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系统中视音频信号的切换

多媒体系统中视音频信号的切换

一、多媒体系统视音频信号的切换(论文文献综述)

杨会健[1](2020)在《智慧景区旅游应急指挥中心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逐渐成为国民一种基本需求和时尚,依托信息化技术实现智慧景区是物联网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景区指挥中心不仅是保障智慧景区的关键要素,也是包括指挥调度、交通监测、视频监控、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以及参观接待的重要指挥场所,对景区整体安全管控发挥着重要的决策指挥作用。如何对各项运营数据进行整合,消除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从而真正解决“信息孤岛”这个难点、痛点问题,使其成为一个真正的系统联动、业务协同的指挥中心平台是当前智慧景区设计和建设关注的焦点。论文结合南京牛首山智慧景区指挥中心实际项目,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智慧景区指挥中心的设计与实现。论文首先简述了智慧景区基本概念,介绍了智慧景区指挥中心当前建设的需求并进行了分析,包括系统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性能需求等。论文结合牛首山智慧景区项目实例,分析给出了指挥中心硬件环境建设方案,包括基础装修建设、硬件建设,以及指挥中心系统设计等。论文重点讨论并给出了指挥中心设计结构,包括分为子系统、中间层系统和顶层指挥调度系统设计。针对指挥中心核心应急指挥调度系统,论文在充分调研了国内同类型景区或相似行业应用案例基础上,设计提出了按照统一的旅游数据标准、统一景区基础信息、统一景区地理信息、统一交换接口、统一技术平台等,以“业务协同”和“高度集成”为指导思想设计完成了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建设。论文设计提出的设计方案,经实际应用效果良好,不仅有效覆盖了景区运营管控各方面,也成为景区安全运营的有力抓手。

邓戬[2](2020)在《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指出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需求不断增长,自主可控的智能网联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的研发需求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基于整车层面对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需求,提出基于域控制器的功能架构方案,设计通信协议,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测试验证,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开发流程,分析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功能特征,并通过对典型自主品牌智能网联汽车进行配置对比,归纳提出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开发需求。2、基于域控制器的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完成基于域控制器的功能架构总体设计,其中重点阐述了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通信域控制器和智能座舱域控制器的硬件方案;完成双供电系统设计、接地点和整车电平衡分析。3、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载网络协议研究,分析实时同步机制的TSN协议机制,设计了面向服务调用的架构(SOA)通信方法,实现域控制器之间服务调用。4、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测试验证。搭建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平台,制定测试标准和测试方法。对整车网络、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通信域控制器和电机控制器进行了功能测试,并分析了测试结果。

王君媚[3](2020)在《浅析广播融媒体直播车的系统构成及功能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新建广播融媒体直播车,集成音视频系统,并运用无线自组网、4G传输及卫星"动中通"等通信技术组成稳定可靠的传输系统,实现可移动的融媒体直播。

