.00%,有效率为42.00%,无效率为22.00%,总有效率为78%。其中中药组治疗银屑病的总有效率、痊愈率和显效率高于中成药组,而有效率和无效率低于中成药组。不同时点的PASI评分结果,第2周治疗后中药组和中成药组PASI评分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4、6、8周治疗后,中药组和中成药组PASI评分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和中成药组治疗后均能显着降低患者BSA、DLQI及VAS评分,且中药组较中成药组降低更显着(P<0.05)。中药组3例患者服药后出现较腹痛、腹泻反应,停药后消失,中成药组未见不良反应。3.体外细胞实验:与不含清热利湿饮药物组相比,清热利湿饮可以降低Ha Ca T细胞内JAK1、JAK2及p-STAT3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高浓度清热利湿饮组抑制效应更加显着,而对磷酸化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蛋白表达没有明显改变,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热利湿饮还能够抑制Ha Ca T细胞内IL-6、TNF-α及STAT3m RNA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清热利湿饮组抑制效应更加显着。而清热利湿饮对CXCL1 m RNA的表达没有显着影响,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体内动物实验:清热利湿饮可明显改善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背部皮损红斑、鳞屑及浸润症状,降低PASI评分;与IMQ组比较,清热利湿饮可以减轻皮损处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厚度及组织病理学表现,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提示清热利湿饮可以显着地减少银屑病样小鼠表皮的PCNA和Ki67阳性细胞数量(P<0.05),Westernblot实验结果显示清热利湿饮能够降低银屑病小鼠背部皮损处角质形成细胞中STAT3、p-STAT3、JAK1及JAK2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清热利湿饮浓度呈依赖性,高浓度清热利湿饮组抑制效应更加显着,而对STAT5及TYK2表达没有影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实验显示清热利湿饮可以抑制小鼠皮肤组织中IL-6、IL-22、IL-17A、IFN-γ及STAT3m RNA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Meta分析结果表明清热利湿法能够提高治疗银屑病的有效率,改善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及复发率,但受纳入文献的限制,该结论仍需要进一步验证。2.临床疗效观察表明清热利湿饮可以提高治疗银屑病的有效率,改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瘙痒程度,且安全性高。3.细胞学实验表明清热利湿饮可能是通过抑制Ha Ca T细胞内JAK/STAT3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内IL-6、TNFα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来达到治疗银屑病的作用。4.动物学实验表明清热利湿饮可以减少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IMQ诱导的银屑病样炎症,这可能是通过抑制JAK/STAT3信号通路的表达来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张静怡[2](2021)在《“止痒平肤液”治疗EGFRIs相关中重度皮疹的RCT研究及作用机制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EGFRIs)由于在非小细胞肺癌和结直肠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中突出的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目前临床应用较多,但其伴随的不良反应也给接受治疗的患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作为EGFRIs相关皮肤不良反应中出现最早、发生率最高的EGFRIs相关皮疹,对患者的形象、社交以及生活质量的各方面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导致了部分患者因此而不得不停止接受EGFRIs治疗,从而对患者的生存期造成影响。目前认为EGFRIs相关皮疹的发生与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等机制有关,因此临床指南推荐应用抗生素和激素来治疗皮疹,但疗效不能令人满意且抗生素和激素同样伴随有不小的副作用。寻求中医药的方法来治疗EGFRIs相关皮疹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导师崔慧娟教授潜心研究EGFRIs相关皮疹的中医治疗多年,制定了中药复方外用制剂“止痒平肤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性好。但“止痒平肤液”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本研究以EGFRIs相关中重度皮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对“止痒平肤液”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检验,同时对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对“止痒平肤液”的作用机制展开初步的探索;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复方“止痒平肤液”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找出复方中的主要活性单体,并运用该单体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uman immortalizedkeratinocytes,HaCaT)炎症模型上进行作用机制的探索,为“止痒平肤液”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证据。第一部分临床试验1.研究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对外用“止痒平肤液”联合短期、小剂量口服米诺环素±甲泼尼龙片治疗EGFRIs相关皮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检验,对入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探索。2.研究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纳入应用EGFRIs后发生中重度皮疹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接受“止痒平肤液”联合西医标准治疗,“止痒平肤液”外用每日2次,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用每日2次,米诺环素胶囊口服每日2次,每次100 mg,重度皮疹患者必要时口服甲泼尼龙片每日1次,每次20mg。对照组患者接受安慰剂联合西医标准治疗。所有患者治疗7天后进行血清细胞因子检测,治疗7天和14天后进行疗效评价。主要疗效指标为EGFRIs相关中重度皮疹的治疗有效率,次要疗效指标包括皮疹伴随的瘙痒症状评分、EGFRIs其他皮肤不良反应分级、米诺环素和甲泼尼龙用量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比较,对安全性指标进行监测。3.研究结果共纳入患者58例,4例脱落,对完成临床试验的54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研究的主要疗效指标,治疗14天后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1.48%,对照组为55.56%,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次要疗效指标方面,治疗14天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EGFRIs相关皮肤瘙痒的有效率分别为100.00%和82.61%,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EGFRIs相关皮肤干燥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77%和70.37%,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Is相关甲沟炎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6.92%和68.42%,两组治疗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口服米诺环素的中位时间均为7天,试验组中位总剂量为1000 mg,对照组为1400 mg。仅对照组1例患者服用了甲泼尼龙片。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经治后均有明显改善(P<0.001)。治疗7天后,试验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8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IL-8水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其他细胞因子之间的差异未发现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中4例患者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停用米诺环素后好转,未发生与“止痒平肤液”直接相关的不良反应。4.研究结论中药“止痒平肤液”长期外用联合短期、小剂量口服米诺环素胶囊±甲泼尼龙片治疗EGFRIs相关中重度皮疹的疗效较好,在治疗皮疹伴随的瘙痒症状方面疗效同样显着,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明显,对患者血清IL-8水平有降低作用,对其他细胞因子的影响不明显。“止痒平肤液”的应用可以减少米诺环素胶囊和甲泼尼龙片的用量,降低抗生素和激素带来的副反应,使皮疹的治疗疗效得到长期有效的维持,且不良反应低。提供了短期口服西医标准治疗药物,联合中药“止痒平肤液”长期外用治疗EGFRIs相关皮疹的治疗模式的新证据,为长期接受EGFRIs治疗的患者带来了皮疹治疗新方案。第二部分基础实验1.研究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寻找复方“止痒平肤液”的主要单体成分,运用TNF-α构建HaCaT细胞炎症模型,应用“止痒平肤液”主要活性单体在TNF-α介导的HaCaT细胞炎症模型上进行基于PLA2G4A基因的抗炎作用探索。2.研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止痒平肤液”样品,通过与标准品比对指认主要单体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应用20 ng/mL的TNF-α干预HaCaT细胞,应用CCK8进行细胞活性的检测,PI-FACS进行细胞周期的检测,Annexin V-APC&PI双染法进行细胞凋亡的检测,Western Blot进行细胞自噬蛋白的检测,ELISA法进行IL-6水平的检测,以评估24h、48 h和72 h不同干预时间下TNF-α对HaCaT细胞的影响,同时确定TNF-α的最佳作用时间。应用不同浓度的中药活性单体及5 mg/L阳性对照药物米诺环素干预HaCaT炎症细胞模型,通过CCK8对细胞活性进行检测,Western Blot进行PLA2G4A基因的蛋白表达检测,ELISA法进行IL-6水平的检测。3.研究结果在超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通过与对照标准品相应的色谱峰进行对比,共指认出4种主要成分,分别是:苦参碱、黄芩苷、汉黄芩苷和黄芩素,其中苦参碱的含量最高,浓度为15.565 mg/mL,其次是黄芩苷,浓度为4.160 mg/mL。TNF-α干预HaCaT细胞后,CCK8检测发现细胞吸光度增加,72 h时两组差异最大,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TNF-α干预HaCaT细胞72h后,凋亡细胞比例与未经TNF-α干预的细胞相比明显上升(P<0.001),处于G1期的HaCaT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二者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处于G2/M和S期的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干预HaCaT细胞72 h后,HaCaT细胞中的LC3B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未经TNF-α干预的细胞比较,二者之间的IL-6水平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01),提示72 h时应用TNF-α介导的HaCaT细胞炎症模型造模成功。应用米诺环素和不同浓度的苦参碱干预HaCaT炎症细胞后,CCK8检测发现各组细胞的吸光度均较前有所下降,但与TNF-α介导的炎症模型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炎症模型组比较,米诺环素组,苦参碱200 μg/mL、400 μg/mL和800 μg/mL组的IL-6水平均有所减低,苦参碱100 μg/mL组的IL-6水平有所升高,但与模型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模型组的cPLA2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下降,两组蛋白表达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米诺环素和不同浓度苦参碱干预后,cPLA2蛋白表达较炎症模型组均有所上升(P<0.05)。苦参碱100 μg/mL、200μg/mL和800 μg/mL组的cPLA2蛋白表达较米诺环素组明显升高(P<0.05),苦参碱400 μg/mL组与米诺环素组cPLA2蛋白表达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结论在超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止痒平肤液”样品所有检测到色谱峰的成分都为水溶性成分,通过对照标准品可指认出4种主要成分,分别是:苦参碱、黄芩苷、汉黄芩苷和黄芩素,含量最高的是苦参碱,浓度为15.565 mg/mL。应用TNF-α干预HaCaT细胞72 h后,可以促进HaCaT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抑制HaCaT细胞自噬,对HaCaT细胞的细胞周期有影响,促进HaCaT细胞IL-6表达水平的上升,HaCaT细胞炎症模型造模成功。苦参碱和米诺环素可以抑制TNF-α介导的HaCaT炎性细胞的增殖,降低炎性细胞中IL-6的表达水平,且苦参碱优于米诺环素。在TNF-α介导的HaCaT炎性细胞中cPLA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米诺环素和苦参碱可以提高cPLA2蛋白的表达,苦参碱优于米诺环素。但该实验结果与文献报道不相符,仍需后续进一步实验进行探讨。