掌帆[4](2019)在《背景噪声下中文语音质量的客观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现代通信设备可能暴露在各种噪声环境中,有效量化终端的噪声抑制效果尤为重要。针对这一问题,ITU-T P.835建议书提出一种主观测试方法,从语音质量S-MOS、残留噪声质量N-MOS、整体抑噪性能G-MOS三个维度进行评价。在客观评价方面,国际上存在ETSI EG 202 396-3、ETSI TS 103 106及ETSI TS 103 281三种评价方法,但其对于中文语音的适用性有待考量。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背景噪声环境下各客观评价方法对于中文语音的性能表现。本文从以下四方面展开研究:第一,分为样本数据库和客观评价模型两部分对三种客观评价方法进行梳理,分析各模型的应用场景,并重点分析其算法差异。第二,搭建实验环境,解决实验室场景下的背景噪声模拟和通信网络模拟问题,为背景噪声下中文语音质量的评价提供采样基础。第三,构建基于中文语音的样本数据库。首先,选用合适的中文音源,在多样化的测试条件下录制终端传输的中文语音样本,得到差异化的客观测试结果。其次,设计合理的主观实验方案,确保主观评测的结果有效可靠。最终,32名大众听众参与主观实验,共收集13824个分项投票,其中涵盖48种测试条件,每种测试条件下分三个维度各获取96个MOS投票结果。第四,通过曲线拟合的映射函数对客观测试结果做差异补偿,通过计算各测试条件下主观测试结果的置信区间考量其不确定性,并应用统计指标评估各客观模型的性能表现。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背景噪声下中文语音质量的客观评价,ETSI TS103 281模型A具有最优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陆戈华[5](2019)在《湖州市12345政府阳光热线平台设计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2年湖州市设立了“12345市长热线”专线电话,用来受理和交办群众的各类来电,在反映民声、收集民意、化解民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经过十多年的运行,针对当前湖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人民群众诉求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2013年湖州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下,确立实施“阳光湖州”建设战略,决定将特服号“12345”作为统一对外号码,整合全市范围150多路政务热线,该战略实施由湖州市信访局负责及时落实,所以迫切需要建设一套稳定完善的热线系统去服务本地民众,接洽和解决百姓的诉求。本课题针对湖州市信访局对平台建设的迫切需求,提供相应解决方案,设计并搭建硬件平台,合理划分软件功能模块,设计实现一种基于信息化的阳光热线平台。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软件平台开发设计上考虑,采用SOA体系结构,结合Web Service技术、CTI技术、SSH等具体技术,实现应用整合、内容管理和应用系统结构化开发等软件,以实现多层架构,包括业务展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这些组件跨越不同的应用模块、渠道、设备,提供多渠道和多应用的集成,方便后期各类型及各平台子系统的二次开发。2.针对弱电以及硬件系统设计上考虑,遵循成熟和先进的技术,考虑合理的性价比,不但要把总造价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范围内,而且要让整套系统兼具良好的性能,同时要考虑到后期运维上长期持续的成本投入。所以要选择稳定性较高的国内外知名品牌的硬件产品,保证系统及单元选用最新的成熟技术,力争设备十年内不落后、不淘汰,考虑到各类产品间需具备良好的相通性和扩展性,应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化产品,所有系统产品应该具备良好的维护和售后服务,并随时可以根据要求方便升级。

孟祥飞[6](2019)在《基于DM6467T音视频同步压缩传输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半导体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硬件处理速度显着提升,监控领域受到流媒体等技术的影响,也不再局限于视频,而是转变为音视频同时采集传输的形式。由于系统采集到的音视频数据过大必须经过压缩编码后才能在有限的带宽内传输,此外音视频编码的算法复杂度、所压缩数据量大小、网络传输带宽等的差异都会产生延迟,导致客户端出现音视频失步现象。另外传统的以ARM、DSP、FPGA为核心的监控方案均存在不足之处。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DaVinci处理器的音视频同步压缩传输监控系统。系统采用DM6467T作为核心处理器,利用其独特的ARM+DSP双核架构完成整个系统的控制以及音视频数据的处理。硬件方面,系统采用TLV320AIC32和TVP5150作为音视频译码芯片;采用MT47HI28MI6RT25E和NAND01GW3B2AZA6E作为系统的存储芯片;采用KSZ8001作为系统网络传输芯片。在软件方面,选择H.264和AAC作为系统音视频数据压缩算法,并提出了基于RTP协议时间戳信息和RTCP协议反馈报文的同步控制方法。利用TI提供的开发套件搭建达芬奇软件平台,在Linux系统下对整个系统进行了程序设计,首先根据V4L2和ALSA框架完成音视频数据的采集、借助CE模块调用DSP端算法对数据进行压缩,之后利用ORTP库对数据进行打包发送,在接收端通过RTP时间戳信息和RTCP报文反馈的缓冲区占用情况调节音视频数据的发送速率与播放状态,从而实现音视频同步播放。系统测试结果显示:解码后的音视频数据质量高,同步效果良好,系统延时在200ms左右,以上结果表明本文设计音视频同步压缩传输监控系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刘梦琪[7](2019)在《混合学习情境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信息化教学能力逐渐成为信息时代教师的必备技能之一。高师院校的师范生作为中小学人民教师的储备军,相较于在职教师拥有更完整的培训时间和完善的培训环境,因此,培养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对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背景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普遍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旨在提升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尽管其在培养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由于存在地区、学校、专业等差异,使得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高校大多采用大班教学,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内容和知识点繁多,课时不足,师生互动少,教学质量不佳;教学形式、评价方式单一,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的需求。混合学习将部分知识点的学习放在了课前,充分发挥了在线学习平台的优势,将宝贵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探究活动和动手实践操作,提升了课堂效率。为改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中出现的问题,提升教学效果,本研究构建了混合学习情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模式,并在华中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中进行实施运用。在本研究中,作者主要进行了三方面的工作:①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分析总结出混合学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混合学习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中的研究现状;②在梳理混合学习模式的定义和己有混合学习模式的基础上,结合黄荣怀教授对混合学习模式构成要素的界定,以及技术类实验课的特点,从前端分析、学习活动与资源设计和学习评价这三个部分进行分析,构建了混合学习情境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前-课中-课后”《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模式;③以华中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为研究对象,将混合学习情境下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引入实验教学,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通过参与度前后测、满意度问卷调查、课堂实录视频分析、期末成绩等方面验证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并根据教学实施的反思总结,进一步优化混合学习情境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研究结论表明,本研究构建的混合学习情境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模式的应用改善了实验课之前存在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堂参与度,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对其他高校运用该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王丹[8](2018)在《智能录播系统在高职院校数字化资源建设中的应用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水平,加快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步伐,数字化资源的建设越来越紧迫。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数字化资源建设需要,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引进了智能录播系统来完成视频直播课的录制和IP课件的制作。智能录播系统是利用PC机的多媒体性能,进行视频、音频的实时采集和编码、解压工作,最终形成在网络中可以实时收看、下载的数字化视音频文件。

韩媛媛[9](2015)在《公安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公安视频会议系统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在分析视频会议系统的视频图像压缩算法、框架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公安工作的需求,按照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易操作性、可扩容性、互通性等要求,设计了满足1080P全高清、4CIF标清的省、市、县、基层四级视频会议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控制平台,同时设计了视频会议系统部署方案和提出了会议系统配套设施的要求。在设计部署视频会议系统时,由于要充分考虑到设备运行管理、日常巡检维护、资金预算和满足今后一定时期内视频业务发展的需要等问题,所以省到市、市到县选择建设基于H.264视频压缩技术的最新的高清晰视频会议系统,视频分辨率达到1080P;县到基层选择建设标清视频会议系统,视频分辨率达到4CIF。系统采用广播级的电信设备,支持E1和IP双线路备份机制,支持双流和双视频流,支持混网、混速、混协议并具备一定扩展能力。在设计视频会议系统控制平台时,摒弃了高、标清矩阵加上、下变换的方式,选择了功能更加强大的混合矩阵,混合矩阵可同时接入高清信号、标清信号、VGA等信号,并实现无缝防抖切换。在视频会议系统部署方案中,对网管中心、摄像系统、音响扩声系统、视音频传输系统、监视显示系统、录播系统和中控系统都提出了相应的设计要求,并提出了视频会议系统备份和扩容设计要求。最后,在视频会议系统配套设施建设上,对会议系统供电、线路铺设、会议室环境、灯光、声场环境、布局等提出了建议要求。