唐杰[3](2021)在《紫外线诱发光线性角化病中DNA-PKcs与Akt正反馈调控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组织水平检测AK、SCC中DNA-PKcs、Akt表达水平[目 的]紫外线照射可诱导光线性角化病(AK)的发生,本研究探讨紫外线诱发AK中DNA-PKcs、Akt的表达变化。[方 法]分别收集AK组织(3例)、鳞癌组织(3例)、正常曝光组织(1例),癌旁组织(2例)。1.通过q-PCR检测DNA-PKcs、Akt的mRNA表达水平,2.分别提取细胞核及细胞浆总蛋白,WB检测DNA-PKcs、Akt的总蛋白表达水平,DNA-PKcs、Akt的磷酸化水平,3.Co-IP检测DNA-PKcs、Akt是否形成复合体。[结 果]1.q-PCR结果:与正常曝光皮肤和癌旁组织相比相比,AK、SCC中的DNA-PKcs和Akt表达水平明显增高;2.WB结果显示:在细胞核、细胞浆中,AK、SCC与正常曝光皮肤和癌旁组织相比DNA-PKcs、Akt总蛋白和磷酸化蛋白无明显差异;3.Co-IP:在正常曝光皮肤和癌旁组织、AK、SCC都检测到DNA-PKcs、Akt形成复合物。[结 论]1.AK、SCC中DNA-PKcs、Akt表达增加;2.DNA-PKcs与Akt相互结合,可能在肿瘤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二部分细胞水平研究紫外线对DNA-PKcs、Akt表达及相互结合影响[目 的]前期在组织水平研究发现,DNA-PKcs、Akt在AK、SCC中表达上调,进一步在细胞水平研究紫外线对DNA-PKcs、Akt表达影响的研究。[方 法]实验一:培养原代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A-431细胞及SCL-1细胞。1.通过q-PCR检测DNA-PKcs、Akt的mRNA表达水平;2.分别提取细胞核及细胞浆总蛋白,WB检测DNA-PKcs、Akt的总蛋白表达水平,DNA-PKcs、Akt的磷酸化水平;3.Co-IP检测DNA-PKcs、Akt是否形成复合体。实验二:培养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分为对照组和紫外线照射组,紫外线照射组采用15mJ/cm2UAB照射,照射后培养2h、4h、24h后,1.CCK8检测细胞活力;2.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3.流式Annexin/PI检测细胞凋亡情况;4.核浆分离,提取细胞质、细胞核蛋白,Western Blot检测DNA-PKcs与Akt总蛋白、磷酸化蛋白表达量差异;5.核浆分离,提取细胞质、细胞核蛋白,Co-IP检测DNA-PKcs与Akt复合体;6.荧光三标进行γ-H2AX、DNA-PKcs、pan-AKT在细胞中的共定位,研究DNA-PKcs、Akt是否定位于DNA损伤处,及γ-H2AX焦点的数量。[结 果]实验一结果:1.q-PCR结果:DNA-PKcs、Akt在A-431细胞、SCL-1 细胞高表达;2.WB 结果:p-DNA-PKcs、p-Akt 在 A-431 细胞、SCL-1 细胞高表达;3.CO-IP结果:在正常细胞、A-431细胞、SCL-1细胞,均检测到DNA-PKcs与Akt的复合物。实验二结果:1.CCK8结果:紫外线照射人角质形成细胞后,培养2h细胞活力增加,24h活力下降,并随着时间的延长活力逐渐下降。2.克隆形成实验结果:紫外线照射人角质形成细胞后,培养2h细胞增殖增加,24h增殖减少,并随着时间的延长活力逐渐下降。3.流式细胞术结果:紫外线照射人角质形成细胞后,培养2h细胞早期凋亡、晚期凋亡、总凋亡减少,24h细胞凋亡增加,并随着时间的延长凋亡逐渐增加。紫外线照射人角质形成细胞后。4.WB结果:紫外线照射角质形成细胞后,培养24h细胞核中DNA-PKcs、AKT表达上调,4h细胞核中p-AKT表达上调。5.CO-IP结果:DNA-PKcs与Akt在细胞核和细胞浆相互结合,UV照射后细胞浆中DNA-PKcs与Akt的结合增加。6.免疫荧光结果:紫外线照射角质形成细胞后,培养24hγ-H2AX焦点数增加。[结 论]1.DNA-PKcs、Akt在肿瘤细胞中表达增加;2.紫外线照射促进DNA-PKcs与Akt的表达。第三部分细胞水平研究DNA-PKcs/Akt正反馈调控机制[目 的]前期在组织水平研究发现,DNA-PKcs、Akt在AK、SCC中表达上调,在体外细胞水平也验证了紫外线照射细胞后DNA-PKcs、Akt表达上调,但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尚未表明,本研究探讨紫外线诱发AK中DNA-PKcs、Akt是否形成正反馈机制。[方 法]培养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共10个实验分组,①原代角质形成细胞②原代角质形成细胞+15mJ/cm2 UVB照射③原代角质形成细胞+si-NC④原代角质形成细胞+si-NC+15mJ/cm2 UVB照射⑤原代角质形成细胞+si-AKT⑥原代角质形成细胞+si-AKT+15mJ/cm2 UVB照射⑦原代角质形成细胞+si-DNA-PKcs⑧原代角质形成细胞+si-DNA-PKcs+15mJ/cm2 UVB照射⑨原代角质形成细胞+si-DNA-PKcs+si-AKT⑩原代角质形成细胞+si-DNA-PKcs+si-AKT+15 mJ/cm2 UVB照射。转染48h后15mJ/cm2UVB照射,照射后培养2h、4h、24h后,1.CCK8检测细胞活力;2.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3.流式Annexin/PI检测细胞凋亡情况;4.核浆分离,提取细胞质、细胞核蛋白,Western Blot检测DNA-PKcs与Akt总蛋白、磷酸化蛋白表达量差异;5.核浆分离,提取细胞质、细胞核蛋白,Co-IP检测DNA-PKcs与Akt复合体;6.荧光三标进行γ-H2AX、DNA-PKcs、pan-AKT在细胞中的共定位,研究DNA-PKcs、Akt是否定位于DNA损伤处,及γ-H2AX焦点的数量。[结 果]1.CCK8结果:UV照射后,与非照射组比较,2h促进细胞活力,24h抑制,抑制DNA-PKcs与Akt,在紫外线照射后,2h细胞活力增加,随着时间的增加,细胞活力开始下降,24h表现为抑制细胞活力;2.UV照射后,与非照射组比较,2h克隆增加,24h克隆减少,抑制DNA-PKcs与Akt,在紫外线照射后,2h细胞克隆增加,随着时间的增加,克隆增殖开始减少,24h表现克隆增殖明显减少。3.流式细胞术结果:UV照射后,与非照射组比较,2h早期凋亡、晚期凋亡、总凋亡减少,24h早期凋亡、晚期凋亡、总凋亡增加,抑制DNA-PKcs与Akt,在紫外线照射后,2h细胞早期凋亡、晚期凋亡、总凋亡减少,随着时间的增加,细胞凋亡开始增加,24h表现为细胞早期凋亡、晚期凋亡、总凋亡增加;4.WB结果:在细胞核与细胞浆中,UV照射后,与非照射组比较,DNA-PKcs、Akt、p-DNA-PKcs、p-Akt 表达上调,抑制 DNA-PKcs 与 Akt,在 UV 照射后,Akt表达上调;5.CO-IP结果:DNA-PKcs和Akt干扰后,DNA-PKcs与Akt的结合降低,UV照射后又增加DNA-PKcs与Akt的结合,其中在胞浆中结合增加显着。6.荧光免疫结果:DNA-PKcs、Akt存在于细胞核和细胞浆,DNA-PKcs主要位于细胞核,Akt主要位于细胞浆。UV照射后刺激后细胞的DNA损伤引起DNA-PKcs从核内向细胞质移位,磷酸化细胞质中的Akt,并引发Akt向细胞核移位。单独干扰DNA-PKcs和Akt时,γ-H2AX焦点数随UV照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时干扰DNA-PKcs和Akt的表达时,γ-H2AX焦点数随UV照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变缓。[结 论]1.DNA-PKcs、Akt在肿瘤形成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2.DNA-PKcs、Akt的正反馈调控机制,在紫外线诱发AK中似乎不发挥重要作用。第四部分小鼠水平研究DNA-PKcs/Akt正反馈调控机制[目 的]紫外线照射可诱导光线性角化病(AK)的发生,本研究在动物水平上探讨紫外线诱发AK中DNA-PKcs/Akt的正反馈作用。[方 法]选用5只C57B/6小鼠(18-22g)作为对照组,选择5只基因敲除DNA-PKcs的Prkdc-/-小鼠作为实验组,两组同时给予紫外线照射,紫外线照射采用UVA和UVB混合的亚红斑剂量(90%MED)照射,于第3周增至1 MED,以后每周递增12.5%MED,到第8周照光剂量增至UVB 325mJ/cm2和UVA4875mJ/cm2,以后维持该剂量进行照射至20周处死,一部分皮肤组织分离出表皮组织用于WB检测Akt、DNA-PKcs、Akt Ser473、Akt Thr308、Bax、Bcl-2、p53、p53 serine-15、SP1、c-fos、c-myc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切取一部分皮肤组织(包括真表皮)进行HE染色、组织病理鉴定;免疫荧光共聚焦技术检测、计数γ-H2AX焦点(共聚焦),Ki-67(免疫荧光)检测细胞活力、TUNEL染色(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 果]1.实验组小鼠于12周长出新生物,对照组小鼠于18周长出新生物,实验组更早长出新生物;2.照光20周后,敲除DNA-PKcs的小鼠的背部组织蛋白 WB 结果显示 Akt S473、AktT308、bcl2、bcl2/BAX、c-Fos 表达均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 serine-15表达上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γ-H2AX数减少,细胞活力下降,凋亡增加,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1.在动物水平上验证了 DNA-PKcs对Akt的正调控作用;2.DNA-PKcs可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发挥促癌作用。

胡炜昊[4](2021)在《紫草素通过下调AnxA2的表达抑制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增殖的相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紫草素对人永生化角质细胞株(HaCat细胞)的增殖、凋亡的影响和对膜联蛋白A2(AnxA2)表达的影响,探讨紫草素对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为紫草素治疗中耳胆脂瘤的相关作用机制奠定了实验和理论基础。方法:用不同浓度(0、1、5、10umol/m L)的紫草素干预HaCat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划痕实验观察不同干预组别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紫草素对HaCa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T-PCR检测不同干预组别AnxA2的m 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不同干预组别AnxA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紫草素可以使HaCat细胞失去原有的细胞形态,使细胞皱缩、变圆、贴壁性降低,且随着紫草素浓度的增加,细胞改变越明显;紫草素能够阻滞HaCat细胞周期,随着紫草素浓度的增加,HaCat细胞处于G1期的比例越高,处于S期的比例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草素能够抑制HaCat细胞的迁移能力,而且随着紫草素浓度的增加,HaCat细胞的迁移能力越差;紫草素能够诱导HaCat细胞的凋亡,而且随着紫草素浓度的增加,HaCat细胞的凋亡率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紫草素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HaCat细胞的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法检测不同干预组HaCat细胞AnxA2的m RNA表达,结果表明随着紫草素浓度的升高,AnxA2的m RNA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紫草素浓度的升高,AnxA2蛋白表达水平逐渐降低。结论:紫草素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HaCat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AnxA2的表达有关。

朱磊[5](2021)在《LINC00504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差异表达研究及其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银屑病(Psoriasis)被认为是一种病程时间较长的常伴有皮肤炎症的疾病,与机体免疫相关,在其整个发病过程中常伴发表皮增厚,角化过度,真皮层见小血管逐渐形成,真表皮可出现集中分布的炎性细胞浸润,同时炎症因子诸如IL-17、TNF-a等在银屑病的疾病进展过程中起到相对重要的作用[1]。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不能编码蛋白质的RNA,但其在疾病的发生及进展中却有着相当重要的调控功效。Richard Ahn等研究员同时利用WGCNA与DE分析,将二者统筹分析后结果表明银屑病中排名前10位的显着相关模块绝大数由lncRNA组成,暗示lncRNA可能在银屑病疾病进程当中充当主要关键因子[2]。差异性表达的lncRNA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与进展,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和治疗导向作用[3]。LINC00504在银屑病中是否差异表达以及其对角质形成细胞功能的影响,目前国内外文献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验证LINC00504与银屑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角质形成细胞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LINC00504调节角质形成细胞从而导致银屑病发生的发病机制。研究目的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比对银屑病皮损组织中具有差异表达的lncRNAs和与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相关的lncRNAs这两个数据集,筛选银屑病中存在的差异表达的Lnc RNA。其次在银屑病和正常对照组的皮肤组织中初步验证LINC00504在银屑病中的差异性表达并研究LINC00504的相对表达情况与描述银屑病严重程度的指标PASI(psoria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探讨LINC00504与银屑病病情严重程度的联系。此外,探讨银屑病相关炎症因子与LINC00504是否存在关联性。最终在角质形成细胞中探究LINC00504对其增殖功效的影响。研究方法1.通过生物信息学统计分析预测差异表达的lncRNA:比对银屑病皮损组织中具有差异表达的lncRNAs和与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相关的lncRNAs两个数据集,筛选出银屑病相关的候选lncRNAs。在与银屑病相关的lncRNA中,TINCR已被研究报道证明其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相干,通过热图(heatmap)比对,LINC00504在角质形成细胞分化中的表达趋势与TINCR相对一致。且国内外文献报道已证实,LINC00504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参与人类结肠癌、肺癌等疾病的发病,因此我们将LINC00504作为候选基因以进一步研究。2.LINC00504在寻常型银屑病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本课题组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广东省皮肤病医院收集门诊银屑病确诊患者的皮肤组织32例和健康对照组患者的皮肤组织22例,标记为PV组(银屑病组)和NN组(对照组)。采集患者的个人信息并实施相应的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数(PASI)评分。运用RT-q PCR技术检测皮组织中LINC00504的表达状况,从而研讨与正常人相比,LINC00504在银屑病中是否存在差异性表达。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银屑病组中患者的LINC00504相对表达量与PAS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探求银屑病病情严重程度与LINC00504之间的某种联系。3.银屑病相关炎症因子刺激后对LINC00504产生的影响:采用银屑病相关的炎症因子IL-17、IL-22作用余Hacat细胞后,在刺激后的第0小时,第6小时,第12小时,第24小时及第48h小时这五个时间节点收取Hacat细胞,提取细胞RNA反转录后通过RT-q PCR实验技术检测炎症刺激后LINC00504的表达情况。4.LINC00504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在人源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中,构建LINC00504的过表达细胞株和NC对照细胞株,通过Edu成像技术对比比较LINC00504过度表达后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功效的影响。研究结果1.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比对92个银屑病皮损组织样本与82个正常组织样本的差异基因,筛选其中差异倍数>0.58的lncRNAs共117个,同时通过数据库分析与KC增殖分化相关的lncRNAs数据集,得到1152个lncRNAs,通过对比分析这两个数据集,筛选出40个候选银屑病相关的lncRNAs。经由主成分分析(PCA),可以发现lncRNAs在银屑病和正常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为了进一步筛选银屑病相关的lncRNAs,我们通过热图(heatmap)发现,LINC00504在角质形成细胞分化中的表达趋势与TINCR相对一致,其中TINCR已被研究报道证明与银屑病相关;同时查阅国内外相关报道其中LINC00504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参与疾病发病,故筛选LINC00504为主要研究对象。2.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发现:寻常型银屑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银屑病组皮损内LINC00504的表达量水平下降明显并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明银屑病患者的PASI评分指数与银屑病组LINC00504的表达情况呈现出负相关的趋势(R=-0.7889,P<0.0001)。3.在Hacat细胞内加入炎症因子IL-17、IL-22第0小时,第6小时,第12小时,第24小时及第48h小时的这五个时间节点采集细胞,检测各时间点的LINC00504的表达水平,发现LINC00504的表达水平随时间变化而明显下降(P<0.05)。4.对LINC00504的过表达细胞株和对照细胞株运用Edu细胞增殖检测法,发现过表达组细胞与正常组细胞相比,新增殖的细胞数相对较少。研究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病可能存在相关性的差异表达的lncRNAs-LINC00504;LINC00504在寻常型银屑病中表达水平相较正常组下降明显,且大致呈现出LINC00504相对表达量越低,银屑病患者病情越严重的表现趋势;LINC00504与炎症因子IL-17、IL-22存在联系进而可能影响银屑病的发生;同时LINC00504参与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功效从而可能介入银屑病的发病。

苏芳[6](2021)在《miR-125a通过白细胞介素23受体通路对角质形成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免疫性、系统性疾病。全世界发病率约2%-3%,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及心理损伤,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目前银屑病主要治疗方法有局部治疗、物理治疗、全身治疗和新型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白细胞介素-12/13抑制剂和白细胞介素-17抑制剂等),虽已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低治愈率和高复发率仍是临床医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银屑病病因复杂,内在调控机制尚未阐明。近年来发现miRNAs参与了银屑病发生发展过程,为银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同时对探索新的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miR-125a参与了多种免疫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接受依那西普治疗的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iR-125a的表达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性指数评分(PASI评分)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R-125a是独立的疗效预测因子,因此miR-125a对依那西普治疗银屑病患者的疗效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我们推测,miR-125a作为与炎症和免疫密切相关的miRNA,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研究表明,IL-23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较为显着,皮肤组织中T细胞与IL-23受体(IL-23R)/Janus激酶2(JAK2)/蛋白激酶B(AKT)/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我们在Target Scan(http://www.targetscan.org/vert_72/)上预测miR-125a靶标,发现IL-23R是miR-125a的靶基因,而且研究显示角质形成细胞表达IL-23R。因此,本研究主要目的为探讨miR-125a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联。并探究miR-125a是否可通过IL-23R信号通路调控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影响银屑病的发生发展。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miR-125a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联。第二部分通过IL-23干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探讨miR-125a通过IL-23R信号通路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炎症水平的作用。1、miR-125a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联。1.1临床材料:收集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与相邻非皮损组织。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评估患者银屑病面积和严重性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体表受累面积(lesional body surface area,BSA)。1.2 Q-PCR:提取各组皮肤组织中m RNA,检测银屑病皮损及相邻正常组织中miR-125a的表达水平,检测银屑病皮损中IL-1βm RNA、IL-6 m RNA、TNF-αm RNA、IL-17 m RNA的表达水平。2、miR-125a通过IL-23R信号通路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炎症水平的作用。2.1以永生化人角质形成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应用IL-23干预角质形成细胞。质粒转染miR-125a,开展如下研究(表型实验):2.1.1 HaCaT细胞质粒转染及分组:应用IL-23干预HaCaT细胞,制备Hily Max转染复合物,并进行质粒转染,根据转染质粒将细胞分为miR-125a过表达质粒组(miR-125a(+)组)和过表达对照质粒组(NC(+)组)。2.1.2 Q-PCR:检测两组细胞miR-125a转染效率、IL-23R m RNA、KRT1 m RNA、KRT10 m RNA。2.1.3 CCK-8检测:HaCaT细胞转染miR-125a后,检测两组细胞活力。2.1.4 Western blot:质粒转染后,检测两组细胞分化标记分子KRT1、KRT10蛋白表达水平及IL-23R、p-AKT、p-JAK2、AKT、JAK2的蛋白表达水平。2.1.5 AV/PI检测:HaCaT细胞转染miR-125a后,检测两组细胞凋亡水平。2.1.6 ELISA法检测:质粒转染后,提取上清液,检测TNF-α、IL-6、IL-10、IL-17细胞因子表达水平。2.2根据2.1研究结果,以永生化人角质形成细胞系为研究对象,应用IL-23干预角质形成细胞。分别质粒转染miR-125a、miR-125a plus IL-23R,开展如下研究(挽救实验):2.2.1 HaCaT细胞质粒转染及分组:应用IL-23干预HaCaT细胞,制备Hily Max转染复合物,并进行质粒转染,根据转染质粒将细胞分为miR-125a过表达质粒组(miR-125a(+)组)和miR-125a过表达质粒联合IL-23R过表达质粒组(miR-125a(+)plus IL-23R(+)组)2.2.2 Q-PCR:检测两组细胞miR-125a转染效率、IL-23R m RNA、KRT1 m RNA、KRT10 m RNA。2.2.3 CCK-8检测:HaCaT细胞质粒转染后,检测两组细胞活力。2.2.4 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细胞分化标记分子KRT1、KRT10表达水平及IL-23R、p-AKT、p-JAK2、AKT、JAK2的表达水平。