张志刚[10](2014)在《高校课堂网络实时录播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高校课堂网络实时录播系统进行研究,首先讨论了其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然后在分析了网络录播系统设计和实现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技术后,对市场上比较有代表性的三家网络录播产品从基本构成、功能特点、关键技术和技术参数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指出了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接下来进行了高校网络录播系统的需求分析,并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结合实际需求,在采用的关键技术上进行取舍和选择,提出了笔者所在高校课堂网络录播系统的总体方案,为4点集控式网络录播系统,包括“板书型”和“课件型”两类。同时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录播系统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板书型”和“课件型”两类录播系统的具体设计方案。最后是系统的实现阶段,以笔者所在高校的4点集控式网络录播系统为例,从设计方案的细化、主要设备的选型、录播教室的选址及改造、系统施工和系统调试几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最后,本文对整个课题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查找了课题研究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并提出网络录播系统今后研究的方向。本文的研究虽然是依托于笔者所在高校,但能够为其它高校课堂网络实时录播系统的研究和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多媒体系统视音频信号的切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媒体系统视音频信号的切换(论文提纲范文)

(1)智慧景区旅游应急指挥中心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智慧景区现状
        1.2.2 国内外景区指挥中心概况
    1.3 论文工作内容及结构安排
        1.3.1 论文主要工作内容
        1.3.2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智慧景区指挥中心建设需求分析
    2.1 景区指挥中心建设的行业和企业需求
    2.2 指挥中心硬件环境建设需求
    2.3 指挥中心软件调度平台软件建设需求
    2.4 指挥中心系统的性能需求
        2.4.1 系统的先进性
        2.4.2 系统的可靠性
        2.4.3 性能指标
        2.4.4 系统集成性能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指挥中心硬件环境建设方案
    3.1 指挥中心结构及其平面设计
        3.1.1 指挥中心平面布局
        3.1.2 指挥大厅结构及平面布局
        3.1.3 决策区结构及平面布局
    3.2 指挥中心基础系统设计
        3.2.1 音视频系统设计
        3.2.2 多媒体显示系统设计
        3.2.3 集中控制系统设计
        3.2.4 数据中心设计
        3.2.5 暖通消防及配电设计
第四章 指挥中心子系统设计
    4.1 指挥中心系统总体结构
    4.2 安防监控系统设计
        4.2.1 总体设计
        4.2.2 功能设计
        4.2.3 系统详细设计
    4.3 无线对讲系统设计
        4.3.1 系统设计目标
        4.3.2 系统各模块设计
        4.3.2.1 基站设计
        4.3.2.2 网管设计
        4.3.2.3 调度设计
        4.3.2.4 录音设计
        4.3.3 系统频率规划
    4.4 IBMS系统设计
        4.4.1 设计架构
        4.4.2 子系统集成
        4.4.3 集成系统功能设计
    4.5 客流采集与引导系统设计
        4.5.1 客流采集与引导系统架构
        4.5.2 客流采集与引导系统功能
    4.6 游览车调度系统设计
        4.6.1 游览车调度系统架构
        4.6.2 系统功能设计
    4.7 GIS系统设计
        4.7.1 系统的组织结构
        4.7.2 系统流程
        4.7.3 平台的界面展现方式
    4.8 其他子系统设计
第五章 数据交换和集成平台设计
    5.1 数据交换平台设计
        5.1.1 设计目标
        5.1.2 平台设计
        5.1.3 数据接口设计
    5.2 数据集成平台设计
        5.2.1 应用系统