2.2.5 AV/PI检测:HaCaT细胞质粒转染后,检测两组细胞凋亡水平。2.2.6 ELISA法检测:质粒转染后,提取上清液,检测TNF-α、IL-6、IL-10、IL-17细胞因子表达水平。2.3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进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构建4种质粒,miR-125a质粒(A),miR对照质粒(A对照),含有IL-23R启动子序列质粒(B),含有IL-23R启动子突变序列质粒(B突变)。把质粒分组转染293T细胞。分组如下:A+B,A对照+B,A+B突变,A对照+B突变。转染48h后,收集细胞,测定荧光强度。根据荧光强度判定miR-125a对IL-23R的作用。结果:1、miR-125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部分炎症因子水平呈负相关。1.1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区miR-125a的相对表达低于非皮损区。1.2 miR-125a的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1.3 miR-125a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区miR-125a与IL-1βm RNA、TNF-αm RNA、IL-17 m RNA的相对表达呈负相关,与IL-6 m RNA无显着相关性。2、miR-125a可通过负性调节IL-23R/JAK2/AKT信号通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炎症,促进凋亡、分化。2.1 Q-PCR结果表明:与NC(+)组相比,miR-125a(+)组miR-125a相对表达水平显着增高。2.2 CCK-8结果显示:随时间延长HaCaT细胞活力逐渐增强,在转染72h时,miR-125a(+)组细胞活力显着低于NC(+)组。2.3 AV/PI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miR-125a(+)组细胞凋亡率显着增高。2.4 Q-PCR结果表明:与NC(+)组相比,miR-125a(+)组KRT10 m RNA、KRT1 m RNA水平显着增加。2.5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miR-125a(+)组KRT10、KRT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加。2.6 Q-PCR结果表明:与NC(+)组相比,miR-125a(+)组IL-23R m RNA水平增加。2.7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miR-125a(+)组IL-23R、JAK2、p-AKT蛋白表达量显着减低。2.8 ELISA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miR-125a(+)组TNF-α、IL-6、IL-17表达水平显着减低。2.9 Q-PCR结果表明:与miR-125a(+)plus IL-23R(+)组相比,miR-125a(+)组miR-125a相对表达水平两组无统计学差异。2.10 CCK-8结果显示:随时间延长HaCaT细胞活力逐渐增强,在转染48时后,miR-125a(+)组细胞活力显着低于miR-125a(+)plus IL-23R(+)组。2.11 AV/PI结果显示:与miR-125a(+)plus IL-23R(+)组相比,miR-125a(+)组细胞凋亡率显着增高。2.12 Q-PCR结果表明:与miR-125a(+)plus IL-23R(+)组相比,miR-125a(+)组KRT 10 m RNA、KRT1 m RNA水平显着增加。2.13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iR-125a(+)plus IL-23R(+)组相比,miR-125a(+)组KRT10、KRT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加。2.14 Q-PCR结果表明:与miR-125a(+)plus IL-23R(+)组相比,miR-125a(+)组IL-23R m RNA水平减低。2.15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miR-125a(+)plus IL-23R(+)相比,miR-125a(+)组IL-23R、JAK2、p-AKT蛋白表达量显着减低。2.16 ELISA结果显示:与miR-125a(+)plus IL-23R(+)组相比,miR-125a(+)组TNF-α、IL-6、IL-17水平显着减低。3、miR-125a与IL-23R的靶向调控关系验证。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WT+miR-125a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明显低于WT+miR-NC组,而Mut+miR-125a组荧光素酶活性与Mut+miR-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区miR-125a的相对表达低于非皮损区。2、miR-125a的表达水平与寻常型银屑病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且与皮损区部分炎症因子呈负相关。3、miR-125a可通过负性靶向调节IL-23R/JAK2/AKT信号通路,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炎症,促进凋亡、分化。

卞媛媛[7](2021)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对小鼠白癜风模型及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白癜风是临床上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疾病,主要累及功能性表皮色素细胞和毛囊黑色素细胞,以皮肤乳白色的斑点或斑片为主要临床表现特征,常常累及头、面、颈、躯干、四肢等多个部位。白癜风的病理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有多个相关假说,其中最为常见的包括自身免疫性调节学说、氧化应激学说、遗传变异学说以及细胞毒性作用学说。有研究表明内质网应激可导致黑色素细胞钙超载,异常或持久的氧化应激反应会导致大量的活性氧簇(ROS)及氧化产物蓄积,刺激内质网内环境发生紊乱,氧化-抗氧化失衡,并导致黑色素细胞的损伤。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是目前治疗白癜风的首选。NB-UVB照射治疗可以抑制白癜风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促进黑色素细胞功能恢复。但是针对强烈紫外线辐射下数十年可能会致癌的作用学术界已经达成共识。近年来研究通过共培养发现,黑色素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迁移都可以被脂肪来源干细胞诱导,优于黑色素细胞单独培养。Nrf2/HO-1信号通路是细胞对抗外源性物质及氧化损伤的重要作用途径,过量的ROS蓄积诱发氧化应激反应,Nrf2的活性被激活,与胞浆伴侣蛋白Keapl解偶联,通过多种蛋白激酶的磷酸化作用被转移至细胞核内,结合核内抗氧化元件ARE,启动下游HO-1、Trx-1等抗氧化分子表达使其发挥抗氧化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NB-UVB、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在小鼠白癜风模型中的疗效,检测氧化应激及内质网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Nrf2/HO-1信号通路在黑色素细胞损伤及修复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白癜风临床防治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1、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联合NB-UVB对莫诺苯宗诱导白癜风小鼠的疗效观察C57BL/6小鼠50只,随机分为5个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白癜风模型组(VIT组),中波窄谱紫外照射组+白癜风模型组(VIT+NB-UVB组);干细胞移植+白癜风模型组(VIT+AMSCs组),干细胞移植+中波窄谱紫外照射+白癜风模型组(VIT+AMSCs+NB-UVB组),每组10只;C57BL/6小鼠用电动剃毛器将背部局部剃毛,大小约2cm×2cm2,空白对照组在备毛区涂甘油膏,每次25mg,每日2次;白癜风模型组、中波窄谱紫外照射组+白癜风模型组、干细胞移植+白癜风模型组及干细胞移植+中波窄谱紫外照射+白癜风模型组于备毛区外涂40%莫诺苯宗,每次25mg,每日2次,在涂抹40%莫诺苯宗前,局部先予以无菌水清洁擦拭,每日给药时间固定为9点、17点,连续用药50天(第0天17点,第1天9点、17点,第2天9点、17点,第50天9点),造模期间每3天小鼠涂药区剃毛一次,至皮肤色素脱失完成造模;以每平方厘米浓度5×106/ml浓度脂肪来源干细胞注射至皮下,勿贯穿皮肤。紫外线照射:波峰311nm,0.5J/cm2为起始剂量;每次剂量增加0.05~0.1J/cm2,3次/周,于造模30天后干预至50天。肉眼观察各组小鼠白癜风的治疗反应;HE染色观察小鼠皮肤病理组织学改变。2、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联合NB-UVB对白癜风小鼠模型内质网应激的影响实验动物分组同方法1,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氧化应激因子含量;免疫荧光检测组织中ROS释放水平;Western blot和PCR检测小鼠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aspase-12、SERCA2a表达;免疫荧光观察钙离子超载分布。3、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联合NB-UVB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改善白癜风内质网应激损伤选用人表皮黑色素细胞,在细胞中添加500μmmol/L的H2O2作用24h模拟类白癜风的黑色素细胞损伤,将细胞分为i)对照组(control)、ii)模型组(VIT)、iii)模型+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紫外照射组(VIT+AMSCs+NB-UVB组)、iv)模型+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紫外照射组+Nrf2抑制剂ML385组(VIT+AMSCs+NB-UVB+ML385)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来检测各组小鼠表皮中Nrf2/HO-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H2O2诱导黑素细胞建立氧化应激损伤细胞模型,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SOD、MDA、MPO、TYR、MIF、MAO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aspase-12、SERCA2a表达;免疫荧光观察钙离子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T亚群的构成。结果:1、脂肪干细胞培养及疗效观察:分离培养的AMSCs细胞7天后,有大量细胞贴壁生长,形成大小不一的细胞集落,细胞呈长梭形,经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90和CD45均呈阳性,成脂诱导,油红O染色鉴定细胞内有大量脂肪滴形成。对各组小鼠病灶区进行效果评价,空白对照组小鼠病灶区未见明显变化,评价有效率为0;VIT组小鼠病灶区呈苍白及白斑样,总有效率为10%;与VIT组相比,VIT+NB-UVB组及VIT+AMSCs组小鼠部分得到改善,总有效率分别达50%、40%;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2、HE染色结果:VIT组脱色处及周围皮肤组织淋巴细胞浸润最明显,VIT+NB-UVB组及VIT+AMSCs组浸润均减少,而VIT+AMSCs+NB-UVB组仅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流式细胞检测结果分析也符合上述表现,以CD3T作为参照,VIT组CD4T比例较其他四组最低(26.776±4.783),CD8T比例最高(18.106±4.562,P<0.05);VIT+NB-UVB组及VIT+AMSCs组,两组间CD4T、CD8T比例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VIT+AMSCs+NB-UVB组较其他四组CD4T比例最高(34.183±0.635),CD8T比例最低(14.383±1.557,P<0.05)。3、ELISA检测血浆中酪氨酸酶(TYR)、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单胺氧化酶(MAO)含量检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VIT组小鼠血浆中MAO(25.94±3.41)、MIF(28.41±4.47)表达均升高,TYP表达降低(157.18±19.64,P<0.05);与VIT组相比,VIT+NB-UVB组及VIT+AMSCs组则相反,血浆中MAO、MIF表达显着降低,TYP表达显着升高(P<0.05),但两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VIT+AMSCs+NB-UVB组与其他三组比较(除对照组)血浆中MAO(12.49±2.51)、MIF(16.79±2.28)表达明显减低,TYP表达显着升高(302.84±44.01,P<0.05)。