        5.2.2 系统数据流
        5.2.3 系统消息流
        5.2.4 系统结构
第六章 应急指挥调度系统设计
    6.1 总体思路
    6.2 系统总体架构
    6.3 系统功能设计
        6.3.1 日常运维模式
        6.3.2 重大节假日模式
        6.3.3 应急响应模式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论文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域控制器的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需求分析
    2.1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开发需求
        2.1.1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开发流程
        2.1.2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开发需求定义
        2.1.2.1 自动驾驶开发需求
        2.1.2.2 车联网开发需求
        2.1.2.3 车载网络通信开发需求
    2.2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功能需求目标定义
        2.2.1 车道保持功能需求定义
        2.2.2 主动回正功能需求定义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域控制器的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
    3.1 基于域控制器的功能架构总体设计
    3.2 基于域控制器的功能域划分
    3.3 域控制器硬件方案
        3.3.1 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方案
        3.3.2 通信域控制器方案
        3.3.3 智能座舱域控制器方案
    3.4 电气系统硬件方案
        3.4.1 双供电系统
        3.4.2 接地点
        3.4.3 整车电平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面向调度服务的智能网联汽车网络通信协议设计
    4.1 车载网络通信协议
        4.1.1 CAN通信协议原理
        4.1.2 LIN通信协议原理
        4.1.3 车载Ethernet通信协议原理
    4.2 高带宽实时通信网络系统设计
        4.2.1 整车网络拓扑
        4.2.2 基于CAN/LIN的域内通信控制
        4.2.3 基于Ethernet服务的域外骨干网络控制
        4.2.3.1 TSN协议组成
        4.2.3.2 802.1AS-Rev时钟同步机制
        4.2.3.3 802.1Qbv时间感知整形器TAS
        4.2.3.4 IEEE802.1 Qbr& IEEE802.3bu帧抢占机制
        4.2.3.5 IEEE802.1CB可靠性传输机制
        4.2.4 基于服务的SOC设计
        4.2.4.1 SOA和 SOC定义
        4.2.4.2 SOME/IP和 SOME/IP-SD协议
        4.2.4.3 SOC设计方案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测试验证
    5.1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测试平台
        5.1.1 域控制器测试平台
        5.1.2 电子电气架构测试平台
        5.1.3 目标样车测试平台
    5.2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测试标准和测试方法
        5.2.1 测试标准
        5.2.2 测试方法
    5.3 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整车网络仿真
        5.3.2 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功能测试
        5.3.3 通信域控制器功能测试
        5.3.4 电机控制器功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及研究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浅析广播融媒体直播车的系统构成及功能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音频系统和融媒体系统功能及特点
2 音频系统功能
    2.1 直播音频系统
    2.2 车外扩声系统
    2.3 信号切换调度系统
3 融媒体系统
    3.1 融媒体制作子系统
    3.2 网络传输子系统
        (1)无线自组网
        (2)4G传输
4 总结