4、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情况:空白对照组相比,VIT组大鼠MDA(14.91±0.86)、MPO(1120.65±131.11)表达明显增高,SOD表达明显减少(23.25±2.27,P<0.05);与VIT组相比,VIT+NB-UVB组及VIT+AMSCs组,MDA、MPO表达明显降低,SOD表达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VIT+AMSCs+NB-UVB组与其他三组比较(除对照组)MDA(8.72±0.42)、MPO(669.52±76.95)表达最低,SOD表达最高(57.74±2.75,P<0.05)。5、免疫荧光检测皮肤组织ROS检测:VIT组大鼠ROS荧光强度较对照组增强;与VIT组相比,VIT+NB-UVB组及VIT+AMSCs组,ROS荧光强度有所减弱;但VIT+AMSCs+NB-UVB组ROS荧光强度最低,提示ROS释放受到明显抑制。6、通过Western blot和PCR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aspase-12、SERCA2a表达及m RNA表达:VIT组与对照组相比,SERCA2a的表达降低,GRP78、caspase-12表达升高(P<0.05);VIT+NB-UVB组及VIT+AMSCs组与VIT组比较,则相反SERCA2a的表达升高,GRP78、caspase-12蛋白表达降低;而VIT+AMSCs+NB-UVB组与其两组比较,SERCA2a的表达升高,GRP78、caspase-12蛋白表达降低,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7、Western blot检测Nrf2/HO-1信号通路的表达:结果发现四组中,对照组Nrf2、HO-1、Trx-1表达最低(P<0.05),VIT+NB-UVB组及VIT+AMSCs组表达明显优于VIT组(P<0.05),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别;VIT+AMSCs+NB-UVB组较其他三组表达最高,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8、增加Nrf2/HO-1拮抗剂(ML385)ELISA检测黑素细胞上清液中TYR、MIF、MAO、SOD、MDA、MPO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IT组细胞上清液中MAO、MIF、MDA、MPO含量均明显升高,TYP、SOD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VIT组相比,VIT+AMSCs+NB-UVB组细胞上清液中MAO(12.29±2.85)、MIF(14.76±5.58)MDA(8.59±0.44)、MPO(526.91±61.28)含量显着降低,TYP(250.67±35.99)、SOD(40.76±3.42)含量显着升高,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VIT+AMSCs+NB-UVB组相比,VIT+AMSCs+NB-UVB+ML385组中MAO(18.55±6.13)、MIF(25.95±2.94)、MDA(13.21±1.22)、MPO(876.75±79.00)含量升高,TYP(132.46±37.40)、SOD(20.39±2.34)含量降低,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具有拮抗作用。9、增加Nrf2/HO-1拮抗剂(ML385)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内质网应激相关GRP78、caspase-12、SERCA2a蛋白表达:结果发现与VIT组相比,VIT+AMSCs+NB-UVB组细胞中SERCA2a表达升高,GRP78、caspase-12表达降低(P<0.05);但是VIT+AMSCs+NB-UVB+ML385组中SERCA2a表达较VIT+AMSCs+NB-UVB明显降低,GRP78、caspase-12表达升高(P<0.05),提示发生拮抗作用。10、免疫荧光检测细胞中钙离子,结果VIT组细胞中钙离子荧光强度增加,钙离子超载严重;与VIT组相比,VIT+AMSCs+NB-UVB组钙离子荧光强度降低明显,钙离子超载受到抑制;与VIT+AMSCs+NB-UVB组相比,VIT+AMSCs+NB-UVB+ML385组中钙离子荧光强度有所增强。结论:1、AMSCs联合NB-UVB对白癜风小鼠的作用优于单独使用效果,对白癜风治疗有一定疗效。2、AMSCs联合NB-UVB可以抑制白癜风小鼠内质网应激损伤。3、AMSCs联合NB-UVB通过激活Nrf2/HO1通路调控内质网应激改善白癜风损伤

危红[8](2020)在《蛋黄油对LPS诱导HaCaT细胞增殖的寻常型银屑病模型及Bcl-2表达的影响初探》文中指出目的:1.初步探索蛋黄油治疗LPS为诱导剂HaCaT细胞为载体的增殖型寻常型银屑病模型;2.采用RT-PCR技术检测蛋黄油对LPS诱导HaCaT细胞中凋亡基因Bcl-2表达量的影响;方法:1.通过MTT实验以及细胞形态检测蛋黄油对HaCaT细胞的毒性;2.建立成熟的寻常型银屑病增殖型模型:以LPS为诱导剂HaCaT细胞为载体,通过MTT实验检测HaCaT细胞增殖率,RT-PCR检测LPS作用于HaCaT细胞后炎症基因IL-8、TNF-α的基因表达量;3.通过MTT检测蛋黄油对LPS诱导的HaCaT细胞的抑制率,Hoechst染色检测蛋黄油对LPS作用于HaCaT细胞后凋亡基因的影响,RT-PCR检测蛋黄油对LPS作用于HaCaT细胞后凋亡基因Bcl-2的影响。结果:1.蛋黄油及溶解剂DMSO作用于细胞24小时后,经MTT检测,吸光值均略低于空白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推测药物及溶解剂DMSO均对细胞没有毒性,或毒性很小。观察给药后的细胞形态变化,各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细胞形态正常;2.LPS刺激HaCaT细胞24h,增殖率为26.36%,与空白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PS刺激HaCaT细胞36h,增殖率为25.09%,与空白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但考虑到时间成本及操作时间的便捷性,选择24h作为后续实验刺激细胞增殖的时间点,通过RT-PCR检测LPS刺激HaCaT细胞后IL-8、TNF-α炎症基因表达量,IL-8、TNF-α基因表达量显着上升,增值率分别为583.7%,295.7%,分别与空白组比较,前者,P<0.01,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后者,与空白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LPS能有效促进HaCaT细胞中IL-8、TNF-α基因表达上升。结果显示,通过饥饿HaCaT细胞24h再经LPS(10μg/ml)刺激HaCaT细胞24h,该造模方法可以作为寻常型银屑病体外实验的研究模型;3.250μg/mL、500μg/mL、1000μg/mL 蛋黄油均对 LPS 诱导的 HaCaT 细胞有抑制增殖作用,250μg/mL作为低剂量药物浓度,500μg/mL为中剂量药物浓度,1000μg/mL为高剂量药物浓度,与模型组比较,抑制率分别为16.72%,29.18%,47.14%。其中低剂量与模型组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中剂量和高剂量分别与模型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药物对细胞的抑制率越大。不同浓度蛋黄油可下调Bcl-2基因表达,250μg/mL、500μg/mL、1000μg/mL 对 Bcl-2 的抑制率分别为 32.58%,29.55%,57.58%。其中250μg/mL、500μg/mL浓度的蛋黄油虽可下调模型组细胞中Bcl-2基因表达,但与模型组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000μg/mL浓度的蛋黄油可下调模型组细胞中Bcl-2基因表达,且抑制率最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DMSO可以作为蛋黄油的溶解剂,蛋黄油浓度在200μg/mL-1000μg/mL范围内对细胞没有毒性,对细胞生长没有明显抑制作用,可以作为药物作用于HaCaT细胞的安全浓度范围;2.LPS能有效促进HaCaT细胞生长及HaCaT细胞中炎症基因IL-8、TNF-α的表达,而据相关文献报道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L-8、TNF-α分泌量增加,因此,再次证实LPS可以作为体外寻常型银屑病模型的刺激物,且该造模方法,饥饿HaCaT细胞24h后以10μg/mLLPS刺激24h,可以作为体外研究寻常型银屑病的模型;3.蛋黄油(250μg/mL、500μg/mL、1000g/mL)对 LPS 诱导的 HaCaT 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同时,可下调Bcl-2基因的表达量,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率也随之增加,推测蛋黄油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而促进细胞凋亡。

李璐璐[9](2020)在《膜锚定补体调节蛋白CD46,CD55和CD59在口腔扁平苔藓中表达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研究膜锚定补体调节蛋白(Membrane-bound complement regulatory proteins,mCRPs)CD46,CD55和CD59在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局部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索mCRPs与OLP发病的相关性。2.体外实验研究mCRPs在体外分离培养的原代OLP口腔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并探索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对CD46,CD55和CD59转录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讨mCRPs表达异常与OLP的相关性,为OLP的发生机制及早期诊治提供新思路。方法:1.实验组纳入37例OLP患者(非糜烂型20例,糜烂型17例),对照组纳入20例健康对照者,并对OLP患者口内病损程度进行REU评分。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CD46,CD55和CD59 mRNA和蛋白在OLP病变组织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OLP患者血清及唾液中补体C3和sC5b-9的表达水平以评估补体激活状态,并分析以上各指标与REU评分的相关性。2.另纳入3例非糜烂型OLP作为实验组,3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口内黏膜组织,通过中性蛋白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OLP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形态观察法对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进行鉴定。免疫荧光进一步检测mCRPs在细胞水平的表达。LPS(0,0.1,1,10,20μg/mL)刺激角质形成细胞HOK 24 h及48 h后,RT-qPCR检测CD46,CD55和CD59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1.RT-qPCR结果显示,OLP组织中CD46,CD55和CD59 mRNA较正常对照组均显着下降(P<0.01),但糜烂型与非糜型病例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糜烂型OLP组CD46和CD5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非糜烂型OLP组CD46和CD55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糜烂型及非糜烂型OLP组CD59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未见显着差异(P>0.05)。ELISA结果显示,OLP组血清中C3及sC5b-9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唾液中补体C3显着下降(P<0.05),sC5b-9含量增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糜烂型OLP中,唾液C3和REU评分呈负相关(r=-0.8098,P=0.0148),余指标与REU评分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2.体外成功分离培养OLP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形态学观察及角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培养的细胞为单一的口腔角质形成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LP角质形成细胞中mCRPs表达均显着降低(P<0.01)。RT-qPCR结果显示,LPS刺激HOK 24 h后,CD46转录水平仅在20μg/mL浓度刺激时下降明显(P<0.05),CD55和CD59表达水平在低浓度刺激下稍增高,20μg/mL刺激时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刺激HOK细胞48 h后,CD46及CD59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CD55仅在0.1μg/mL浓度刺激下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1.OLP存在mCRPs表达水平降低及局部补体系统的异常激活。2.体外细胞实验进一步证实分离培养的OLP原代角质形成细胞存在mCRPs表达降低的现象。3.G-细菌毒力物质LPS刺激可使m CRPs表达下调,细胞更易受到补体攻击,可能与OLP上皮基底层细胞的凋亡有关。

马杰[10](2020)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热凉血方活性成分经PI3K/AKT/GLUT1通路干预银屑病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性复发性皮肤病,主要表现有红斑、鳞屑等,中医称其为“白疕”,多因营血亏损,血热内蕴,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银屑病目前多从“血分”论治,血热证是其最常见的证型。清热凉血方是导师根据三十余年的临床经验从“犀角地黄汤”化裁而来。前期临床研究和基础实验证实清热凉血方通过多种生物学机制治疗银屑病安全、有效。而中药复方治疗疾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清热凉血方干预银屑病的有效成分和机制尚未阐明。网络药理学是基于药物分子、基因、蛋白等多个公共数据库,运用现代生物信息学技术揭示中药对机体网络调控作用的一门学科。运用网络药理学可较好地阐释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成分-靶点”网络。银屑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包括多基因遗传背景、T细胞免疫及环境的共同影响。银屑病尚无治愈的方法,现有的治疗手段难以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效果。调节代谢可能是银屑病治疗的新思路。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是一种广泛表达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可能通过促进表皮增殖、激活炎症以及血管生成等多种机制参与银屑病发病,并受到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节。目前尚无清热凉血方及其活性成分是否通过PI3K/AKT/GLUT1信号通路治疗银屑病的研究。目的1、运用网络药理学挖掘清热凉血方治疗银屑病的可能活性成分及靶点。2、比较血热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健康对照组的皮肤中GLUT1蛋白的表达情况。3、基于体内、外实验,观察清热凉血方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是否通过调控PI3K/AKT/GLUT1信号通路发挥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方法研究一:通过数据库挖掘、文献检索构建了清热凉血方药物成分分子数据库;并利用计算机方法通过评估药物分子的ADME性质,获取清热凉血方的有效化学成分,进一步构建了成分-靶标网络,并通过蛋白互作、GOBP分析、Reactome通路分析揭示清热凉血方治疗银屑病的可能机制。研究二:入组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0名和健康对照组15名,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血热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GLUT1蛋白表达情况并比较两组有无差异。研究三:选用6~8周龄的BALB/c雄性小鼠47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7只,其余各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用含5%咪喹莫特乳膏涂抹在去毛的背部部位,1次/天,每次62.5 mg,持续7天。雷公藤组灌胃浓度为7.56 mg/kg雷公藤多苷液,槲皮素低、中、高组分别灌胃浓度为30mg/kg、60mg/kg及120mg/kg的槲皮素溶液,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灌胃等渗盐水。干预7天后,第8天采集小鼠背部皮损和血清。通过肉眼观察皮损改变并进行PASI评分,HE染色比较皮肤组织病理改变并测量表皮厚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鼠皮损中GLUT1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皮损中AKT mRNA和GLUT1 mRNA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皮损中AKT、pAKT和GLUT1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小鼠血清炎症因子的含量。研究四:运用HaCaT细胞模型,分为9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Control)、模拟银屑病疾病组(ModelA)、疾病+PI3K/AKT通路抑制组(ModelB)、疾病+高剂量槲皮素组(ModelA+QCH)、疾病+中剂量槲皮素组(ModelA+QCM)、疾病+低剂量槲皮素组(ModelA+QCL)以及疾病+抑制+高剂量槲皮素组(ModelB+QCH)、疾病+抑制+中剂量槲皮素组(Model B+QCM)和疾病+抑制+低剂量槲皮素组(Model B+QCL),运用CCK-8法检测槲皮素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槲皮素对HaCaT细胞凋亡的影响,并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AKT、pAKT和GLUT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研究一基于数据库构建和计算机分析,我们得到了清热凉血方的131个活性分子及483个靶标。根据Degree排名,槲皮素可能是清热凉血方中主要的活性成分,其主要靶点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清热凉血方干预银屑病的生物学过程包括调节代谢、免疫等。研究二GLUT1强表达于部分棘细胞和基底细胞的细胞膜,弱表达于部分棘细胞和基底细胞的细胞核。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肤棘细胞和基底细胞细胞膜的GLUT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研究三1、皮损变化方面,模型组小鼠出现比较典型的红斑、肥厚、鳞屑等“银屑病样”改变,槲皮素组的红斑、肥厚、鳞屑较同一时间点的模型组程度轻。PASI评分方面,槲皮素组在第8天的红斑、肥厚、鳞屑评分及总分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值均<0.05)。2、病理改变方面,模型组小鼠表现出典型的“银屑病样”改变,槲皮素各剂量组的表皮角化过度和棘层肥厚较模型组的程度轻。表皮厚度方面,模型组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130.93±69.66 μm vs 21.81±2.84μm,P<0.001),雷公藤组、槲皮素低、中、高剂量组表皮厚度依次为 77.93±12.54 μm、71.87±12.99 μm、77.73±10.08 μm、62.33±11.41μm,且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值均<0.05)。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GLUT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1),雷公藤组、槲皮素低、中、高剂量组GLUT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 值均<0.001)。4、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皮损中AKT mRNA和GLUT1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值均<0.001),其余各组AKT mRNA和GLUT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值均<0.001),且槲皮素低、中、高剂量组AKT mRNA和GLUT1 mRNA的相对表达量逐渐递减。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皮损中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比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的比值(pAKT/AKT)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雷公藤组和槲皮素高剂量组的pAKT/AKT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槲皮素低、中剂量组的pAKT/AKT均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模型组GLUT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1),雷公藤组及槲皮素中、高剂量组的GLUT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值均<0.05),槲皮素低剂量组GLUT1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但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槲皮素低、中、高剂量组GLUT1相对表达量依次递减。6、血清炎症因子方面,模型组小鼠TNF-α、IL-17A、IL-6、IL-10水平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值均<0.05),而模型组IFN-γ、IL-21、IL-22水平也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时,槲皮素高剂量组TNF-α、IL-6和IL-17A水平均显着低于模型组(P值均<0.05)。研究四1、CCK-8法结果显示槲皮素能够抑制HaCaT细胞的增殖,槲皮素在不同给药时间下对 HaCaT 细胞抑制的 IC50 分别是:24h,IC50=160.3 mM;48h,IC50=73.28 mM;72h,IC50=42.20 mM。2、细胞凋亡结果显示,Model A组细胞凋亡率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Model B组细胞凋亡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1)。ModelA+QCH、ModelA+QCM和Model A+QCL组细胞凋亡率逐渐降低且均显着高于Model A组(P值均<0.001)。Model B+QCH、Model B+QCM细胞凋亡率逐渐降低且均显着高于Model B组(P值均<0.001),Model B+QCL组细胞凋亡率也高于Model 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Model A 组 pAKT/AKT 显着高于 Control 组(P<0.01),ModelB 组 pAKT/AKT 显着低于 Model A 组(P<0.01)。ModelA 组 GLUT1 蛋白相对表达量显着高于 Control 组(P<0.001)。Model A+QCH 组、Model A+QCM 组和 Model A+QCL组pAKT/AKT逐渐升高且均显着低于Model A组(P值均<0.001)。Model A+QCH组GLUT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着低于Model A组(P<0.05)。Model A+QCM组和Model A+QCL组GLUT1蛋白相对表达量也均低于Model 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del B+QCH组、Model B+QCM组pAKT/AKT逐渐升高且均显着低于 Model B 组(P值均<0.01)。Model B+QCH 组、Model B+QCM 组 GLUT1 蛋白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且均显着低于Model B组(P<0.01,P<0.05)。Model B+QCL组GLUT1蛋白相对表达量也低于Model 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清热凉血方治疗银屑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网络作用效应。槲皮素可能是清热凉血方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2、槲皮素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GLUT1信号通路发挥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

二、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清热利湿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研究及对角质形成细胞内JAK/STAT3通路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清热利湿方药治疗银屑病的Meta分析
    1.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
        1.5 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
        1.6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文献检索及筛选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和方法学质量评价
        2.3 纳入的清热利湿方药特征分析
    3.讨论
    4.小结
第二章 清热利湿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1.4 脱落、终止标准
        1.5 样本量估算
        1.6 治疗方案
        1.7 观察指标
        1.8 疗效判定标准
        1.9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受试者基线情况