(4)背景噪声下中文语音质量的客观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语音通信质量的评价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客观评价方法
    2.1 ETSI EG202 396-3 模型
        2.1.1 主观样本数据库
        2.1.2 客观评价模型
    2.2 ETSI TS 103 106 模型
        2.2.1 主观样本数据库
        2.2.2 客观评价模型
    2.3 ETSI TS 103 281 模型A
        2.3.1 主观样本数据库
        2.3.2 客观评价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实验环境搭建
    3.1 声学环境搭建
        3.1.1 基础声学环境
        3.1.2 背景噪声模拟环境
    3.2 测试系统搭建
        3.2.1 网络传输系统
        3.2.2 背景噪声系统
    3.3 测试系统校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中文语音的数据库构建
    4.1 中文语音样本录制
        4.1.1 中文音源的选取
        4.1.2 语音样本的采集
    4.2 主观实验设计
        4.2.1 语音样本预处理
        4.2.2 实验分组设计
        4.2.3 主观测试准备
    4.3 主客观数据采集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中文语音的客观模型分析
    5.1 性能评估方案
        5.1.1 客观结果差异补偿
        5.1.2 主观结果不确定性考量
        5.1.3 统计指标评估
    5.2 POLQA模型分析
    5.3 模型映射及统计分析
        5.3.1 语音质量S-MOS
        5.3.2 残留噪声质量N-MOS
        5.3.3 整体抑噪性能G-MOS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主观测试调查问卷
附录B 主客观测试数据
附录C 缩略语对照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5)湖州市12345政府阳光热线平台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湖州市政府阳光热线平台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 系统建设目标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CTI电话语音技术
    2.2 SOA体系结构
    2.3 WEB SERVICE技术
    2.4 SSH框架
        2.4.1 STRUTS2
        2.4.2 SPRING
        2.4.3 HIBERNATE
    2.5 ORACLE数据库
        2.5.1 ORACLE简介
        2.5.2 ORACLE的优势
第三章 系统总体构架设计
    3.1 设计原则
    3.2 设计标准和规范
    3.3 总体技术路线
        3.3.1 业务表示层
        3.3.2 业务逻辑层
        3.3.3 数据访问层
    3.4 系统网络拓扑设计
        3.4.1 市级热线平台系统规划
        3.4.2 IP语音带宽规划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4.1 综合布线系统
        4.1.1 系统概述
        4.1.2 布点设计思路
        4.1.3 设备选型说明
        4.1.4 综合布线配置
    4.2 大屏幕显示系统
        4.2.1 大屏设计及安装示意图
        4.2.2 无缝拼接技术
        4.2.3 软件主要功能
        4.2.4 大屏显示系统主要配置清单
        4.2.5 大屏效果图
    4.3 多媒体会议系统
        4.3.1 会议扩声系统
        4.3.2 液晶升降矩阵切换系统
        4.3.3 集中控制管理方面
        4.3.4 四层小会议室方案
        4.3.5 电视电话会议系统
        4.3.6 多媒体系统主要配置清单
    4.4 监控及考勤系统
        4.4.1 监控设计思路
        4.4.2 设备选型
        4.4.3 考勤设计思路
    4.5 信息发布系统
        4.5.1 设计思路
        4.5.2 信息发布系统主要配置清单
        4.5.3 计算机网络系统
    4.6 UPS不间断电源及防雷接地系统
        4.6.1 设计思路
        4.6.2 主要配置清单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软件平台设计
    5.1 总体业务流程设计
    5.2 呼叫中心平台功能
        5.2.1 呼叫步骤逻辑
        5.2.2 软件功能清单
        5.2.3 坐席应用
        5.2.4 IVR语音导航
        5.2.5 坐席监控
        5.2.6 知识库管理
        5.2.7 系统监控
        5.2.8 话务统计
        5.2.9 录音质检
    5.3 热线平台功能设计
        5.3.1 坐席人员功能模块
        5.3.2 职能部门功能模块
        5.3.3 查询功能模块
        5.3.4 后台管理及配置模块
    5.4 掌上12345 子系统设计
        5.4.1 手机端业务流程设计
        5.4.2 手机接口设计与实现
        5.4.3 手机端功能设计
    5.5 大屏幕展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测试方案及结果
    6.1 系统测试环境
        6.1.1 服务器基本测试配置
        6.1.2 客户机基本测试配置
    6.2 测试方案和结果
    6.3 测试用例
        6.3.1 创建事务单的功能测试用例
        6.3.2 角色管理功能测试用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DM6467T音视频同步压缩传输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开发平台的研究现状
        1.2.2 音视频压缩编码算法的研究现状
        1.2.3 网络传输技术研究现状
        1.2.4 音视频同步研究现状
    1.3 本文重难点与组织结构
2 多媒体同步技术和音视频编码技术
    2.1 多媒体同步技术
        2.1.1 多媒体同步的定义
        2.1.2 影响同步的因素
        2.1.3 同步性能的测量标准
        2.1.4 多媒体同步控制方法
    2.2 音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2.2.1 H.264 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2.2.2 AAC音频压缩编码技术
    2.3 本章小结
3 音视频同步压缩传输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2 系统硬件核心平台
    3.3 系统软件核心平台
    3.4 本章小结
4 音视频同步压缩传输监控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4.1 音视频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4.1.1 音频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4.1.2 音频接口设计
        4.1.3 视频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4.1.4 视频接口设计
    4.2 存储模块电路设计
        4.2.1 NANDFlash内存电路设计
        4.2.2 DDR2 内存电路设计
    4.3 网络传输模块电路设计
        4.3.1 DM6467T网络接口
        4.3.2 百兆位媒体独立接口(MII)
        4.3.3 PHY芯片
    4.4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4.5 USB接口电路设计
    4.6 UART接口电路设计
    4.7 CPLD模块电路设计
    4.8 本章小结
5 音视频同步压缩传输监控系统软件设计
    5.1 软件平台搭建
    5.2 系统软件设计总体方案
    5.3 音视频采集模块设计
        5.3.1 视频采集
        5.3.2 音频采集
    5.4 音视频编码模块设计
        5.4.1 视频编码
        5.4.2 音频编码
    5.5 音视频网络传输模块设计
    5.6 音视频同步播放模块设计
    5.7 本章小结
6 系统测试与分析
    6.1 音频质量测试
        6.1.1 ABX盲听测试
        6.1.2 时域波形测试
    6.2 视频质量测试
    6.3 音视频同步测试
    6.4 系统延时测试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总结
    7.2 系统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混合学习情境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混合学习概述
        2.1.1 混合学习的定义
        2.1.2 混合学习的理论基础
    2.2 混合学习的研究现状
        2.2.1 混合学习的国外研究现状
        2.2.2 混合学习的国内研究现状
    2.3 混合学习模式概述
        2.3.1 混合学习模式定义
        2.3.2 混合学习模式的设计原则
        2.3.3 混合学习模式的研究
    2.4 混合学习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中的研究现状
3 混合学习情境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构建
    3.1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特点分析
    3.2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构建
        3.2.1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模式
        3.2.2 前端分析
        3.2.3 学习活动与资源设计
        3.2.4 学习评价
    3.3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模式的应用设计案例
        3.3.1 前端分析
        3.3.2 学习活动与资源设计
        3.3.3 学习评价
4 第一轮行动研究
    4.1 计划
    4.2 行动
        4.2.1 教学实施
        4.2.2 研究数据的收集
    4.3 观察
        4.3.1 实验课参与度前后测
        4.3.2 满意度分析
        4.3.3 期末成绩分析
    4.4 反思总结与设计调整
        4.4.1 存在的问题
        4.4.2 改进的措施
5 第二轮行动研究
    5.1 调整后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
    5.2 行动
        5.2.1 教学实施
        5.2.2 研究数据的收集
    5.3 观察
        5.3.1 实验课参与度前后测
        5.3.2 课堂实录视频分析
        5.3.3 满意度分析
        5.3.4 期末成绩分析
    5.4 反思总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讨论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分析编码系统(ITIAS)
附录2: 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参与度调查
附录3: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模式满意度调查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智能录播系统在高职院校数字化资源建设中的应用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需求分析
2 系统设计
3 系统核心技术
    (一) 多媒体数据的编码
    (二) 保证多媒体数据在网络上的高效传输
4 系统应用
    4.1 录制
    4.2 录制效果
    4.3 后期编辑