        2.2 主要临床疗效分析
        2.3 次要观察指标分析
    3.讨论
    4.小结
第三章 清热利湿饮对HaCaT细胞内JAK-STAT3通路的影响
    1.材料
        1.1 细胞株
        1.2 仪器设备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耗材
    2.方法
        2.1 清热利湿饮药液制备
        2.2 细胞培养
        2.3 细胞冻存
        2.4 细胞复苏
        2.5 细胞计数
        2.6 Westernblot法检测JAK1、JAK2、p-STAT3蛋白的表达
        2.7 RT-PCR法检测CXCL1、IL-6、TNF-α及STAT3m RNA的表达
        2.8 .统计方法
    3.结果
        3.1 清热利湿饮对Ha Ca T细胞内p-STAT3蛋白水平的影响
        3.2 清热利湿饮对细胞内JAK1与JAK2蛋白表达的影响
        3.3 清热利湿饮对细胞内CXCL1、IL-6、TNF-α及STAT3m RNA表达的影响
    4.讨论
    5.小结
第四章 清热利湿饮治疗银屑病的体内研究
    第一节 清热利湿饮改善银屑病小鼠皮损的类临床症状
        1.材料
        1.1 动物来源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1.4 实验药物
        2.方法
        2.1 动物分组及药物干预
        2.2 银屑病样小鼠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即PASI评分
        2.3 HE染色观察银屑病小鼠皮损处组织形态学变化
        2.4 免疫组化检测银屑病小鼠皮损处Ki67、PCNA蛋白的表达
        2.5 RT-PCR检测小鼠皮损内IL-6、IL-17A、IL-22及IFN-γm RNA的表达
        2.6 统计方法
        3.结果
        3.1 清热利湿饮对IMQ诱导的银屑病小鼠皮损严重程度评分情况
        3.2 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皮损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
        3.3 免疫组化检测小鼠皮损中Ki67、PCNA表达情况
        3.4 小鼠皮损中IL-6、IL-22、IL-17A及 IFN-γm RNA表达情况
        4.讨论
    第二节 清热利湿饮对银屑病小鼠KC内 JAK-STAT3通路的影响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5.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一 清热利湿法辨证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基于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2)“止痒平肤液”治疗EGFRIs相关中重度皮疹的RCT研究及作用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皮疹的发生机制
        1. 概述
        2. EGFRIs相关皮疹的发生机制
        3.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EGFRIs相关皮疹的中医治疗措施
        1. 概述
        2. 中医治疗措施
        3. 本团队前期研究成果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止痒平肤液”主要成分的抗菌、抗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概述
        2. “止痒平肤液”各中药的组成成分
        3. “止痒平肤液”各成分的抗菌、抗炎作用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试验
    第一章 “止痒平肤液”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相关中重度皮疹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止痒平肤液”对EGFRIs相关皮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第二部分 基础实验
    第一章 基于超高液相色谱的“止痒平肤液”主要成分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炎症模型的建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基于PLA2G4A基因的苦参碱对HaCaT细胞炎症模型的干预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附录
    附录1 外用中药“止痒平肤液”治疗中重度靶向药相关皮疹的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表( case report form,CRF)

(3)紫外线诱发光线性角化病中DNA-PKcs与Akt正反馈调控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组织水平检测AK、SCC中DNA-PKcs、Akt表达水平
    1 研究背景
    2 材料与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第二部分 细胞水平研究紫外线对DNA-PKcs、Akt表达及相互结合影响
    1 研究背景
    2 材料与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第三部分 细胞水平研究DNA-PKcs/Akt正反馈调控机制
    1 研究背景
    2 材料与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第四部分 小鼠水平研究DNA-PKcs/Akt正反馈调控机制
    1 研究背景
    2 材料与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紫草素通过下调AnxA2的表达抑制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增殖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药品与试剂
        1.1 细胞株
        1.2 药物和试剂
    2.主要仪器
    3.方法
        3.1 细胞培养与传代
        3.2 紫草素浓度的配制
        3.3 细胞形态观察
        3.4 细胞周期检测
        3.5 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
        3.6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3.7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3.8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RNA表达
        3.9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检测AnxA2蛋白表达
    4.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紫草素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5)LINC00504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差异表达研究及其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中英文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2.2 标本来源及处理
        2.2.1 标本收集
        2.2.2 PASI评分
        2.2.3 细胞来源
    2.3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2.3.1 主要实验试剂
        2.3.2 主要实验仪器
    2.4 实验步骤及方法
        2.4.1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
        2.4.2 炎症因子刺激Hacat细胞实验
        2.4.3 基因过表达实验
        2.4.4 EdU细胞增殖(细胞成像)实验
        2.4.5 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 生物信息学分析
    3.2 LINC00504 组织水平的表达及意义
    3.3 LINC00504 与炎症相关因子相关性
    3.4 细胞水平验证LINC00504 的功能
4.讨论
5.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LncRNA在银屑病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6)miR-125a通过白细胞介素23受体通路对角质形成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miR-125a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炎症因子的相关性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研究对象
        2.3 实验方法
        2.3.1 皮损组织Q-PCR检测
        2.3.2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3.2 寻常型银屑病病变组织区miR-125a呈低表达
        3.3 银屑病病变组织中miR-125a的表达与银屑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3.4 银屑病病变组织中miR-125a的表达与部分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miR-125a对HaCaT细胞增殖、凋亡、分化、炎症及IL-23R/JAK2/AKT通路的作用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1.3 实验试剂的配置
        2.2 实验方法
        表型实验
        2.2.1 细胞培养
        2.2.2 IL-23干预HaCaT细胞
        2.2.3 HaCaT细胞质粒转染
        2.2.4 HaCaT细胞转染质粒后miR-125a检测(qPCR)
        2.2.5 CCK-8法检测HaCaT细胞活力
        2.2.6 AV/PI法检测细胞凋亡
        2.2.7 HaCaT细胞质粒转染后靶基因IL-23R mRNA检测(qPCR)
        2.2.8 HaCaT细胞质粒转染后靶基因及下游通路检测(Western Blot)
        2.2.9 HaCaT细胞质粒转染后分化标志基因KRT1、KRT10mRNA检测(qPCR)
        2.2.10 HaCaT细胞质粒转染后分化标志基因检测(Western Blot)
        2.2.11 HaCaT细胞质粒转染后炎症因子检测(ELISA)
        挽救实验
        2.2.12 HaCaT细胞质粒转染后miR-125a检测(qPCR)
        2.2.13 CCK-8法检测HaCaT细胞活力
        2.2.14 AV/PI法检测细胞凋亡
        2.2.15 HaCaT细胞质粒转染后靶基因IL-23R mRNA检测(qPCR)
        2.2.16 HaCaT细胞质粒转染后靶基因及下游通路检测(Western Blot)
        2.2.17 HaCaT细胞质粒转染后分化标志基因KRT1、KRT10mRNA检测(qPCR)
        2.2.18 HaCaT细胞质粒转染后分化标志基因检测(Western Blot)
        2.2.19 HaCaT细质粒转染后炎症因子检测(ELISA)
        2.2.20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表型实验
        3.1.1 miR-125a抑制HaCaT细胞增殖
        3.1.2 miR-125a促进HaCaT细胞凋亡
        3.1.3 质粒转染后miR-125a组IL-23R mRNA的表达减低
        3.1.4 miR-125a下调IL-23R/JAK2/AKT通路
        3.1.5 miR-125a促进HaCaT细胞分化
        3.1.6 质粒转染后HaCa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炎症因子水平
        3.2 挽救实验
        3.2.1 miR-125a抑制HaCaT细胞增殖
        3.2.2 miR-125a促进HaCaT细胞凋亡
        3.2.3 质粒转染后IL-23R mRNA的表达
        3.2.4 miR-125a下调IL-23R/JAK2/AKT通路
        3.2.5 miR-125a促进HaCaT细胞分化
        3.2.6 质粒转染后HaCa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炎症因子水平
        3.2.7 miR-125a与IL-23R的靶向调控关系验证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银屑病相关MicroRNAs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对小鼠白癜风模型及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联合NB-UVB对莫诺苯宗诱导白癜风小鼠的疗效观察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1 主要实验仪器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与分组
        2.2.2 白癜风小鼠模型的建立
        2.2.3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MSCs)提取与鉴定
        2.2.4 AMSCs种植及紫外线照射
        2.2.5 疗效评价
        2.2.6 HE染色
        2.2.7 流式细胞
        2.2.8 ELISA检测
        2.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鉴定
        3.2 各组疗效评价结果
        3.3 HE染色
        3.4 流式细胞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CD4/CD3和CD8/CD3T细胞的比例
        3.5 ELISA检测血浆TYP、MIF、MAO含量
    4 讨论
        4.1 干细胞移植联合NB-UVB照射在白癜风小鼠中的治疗作用
        4.2 干细胞移植联合紫外照射治疗对白癜风小鼠免疫调节影响
        4.3 干细胞移植联合紫外照射治疗对MAO、TYP、MIF的表达影响
        4.5 干细胞移植联合紫外照射治疗对氧化应激因子的表达影响
    5 结论
第二部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联合NB-UVB对白癜风小鼠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1 主要实验仪器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模型建立与分组
        2.2.2 ELISA
        2.2.3 免疫荧光检测
        2.2.4 Western blot
        2.2.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2.3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ELISA检测血清MDA、MPO和SOD含量
        3.2 免疫荧光检测ROS
        3.3 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
        3.4 qPCR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mRNA水平
        3.5 免疫荧光检测皮肤内钙离子
    4 讨论
        4.1 干细胞移植联合紫外照射治疗对氧化应激因子表达的影响
        4.2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紫外照射治疗对白癜风小鼠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4.3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联合NB-UVB抑制内质网应激减轻白癜风钙离子超载
    5 结论
第三部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联合NB-UVB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改善白癜风内质网应激损伤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2.1.1 主要实验仪器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模型建立与分组
        2.2.2 人表皮黑色素细胞培养
        2.2.3 氧化应激损伤黑素细胞模型的建立与分组
        2.2.4 紫外照射细胞
        2.2.5 ELISA检测
        2.2.6 免疫荧光检测
        2.2.7 Western blot
        2.3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组织中Nrf2/HO-1信号通路的表达
        3.2 ELISA检测TYP、MIF、MAO含量
        3.3 ELISA检测黑素细胞内氧化应激因子
        3.4 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黑素细胞中GRP78、caspase-12、SERCA2a
        3.5 免疫荧光检测Ca~(2+)浓度
    4 讨论
    5 结论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自体脂肪来源干细胞与白癜风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蛋黄油对LPS诱导HaCaT细胞增殖的寻常型银屑病模型及Bcl-2表达的影响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
    1.1 蛋黄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作用研究进展
        1.1.1 化学成分
        1.1.2 药理作用
        1.1.3 蛋黄油在临床上的应用
        1.1.4 总结
    1.2 银屑病研究进展
        1.2.1 银屑病的诊断及病因
        1.2.2 寻常型银屑病体外模型
        1.2.3 总结
    1.3 凋亡基因在银屑病中的研究进展
        1.3.1 细胞凋亡在银屑病中研究进展
        1.3.2 细胞凋亡与Bcl-2家族的关系
        1.3.3 Bcl-2凋亡基因的特征
        1.3.4 总结
第二章 蛋黄油对HaCaT细胞的作用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溶液的配制
        2.3.2 细胞培养
        2.3.3 蛋黄油对HaCaT细胞生长的影响
        2.3.4 蛋黄油对HaCaT细胞形态的影响
        2.3.5 蛋黄油对HaCaT细胞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2.3.6 统计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蛋黄油对HaCaT细胞生长的影响
        2.4.2 蛋黄油对HaCaT细胞形态的影响
        2.4.3 蛋黄油对HaCaT细胞Bcl-2表达的影响
    2.5 讨论
第三章 蛋黄油对LPS诱导HaCaT细胞增殖模型的作用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溶液的配制
        3.3.2 细胞培养
        3.3.3 增殖模型的建立
        3.3.4 药物的抗凋亡作用
        3.3.5 统计分析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模型建立
        3.4.2 凋亡实验结果
        3.4.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9)膜锚定补体调节蛋白CD46,CD55和CD59在口腔扁平苔藓中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mCRPs在口腔扁平苔藓局部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3 REU评分
        2.实验材料
        2.1 主要试剂
        2.2 实验仪器设备
        3.实验方法
        3.1 样本收集
        3.2 HE染色
        3.3 RT-qPCR检测OLP病变组织中mCRPs mRNA的表达
        3.4 Western Blotting检测OLP病变组织中mCRPs蛋白的表达
        3.5 ELISA检测唾液及血液中补体C3及s C5b-9 的含量
        3.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体外实验验证mCRPs促进OLP发展的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实验仪器设备
        2.实验方法
        2.1 OLP角质形成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2.2 OLP角质形成细胞的传代
        2.3 OLP角质形成细胞的鉴定
        2.4 免疫荧光检测mCRPs在 OLP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
        2.5 RT-qPCR检测LPS刺激前后mCRPs转录水平的变化
        2.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附录)
致谢

(10)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热凉血方活性成分经PI3K/AKT/GLUT1通路干预银屑病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网络药理学在银屑病中的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
        2. 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
        3. 网络药理学概念及应用
        4. 网络药理学在银屑病中的应用
        5.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T细胞代谢在常见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 基本的T细胞代谢
        2. T细胞的代谢调节因子
        3. 代谢基质
        4. T细胞代谢的其他调节途径
        5. T细胞代谢异常在常见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6.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葡萄糖转运蛋白1的研究进展
        1. GLUT1的定义及功能
        2. GLUT1参与多种疾病进展
        3. 多种小分子能调节GLUT1的表达
        4. GLUT1作为载药靶点具有良好的前景
        5. 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研究一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清热凉血方活性成分及干预银屑病的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GLUT1蛋白表达水平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三 槲皮素对咪喹莫特银屑病模型小鼠的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四 槲皮素对HaCaT细胞PI3K/AKT/GLUT1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四、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清热利湿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研究及对角质形成细胞内JAK/STAT3通路表达的影响[D]. 张芳.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止痒平肤液”治疗EGFRIs相关中重度皮疹的RCT研究及作用机制探讨[D]. 张静怡.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3]紫外线诱发光线性角化病中DNA-PKcs与Akt正反馈调控机制的研究[D]. 唐杰.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4]紫草素通过下调AnxA2的表达抑制中耳胆脂瘤上皮细胞增殖的相关研究[D]. 胡炜昊.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2)
  • [5]LINC00504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的差异表达研究及其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影响[D]. 朱磊.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6]miR-125a通过白细胞介素23受体通路对角质形成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 苏芳.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7]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对小鼠白癜风模型及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的作用研究[D]. 卞媛媛.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8]蛋黄油对LPS诱导HaCaT细胞增殖的寻常型银屑病模型及Bcl-2表达的影响初探[D]. 危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9]膜锚定补体调节蛋白CD46,CD55和CD59在口腔扁平苔藓中表达的研究[D]. 李璐璐. 青岛大学, 2020(01)
  • [10]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热凉血方活性成分经PI3K/AKT/GLUT1通路干预银屑病的作用[D]. 马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