(9)公安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视频会议系统的研究背景
        1.1.1 视频会议系统概述
        1.1.2 国内外研究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
        1.1.3 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方向
        1.1.4 视频会议系统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
    1.2 研究内容
第2章 视频会议系统的框架结构
    2.1 视频会议系统的物理结构
        2.1.1 整体架构
        2.1.2 多点控制单元MCU
        2.1.3 视频会议终端
        2.1.4 传输网络
        2.1.5 相关附件
    2.2 视频会议系统的逻辑组网结构
        2.2.1 点对点组网结构
        2.2.2 多点会议组网结构
    2.3 视频会议系统的网络架构
        2.3.1 H.320网络协议体系组网
        2.3.2 H.323网络协议体系组网
        2.3.3 混合网络协议体系组网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公安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设计特点
    3.2 通信网络结构
        3.2.1 建设要求
        3.2.2 网络结构
    3.3 QoS策略部署方案
        3.3.1 需求分析
        3.3.2 QoS保证策略
        3.3.3 服务模型Differserv方式简介
        3.3.4 QoS策略具体设计
    3.4 视频会议系统的图像压缩算法
        3.4.1 简述视频图像主要压缩算法
        3.4.2 H.264视频图像压缩算法
    3.5 公安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5.1 功能要求
        3.5.2 设计原则
        3.5.3 高清视频会议系统
        3.5.4 标清视频会议系统
    3.6 视频会议系统控制平台设计
        3.6.1 整体思路
        3.6.2 混合视频矩阵
        3.6.3 音频矩阵
    3.7 视频会议系统部署方案
        3.7.1 网管中心
        3.7.2 摄像系统
        3.7.3 音响扩声系统
        3.7.4 视音频传输系统
        3.7.5 监视显示系统
        3.7.6 录制播放系统
        3.7.7 中央控制系统
        3.7.8 备份系统
        3.7.9 系统扩容
    3.8 视频会议系统建成后实现的功能
        3.8.1 多点混速混网视频会议
        3.8.2 两方或三方视频会议
        3.8.3 双流数据会议
        3.8.4 双视频流会议
        3.8.5 视频图像传输
        3.8.6 会议控制功能
        3.8.7 图像监控和调用功能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视频会议系统配套设施
    4.1 会议系统环境建议
        4.1.1 供电系统
        4.1.2 线路铺设原则
        4.1.3 环境要求
        4.1.4 灯光照明系统
        4.1.5 声场环境
    4.2 视频会议室的布局
    4.3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
    附录1 本文所涉及的计量单位
    附录2 本文所涉及的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高校课堂网络实时录播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技术
    2.1 理论基础
        2.1.1 精品课程和精品开放课程技术要求
        2.1.2 系统设计相关理论
        2.1.3 电视制作相关理论
    2.2 相关技术
        2.2.1 流媒体及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2.2.2 视音频信号的传输技术
        2.2.3 电视制作相关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设计
    3.1 网络录播系统概述
    3.2 三家网络录播系统的比较研究
        3.2.1 基本构成方面比较
        3.2.2 功能特点方面比较
        3.2.3 关键技术方面比较
        3.2.4 技术参数方面比较
    3.3 高校课堂网络实时录播系统设计方案
        3.3.1 需求分析
        3.3.2 总体设计与系统模型
        3.3.3 具体设计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实现
    4.1 设计方案的细化
        4.1.1 “板书型”网络录播系统方案的细化
        4.1.2 “课件型”网络录播系统方案的细化
    4.2 主要设备和软件的说明及选型
        4.2.1 摄像机选型
        4.2.2 视音频采集卡选型
        4.2.3 特技切换台选型
        4.2.4 调音台选型
        4.2.5 其它设备选型
    4.3 录播教室选址及改造
        4.3.1 录播教室选址
        4.3.2 录播教室改造
    4.4 系统施工
        4.4.1 线缆选型与敷设
        4.4.2 设备和软件的安装
    4.5 系统的调试
        4.5.1 摄像机和调音台的调试
        4.5.2 软件设置
        4.5.3 功能测试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多媒体系统视音频信号的切换(论文参考文献)

  • [1]智慧景区旅游应急指挥中心设计[D]. 杨会健.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2]智能网联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与试验研究[D]. 邓戬. 吉林大学, 2020(03)
  • [3]浅析广播融媒体直播车的系统构成及功能实现[J]. 王君媚. 演艺科技, 2020(Z1)
  • [4]背景噪声下中文语音质量的客观评价研究[D]. 掌帆.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1)
  • [5]湖州市12345政府阳光热线平台设计与应用[D]. 陆戈华.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2)
  • [6]基于DM6467T音视频同步压缩传输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孟祥飞. 中北大学, 2019(09)
  • [7]混合学习情境下《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D]. 刘梦琪.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8]智能录播系统在高职院校数字化资源建设中的应用探索[J]. 王丹. 石河子科技, 2018(06)
  • [9]公安视频会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韩媛媛. 河北科技大学, 2015(06)
  • [10]高校课堂网络实时录播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志刚. 河北科技大学, 2014(09)

标签:;  ;  ;  ;  ;  

多媒体系统中视音频信号的切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